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环境100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环境100文库

换一换
首页 环境100文库 > 资源分类 > PDF文档下载
 

组合聚醚中HCFC-22、CFC-11和HCFC-141b等消耗臭氧层物质的测定 顶空气相色谱-质谱法(征求意见稿).pdf

  • 资源ID:9168       资源大小:876.44KB        全文页数:13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权限:游客/注册会员/VIP会员    下载费用:8碳币 【人民币8元】
快捷注册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8碳币 【人民币8元】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支付成功后,系统会自动生成账号(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下次登录下载和查询订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既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组合聚醚中HCFC-22、CFC-11和HCFC-141b等消耗臭氧层物质的测定 顶空气相色谱-质谱法(征求意见稿).pdf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环境保护标准 HJ □□□ -20□□ 组合聚醚中 HCFC-22、 CFC-11和 HCFC-141b 等 消耗臭氧层物质的测定 顶空 /气相色谱 -质谱法 Determination of HCFC-22, CFC-11 and HCFC-141b ozone-depleting substances in combined polyether polyolsHeadspace/g 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 (征求意见稿) 201□ -□□ -□□ 发布 201□ -□□ -□□ 实施生态 环 境 部 发 布 附件 2 i 目 次 前 言 . ii 1 适用范围 . 1 2 方法原理 . 1 3 试剂和材料 . 1 4 仪器和设备 . 1 5 样品 . 2 6 分析步骤 . 2 7 结果计算与表示 . 5 8 精密度和准确度 . 6 9 质量保证和 质量控制 . 6 10 废物处理 . 7 11 注意事项 . 7 附录 A (资料性附录) 目标组分标准溶液色谱图 . 8 附录 B (资料性附录) 目标组分定量和定性离子 . 9 附录 C (资料性附录) 方法精密度和准确度 . 10 ii 前 言 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和 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 , 保护生态环境,保障人体健康 , 规范 组合聚醚中 HCFC-22、 CFC-11和 HCFC-141b等消耗臭氧层物质的测定方法 , 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规定了 测定 组合聚醚中 HCFC-22、 CFC-11和 HCFC-141b等消耗臭氧层物质 的顶空 /气相色谱 -质谱 法 。 本标准的附录 A、 附录 B和 附录 C均 为 资料 性附录 。 本标准为首次发布。 本标准由生态环境部生态环境监测司、法规与 标准司组织制订。 本标准 起草单位 中国环境监测总站 。 本标准验证单位 国家环境分析测试中心 、 浙江省 环境监测中心 、 山东省 环境监测中心 、广东省 环境监测中心 、 重庆市 生态环境监测中心 和中国环境监测总站。 本标准 生 态环境 部 20□□年□□月□□日批准。 本标准自 20□□年□□月□□日起实施。 本标准由 生态环境 部解释。 1 组合聚醚中 HCFC-22、 CFC-11和 HCFC-141b等 消耗臭氧层物质的测定 顶空 /气相色谱 -质谱法 警告实验中使用的标准品为易挥发的有毒化学品,溶液配制过程 应 在通风橱内进行 ;操作时应按照要求佩戴防护器具,避免吸入或接触皮肤和衣物 。 1 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 测定组合聚醚中二氟一氯甲烷( HCFC-22)、一氟三氯甲烷( CFC-11)和一氟二氯乙烷( HCFC-141b) 等消耗臭氧层物质 的顶空 /气相色谱 -质谱法 。 本标准适用于 组合聚醚中 HCFC-22、 CFC-11 和 HCFC-141b 等消耗臭氧层物质 的测定。 当取样量为 1g 时, 本标准测定的 HCFC-22、 CFC-11 和 HCFC-141b 的方法检出限均为0.2 g/g, 测定下限均为 0.8 g/g。 2 方法原理 在一定温度条件下,顶空瓶内样品中的目标组分向液上空间挥发,产生一定的蒸 汽 压并达到气液两相平衡。取气相样品进入气相色谱分离后,经质谱检测器检测。根据保留时间、碎片离子质荷比及不同离子丰度比定性,内标法定量 。 3 试剂和材料 除非另有说明,分析时均使用符合国 家标准的分析纯试剂 。 3.1 甲醇 ( CH3OH) 色谱纯 。 3.2 一氟三氯甲烷( CFC-11)标准溶液 ρ( CCl3F) 200 mg/L,溶 剂为甲醇, 市售有证标准溶液 。或其他浓度的标准溶液临用现配稀释至合适浓度 。 3.3 一氟二氯乙烷( HCFC-141b)标准溶液 ρ( CH3CCl2F) 200 mg/L,溶 剂为甲醇, 市售有证标准溶液 。 或其他浓度的标准溶液临用现配稀释至合适浓度 。 3.4 二氟一氯甲烷( HCFC-22)标准溶液 ρ( CHClF2) 200 mg/L,溶 剂为甲醇, 市售有证标准溶液 。或其他浓度的标准溶液临用现配稀释至合适浓 度 。 3.5 内标标准溶液 ρ( CH2BrCl) 2000 mg/L,溶 剂为甲醇, 市售有证标准溶液 。 或其他浓度的标准溶液临用现配稀释至合适浓度 。 3.6 4-溴氟 苯( BFB) ρ25 mg/L, 溶剂为甲醇, 市售有证标准溶液 。 3.7 载气氦气,纯度≥ 99.999。 4 仪器和设备 4.1 气相色谱 -质谱仪色谱部分具分流 /不分流进样口,可程序升温;质谱部分具 70eV 电子轰击( EI)电离源,配 NIST 质谱图库,具有全扫描( SCAN)和选择离子( SIM)扫描、2 手动 /自动调谐、数据采集、定量分析及谱库检索等功能 。 4.2 自动顶空进样器加热 温度控制 范围 在 室温至 100C 可调 ,温度控制精度为 1℃ 。 4.3 色谱柱多孔层开管毛细管柱, 60 m0.32 mm。 固定相为 键合硅胶 ,或其他等效毛细管柱 。 4.4 分析 天平 精度 0.0001g。 4.5 采样 瓶 40 ml 棕色螺口 玻璃瓶,具聚四氟乙烯( PTFE)内 衬的硅橡胶垫,或其他同类采样瓶 。 4.6 顶空进样瓶 玻璃顶空瓶 ( 22 ml)、 密封垫( 聚四氟乙烯 /硅橡胶材质)、密封盖( 螺旋盖 或一次性压盖), 或 与自动顶空进样器( 4.2)配套的玻璃顶空瓶 。 4.7 气密性注 射器 2.5 ml、 5ml。 4.8 玻璃比色管 10ml。 4.9 采样勺 长手柄金属材质 。 4.10 一 般实验室常用仪器和设备 。 5 样品 5.1 样品 采集和保存 同一类别或同一批次的组合聚醚中,至少随机采集 3 个样品,每个样品采样量一般不少于 10g。同时采集平行样用于留样。 样品采集时,用采样勺( 4.9)从原始存储容器中采集组合聚醚。然后,将采样勺中的样品 沿 采样瓶( 4.5) 瓶壁缓慢导入 瓶 中直 至充满 。 样品运抵实验室后应尽快分析。若不能立即分析,应在 4℃以下 冷藏 密封保存,保存期限不超过 10 d。 5.2 试样的制备 称取约 1 g 样品至比色管( 4.8) 中 , 用 甲醇 ( 3.1) 稀释定容至标线 。使用 气密性注射器 ( 4.7) 吸取 5 ml 至 顶空瓶( 4.6)中 , 加入内标标准溶液( 3.5) 100 l 后 , 待测 。 注 1 若 被 测样品 中 目标 组分 的 含量 超出 标准系列浓度 范围,应将样品 用甲醇 稀释 合适 的比例 后再 测定 。 5.3 空白试样的制备 用甲醇 ( 3.1) 代替样品, 按照与试样制备( 5.2)相同的步骤制备空白试样 。 6 分析步骤 6.1 仪器参考 条件 不同型号顶空进样器 和 气相色谱 -质谱仪的最佳工作条件不同,可按照仪器使用说明进行操作。 参考条件下测定目标组分标准溶液得到的总离子流色谱图 参 见 附录 A 中 的 图 A。 3 6.1.1 顶空自动进样参考条件 加热 平衡温度 60C; 加热 平衡时间 10 min; 进样 体积 500 μl。 6.1.2 气相色谱参考条件 进样口 温度 240C;载气氦气( 3.7);进样模式分流进样(分流比 10∶ 1);柱流量(恒流模式) 1.2 ml/min。 程序升温 40C 保持 2.0 min,以 10C /min 升至 150C,再以5C /min 升至 200C,保持 10.0 min。 6.1.3 质谱参考条件 离子源 电子轰击( EI) 源 ; 离子源温度 230C;离子化能量 70 eV; 传输线 温度250C;四极杆温度 150C。扫描方式全扫描( Scan)。扫描范围 45180 amu。灯丝关闭时间 19.0 min。 6.2 校准 6.2.1 仪器性能检查 分析样品前 应 对气相色谱 -质谱仪进行性能检查。 取 1.0 l 的 4-溴氟苯溶液 ( 3.6),注入气相色谱进样口 , 经气相色谱 -质谱仪分析 , 得到的 4-溴氟苯 的 关键离子丰度应满足表 1 中的要求,否则需对质谱仪的参数进行调整或清洗离子源。 表 1 4-溴氟苯关键离子丰度标准 质量 离子丰度标准 质量 离子丰度标准 50 质量 95 的 15~ 40 174 大于质量 95 的 50 75 质量 95 的 30~ 60 175 质量 174 的 5~ 9 95 基峰, 100相对丰度 176 质量 174 的 95~ 101 96 质量 95 的 5~ 9 177 质量 176 的 5~ 9 173 小于质量 174 的 2 6.2.2 校准曲线的绘制 分别移 取一定量的 目标组分标准溶液 于一 组 5 ml 容量瓶中 ,用 甲醇 ( 3.1) 稀释定容 至标线。 配制成 目标组分 含量分别为 5 g、 10 g、 20 g、 50 g、 100 g 的 混合 标准 系列 (参考浓度,见表 2) 。然后 , 转移 至 顶空 瓶( 4.6)中, 分别 加入内标标准溶液( 3.5) 100 l,使内标物含量均为 200 g。 按照 仪器 参考条件 ( 6.1) , 由 低 含量 到高 含量 依次测定,记录标准系列 目标组分 及内标的保留时间、定量离子的响应值。 4 表 2 标准系列 的 配制 目标 组分 标准 系列 ( g) 5 10 20 50 100 标准 溶液 移 取体积 ( l) CFC-11( 3.2) 25 50 100 250 500 HCFC-141b( 3.3) 25 50 100 250 500 HCFC-22( 3.4) 25 50 100 250 500 6.2.2.1 平均相对响应因子 的计算方法 校准系列中第 i 点某 目标组分 的相对 响应 因子 ( RRFi),按照式( 1)进行计算 ISISRRF iii iAA ( 1) 式中 RRFi 校 准系列中第 i 点 某目标组分 的 相对 响应 因子; Ai 校 准系列中第 i 点 某 目标组分 定量离子的响应值; AISi 校 准系列中第 i 点 内标物定量离子的响应值; ρIS 校准系列中 内标 的 含量 , μg; ρi 校 准系列中第 i 点 某 目标组分 的 含量 , μg。 某 目标组分 的平均相对响应因子 RRF ,按照 式( 2)进行计算 1RRFRRF n ii n  ( 2) 式中 RRF 某 目标组分 的平均相对响应因子; RRFi 校 准系列中第 i 点 某 目标组分 的相对响应因子; n 校 准系列点数。 6.2.2.2 校准 曲线法 以 目标组分含量 与内标物 含量 的比值为横坐标,以 目标组分 定量离子响应值与内标物定量离子响应值的比值为纵坐标,绘制校准曲线。 6.3 试样测定 用气密 性 注射器 ( 4.7)吸取 试样( 5.2) 5.0 ml 于 顶空瓶 ( 4.6) 中,按 照 仪器参考条件( 6.1) 进行测定。如果样品 中目标组分含量 高于 标准 系列的 最高点 含量 ,应将样品稀释 后测定,同时记录稀释倍数 D。 5 6.4 空白试验 以甲醇 ( 3.1) 代替样品,按照与 试样 测定( 6.3)相同的条件和步骤进行空白试样的测定 。 7 结果计算与表示 7.1 定性分析 根据目标 组分 的 保留时间、 质谱图、碎片离子质荷比及其丰度等信息 与标准 物质 比较进行定性。 应多次分析校准溶液得到目标组分的保留时间均值,以平均保留 时间 3 倍的标准 偏差为保留时间窗口,样品中 目标组分 的保留时间应在其范围内。 目标组分 的标准质谱图中相对丰度 高于 30的所有离子应在样品质谱图中存在,样品质谱图和标准质谱图中上述特征离子的相对丰度 偏差要在 30以内。 7.2 定性分析 目标组分 经定性鉴别后,根据定量离子的响应值,用内标法计算。 目标组分 的定量离子和 定性 离子 参 见 附录 B 中 的 表 B。 7.2.1 平均相对响应因子 法 采用平均相对响应因子 法 计算时,样品中 目标组分 的质量 浓度 Cx按 式( 3)进行计算。 ISIS10R R F 5xx ADC Am    ( 3) 式中 Cx 样品 中 某 目标 组分 的 质量浓度 , g/g; Ax 某 目标组分 定量离子的响应值 ; AIS 内标物定量离子的响应值; ρIS 内标物的含量 , g; RRF 某 目标组分 的 平均相对响应因子; D 样品 的稀释倍数。 m 样品 的 取样 量 , g; 10 比色管中的定容体积, ml; 5 顶空瓶中的 液相 体积, ml。 7.2.2 校准 曲线 法 采用 校准曲线 法计算时 , 样品中 目标组分 的 质量 浓度 Cx按式( 4)进行计算。 105  xx DC m( 4) 式中 Cx 样品 中 某目标组分 的 质量 浓度, g/g; 6 ρx 由校准曲线得到的某 目标组分 的含量, g; D 样品稀释倍数; m 样品 的 取样 量 , g。 10 比色管中的定容体积, ml; 5 顶空瓶中的液相体积, ml。 7.3 结果表示 测定结果小数点后位数的保留与方法检出限一致,最多保留 3 位有效数字。 8 精密度和准确度 8.1 精密度 6个 实验室分别对 3个 实际样品 进行了 6次平行测定。实验室内相对标准偏差为 0.7~18.9;实验室间相对标准偏差 为 8.6~ 20.2; 重复性限为 2.5~ 2.17 104 g /g ;再现性限为 5.3~ 5.86 104 g /g。 方法 精密度 具体 测试结果 参见 附录 C 中 的 表 C.1。 8.2 准确度 6 个实验室分别 对 HCFC-22、 CFC-11 和 HCFC-141b 含量 为 N.D. 2.08 105 g /g 的 3个实际样品进行了加标回收测定 ,加标回收率 均值 为 87.8~ 102。 方法 准确度 具体 测试结果 参 见附录 C 中 的 表 C.2。 9 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 9.1 仪器性能检查 每批样品分析之前或每 24 h 内, 需进行仪器性能检查 。 得到的 4-溴氟苯( 3.6) 关键 离子丰度必须全部符合表 1 中的 要求 。 9.2 空白试验 每 10 个样品或每批次( ≤ 10 个 /批) 应 至少 做一个空白试样 分析 ,必要时可每类样品做一个空白试样分析 。 空白 试 样 中 的 目标组分 含量 不应超过方法检出限 。 9.3 初始校准 采用 7.2.1 平均相对响应因子进行 校准 时,标准系列各点的 相对响应因子( RRF)的相对标准偏差( RSD)应 ≤ 20;采用 7.2.2 校准曲线法进行校准时, 曲线 的相关系数 应≥ 0.995。 9.4 连续校准 每 24 h 分析一次标准系列 中间浓度点 ,进行校准确认。目标组分 测定结果与 标准值间的相对误差在 20%,否则应查 找原因或重新 绘制校准 曲线。 7 9.5 样品 每 10 个样品或每批次( ≤ 10 个 /批)应分析一个平行样和基体加标, 必要时可每类样品分析一个平行样和基体加标。 平行 双样 测定 结果的相对偏差应 ≤ 30,基体加标 的 回收率应控制 在 60.0120之间。 10 废物处理 实验中产生的废液应集中收集,并做好相应标识,委托有资质的单位进行处理。 11 注意事项 11.1 当 样品中 存在 2 种 或 2 种 以上 目标组分且含量差异较大 时,可 针对 不同组分分别选择合适的 样品 稀释 倍数 。 11.2 测定高含量样品后,应分析一个或多个空白试样检查目标组分残留情况 。 8 附录 A ( 资料性 附录) 目标 组分 标准溶液色谱图 图 A 给出了 参考 条件下 测定目标 组分标准溶液得到的 总离子流 色谱图 。 0100 000200 000300 000400 000500 000600 000700 0006 8 10 12 14 16 18 20丰度保留时间( min )CH2B rCl保留时间m inHCF C - 22CF C - 11HCF C - 141b保留时间( )保留时间保留时间( )保留时间保留时间( )保留时间保留时间( )保留时间保留时间( )保留时间保留时间( )保留时间保留时间( )保留时间保留时间( )保留时间保留时间( )保留时间保留时间( )保留时间保留时间( )保留时间图 A 目标 组分 标准 溶液的总离子流 色谱图( ρ 50 g) 9 附录 B (资料性附录) 目标组分定量和定性离子 表 B 给出了 目标 组分 定量和 定性 的参考 离子。 表 B 目标组分定量和定性离子 序号 目标 组分 类型 定量离子 定性离子 1 HCFC-22 目标组分 51 67、 69、 50 2 CFC-11 目标组分 101 103、 105、 66 3 HCFC-141b 目标组分 81 83、 61、 101 4 CH2BrCl 内标 物 130 128、 49、 93 10 附录 C (资料性附录) 方法精密度 和准确度 6 个 实验室 测定的 精密度和 准确度数据 汇总 见 表 C.1 和 表 C.2。 表 C.1 方法精密度 实际 样品 目标组分 含量 测定 均值/g /g 实验室内 相对标准偏差( ) 实验室 间相对标准偏差( ) 重复性 限r/g /g 再现性 限R/g /g HCFC-22 200 2.211.7 12.6 34.9 77.6 17.3 1.214.5 20.2 3.5 10.3 370 1.214.8 14.1 62.9 157 CFC-11 196 1.55.0 8.6 19.0 50.3 17.3 1.68.9 10.0 2.5 5.3 1.15 103 1.510.0 18.7 191 629 HCFC-141b 578 0.718.9 17.3 175 322 82.3 2.04.4 8.9 7.0 21.5 2.08 105 0.96.1 9.5 2.17 104 5.86 104 表 C.2 方法准确度 实际 样品 目标组分 原始含量 /g /g 加标含量 /g /g 加标 回收率 P( ) 加标回收率最终值 P 2 PS ( ) HCFC-22 N.D. 200 102 102 23.6 N.D. 17.3 87.8 87.8 30.0 N.D. 370 95.6 95.6 23.4 CFC-11 N.D. 196 100 100 14.2 N.D. 17.3 88.5 88.5 11.4 1.15 103 1.55 103 91.9 91.9 22.8 HCFC-141b 578 782 98.6 98.6 31.6 82.3 58.5 91.8 91.8 24.8 2.08 105 1.55 105 94.9 94.9 26.2

注意事项

本文(组合聚醚中HCFC-22、CFC-11和HCFC-141b等消耗臭氧层物质的测定 顶空气相色谱-质谱法(征求意见稿).pdf)为本站会员(残墨遗孤)主动上传,环境100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环境100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7 环境100文库版权所有
国家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16041442号-6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