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环境100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环境100文库

换一换
首页 环境100文库 > 资源分类 > PDF文档下载
 

信息与通信技术促进中国经济转型和低碳发展研究.pdf

  • 资源ID:9645       资源大小:22.97MB        全文页数:238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权限:游客/注册会员/VIP会员    下载费用:5碳币 【人民币5元】
快捷注册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碳币 【人民币5元】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支付成功后,系统会自动生成账号(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下次登录下载和查询订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既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信息与通信技术促进中国经济转型和低碳发展研究.pdf

内 容 简 介本书从宏观经济、产业经济维度,分析了ICT促进中国经济转型和低碳发展的基本途径;定量开展“十一五”实证研究和“十二五”潜力分析,在节能减碳的技术经济维度,建立了可量化评价ICT节能减碳效果和潜力的方法学;通过云计算、电能管理信息平台、信息化配煤三个案例研究,分析测算了典型ICT的节能减碳潜力。最后,提出了进一步促进ICT支撑经济转型与低碳发展的政策建议。本书体系完整、内容丰富,适合宏观经济、产业经济和能源环境相关领域的研究人员、管理者,以及感兴趣的人参考。有助于广大读者理解信息与通信技术在经济发展转型和低碳发展中的作用及自身发展脉络。未经许可,不得以任何方式复制或抄袭本书之部分或全部内容。版权所有,侵权必究。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信息与通信技术促进中国经济转型和低碳发展研究/韩文科等著.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3.10ISBN 978-7-121-21698-5Ⅰ. ①信 Ⅱ. ①韩 Ⅲ. ①信息技术-作用-中国经济-经济发展-研究 ②通信技术-作用-中国经济-经济发展-研究 Ⅳ. ①F124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13第246210号责任编辑曲 昕印 刷 装 订 出版发行电子工业出版社北京市海淀区万寿路173信箱 邮编 100036开 本7201000 1/16 印张14.75 字数220千字印 次2013年10月第1次印刷定 价68.00元凡所购买电子工业出版社图书有缺损问题,请向购买书店调换。若书店售缺,请与本社发行部联系,联系及邮购电话(010)88254888。质量投诉请发邮件至,盗版侵权举报请发邮件至。服务热线(010)88258888。陈东琪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宏观经济研究院李 力 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司周长益 工业和信息化部节能司蒋兆理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气候司夏 鑫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经济运行调节局刘文强 工业和信息化部节能司牛志升 清华大学信息技术学院胡 敏 美国能源基金会张华燕 英特尔(中国)有限公司易 明 英特尔(中国)有限公司陶宏芝 联想集团陈 敏 诺基亚(中国)投资有限公司丁 蔚 甲骨文(中国)软件系统有限公司指导委员会主 任韩文科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能源研究所副主任 周伏秋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能源研究所徐晓兰 中国电子学会苗 韧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能源研究所成 员冯升波 刘明亮 靳 敏 安 琪 庄 幸 宗 芳 曹 园王 娟 郭倩怡 陈文光 何光宇 吴 頔 仓馥芝研究委员会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建设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就,但发展面临的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科技创新能力不强,产业结构不合理,资源环境约束加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任务十分艰巨。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了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四化并举,同步发展”的战略思路,这对我国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破解资源环境约束将具有重要意义。在“新四化”中,信息化具有整合升级、画龙点睛的关键作用。通过信息技术在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过程中的融合应用,可以提高生产服务效率,创新组织运营模式,促进资源集约优化配置,助推中国走上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在当前我国推进创新发展战略之时,信息与通信技术作为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基础技术,与节能环保、新能源技术一道,将为中国的低碳绿色发展做出重要贡献。对此,国际社会也具有普遍共识,日本2008年颁布了绿色IT计划,韩国2009年推出绿色IT国家战略,印度2010年提出了数字能源解决方案应用计划,美国Intel公司等IT企业和相关机构建立了“数字能源”联盟等。我国也应该在全球绿色IT浪潮中迎头赶上,勇当先锋。当前,全球信息化发展步入全面普及、融合创新、加速转型的新阶段,在世界经济持续调整和快速变革的关键时期,信息化在优化资源配置、调整产业结构、创新发展模式、重塑竞争格局的引领支撑作用和潜力日益凸显。工业和信息化部成立以来,一直把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作为一项战略性、全局性、开创性的工作,不断创新信息化推进机制,创新工作手段,加强协调合作,不断优化“两化”融合的政策和引导体系,努力开创“两序VI信息与通信技术促进中国经济转型和低碳发展研究化”深度融合的新局面。为进一步发挥信息与通信技术促进中国经济转型和低碳发展的作用,坚持把推进“两化”深度融合作为重要支撑点,把信息化作为破解发展难题、转变发展方式、抢占竞争制高点的重要举措,大力推进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一是增强电子信息产业核心竞争力和应用支撑水平。信息产业的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已经成为影响我国“两化”融合进程、深度和广度的关键因素。未来,要针对量大面广、带动性强的领域加大研发投入,突破关键技术,提升产业的发展水平和竞争力。要在机床电子、汽车电子、医疗电子、电力电子、航空电子、船舶电子等重点应用领域,不断提升信息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水平。同时,继续实施高效节能的电子信息产品推广政策,完善电子信息产品能耗标准,加强能效标志认证,实施节能产品惠民工程,利用政策支持加大节能产品推广力度。二是应用信息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以研发设计、流程控制、企业管理、市场营销、人力资源开发等关键环节为突破口,支持信息技术企业与传统工业企业开展多层次的合作。提高工业自动化、智能化和管理现代化水平,提升设备的利用效率,促进资源节约型生产方式的形成。大力实施“数字能源”计划,组织开发高耗能行业“数字能源解决方案”,推进钢铁、水泥等重点高耗能行业的节能减排和能耗管理工作。三是推动信息技术在农业和社会领域中的广泛应用。加大信息技术在农业生产、经营、管理和服务各环节的应用,促进农业集成化信息管理,提高精准农业技术水平,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结合国家改善民生相关工程的实施,加强信息技术在交通运输、医疗卫生、文化教育、就业和社会保障等领域的应用,带动电子信息产品及相关服务发展。四是提升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水平。进入信息社会,信息成为经济社会最为宝贵的资源之一。要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数字内容加工处理技术并推动其产业化,大力发展生产经营领域的数字内容服务,推动信息资源深度开发和社会化服务,积极发展数据编辑、整理、分析、挖掘等数据加工处理服务。序VII在此背景下,我们欣喜地看到,中国电子学会会同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能源研究所联合开展了信息与通信技术促进中国经济转型和低碳发展研究的撰写和出版工作,深入分析了ICT技术促进经济低碳绿色发展的机制和途径,回顾并展望了“十一五”、“十二五”的相关成就与潜力;提出了在全社会、行业、企业不同维度,测算ICT节能减碳潜力的方法学;并在“两化融合”背景下,分析了ICT绿色应用的成功案例。这对我国科学制定绿色ICT发展战略具有较好的支撑作用。工业和信息化部总经济师 2013年10月改革开放以来的30多年里,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经济成就,但也付出了巨大的资源环境代价。当前我国GDP位居世界第二,同时也是世界第一大能源消费和温室气体排放国,并导致了频繁的大规模雾霾和水污染。可以说,加快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实现能源生产和消费的低碳革命,已成为中国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为此,中国政府已经积极开展了战略部署,提出了“十二五”节能16和二氧化碳减排17等约束指标;加快实施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并提出依靠科技创新拉动经济增长的战略要求。以信息和通信技术(ICT)为核心的技术革命,已显著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和生产模式,并可能对未来经济转型和低碳发展起到革命性的促进作用。一方面,ICT是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基础,自身也是低消耗,高增长的产业,通过信息消费可以显著拉动社会需求,对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意义重大。另一方面,ICT可以对传统产业实施技术改进,优化配置要素资源,并引领生产工艺和服务模式的创新,智慧建筑、智慧交通、智慧能源等新概念,在支撑低碳发展方面具有巨大潜力。然而,目前全球对ICT促进绿色发展的具体机制和潜力研究不足,特别缺乏量化分析。ICT能在多大程度上促进经济的转型对于节能减排的贡献有多大如何量化评价具体ICT技术的节能减碳效果具有显著节能效果和推广前景的ICT技术有哪些鉴于此,由中国电子学会节能减排工作推进委员会委托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能源研究所,组织国内外重点企业及研究机构开展了第二期“信前 言X信息与通信技术促进中国经济转型和低碳发展研究息与通信技术促进中国经济转型与低碳发展”的专题研究,希望实现以下目标 缕析ICT促进我国经济转型和低碳发展的基本途径,定量开展“十一五”实证研究和“十二五”潜力分析。 建立可以量化评价ICT技术节能减碳效果的方法学,成为ICT与传统节能减碳技术的比较分析平台。 在不同应用领域开展关键ICT技术的节能减碳潜力分析。 提出进一步促进ICT支撑经济转型与低碳发展的政策建议。全书包括内容摘要和研究报告两大部分。内容摘要由周伏秋执笔。第1、3、4、5章由苗韧执笔;第2章由周伏秋、庄幸、安琪执笔;第6章由冯升波执笔;第7章由徐晓兰执笔;第8章由韩文科执笔。本研究课题也得到了能源基金会、英特尔中国有限公司、诺基亚中国有限公司、联想集团公司的共同资助。课题研究在工作路线、研究方法、工作重点等方面得到了课题指导委员会众多专家的悉心指导。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环资司、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应对气候变化司、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高技术产业司、工信部科技司、工信部节能司等部门给予了高度关注,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和建议。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工业节能与环保研究所、江苏联宏自动化系统工程有限公司、苏州太谷电力技术有限公司、上海外高桥第二发电有限责任公司、百度公司、天地互联公司、赛迪顾问有限公司、出光兴产株式会社等单位对课题研究提供了支持、帮助和便利。在此对以上部门、单位、专家和领导诚表谢意。信息与通信技术促进中国经济转型与低碳发展研究课题组2013年10月内容摘要 /1第1章 绪论 /171.1 ICT概念和范畴/181.2 全球ICT及产业发展趋势/191.2.1 全球ICT技术发展历程/191.2.2 全球ICT产业发展现状概述/211.2.3 未来全球ICT产业发展趋势/231.3 课题研究背景和目标/261.4 课题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271.4.1 研究内容/271.4.2 研究方法/28第 2 章 ICT 促进中国经济转型和低碳发展的途径和作用分析 /312.1 我国ICT技术及产业发展现状/322.1.1 我国ICT技术发展现状和总体水平/322.1.2 我国ICT产业发展现状/332.2 ICT技术促进我国经济转型和低碳发展的基本途径/342.3 ICT技术促进“十一五”经济转型和低碳发展的实证分析/372.3.1 数据基础/38目 录XII信息与通信技术促进中国经济转型和低碳发展研究2.3.2 “十一五”ICT产业发展实证分析结果/392.4 ICT技术促进“十二五”经济转型和低碳发展的潜力分析/452.4.1 我国ICT技术及产业发展前景/452.4.2 分析结果/482.5 本章小节/53第 3 章 测算 ICT 技术节能减碳潜力的方法学 /553.1 已有成果回顾/563.2 方法学的构建目标和原则/583.2.1 构建目标/583.2.2 构建原则/593.2.3 难点和关键问题/603.3 核算流程/623.3.1 明确研究目标和研究范围/633.3.2 技术和应用背景分析/643.3.3 节能减碳机制识别/643.3.4 确定核算边界/653.3.5 节能减碳效果核算/653.3.6 未来节能减碳潜力评估/663.3.7 贡献划分/663.4 节能减碳机制识别方法/663.4.1 情景设定和比较/673.4.2 因素归类/693.4.3 机制识别与筛选/703.5 确定核算边界/733.5.1 根据生产/服务需求的实现流程划定/733.5.2 根据“产品”的生命周期划定/743.6 节能减碳效果核算/75目 录XIII3.6.1 核算框架/753.6.2 数据获取/763.7 未来潜力评估情景设置/783.7.1 参数的未来情景设定/783.7.2 ICT发展规模和应用模式/803.7.3 经济/能源背景参数/813.8 ICT与其他技术的节能减碳贡献划分/813.9 本章小节/83第 4 章 云计算节能减碳潜力研究 /854.1 云计算的基本概念和服务模式/864.1.1 云计算技术的基本原理/864.1.2 云计算的分类/874.2 云计算的现状与发展趋势/904.2.1 全球云计算的发展/904.2.2 中国云计算的发展/944.2.3 中国未来云计算的发展趋势/974.3 云计算节能减碳机制识别和边界划定/994.3.1 个人云的节能减碳机制识别和边界划定/994.3.2 企业云的节能减碳机制识别和边界设定/1044.4 测算流程与方法/1094.4.1 个人云节能减碳核算方法/1094.4.2 企业云节能减碳核算方法/1124.5 云计算的设备需求及能耗分析/1154.5.1 云计算设备结构/1154.5.2 不同服务类型下的设备能耗分析/1174.5.3 用户需求对云计算能耗的影响/1224.5.4 IT设备发展趋势/1274.6 个人云节能减碳潜力分析/129XIV信息与通信技术促进中国经济转型和低碳发展研究4.6.1 用户规模/1314.6.2 全社会存储/计算需求和设备保有量的确定/1324.6.3 设备能耗/1354.6.4 数据中心建筑的建造能耗/1374.6.5 个人云节能减碳效果/1374.6.6 不确定分析/1394.7 企业云节能减碳潜力分析/1424.7.1 企业数据中心的现状和计算存储需求/1434.7.2 企业数据中心规模和设备需求/1444.7.3 网络通信需求和能耗/1474.7.4 企业数据中心能耗/1484.7.5 企业云节能减碳效果/1514.7.6 不确定分析/1524.8 本章小结/156第 5 章 电能管理信息系统节能减碳潜力研究 /1595.1 基本概念和服务模式/1605.1.1 终端用电环节/1615.1.2 输配电环节/1635.1.3 发电环节/1655.2 现状与发展趋势/1665.2.1 全球电能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1665.2.2 中国电能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1685.3 节能减碳机制识别和边界划定/1725.3.1 影响分析/1725.3.2 机制识别与筛选/1735.3.3 边界划定/1755.3.4 情景参数分类/1765.3.5 推广范围设定/177目 录XV5.4 节能减碳测算/1775.4.1 测算流程与方法/1775.4.2 模型参数/1805.4.3 测算结果及不确定分析/1845.5 本章小结/186第 6 章 信息化配煤技术节能减碳潜力研究 /1876.1 基本概念和服务模式/1886.2 国内外配煤技术研究应用现状/1896.2.1 国外信息化配煤技术发展概况/1896.2.2 我国信息化配煤技术现状和发展趋势/1926.3 节能减碳机制识别和边界划定/1956.3.1 影响分析/1966.3.2 机制识别与筛选/1966.3.3 边界划定/1976.3.4 情景参数分类/1976.3.5 推广范围设定/1986.4 节能减碳测算/1986.4.1 燃烧试验项目和方法//1996.4.2 燃烧试验和配煤技术评价系统预测结果对比/2026.4.3 基于燃烧试验的燃煤消耗量及年减碳量计算/2046.4.4 测算结果及不确定性分析/2056.5 本章小结/206第 7 章 研究结论 /207第 8 章 政策建议 /213参考文献 /218■ 信息与通信技术及产业界定■ 国内外 ICT 技术及产业发展现状和趋势■ ICT 技术促进我国经济转型和低碳发展的途径和作用分析■ ICT 技术节能减碳潜力测算方法开发■ 典型 ICT 技术节能减碳潜力测算■ 政策建议内容摘要2信息与通信技术促进中国经济转型和低碳发展研究“十二五”是我国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加快推进的时期,同时也是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资源环境约束进一步趋紧趋硬的时期。如何依托技术进步,特别是高新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来破解资源环境约束矛盾,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低碳、绿色转型,加快生态文明建设,是当前宏观经济和节能减排领域需要研究的重大问题。信息与通信技术(ICT,In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作为高新技术,其日新月异的发展和推广应用,正在革命性地改变我国经济和社会活动方式,有望在促进我国经济转型和低碳发展、促推生态文明建设中发挥越来越重要和突出的作用。本报告概述了国际、国内ICT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缕析了ICT技术促进我国经济转型和低碳发展的基本途径;对ICT技术促进“十一五”经济转型和低碳发展的作用进行了实证分析;定量和定性分析了ICT技术促进“十二五”经济转型和低碳发展的宏观潜力;研究提出了较为规范和实用的ICT技术节能减碳潜力测算方法;采用这一测算方法,分别定量分析和测算了云计算技术、电能管理信息系统技术、信息化配煤技术三项典型ICT技术推广应用的节能减碳潜力;基于我国实际,提出了有效发挥ICT技术促进我国经济转型和低碳发展作用的若干针对性政策建议。1.信息与通信技术及产业界定信息与通信技术是指信息技术(IT)与通信技术(CT)逐渐融合,协同发展形成的高新技术领域。IT是用于管理和处理信息所采用的各种技术的总称,包括三个层面一是硬件,主要指信息存储、处理和传输的主机和网络通信设备;二是指软件,包括可用来搜集、存储、检索、分析、应用、评估信息的各种软件;三是指应用,指搜集、存储、检索、分析、应用、评估使用各种信息。CT 则是一切通信技术的统称,包括有线通信技术、无线通信技术、光纤通信技术等。信息与通信技术(简称ICT)产业是指依托ICT技术的发展和应用而形成的高新技术产业,涉及ICT技术装备、产品和服务等。鉴于ICT技术发展日新月异,ICT产业的范畴也处于变动中,目前学术界和产业界对此尚没有明确的界定。本书将ICT产业界定为传统意义上的信息技术产业,包括内容摘要3电子信息设备制造、电子信息传输服务、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等。ICT产业具有高附加值、低能耗、低排放的特点,其单位增加值能耗仅约为单位GDP能耗的1/5、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的1/9;加快发展ICT产业是促进经济转型和低碳发展、促推生态文明建设的内在要求和战略选择。2.国内外 ICT 技术及产业发展现状和趋势1)全球ICT技术及产业发展现状和趋势自20世纪70 年代以来,ICT 技术的发展迅猛,掀起了一轮轮“技术风暴”,通信、电子、计算机、半导体、互联网、多媒体等技术领域陆续取得重大突破。2002年,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正式明确,“ICT”概念被正式提出,并由此开启了人类的“智能时代”。当前和今后ICT技术的发展及应用主要有两个趋势一是更加强调体验感、日趋智能化,依托于下一代移动接入、下一代互联网和全光网的宽带通信“最后一公里”问题将被解决,基于云计算的实现可编程、可扩展、应用敏捷、自动化、开放的智能网络系统将被建成;二是ICT技术向传统行业、建筑、交通领域加速渗透。ICT 技术的迅猛发展,带动着全球ICT产业的蓬勃发展。21世纪头十年是全球ICT产业发展最为迅速的时期。2000年,全球ICT市场规模超过2万亿美元,占全球GDP的比重为6.4;2010年,全球ICT市场规模超过4万亿美元,占全球GDP的比重超过9;20052010年,全球ICT产业复合增长率为7.2,高于同期4.3的全球GDP年均增长率。201 1年世界500强企业中,ICT业务领域的企业占到了60家。在ICT产业发展水平上,美、德、日等发达国家居于领先地位,ICT服务业发展尤为突出。ICT产业已成为全球最具活力、发展最为稳健的行业之一。未来全球ICT产业发展大体呈现为以下趋势一是美、德、日、英、法、韩等发达国家,以及中国等发展中国家将ICT产业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纳入国家发展战略,纷纷制定雄心勃勃的ICT产业发展计划,如日本公布了“ i-Japan战略2015”计划,德国提出了“数字德国2015”战略,英国则公布了“数字大不列颠”计划,预期全球ICT产业仍将保持较快增长;二是发达国家通过加强研发和制定技术、产品标准,抢占ICT产业发展的4信息与通信技术促进中国经济转型和低碳发展研究制高点,国际竞争将趋于激烈;三是ICT产业与其他产业的融合呈加速趋势,推动发达国家从工业化社会向信息化社会加速迈进,在促推发展中国家产业结构升级中将发挥突出重要的作用。2)我国ICT技术及产业发展概况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在移动通信、操作系统、无线互联网、下一代网络及高清晰数字电视等领域的技术发展取得了显著进展,千万亿次高性能计算机技术、数字电视地面传输技术、数字音视频编解码技术等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时分同步码分多址接入(TD-SCDMA)技术形成了完整体系。但客观地看,目前我国ICT技术总体实力在世界各国中只是居于中游水平,与ICT技术发达国家的差距主要体现为(1)核心芯片、高端元器件等核心技术和重大基础性技术缺乏,集成电路进口已经连续多年成为第一大进口产品,液晶面板、电子材料、关键传感器件等也高度依赖进口;(2)全球技术标准参与度低;(3)ICT基础设施建设仍不完备,互联网、特别是无线互联网虽已获得初步普及,但覆盖率仍然不高;(4)ICT知识产权保护方面仍存在不足。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ICT产业步入了发展的黄金期,成长为国民经济的战略性、基础性、先导性支柱产业。据统计,20002010年,我国ICT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率高达15.5;2010年,ICT产业规模达到1.94万亿元(其中,ICT制造业、ICT服务业增加值分别为1.28万亿元、0.66万亿元),彩电、微型计算机、手机等主要整机产品产量已分别达1.2亿、2.5亿台和10亿部,均占全球总产量的40以上,ICT制造业从业人员达880万人,占全国工业从业人员的比重为10。国际贸易方面,2001至2010年间,我国ICT产品出口年增长近1/4,较出口规模总增速提高近6个百分点,成为出口增长的重要支撑点。尽管我国已经是ICT产业第一大国,但还不是ICT产业强国。产业发展的深层次问题和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主要表现为关键核心技术受制内容摘要5于人,产业总体上仍处价值链的中低端,代工制造和加工贸易所占比重较高;研发投入强度与发达国家相比尚有差距;资源配置较为分散;产业政策环境亟待完善;内需带动机制尚未健全等。这些问题和矛盾制约了我国ICT产业由大变强,需要在未来着力加以解决。3.ICT 技术促进我国经济转型和低碳发展的途径和作用分析1)ICT技术促进我国经济转型和低碳发展的基本途径ICT技术促进我国经济转型和低碳发展的基本途径和可能作用,大体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1)ICT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及其产业化应用,可起到有效支撑ICT产业做大做强、促进产业结构低碳转型的作用。ICT产业包括两个子产业ICT制造业和ICT服务业,两者均为高附加值、低能耗、低排放产业,分别属于国民经济的第二产业、第三产业范畴。ICT产业做大做强,意味着ICT制造业增加值和ICT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的提升,将收到共同正向推动三次产业结构低碳转型的功效。(2)促进ICT产业自身节能和低碳发展。尽管ICT产业属于高附加值、低能耗、低排放产业,但仍有进一步降低能耗和碳排放的潜力空间。随着ICT新技术的不断涌现及其在ICT产业部门的应用,ICT制造业、ICT服务业能源消费强度、碳排放强度将进一步趋于下降,ICT产业自身将更加绿色、低碳。(3)促推传统工业转型升级。传统工业转型升级是我国工业转型升级的重点和关键。随着信息化与工业化的加快融合,ICT技术将起到有效促推钢铁、石化、电力、建材等传统工业优化技术结构、组织结构,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提升经营管理水平等的多种作用,促进传统工业加快实现发展方式向集约高效、绿色低碳型转变。(4)促推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促进经济结构低碳转型。节能环保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业、新能源产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一般具有高附加值、低能耗、低排放的特征。ICT技术在能耗在线监测、能源管理优化、环境监测、风电运行控制、新能源大规模并网等方面的推广应用,将促推战6信息与通信技术促进中国经济转型和低碳发展研究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将加快提升,从而起到促进经济结构低碳转型的作用。(5)支撑现代服务业加速成长。以ICT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和系统集成技术的发展及应用,将催生越来越多的现代服务企业,激发服务模式和服务业态的不断创新,有效支撑电子商务、现代物流、数字医疗、数字内容、数字社区、数字教育、数字旅游、电子金融等现代服务业的加速成长,从而促进经济结构的低碳转型。(6)推动居民生活模式绿色低碳化。ICT技术的应用,可以从多方面引导和促进居民生活的节能和低碳化。信息高效传播使生活更便捷,提高生活效率,降低不必要的能耗。例如广泛使用的车载导航系统、12580信息查询等,不仅使生活更便捷,同时可降低不必要的能耗、减少温室气体和污染物排放。2)ICT技术促进“十一五”经济转型和低碳发展作用的实证分析对ICT技术促进“十一五”经济转型和低碳发展作用的实证分析结果显示。(1)ICT技术支撑ICT产业做大做强、促进产业结构低碳转型的作用没有得到发挥。事实上,受“十一五”中后期全球金融危机等因素的影响,ICT产业增加值占全国GDP比重不升反降,从2005年的6.28下降到了6.17,其促进节能低碳发展的实际效应为负,结构节能量为−350万吨标准煤。另一方面,单位增加值能耗较ICT制造业低的ICT服务业占ICT产业比重从2005年的42下降到2010年的34,这意味着ICT产业内部结构朝着不利于产业结构节能低碳转型的方向变动。(2)ICT技术促进ICT产业自身节能和低碳发展效果比较明显。“十一五”期间,ICT产业单位增加值能耗从2005年的213千克标准煤/万元降至2010年的191千克标准煤/万元,降幅达10;其中,ICT服务业单耗从201千克标准煤/万元降低到178千克标准煤/万元,ICT制造业单耗则从221千克标准煤/万元降低到198千克标准煤/万元;ICT产业增加值单耗下降产生的节能量为414.8万吨标准煤。相应地,ICT产业单位增加值碳排放从2005年的0.518吨CO2/万元降至2010年的0.453吨CO2/万元,内容摘要7碳排放强度累计下降了12。(3)ICT技术促推传统工业转型升级取得成效。“十一五”期间,钢铁、化工、汽车、船舶、航空等主要行业大中型企业数字化设计工具普及率超过60,关键工序数(自)控化率超过50,制造技术和信息技术融合步伐进一步加快。部署实施极大规模集成电路制造、新一代宽带无线通信等一大批重大科技专项,支持了汽车电子、电力电子、数控机床、大型管理软件等技术的研发和产业化。2010年,我国大型煤炭企业网络覆盖程度在90以上,部分企业初步实现三网融合,数字矿山成为煤炭行业信息化的重点领域。石油化工和有色金属行业ERP、MES系统普及率有了明显提高。(4)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助推效果初步显现。在助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方面,ICT技术已确立了基础性地位。“十一五”期间,依托在通信传输、电子集成、大数据运算、信息传感、精密控制等领域的技术优势,ICT技术在装备制造数字化和智能化、智能电网、能源信息化管理、新能源汽车电池等方面获得广泛应用。在支撑现代服务业成长方面,“十一五”期间ICT技术已经在金融、医疗、教育、餐饮、物流、交通、政务等多个领域获得了广泛应用。“两地三中心”金融信息系统、交通运输调度系统初步建成;电子商务蓬勃发展,2010年交易额已超过4.5万亿元;企业电子商务已成为企业购销的重要渠道,以及整合客户、供应商资源的重要手段。(5)ICT对居民生活的绿色低碳引导效果初步体现。“十一五”期间,居民生活基本实现了信息化覆盖。计算机、互联网和手机等ICT设备已获得初步普及,极大地丰富和便捷了人民生活,也改变了传统的居民生活方式。网络信息检索、数据库存储、语音视频通信、网络购物等ICT应用,改变了能源消费方式,推动居民生活朝着更加高效、绿色、低碳方向发展。3)ICT技术促进“十二五”经济转型和低碳发展的潜力分析课题组依据国家“十二五”相关规划,设定和分析了“十二五”经济社会和ICT技术/产业发展情景和趋势,对ICT技术促进“十二五”经济转型和低碳发展的潜力进行了测算。8信息与通信技术促进中国经济转型和低碳发展研究(1)ICT技术有望在促进产业结构低碳转型中发挥重大作用。“十二五”期间,如果“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电子信息制造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等ICT技术和产业发展相关规划得以顺利实施、ICT技术和产业发展目标能够顺利实现,ICT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将从2010年的6.17增至2015年的8.6,ICT服务业占ICT产业比重将从2010年的34增至2015年的42,两者共同作用的结果是将产生重大的产业结构低碳转型效应,由此带来的结构节能量估计为9398万吨标准煤,并将产生相应的重大减碳效果。(2)技术与产品结构升级将促使ICT产业能源强度和碳排放强度进一步下降,推动ICT产业自身节能和低碳发展。考虑到产业转移、结构升级、节能环保政策趋严等多重因素,预计ICT产业单位增加值能耗将从2010年的191千克标准煤/万元下降到2015年的172千克标准煤/万元,降幅达9.85;ICT产业单位增加值碳排放将从2010年的0.453吨CO2/万元降至2015年的0.397吨CO2/万元,累计下降12.4。“十二五”期间,预期ICT产业增加值比重提升、单位增加值能耗下降将共同直接贡献约1亿吨标准煤的节能量,对实现全国节能目标的潜在贡献率在14左右;ICT产业每提高一个百分点的节能潜力高达3802万吨标准煤。(3)ICT技术对传统工业转型升级的多重推进作用将越发显著。“十二五”期间,ICT技术将与工业系统深度融合,将推进传统制造业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服务化转变。重点方向为实现ICT从单项业务应用向多业务综合集成转变,从单一企业应用向产业链协同应用转变,从局部流程优化向全业务流程再造转变,从传统的生产方式向柔性智能的生产方式转变,从提供单一产品向提供一体化的产品服务组合转变。“十二五”末期,重点骨干企业信息技术集成应用将力争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主要行业大中型企业数字化设计工具普及率达到85,主要行业关键工艺流程数控化率达到70,主要行业大中型企业ERP普及率达到80。(4)ICT技术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支撑作用将更加突出。内容摘要9ICT技术对战略性新兴产业支撑将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将依托于云计算、物联网等核心技术,获得快速发展。“十二五”期间,我国大型企业云计算使用率将从43提升至近90。二是ICT技术凭借在通用芯片和核心器件、集成电路、新型平板显示器件、绿色电子材料、关键传感器件等领域的基础性优势,将对其他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技术提供巨大支撑。例如“十二五”期间,物联网技术在环境保护、节能与新能源领域的示范应用将逐步实施。(5)ICT技术将为现代服务业的进一步加速成长提供强力支撑。“十二五”期间,作为现代服务业重要组成部分的ICT服务业将获得长足发展,信息系统集成服务、互联网增值服务、信息安全服务、数字内容服务、地理信息服务业务将迅速增长。随着信息服务和软件开发应用水平的不断提高,ICT技术将在金融、商务商贸、物流、交通、医疗、科技教育等领域推广使用,全面推进服务业向信息化、智能化、数字化方向发展。特别是物联网技术在安防、能源、交通、物流、医疗、环保等领域的应用,可以实现智能运营管理、智慧用能、高效物流、个人健康监护、远程医疗、环境监测、市政设施监控、楼宇节能、食品药品溯源等多个方面的功能。(6)ICT技术引导居民生活绿色低碳发展的效果将日益凸显。“十二五”期间,ICT技术将进一步渗透至居民生活的各个方面在民生领域,通过ICT技术在家居、医疗、环保和安防等领域的应用,信息化、智能化水平将大幅提升。特别是物联网的逐渐成熟与推广,包括“社区远程医疗”、“市政基础设施管理”、“智能居家应用”等应用,这将显著改变居民生活方式,在满足居民生活需求、提高生活水平的基础上,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在社会服务领域,基于ICT技术与各类服务业的深度融合,智能交通、电子商务、现代金融系统,必将改变居民的出行和消费方式,推动居民消费的绿色、低碳转型。4.ICT 技术节能减碳潜力测算方法开发为科学、系统地评价ICT技术的节能减碳效果, 筛选并推广重点绿色ICT技术,为制定绿色ICT技术推进战略、政策和标准提供支撑,本书开10信息与通信技术促进中国经济转型和低碳发展研究发构建了一套量化评价ICT技术节能减碳效果和潜力的方法学体系。1)构建原则方法学主要遵循以下原则(1)系统性,全面考虑ICT技术在能源和二氧化碳排放方面的所有正负效应;(2)科学性,根据研究需求和技术特征科学设定核算边界,并选择主要的节能减碳机制核算;(3)准确性,妥善处理不同节能减排机制间的交互影响,防止重复核算或漏算,确保结果客观有效,防止夸大。(4)可预见性,对不断创新发展的ICT技术,仅立足于现有或可预见的功能效果,稳妥评估ICT的节能减碳能力。2)功能特点基于上述原则构建的ICT技术节能减碳方法,具有如下功能特点(1)适用广泛,可以评价不同ICT技术在不同领域应用的节能减碳效果,可结合应用领域和应用对象未来发展趋势,评价中长期ICT技术的节能减碳潜力。(2)边界清晰,可在不同边界下(项目、行业、全社会)核算ICT技术的节能减碳效果,并合理界定ICT与其他技术合作产生的节能减碳贡献。(3)易于操作,可以作为指导手册切实指导对具体ICT技术的节能减碳评价,核算原则、流程和方法明确。3)流程与方法ICT技术节能减碳评价主要包括七个环节明确研究目标和范围、技术和应用背景分析、节能减碳机制识别、核算边界划定、节能减碳效果核算、未来节能减碳潜力评估、技术贡献界定。节能减碳机制识别是整个方法学的核心,主要包括三个步骤(1)情景比较,设定未应用ICT技术的基准情景BaU和应用ICT技术的ICT情景,比较不同情景下ICT技术对不同作用主体(利益相关方)的影响;(2)机制细化,自上而下把ICT技术影响按照 “产品/服务需求量”、“产品/服务结构”、“设备需求”、“非化石能源使用”、“能源效率”五方面归类,细化成不同的节能减碳机制;内容摘要11(3)机制筛选,基于各节能减碳机制间的因果关系,选择主要的、可核算的机制纳入核算体系。5.典型 ICT 技术节能减碳潜力测算1)云计算技术节能减碳潜力测算作为当前广受关注的新型ICT技术,云计算可以将以往在终端实现的计算、存储需求集中起来,通过处于“云端”的数据中心统一实现,从而产生节能减碳效益。云计算涉及终端用户、数据中心、网络运行商、设备制造商等多个社会主体,是ICT在“全社会层面”发挥节能减碳效果的典型案例。研究表明云计算的节能减碳效果将在中长期逐步体现。未来云计算技术能耗将呈现“先耗能,后节能”特点。“十二五”期间,云计算尚处于建设初期,资源集中优势尚未显现,处于多耗能的阶段;进入“十三五”之后,随着云计算普及率的日益提高,节能减碳效果将逐渐凸显。到2020年,预计云计算可能实现500~600万吨标准煤的能源节约,减排CO2超过1300万吨。此外,个人云是否节能与技术普及率和用户行为直接相关;如果用户过多地将超大规模文件/运算任务交由云端处理,会产生巨大的网络通信能耗,届时个人云将变成耗能技术。而企业云的节能效果较为稳定,如果没有企业云服务,企业将不得不依靠高能耗、低资源使用效率的传统数据中心。2)电能管理信息系统技术节能减碳潜力测算电能管理信息系统作为“智能电网”的重要组成部分,该技术

注意事项

本文(信息与通信技术促进中国经济转型和低碳发展研究.pdf)为本站会员(江山易美)主动上传,环境100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环境100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7 环境100文库版权所有
国家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16041442号-6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