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环境100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环境100文库

换一换
首页 环境100文库 > 资源分类 > PDF文档下载
 

工业企业能源消费统计指标体系与通用能源管理信息系统.pdf

  • 资源ID:9287       资源大小:5.70MB        全文页数:86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权限:游客/注册会员/VIP会员    下载费用:5碳币 【人民币5元】
快捷注册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碳币 【人民币5元】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支付成功后,系统会自动生成账号(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下次登录下载和查询订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既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工业企业能源消费统计指标体系与通用能源管理信息系统.pdf

工业企业能源消费统计指标体系与通用能源管理信息系统 - - 1工业企业能源消费统计指标体系 与通用能源管理信息系统 前 言 在我国进入“十一五”这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党中央做出了建设节约型社会这一具有全局性和战 略性的重大科学决策。能源关系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我国能源约束矛盾与能源环境问题日益突出、能源浪费性使用及利用效率低是客观现实。建设节约型社会的重点,首在节能。我国工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其能源消费量在全国能源消费总量中所占比重达到70左右;在工业中,钢铁、建材、化工、石化、有色等重点耗能行业的能源消费量占工业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达到70左右,历来是政府节能管理工作的重点领域。 抓好重点耗能行业和企业节能,对加 快节约型社会建设具有重大意义。 国务院关于做好建设节约型社会近期重点工作的通知国发[2005]21 号文中对抓好重点耗能行业和企业节能提出了明确要求突出抓好钢铁、有色、煤炭、电力、石油石化、化工、 建材等重点耗能行业和年耗能1万吨标准煤以上企业节能, 国家重点抓好1000家高耗能企业,提出节能降耗目标和措施,加强跟踪和指导。为落实贯彻国务院关于加强节能工作的决定和国家发改委等部门印发的千家企业节能行动的精神,必须抓住源头夯实基础,即从能源消耗的社会最小单位即重点用能单位抓。这就要求把企业的情况搞清楚,这样才能够把行业、地区直到国家层面的能源消耗状况搞清楚。而建立一套有效的能源指标体系 来支撑目前的能源统计工作以弥补目前统计报表数据的不足显得尤为重要,所以必 须把建立能源效率指标体系作为建立节约型社会的基础,作为引导全社会节能和提高能源效率的途径,作为加强能源消费社会监督管理的重要手段。为此,亟待建立完善的、通用的工业企业能源消费统计指标体系,以加强我国工业企业能源统计的能力建设。 本项目设定的目标和任务是1调查和分析 我国现有工业企业能源消费统计指标体系,指标的定义及计算方法,指标的应用情况,分析现有指标体系存在的问题; 工业企业能源消费统计指标体系与通用能源管理信息系统 - - 22研究建立一套通用的、 特别是适用于1000家高耗能工业企业能源消费统计指标体系框架,制定出一套科学合理的指标计算方法;3开发一套通用的、功能完备的工业企业能源消费统计分析软件;4选择若干家高耗能企业,将所开发的工业企业能源消费统计分析软件提供给这些企业 试用。根据试用情况,完善软件功能; 5编写工业企业能源消费统计分析软件使用手册。 千家企业节能行动中的企业几乎涵盖工业的各个行业, 如何把千家企业目前和以前的用能状况了解清楚,同时制定相应的监控手段,跟踪企业在“十一五”期间的节能行动和取得的成就,落实完成“十一五”期间GDP节能20的目标和千家企业节能行动的成果情况,成为必须解决的问题。这就需要建立一套适用于不同企业的能源消费统计指标体系,把能源消费的最基本单元的情况了解清楚,从而在进行行业和地区的汇总及国家层面汇总时才能做到“小账清楚,大账不糊涂” 。为解决这一问题,我们有必要对目前工业企业能源消费统计体系的现状进行客观的分析以找出问题, 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建立新的工业能源消费的指标体系。 本项目认真完成了设定的目标和任务。详细回顾了我国过去 20 多年里工业行业建立能源统计指标体系的发展历程, 总结了我国工业企业能源统计指标实施的成功经验,全面分析了我国能源统计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通过研究建立了一套适用于所有工业企业的能源消 费统计指标体系,制定出一套科学合理的指标计算方法。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资环司和美国能源基金会的委托,将该统计指示体系开发成为一套工业企业通用的、功能完备的能源管理信息系统。目前,已经在千家企业中的一些企业中试用并且取得了初步成果。 现阶段该软件主要用于 1000家高耗能企业, 从而达到以下目的 1有效提高 1000家高耗能企业的能源消费统计分析能力; 2支持国家统计局、国家节能管理部门完善针对 1000 家高耗能企业的能源统计制度,建立针对他们的能源管理信息系统;以便及时掌握 1000 家高耗能企业的能源利用状况,分析其产品能耗水平、节能潜力,并据此针对 1000 家高耗能企业制定和实施有关节能政 策和措施,引导和促进 1000家高耗能企业加强能源管理和开展节能活动,以此带动节约型社会建设、支持“十一五”单位 GDP 能耗降低目标的实现。 工业企业能源消费统计指标体系与通用能源管理信息系统 1目 录 1、能源消费统计现状的回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1.1 颁布能源管理政策和措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1.2 加强节能基础工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2、能源消费统计指标体系现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2.1 建立能源统计指标体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2.2 规范能源统计范围和计算口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2.3 存在的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3、建立完善的、通用的工业企业能源消费统计指标体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3.1 工业企业能源统计指标体系的设计原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3.2 工业企业能源统计指标体系的组成及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3.2.1 描述指标体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 3.2.2 评价指标体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 3.2.3 监测预警指标体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 3.3 工业企业能源统计指标体系的计算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 3.3.1 符号体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3 3.3.2 计算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4 3.4 工业企业能源统计指标体系的计算时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 4、企业能源管理信息系统软件的开发与功能介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 4.1 企业能源管理信息系统专业软件的设计思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 4.2 企业能源管理信息系统软件结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 4.3 企业能源管理信息系统软件功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 5、典型高耗能企业试用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4 5.1 企业基本情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4 5.2 企业能源统计现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5 5.2.1 平衡表建立情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5 5.2.2 能源统计发挥的作用情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6 5.3 软件试用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6 5.3.1 系统的建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7 5.3.2 数据的录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8 5.3.3 数据的审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9 5.3.4 能源平衡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9 5.3.5 产品能耗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2 5.3.6 能源成本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6 5.3.7 能源需求规划和预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6 工业企业能源消费统计指标体系与通用能源管理信息系统 25.3.8 环境影响评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6 5.3.9 软件在能源审计中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7 5.3.10 软件试用综合评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7 附件 1 能源软件用户使用报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0 附件 2 重点耗能产品综合能耗指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1 附件 3 软件处理与生成数据示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0 工业企业能源消费统计指标体系与通用能源管理信息系统 1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 “十一五”期末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比‘十五’期末降低20左右。这是针对我国资源环境约束日益突出的问题提出的,是“十一五”规划目标中最重要的约束性指标之一,充分体现了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实现这一目标,必须动员各行各业和社会各界的力量,并做出巨大努力。 工业是我国能源消费的大户,能源消费量占全国能源消费总量的70左右。重点耗能行业中的高能耗企业又是工业能源消费的大户。据统计,千家企业 2004 年综合能源消费量为6.7亿吨标准煤, 占工业能源消费量的47, 占全国能源消费总量的33。开展千家企业节能行动,突出抓好高耗能行业中高耗能企业的节能工作,强化政府对重点耗能企业节能的监督管理,促进企业加快节能技术改造,加强节能管理,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对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缓解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能源和环境约束,确保实现“十一五”规划目标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能源消费统计现状的回顾 上世纪80年代初期, 我国政府根据当时的经济发展和能源消费现状, 制定了 “开发与节约并重,近期把节约放在优先地位”的能源方针。1980 年以来,我国将节能工作纳入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中,包括编制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规划;制定节能政策和法规;建立能源管理体系,在全国范围内逐步建立了各级能源管理系统。 1.1 颁布能源管理政策和措施 上世纪80年代初期,全国能源供应短缺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瓶颈” ,为此国家相继制定了一系列节能政策、法规和管理等措施,主要包括 制定并实施了“开发与节约并重,近期把节约放在优先地位”的方针,并成为我国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的长期指导方针。 1981年节能工作纳入国民经济计划。 1981~1990 年,国 务院召开了六次节能办公会议,研究全国重大节能问题;发布了压缩烧油、节电、节油、节煤等五个“节能”指令。 1984 年,原国家计委、原国家 经委、国家统计局联合发出了关于能源节约量计算方法试行稿的通知 。能源节约量计算方法试 行稿规定了计算节能量的原则和计算方法。各主要工业部门根据本部门的生产情况,也相应制定了本部门主要产品、工艺工序能耗指标的计算方法和节能量计算方法,并组织了培训。 1986年,国务院颁布了节约能源管理暂行条例即节能管理58条。各地区、各部门陆续制定了本地区、本部门的节能管理条例。 1987 年,原国家经委发布了 关于企业节约能源管理升级(定级)暂行规定工业企业能源消费统计指标体系与通用能源管理信息系统 2的通知 。通知明确指出企业升级是“七五”期间加强企业管理的中心工作,要求尽快制定出国家级能耗等级指标和相应的计算口径及计算方法,以便企业开展对标、达标活动,保证节能定级工作顺利起步。并规定了升级定级条件、升级定级审批程序、奖励等。主要完成了以下工作 (1)制定了主要耗能行业的节能标准和节能设计规范; (2)建立并实施了能源定量供应、企业能源定额管理制度; (3)强化了企业的节能基础工作,建立三级能源管理网,实施能耗考核制度; (4)企业实行节能奖,奖金计入成本。 1989 年,原国家经委、原国家计委发布了 关于按季报送主要产品工作量能源消耗指标的通知 。通知要求对主要产品工作量能 耗加强管理,采取措施,提出实现降耗的目标及考核办法,以促进企业节能降耗,提高经济效益。通知要求各部门从 1989 年第四季度起,对本部门管理的主要产品工作量能耗指标按季或年报送国家统计局和国家计委,经综合汇总后,在经济日报 、 中国统计信息报和节能信息报上予以公布。这项工作在当时落实得比较好,国家统计局出版的 1991 年中国能源统计年鉴已公布了主要产品工作量能源消耗指标。 90 年代以来,国家为了继续规范能源管理制 度和用能行为,先后又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法规和管理措施,主要是 1996 年 5 月,原国家计委、原国家经贸委、原国家科委联合制定了中国节能技术政策大纲 ,提出了各行业节能技术方向和目标,随后又联合推荐了 106 项重点推广的节能科技成果。到1998年底,国家已颁布了25项节能法规和条例,制定了14个行业的27项节能设计规范、 近100项有关节能的国家标准, 已公布了18批1068项节能机电产品目录和17批610项淘汰机电产品目录, 有力地促进了节能降耗工作。 1997 年 1 1月1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以下简称节能法经八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第28次会议审议通过颁布, 并于1998年1月1 日施行。 节能法规定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统计机构应当会同同级有关部门,做好能源消费和利用状况的统计工作, 并定期发布公告, 公告主要耗能产品的单位产品能耗等状况;用能单位应加强能源计量管理,健全能源消费统计和能源利用状况分析制度。 节能法公布后,一些省、市在节能法的基础上也相应制定了本省、市节能法的配套法规实施细则,节能工作已逐步纳入法制化轨道。 199 9年3月, 原国家经贸委出台了重点用能单位管理办法 ,以及重点用能单位能源利用状况公布制度试行,确定了年综合能源消费量1万吨标准煤以上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本行政区内年综合能源消费量 5000 吨标准煤以上为重点用能单位,并规定了能耗指标的报送时间和要求。但是,该重点用能单位管理办法以及 重点用能单位能源利用状况公布 制度试行颁布后, 由于种种原因未能实施。 工业企业能源消费统计指标体系与通用能源管理信息系统 32005 年, 国务院关于做好建设节约型社会近 期重点工作的通知国发[2005]21号文中对抓好重点耗能行业和企业节能提出了明确要求突出抓好钢铁、有色、煤炭、电力、石油石化、化工、建材等重点耗能行业和年耗能 1 万吨标准煤以上企业节能,国家重点抓好 1000 家高耗能企业,提出节能降耗目标和措施,加强跟踪和指导。目前该项工作已得到落实,从2007年上半年起建立1000家高耗能企业的能耗指标的报送制度。 2006年国务院下发了国务院关于加强节能工作的决定国发[2006]28号。国家统计局发布了 关于建立单位GDP能耗等相关指标报送制度和修订能源统计报表制度的通知 ,决定建立单位 GDP 能耗等相关指标的报送制度,并对能源统计报表制度进行修订。国家要求把“十一五”节能目标分解到地方,提出建立节能目标责任制,并将指标完成情况的评价考核与领导干部业绩考核相关联。目前, “十一五”节能指标已由中央落实到地方,地方又将指标逐级分解到有关地、市。 1.2 加强节能基础工作 1980 年以来,国家重点加强了节能的基础工 作,加强了能源计量和能耗定额管理,建立并实施了能源定量供应、企业能源定额管理制度,在全国范围内逐步建立了各级能源管理系统,设置了各级能源统计机构,并配备了能源统计人员,制定了企业综合能耗考核和产品单耗考核制度。 1989 年,我国建立了工业、交通运输业能源 统计报表制度。工业企业、交通运输业定期向行业主管部门、地方统计部门等能源管理机构报送能源统计报表,由国家统计局汇总并定期公布。除了国家统计局进行的能源消费统计外,钢铁、建材、化工、有色、电力、轻工、纺织、机械等主要耗能行业都建立了本行业的能源统计系统,建立了能源平衡表填报制度,规范了统计计算范围和口径,并组织对能源统计人员进行了培训。80年代至90年代初,这一能源统计系统的建立及其有效运作,对于全国各级政府、工业部门及时了解企业能源消耗情况和企业能源经济效益、剖析企业能耗升降原因和节能潜力、进行宏观节能决策和企业自身节能决策、促进企业不断降低能源消耗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国家每年对企业贯彻节能规定、 执行节能计划和加强节能管理工作的情况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检查,组织开展评比节能先进企业的活动,特别是将企业节能定级(升级)活动作为一项重要考核内容。通过开展企业节能定级(升级)活动,使企业能源管理水平有了较大提高, 有一大批企业成为 “七五” 1986~1990年和 “八五” 1991~1995年期间国家节能奖评比活动中的节能先进企业,相当一部分企业的主要产品能耗指标达到了国内先进水平。钢铁工业制定和实施的一系列节能法规、能源管理规定和各种工序产品能耗等级标准, 推动了钢铁企业的节能工作, 并成为 “七五” 1986~1990年和“八五”1991~1995年期间国家节能奖评比活动中的先进行业。化学工业为贯彻有关节能法规和标准以及开展节能升级(定级)活动,经常组织培训班和组织检查评审小组到企业现场检查验收;为了贯彻能源统计标准和方法,组织各省、市工业企业能源消费统计指标体系与通用能源管理信息系统 4化工局和重点耗能企业的能源统计人员进行培训,提出统一报表格式,使能源统计的标准性、可比性和及时性都大有提高。实行企业节能奖,对促进企业节能降耗起了很大作用,也是20世纪80年代我国特有的节能激励手段。 总之,我国的节能工作可以归纳为两方面的特点一是指令性手段强,优惠政策多,即出台了一系列节能优惠政策;加强了节能的基础工作,强化用能考核与监督,实施了定额目标管理,节能管理工作的重点是促进了企业节约能源,逐步完善了能源统计和管理制度; 通过节能技术改造, 淘汰了部分落后工艺、 技术和高耗能机电产品;二是 1992 年以后随着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型,政府节能管理工作的重心逐步向适应市场经济的管理方向转移,相应地,政府对节能管理手段和措施也进行了重大调整,取消了计划经济体制时期建立的一些节能管理手段和措施,更多的是靠法制和市场来规范企业的用能行为。 2、能源消费统计指标体系现状 1980 年以来,随着能源问题对经济发展瓶颈 作用的日益突出,能源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能源供应安全已成为不容忽视的重大问题。我国从 1982 年起以编制能源平衡表为标志,曾经建立起了比较完整的工业能源统计指标体系,这套体系在当时的经济管理体制条件下发挥了重大的作用。 2.1 建立能源统计指标体系 在国家一级,1982 年国家统计局 正式建立了专门的能源统计机构,逐步建立了国家能源统计制度,如建立了能源的投入与产出调查制度、地区能源平衡表的编制与报送制度、 主要工业产品单位综合能耗调查制度、 重点耗能工业企业能源购进、 消费、库存的直接报送制度,能源统计制度日臻完善。在工业部门一级,各工业部门相应组织制定了能源管理、技术、产品标准和节能设计规范;建立了能源统计指标体系,编制了企业能源平衡表,通过部门统计汇总,定期上报国家有关节能主管部门。 建立健全了各级节能机构,形成了两个“三级节能管理网” ,即国家、部门、省厅(局)和企业三级节能管理网;多数企业特别是年耗能1万吨标准煤以上的企业形成了企业、车间和班组三级节能管理网。 为了搞好综合能耗考核和产品单耗考核,一方面,国家制定了能源管理、技术和产品标准等400多项;14个主要耗能部门制定了27个节能设计规范;制定了比较符合我国实际的能源统计指标体系和实施方案,建立了重点企业能源消费报表、地区能源平衡表的制度。各工业行业分别制定了“企业能源平衡及能耗指标计算办法的暂行规定” ,为落实主要产品的综合能耗考核创造了条件;冶金、轻工等部门还进一步制定了工序定额、工业窑炉分等、分级标准,加强了对企业和用能单位的能耗控制。另一方面,在企业特别是在近千个重点耗能企业中,普遍开展了能源计量、能量平衡测试、定额管理等基础工作,逐步加强了企业的能源管理。各工业部门普遍建立了企业能量平衡制度和企业能耗等级考核标准制度, 使企业的能源消耗管理逐步走进科学管工业企业能源消费统计指标体系与通用能源管理信息系统 5理和量化管理轨道。 2.2 规范能源统计范围和计算口径 企业能源统计是企业能源管理的重要内容,是编制企业能源规划的主要依据,又是政府监督管理企业的能源使用、进行企业能源审计和企业能量平衡的基础性工作。从上世纪 50 年代起,我国一直实行单项能耗考核,这种考核办法对反映各行各业某一方面的能源消耗情况起了一些作用, 但不能反映整个生产过程中能源消耗的全面情况。为了加强能源管理和统一能耗计算方法,在原冶金部、原石油部试点的基础上,1981 年原国家计委、原国家经委联合发出通知,对国家计划产品的能源消耗,在实行单项消耗定额考核的同时,要逐步实行综合能耗考核。综合能耗考核,是把企业消耗的煤、电、油、气等各种能源都按热值换算成标准煤,确定一个综合能耗,并对企业生产过程中每道工序工艺所消耗的能源进行分析, 找出同类企业不同工艺的可比因素, 确定一个比较科学、 便于评比的可比能耗以及相应的考核办法。 综合能耗考核,可以全面反映企业和产品的能耗情况,便于同国内外比较,从中分析能源使用中的问题,以便采取节能措施。在“六五”1981~1985 年节能计划中,列出了十几种产品的综合能耗指标,这些产品的耗能总量,约占当时工交部门能源消费总量的50。这是当时节能计划、能源统计工作中的一个进步。 上世纪 80 年代中期,国家颁布了“企业能源平衡及能耗指标计算办法的暂行规定” ,并组织有关工业、交通运输业等耗能行业起草并出台了“企业能耗指标计算通则” 。通过贯彻“企业能源平衡及能耗指标计算办法的暂行规定”和“企业能耗指标计算通则” ,统一了主要耗能产品的统计范围和计算口径,使同类企业产品的能耗指标更具可比性。到目前为止,主要产品综合能耗指标的统计口径和计算方法基本沿用过去制定的统计口径和计算方法, 一些重点耗能企业主要产品综合能耗统计指标的定义及计算方法仍在继续使用。 总之,近年来一些节能先进企业吸收现代化企业管理的新思想和新方法,改进企业能源管理,建立“全员、全过程、全系统”节能管理体系,这对企业节能降耗、增效起了很好的作用。目前部分国有大型企业仍然保留了资源节约管理规章制度、企业标准和资源节约管理体系, 一些重点高耗能工业企业还保留了与工资绩效指标挂钩的节能奖罚制度。 但是, 在一些中小企业, 特别是高耗能行业的中小企业以及民营企业,能源管理体系仍不健全,一些企业能源计量器具管理制度不完善,三级计量率达不到国家标准要求,重点用能设备未能实现单独计量。从全国情况看,真正重视和建立重点工业企业能源消费信息上报制度、形成能源消费信息化管理的省市很少,这是造成目前能源消费统计薄弱的主要原因。 2.3 存在的问题 虽然上世纪 80~90 年代我国制定了工业能源消费统计指标的标准、计算口径及考核办法,但随着 90 年代末政府机构调整和当时的能源相对过剩,节能工作一度被工业企业能源消费统计指标体系与通用能源管理信息系统 6忽视,企业能源管理和统计人员部分流失,严重影响了统计数据的可靠性和真实性。到目前为止,普遍存在的问题是统计数据失真、指标不完整、指标不统一,缺乏科学性和综合性,还没有形成完整的工业能源消费统计指标体系。目前的能源统计现状与国家提出的建设节约型社会、落实20的节能目标不相适应,主要表现在 ( 1) 能源统计体系弱化 1998 年国家政府机构调整以来,原来的工业 部门变成了行业协会,行政管理职能随之消失。一些行业管理部门、地方政府和企业在机构调整中撤销或合并了能源管理机构和精简了能源统计人员,过去形成的能源管理机构和统计机构逐渐弱化,能源统计人员大量流失。 目前我国在能源统计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过去形成的国家、部门、企业三级能源统计机构有所弱化,导致能源统计资料缺乏和公布滞后;过去制定的能源消费报表中的部分重要指标,如工业单位产品综合能耗指标、按地区和企业分类的工业主要经济及效益指标、主要耗能设备指标等基本没有按既有渠道上报,数据指标不完整。 在各工业部门撤销后,原有的行业节能机构随之取消或弱化。统计部门简化了能源消费的统计指标,削减了能源统计人员,削弱了与节能密切相关的统计、计量、公布制度,造成能源消费统计资料缺乏、失真和滞后。目前的节能管理部门无论从定位还是人员构成,都远远不能够适应当前节能形势的需要。 ( 2) 统计功能与目前的要求不相适应 目前国家、地方、企业等各级系统所具有的能源统计功能,仅仅是反映能源的综合平衡,即能源资源与使用的平衡,不具备反映和监测能源动态供需、能源市场运行状况的功能。 目前企业能源统计不具备反映能源利用效益的功能。 反映能源利用效益方面的指标主要是与经济产出相关的能 源消耗强度指标,如万元总 产出能源消耗、万元 GDP能源消耗等,过去企业的能源平衡表中没有此项指标。关于产品单耗指标,以前在工业经济技术指标中有比较完善的统计,但受1998年政府机构改革、职能调整的影响,一些工业行业协会已无法通过既有渠道获得资料。在国家统计方面,1992~1994 年国家统计局曾经建立了产品综合能耗指标统计内容, 但在以后的统计方法制度改革中取消。 目前的能源统计还不具备为能源排放统计提供具体服务的功能,其原因一是目前能源消费的行业分类方法不适应能源排放统计的需要。 能源排放统计需要的能源消费行业分类方法,是以产品的生产活动为原则来进行行业分类,而现行的能源消费行业分类方法则是以“工厂法”为原则进行行业分类。二是目前的产品分类太少、太粗,远不能达到能源排放统计对产品分类的要求。三是缺少按耗能设备划分的消费分组。燃烧方式不同、设备不同,则排放因子不同,因此能源消费按耗能设备分组,是一项重要、不可缺少的指标分组。 工业企业能源消费统计指标体系与通用能源管理信息系统 7( 3) 统计范围和内容可比性差 目前企业的能源消费统计分析还没有形成一套较为完整的、科学的指标体系。过去规定的产品工艺或工序统计范围、统计口径、折标系数等均发生了一些变化,如目前电力折标系数电力折标系数过去统一采用0.404kgce/kWh使用比较混乱,缺乏权威机构的认证。由于企业的能源消费统计计算方法的不统一,企业能够拿出的能源消费数据往往不够完整、准确,集中汇总误差很大。另外,企业由于报表多,概念又不一致,其计算的综合能耗指标在企业之间的可比性比较差。 综上所述,我国自上世纪 80 年代以来建立的能源消费统计指标体系,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曾经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其中有些综合能耗指标如吨钢可比能耗、炼油吨因数能耗等指标基本与国际上的指标可比。当时建立的能源统计体系,可以全面反映企业的总体状况,是指导企业生产不可缺少的环节。但各行业发展也是不均衡的,如钢铁、化工、建材、有色、电力等行业在能耗统计方面做的较好,其他行业较为一般。另外,过去各工业企业填报的企业能源平衡表均靠手工计算和填报,随意性较大,数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无法考核和监控,且大部分企业没有建立软件程序和数据库,缺乏对历史数据的连续记载。 因此,大力加强和完善现有能源统计系统和指标体系已成为当前最紧迫的任务。目前降低 20的节能指标已由中央落实到地方、企业,而企业又是实现节能目标最基础、最具体、最重要的单元,加强能源管理就是要紧紧抓住工业企业这一关键环节。统计数据表明,工业是能源消 费大户,每年能源消费量占当年全国能源消费总量的70左右,其中钢铁、有色、煤炭、电力、石 油石化、化工、建材等高耗能行业的能源消费量占工业能源消费总量的70以上,是重点耗能行业。挖掘节能潜力,主要靠工业企业,扣除新增能力部分外,节能指标将全部靠工业来完成。 3、建立完善的、通用的工业企业能源消费统计指标体系 企业能源统计是企业能源管理的重要内容,是编制企业能源计划的主要依据,又是政府监管企业能源使用、进行企业能源审计和企业能量平衡的基础性工作。 企业能源统计的基本任务是 (1)便于国家对企业用能进行监督和管 理。为国家制定能源政策,编制和检查能源计划、保持能源供需平衡提供依据; (2)调查企业执行国家能源政策和能源计划的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发现问题,查明原因,提出改进意见; (3)加强企业能源管理,挖掘节能潜力 ,制订节能技术改造方案,为提高企业能源利用率,节约能源、发展生产、改善环境提供必要的信息; 根据统计学原理, 能源在企业内部流动的过程及其特点, 可划分为能源购入贮存、加工转换、输送分配和最终使 用四个环节进行能源统计,其企业能源系统简图见图工业企业能源消费统计指标体系与通用能源管理信息系统 83-1。 图 3-1 企业能源系统简图 根据企业能源系统确定企业能源统计系统边界。 按照国家要求和企业能源管理工作的需要,由企业投入能源开始,沿着能源流向进行能源统计与综合分析,每一个环节中可以分为许多用能单元。如果把企业用能系统看作一组电路,各个用能环节是串联的,而在每个环节内的用能单元又是并联的。企业用能系统可以看做一个混联的系统,反映企业能源利用流程和流向,这将有助于我们对用能系统的统计与分析。 统计的中心任务,就是要设计一套科学的统计指标和指标体系,并用一套科学的方法来搜集统计指标的数值以及分析其数量关系, 以正确反映社会经济现象所达到的规模、水平、速度、比例、效益等。如果这两个方面都做好了,那么统计也就可以达到正确反映社会情况和认识社会发展规律的目的。 所以统计指标体系的设计是统计工作的中心问题之一。 3.1 工业企业能源统计指标体系的设计原则 设计统计指标体系, 既要能体现测度现象的性质, 又能准确地测度现象的总体量。这就必须遵循一定的设计原则。 ( 1)科学性原则 统计指标和指标体系的设计要符合客观认识对象本身的性质、特点、关系和运动过程。这个原则就是科学性原则,也叫客观性原则。这是设计时考虑问题的基本出发点。无论是指标数量、核心指标、指标口径、计量单位和计算时间及计算方法等都要充分考虑能源使用的可观物理过程及能源利用的过程特点。否则,就会使认识产生偏差或错误,给能源管理工作带来损失。 ( 2)目的性原则 统计指标和指标体系的设计要考虑管理的要求,这主就是目的性原则。能源统计的根本任务就是为社会能源管理服务, 能源统计指标和指标体系就是实现能源管理服务的工具。从客观认识对象本身来讲,它有无数的标志,可以设计出许多的指标来反映它,那么,究竟选择哪些指标来考核或观察,哪个作为核心指标,怎样确定这些指标的口径、计算时间和计算方法,这都需要充分地考虑到管理的要求和科学研究的要求。 边界 有效能投入能源 购 入 储存 加 工 转换 输 送 分配 最终使用 损失 损失 损失工业企业能源消费统计指标体系与通用能源管理信息系统 9( 3)全局性原则 设计统计指标和统计指标体系,要从整体上或全局上考虑统计指标之间的联系。这就是全局性原则,也叫联系性原则。一个体系内的若干指标在口径、时间、空间、方法等方面必须是相互联系的。因此,在设计时要从整体上全局上考虑这种联系。就企业能源统计问题而言,最大的联系是企业能量平衡。因此在设计单个指标或指标体系时,要以企业能源消费平衡表为中心来考虑问题,特别是在统计范围、指标数量、指标口径和计算方法上。 ( 4)统一性原则 设计统计指标和指标体系时,应该注意同计划、财务和生成流程的统一,以便这几方面在口径、分类和计算方法等方面统一,在资料的利用上相互配套,以免产生不必要的重复和矛盾。 ( 5)可比性原则 设计和改进统计指标时要注意各地区、各部门的一致和相对稳定,以便使不同的统计指标相互可比。在遵循可比性原则时,首先要使不同地区、不同行业的统计指标的口径范围可比;其次是使统计指标的计算方法可比。 3.2 工业企业能源统计指标体系的组成及内容 本项目旨在根据国家相关标准,通过研究与实践,建立一套适用于所有工业企业的能源消费统计指标体系,制定出一套科学合理的指标计算方法。能源消费统计指标体系按功能分可以分为以下三类 (1)描述指标体系用于描述能源利用 现实状况、反映现象发展变化的条件与过程和结果的指标体系。 (2)评价指标体系用于对能源利用的 结果进行对比,以考核其优劣的指标体系。 (3)监测预警指标体系主要用于对现 象的变化运行过程进行监测,并根据指标数值的变化,对运行态势进行综合分析、并预报可能出现的异常情况。 3.2.1 描述指标体系 ( 1)能源管理体系 能源管理体系将企业能源投入分为购入能源、工艺产出能、转换能源;用能环节分为供应与存储、能源转换系统、产品生成系统、辅助附属系统以及损耗。能源投入作为纵轴,用能环节作为横轴构成企业的能源平衡体系表3-1。 企业可根据本企业的实际情况无限扩展的能源体系构架, 从而能方便配置自己独工业企业能源消费统计指标体系与通用能源管理信息系统 10特的能源管理系统见图3

注意事项

本文(工业企业能源消费统计指标体系与通用能源管理信息系统.pdf)为本站会员(残墨遗孤)主动上传,环境100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环境100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7 环境100文库版权所有
国家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16041442号-6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