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环境100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环境100文库

换一换
首页 环境100文库 > 资源分类 > PDF文档下载
 

中国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报告(2006).pdf

  • 资源ID:9585       资源大小:1.11MB        全文页数:165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权限:游客/注册会员/VIP会员    下载费用:5碳币 【人民币5元】
快捷注册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碳币 【人民币5元】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支付成功后,系统会自动生成账号(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下次登录下载和查询订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既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中国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报告(2006).pdf

中国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报告 (2006)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能源局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能源研究所 中国资源综合利用协会可再生能源专业委员会 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产业工作委员会 联合编制 2007年4月- 1 -目 录 0 执行总结 .i 0.1 综述 .i 0.2 可再生能源法产生的影响 .i 0.3 水能 .iv 0.4 生物质能 .iv 0.5 风力发电 .vi 0.6 太阳能 . viii 0.7 其它可再生能源技术 . xi 0.8 发展前景分析 .xiii 1 可再生能源法与可再生能源产业 .1 1.1 可再生能源法产生的背景 1 1.2 可再生能源法基本制度 1 1.3 可再生能源法配套法规及主要内容 .3 1.4 已出台主要实施细则的说明 .6 1.4.1 可再生能源发电有关管理规定 .6 1.4.2 可再生能源发电价格和费用分摊管理试行办法和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收入调配暂行办法 .7 1.4.3 可再生能源发展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 12 1.4.4 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指导目录 13 1.4.5 中央部委落实可再生能源法其它相关规定 . 13 1.4.6 可再生能源法的地方性法规 14 1.5 可再生能源法产生的影响 . 14 1.5.1 可再生能源发展得到了广泛的重视 14 1.5.2 可再生能源市场规模迅速扩大 15 1.5.3 可再生能源投资投入明显增加 15 1.5.4 可再生能源制造业发展开始快速起步 . 16 1.5.5 可再生能源发展形成了良好的国际影响 . 16 2 水能 . 16 3 生物质能 . 17 3.1 资源条件 . 17 3.2 产业发展特点 18 3.3 产业发展现状 19 3.3.1 直接燃烧和发电 19 3.3.2 生物质裂解与干馏 . 20 3.3.3 沼气开发利用 20 3.3.4 生物质致密成型 21 3.3.5 生物质气化及发电 . 21 3.3.6 生物液体燃料 22 3.4 发展展望 . 25 4 风力发电 . 25 4.1 资源特点及开发潜力 . 25 - 2 -4.1.1 风能资源储量丰富 . 25 4.1.2 风能资源分布 26 4.1.3 风能资源季节分布与水能资源互补 26 4.1.4 风能资源地理分布与电力负荷不匹配 . 26 4.2 发展现状 . 27 4.2.1 离网型风电 27 4.2.2 并网风电场发展 27 4.2.3 风电特许权项目 28 4.2.4 风电装机统计 29 4.2.5 风电设备制造 30 4.2.6 投资风电的主要风险 . 33 4.2.7 风电发展中存在的隐患 . 34 4.3 发展思路 . 35 4.4 发展展望 . 37 5 太阳能光伏 37 5.1 产业发展状况 38 5.1.1 太阳级多晶硅 39 5.1.2 晶体硅锭 /硅片 40 5.1.3 太阳电池 . 41 5.1.4 光伏组件 . 42 5.1.5 相关产业发展 43 5.2 市场发展状况 44 5.3 存在问题 . 47 5.4 发展展望 . 47 5.5 关键技术 . 48 5.5.1 晶体硅电池技术 48 5.5.2 薄膜电池技术 48 5.5.3 光伏发电应用技术 . 49 6 太阳能热利用 50 6.1 产业发展概况 50 6.2 市场发展状况 52 6.3 存在问题 . 53 6.4 发展展望 . 55 7 其它可再生能源技术 . 56 7.1 地热能 . 56 7.2 海洋能 . 57 8 国际可再生能源发展现状与展望 57 8.1 国际可再生能源整体取得快速发展 57 8.2 政府扶植是可再生能源产业和市场发展的推动力 60 8.3 国际可再生能源政策新趋势 61 - 3 -8.4 国际可再生能源技术发展方向 62 8.5 可再生能源成为国际能源投资热点 63 9 我国可再生能源发展展望 . 64 9.1 发展前景分析 64 9.2 形势和任务 66 9.3 优先发展重点领域 . 68 9.3.1 水电 . 68 9.3.2 生物质能 . 68 9.3.3 风电 . 70 9.3.4 太阳能 . 71 9.3.5 其它可再生能源 72 9.3.6 农村可再生能源利用 . 72 9.4 保障措施和建议 73 10 附件可再生能源法及其配套政策文件 . 81 10.1 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 81 10.2 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指导目录 87 10.3 可再生能源发电价格和费用分摊管理试行办法 98 10.4 可再生能源发电有关管理规定 101 10.5 可再生能源发展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 . 104 10.6 促进风电产业发展实施意见 108 10.7 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收入调配暂行办法 . 112 10.8 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关于加强生物燃料乙醇项目建设管理,促进产业健康发展的通知 . 115 10.9 成品油市场管理办法 . 119 10.10 商务部原油市场管理办法 . 128 10.11 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 135 10.12 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项目评审办法 . 139 - 4 -图表目录 图 1 我国风电装机容量增长情况(单位兆瓦) . 30 图 2 我国光伏电池的组件生产能力、年产量、累计市场应用量(单位兆瓦) . 38 图 3 我国太阳电池品种 43 图 4 我国光伏市场发展趋势 . 45 图 5 我国太阳能热水器生产规模和保有量(单位万平方米) . 51 图 6 世界各国人均太阳能使用量比较(单位平方米 /1000 人) 53 图 7 世界各类可再生能源技术增长速度比较(单位 ) 59 表 1 2006 年分省累计风电装机 按装机容量排序,兆瓦 31 表 2 2004- 2006 年我国多晶硅的生产与需求 . 39 表 3 我国多晶硅产业已建和在建的项目 40 表 4 2005 年我国太阳级晶体硅的产量和生产能力(吨) 40 表 5 2005 年我国太阳能电池太阳电池的产量及 2006 年底我国预期的生产能力 . 42 表 6 2005 年太阳能电池太阳电池组件的封装能力 . 43 表 7 2005 年底我国光伏应用市场份额 . 47 表 8 2001~ 2006 年太阳能热水器年产量和保有量表 . 51 附表 1 风电特许权项目中标电价与平均值的比较 元/千瓦时 . 77 - 5 -附表 2 主要的风电机组制造商情况 . 79 i0 执行总结 0.1 综述 可再生能源包括水能、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地热能和海洋能等,资源潜力大,环境污染低,可永续利用,是有利于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重要能源。上世纪70年代以来,可持续发展思想逐步成为国际社会共识,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受到世界各国高度重视, 许多国家将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作为能源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提出了明确的可再生能源发展目标,制定了鼓励可再生能源发展的法律和优惠政策,可再生能源得到迅速发展,成为各类能源中增长最快的领域。一些可再生能源技术的市场应用和产业,如光伏发电、风电等在近10年的年增长速度都在20以上,可再生能源发展已成为国际能源领域的热点。 可再生能源是我国重要的能源资源,在满足能源需求、改善能源结构、减少环境污染、促进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了很大作用。我国政府一直重视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除水电自上世纪 50 年代开始蓬勃发展外,自上世纪 80 年代,风电、太阳能、现代生物质能等技术应用和产业也在政府的支持下稳步发展,小水电、太阳能热水器、小风电等一些可再生能源技术和产业已经走在世界的前列。“十五”期间,我国进入了可再生能源快速发展时期,水电建设大中小并举,开发建设速度显著加快;通过采取特许权招标等措施,积极推进风电规模化发展;以送电到乡和解决无电人口生活用电为契机,发展太阳能光伏发电、小型风电,推动分散式可再生能源发电技术的发展; 围绕改善农村环境卫生条件和增加农民收入,积极发展农村户用沼气;通过市场推动,大力推广普及太阳能热水器;以技术研发和试点示范为先导,积极推动了生物质能发电和生物液体燃料开发利用。到2006年底,可再生能源年利用量总计为2亿吨标准煤(不包括传统方式利用的生物质能) ,约占一次能源消费总量的8,比2005年上升了0.5个百分点,其中水电为 15000 万吨标准煤,太阳能、风电、现代技术生物质能利用等提供5000万吨标准煤的能源, 为2010年实现可再生能源占全国一次能源的比例10的战略目标走出了坚实的一步。 0.2 可再生能源法产生的影响 2006年1月1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开始实施。尽管只有一年多的时间,但是它产生的影响十分巨大,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可再生能源发展得到了广泛的重视。 ii自2003年可再生能源法起草开始,我国社会各个方面对发展可再生能源的认识逐步明确,各级领导,中央领导,特别是党和国家领导人对发展可再生能源发展十分重视,胡锦涛、吴邦国和温家宝同志多次对可再生能源发展做出批示,胡锦涛同志专门为北京国际可再生能源大会题词、 吴邦国同志出席我国企业与澳大利亚企业合作开发风电的签字仪式、 温家宝同志亲自听取了国家能源领导小组关于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的报告,原则上同意了报告的内容,指示有关部门尽快批准执行。据不完全统计,2003 年以来,全国省部级以上领导对发展可再生能源问题的批示、意见有2000多条,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两院院士以及离退休的老干部等,关于发展可再生能源 发展的提案、议案和建议有 300多项。展示了全社会对发展可再生能源问题的重视程度。 二)可再生能源市场规模迅速扩大。 2006年1月1日可再生能源法的实施,标志着我国可再生能源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2006 年,各类可再生能源增长迅速,水力发电年装机容量首次突破1000万千瓦,累计装机总容量达到12500万千瓦,占技术可开发量的23;风力发电2006年底吊装完成装机容量133.2万千瓦,比过去20年的总和还要多,与2005年同期相比,增长速度为270;太阳能光伏发电生产能力达到创纪录的30万千瓦, 比上年增长15万千瓦, 超过世界生产能力的10;太阳能热水器生产能力达到1800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200多万平米,累计使用量接近1亿平方米;生物质能开发利用,也有较大发展,其中户用沼气池达到1900万多口,大中型沼气设施2000多处,沼气使用量超过90亿立方米。可再生能源年利用量总计为2亿吨标准煤(不包括传统方式利用的生物质能) ,约占一次能源消费总量的 8,比 2005 年上升了 0.5 个百分点,其中水电为 15000万吨标准煤,太阳能、风电、现代技术生物质能利用等提供5000万吨标准煤的能源, 为2010年实现可再生能源占全国一次能源的比例10的目标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三)可再生能源投资投入明显增加。 由于可再生能源法的实施,初步消除可再生能源投资的风险,各类投资主体纷纷增加了对可再生能源产业的投入。国内大型国有企业,包括国家电网公司、五大发电公司、三大石油集团、神华集团、长江电力以及一些升级的能源投资公司纷纷进入可再生能源市场,上海电气、东方汽轮机和哈尔滨电气等大型装备集团也开始介入可再生能源制造业; 国际主要的风机制造企业或企业集团也开始进入我国的可再生能源市场; 我国的一些民营企业也开始大规模进入可再生能iii源市场,目前太阳能产业基本上由民营资本所控制。同时,风险投资和民间资本开始介入可再生能源投资市场。到2006年底,大约有15家可再生能源公司(或一些大公司的可再生能源部门)分别在纽约、伦敦、香港、新加坡和国内等主要股票交易所上市总市值超过了100亿美元。规模最大的是无锡尚德太阳能公司,市值最高时无锡尚德的市值总额高达 50 多亿美元。目前还有至少 20 多家企业等待和准备上市,预计到2007年底,可再生能源的上市企业有可能超过20家,市值可能突破200亿美元。 四)可再生能源制造业发展开始快速起步。 由于政策和市场方面的共同拉动, 投资, 特别是民营资本和风险投资的介入,给可再生能源制造业注入了活力,装备制造业,特别是风电和太阳能制造业发展迅速,截至到2006年底,我国已有风电制造及相关零部件企业100多家,其中大型风机整机生产企业36家,国外独资企业4家、合资企业3家、国内企业29家,国产风机在国内的市场份额明显提高,2006 年完成吊装的风电装备中,国产设备比例已经超过 40;年生产能力超过 100 兆瓦的太阳能光伏电池制造企业超过十家,其中进入世界十强的两家;太阳能热水器制造企业发展到3000多家,形成销售收入 10 亿人民币超过 10 家。同时吸引了国外大型装备制造集团的介入,美国通用电气、西班牙歌美飒、丹麦的维斯塔斯、德国的恩德和印度苏司兰等国外大型风电制造企业已经开始在国内设厂, 我国可再生能源装备制造业开始形成。 五)我国可再生能源发展形成了良好的国际影响。 我国颁布可再生能源法及其对推动可再生能源发展取得的成绩,产生了良好的国际影响,特别是2005年底召开的“北京国际可再生能源大会” 、2006年在纽约召开的“世界可持续发展大会” 、八国集团首脑会等国际高层会议,都高度评价了我国发展可再生能源的积极意义和作用。世界主要国家和国家集团,都把可再生能源列入与中国合作的重要内容;例如,欧盟自2006年起,可再生能源研发项目大多对我国开放, 亚太六国清洁发展和气候变化合作伙伴计划将可再生能源列为主要内容; 东盟与我国的合作框架协议也将发展可再生能源的合作放在重要位置。同时,发展可再生能源已经成为中国实质性减排温室气体的主要技术选择。我国政府已经批准的清洁发展机制项目中,70以上是可再生能源。因此我国发展可再生能源对于维护能源供应安全、减排温室气体、保护全球环境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iv0.3 水能 水能资源是我国最重要的可再生能源资源之一。根据2003年全国水能资源复查成果,全国水能资源技术可开发装机容量为5.42亿千瓦,年发电量2.47万亿千瓦时;经济可开发装机容量为4亿千瓦,年发电量1.75万亿千瓦时,按经济可开发年发电量重复使用 100 年计算,水能资源占我国常规能源剩余可采储量的 40%左右,仅次于煤炭。水能资源分布广泛,从地域上看主要分布在西部地区,约 70%在西南地区,并主要集中在长江、金沙江、雅砻江、大渡河、乌江、红水河、澜沧江、黄河和怒江等大江大河的干流上,总装机容量约占全国经济可开发量的60%,具有集中开发和规模外送的良好条件。 到 2006 年底,全国水电总装机容量达 1.25 亿千瓦,占全国总发电装机容量的19%,年发电量为3900亿千瓦时,占全国总发电量的13%。其中小水电约4000万千瓦,年发电量约1400亿千瓦时,担负着全国近二分之一国土面积、三分之一的县、四分之一人口的供电任务。全国已建成 653 个农村水电初级电气化县,并正在建设 400 个适应小康水平的以小水电为主的电气化县。我国水电勘测、设计、施工、安装和设备制造均达到国际水平,已形成完备的产业体系。 根据我国中长期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规划,到2020年,我国水电装机容量将达到3亿千瓦,其中小水电7500万千瓦,占水能经济可开发量的75,基本接近发达国际水平;2030 年前后,我国水电基本开发完毕,装机容量在 3.5 亿千瓦左右,发电量在1.5万亿千瓦时上下。若按人均1千瓦的电力需求计算,约占届时我国发电装机总容量的 23左右,因此,水电始终在我国的能源供应中占据重要位置。 0.4 生物质能 生物质能资源种类繁多,利用技术多样。生物质能包括农作物秸秆、林业剩余物、油料植物、能源作物、生活垃圾和其它有机废弃物。目前,每年可作为能源使用的农作物秸秆资源量约为1.5亿吨标准煤, 林业剩余物资源量约2亿吨标准煤,小桐子(麻疯树) 、油菜籽、蓖麻、漆树、黄连木和甜高粱等油料植物和能源作物潜在种植面积可满足年产5000万吨生物液体燃料的原料需求。工业有机废水和禽畜养殖场废水资源量,理论上可以生产沼气近 800 亿立方米,相当于5700万吨标准煤。根据目前我国生物质能利用技术状况,生物质能利用重点将是生物质发电、沼气和生物质液体燃料等。 我国的沼气利用技术基本成熟, 尤其是户用沼气, 已经有几十年的发展历史。v自2003年,农村户用沼气建设被列入国债项目,中央财政资金年投入规模超过10 亿元,在政府政策的大力推动下,户用沼气已经形成了规模市场和产业;自2000 年,畜禽场、食品加工、酒厂、城市污水处理厂等的大中型沼气工程也开始发展,到2005年底,全国已经建设农村户用沼气池1870万口,生活污水净化沼气池 14 万处,畜禽养殖场和工业废水沼气工程达到 2000 多处,年产沼气约 90 亿立方米,为近 8000 万农村人口提供了优质的生活燃料。同时,随着沼气技术不断进步和完善, 我国的户用沼气系统和零部件基本实现了标准化生产和专业化施工, 大部分地区建立了沼气技术服务机构, 具备了较强的技术服务能力。大中型沼气工程工艺技术成熟,已形成了专业化的设计和施工队伍,服务体系基本完备,具备了大规模发展的条件。近期的发展重点是继续扩大农村地区的户用沼气、特别是与农业生产结合的沼气技术的应用范围,在城镇发展以大型畜禽养殖场沼气工程和工业废水沼气工程为气源的集中供气。 目标是到2010年和2020年,沼气年利用量达到190亿和440亿立方米。 除沼气外,我国其它生物质能技术的应用仍处于产业化发展初期。在生物质发电方面,已经基本掌握了农林生物质发电、城市垃圾发电、生物质致密成型燃料等技术,但目前的开发利用规模还有待扩大。到2006年,全国生物质发电装机容量超过220万千瓦,其中蔗渣发电170万kW,碾米厂稻壳发电5万kW,城市垃圾焚烧发电 40 万 kW,此外还有一些规模不大的生物质气化发电的示范项目。2006年,随着国家对解决三农问题政策和生物质发电价格政策等的出台,国内开始掀起秸秆、林木废弃物发电的热潮,中央和地方政府总计核准了39个项目, 合计装机容量为128.4万千瓦, 预计投资预计为100.3亿元, 截止到2006年底,投产5.4万千瓦。生物制气化以及垃圾填填埋气发电,2006年投产3万千瓦,在建的有9万千瓦。目前全国已有10多个生物质直燃发电项目在建,装机规模超过20万千瓦。但是,对于达到2010年和2020年生物质发电装机500万千瓦和3000万千瓦的发展目标,需要解决资源分散、原料收集成本高、原料供应的连续性和保证度等问题。 在生物液体燃料方面,为了缓解石油供需矛盾,国家积极推进生物液体燃料技术的研发和试点示范工作。 “十五”期间国家批准建设了 4 个以陈化粮为原料的生物燃料乙醇生产试点项目, 形成年生产能力102万吨, 自2004年, 在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南、安徽5个省及河北、山东、江苏、湖北4个省的27个地市开展车用乙醇汽油试点工作。 近期内我国重点的技术研发方向是利用非粮食原料(主要为甜高梁、木薯以vi及木质纤维素等)生产燃料乙醇技术和以小桐子等油料作物为原料制取生物柴油,并建设规模化原料供应基地,建立生物质液体燃料加工企业。目前,以甜高粱、木薯为原料的燃料乙醇和以小桐子为原料制取生物柴油已开展了小规模试验,为我国大规模开发利用生物液体燃料积累了经验。到2010年,燃料乙醇的年生产能力达到约200万吨,生物柴油的年生产能力达到20万吨,总计年替代200万吨成品油。与此同时,我国的部分企业正在研究开发以秸秆、木材等非粮食为原料的生物液体燃料技术,并取得了一定的突破,可望在2010年前后形成规模化生产能力。 0.5 风力发电 我国幅员辽阔,海岸线长,风能资源比较丰富。风能资源总量约为32亿千瓦,初步估算可开发利用的风能资源约10亿千瓦。风能资源丰富的地区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及附近岛屿,内蒙古、新疆和甘肃河西走廊,东北、西北、华北和青藏高原的部分地区。另外,内陆也有个别风能资源丰富的地区。 我国的并网风电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发展, “十五”期间, 风电发展非常迅速,总装机容量从2000年的35万千瓦增长到2006年的260万千瓦(见图1) ,年均增长率达到30。风电装机容量在2004年位居世界第10,到2006年底上升为世界第6位。 0.0500.01000.01500.02000.02500.03000.0198619871988198919901991199219931994199519961997199819992000200120022003200420052006累计装机 当年装机图 1 我国风电装机容量增长情况(单位兆瓦) vii从2003年开始,国家连续组织四期风电特许权项目,以上网电价和设备的本地化率为条件,通过招标选择投资者。四期项目确定了245万千瓦建设规模,同时有效地降低了风电的上网电价,促进了风电投资多元化,提高了风电装备国产化和本地化的能力和活力。 目前,我国已经基本掌握单机容量 750 千瓦及以下大型风力发电设备的制造技术,2006 年自主研发的直驱和引进技术消化吸收研制的 1.2 兆瓦风电机组已经投入试运行,1.5 兆瓦风电机组已经下线和吊装成功,2 兆瓦级及以上的风电机组正进入研制阶段,在国家风电设备国产化政策的有力推动下,风电设备零部件制造水平也有了较大提高,具备了齿轮箱、叶片、电机等关键零部件制造能力,外商已开始在我国采购风电设备零部件。2006 年在风电新增市场份额中,国内产品占45,比2005年提高了10个百分点,国外产品占55;在累计市场份额中,国内企业33,国外企业占67。 据不完全统计,2006年底,我国风电制造及相关零部件企业100多家,其中大型风机整机生产企业36家,国外独资企业4家、合资企业3家、国内企业29家。2006年已经具备批量生产能力的国内企业主要是新疆金风、浙江运达、大连华锐、东方汽轮机等。其中金风科技在市场份额中占据主导地位。在大型风机零部件供应方面齿轮箱、桨叶、电机的生产能力也有较大突破,都具备了年供应上千套整机生产的能力。 在风电开发建设方面,我国已经建成了 100 多个风电场,掌握了风电场运行管理的技术和经验,培养和锻炼了一批风电设计和施工的技术人才,为风电的大规模开发和利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总之,我国的并网风电已经开始进入规模化发展阶段。 此外,我国还有约70家单位从事离网风电产业相关的业务,其中大专院校、科研院所 35 家,生产企业 23 家,配套企业 12 家含蓄电池、叶片、逆变控制器等,年产量较大的 企业有江苏神州、内蒙古龙信 博、内蒙古天力和广州红鹰以及北京博力(外资企业)等,我国已经形成了单个系统容量从100瓦到10千瓦的系列成熟的小风机产品,2006年共计生产小型风机3万多台。我国已经形成了世界上最大的小风机产业和市场,到 2006 年,已经推广了 35 万台小型风机(总容量约7万千瓦)用于边远地区居民用电,估计目前有约30万台小风机在用。在2005年生产的33000多台小风机中,有5800多台出口到全球24个国家和地区,创造了很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根据国家发展规划中提出的目标,到2010年和2020年,全国风电总装机viii容量将达到500万千瓦和3000万千瓦。 “十一五“期间, 将在我国风能资源丰富的地区,即东部沿海和西北、华北和东北地区,建设30个左右十万千瓦等级的大型风电项目,从而在江苏、河北、内蒙古等地形成数个百万千瓦风电基地,营造出风电场开发的广阔市场。 从 2006 年的发展形势判断,2010 年的风电装机 500 万千瓦的目标可以在2008年底,即提前两年完成,2020年实现装机容量3000万千瓦的目标前景良好。风电发展的长期目标是,经过10-15年的准备,大约在2020年前后,使得风电能够与其他常规能源发电技术相竞争,成为火电、水电之后的第三大常规发电电源,至少达到装机容量3000万千瓦,积极创造条件实现1亿千瓦,占届时发电装机容量的 10。2040 年或 2050 年实现 5 亿乃至 10 亿千瓦,在届时的发电装机和发电量中占据20以上。为了实现这一战略目标,需要利用5-10年的时间,在2010至 2015年期间,建立起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风电产业体系,为实现长期目标奠定技术和产业基础。 世界各国普遍看好我国的风电市场,认为中国有希望在2020年以后超过德国和美国,成为世界最大的风电装机国和最大的风电设备供应国。世界风能理事会还预计,2020 年,我国风电装机有可能达到 1.5 亿千瓦。总之,我国风能资源丰富,电力需求充足,有可能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风电市场之一。 0.6 太阳能 我国太阳能较丰富的区域占国土面积的2/3以上,年辐射量超过60亿焦耳/平方米,每年地表吸收的太阳能大约相当于1.7万亿吨标准煤的能量,具有良好的太阳能利用条件,特别是西北、西藏和云南等地区,太阳能资源尤为丰富。 太阳能光伏发电是目前成熟的技术, 其应用的市场障碍主要是成本过高以及硅材料的短缺,目前光伏发电的成本仍在 46 元/千瓦时左右,与商业化应用有相当的距离。但是,自2004年,在国际光伏市场尤其是德国、日本市场的强大需求的拉动下,我国的光伏产品生产能力迅速扩张,包括晶体硅片和太阳能电池的生产能力、以及太阳能电池组件的封装能力都大为增加,形成了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国际知名度的光伏电池生产企业。2000 年,我国光伏组件的生产能力不到 10 兆瓦,但截止到 2006 年底,我国光伏电池的生产环节包括高纯度硅材料、硅锭、硅片、电池和组件生产能力分别达到生产能力分别为 25 兆瓦、580兆瓦、500兆瓦、1400兆瓦和1087兆瓦,据世界第三位,出现了跳跃式发展。自2006年,一些光伏生产企业又鉴于光伏产业链的发展不平衡的局面,即上游ix环节(硅锭/片的生产)能力小,下游环节(组件的封装)能力大,造成国际市场多晶硅原料的紧缺和涨价,开始考虑投资硅材料的生产,有望在2008年前后形成一定规模的生产能力, 估计2010年我国的光伏发电产品产量可能突破1000兆瓦,成为世界最大的光伏电池生产国。 在太阳能光伏市场应用方面,2002-2004 年,国家组织实施了“送电到乡”工程,中央和地方财政共安排47亿元的资金,在内蒙古、青海、新疆、四川、西藏和陕西等 12 个省(市、区)的 1065 个乡镇,建设了一批独立的光伏、风光互补、小水电等可再生能源电站,其中光伏电站占大部分,应用了1.7万千瓦的光伏电池,促进了国内光伏产业的兴起。但由于光伏发电价格高昂,与主要依赖于国际市场的蓬勃发展的产业相比,国内光伏市场发展步伐稍缓,但一直处于稳步发展上升状态。特别是各地结合城镇建设,推广屋顶计划、路灯等太阳能发电产品得应用,使得我国光伏发电应用成上升趋势。到2006年,累计光伏发电容量为 8 万千瓦,其中 42为独立光伏发电系统,用于解决电网覆盖不到的偏远地区居民用电问题, 此外, 通信等工业领域和光伏消费品的市场份额也在增长。 考虑到经济成本和支持我国光伏产业持续发展的需要, 我国的光伏发电采取了稳步发展的原则和策略。在今后510年内,我国的光伏发电系统的应用一方面还将以采用户用光伏发电系统和建设小型光伏电站为主, 来解决偏远地区无电村和无电户的供电问题,将建设光伏发电20万千瓦,为200万户偏远地区农牧民(即目前我国1/3的无电人口)提供最基本的生活用电;另一方面,借鉴发达国家发展屋顶系统的经验,在经济较发达、城市现代化水平较高的大中城市,在公益性建筑物和其他建筑物以及在道路、公园、车站等公共设施照明中推广使用光伏电源。此外,还将开展大型并网光伏系统的示范,为在光伏发电成本下降到一定水平时开展大型并网光伏系统的大规模应用作准备。 到2010年和2020年,光伏系统的这3个方面的应用总量将达到约40万千瓦和180万千瓦。 x0200400600800100012001994 1996 1998 2000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生产能力 年产量 累计应用量图 2 我国光伏电池的组件生产能力、年产量、累计市场应用量(单位兆瓦) 在太阳能热利用方面,目前最广泛应用的技术是太阳能热水器,主要用于提供生活洗浴热水, 为提高中小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发挥了重要作用。 到2006年,我国太阳能热水器总集热面积运行保有量约 10000 万平方米,年生产能力超过2000万平方米,比2005年增长20,使用量和年产量均占世界总量的一半以上。太阳能热水器已基本实现了商业化,形成原材料加工、产品开发制造、工程设计和营销服务的产业体系,同时带动了玻璃、金属、保温材料和真空设备等相关行业的发展,成为一个产业规模迅速扩大的新兴产业,目前有1300多家有一定规模的太阳热水器生产企业。尤其是我国自主创新的真空管热管技术,技术水平居于世界领先地位,真空管热水器在我国得到广泛应用,年产量超过1600万平方米,占世界真空管热水器市场的 90以上。同时真空管热水器以其优良的性能,出口亚洲、欧洲、非洲等几十个国家。 近年来,随着与建筑结合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建设完成了一批太阳能热水器与建筑结合项目,太阳能热水器与房地产项目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验收的理念逐步被建筑行业所接受。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活动的开展,为太阳能热水器在农村地区的推广应用提供一个很好的契机, 越来越多的农村的新村改造项目使用太阳能热水器,北京等一些地区还开始利用太阳能热水器为农户供暖。2005 年底,建设部颁布了太阳能热水系统与建筑结合的技术规范,之后,一些地区还推出了太阳能热水器强制应用的政策,进一步扩大了太阳能热水器的市xi场。 020004000600080001000012000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保有量 年生产量图 3 我国太阳能热水器生产规模和保有量(单位万平方米) 除了太阳能热水器外,我国正在开发和扩大太阳能热利用的领域,包括太阳能供暖、制冷空调、海水淡化、工业加热等诸多领域,已经开始前期的研究和示范系统建设工作。 根据 2006 年的统 计数据,如果不考虑水电和传统的生物质利用,在我国5000万吨标准煤的其它可再生能源利用量中, 太阳能热水器就提供了1/3以上。太阳能资源潜力巨大,热水器利用技术成熟,具有经济性和市场竞争力,在我国的热水器市场方面出现了电热水器、燃气热水器和太阳能热水器并驾齐驱的局面,因此太阳能热利用在我国的可再生能源利用中,甚至在今后的能源的供应中能够扮演一个重要的角色。 我国将继续在城镇推广普及太阳能与建筑结合、太阳能集中供热水工程,并建设太阳能采暖和制冷示范工程。在农村和小城镇推广户用太阳能热水器。目标是到2010年,全国太阳能热水器总集热面积达到1.5亿平方米,加上其它太阳能灶、太阳房等太阳能热利用,年替代能源量将超过5000万吨标准煤以上。 0.7 其它可再生能源技术 除了风能、生物质能和太阳能之外,地热、海洋能也是开发潜力很大、具有xii利用价值的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得到开发和利用,在一些不同的场合发挥着作用。 地热能利用可分为发电利用和直接利用两个方面。 发电的地热流体要求温度较高,一般要求150℃甚至200℃以上才比较经济。我国高温地热资源地区分布有限,主要集中在西藏、云南的横断山脉一线,已经进行了资源勘探和开发的地区,主要集中在西藏的羊八井和云南的腾冲。目前全国地热装机总量为32.08兆瓦,其中 88都集中在西藏,羊八井是我国目前唯一的具有一定规模的地热电站,并且由于地热发电对资源要求条件高,1993-2003年,我国没有建设新的地热电站。2004 年,装机 48.8 兆瓦的滇西腾冲地区地热电站一期开始建设,建成后,将成为我国大陆建造的第2座具有一定生产规模的地热电站。 地热直接利用要求的热水温度相对较低,中低温地热资源都可以加以利用,如采暖、温室种植、洗浴、治疗等。我国的地热资源以中低温为主,遍布全国各处。在中低温地热的直接利用方面,我国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逐步加大了开发力度,地热热利用以年均 10的速度增长,尤其北方地区加大了以地热供热(采暖和生活用水)为主的开发力度。2005年地热供暖面积达3000万平方米,并为约60万户居民提供生活热水。 地源热泵的应用,是地热直接利用领域中的一项重要的技术革新,作为分布式热源得到市场的青睐。热泵可以利用遍布的低温地热作为热源,也可将目前我国北方地区大量被排放的3040℃地热尾水再次利用,扩大采暖面积。作为一种新兴能源型产业,我国地热热泵的应用在2000年之后在大中城市的逐渐兴起。随着能源趋紧的形势,热泵产业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市场上出现了很多产品及品牌,在办公楼、宾馆、住宅等领域热泵都有应用,并且以年超过 10的速度在上升。地源热泵也将是我国今后地热应用的重点领域,已经在建筑节能方面开始发挥积极作用。 海洋能主要包括潮汐能、 波浪能、 海流能等。 我国已经建设了8座潮汐电站,近期正在探讨新的潮汐发电方式,进行技术研究和师范。此外,近些年来我国波浪能开发利用技术发展较快。自“七五”开始,我国在波浪能转换效率、波浪能稳定输出和波浪能装置建造技术上都有了显著的提高。2004 年,我国研制的波浪能独立发电系统,在实验室成功地将平均功率 8 千瓦、波动值为 8 千瓦的不稳定的液压能转换为稳定的电能。2005 年,又成功地实现了把不稳定的波浪能转化为稳定电能。截至 2005 年底,我国已拥有 100 千瓦、20 千瓦岸式振荡水柱波能装置各一座、700余个1千瓦以下装置。 xiii0.8 发展前景分析 1)我国可再生能源资源丰富、开发利用潜力巨大 我国可再生能源资源丰富。 每年地表吸收的太阳能大约相当于1.7万亿吨标准煤的能量;风能资源量约为32亿千瓦,初步估算可开发利用的风能资源约10亿千瓦,按德国、西班牙、丹麦等风电发展迅速的国家的经验进行类比分析,我国可供开发的风能资源量可能超过30亿千瓦;海洋能资源技术上可利用的资源量估计约为45亿千瓦;地热资源的远景储量为1353亿吨标准煤,探明储量为31.6 亿吨标准煤;现有生物质能源资源总量达 7 亿吨标准煤,通过品种改良和扩大种植,生物能的资源量可以在此水平再翻一番。因此,我国具有大规模开发可再生能源的资源条件和技术潜力, 可以为未来社会和经济发展提供足够的能源保障,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大有可为。 2)世界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技术发展迅速 近年来,可再生能源在世界范围内得到迅速发展,一些可再生能源技术的市场应用和产业,如光伏发电、风电等年增长速度都在20以上(见图4) ,可再生能源已成为实现能源多样化、应付气候变化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替代能源,尤其是近两年来,随着国际石油价格大的波动以及京都议定书的生效,可再生能源发展得到世界许多国家的广泛关注,成为国际能源领域的热点。 到2006年底,世界风电装机总容量达到了7500万千瓦,年装机容量接近1500 千瓦,成为继火电、水电和核电之后的第四大主要发电电源;光伏发电年均增长速度超过了60,生产能力接近200万千瓦,总使用量接近700万千瓦;生物液体燃料,主要是燃料乙醇的年生产量已经超过了3000万吨,在石油替代方面开始显现作用。 从目前可再生能源的资源状况和技术发展水平看, 今后发展较快的可再生能源除水能外,主要是生物质能、风能和太阳能。生物质能仍是最重要的可再生能源之一,主要利用方式是发电、供热和生产液体燃料。风电技术已基本成熟,经济性已接近常规能源,在今后相当长时间内将会保持较快发展。太阳能发展的主要方向是光伏发电和热利用, 光伏发电的主要市场是发达国家的并网发电和发展中国家偏远地区的独立供电。太阳能热利用的发展方向是太阳能一体化建筑,并以常规能源为补充手段,实现全天候供热,提高太阳能供热的可靠性,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向太阳能供暖和制冷的方向发展。总体来看,最近20多年来,大多数xiv可再生能源技术发展很快,产业规模、经济性和市场化程度逐年提高,预计在2010-2020 年间,大多数可再生能源技术可具

注意事项

本文(中国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报告(2006).pdf)为本站会员(江山易美)主动上传,环境100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环境100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7 环境100文库版权所有
国家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16041442号-6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