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环境100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环境100文库

换一换
首页 环境100文库 > 资源分类 > PDF文档下载
 

《粤港澳大湾区生态足迹报告2019》电子版.pdf

  • 资源ID:8748       资源大小:8.73MB        全文页数:29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权限:游客/注册会员/VIP会员    下载费用:1碳币 【人民币1元】
快捷注册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碳币 【人民币1元】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支付成功后,系统会自动生成账号(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下次登录下载和查询订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既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粤港澳大湾区生态足迹报告2019》电子版.pdf

粤港澳大湾区本报告与以下机构合作完成生态足迹报告2019WWFCHINA.ORG粤港澳大湾区生态足迹报告201920194.2全球公顷1/62.5个地球0.27全球公顷15.6倍粤港澳大湾区人均生物承载力不到世界水平的 1/6如果全球人口都采用湾区的生活模式,世界一年需要2.5个地球来提供生态系统服务粤港澳大湾区人均生物承载力 0.27 全球公顷粤港澳大湾区生态足迹是区域生物承载力的 15.6 倍中国中国 Adam Minu /WWFwww.wwfchina.org www.wwf-粤港澳大湾区人均生态足迹4.2 全球公顷C荔枝 Rohan Chakravarty / WWF1世界自然基金会世界自然基金会(WWF)是在全球享有盛誉的、最大的独立性非政府环保组织之一。网络遍布全球 100 多个国家、拥有全世界将近500 万支持者。WWF 的使命是遏止地球自然环境的恶化,创造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未来。为此我们致力于保护世界生物多样性;确保可再生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推动降低污染和减少浪费性消费的行动。深圳市一个地球自然基金会深圳市一个地球自然基金会(OPF)是一家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注册并合法存续的非营利机构,其宗旨为通过保护生物多样性、降低生态足迹、确保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而创造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未来,主要包括资助和开展珍稀野生动植物保护工作;资助和开展森林、淡水和湿地及海洋等不同生态系统的环境修复和保护工作;资助和开展公众环境教育,促进公众参与,推动可持续的生活方式,推动不同领域和地区的低碳减排、加强应对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与推动可再生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等。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是研究陆地表层资源环境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公益性研究所,是我国地表过程与要素相互作用基础科学研究的引领机构和资源环境基础科学数据中心,是国家区域发展、资源利用和生态建设重要的思想库和人才库。它的主要部门包括自然地理与全球变化研究部、人文地理与区域发展研究部、自然资源与环境安全研究部、资源与环境信息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陆地水循环及地表过程重点实验室、生态系统研究网络观测与模拟重点实验室、农业政策研究中心等。作者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谢高地、曹淑艳、毕明丽、徐洁世界自然基金会(瑞士)北京代表处卢思骋、李楠世界自然基金会香港分会黎姵延深圳市一个地球自然基金会罗媛楠、谭璐铭本报告初稿完成后。有幸邀请到各界专家协助审阅报告并建议,在此特别致谢(按姓名拼音排序)敖建南、陈凡、黄海峰、李双成、齐晔、孙新章、王大伟、王天送、王福强、杨中艺、周丽旋世界自然基金会(瑞士)北京代表处北京市西城区百万庄大街 22 号院(机械工业信息研究院内)2 号楼 3 层 B 区域www.wwfchina.org世界自然基金会香港分会香港新界葵涌葵昌路 8 号万泰中心 15 楼www.wwf.org.hk 深圳市一个地球自然基金会广东省深圳市龙华新区梅龙路 553 号光浩国际中心 B 座 803www.wwf-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北京市朝阳区大屯路甲 11 号 作为我国改革开放的先行地,经过了多年的高速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已经成为我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社会发展水平最高的区域之一。但长时间快速发展积累了许多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特别是生态透支问题严重,包括土地、能源、水等生态资源量质并降,资源环境约束加剧。同时,公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生态文明上集中体现在对清洁的空气、水、绿化空间等生态环境的需求日益高涨。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指出“区域发展空间面临瓶颈制约,资源能源约束趋紧,生态环境压力日益增大”,提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树立绿色发展理念,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生活方式和城市建设运营模式,为居民提供良好生态环境,促进大湾区可持续发展。”为此,本报告从生态足迹和生物承载力两个维度分析了当前粤港澳大湾区对生态资本的需求和供给。数据显示,本区域面临生态赤字。这其实也是我国整体面临的严峻生态挑战的一个缩影。建设一个生态湾区、绿色湾区,实现湾区的可持续发展,是大湾区优质生活圈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大湾区发展的重要愿景。在此背景下,与社会各界共同探讨如何建设一个更可持续发展的湾区城市群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话题。湾区至少需要应对两方面的挑战在供给端,提供基本充足的本地生态系统服务;在消费端,抑制生态足迹特别是碳足迹的不合理增长。就大湾区的贡献来说,我们不仅要提供一种创新发展的模式,实现经济、科技层面的质、量齐升,也要寻找一种新的生产、生活方式,体现出绿色、生态、节能、环保的价值追求,实现人与自然共生共荣、和谐相处的终极追求。如果大湾区能在此节点实现这种转变,就可以变道超车,成为世界可持续发展城市群的典范,并推广适用到“一带一路”共建国家,从而推动全球可持续发展转型。报告同时也指出,要实现这种转变,就需要粤港澳三地加强协同。目前三地已经有了很好的合作基础,未来仍需紧密合作,加强统筹协调,努力增强湾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生态本底,共建共管共享美丽湾区,共同支撑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希望报告能为推动粤港澳大湾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借鉴。PREFACE序王福强产业规划部部长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2 3粤港澳大湾区生态足迹报告 2019粤港澳大湾区是一个陆海相连、山水相依的世界级湾区,是中国建设世界级城市群和参与全球竞争的重要空间载体。2000年以来湾区整体处于城市化进程的后期成熟阶段,2015年湾区人均GDP接近2万美元的发达标准。在这片充满发展机遇的城市群,人们对优质美好生活追求已经由“生活殷实”不断向“生态富裕”拓展,良好生态环境日益成为湾区吸引和留住富有竞争力的人才、技术和资金的重要要素。粤港澳大湾区已经成为国家战略发展区,将承载更活跃的人流与物流,面临更复杂的生态文明建设挑战与机遇,湾区较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了解其发展的生态资本需求及其可持续性。生态足迹法是一种以土地为媒介的量化区域人类活动的生态资本需求及其可持续性的资源核算工具,包含生态足迹与生物承载力两个综合指标。其中,生态足迹,通常从消费角度核算,衡量人类消费行为的生态资本需求,生物承载力则衡量自然提供生态资本的能力。区域生态资本供不足需的状况被称为生态赤字,赤字的幅度越大,说明区域跨时空边界使用生态资本的规模越大。人类食物消费的生态资本需求,可以用耕地、草地与渔业用地构成的可更新膳食足迹来度量,是人类对自然生态资本的基础性与永恒性需求,在很大程度上,是人类对自然生态资本的刚性需求。当库存变化可以忽略的情况下,区域膳食型生态赤字反映的是该区域食物消费对外部生态资本的依存程度,它几乎没有弹性,需要其他区域切实提供同等大小的膳食生物承载力空间来支持;相比而言,碳足迹造成的生态赤字部分,聚焦未来发展的生态风险。本报告核算与报告粤港澳大湾区2000年与2015年的生态足迹与生物承载力状况。其中,香港生态足迹与生物承载力数据由世界自然基金会香港分会(WWF HK)提供,最新可得核算结果为2014年,因而,2015年香港足迹与承载力使用其 2014 年值,假定两个年度的值在规模与结构上大致接近;其他城市的生态足迹与生物承载力由项目组依据“技术说明”部分的方法核算。湾区以生物承载力衡量的生态资本供给能力严重不足。2015 年,湾区生物承载力总量为 0.18 亿全球公顷,较2000年提高了10.8。承载力总量区域分布受生态资本分布的影响随距海距离增加而减少,城市间生物承载力变动的方向、程度、机制有所差异。由于人口增长的影响,2015 年人均生物承载力 0.27 全球公顷,较其2000年水平下降了17。与全球1.68全球公顷、全国 1 全球公顷的人均生物承载力相比,湾区人均拥有的生态资本严重匮乏,并面临进一步缩减的风险。而且,这些承载力实现的背后还隐藏着一定的生态代价,例如,耕地质量整体退化、海洋特色生态系统和渔业资源衰退、多样化生态服务功能的湿地被转换为单一功能的建设用地。湾区以生态足迹衡量的生态资本需求量巨大。2015年,湾区总生态足迹为2.8亿全球公顷,人均4.2全球公顷,是区域生物承载力的 15.6 倍。20002015 年,湾区生态足迹总量与人均水平分别增长了 75 与 31,城市间人均足迹变动异质性明显澳门人均足迹增长了80,广州、东莞与中山人均足迹增长了50,深圳人均增长最低、不足 9,其他城市人均足迹增长了1535,使得城市间人均生态足迹差距缩小,生态消费公平性提高。同期,湾区的人均GDP的公平性亦提高。湾区现有的生态消费模式是不可持续的人均4.2全球公顷的生态足迹意味着如果全球人口都采用湾区的生活模式,世界一年需要 2.5 个地球来提供生态系统服务。然而,湾区人均GDP为12.65万元,是中国人均水平的 2.5 倍,反映湾区的生态消费具有相对理性、绿色性,虽然其人均生态足迹超出了全球人均1.68全球公顷的生物承载力限额。湾区生态资本供需平衡结果为完全的生态赤字。2015年生态赤字总规模为 25930.8 万全球公顷,较 2000 年扩大了约82,2015年人均规模较2000年扩大了约36,各类生物承载力组分(建设用地除外)在各个城市均供不足需,是生态赤字的。膳食消费对外地的生态资本依赖度极高且呈扩大趋势,在 2015 年达到 88。下降的人均生物承载力、增长的生态赤字、增高的膳食空间对外依存度揭示,湾区面临愈趋严重的生态系统服务匮乏挑战。湾区生态系统供给服务匮乏的背后,隐藏着生态系统调节服务与支持服务下降风险;高度膳食承载力空间对外依存度警示,湾区人口规模已逼近甚至超越了城市生态承载红线。湾区生态足迹的构成特征揭示抑制与降低生态足迹增长应当多视角“双轮并进”。碳足迹所占比重在2015年为65,尚未达成峰值;膳食足迹约占30。碳足迹主要以隐含的形式伴随产品与服务消费而发生2015 年,25 的碳足迹隐含于食品消费中,61的碳足迹隐含于其他产品及服务消费中;家庭直接能源消费的碳足迹虽然仅14,但是,较2000年水平倍增。从衣食住行等五大人类活动看,约 80 的生态足迹来自食物消费与居所消费。各城市的足迹构成具有一定的差异。生产效率提高的步伐赶不上财富增长的步伐,是湾区人均生态足迹增长的主要原因。抑制生态足迹增长应当从家庭部门与生产部门两个领域推进;在家庭部门,重点是促进食物消费与居所消费两个物流系统的理性、绿色消费;在生产部门,增强生产绿色度与增进效率并重。生态资本供需矛盾在广州、深圳、佛山、东莞和香港这些人口规模过700万人的城市最突出。这里居住着湾区72的人口、生产了湾区82的GDP,形成了湾区约 80 的生态足迹、约 85 的生态赤字、90 左右的膳食空间生态赤字以及 83 的生态赤字增量。香港、澳门与大陆之间活跃的生物承载力流揭示,生态服务流愈加成为湾区城市间共同发展的纽带。建设亲近自然的生态可持续城市群,湾区至少需要应对两方面的挑战在供给端,提供基本充足的本地生态系统服务;在消费端,抑制生态足迹特别是碳足迹的不合理增长。应对的措施是保护自然生态资本,保护与促进自然生产力;推动减量消费,鼓励可持续生活方式,激励可持续的生产模式及增效。作为一个内部联系合作非常紧密、生态资本极度匮乏的区域综合体与城市群,湾区各城市间生态命运息息相关,因而,湾区规划发展应当生态命运共同体规划先行。在一张科学编制的具有前瞻性、定位好各城市生态角色、红线与格局的生态规划蓝图约束下,各城市创新、协调与共享生态发展成果,共同增强湾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生态本底,共同建成优质美好生活城市。序执行摘要粤港澳大湾区概况全球与中国的生态背景粤港澳大湾区生态足迹生物承载力生态足迹生态赤字城市化、发展与生态压力粤港澳大湾区城市间的相互联系建设与自然共生的城市群参考文献技术说明生态足迹碳足迹可更新膳食足迹核算方法(香港以外城市)数据来源1248163442465051CONTENTSCUTIVE SUMMARY目录执行摘要4 5粤港澳大湾区生态足迹报告 2019粤港澳大湾区概况湾区,从地理概念上看,是由一个海湾或相连的若干个海湾、港湾、邻近岛屿共同组成的区域,从经济社会形态看,是一个围绕沿海口岸由水脉相连的城市群、经济增长极。全球半数人口居住在距海 60公里的范围内,四分之三的人口规模过千万的城市(Nicholls et al,2007)与五分之三的经济总量分布在距海 100 公里范围内。粤港澳大湾区,在形成时间上,是继纽约湾区,旧金山湾区和东京湾区之后的世界第四大湾区 图1.1。它由广东省的广州、佛山、肇庆、深圳、东莞、惠州、珠海、中山、江门 9 市和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形成的世界级城市群(图1.2),总面积共 5.58 万平方公里。粤港澳大湾区是一个人口密集、物流活跃的城市群。2015 年,粤港澳大湾区以不足全国 0.6 的国土面积容纳了中国 4.8 多的人口,产出了中国 12 的经济总量,聚集了全国约20的港口吞吐量与约40 进出口贸易额。经此湾区,全球 6.8 的出口贸易从中国走向世界各地,5.6的进口贸易从世界各地走进中国。2000年以来,粤港澳大湾区整体处于城市化进程的后期成熟阶段,城市化率由 2000 年的 73.8 提高到 2015 年的 86.3。根据 Northam(1975)关于城镇化发展三阶段(初始阶段、加速阶段、成熟阶段)的划分思想,区域城市化水平介于25至6070 之间时,区域处于城镇化进程的加速阶段,超过60、70,区域进入城镇化进程的成熟阶段。2015年肇庆以外的湾区城市的城市化率均为65及以上,区内的“92”城市之间的城市化阶段差异基本消失(图1.3),是中国城市化进度高度均质的一个城市圈。GUANGDONG-HONG KONG-MACAO GREATER BAY AREA OVERVIEW粤港澳大湾区概况东京湾区粤港澳大湾区纽约湾区旧金山湾区图 1.1 世界四大湾区示意图图1.3 粤港澳大湾区的城市化水平2015 年, 大 湾 区 高度均质地处于城市化发展的成熟阶段,仅肇庆的城市化率低于65,而 2000 年时有5个市城市化率低于65。图1.2 粤港澳大湾区的区位与区域构成粤港澳大湾区是由“9市2特别行政区”组成的世界级城市群 , 其稀缺的自然资本(0.6的全国国土面积)与密集的人口(4.8 多的全国人口)、活跃的 经 济 流(12 的经济总量)与贸易流(40的进出口贸易)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城市化率(%)502000 年城市化率2015 年城市化率澳 门肇 庆江 门珠 海东 莞惠 州深 圳香 港佛 山广 州中 山澳 门肇 庆江 门珠 海东 莞惠 州深 圳香 港佛 山广 州中 山6 7粤港澳大湾区生态足迹报告 2019图1.4 四大湾区主要指标对比注数据根据2017年度粤港澳大湾区空间发展年度评估报告湾区的元年与展望整理。在世界四大湾区中,粤港澳大湾区陆域面积第二大,仅低于纽约湾区;人口规模几乎与其他三大湾区的人口总量相当;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1915人,仅低于东京湾区(图 1.4)。其 GDP 总量居于第三高,在稠密人口的分母效应下,人均GDP最低;地均经济产出强度(单位面积的GDP产出能力)显著低于东京湾区、略低于纽约湾区与旧金山湾区。作为增长最为活跃的湾区,粤港澳大湾区的地均经济产出强度有望在不久的将来追上甚至超越纽约湾区与旧金山湾区。粤港澳湾区陆地面积(万平方公里)纽约湾区旧金山湾区0.00 2.00 4.00 6.00 8.00东京湾区粤港澳湾区人口(万人)纽约湾区旧金山湾区0 2000 4000 6000 8000东京湾区粤港澳湾区人口密度(人 / 平方公里)纽约湾区旧金山湾区0 1000 2000 3000东京湾区粤港澳湾区GDP(万亿元)纽约湾区旧金山湾区0.00 5.00 10.00 15.00东京湾区粤港澳湾区人均 GDP(万元)纽约湾区旧金山湾区0.00 20.00 40.00 60.00 80.00东京湾区粤港澳湾区地均 GDP(亿元 / 平方公里)纽约湾区旧金山湾区0.0 2.0 4.0 6.0 8.0东京湾区香港港口 WWF-Hong Kong Chai2陆地面积第 大3GDP第 高人均 GDP最低地均 GDP最低1915人口密度人 / 平方公里人口≈其他三个湾区总和粤港澳大湾区概况8 9粤港澳大湾区生态足迹报告 2019功能丰富的生态系统对人类的身体健康、食物安全、生活富裕、经济发展发挥着不可估量的重要作用。在人类诞生以来的悠长岁月里,生态系统总体以持续增长的生物承载力来满足人类不断增长的生态足迹需求,然而,这种美妙的人与自然平衡格局于1970年代初被打破。自此,全球进入了持续的生态赤字发展时代(图 2.1)。2014年,全球人均生态足迹2.84全球公顷,超过了人均1.68全球公顷生物承载力的69。这意味着在2014年人类需要1.7个地球才能生产出其消费的可再生资源和吸收掉其所排放的二氧化碳。2000年以来,全球人均生态足迹增长了约10,人均生物承载力则下降了约10,人均生态赤字由0.7全球公顷扩大到了1.2全球公顷。增长的碳足迹与下降的生物承载力共同造成了扩大的生态赤字。全球与中国的生态背景格陵兰岛的冰山 Global Warming Images / WWF196125B20B15B10B5B01963 1965 1967 1969 1971 1973 1975 1977 1979 1981 1983 1985 1987 1989 1991 1993 1995 1997 1999 2001 2003 2005 2007 2009 2011 20141B=10亿生态足迹 生物承载力 生态赤字 生态盈余全球公顷图 2.1 全球生态足迹与生物承载力变化自 1970 年代初,人类对生态系统服务的需求持续高于生态系统服务供给,生态足迹大于生物承载力。不断增长的碳足迹是形成生态赤字的重要诱因(WWF,2018)。来源全球足迹网络2014 年人类需要多少个地球才能生产出其消费的可再生资源和吸收掉其所排放的二氧化碳1.7GLOBAL AND CHINA ECOLOGICAL BACKGROUND全球与中国的生态背景10 11粤港澳大湾区生态足迹报告 2019图 2.3 中 国、 美 国 和日本生态足迹与生物承载力变动态势中国与全球大致同步进入生态赤字发展阶段,碳足迹也是生态赤子扩大的重要诱因。来源全球足迹网络图 2.2 图解生态足迹各组分的含义表示扣除海洋碳吸收贡献后,吸收化石燃料燃烧排放二氧化碳所需的森林面积。表示用来种植人类消费的食物和纤维,以及生产牲畜饲料、油料、橡胶等农产品所需的农田面积。表示支持木材、纸浆、薪柴等林木产品生产所需的林地面积。表示交通、住房、工业构筑物、水电站、水库等人类基础设施所占用的土地面积。根据渔获数据推算的支持捕捞淡水与海水产品生产所需初级生产量来计算。碳足迹耕地林地表示支持肉、奶、毛、皮畜牧产品生产所需的草地面积。草地建设用地渔业用地生态足迹是指人类为满足其资源消费、污染物消纳、基础建设支持等需求所需利用的所有生物生产性土地的总和,而自然可为人类提供的生物生产性土地的规模,即为生物承载力。为了使单产能力不同的各地、各类的土地利用具有可比性,生物承载力和生态足迹采用“全球公顷”这样的标准化面积来计量。生态足迹与生物承载力均包含六种组分耕地、草地、渔业用地、林地、碳足迹(碳吸收用地)、建设用地(图2.2)。目前,全球尚无专门林地用于吸收人类生产生活所排放的二氧化碳,即生物承载力中可供利用的碳吸收用地面积为零。对于一个指定的区域而言,二者的平衡关系有三种结果生态赤字(生态足迹 生物承载力)、生态盈余(生态足迹 生物承载力)、生态盈余(生态足迹生物承载力)、生态平衡(生态足迹 生物承载力)。人类的生态资本消费需求,总体上可以分三类生物质资源(膳食资源与木材、纸张等纤维资源)消费需求、建设用地需求、能源资源消费需求。耕地、草地、渔业用地、林地四类足迹组分基于人类生物质资源需求,反映的是对生态系统物质生产服务功能的需求;建设用地足迹衡量的是支持人类城乡住宅、产业生产、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所需空间,由耕地、草地、林地等原本具有生物承载力功能的土地利用转换过来;在能源利用废弃物消除角度下,碳足迹基于人类能源资源需求,反映的是对生态系统非物质生产服务功能的需求。可见,从人类生态资本需求本质而言,耕地、草地、渔业用地、林地、建设用地五类足迹组分是人类对生态系统物质生产功能的需求,依赖当年或往年的生物承载力组分来满足,是真实生态资本需求;碳足迹是人类对生态系统非物质生产服务功能的需求,在净零生态影响原则下也应当由当年生物承载力来满足,当其不能由当年的生物承载力满足时意味着现有能源利用模式具有生态风险。在全球尺度上,地球没有耕地、草地等具有生物生产力的生态资本贸易伙伴,是一个生态资本贸易视角下的封闭经济体,地球居民消费的生态足迹依赖其生物承载力来支持。1.68 全球公顷的人均生物承载力份额是人类可持续利用生态资本即人均生态足迹的红线。在生态足迹法中,建设用地在需求与供给基本是相等的;在全球尺度上,可更新膳食足迹与膳食生物承载力空间也大致相当,生态赤字主要是碳足迹造成的;在区域尺度上,很多地区的可更新膳食足迹与膳食生物承载力空间往往并不接近,生态赤字成因相对复杂一些。生态足迹REFERENCES TECHNICAL DESCRIPTION参考文献 技术说明参考文献52 53粤港澳大湾区生态足迹报告 2019在生态足迹法中,碳足迹衡量的是人类能源消费的生态资本、生态服务需求。核算视角总体有两类,一类是从能源替代视角核算生产人类直接或间接所消费的化石能源需的生态资本数量,不局限于林地;另一类是从消除能源利用的废弃物角度核算,仅考察人类直接或间接利用煤炭、石油、天然气等化石能源的碳排放,这部分碳排放约 28 由海洋吸收,剩余部分假定由林地吸收。本报告,与几乎全部已有生态足迹一样,从能源利用废弃物消除角度核算碳足迹。此种情形下,碳足迹实际指扣除海洋碳吸收贡献后消除人类化石能源利用的碳排放所需的林地面积。全球森林平均固碳能力约 1 吨碳 / 公顷。人类直接或间接燃烧化石能源每排放1吨碳,扣除约28的海洋碳吸收贡献后,还需要 0.8 公顷林地即 1 全球公顷林地。也就是说,1 全球公顷碳足迹衡量的是消除人类直接或间接燃烧化石能源所产生的 1 吨碳排放的生态服务需求。能源利用废弃物消除角度下,碳足迹衡量的是人类能源利用的生态风险,其发生的时间、地点与影响程度具有不确定性。对粤港澳大湾区这样承担人口居住功能、人流和物流高稠密的城市群而言,碳足迹在未来一定发展时期内依然对生态赤字起决定作用。对这类区域的生态赤字问题不能与全球、全国及乡村地区的生态赤字问题等同视之。满足人们食品消费的生态资本需求是人类对自然生态资本的基础性与永恒性需求,在很大程度上,是人类对自然生态资本的刚性需求,依赖耕地、草地与渔业用地的规模与生产力。在本报告中,在生态资本需求端,耕地、草地、渔业用地三类足迹组分被统称为可更新膳食足迹。可更新膳食足迹与支持食物消费所需要的碳足迹一起构成了完整的食物足迹。相应地,在生物承载力供给端,耕地、草地、渔业用地三类生物承载力组分在本报告中被统称为膳食生物承载力。将可更新膳食足迹大于膳食生物承载力空间的情形定义为膳食型生态赤字;将可更新膳食足迹小于膳食生物承载力空间的情形定义为膳食型生态盈余。当库存变化可以忽略的情况下,区域膳食型生态赤字反映的是该区食物消费对外部生态资本的依存程度,它几乎没有弹性,需要其他区域切实提供同等大小的膳食生物承载力空间;相比而言,综合角度的生态赤字反映的是区域消费对外部生态资本、未来生态资本的混合依存程度,碳足迹造成的赤字部分相对而言具有一定的弹性。碳足迹可更新膳食足迹在本报告中,香港的生态足迹与生物承载力由WWF 香港分会提供。其他城市的生态足迹与生物承载力由项目团队采用下述方法核算。生态足迹法由生态足迹与生物承载力核心指标组成。它把生物生产性土地利用空间作为地球生态系统可更新能力的代名词,以生物生产性土地利用为媒介,采用生态足迹与生物承载力两个对应性指标,度量进出社会经济系统的生态服务流,以及自然对这些生态服务流的最大满足能力,以此刻画自然与人之间相互作用形成的供需关系。在需求端,以生态足迹为指标,评价人类对生态系统可再生能力的需求;在供给端,以生物承载力为指标,评价区域可供人类开发利用的生物生产性土地规模。生态足迹法将每个人消费或自然生产的生态服务流折合成为全球统一的、具有生产力的地域面积,单位为“全球公顷”。通过比较区域生物生产性土地的需求量(生态足迹)与可得量(生物承载力)之间的对比关系,判断区域经济活动在生态意义上的可持续性生态足迹,是指生产一定人口特定活动的资源、吸收其产生的废弃物所需要的生物生产性空间(包括陆地和水域生态系统)的面积,且无论其在地球的位置如何。生态足迹核算基于的基本假设包括(1)绝大多数人类消费的资源与排放的废弃物是可定量与可追踪的;(2)这些资源与废弃物中的重要组分可以用生物生产性土地面积来衡量。不能用生物生产性土地面积来衡量的资源流与废弃物流被排除在评价模型之外,因此,生态足迹核算会低估人类的实际生态足迹。由于数据限制,采用了混合法核算生态足迹。对广东各市,从区域人均消费出发,核算区域的人均生态足迹,然后再通过人口规模,计算区域的总生态足迹。对于任一消费项目 k,其人均某类生态足迹组分 ef 计算公式为式中c为区域人均年消费量,单位t;上标k表示生态足迹组分类型标记;EFI 表示消费项目的生态足迹强度,单位gha/t。对于无法获得消费量的消费项目,基于消费支出核算,c为消费支出,单位元;相应地,EFI 的单位为“gha/ 元”。对于澳门,能源、服务等消费的生态足迹采用式(1)核算,对生物质产品基于表观消费量计算生态足迹(式(2),其中,表观消费量等于国内生产与净进口贸易之和,然后经人口调整得到人均足迹。式中EF与BC分别为区域的生态足迹与生物承载力;i为消费项目的类型;j为生物生产性空间的类型;eqfj为第 j 类土地利用的均衡因子;Ci为i 种消费项目的年表观消费量; Yi指第 i 种消费项目的全球年平均产量;YFi指产量因子。核算方法(香港以外城市)技术说明(2)(1)54 55粤港澳大湾区生态足迹报告 2019研究涉及三个层面的数据区域基础数据、全国平均的生态足迹强度数据、全球农业生产力数据。广东各市人口、城镇化水平、GDP、农作物生产等数据来自广东省统计年鉴、广东省农村统计年鉴,各市能耗、消费数据来自各市统计年鉴、政府公开的工作报告,土地利用数据根据广东省自然资源厅公布的土地利用现状汇总表整理。对于缺失数据,采用补充调查与相似区域法推算相结合的处理方法。澳门的生物质贸易数据来自联合国商品贸易统计数据库,其他数据来自其统计年鉴。香港的生态足迹与生物承载力由WWF香港分会提供,其生物质贸易数据来自联合国商品贸易统计数据库。消费项目的生态足迹强度基于中国平均生产水平计算。其数据来源为中国统计年鉴、中国农村统计年鉴、中国能源统计年鉴。全球各类农作物的平均产量数据来自联合国粮农网数据库。香港生态足迹与生物承载力由WWF香港分会提供。数据来源生物承载力也采用了混合算法。渔业用地基于全球生产力核算,见式(3),研究将捕捞获得的渔获视为区域生态生产的一部分;耕地、草地和林地的承载力基于土地利用面积、产量因子和均衡因子计算得到。考虑到南方灌林草地的林木生产和草本生产的多功能性,将部分灌林同时作为草地处理。式中,a表示土地利用面积,P表示水产品的产量,其他符号同前。采用的全球公顷为以2010年全球土地生产力为标准的全球公顷。采用的均衡因子见附表 1。附表 1 土地利用的均衡因子(全球公顷 / 公顷)耕地2.51森林1.26草地0.46渔业用地0.37碳吸收林地1.26一般建筑用地2.51水利设施建筑用地1.00(3)(4)技术说明BCj= eqfj aj YFjBC = eqfj k∑ YFkPkYk

注意事项

本文(《粤港澳大湾区生态足迹报告2019》电子版.pdf)为本站会员(齐刘海)主动上传,环境100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环境100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7 环境100文库版权所有
国家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16041442号-6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