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环境100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环境100文库

换一换
首页 环境100文库 > 资源分类 > PDF文档下载
 

青海省能源发展战略与规划研究.pdf

  • 资源ID:9665       资源大小:2.26MB        全文页数:74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权限:游客/注册会员/VIP会员    下载费用:5碳币 【人民币5元】
快捷注册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碳币 【人民币5元】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支付成功后,系统会自动生成账号(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下次登录下载和查询订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既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青海省能源发展战略与规划研究.pdf

1 中国可持续能源项目 The China Sustainable Energy Program 能源基金会 The Energy Foundation 项目成果 Research Report 青海省能源发展战略与规划研究 Strategy and Planning of Energy Development in Qinghai Province 中国科学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 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 2013-10T h e E n e r g y F o u n d a t i o n2 项 目 信 息 项目概述 项目资助号 G-1009-13333 项目期 2011.12.1-2012.11.30 所属领域 可再生能源 摘 要本课题旨在将能源发展置于青海省生态立省与 “四个发展 ”的总体发展战略中,全方位有针对性地开展青海省能源发展的总体战略研究。首先,采用 SWOT 分析法理清了青海省能源发展的关键性问题,明确给出了青海省未来工业化发展进程中能源发展的总体战略判断;其次,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青海省 2015年、 2020 年、 2030 年的能源需求与结构、电力需求与结构进行多情景模拟,遴选出最优的发展路径;进而,凝练出青海省未来能源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发展目标和主要任务,识别出青海省能源发展的重点领域,积极探索新能源与常规能源的协调发展模式;最后,从管理与监管体制、专项研究部署等方面提出青海省能源发展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能源发展,可再生能源,能源科技,战略与规划 3 项目组成员 项目负责人 石定寰,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 王 毅,中国科学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 项目执行人 李建平,中国科学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 李 军,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国际合作中心 研究成员(按字母拼音排序) 陈志龙,中国科学院工程教育学院 李琼慧,国网能源研究院新能源与统计研究所 梁昌之,中国科学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 罗海珍,北京太阳能电力研究院 沙亦强,中国电机工程学会能源与信息中心 孙晓蕾,中国科学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 陶光远,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国际合作中心 张阿玲,清华大学 汪 飞,中国科学院工程教育学院 吴达成,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光伏专业委员会 吴登生,中国科学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 谢永佳,中国科学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 杨 爽,中国科学院工程教育学院 杨玉英,中国科学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 姚晓阳,中国科学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 张 玮,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 朱晓谦,中国科学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 邹乐乐,中国科学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 4 内 容 提 要 青海省作为地处青藏高原和三江源头、环境资源丰富、生态地位极端重要且极端脆弱的西部欠发达地区,其生态地位居全国之首要。青藏高原的生态系统极其脆弱,而且一旦遭到破坏,恢复将非常困难和缓慢,这使得青海省的资源开发面临着更高的科技水平和适度发展规模制约。青海省不但有着丰富的传统能源资源,如水能、石油天然气、煤炭,近期又发现储量可观的可燃冰。而且,太阳能等非化石能源资源十分丰富,已具备能源资源组合发展的优势,相关新能源产业已见雏形,具有发展新能源经济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 对于青海省而言,如何统筹兼顾资源环境的保护利用与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实施生态立省战略,扶持绿色产业,发展绿色经济,实现绿色发展,是摆在青海省能源发展面前最重大的发展课题。 本课题旨在将能源发展置于青海省生态立省与 “四个发展 ”的总体发展战略中,全方位有针对性地开展青海省能源发展的总体战略研究。首先,采用 SWOT 分析法理清了青海省能源发展的关键性问题,明确给出了青海省未来工业化发展进程中能源发展的总体战略判断;其次,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青海省 2015年、 2020 年、 2030 年的能源需求与结构、电力 需求与结构进行多情景模拟,遴选出最优的发展路径;进而,凝练出青海省未来能源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发展目标和主要任务,识别出青海省能源发展的重点领域,积极探索新能源与常规能源的协调发展模式;从管理与监管体制、专项研究部署等方面提出青海省能源发展的对策建议。 5 一、以青海省现有能源生产能力和探明储量为基础,将能源发展置于青海省生态立省与 “四个发展 ”的总体发展战略中,分析了青海省能源发展的优势与各种直接和间接制约因素。课题组采用SWOT 分析法从内外部环境状况变化对能源发展影响的维度分析青海省能源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理清青海省能源发展的关键性问题,给出了青海省未来能源发展的总体战略判断 应全面利用丰富的水能、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资源,优先发展新能源经济;更充分地可持续利用可再生资源,发展生态经济;更系统地综合开发利用不可再生资源,发展循环经济。 二、结合青海省 “十二五 ”发展规划的实际情况,在满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新要求下,本课题首次构建了基于经济 -能源 -环境协调发展的多因素研究框架,并且科学系统性地给出了基于情景模拟的量化预 测结果。主要创新性工作包括 1、以 “经济 -能源 -环境协调发展 ”为核心理念,在青海省能源发展规划研究中,构建了包含经济发展、能源需求、能源结构和电力结构四个模块在内的研究框架。以往规划制定过程中,对于未来能源发展规模多是基于专家判断或是基于项目匡算,缺少对经济 -能源-环境协调发展的系统性考虑,预测结果难以客观准确得反映出未来经济发展的内在规律与外生要求。本课题提出的研究框架,为地区能源发展规划制定,提供了一个可操作的研究范式,使得能源发展的量化预测结果更具合理性和科学性。 2、提出了 “能源发展服务于青海小康 社会建设 ”的预测准则,即青海省未来的能源发展不仅要满足十八大报告中对小康社会国民生产总值发展的要求,而且还应满足到 2020 年青海省人均生产总值达到全国平均水平的小康社会建设目标。以此为基础,课题组通过对经济发展速度、人均生产总值以及单位生产总值能耗设定不同发展水平,实现了对 2015 年、 2020 年和 2030 年能源总需求与电力需求6 的多情景量化模拟,为最优发展路径的选择提供了方案基础。 3、对于西部地区,在保障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仍然面临着严峻的节能降耗压力。因此,在对能源需求预测过程中,课题组将节能减排政策对能 源发展的影响考虑在内。而且,考虑到青海省丰富的水电资源及大型光伏发电基地建设,实现了对青海省不同发电方式的投资成本、发电成本、环境影响等因素的经济性分析。 4、青海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明确给出了青海省 “十二五 ”期间各领域的发展目标,这也是青海省经济 -能源 -环境协调发展的根本依据。因此,本课题对 “十二五 ”规划中的经济发展、产业结构调整、能源发展、节能减排等发展目标进行了量化模拟,对青海省 “十二五 ”规划纲要中提出的发展目标的可实现程度进行了预测分析。 5、课题组在定性分析与定量模拟的基础 上,通过对不同情景中能源结构、能源效率、资源约束、经济发展等因素的控制,实现了对青海省未来能源发展最优路径选择判断,即青海省未来将保持相对较高的经济发展速度,电力需求占终端能源需求的比例将维持在高占比的水平上,即不低于 70,而且应强化节能减排政策的执行落实力度。 以 2010 年青海省实际能源需求总量为预测基准,通过对比多种模型的预测结果,研究认为 2015 年青海省能源需求总量达到 4072.14208.9 万吨标准煤, 2020 年能源需求总量达到 5313.56264.5 万吨标准煤, 2030 年能源需求总 量达到 8520.011834.0 万吨标准煤。一次能源消费中可再生电力占比到 2020年将达到 54.67,到 2030年将达到 60.06;煤炭在一次能源需求中的占比到 2020年将达到 28.67,到 2030年将下降到 25.21。 7 相比 2010 年青海省电力需求, 2015 年新增电力需求约157258 亿千瓦时, 2020 年新增电力需求将达到 341562 亿千瓦时, 2030 年新增电力需求将达到 8141323 亿千瓦时。 2020 年可再生电力占总电力需求的比重将显著高于 2015 年,达到 81.27,而且到 2030年可再生电力占总电力的比重将达到 89.32左右。 综上,考虑到水电发展空间有限及煤电对环境污染严重的条件制约,为满足 2015-2030 年间的新增电力需求,青海省应该在 “十二五 ”和 “十三五 ”期间加快发展新能源电力,发展路径可归结为 青海应充分利用其新能源资源优势,建立以水电、太阳能发电等可再生能源为主、天然气发电为辅的能源发展战略。 2015 年前,可大力发展抽水储能电站,并积极发展燃气电站,配以太阳能、风电等可再生能源。随着可再生能源发电成本的降低和消纳能力的提高, 2015-2020 年可进一步加大可再生能源 电站发展力度,并适量发展燃气电站。 2020 年以后主要发展可再生能源发电,以抽水储能电站和燃气电站调峰。 三、本着坚持能源协调社会经济、能源服务民生改善和能源促进绿色发展的原则,贯彻能源发展的指导思想,围绕能源生产与需求、电力装机、节能减排和能源结构调整等发展目标,明确给出青海省能源发展的主要任务。 1、指导思想坚持以新能源为主,其他能源为辅的发展政策,优先发展水电,大力开发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配套发展煤电,增强水煤电及太阳能风能调峰互补能力,积极开发油气、煤炭资源,构建安全、稳定、经济、清洁的现代能源体 系,为实现青海省“跨越发展、绿色发展、和谐发展、统筹发展 ”提供能源保障。 2、主要任务 ( 1)优先发展可再生能源,加快可再生能源发电基地建设,构8 建以可再生能源为中心的新型能源发展战略区; ( 2)加强传统能源清洁利用,积极开拓常规能源与矿产资源循环开发利用模式,构建资源综合利用为特色的能源发展示范区; ( 3)提升能源科技与装备的研发水平; ( 4)加快构建西北电网水火风光互济平台; ( 5)将青海能源发展提高到国家综合能源基地的高度来进行规划与部属。 四、结合青海省能源发展现状、战略判断以及发展路径的模拟结果, 课题组对青海省能源发展的重点领域进行识别,旨在 积极探索新能源与常规能源的发展模式 ,从而推动形成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增强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1、未来青海省能源产业将以新能源发电利用为重点,以太阳能发电利用为牵引,应大力发展以新能源发电利用为核心的智能电网、长距离输电和储能产业,培育新能源服务产业,将青海省建成集新能源高端制造、服务及应用为一体,辐射全国的新能源产业高地。 2、坚持 “因地制宜、鼓励利用、重点突破、全面推广 ”的方针,以优势资源为依托,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为目标,应继续坚持以矿产资源综合利用为核心发展循环经济,构建以盐湖、石油天然气、有色金属和煤炭等特色优势资源为主导的区域循环经济产业体系。 3、稳步推进节能减排与低碳发展。重点围绕余热余压利用、建筑节能、城市污水处理、工业废水处理资源化等节能减排重点领域,着力攻克节能减排的关键共性技术;加强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及9 节能减排关键技术的研究;加强治污减排关键共性技术研究及技术集成、示范与推广。重点扶持节能减排科技创新示范企业,健全体系,提高污染减排的科技含量。 4、从 空间布局上来看,应加快建设柴达木太阳能大型并网发电项目、青南牧区光伏电源项目,把青海省建成国家重要的太阳能光伏产业基地和太阳能发电基地;以西宁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和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为载体,围绕资源开采和加工推动和发展支柱产业和优势产业的升级壮大。 五、根据青海省能源发展的基本思路、任务布局和重点领域,结合能源科技创新需求,课题组提出针对青海省能源发展的若干对策建议,具体包括 1、提升青海省能源发展的战略定位,加强各能源发展的规划协调能力; 2、积极筹建西部地区新能源检测认证机构,完善青海省新能源发展监管、监测与认证机制; 3、加快新能源装机建设,重点解决新能源并网发电关键技术及其与智能电网协调优化问题; 4、优先发展分布式光伏,解决青海省农牧区用能体系建设问题; 5、探索 “绿色载能产业 ”发展模式,争取 2030 年将青海建成中国第一零碳省; 6、尽快部署并启动若干专项研究建议。 课题研究成果不仅可为产业发展的实体经济部门提供清晰的产业发展趋势,并引导企业对能源科技的关注,辅助其以科技创新加快产业转型、提升企业竞争力;还能够从能源发展的综合需求出发, 提供可参考的政策建议并对各相关部门的协调合作提供可行性方案。 10 目 录 第一章 青海省能源发展的战略定位 1 第一节 青海省能源发展的外部环境 . 1 第二节 青海省能源发展的内在需求 . 5 第三节 青海省能源发展现状与问题分析 . 7 一、青海省能源结构现状与问题 . 7 二、青海省能源产业现状与问题 . 9 第四节 青海省能源发展的战略定位 . 13 第二章 青海省中长期能源发展需求 16 第一节 青海中长期能源发展的情景设置 . 17 一、研究框架 17 二、情景设置 19 三、经济总量预测 21 第二节 能源需求总量及结构 . 23 一、能源需求总量 23 二、电力需求总量 25 第三节 青海省能源发展最优路径选择 . 27 一、青海省电力发展方式的经济性评估 . 27 二、青海省 2020年电力发展方案评价 29 三、青海省能源发展最优路径选择 . 34 第三章 青海省能源发展的指导思想 38 第一节 青海省能源发展指导思想 38 第二节 青海省能源发展基本原则 38 一、坚持能源协调社会经济 . 38 11 二、坚持能源服务民生改善 . 38 三、坚持能源促进绿色发展 . 39 第四章 青海省能源发展的主要任务 40 第一节 青海省能源发展目标 . 40 第二节 青海省能源发展任务布局 . 41 一、优先发展可再生能源,构建可再生能源为中心的新型能源发展战略区 41 二、加强传统能源清洁利用,构建资源综合利用为特色的能源发展示范区 44 三、提升能源科技与装备的研发水平 . 45 四、加快构建西北电网水火风光互济平台 . 45 五、提高到国家综合能源基地的高度来进行规划与部属 . 46 第五章 青海省能源发展的重点领域 47 第一节 优先发展新能源 . 47 一、太阳能产业发展的领域和方向 . 47 二、风力发电产业的的领域和方向 . 49 三、电网安全保障领域和方向 . 50 四、关键科学技术及路线图 . 51 第二节 加强常规能源与其他矿产资源循环开发利用 51 一、煤炭产业发展循环经济的领域和方向 . 52 二、石油天然气发展循环经济的领域和方向 . 53 三、水电发展循环经济的领域和方向 . 54 四、关键科学技术及路线图 . 55 第三节 稳步推进节能减排 . 55 第六章 青海省能源发展的对策建议 57 12 第一节 能源发展的战略定位 . 57 一、提升青海省能源发展的战略定位,加强各能源发展的规划协调能力 57 二、积极筹建西部地区新能源检测认证机构,完善青海省新能源发展监管、监测与认证机制 . 58 三、加快新能源装机建设,重点解决新能源并网发电关键技术及其与智能电网协调优化问题 . 59 四、优先发展分布式光伏,解决青海省农牧区用能体系建设问题 60 五、探索 “绿色载能产业 ”发展模式,争取 2030年将青海建成中国第一零碳省 60 第二节 尽快部署并启动若干专项研究建议 . 61 一、优化电源结构提高调峰能力的可行性研究 . 61 二、柴黄鄂亿千瓦级巨型电源走廊可行性研究 . 61 三、青海省农牧区用能体系建设研究 . 61 四、开展海西州太阳能热发电示范试验基地可行性研究 . 61 五、采用智能用电方法补偿光伏电波动的可行性研究 . 62 六、可使用大幅度波动电力的高载能产业的可行性研究 . 62 1 第一章 青海省能源发展的战略定位 重点关注在国家能源发展战略中青海省的特殊地位,以能源现有生产能力和探明能源储量为基础,将能源置于整个经济社会发展的大框架下,分析在青海省生态立省与 “四个发展 ”的总体发展战略中,青海省能源发展的优势与各种直接和间接制约因素,兼顾与其他领域的和谐发展,理清青海省能源发展的关键性问题,给出青海省能源发展的战略判断。 第一节 青海省能源发展的外部环境 上世纪七十年代石油危机以来,为保障能源安全,应对气候变化,新能源日益受到国际社会的重视。 2008 年以来的全球金融危机为新能源发展赋予了新的使命,进一步促进了新能源的 发展。日本福岛核事故后,不少国家能源战略选择 “弃核 ”或延缓核电建设,发展清洁能源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任务更多地转向新能源。加快开发利用新能源已成为国际社会的共识和共同行动。 新能源已成为能源发展的重要领域。目前,新能源已成为许多国家能源发展的重要领域,一些国家新增新能源发电装机占全部新增发电装机的三分之二以上。 2010 年全球新能源领域的投资超过2000 亿美元,风电在欧盟新增发电装机中,已连续多年保持第一。德国实施 2022 年前不再使用核电的能源转型战略,通过大规模开发海上风电和加快建设分布式太阳能发电解决核电 退出后的电力供应问题。 2010 年德国光伏发电新增装机 740 万千瓦,成为该国新增发电装机规模最大的电源。新能源已成为这些国家能源投资的重点领域。 新能源已在能源体系中发挥重要作用。新能源在许多国家能源2 和电力消费中的比重不断扩大, 2010 年丹麦风电占全部电力消费的20,西班牙和德国的风电也分别占到全部电力消费的 15和 7,风电已满足欧盟 5.3的电力消费量 ;2010 年丹麦的新能源占到全部能源消费量的 19,德国占到近 11,西班牙出现过多次风电出力满足全部用电负荷 50的情况,新 能源已在这些地区的能源体系中发挥重要作用。 新能源已成为竞争激烈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新能源开发利用产业链长,配套和支撑产业多,对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显著,许多国家都投入大量资金支持新能源技术研发,抢占技术制高点。特别是在全球经济危机中,美欧日等发达国家和印度、巴西等发展中国家都把发展新能源作为刺激经济发展、走出经济危机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加以扶持,围绕新能源技术、产品的国际贸易纠纷不断加剧,市场竞争日益激烈。新能源发展水平将成为衡量国家未来发展竞争力的一个新的标志。 新能源在未来能源中的地位日益明确。为实现能源转型 ,走低碳发展道路,许多国家制定了清晰的新能源发展战略。欧盟提出了到 2020年新能源达到欧盟全部能源消费量 20的发展目标,其中德国、法国、英国的目标分别是 18、 23和 15。日本在福岛核事故后,提出 2020年前新能源发电要满足 20电力需求的目标。丹麦还提出了到 2050 年完全摆脱对化石能源依赖的宏伟战略,英国也提出到 2050 年在 1990 年基础上二氧化碳减排 80的战略目标,确立了新能源在未来能源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当前,各国的能源政策均反映了两个明显的导向一是节能降耗,致力于节能技术和节能产品的研发 ;二是开发利用替代化石能源的新能源,使能源消费结构在完成由煤炭向石油的转化后向着高效、清洁、可再生、低碳或者无碳的天然气、核能、太阳能和风能等方向发展。 3 改革开放 30 多年来,我国能源供应持续增长,为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支撑。我国目前已跃居成为世界最大的能源生产国和消费国。 2011 年,中国一次能源消费总量达到 34.8 亿吨标煤,较 2010 年增长 7.1。经济的较快增长促进能源消费,以 至于部分地区在部分时段发生了电力、煤炭和柴油供需紧张的状况。受我国能源资源赋存条件约束,煤炭在中国能源消费结构中继续占据主导地位,受能源生产总量快速增长的影响,原油比重呈下降趋势。天然气、非化石能源比重稳步上升,但所占比重较小。从 2005年到 2011 年,我国可再生能源利用的规模不断扩大,可再生能源对能源消费总量的贡献日益显著,可再生能源在一次能源消费中比例不断提高。 尽管我国能源消费增长较快,但整体仍未摆脱高投入、高污染、低效益的传统工业化模式,人均能源消费水平还很低,远远落后于世界发达国家水平。在一次能源构成中,化石能源仍然占据了我国一次能源消费的 90,是我国能源消费的主体。随着国际能源石油价格的不断攀升,我国粗放式的经 济增长方式遇到了严峻挑战,与发达国家工业化时的情景相比,我国已经没有了廉价利用国际资源的条件。为了以资源和能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来支撑整个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应建立多元化的能源供应,建立稳定、安全和经济的能源供应体系,实施节能减排、增强气候变化应对能力和实现绿色发展转型的积极行动。 我国应和当前主要能源消费国和资源国对能源发展战略和政策保持一致, 开发利用新能源既是我国当前调整能源结构、节能减排、合理控制能源消费总量的迫切需要,也是我国未来能源可持续利用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然选择。 开发利用新能源是落实科学发 展观、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基本要求。建立充足、安全、清洁的能源供应体系是促4 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保障。当前,我国正处在工业化和城镇化发展阶段,能源需求快速增长,能源供应以煤为主,进一步发展受资源和环境约束的压力不断加大。为从根本上解决我国的能源供应问题,实现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加快开发利用新能源是重要的战略选择,也是推进能源科学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基本要求。 开发利用新能源是保护环境、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措施。当前,我国能源开发利用的环境污染问题突出,生态系统承载空间十分 有限,依靠开采和使用化石能源难以持续。面对全球气候变化的严峻形势,我国已将大规模开发利用新能源作为应对气候变化的重大举措。我国已明确提出,到 2020 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 2005年降低 40~ 45、非化石能源在能源消费中的比重达到15,大力发展新能源是实现这一战略目标的主要措施。 开发利用新能源是促进农村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农村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最薄弱的地区,大多数农村地区基础设施落后。目前全国还有约 400 万人没有电力供应,许多农村地区生活能源仍主要依靠秸秆、薪柴等直接燃烧的传统低效生物质 能源。但是,农村地区新能源资源十分丰富,加快农村地区新能源资源的开发,一方面可利用当地资源,因地制宜解决偏远地区电力供应和农村居民生活用能问题,另一方面可将农村的生物质资源转换为商品能源,使新能源成为农村特色产业,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村环境,促进农村地区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开发利用新能源是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选择。大规模开发利用新能源将显著降低经济发展对化石能源资源的消耗,减少对环境的损害,使我国严重依赖资源消耗的发展模式逐渐转变为资源消耗少、环境污染低的科学发展方式。同时,新能源是快速增长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新能源对拉动高端5 装备制造相关产业发展的作用显著,对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意义重大。此外,新能源已是国际产业竞争的新领域,培育和发展新能源产业是增强我国经济发展国际竞争力的重要内容。 综上, 加快开发利用新能源已成为国际社会的共识,也是我国实现能源可持 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第二节 青海省能源发展的内在需求 伴随经济的迅速发展,青海省能源需求大幅增加。 从主要能源消费品种构成看, 2005 年主要以煤、水电消费为主,煤、水电、油及天然气消费量 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分别为 43.34、 38.27、9.45、 8.77;到 2012年,煤、水电、油及天然气消费量所占比重分别为 31、 45.33、 9.27、 14.40。煤的消费量比重有所下降,以天然气为主导的高品质、低污染清洁能源的消费量比重上升,能源消费品种结构逐步优化。从总量上看, 2012 年青海省能源消费总量达 到 3524.06万吨标准煤, 比 2005年增加了 1倍。 青海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确立了“十二五”期间年均 12的经济增长速度,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青海省能源需求也在大幅增加,青海省未来要大幅度增加能源生产以满足经济发展需要。 为满足经济发展的电力需求,需大力开发利用新能源。 2011年,青海省总电力消费比 2005 年增加了 1.6 倍,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青海省电力需求也必将大幅度增加。青海省目前用电以水电为主, 2010 年青海省水电占总发电量的 79,虽然青海省具有丰富的水力资源,但中国水资源复查成果显示,青海省水力资源经济可开发量为 1548 万千瓦,年发电量可达到 555 亿千瓦时,青海省 “十二五 ”规划提出到 “十二五 ”末水电装机达到 1400 万千瓦,但是继续扩6 大的能力有限。随着青海省经济的发展,电力的需求必将大幅度增加,而青海省煤炭资源以焦煤为主,但是保有资源量在全国所处地位不高,开采难度大,且动力煤严重不足。青海省委、省政府已明确提出了生态立省战略,青海作为地处青藏高原和三江源头、环境资源丰富、生态地位极端重要且极端脆弱的西部欠发达地区,其生态地位居全国之 首要。青藏高原的生态系统极其脆弱,而且一旦遭到破坏,恢复将非常困难和缓慢,这使得青海省的资源开发面临着更高的科技水平和适度发展规模制约。大力发展煤电将会对环境不利,青海省未来必然需要通过大力发展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满足全省对电力的需求。 青海省可再生能源储量丰富,且具有开发的优势条件。 青海省拥有发展太阳能光伏电站最需要的太阳能资源。青海省各地区太阳能资源全年日照时数为 2500-3650 小时,柴达木地区达 3550 小时以上,年均日照率达 60-80,年辐照总量 5860-7540 兆焦 /平方米,是全国太阳能资源最 丰富的地区。全省太阳能资源分布为西北部多,东南部少,特别丰富的地区为柴达木盆地,年辐射量平均 6800兆焦 /平方米。根据国家建设光伏电站发展要求,光伏电站只能建设在荒漠地区,不得占用农用和建设用地。而青海省拥有大片的戈壁与荒漠地区,全省面积的 51.8为石山、雪山、冰川、沙漠、戈壁、盐湖等。其中太阳能资源最丰富的柴达木盆地,沙漠面积就达3.49 万平方千米,占到柴达木盆地总面积的 1/3 左右。而且有不少荒漠靠近电力线路和负荷中心,并网条件优越,是建设大型荒漠光伏并网电站、建立太阳能电力输出基地的优选区域。要大规模 发展太阳能光伏电站,必须依托大电网作为支撑。而青海省已经通过750千伏线路与西北电网联网。 截至 2013年 8 月 1日,青海省光伏并网发电量突破 12 亿千瓦时,达到 12.74 亿千瓦时,同比增长76.45,发挥了巨大的绿色效益。目前,在青海电网并网运行的光7 伏电站达 78家,全省并网光伏发电总容量 188.8万千瓦。仅在 2013年上半年,包括国内首座 1 万千瓦太阳能光热发电项目在内,全省共有 30个项目、 68万千瓦光伏发电容量并入国家电网。 经过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 10 年,特别是最近几年的快速发展,青海省经济社会发展出现了重大 的新变化,呈现驶入快车道的良好势头。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按照党的十八大要求,建设生态文明,实施资源转换战略,将特色资源转换成为青海的特色经济,其中循环经济、生态经济、新能源经济和民生经济这 “四个经济 ”的建设是落实 “四个发展 ”的关键。青海有丰富的能源科技资源,特别是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资源,市场潜力巨大,发展速度也比较迅速。因此,无论 从青海省自身能源需求还是资源优势看,青海省未来必然要大力发展新能源。 第三节 青海省能源发展现状与问题分析 一、青海省能源结构现状与问题 青海地处 青藏高原东北部,位于东经 8935′10304′与北纬3139′3919′之间,全省东西长约 1200 公里,南北宽约 800 公里,总面积 72.23 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总面积的 7.51%,居全国第 4位。 2011年末,全省人口为 568.17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 0.42%,居全国第 30 位;全省国内生产总值 1670.44 亿元,占全国的比重为0.35,居全国第 30位。 截至 2011年底,青海省全省共发现矿产 132种,占国内已发现171种矿产的 77.2,其中 61种储量居全国前 10位, 11种居全国首位。特别是黄 河上游的水电资源,柴达木盆地的石油天然气资源,开发前景广阔。 8 表 1 青海省能源储量及特点 能源类型 总储量 特点 煤炭 51.23亿吨 保有资源量在全国所处地位不高 , 开采难度大; 以焦煤为主,动力煤严重不足 石油 3.7亿吨以上 质量优良,含油率高 天然气 2900.4亿立方米 蕴含量丰富,勘探前景广阔 水能 2337.64万千瓦时 河流众多,水头集中,落差可观 太阳能 折合标准煤 1623亿吨,电360万亿千瓦时 1、日照充足,太阳辐射能量高 2、分布均匀,开发前景广阔 3、用于建设太阳能发电系统的土地资源丰富 风能 4.12亿千瓦时 蕴含量丰富,可利用区广 一次能源产品主要包括原煤、原油、天然气和水电。据统计,2012年,全省原煤生产量达到 2826.24万吨,比 2005年增长了 3.52倍;天然气 66.15亿立方米,比 2005年增长了 1.97倍;水电 441亿千瓦时,比 2005年增长了 1.79倍;原油 205万吨,比 2005年下降7.4。 2005-2012 年,年平均生产原煤 1365 万吨、原油 271 万吨、天然气 44.43 亿立方米、水电 253.48 亿千瓦时。从一次能源生产量构成情况看,原煤、天然气生产构成比重上升,原油、水电构成下降。 2012 年,原煤、原油、天然气和水电分别占 43.15、 6.26、17.17和 33.42。 表 2 2005-2012年青海省一次能源生产量及同比增速 年份 原煤 原油 天然气 水电 产量 (万吨) 增速 ( ) 产量 (万吨) 增速 ( ) 产量 (亿立方米) 增速 ( ) 产量 (亿千瓦时) 增速 ( ) 2005 624.85 -- 221.49 -- 22.26 -- 157.52 -- 2006 671.60 7.48 223.30 0.68 25.03 12.44 205.19 30.26 2007 986.11 46.83 220.66 -1.05 34.30 37.04 188.90 -7.94 2008 1293.64 31.19 220.35 -0.14 43.65 27.26 215.80 14.24 2009 1577.10 21.91 186.37 -15.42 43.06 -1.35 279.93 26.94 2010 1420.62 -9.92 186 -0.20 56 30.05 360 28.60 2011 1523.87 7.27 195 5.40 65 16.07 367 1.94 2012 2826.24 85.46 205 5.13 66.15 1.77 441 20.16 从主要能源消费品种构成看, 2005 年主要以煤、电消费为主,煤、电、油及天然气消费量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分别为 43.34、38.27、 9.45、 8.77; 2010 年,煤、电、油及天然气消费量所占9 比重分别为 32.77、 47.14、 8.34、 11.75,到 2012年,煤、电、油及天然气消费量所占比重分别为 31.00、 45.33、 9.27、14.40。以天然气为主导的高品质、低污染清洁能源的消费量比重上升,能源消费品种结构逐步优化。 图 1 青海省能源消费结构 2005年与 2012年对比 二、青海省能源产业现状与问题 (一)新能源行业 青海省的太阳能产业是青海省能源建设之重,已经有很多重大科研专项论证取得实效,相当部分的重大科技攻关软课题研究取得明显进展。特别是硅材料生产工艺相关技术研究取得成果,使得企业创新能力和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显著提升。经过近年的快速发展,青海省完成了光伏产业发展规划和产业布局,目前已形成相对完整的 “多晶硅提纯 晶硅铸錠 /切片 太阳能电池组件安装 太阳能光伏系统平衡部件制造 系统集成 ”产业链和具有一定规模优势的产业集群。 青海省在风能资源利用方面主要是围绕测风等前期工作展开,现已初步探明了青海省风力发电资源概况,规划 了 29 个具备建场条10 件、具有一定建设规模的风电场。青海省风能资源观测网建设项目已通过验收,标志着青海省风能变化将实现实时监测。这一系统投入使用后,为掌握青海省风能资源状况及分布特点、科学规划风电产业发展、做好风电运行和管理工作、提高风电资源的评价和风电场建设的设计水平提供科学服务,也为青海省今后风力资源大规模开发利用奠定了良好基础。 青海省太阳能发展的主要产业优势是太阳能资源及区位优势;建设大型并网光伏电站综合优势;生产成本优势;产业基础优势;市场优势等。但目前太阳发展的主要问题有配套政策环境亟待改善;光 伏产业链建设资金严重短缺;太阳能产业科技支撑能力薄弱;太阳能推广应用进程较慢;科技引领与产业发展的结合还不够紧密。 青海省风能产业优势主要表现在自身具备未来大规模开发利用的潜力,市场的发展空间广阔,以及依托全国风电行业发展的整体环境优势。青海省风力发电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光伏产业具有一定共性,表现在地方配套的政策环境、资金实力、科技引领与支撑能力等多方面。除此以外,在以下各方面更显突出 风电产业在青海省刚刚起步,风电市场尚未启动,风资源评估等前期工作不够完善,风电场建设尚未积累成功经验,产业基础十分薄弱。青海省 风电专业研究机构至今尚未建立,研发平台和专业技术人才严重缺失,成为制约青海省风电产业技术创新和发展后劲的关键所在。实验证明,由于青藏高原特殊地理气候条件的制约,一些先进的风电技术在青海省推广应用存在较高难度的技术瓶颈。 (二)常规能源行业 煤炭产业 “十一五 ”以来,青海省煤炭产业的发展稳步提升,并重点关注施工安全和能源的循环利用。青海省通过建设洗选加工及综合利用11 项目产业园区,构建千万吨级煤焦化产业基地,并形成煤炭洗选 -煤焦化 -焦炉气制甲醇 煤焦油精深加工以及关联产业协同发展的煤化工循环经济产业链。青海省 正积极利用自身优势并配合相关国家政策规划,将煤炭产业拉向一个更安全、更持续和更环保的层面。 青海省煤炭资源的开发利用正在逐步进入大规模实施阶段,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1)煤炭资源勘探程度低,后备资源不足,难以实现青海省煤炭资源大规模开发的储备资源保障需要,增加后备精查储量的任务十分迫切和艰巨。( 2)煤炭开采规模和能力不足。青海虽然煤炭储量较丰富,但至今全省没有千万吨级的煤矿。( 3)煤炭资源利用率低,深加工和综合利用起步晚。煤炭深加工只局限在焦煤生产,综合利用也还处在规划阶段。( 4)铁路运输制约煤炭发展。 发展需求稳定大通矿区,重点开发热水矿区总体规划中的莫勒矿区和江仓矿区,积极开发海西柴北缘煤炭资源,加快焦煤和无烟煤优势资源的开发步伐。推广采煤机械化,加强地质勘探工作。改造煤矿安全技术设备,提高煤矿安全生产能力。 石油产业 “十一五 “以来,原油产量不断增长,能源自给率逐年增强。格尔木炼油厂是青藏高原目前唯一一座百万吨级的炼油厂,由于装备和设施的不断完善,实现了由燃料型炼油厂向燃料化工型炼油厂的转变。青海省石油化工的状况直接反映出青藏高原石油的整体供应和生产水平,并影响了很多在国家层面上对于石油的政策制 定和战略部署,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目前所存在的主要问题可归纳为 在勘探方面,地面和地下地质情况复杂,获取地质资料困难,勘探程度低;对盆地的性质、演化缺乏系统的研究和认识,在构造、沉积、油气生、排、运、聚等12 基础方面的研究深度不够。在油田开发中,青海油田开发有五大主力油田,其它小油田基

注意事项

本文(青海省能源发展战略与规划研究.pdf)为本站会员(江山易美)主动上传,环境100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环境100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7 环境100文库版权所有
国家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16041442号-6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