企业气候变化意识及应对措施调查研究.pdf
doi:10.12006/j.issn.1673-1719.2018.007许光清 , 董小琦 . 企业气候变化意识及应对措施调查研究 [J].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 2018, 14 (4): 429-436企业气候变化意识及应对措施调查研究许光清1,董小琦21 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北京 100872;2 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数学系,圣地亚哥 92093气候变化研究进展第 14 卷 第 4 期 2018 年 7 月 CLIMATE CHANGE RESEARCHVol. 14 No. 4July 2018摘 要: 基于 2012— 2015 年在华北、珠三角和湖南湖北地区对企业管理人员进行的气候变化意识的问卷调查,构建了气候变化意识和企业应对气候变化措施两个一级指数。通过对调查结果交叉列联表分析,得出以下结论:企业管理人员的气候变化意识指数处于一般水平,并且受年龄、产业类型、企业类型的影响显著;企业应对气候变化措施指数也处于一般水平且不同企业水平差距较大,企业管理人员气候变化意识水平、未来预期和自主知识产权拥有量对其影响显著。关键词: 企业管理人员;气候变化意识;应对气候变化措施;交叉列联分析收稿日期: 2018-01-16; 修回日期: 2018-03-14资助项目: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 ( 11XI017)作者简介: 许光清,女,副教授, xugqing@ruc.edu.cn引 言全球气候变化问题已经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生存和发展,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并成为当今国际社会面临的重大挑战。气候变化已经从单一的环境问题转变为一个集经济、社会、法律、外交及环境于一体的复杂综合性问题,应对气候变化问题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履行国际义务、维护人类生存的重要职责。我国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正处在工业化的中后期阶段,面临着经济结构转型的挑战和机遇,在建设生态文明、节能减排和发展绿色低碳经济的道路上,企业是国家相关政策最主要和最直接的实施者和执行者。因此,企业管理人员气候变化意识将直接影响着我国 2030 年左右的二氧化碳排放峰值目标能否实现。所以,对我国企业进行气候变化意识的调查,摸清现存问题、困难和障碍,调查研究www.climatechange.cn提出相关建议措施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本文选择经济社会中最微观也是最直接的行为主体——企业及其管理人员,进行覆盖全国重点经济发展地区的超过 800 份的问卷调查,跨时 4 年,与目前比较多的注重宏观影响和宏观政策的应对气候变化相关研究形成了有效的互补关系。从全球各领域跨国企业历年向投资者和社会公众公布的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来看,普遍都将应对气候变化作为其承担社会责任的重要指标[1-3]。从国内来看,近几年缺少大规模的研究。 2010 年《气候变化与中国企业》报告指出,在中国不同所有制的企业应对气候变化所采取的行动不同[4]。潘家华等[5]、许光清等[6]从不同视角对国内国营、民营等不同类型的企业管理人员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企业应对气候变化多为被动性措施,其推动力多为国家的强制性法令与行业标准。www.climatechange.cn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2018 年430调查研究在中国企业中,气候变化信息披露还在初期阶段。国际碳信息披露项目( Carbon Disclosure Project, CDP)自 2008 年面向中国市值最大的 100家企业发出邀请, 2013 年中国 100 家收到邀请的企业中,有 32 家通过在线问卷系统回复了问卷,2014 年 CDP 问卷回复情况进一步改善,达到 45家[7]。后来几年,回复 CDP 问卷的中国企业数量出现了回落, 2017年有 25家公司完成 CDP披露 [8]。同时也有一些社会组织对中国企业的碳排放强度进行排名,力图引起企业层面的重视。 2013 年世界自然基金会 ( WWF) 碳减排先锋项目和胡润百富联合发布了《 2013 年在华非化石能源企业碳强度排行榜报告》,排行榜显示,联想集团、中国工商银行和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在其所处行业已披露数据的企业中碳排放强度最低[9]。 笔者在 2011 年研究[6,10]的基础上结合中国企业当前的实践需求,深入研究企业管理人员对气候变化意识和企业应对气候变化措施的现状及影响因素,力求在企业应对气候变化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工作上进行探索和尝试。1 调查设计与分析方法1.1 问卷内容本次调查的问卷在 2011 年[6,10]调查问卷内容的基础上增加了企业软实力的信息和辨析调查对象对企业责任的认知。结构如下:第一部分了解调查对象基本信息,共 6 题,包括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所处行业、企业性质、工作部门;第二部分衡量调查对象的气候变化认知情况,题目主要包括应对气候变化的基本知识,共 8 题,包括当前气候变化现状的知识、减缓气候变化的措施、适应气候变化的措施、气候变化的危害、国际社会应对气候变化的相关组织及公约、《京都议定书》定义的 6种温室气体、全球温升的生态阈值和我国提出的碳强度目标;第三部分衡量调查对象的行为意愿,共两大题,其中个人行为意愿包括是否购买节能产品、是否节约用电、是否节约用水、是否尽量减少坐飞机的次数、是否尽量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是否购买本地当季水果和蔬菜 ( 减少运输能耗 )、是否减少奢侈品的购买和使用低碳办公,问卷设计了“社会公众、企业、地方政府、中央政府、非政府组织等各方在应对气候变化中谁应该做得更多”这样的题目来辨析调查对象对企业责任的认知;第四部分衡量调查对象所在企业应对气候变化的措施,仅一大题,包含 8 个选项,分别为是否开展了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是否申请过清洁发展机制( CDM)项目、是否节能减排成效显著、是否淘汰了落后产能、是否利用了可再生能源、是否提高了能效、是否开展了植树造林活动和其他;第五部分涉及企业的软实力,共 4 题,包括本科及以上学历的企业员工数占全部员工数的比例、每年用于科技研发的资金占年利润额的比例、企业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情况、在应对气候变化的背景下企业对未来的预期。1.2 评价指数构造为了对庞杂的问卷数据进行分析,特别是分析哪些背景因素影响了企业的气候变化意识和气候变化措施,对被调查者的得分情况使用了评价指数,相对于直接用得分进行评价,可以比较直观简洁地说明问题,得出清晰的结论。综上,构建了两个一级指数:企业气候变化意识指数和企业应对气候变化措施指数(图 1)。气候变化意识指数包括气候变化认知和行为意愿 2 个二级指数,气候变化认知主要体现企业管理人员对气候变化基本知识的了解程度,行为意愿包括企业管理人员的个人行为意愿和对企业责任的认知。1.3 指数评价方法对于气候变化意识指数,首先制定评分细则,图 1 指数构造示意图Fig. 1 Index structure diagram气候变化意识指数 应对气候变化措施指数气候变化认知指数 行为意愿指数评价指数www.climatechange.cn4 期 431许光清,等:企业气候变化意识及应对措施调查研究将调查对象各项气候变化基本知识和行为意愿的得分换算成百分制,平均认知得分和行为意愿得分得到意识得分。同时参考文献 [ 10-11], 制定意识指数的评价标准 ( 表 1)。对于应对气候变化措施指数,本文设定每种措施的权重相同,即采取 1种措施得 1分,满分为 8分,不同得分对应的等级详情见表 2。据 2016 年《中国能源统计年鉴》[12], 2015 年能源消费量为 42.99 亿 tce,其中第二产业消费能源 30亿 tce,占 70%;第二产业中电力行业和制造业消费能源 27.10 亿 tce,占全国能源消费量的 63%。本次调查对象 63% 来自第二产业,其中第二产业中的大部分都来自电力行业以及制造业。问卷发放区域也集中在中国能源消费比较多的地区,例如以二氧化碳排放因子最大的煤炭来说, 2015 年全国消耗煤炭 39.7 亿 t,本次调查涉及到的 9 个省(河北、内蒙古、山西、湖北、湖南、广东、福建、浙江、山东)共消耗 20.4 亿 t 煤炭,占全国消费量的 51%;以石油消费量来说,上述 9 个省 2015 年消费 2.3 亿 t,占到全国石油消费量( 54.1 亿 t)的42%。1.6 被调查者的基本信息(1) 性别比例、年龄及受教育程度。此次调查中,男性占总人数比例约 62%,女性占比为 38%。从年龄分布上看, 26 ~ 35 岁的调查者几乎占到总人数的一半, 25 岁及以下和 36 ~ 45 岁分别占调查人数的 21%。被调查的企业管理人员中学历为本科及以下的约占总人数的 53%,其次是硕士,所占比例为 43%,博士及以上学历占 3%。(2) 工作部门。本次调查涉及的技术相关部门的管理人员最多,占总调查人数的 55%,由董事会和监事会构成的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共占 15%。(3) 企业的基本情况。此次调查的企业管理人员绝大部分来自于国有企业,私营企业占 12%。从产业分布上看,第二产业占比最多( 63%);其次是第三产业( 35%);第一产业最少,仅占 2%。2 企业气候变化意识分析2.1 气候变化意识指数(1) 认知水平与行为意愿水平。企业管理人员在气候变化认知部分的平均分为 51 分,处于一般水平;最高分为 100 分,最低分为 10 分,认知水平的差异较大。总体来看,企业管理人员的气候变化认知水平不容乐观。而行为意愿的平均分为 64表 1 意识指数评价标准Table 1 Evaluation criteria of awareness index表 2 企业措施指数评价标准Table 2 Evaluation criteria of business response index≤ 1较差分值等级2 ~ 3一般4 ~ 6较好7 ~ 8优良40%≤ 20%20% ~ 40%40% ~ 60%60% ~ 80%80%32.552.130.515.442.940.841.045.747.632.042.743.443.635.643.943.550.334.142.13.624.544.446.222.922.535.022.529.141.030.633.232.733.724.229.827.342.032.01.26.411.730.82.95.810.63.95.415.06.08.26.714.44.57.79.16.58.496691216.9212.5912.5916.9221.03194.3338.3454.0210.6321.150.000.000.000.300.05自主知识产权科研资金利润占比本科及以上学历员工占比行进一步验证。4 政策建议综合以上分析,并结合其他多位专家、学者、政府官员的观点[13-16], 提出以下政策建议。(1) 政府层面。首先,对于气候变化问题政府应继续给予高度重视,把如何更有效地应对气候变化作为重要考量因素纳入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整体布局。其次,建立良好的激励监管机制。政府应加快推进能源价格形成机制改革,实施成品油税费改革,对高耗能行业实施差别电价,对超能耗产品实行惩罚性电价,推动供热计量收费,通过调整税收、资源价格、财政补贴等各类经济政策促进企业节能减碳。最后,加大气候变化教育与宣传力度,促进www.climatechange.cn4 期 435许光清,等:企业气候变化意识及应对措施调查研究全民参与。从幼儿园开始,重视小学、中学和大学各阶段的环境和气候变化教育,大力鼓励各类气候变化教育培训的开展,提高全民气候变化意识以及应对气候变化的科学素养及能力,开拓企业应对气候变化的全球化视野,力求营造出政府带领、企业参与及民众切实行动的整体氛围。(2) 企业层面。首先,积极开展对企业各层级管理人员应对气候变化的相关培训,除了针对第二产业企业和国有企业,还应该针对第三产业企业和私营企业,提升并进一步强化企业管理人员的气候变化意识;其次,将应对气候变化作为重要考量因素纳入企业的发展战略中,并体现在企业运营的每一个环节上,向社会披露企业的碳排放信息,争取与社会各界的交流合作机会,接受全社会的监督;最后,大力开展技术创新,积极参与国际合作。如积极参与国外相关交流项目,学习国外企业应对气候变化的管理经验并引进先进的低碳技术等。随着气候变化问题在国际上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与企业层面上实践的不断深入,政府为完成应对气候变化目标,制定一系列政策和措施,这些都会显著强化企业的气候意识,特别对于全球化市场链条中的中国企业,由于受到全球合作伙伴的影响,其气候意识变得不能忽视。可以预期,来自国际和政府自上而下的压力和来自社会舆论及消费者自下而上对低碳产品与服务的偏好,将推动中国企业气候变化意识的显著提高。参考文献P2 Department of Mathematics,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an Diego, San Diego 92093, USAAbstract: Based on a questionnaire survey of corporate managers on climate change in North China, Pearl River Delta, Hunan and Hubei provinces from 2012 to 2015, two first level indices were constructed: climate change awareness index and index of business responses to climate change. Through the descriptive statistics of the survey results and the contingency table analysis, the following conclusions are conducted: the climate change awareness index is at a general level and is significantly affected by age, industry type and business type; index of business response to climate change is also at a general level and there is a large gap between different respondents, and climate change awareness level, future expectations and independent intellectual property ownership have significant influences on it. Keywords: Corporate managers; Climate change awareness; Business response to climate change; Contingency table analysisXU Guang-Qing1, DONG Xiao-Qi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