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宏观社会核算矩阵的编制.pdf
世界经济文汇 2010年第 4期 103 中国宏观社会核算矩阵的编制 范金 杨中卫 赵彤 *摘要:在最新的中国投入产出表的基础上,结合其它经济社会发展数据,本文编制了 2007 年中国宏观社会核算矩阵(SAM)表。本表的显著特点在于:一方面,充分考虑到我国 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及统计口径的不断发展和完善, 表中相当一部分数据由年鉴中直接获取而 不再采用估算值;另一方面,采用平衡项的处理方法可使结果得到极大的改观且保持初始信 息的完整性,从而避免了以往 SAM 平衡方法引起系统整体数据的混乱的状况。该项研究不 但为决策者和研究人员全面了解和分析中国经济和社会状况提供科学的基础数据库, 而且为 进一步编制 SAM 细化表打下良好的数据基础,同时为拓展 SAM 乘数分析及结构性路径分 析、以及开展 CGE模型的建模与应用提供了依据。 关键词:社会核算矩阵;投入产出表;编制 一、引言 按照我国现行的国民经济核算体制, 国家统计局一般滞后 2-3年正式发布和出版中国投 入产出(Input-Output, 以下简称 IO)表。 自 1987 年以来, 国家统计局已先后正式公布了 1987、 1992、1997、2002和 2007 年五张普查型 IO 表。最新的 2007 年 IO 表于 2009年 9 月正式发 布(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核算司,2009) 。通过拓展 IO 表而成的社会核算矩阵(Social Accounting Matrix,简称 SAM)是建立可计算一般均衡(Computable General Equilibrium, CGE)、SAM 乘数分析模型的最重要的基础数据库。上述模型已经在宏观经济、区域经济、 财政、贸易、收入分配、人口流动、科技、金融、能源和环境等领域有了广泛的应用(例如 郑玉歆和樊明太,1999;李善同等,2000;魏巍贤,2006;王飞等,2006;李猛,2009;严 斌剑和范金,2009;范金等,2009)。因此,针对中国经济发展和社会变迁的特点,为研究 人员和决策者提供准确和规范的中国宏观 SAM 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自 20世纪 60 年代第一个 SAM 作为剑桥增长项目的一部分在 R. Stone教授领导下建立 之后(Stone, 1962), SAM 理论在理论基础、框架结构、乘数分解、关联分析、数据处理 (Pyatt and Round, 1979; Defourny and Thorbecke, 1984; Pyatt, 1988, 1991a, 1991b, 2001; Adelman et al, 1991; Round, 1991; Golan and Vogel, 2000; Robinson et al, 2001)等方面取得了全面的研究 和拓展。SAM 的功能体现在多个方面:首先,SAM 可以全面的描述某一特定时期的社会经 济状况;其次,SAM 的编制可以整合与校准各类统计资料;再次,SAM 可以为研究政策效*范金:江苏省行政学院江苏应用经济研究中心,电话:025-84469988-9111,E_mail:jfan@mx.cei.gov.cn。 通讯地址:南京市建邺路 168 号江苏省行政学院江苏应用经济研究中心,邮政编码:210004;杨中卫:江 苏省行政学院江苏应用经济研究中心,电话:025-84469988-9111,E_mail:wei05160731@163.com。通讯地 址:同上。赵彤:南京晓庄学院经济法政学院,电话:025-86631539,Email: peterzhaot@yahoo.com.cn,通 讯地址:南京市江宁区弘景大道 3601 号南京晓庄学院经济法政学院,邮编 211171。感谢国家自然科学基 金(70873052,70471073)和科技部国家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2009GXS5D109)资助。 世界经济文汇 2010年第 4期 104 果提供一个有效的工具; 最后, SAM 可以为复杂的经济建模提供必要的数据基础。 同时 SAM 具有以下突出特点:首先,SAM 不但可以满足社会经济系统内部的“商品”和“活动”的 数量关系并且兼顾了横向和纵向之间的平衡;其次,SAM 反映的系统是非线性的,同时在 投入产出表的基础上增加了诸如家庭、企业、政府、国外等各类机构的信息,从而可以通过 分析这些部门的收入支出变化以反映经济政策变动对经济的全面影响, 为经济政策的研究提 供便利;最后,社会核算矩阵的部门划分具有很大的灵活性,研究者可以根据所要研究的对 象和分析的问题,加入所要研究的部门或去掉一些部门,或将几个部门进行集结或细分以满 足研究的需要。因此,在世界银行的大力推动下,目前已有 50 多个国家先后建立了他们的 SAM, 并将 SAM 广泛应用于投入产出、 税收、 收入分配、 地区发展 (Pyatt and Round, 1977; Thorbecke, 1985; Hanson and Robinson, 1991; Khoshid, 1991; Roberts, 1995; Iqbal and Siddiqui, 1999) 等方面的分析。 相对来说, 我国在编制和应用 SAM 方面的工作起步较晚, 但近年来取得了迅速的发展。 李善同等(1996)以 1987 年的中国投入产出表为主要数据基础编制了中国第一张 SAM 表。 1987 年以来的 SAM 表已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陆续编制完成,并应用于一系列报告中。其 中,应用比较广泛的是 1992 年 SAM。这一 SAM 成为国内外很多研究中国问题的 CGE 模 型的数据标定基础。国内其他学者的研究对于 SAM 在我国的发展和应用起到了一定的推动 作用。郭菊娥等(2005)利用 SAM 完整的核算框架和数据对陕西省和全国受税收政策变动 影响引发产业发展及其比较优势的变化格局进行了情景模拟。高颖、何建武(2005)对从投 入产出乘数到 SAM 乘数的扩展进行了深入研究。侯瑜(2006)从全球化视角和制度视角对 SAM 进行了分析。雷明、李方(2006)建立了 1997 年中国宏观绿色 SAM。高颖、雷明(2007) 构建了一个资源—经济—环境一体化的综合性核算框架。高颖(2008)详细论述了其扩展的 含有资源、环境账户的细化 SAM 表式的编制过程和资源、环境账户的数值确定方法。王其 文、 李善同 (2008) 对社会核算矩阵的原理、 方法和应用进行了系统的论述。 范金、 万兴 (2007) 对投入产出表和社会核算矩阵更新方法进行了归类和比较评述。 由于我国很多 SAM 的编制均是为特定的 CGE 模型建模服务的,因此不同研究中所采 用的 SAM 的账户结构、编制方法等均有所不同,而且并非完全基于统一的数据来源。为了 保证一些重要账户数据的原始性和真实性同时为了确保政策分析的准确性,在本文的 SAM 编制过程中,我们先将那些可以直接从官方统计资料中获得的统计数据填入表中,而将那些 含义不甚明确或者重要性不是很大的科目作为整个账户的平衡项来处理。 ①二、理论模型 SAM 可以用一个矩阵来表示: ij x X (1) ①一些研究人员也直接将 SAM 中所有要素直接获取 [22] ,然后采用 RAS或者其他平衡方法 [28] 获得平衡表。 世界经济文汇 2010年第 4期 105 式中, ij x 表示账户i从账户 j中获得的收入,相应的就为 j的支出。 商品和服务的交易是从行流到列;资金则从列流向行;行和列必定相等,即: i ik x j kj x (2) 根据经济运行的实际情况,我们将社会核算矩阵的行分为 12 个部门,相应的列也有 12 个部门,分别是商品、活动、要素—劳动力、要素—资本、居民、企业、政府补贴、预算外 账户、政府、国外、资本账户和存货变动,最后是合计(如表 1 所示) 。在矩阵中,要求来 自每一账户的购买或支出在其他一个或几个账户中必须要有相应得销售或收入。 矩阵中的每 一个非零元素从行来看表示从所在列得到的收入,从列来看则表示对应行的支出。根据任何 收入或收益都有相应的支出或费用的经济核算基本原则, 矩阵中的行所表示的收入等于相应 的列所表示的支出,由此建立完整的宏观社会核算矩阵。 商品在社会核算矩阵中是各种产品的综合,其收入来源于生产部门的中间投入、居民消 费、公共部门自筹消费、政府消费、资本投资、库存商品增加、出口;其支出用于国内供给、 政府所收的关税以及从国外的进口。活动指生产活动,其主体是生产部门,其收入来自于产 品的国内供给;其支出用于生产过程中的中间投入、支付生产要素的报酬,交纳间接税和获 取生产补贴。要素-劳动力账户,主要反映劳动力要素的投入以及该要素收入的分配,行表 示劳动力要素投入带来的收入,列表示该要素收入的分配。要素-资本账户主要核算资本要 素的收入及其分配,行反映资本要素的收入,列反映资本要素收入的分配,包括对国内居民 和国外投资者的利润分配以及企业的留存收益。居民收入来源于工资、从企业得到的转移支 付、从政府得到的转移支付以及从国外获得的收益;居民支出用于居民消费、居民储蓄以及 向政府缴纳的税收。 企业的收入是指企业的资本要素收入; 其支出有企业对居民的转移支付、 企业储蓄、企业应交纳的直接税。政府的收入来源于进口商品的关税、生产部门的间接税、 企业所交纳的直接税、个人所得税、来自国外的转移收入以及债务收入;政府的支出用于政 府的消费、政府给居民的补贴、政府的补贴支出、政府对国外的支付和政府储蓄。政府补贴 账户仅仅是一个过渡性账户,该账户主要反映了与政府有关的补贴的来源和运用,其来源是 政府支付的各种补贴,使用去向包括对居民的补贴和对企业的生产补贴。预算外账户收入来 源是企业预算外收费,其支出主要是公共部门自筹消费,两者的差额便是该账户的储蓄。国 外的收入来源于进口、国外资本投资收益以及政府对国外的支付,其支出用于出口、直接投 资以及国外储蓄。资本账户核算的是总投资与总储蓄,其行表示的各项储蓄反映了各账户的 收支结余情况,其列反映了总投资,表现为当前的固定资本形成和存货的净增加。 表 1 中国宏观社会核算矩阵结构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要素 商品 活动 劳 资本 居民 企业 政 府 预算外 政府 国外 资本账 户 存货 变动 汇总世界经济文汇 2010年第 4期 106 动 力 补 贴 1 商品 中间 投入 居民 消费公共部 门自筹 消费 政府消 费 出口 固定资 本形成 存货 净变 动 总需 求 2 活动 国内 总产 出 总产 出 3 劳 动 力 劳动 者报 酬 要素 收入 4 要 素 资 本 资本 回报 要素 收入 5 居民 劳 动 收 入 资本收 入 企业的 转移支 付 政 府 补 贴政府的 其它支 付 国外 收益居民 总收 入 6 企业 资本收 入 企业 总收 入 7 政府补贴 生产 补贴 政府的 补贴支 出 8 预算外 预算 外收 费 预算 外总 收入 9 政府 关税 政府 生产 税 个人 所得 税 企业直 接税国外 收入 政府的 债务收 入 政府 总收 入 10 国外 进口 国外资 本投资 收益 对国外 的支付外汇 支出世界经济文汇 2010年第 4期 107 11 资本账户 居民 储蓄 企业储 蓄 预算外 账户结 余 政府储 蓄 国外 净储 蓄 总储 蓄 12 存货变动 存货变 动 存货 净变 动 汇总 总供 给 总产 出 要 素 支 出 要素支 出 居民 支出 企业支 出 预算外 支出 政府支 出 外汇 收入 总投资 存货 净变 动 三、SAM 的编制过程 (一)商品账户 商品账户主要用来反映国内市场商品的总供给和总需求。从收入的角度来看,商品账 户核算国内市场商品的总需求,包括中间投入、最终消费、出口和资本形成;从支持的角度 看,商品账户核算了国内厂商的总产出和商品进口。描述商品收支核算的复式账户如表 2 所示。 表2 2007 年中国宏观SAM的商品账户 单位:亿元 国内市场总供给 国内市场总需求 国内总产出 818859 中间投入 552815 进口 74021 最终消费 关税 1433 居民消费 96553 政府消费 34824 公共部门自筹消费 367 出口 95541 资本形成 固定资本形成 105436 存货净增加 8777 合计 894313 合计 894313 表 2 中收入方(国内市场总需求)各核算项目的数据来源和估算方法如下: 1.中间投入、居民消费、固定资本形成直接取自《中国投入产出表》(2007)中的相应数 据。 2.政府消费取自《中国财政年鉴》(2008)中的“2007 年国家财政预算、决算收支总表”, 根据其中相应数据加总得来。具体核算方法如表 3 所示。 世界经济文汇 2010年第 4期 108 表 3 政府消费的核算 单位:亿元 政府消费 外交 215 国防 3555 公共安全 3486 教育 7122 科学技术 1783 文化体育与传媒 899 医疗卫生 1990 城乡社区服务 3245 农林水事务 3405 交通运输 1915 工业商业金融等事务 4257 其它支出 2952 合计 34824 3.公共部门自筹支出(预算外体制外支出) :这一项主要是反映目前公共支出中未纳入 预算或体制内的部分,取自《中国投入产出表》(2007)中的政府消费与(2)中统计的政府 预算内支出的差额。 4.出口:出口数据直接取自《中国投入产出表》(2007)的相应数据。 5.存货净增加为该账户的余项,主要由于以下三个原因:投入产出表包含一个误差项, 而 SAM 中一般不设误差项; IO 表进口数据包含关税,海关进口数据不包含关税,但是两者 的差额与统计年鉴的关税数据不一致; 由于投入产出表中未明确指出进口的非关税税收的归 属,因此在实际 SAM 中该项是独立于其它各投入产出表项目的;与其它项目相比而言存货 的重要性要低的多。 基于以上三个原因从账户平衡的角度考虑, 将存货作为该账户的平衡项。 表中支出方(国内市场总供给)各核算项目的来源和估算方法如下: 1.国内总产出:取自《中国投入产出表》(2007)中各部门总产出之和。 2.进口关税:取自《中国财政年鉴》 (2008)中的“2007 年国家财政预算、决算收支总表” 。 3.进口:进口数据直接取自《中国投入产出表》(2007)中的相应数据。 (二)活动账户 活动账户主要核算国内厂商生产活动的总投入和总产出。从行的角度来看,活动账户 反映了国内厂商的总产出,其中总产出来源于商品账户中的国内总产出。从列的角度来看, 活动账户反映了国内厂商的总投入,包括中间投入和最初投入,其中最初投入又包括要素投 入、缴纳的生产税和获取的生产补贴。活动账户的复式记账的核算结果如表 4 所示: 世界经济文汇 2010年第 4期 109 表 4 2007年中国宏观SAM 的活动账户 单位:亿元 总投入 总产出 中间投入 552815 国内产出 818859 要素投入 劳动者报酬 110047 资本收益 117478 生产税净额 政府生产补贴 -5913 政府生产税 31969 预算外收费 12463 合计 818859 合计 818859 表中支出方(总投入)各核算项目的数据来源和估算方法如下: 1. 中间投入:来源同商品账户中的中间投入。 2.要素投入:取自于《中国投入产出表》(2007)中的第三象限有关数据汇总。其中,劳 动者报酬直接取自投入产出表中的各部门劳动者报酬的汇总; 资本收益取自投入产出表中的 固定资产折旧和营业盈余之和。 3.生产税净额:一般来说生产税净额为生产税减去生产补贴。考虑到目前针对生产过程 征收的各种税费,有一些未纳入预算或制度内,我们为此专门设计一个项目为预算外收费来 反映这一现象。因此生产税净额包括三部分内容:政府征收的生产税(预算内生产税) 、生 产补贴和预算外收费。 政府生产税(预算内生产税) :取自《中国财政年鉴》(2008)中的“2007 年国家财政预 算、决算收支总表”中政府收入项目下的各项生产税的汇总。具体核算项目如表 5所示。 生产补贴主要包括两部分内容:企业亏损补贴(-277.54 亿元)和外贸企业出口退税 (-5635 亿元) 。数据皆取自《中国财政年鉴》(2008)。 预算外收费:取自《中国投入产出表》(2007)中的生产税净额与前面两项的差额。 表 5 预算内生产税的核算 单位:亿元 预算内生产税费总额 31969.456 其中 消费税 2206.83 增值税 15470.23 营业税 6582.17 资源税 261.15 城市维护建设税 1156.39 世界经济文汇 2010年第 4期 110房产税 575.46 城镇土地使用税 385.49 其它税收收入 1.24 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 0.946 耕地占用税 185.04 证券交易印花税 2005.31 行政事业性收费 1897.35 专项收入 1241.85 (三)要素—劳动力账户 要素之劳动力账户,主要反映劳动力要素的投入以及该要素收入的分配。行表示劳动 力要素投入带来的收入,列表示该要素收入的分配。这是所有账户中最简单的一个账户,只 有两个项目组成。遵循复式记账的原理,劳动者报酬=居民的劳动收入,其数值来自于《中 国投入产出表》(2007)中的各部门劳动者报酬的汇总,两者分别反映了同一个问题的两个方 面。 劳动力账户的复式核算结果如表 6所示。 表 6 2007年中国宏观SAM 的劳动力账户 单位:亿元 支出 收入 居民的劳动收入 110047 劳动者报酬 110047 合计 110047 合计 110047 (四)要素—资本账户 同要素之劳动力账户一样,该账户主要核算资本要素的收入及其分配。该账户的行反 映资本要素的收入,这在前面的活动账户中已经提到。资本要素收入的分配则表现为该账户 的列,包括对国内居民和国外投资者的利润分配,剩下的便是企业的留存收益(含税) ,具 体数据来源于资金流量表以及国际收支平衡表。 资本账户的复式核算结果如表 7 所示。 表 7 中国2007 年宏观 SAM 的资本账户 单位:亿元 支出 收入 资本收益的分配 资本收益 117478 居民的资本收益 8660 企业的资本收益 110440 国外投资者的投资收益 -1622 合计 117478 合计 117478 表中支出方各核算项目的数据来源和估算方法如下: 世界经济文汇 2010年第 4期 111 1.居民的资本收益:这主要反映了居民收入中资本性收入部分,即资本要素收入对国内 居民的分配,数据根据 1992-2006 年资金流量表(实物部分)中相关数据推算得来。对居民 部门的财产收入的核算,具体包括:利息 7212 亿元、红利 751 亿元、其它 697 亿元。 2.国外投资者的投资收益:该项分配反映的资本要素收入对国外投资者的分配,数据来 源于 2007 年国际收支平衡表经常项目中的投资收益。 3.企业的资本收益: 该项反映的是资本要素收入分配给国内居民和国外投资者后的留存 收益(含税) ,因此为资本要素收入减去前面两者的余额。 (五)居民账户 居民账户具体反映了居民的各项收入和支出。居民的收入包括劳动所得、从企业获得 转移性支付、从企业获得的各种支付以及从国外获得的收益。其中,劳动者报酬和资本收益 已经分别在劳动力账户和资本账户中得到结果。其复式核算结果如表 8 所示。 表 8 2007年中国宏观SAM 的居民账户 亿元 支出 收入 居民消费 96553 劳动者报酬 110047 个人所得税 3186 居民的资本收益 8660 居民储蓄 53614 企业对居民的转移支付 24419 政府对居民的价格补贴 788 政府对居民的其它支付 6488 居民的国外收益 2951 合计 153353 合计 153353 1. 政府对居民的价格补贴根据中国财政年鉴中相关项目数据推算。其中平抑物价等补贴 8.09 亿元(根据 1994-2006 年相关数据推算) 、肉食品价格补贴 0.79 亿元(根据 1990-2006 年相关数据推算) 、其它价格补贴 779.47 亿元(根据 1990-2006年相关数据推算) 。 2.政府对居民的其它支付: 政府除了给居民以价格上的补贴, 还存在给予居民其它支付, 包括社会保障和就业支付以及政府对居民的利息支付(国债利息) 。社会保障和就业支付 (5447.16 亿元)直接取自《中国财政年鉴》(2008)中的“2007 年国家财政预算、决算收支 总表”。 政府对居民的利息支付(1040.62 亿元)根据国内债务和国外债务所占的比例推算 而来,具体推算过程如表 9 所示。 表 9 政府对居民的利息支付的核算 单位:亿元 国内外债务 国内外债务付息 总额 52074.65 1052.9 国内 51467.39 1040.62 国外 607.26 12.28 世界经济文汇 2010年第 4期 112 比例 84.75:1 84.75:1 3.居民的国外收益取自《中国统计年鉴》(2008)中的“2007 年国际收支平衡表” ,即经 常转移中的其它部门的净收益(贷方 426.11 亿美元,借方 37.77 亿美元) 。 4.企业对居民的转移性支付:此项为该账户的平衡项。 从支出的角度来看,居民的支出包括居民的消费和向政府缴纳的税收,剩下的便是居 民的储蓄。其中居民消费在商品账户中已经核算完毕。 1.个人所得税直接取自《中国财政年鉴》(2008)中的相关数据。 2.居民储蓄:根据 1992-2006 年资金流量表(实物部分)中住户部门的总储蓄数据推算 得到。 (六)企业账户 企业账户同样也反映了企业的收入和支出。这里的企业收入指的是对要素进行分配后 的收入,或者称之为留存收益(含税) 。企业的收入,即资本收益已经在资本账户中进行核 算。其复式核算结果如表 10 所示。 从企业的列向来看,企业的支出具体包括对居民的转移支付、向政府缴纳的直接税费以 及剩余的企业储蓄。 表 10 2007年中国宏观SAM 的企业账户 单位:亿元 支出 收入 企业对居民的转移支付 24419 企业的资本收益 110440 向政府缴纳的直接税费 16196 企业储蓄 69825 合计 110440 合计 110440 1.向政府缴纳的直接税费: 该项目反映了企业向政府缴纳的各种所得税以及税后缴纳的 其它有关费用。其数值取自《中国财政年鉴》(2008)有关数据的汇总,具体如表 11 所示。 表 11 企业向政府缴纳的直接税费核算 单位:亿元 直接税费 16195.69 其中 企业所得税 8779.25 农业税 1439.09 教育费附加收入 556.91 其它收入 5420.44 2.企业对居民的转移支付:此项作为居民账户的平衡项已经核算完毕。 3.企业储蓄:该项是企业账户的平衡项。 (七)政府补贴账户 世界经济文汇 2010年第 4期 113 该账户仅仅是一个过渡性账户,可以和政府账户进行合并,这里为了重点反映各种补 贴故将其单独列示。该账户主要反映了与政府有关的补贴的来源和运用,因此其来源自然是 政府支付的各种补贴,至于使用去向则包括对居民的补贴和对企业的生产补贴。政府补贴账 户的复式核算结果如表 12 所示。 表12 2007年中国宏观 SAM 的政府补贴账户 单位:亿元 支出 收入 企业从政府获取的生产补贴 5913 政府的补贴支出 6701 居民从政府获取的补贴 788 合计 6701 6701 企业从政府获取的生产补贴和居民从政府获取的补贴已分别在居民账户和活动账户中 核算完毕。政府的补贴支出为上面所提到的各项指标数值的汇总,具体核算方法如表 13 所 示。 表13 政府补贴支出的核算 单位:亿元 政府的补贴支出 6700.89 其中: 政府对居民的价格补贴 788.35 其中: 平抑物价等补贴 8.09 其它价格补贴 779.47 肉食品价格补贴 0.79 生产补贴 5912.54 其中: 外贸企业出口退税 5635 企业亏损补贴 277.54 (八)预算外账户 该账户反映了预算外账户的收支情况。该账户的收入来源是企业预算外收费,其支出主 要是公共部门自筹消费,两者的差额便是该账户的储蓄。前两项已分别在活动账户和商品账 户中核算完毕,至于预算外账户的储蓄便是该账户的平衡项。预算外账户的复式核算结果如 表 14 所示。 表 14 2007年中国宏观SAM 的预算外账户 单位:亿元 支出 收入 公共部门自筹支出 367 预算外收费 12463 世界经济文汇 2010年第 4期 114 预算外账户储蓄 12096 合计 12463 合计 12463 (九)政府账户 该账户主要核算政府的收入和支出,其复式核算结果如表 15 所示。 政府的收入主要是各种税收,还包括来自国外的转移收入以及债务收入。其中关税、 各种生产税、个人所得税和企业直接税费已分别在商品账户、活动账户、居民账户和企业账 户中核算完毕。 表 15 2007年中国宏观SAM 的政府账户 单位:亿元 支出 收入 政府消费 34824 关税 1433 政府的补贴支出 6701 各种生产税 31969 政府对居民的其它支付 6488 个人所得税 3186 政府对国外的支付 124 企业直接税费 16196 政府储蓄 56709 政府的国外转移收入 -13 政府的债务收入 52075 合计 104846 合计 104846 1.政府的国外转移收入:其数值取自《中国统计年鉴》(2008)中的“2007年国际收支平 衡表” ,即经常转移中的各级政府的转移收入—16596 万美元,折算后为 13 亿元。 2.政府的债务收入直接取自《中国财政年鉴》(2008)中的相关数据。 政府的支出主要包括政府消费、对企业和居民的补贴以及对国外的各种支付等,扣除这 些支出剩下的便是政府的储蓄。其中政府消费、政府的补贴支出和政府对居民的其它支付已 分别在商品账户、政府补贴账户和居民账户中核算完毕。 1.政府对国外的支付:主要包括政府对国外的援助支出以及支付给国外借款的利息,其 中政府对国外的援助支出(111.54 亿元)取自《中国财政年鉴》(2008)中“2007 年国家财政 预算、决算收支总表”,支付给国外借款的利息(12.28 亿元)已在核算政府对居民的利息支 付时核算过完毕。 2.政府储蓄为该账户的平衡项。 (十)国外账户 该账户反映了中国的对外经济联系。除“国外净储蓄(国外资本净流入) ”之外的其它 项目均已在此前的各账户中核算完毕。国外净储蓄是作为该账户的平衡项来处理的。国外账 户的复式核算结果如表 16 所示。 表 16 2007年中国宏观SAM 的国外账户 单位:亿元 支出 收入 世界经济文汇 2010年第 4期 115 出口 95541 进口 74021 居民的国外收益 2951 国外资本投资收益 -1622 政府的国外转移收入 -13 政府对国外的支付 124 国外净储蓄 -25956 合计 72523 合计 72523 (十一)资本账户 资本账户核算的是总投资与总储蓄。总储蓄中的各项储蓄反映了各账户的收支结余情 况, 均已在此前的各账户中予以说明; 总投资表现为当前的固定资本形成和存货的净增加 (变 动) ,这两项也已在商品账户中说明了数据来源。资本账户的复式核算结果如表 17 所示。 表 17 2007年中国宏观SAM 的资本账户 单位:亿元 总投资 总储蓄 固定资本形成 105436 居民储蓄 53614 存货净增加 8777 政府储蓄 56709 预算外账户结余 12096 企业储蓄 69825 国外资本净流入 -25956 政府的债务收入 -52075 合计 114213 合计 114213 (十二)存货变动账户 该账户可以和资本账户进行合并核算,在此将其单独列示是为了区分总投资中的固定 资本形成和存货的净变动。在此前所有的账户都实现了收支平衡的情况下,存货变动账户也 自然是平衡的。 表 18 给出了 2007 年中国宏观 SAM 的完整编制结果。 表 18 2007年中国宏观SAM 单位:亿元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要素 商品 活动 劳动 力 资本 居民 企业 政 府 补 贴 预算 外 政府 国外 资本账 户 存货 变动 汇总 1 商品 552815 96553 367 34824 95541105436 8777 894313 2 活动 818859 818859 3 要 劳 110047 110047世界经济文汇 2010年第 4期 116 动 力 4 素 资 本 117478 117478 5 居民 110047 8660 24419 788 6488 2951 153353 6 企业 110440 110440 7 政府 补贴 -5913 6701 788 8 预算外 12463 12463 9 政府 1433 31969 3186 16196 -13 52075 104846 10 国外 74021 -1622 124 72523 11 资本 账户 53614 69825 1209656709 -25956 166288 12 存货 变动 8777 8777 汇总 894313 818859 110047 117478 153353 110440 788 12463 104846 72523 166288 8777 四、启示及展望 本文在最新的 2007 年中国 IO 表的基础上,结合其它相关数据,构建了 2007 年中国宏 观 SAM 表。SAM 作为国民经济核算的一种表现形式,结构严谨,本身就是一个用途广泛 的宏观经济模型,可以用来描述国民经济各子系统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考虑到 我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及统计口径的不断发展和完善, 表中相当一部分数据由年鉴中直接获 取而不再采用估算值,但值得注意的是,在 SAM 表的编制过程中仍面临着部分数据统计口 径不一致的问题,甚至存在数据缺乏可获性的问题。在处理统计口径不一致的问题上,我们 根据国家统计局以及相关学科对其中一些科目的定义,对 SAM 中所涉及的部分统计口径存 在变动的科目进行了重新归类核算。而对于那些暂时无法获得的数据,比如居民的资本收益 等,我们在已有数据的基础上对其进行了合理的推算。对于整个 SAM 的平衡,传统的平衡 方法有 RAS 方法和 CE 方法,虽然这两种方法方便并容易使用,但使用它们处理的结果不 可能完全替代原始数据有时甚至会引起整体数据的混乱, 从而破坏了原始数据的信息。 因此, 在本文的 SAM 表编制过程中,为了保证一些重要账户数据的原始性和真实性,以及政策分 析的准确性,我们将含义不甚明确或者重要性不是很大的科目作为整个账户的平衡项来处 理。虽然在 SAM 的编制过程中我们保证了大部分数据的原始性和可靠性,但同时也对部分 数据进行了技术处理, 难免出现误差, 因此本文中给出的 SAM 表中的数据仍有改进的余地,世界经济文汇 2010年第 4期 117 为了研究的需要,我们将会对现有的数据进行及时的更新、维护。 尽管 SAM 表在编制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瓶颈,但不可否认的是 SAM 表是一种重要的 核算形式和一个综合性的数据体系。对于以后的研究,首先,可以充分发挥 SAM 的“描述 社会经济现实”和“检验校准统计数据”的功能。SAM 中所包含的信息涉及社会经济系统 的各个方面,对实体机构部门、金融部门、资金流量等均可进行细致的描述,可以为组织经 济数据提供全面的和连续的框架。另外,可以在宏观 SAM 数据的基础上进一步编制出细化 SAM。在实际的研究工作中,为了研究的深入,一般需要更加翔实的数据,因此可以对宏 观 SAM 进行分解,将 SAM 中的产业、劳动力、居民等账户细化核算,编制出细化 SAM。 其次,加强基于 SAM 乘数的应用性研究,在结构性路径分析等理论分析方面进行更加 深入的研究。乘数分解和结构性路径分析是基于 SAM 的两种最主要的分析方法。乘数分析 方法可以揭示总效应的大小, 乘数分解展示了总效应在内生账户内部和内生账户之间的数量 分配。在乘数分析的基础上通过结构性路径分析可以进一步揭示外生冲击的作用路径和机 制。下一步我们可以将 SAM 乘数和结构性路径分析等理论应用于不同部门间的联系、居民 消费、政府政策对居民收入的影响等领域的研究中。同时我们可以利用 SAM 刻画出“生产 (供给)—收入—需求”这一概括经济运转核心内容的“三角循环”关系,为国家制定宏观经 济规划提供政策建议。 最后,SAM 表是 CGE 模型不可或缺的参数标定基础,可以充分发挥 SAM 作为建模数 据基础的功能,广泛开展 CGE 模型的建模与应用。 SAM 可以静态的描述一个国家或地区的 社会经济全貌,但不能分析经济运行的过程,更不可预见政策实施的效果,因此需要建立一 个更为贴近现实的、 复杂的多部门经济模型。 而 SAM 包含了丰富的社会核算信息以及全面、 详细的数据,可以作为更为贴近现实的、复杂的多部门经济模型特别是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 (CGE)的参数标定的基准数据集,并可以为模型中的情景分析提供一个基准情景。通过 CGE 模型,我们可以模拟研究贸易冲击、科技进步、金融危机等突然冲击以及改革和政策 变化对经济发展和社会变迁带来的可能影响。 参考文献 Adelman, I. A., P. Berck and D. Vujovic, 1991, “Using Social Accounting Matrices to Account for Distortions in Nonmarket Economies”, Economic Systems Research. (3): 269-298. Defourny, J. and E. Thorbecke, 1984, “Structural Path Analysis and Multiplier Decomposition within A Social Accounting Matrix Framework,” Economic Journal, 94(March): 111-136. Golan, A. and S. J. Vogel, 2000, “Estimation of Non-stationary Social Accounting Matrix Coefficients with Supply-side Information,”. Economic Systems Research, (4): 447-471. Hanson, K. A. and S. Robinson, 1991, “Data, Linkages Models: US National Income and Product Accounts in the Framework of a Social Accounting Matrix,” Economic Systems Research, (3): 215-232. 世界经济文汇 2010年第 4期 118 Iqbal, Z. and R. Siddiqui, 1999, Distributional Impact of Structural Adjustment on Income Inequality in Pakistan: A SAM-based Analysis. Mimap Technical Paper Series of Pakistan Institute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 2. Khorshid, M., 1991, “A Social-accounting-matrix-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