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环境100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环境100文库

换一换
首页 环境100文库 > 资源分类 > PDF文档下载
 

西部农村基础教育发展报告(2019).pdf

  • 资源ID:9077       资源大小:1.03MB        全文页数:61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权限:游客/注册会员/VIP会员    下载费用:10碳币 【人民币10元】
快捷注册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碳币 【人民币10元】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支付成功后,系统会自动生成账号(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下次登录下载和查询订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既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西部农村基础教育发展报告(2019).pdf

1 目 录 上篇 西部农村教育的发展和新情况新问题 一、西部农村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历程 二、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撤点并校”政策 三、加快中西部地区教育发展的新政策 四 、 西部农村教育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 1、农村基础教育办学条件显著改善 2、农村地区“教育扶贫”成效显著 3、“城挤乡空”的教育格局 4、三类学校和两个教育边缘化群体 5、农村教育的区域差距拉大 下 篇 改善和提升西部农村教育实践探索和政策建议 一、因地制宜地科学规划学校布局 1、消除城镇的“巨校大班” 2、综合施策化解大班额的地方案例 3、我们的建议 二、切实加强农村师资队伍建设 1、大幅度提高农村教师待遇 2、构建乡村教师稳定机制 3、关注“新代课教师” 4、创新农村教师的培训方法 5、探索培养新一代乡村教师的有效机制 6、我们的建议 2 三、加强农村小规模学校建设 1、形成小规模学校区域共同体 2、探索“小班化教学”新模式 3、通过阅读推广提升村小品质 4、通过互联网课程弥补教育资源不足 5、通过乡土文化教育激活农村学校 6、重视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关爱 7、建设创新型的农村小规模学校 8、我们的建议 四、加强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 1、重视乡镇寄宿制学校存在的突出问题 2、甘肃酒泉市肃州区改善寄宿制学校的经验 3、 马云 教育基金会的 乡村寄宿制学校计划 4、改善农村寄宿制学校的校园文化 5、我们的建议 五、重视民族地区的教育问题 1、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的辍学率仍然较高 2、民族地区的双语教育问题 3、我们的建议 六、多种形式发展农村学前教育,重视儿童早期干预 1、贵州学前教育的逆袭 2、社会组织助力农村学前教育 3、关注儿童健康和早期抚育 4、我们的建议 七、推进农村开展素质教育,走向“为生活而教” 1、应试教育之害 2、走向“为生活而教” 3、推进面向农村学生的素质教育 4、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挑战高中 -中职教育之路 3 5、走向“三教结合”,促进农村社区建设 6、我们的建议 1 上篇 西部基础教育的发展和新情况新问题 1 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东中西部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教育发展水平存在差距,这是我国的基本国情。 按照国家统计局的规范,将北京、天津、河北、辽宁、上海、江苏、 浙江、福建、山东、广东、广西和海南共 12 个地区划分为东部地区 ; 将山西、内蒙古、吉林、黑龙江、安徽、江西、河南、湖北和湖南共 9个地区划分为中部地区 ; 将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和新疆共 10 个地区划分为西部地区 。 中西部是我国经济发展薄弱的欠发达地区,其中地域广大的西部地区更为落后。我国政府公布的贫困县( 2017 年)都分布在中西部地区,其中西部省份占375个。在所有省份中,贫困县最多的是西藏自治区,全境 74个县都属贫困县;其次是云南,有 73 个;第三是陕西和贵州,各有 50 个;其它西部省份甘肃 43个,四川 36 个,新疆 27个,青海 15个,重庆 14个,宁夏 8个。 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 2011-2020年)确定了“集中连片、突出重 点、全国统筹、区划完整”的扶贫原则,在全国确定了 11个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包括六盘山区、秦巴山区、武陵山区、乌蒙山区、滇桂黔石漠化区、滇西边境山区、大兴安岭南麓山区、燕山 -太行山区、吕梁山区、大别山区、罗霄山区等连片特困地区;加上已明确实施特殊扶持政策的西藏、 四省藏区 、新疆南疆三地州,共 14个片区 680个县,是新阶段扶贫攻坚的主战场。 西部的另外一个重要特点是少数民族集中居住。我国少数民族人口主要集中在西南、西北和东北各省、自治区。内蒙古、新疆、西藏、广西、宁夏 5个自治区和 30 个自治州、 120 个自治县 旗 、 200 多个民族乡是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主要集中于西部及边疆地区。民族地区的教育是西部教育重要而特殊的主题。 由于自然、历史、社会等多方面原因,中西部经济社会发展相对滞后,教育基础差,保障能力弱,特别是农村、边远、贫困、民族地区优 秀教师少、优质资源少,教育质量总体不高,难以满足中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接受良1 本研究 报告受 中国教育 三十人 论坛 委托 , 得到 天水市 人民 政府 、 北京 情系远山 公益 基金会 和 慕华 成志 教育科技有限 公司 的 资助 。 2 好教育的需求,是国家基础教育发展和改革的重点。进入新世纪以来,国家通过实施西部地区“两基”攻坚计划、深化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营养改善计划、校舍安全工程、农村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改善计划、农村教师特岗计划、对口支援、定向招生等重大举措,推动中西部教育迈上新的台阶。 中国作为一个文明古国,具有悠久的农耕文明的历史。在以工业化、城市化为主要特征的现代化进程中,如何处理好城乡关系,缩小城乡差距、地区差距、贫富差距,是实现社会现代化的重要任务。发展好农村基础教育,是我国社会发展、农村振兴的重中之重。 一 、西部农村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历程 90 年代以来,西部基础教育的发展是在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大背景下展开的。 1986 年,我国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 90 年代起,“普九”成为农村教育的重点任务,全国按照“三片地区”不同进度开展。一片地区是北京、天津等 9省市,是东部发达地区;二片地区是河北、山西、黑龙江等 12省,为中部地区;三片地区是内蒙古、广西、贵州、云南、西藏、甘肃、青海、宁夏、新疆 9省区,为西部欠发达地区。 到 2002 年底,虽然全国已有 91.8的人口地区基本普及了九年义务教育,青壮年文盲率降低到 5以下,但西部地区 “ 两基 ” 人口覆盖率只有 77,仍有410个县级行政单位尚未实现 “ 两基 ” ,人均受教育年限仅为 6.7年。 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工作转入对最后 15的人口覆盖地区进行攻坚。 这 410个县经济社会发展滞后,其中贫困县 215 个、少数民族县 309 个、边境县 51 个 。 当时全国尚未脱贫的 3000 万人口,绝大部分生活在这些地区 。 这些地区自然条件非常 艰苦,多为高山、高原、高寒和荒漠、半荒漠地区,普及义务教育的办学成本、就学成本远远高于其他地区。 2003 年 9 月,国务院召开第一次全国农村教育工作会议,提出在西部地区集中力量打好 “ 两基 ” 攻坚战。 2004 年 7 月 5 日,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财政部分别与西部 12 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郑重签署3 了 “ 两基 ” 攻坚 计划责任书,省长们立下 “ 军令状 ” 。 然后 ,各级政府层层签订责任书,攻坚县实行政府一把手负责制。 国家在西部 “ 两基 ” 攻坚中先后实施了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 “ 两免一补 ” 工程、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和西部农村教师队伍建设工程 等一系列专项工程 。 2004 年 , 中央决定在 4 年间投入 100 亿元新建、改扩建一批农村寄宿制学校。同年,中央财政扩大免费提供教科书的资助范围,所覆盖的中小学生人数增加到 3000 万人。中央和地方政府投入 111 亿元资金,建设了遍及全国农村的远程教育网络,使所有中西部农村中小学生可以与城市学生共享优质教育资源。 2004年起,对农村义务教育全面推行“一费制”,到 2007 年,全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享受“两免一补”( 免杂费、免书本费、逐步补助寄宿生生活费 )。 2006年, 首先从农村开始推行九年义务教育免费 ,将义务教育全面纳入公共财政保障范围。 至 2008 年秋,城市义务教育 也全部 实现免费。 2006年, “ 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 ” 启动 ,中央财政设立专项资金,招募高校毕业生到西部 “ 两基 ” 攻坚县农村学校任教,及时缓解了 “ 两基 ” 攻坚县教师不足、素质不高的问题。 2007年底,中国西部地区 “ 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 ”的 计划如期完成,西部地区共有 368 个县(市、区)实现 “ 两基 ” ,西部地区 “ 两基 ” 人口覆盖率从 2003 年的 77提高到 2007年的 98,青壮年文盲率下降到 4以下 , 标志着我国全民教育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 2010年,甘肃省 成为 最后一个完成“普九”验收 的省份 。至此,全国所有省份都通过“普九”验收,学龄儿童免费接受义务教育,“有学上”的目标已经基本实现。 2011 年底,随着我国西部 42个边远贫困县实现 “ 两基 ” 目标,全国所有县(市、区)和其他县级行政区划单位、所有省级行政区全部通过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扫除青壮年文盲的国家验收,实现 “ 两基 ” 目标 。 从 1986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颁布实施,到 2000年我国初步实现“两基”目标,再到 2011 年全面实现“两基”目标,经过 25 年的不懈努力,我国全面完成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扫除青壮年文盲的战略目标,实现了从一个人4 口大国向人力资源大国的历史性跨越 2。 二、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撤点并校”政策 与普九进程同步,深刻改变农村教育面貌的,还有另外一项重大政策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俗称“撤点并校”政策。 进入新世纪以来,由于快速城市化进程、大规模的人口流动和学龄儿童减少,农村中小学布局 进行了大规模 调整 ,使得农村教育处于前所未有的大变局之中。2001 年 6 月,国务院颁布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 提出农村学校布局调整的政策。 其目的在于 通过集中规模办学, 提高办学效益, 从而 提高 农村教育质量, 促进 教育公平。 2003 年, 国务院召开全国农村教育工作会议, 颁布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 ,继续推进中小学布局结构调整,重点加强农村初中和边远山区、少数民族地区寄宿制学校建设, 提出“要 以加强中小学校舍和初中寄宿制学校建设、扩大初中学校招生规模 ” 3 等方面为重点 。2004 年出台的国家西部地区“两基”攻坚计划 2004-2007 年 提出,“西部地区特殊的地理环境和办学形式使教育成本居高不下,人口分布极不均衡,在一些高山、高原、高寒及牧区、半农半牧区和荒漠地区, 80左右的初中生、 50左右的小学生需要寄宿”。 4 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由分散办学向集中办学转变一是撤并村小、教学点等小规模学校,合并为规模较大的中心学校;二是中小学布局由农村向 乡镇、 县城集中,出现了所谓 “ 学校进城 ” 的趋势 。与此同时 ,围绕 “ 三片地区 ” 普九年,形成集中资源办学,大量举办寄宿制学校的思路。 为了推动农村实行 “ 撤点并校 ” 政策,中央财政设立了两项重要的专项资金,一是“中小学布局调整专项资金”,二是“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从 2004年到 2007 年 的 四年时间内,中央财政投入资金 100 亿元,在中、西部农村地区新建和改建 了 7700余所农村寄宿制学校。 经 十年调整,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大幅度减少。 2000 年全国农村小学数为2 中 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国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扫除青壮年文盲的报告 [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 3 中华人民共和国 国务院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 [Z].2003-09-17. 4 中华人民共和国 教育部 , 发展改革委 , 财政部 , 国务院西部开发办 .国家西部地区 “ 两基 ” 攻坚计划( 2004 2007年) [Z].2004-02-06. 5 44.03万所, 2010年为 21.09万所,减少学校数合计 22.94 万所,总量减少了一半多,大大超过了学生的减幅。如表 1所示。 表 1 2000-2010 年全国农村小学、初中学校数和学生数的变化 2000 2010 减幅( ) 农村小学数(万所) 44.03 21.09 52.1 农村小学生数(万人) 8503.71 5350.22 37.08 农村初中数(万所) 3.93 2.87 26.97 农村初中生数(万人) 3428.47 1784.47 47.95 数据来源 2000、 2010 年中国教育统计年鉴 农村 教学点数量 上 , 从 2000 年的 17.8 万个锐减到 2010 年的 6.7 万个,减幅达到 62.4。其中吉林、内蒙古、黑龙江、青海、山西 等地 的教学点减幅达到 85以上。 推行学校布局调整较早的内蒙古,其小学数量由 1995 年的 13645 所减少到2010年的 2996 所,减幅达 78,教学点数量由 1995 年的 8809 个减少到 2010 年的 466个,减幅达 955。 2008年,甘肃省庆阳市规划 , 到 2012年全市撤并学校1000所,学校总数减少一半 6。在总结“庆阳模式”的基础上,甘肃省提出了“高中向城市集中,初中向城镇集中,小学向乡镇集中,教学点向行政村集中”,即“四个集中”的学校布局调整方针。 农村学校布局调整与城镇化的发展逐渐交织 ,地方政府主要从教育效率出发,以减少办学网点、集中规模办学 , 从而减少教育经费支出为主要追求,对学校撤并的规模逐渐超出了合理的限度。 通过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总体上看,农村学校的办学条件有所改善,学校的办学质量和规模效益有所提高; 但是,大量村小 、教学点等小规模学校被合并或撤并,农村中小学由农村向县镇、城市集中,致使乡村教育出现“城挤、乡弱、村空”的大变局。由于“上学远、上学难、上学贵”等新问题,出现新的流失辍学。 农村学校的服务半径,由过去的平均 5公里扩大到 10 余公里,最多5 数据来源于相关年份的中国教育统计年鉴 . 6 庆阳市人民政府 .关于印发庆阳市教育布局调整规划的通知 [EB/OL].庆阳教育信息网,http// 6 的达到方圆 20公里以上。小学辍学率从 2008 年的千分之 5.99上升到 2011年的千分之 8.22,这意味着每年约有 80-90 万农村小学生辍学。 许多农村学生进城上学、家长进城陪读, 家庭的教育负担显著增加 ,并且对农村家庭生活方式、生产方式乃至农村文明产生 了 深刻的影响和改变。 如内 蒙古锡林郭勒盟实施“撤点并校”政策,学校合并后,民 族中小学多为寄宿制学校,牧区学生不得不寄宿在离家几十公里远的学校 。 由于学生年龄太小,就有大量家长陪读, 从而 滋生出了许多社会、家庭等问题,甚至造成了社会风气不良、家庭离异等严重后果。在白音华牧区 的 调查发现 , 学校整合后给许多家庭带来了诸多不便,也造成了很大的经济负担。如访谈时一位正在干农活的年轻家长无奈地说道 “ 孩子现在才上一年级,从上幼儿园就开始去旗里陪读,这得花很多钱不说,等于活生生地把一个家分成了两个家,可是这又有什么办法呢 ”也有一些家长说道 “ 自从很多 家长陪读以后,家庭矛盾不断,不是钱财方面就是感情方面, 这使得我们这一块家庭离异的现象越来越多。 更糟的是,这些孩子去城里念书之后,回来什么农活也不会干了,也不愿给家人帮忙了。 ” 学校整合后产生的诸多新问题值得深思和反思 7。 2011 年 11 月 16 日,甘肃省庆阳市发生举国震惊的重大校车事故,导致 19名幼儿丧生。校车事故的背后是农村学生的上学路越来越远 。 对校车安全的反思直接导向了对农村学校过度撤并的质疑,全社会的反思达到新的高度。 2012年 9月,国务院办公厅文件下发关于规范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的意见,提出坚决制止盲目撤并农村义务教育学校,要求解决好学校撤并带来的突出问题,采取多种措施办好村小和教学点。 我国农村教育由此进入“后撤点并校”时代。我们需要处理和解决好 “ 撤点并校 ” 中出现的突出问题 , 同时要面向未来,在城乡一体化发展和乡村振兴战略的新视野中,重新认识农村教育的价值,促进农村教育的科学发展。 三、加快中西部地区教育发展的新政策 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十分重视农村教育,支持农村教育的力度越来越大,出台了诸如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 、 特岗教师计划、免7 成丽宁 , 苏德 .民族地区双语教育经验、问题及对策 以内蒙古锡林郭勒盟地区为例 [J].民族高等教育研究, 20177. 7 费师范生计划、国培计划、学前教育三年计划、对连片贫困地区农村学生定向招生计划等一系列政策、项目和计划,农村教育的办学条件在很大程度上得到改善。 2013年 12月,教育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 颁布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的意见,决定 中央财政投入 2000 亿元左右 ,地方政府 4000 亿,用三至五年补齐农村教育 “ 短板 ” 。 六 项重要任务是保障基本教学条件、改善学校生活设施、办好必要的教学点、妥善解决县镇学校大班额问题、推进教育信息化、提高教师队伍素质。此后,又开展了第二期、第三期“薄改计划。” 2015 年 5 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乡村教师支持计划( 2015 2020 年),工作目标是到 2017 年,力争使乡村学校优质教师来源得到多渠道扩充,乡村教师资源配置得到改善,逐步形成“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的局面。到 2020年,努力造就一支素质优良、甘于奉献、扎根乡村的教师队伍。 2015年 11月, 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 在北京召开,并出台了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 ,要求把扶贫攻坚作为 “ 十三五 ” 期间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来抓,提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概念, “ 发展教育脱贫一批,治贫先治愚,扶贫先扶智,国家教育经费要继续向贫困地区倾斜、向基础教育倾斜、向职业教育倾斜,帮助贫困地区改善办学条件,对农村贫困家庭特别是留守儿童给予特殊关爱。 ” 2015年 11月,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完善城乡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的通知要求科学合理布局义务教育学校,“加快探索建立乡村小规模学校办学机制和管理 办法 , 建设并办好寄宿制学校,慎重稳妥撤并乡村学校,努力消除大班额现象,保障当地适龄儿童就近入学。” 2016年, 国务院办公厅 颁 发 关于加快中西部教育发展的指导意见 ,要求兜住底线 , 把提升最贫困地区教育供给能力、提高最困难人群受教育水平作为优先任务, 保障教学点基本办学需求 , 标准化建设寄宿制学校 ,即 保基本、补短板,“ 底部攻坚 ”。 重点目标是 实现县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到 2020年,中西部地区 95的县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2016年,国务院发布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的意见,要求落实家庭监护主体责任,坚持政府主导,坚持全民关爱,坚持标本兼治,从源头上逐8 步减少儿童留守现象。 2017 年,国务院办公厅颁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控辍保学提高义务教育巩固水平的通知 ,要求 确保实现到 2020年全国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 95的目标,提高质量控辍,避免因学习困难或厌学而辍学;落实扶贫控辍,避免因贫失学辍学;强化保障控辍,避免因上学远上学难而辍学。 2018 年 5 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加强乡村小规模学校和乡镇寄宿制学校建设的指导意见,是第一次面对农村寄宿制和小规模学校建设的教育政策。 2018 年 9 月,国务院扶贫办颁发深度贫困地区教育 脱贫攻坚 实施方案( 2018-2020 年),西藏自治区、四川省 藏区、南疆四地州和四川凉山州、云南怒江州、甘肃临夏州(简称“三区三州”)自然条件差、经济基础弱、贫困程度深,是脱贫攻坚中的硬骨头,补齐这些短板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的关键之策。 2018年 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乡村振兴战略规划( 2018- 2022 年),对乡村振兴进行全面部署。 2018 年 8 月, 中共中央国务院 印发 关于全面深化 新时代教师 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 , 深入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 精神。 9月,党的十九大提出 优先发展教育的目标,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求“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 1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若干意见 ,要求在 2020年 基本建成广覆盖、保基本、有质量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 2018 年,教育部出台农村教育补贴新政, 义务教育补贴 包括 免收学费和教材费;家庭困难寄宿学生可获得小学生 1000元 /年 、 初中生 1250元 /年 的 生活补贴 , 营养健康补贴 800 元 /年 。中学、本科和研究生教育实行不同标准的补贴,硕士研究生最高 6000元 /年;博士研究生最高 10000元 /年 。 2019 年 7 月, 中共中央国务院 发布了 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 , 就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 提出了 “ 五育并举 ” ,切实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深化关键领域改革等一系列重要的改革措施。 教育在促进扶贫、防止返贫方面的基础性、根本性、可持续性作用越来越多地被发现和实践。十八大以来,教育部采取超常规政策举措,先后组织实施了 209 项教育惠民政策措施,实现了贫困地区义务教育普及、学校基础设施建设、学生资助体系、教师队伍建设、民族教育发展、职业教育提升等领域的教育扶贫全方位覆盖。从中央到地方,围绕教育扶贫中的薄弱环节,各级政府精准发力、综合施策。 从 2010年到 2012 年,连续 3年,一年一进阶,在国家政策的强力推动下,普通高中、学前教育、中等职业教育三大领域全部纳入国家学生资助体系。 自 2011 年起,我国在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启动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片区内 3200多万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直接受惠。 从 2012 年起,我国启动实施面向贫困地区定向招生专项计划。该计划实施以来 ,受惠学生由 2012年的 1 万人增加到 2014年的 5万人,贫困地区农村学生上重点高校人数连续两年增长 10以上。 2013 年 7 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教育部等部门关于实施教育扶贫工程意见的通知,明确了教育扶贫的总体思路、主要任务和保障措施等,充分发挥教育在扶贫开发中的重要作用。 2015 年 1 月,教育部会同国家卫生计生委等部门制定国家贫困地区儿童发展规划( 2014 2020 年),将对片区内从出生开始到义务教育阶段结束的农村儿童的健康和教育实施全过程的保障和干预,编就一张保障贫困地区儿童成长的安全网。 四、西部农村教育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 1、农村基础教育办学条件显著改善 从 2013 年底开始,国家实施“ 薄改项目 ”(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第一期 中央财政投入 2000 亿元左右,地方政府 4000 亿,用三至五年补齐农村教育 “ 短板 ” 。此后,又实施了第二期、第三期“薄改”。 据教育部 2017年薄改专项督导,全国 832 个贫困县有 10.3万所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达到“底线要求”,占行政区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总数的 94.7,基本实现教育脱贫攻坚“十三五”规划中的工作目标,所剩 5左右主要集中在深度、边远贫困地区的改薄任务,预计可在 2018年底前完成。 督导发现,基本办学条件还有“短 板”。全国还有 18351 所学校未达到“底10 线要求”,其中小学 15108 所,初中 3243 所。个别省份办学条件达到“底线要求”的比率仅有 58,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36 个百分点。部分农村学校对配置的教学、生活设施设备疏于管理,新补充装备的教学仪器设备使用率较低,采购的图书过于陈旧、内容不符合中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一些农村学校存在安全隐患 8。 与此同时,从 2013 年开始,国家启动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区督导评估认定工作,开展验收。至 2018年,全国有 2379 个县实现了基本均衡,占比 达到 81。 2、 农村地区“教育扶贫”成效显著 2014年以来国家实施“教育扶贫”,在 832 个贫困县实行“ 93” 义务教育,深度贫困地区“ 393” 义务教育 , 还有大量的教育扶贫政策对推动教育均衡发挥了重要作用。 以甘肃省为例, 甘肃省在确定教育精准扶贫的目标任务时,从贫困群众对接受教育最迫切、最关键、最突出的困难与问题出发,集中攻坚、巩固提高,出台实施了学前教育、义务教育、职业教育、乡村教师队伍、民族教育、学生资助、高校招生等 7个方面的专项支持计划,与甘肃省扶贫攻坚的总体计划相配套。 为补齐学前教育“短板”, 2015 年甘肃省精准扶贫学前教育专项支持计划( 2015 2020 年)印发,提出将学前教育资源向农村延伸,满足贫困地区群众对优质学前教育的需求。 2016 年 , 甘肃全省已在 58 个贫困县 2000 人以上行政村建立起 939 所幼儿园,力争 2017 年实现革命老区、藏区贫困村幼儿园全覆盖,2020年实现全省有需求的贫困村幼儿园全覆盖。 甘肃省委、省政府把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作为主攻方向,构建了“ 71”教育精准扶贫政策体系,提出对象精准、目标精准、内容精准、方式精准、考评精准、保障精准 , 并在政策实施过程中,实现贫困信息、主要措施、任务节奏、考核评估“四项精准对接”。同时,围绕全省精准扶贫大数据平台建设,将教育扶持政策精准对接贫困村、贫困户、贫困人口,让政策既关注到“点”,也覆盖到8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2017 年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工作专项督导报告[Z].2018-05-10. 11 “面”。在甘肃省精准扶贫学生资助专项支持计划( 2015 2020年)实施过程中,更是把各项免费和资助政策精准到人 9。 经济欠发达的西部山区 甘肃 省实现了逆袭。 3、“城挤乡空”的教育格局 快速城市化 的 进程导致农村的人口流动和教育格局发生深刻变化。 由于大规模人口流动、学龄人口减少和为时十年的农村“撤点并校”,许多县域新的教育格局是“城挤、乡空、村弱”。 尤其是义务教育学龄人口城市化的比例大大超过常住人口城市化的比例,高出约 30 个百分点 , 显示的是大量农村学生“进城上学”的现实。 图 1 2001-2014 年我国常住人口和在校生的城镇化率 资料来源东北师范大学农村教育研究院, 2016 年 在这一过程中,地方政府 的 公共服务不足,各种利益关系处置不当, 将 出现各种严重的问题。 2018 年 9 月开学之初, 湖南省耒阳市 为 解决大班额,将学生向高收费的民办学校分流,引发大规模的群体性事件,震动全国,被教育部通报批评。“耒阳事件”是教育与城市化进程不协调导致的典型事件。从 2011 年到2017 年间,耒阳城区人口由 17 万增长到 58 万, 大量 农民进城,造就 了 湖南 省9 柴葳 .教育是最根本的精准扶贫 [J].中国教育报 .2016001. 12 出名的大班额区。 然而, 2008年 至 2014年,市中心城区只新建了市实验中学一所学校。 按照 耒阳市 2018 年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招生工作方案,耒阳城区内 31的小学生、 66的初中生将入读民办学校 , 显示 了政府公共服务的严重不足。 4、三类学校和两个教育边缘化群体 在快速城镇化过程中,农村地区出现了三类特别值得关注的学校城区的大班额和大规模学校、乡镇的寄宿制学校和乡镇以下的小规模学校。三类学校并存,存在的问题各不相同,都需要花大力气、有针对性地加以解决。 由于大量农村学生进入城区买房或租房上学,城区的大班额成为难题。教育部要求 到 2018 年基本消除 66人以上超大班额,到 2020年基本消除 56 人以 上大班额。 城区小学 由于学生多 , 教师为了提高升学率 而采取 分快慢班、程度班、单双班 等方法, 极大地伤害了学生 。学生 长期在空气混浊、 难以 流通的 教室,严重损害学生的身体健康 , 一旦遇到传染病暴发 , 后果不堪设想 。但解决大班额问题并非易事,受到地方财政能力、土地资源等的制约,需要在城乡教育统筹规划的思路中予以破解。 教育部规划司的统计数据显示, 2011年农村寄宿学生总数达到 2907.6 万人(小学 987.8 万人,初中 1919.8万人),农村中小学生寄宿率总体达到 26. 6%,农村初中生总体寄宿率达 52.88%。有 16 个省初中生寄宿率超过了 50%, 6 个省超过 60,广西初中寄宿率甚至达到 88.03。西部 12省区明显高于全国, 2011年西部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寄宿率达到 34.30,初中学生整体寄宿率达到62.36,小学生寄宿率达到 19.65。 截至 2017 年底,全国有农村小规模学校 10.7 万所,其中小学 2.7 万所,教学点 8万个,占农村小学和教学点总数的 44.4;在校生有 384.7万人,占农村小学生总数的 5.8。农村小学寄宿生有 934.6万人,占农村小学生总数的 14.110。 在快速城市化进程中,还出现了两个新 的教育边缘化群体,即留守儿童和流动儿童。据 2015年全国人口普查 1抽样的结果 显示 , 2015 年全国流动儿童 3426万人,留守儿童 6877万人,受人口流动影响的儿童总数达 1.03亿人,占中国儿10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解读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加强乡村小规模学校和乡镇寄宿制学校建设的指导意见介绍有关工作开展情况 [EB/OL].教育部官 网 . http// 13 童数的 38。流动儿童的规模达 2896 万人。生活在农村的留守儿童达 4051 万,占留守儿童总数的 59.9,占全部农村儿童的 29.4。也就是说,每 10 名农村儿童中就有 3 名是留守儿童。与此同时,还有多达 2826 万人的城镇留守儿童,占全部留守儿童的 41.111。 在农村小规模学校和寄宿制学校,留守儿童的比例通常占到一半以上。因此,建设好 这 两类学校是农村教育底部攻坚、补齐短板,保障教育公平的重点所在。近年来,国家采取一系列重大政策措施,不断加强农村义务教育, 农村寄宿制学校和小规模学校的 办学条件得到明显改善。但受历史、地理等多方面因素制约,这 两类学校仍是 农村 教育的短板,存在规划布局不合理、办学条件相对较差、师资保障不到位、校园文化建设相对滞后等问题,迫切需要进一步全面加强,提升育人质量。 5、农村教育的区域差距拉大 2018 年 9 月,国家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中心首次公布中国义务教育质量监测报告,主要结论是 学生人生价值取向积极,具有良好的行为规范 。 学生学业表现良好, 但 综合应用能力相对薄弱 。 学生家庭作业时间过长,参加校外学业类辅导班比例较高,学习压力较大 。 肥胖、近视和睡眠不足问题较为突出 , 学生视力不良问题突出。学校教学资源配备较为充足,资源使用率有待提高 12。 2018 年,实现 县域义务教育 基本均衡发展的 338 个县中,有 175 个是国家贫困县,其中 118个属于连片贫困地区, 39个属于 “ 三区三州 ”, 有 140个少数民族县, 17 个边境县。多数县自然条件艰苦,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相对滞后,教育发展基础薄弱。虽然这些县基本达到标准要求,但仍存在不少问题和薄弱环节。 深入的分析显示,在义务教育县域内教育公平得以改善的同时,县域之间、省域之间的教育差距在加大。全国几个西部省区的教育发展明显落后,与内地的学业水平差距拉大。这些地方校舍和硬件资源建设、教育经费保障、教师的年轻化、学历达标等均已实现,也就是说“能够用钱解决的问题都解决了”,但就是教不好,学业水平低下。这些地区和人群的教育应当如何改善,成为亟待关注、11 国家统计局,联合国儿童基金会,联合国人口基金 .2015年中国儿童人口状况事实与数据 [R].2017. 12 中国网 .我国首份中国义务教育质量监测报告发布 [EB/OL].http// 14 有待认 识和破解的难题。例如,据教育部 2012 年对四年级、八年级数学、科学水平的监测,甘肃、云南、新疆、广西、贵州、青海、西藏、海南等省区学生的学业水平低于全国均值,尤其是水平Ⅰ(不合格)的比例较高,感到压力较大、经常疲惫的学生比例较高。 15 下 篇 改善和提升西部农村教育实践探索和政策建议 经新世纪以来的建设发展,西部教育的面貌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已经实现了“两基”攻坚的目标,农村学校办学条件、师资水平等各方面得到极大的改善,在实现了“有学上”的目标之后,主要面对的是提高教育质量,“上好学”的需求。与此同时,在新形势下,西部教育也出现了一些亟待解决的新情况和新问题。 在新形势下改善和发展西部地区的农村教育,从“有学上”到“上好学”,在指导思想上要有三个重要的转变。一是从以硬件建设转向以“软件”提升为主,重视农村教师队伍建设和素质提升,重视对农村学生的关爱、支持,即“由物到人”的转变。二是由外 向内,切实提高教学质量,关心解决教师问题,探索面向未来农村所需要的教育、适合农村学生的教育。三是自下而上,因地制宜,实事求是地解决面临的实际问题;充分发挥学校、社区、教师自组织、社会组织的作用,形成促进乡村教育发展的合力。 一、因地制宜地科学规划学校布局 1、消除城镇的“巨校大班” 由于 部分地方没有合理布局中小学校建设 , 在城乡建设中,没有为学校预留足够用地,城市(县城)学位不足问题愈发突出, “ 大校额 ”“ 大班额 ” 问题严重。 不少地方 城区出现超大班额和巨型学校,学生人数达五六千人的小学、一二万人的中学已不在少数。 按照教育部的标准,小学正常班额为 40-45 人,中学 含初中和高中 为 45-50 人。 2011 年 , 21 世纪教育研究院对西部 6省 450 个高中的调查,西部高中大班额占 32,超大班额占 35.8,远远超过全国的比例( 8.8和 5.5)。据对陕西 8个城市 35所初中的调查,大班额、超大班额和特大班额( 76-100 人)分别为 42.9、 8.6和 17.1,合计占 68.6。 2017 年教育部 的 督导 显示 , 全国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有 66 人以上超大班额8.6万个,占全国总班数的 2.4。全国有 56人以上大班额 36.8万个,占全国总班数的 10.1,大部分集中在中西部县镇,其中,湖南大班额比例为 22.9,广16 西、海南达到 18。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生育政策调整以及人民对优质教育资源需求不断增长,消除城镇大班额的任务艰巨。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中西部教育发展的指导意见 提出, 在新增人口较多的地区优先建设学校。采取集团化办学、学校联盟、教育信息化等措施,扩大优质资源覆盖面,避免学生向少数学校过度集中。采取学区化管理、扩大 九年一贯制对口招生等措施,有序分流学生。扩大优质高中招生计划分配到区域内初中的比例,引导学生合理选择学校。各地要制定消除大班额专项规划,到 2018 年基本消除县城和乡(镇)学校 66人以上超大班额现象, 2020年基本消除 56 人以上 大班额现象。 2015年 11月,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完善城乡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的通知要求各地结合人口流动的规律、趋势和城市发展规划,科学合理布局义务教育学校, “ 加快探索建立乡村小规模学校办学机制和管理办法, 建设并办好寄宿制学校,慎重稳妥撤并乡村学校,努力消除大班额现象,保障当地适龄儿童就近入学 ” 。2016年 , 国务院关于统筹推进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针对东中西部、城镇类型、城镇化水平和乡村实际情况,因地制宜选择发展路径,科学规划城乡义务教育规模,促进教

注意事项

本文(西部农村基础教育发展报告(2019).pdf)为本站会员(残墨遗孤)主动上传,环境100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环境100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7 环境100文库版权所有
国家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16041442号-6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