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环境100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环境100文库

换一换
首页 环境100文库 > 资源分类 > PDF文档下载
 

对我国碳交易市场的一些思考.pdf

  • 资源ID:8607       资源大小:442.34KB        全文页数:5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权限:游客/注册会员/VIP会员    下载费用:5碳币 【人民币5元】
快捷注册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碳币 【人民币5元】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支付成功后,系统会自动生成账号(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下次登录下载和查询订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既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对我国碳交易市场的一些思考.pdf

书书书经济管理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2013年第27卷第7期JournalofChongqingUniversityofTechnology(SocialScience)Vol.27No.72013收稿日期2013-04-10作者简介邓红梅(1989),女,重庆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复杂管理系统仿真、绿色供应链管理。doi10.3969/j.issn.1674-8425(s).2013.07.008对我国碳交易市场的一些思考邓红梅,严 良(深圳大学管理学院,广东深圳 518060)摘要近年来气候变化所导致的生态环境的恶化,不仅影响着每一个人的生活质量,也深刻影响着世界经济和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世界各国为解决因气候变化而带来的环境问题,多次召开联合国气候大会,共商对策以积极应对这一全球性的环境问题。京都议定书约定了清洁发展、联合履行和排放交易三种减排机制,其中排放权交易将温室气体的排放权作为一种商品通过市场机制来进行交易。主要分析我国在碳排放交易市场上的发展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发展建议,希望能对我国碳交易市场体系的构建和完善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关键词清洁发展;碳排放权;碳交易市场中图分类号F20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8425(2013)07-0037-05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类物质文明的极大提高,人类社会发展与环境承载能力之间的矛盾也日益突显。为了应对气候的急剧变化,各个国家都相继提出了一系列的控制温室气体的减排策略及措施。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达成了控制温室气体的排放目标,京都议定书规定了发达国家2012年的减排指标,“巴厘岛路线图”在制定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方法等方面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我国在“十二五”规划中明确了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工作方案,并提出要“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逐步建立碳排放交易市场”。中国碳排放交易试点从2011年开始启动,确定了北京、上海、广东、重庆等7个省市作为试点地区,随后相应的碳交易市场也陆续建成。温家宝明确提出“我国到2020年前,将在2005年基础上减少单位GDP碳排放强度的40%至45%”。因此,碳交易市场对我国的碳减排指标的完成意义重大。一、我国碳交易市场发展现状从某种意义上讲,京都议定书(以下简称议定书)的签订加速了国际碳金融市场的发展。从全球范围来看,议定书对各个国家减排指标的规定使得碳排放权作为一种资源的稀缺性增加,具有明显的商品属性,从而使其作为一种交易对象出现在特定的交易市场中成为可能。基于减排的目标,议定书提出了几种通过市场机制促成国际合作减排的全新机制包括排放贸易机制(ET)、联合履行机制(JI)和清洁发展机制(CDM)。其中,CDM因为能够促成不同国家和地区在共同应对全球变暖方面的合作,成为最主要的碳金融市场交易机制[1]。从现阶段的市场状况来看,占据我国碳排放交易市场主体地位的仍然是项目市场,即为CDM市场。根据世界银行的相关数据分析,中国每年的CO2减排潜力在1~2亿t,可以提供全球超过50%的CDM项目。巨大的CO2排放量带来巨大的减排空间,也意味着以较小的减排成本就能带来有效的减排。除此以外CDM项目还能带来丰厚的生态价值回报。近年来,中国政府在科学发展观的理念下,结合本国实际情况,在CDM管理机制的建设方面取得了很多瞩目的成就[2]。从中国清洁发展机制网获取的最新数据表明,截至2013年1月6日,中国在国际CDM执行理事会已成功注册2983个CDM项目,占全球CDM项目的52.9%。与此同时,CERs供应量占有比例也高达61.2%,这两项指标均居全球首位。因此,中国应该抓住机遇,积极发展碳交易,大力推广CDM项目,加快碳交易平台建设。在国际碳交易迅猛发展的同时,我国也开始探索建设符合我国国情的国内碳交易市场体系。至今为止,我国已经初具规模的碳交易所主要有4个即2008年开业的北京环交所、上海环交所(2011年转制为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股份有限公司)、天津排放权交易所(以下简称“天交所”),以及成立于2010年10月的深圳排放权交易所。在各种作用力的推动下,国内碳交易日渐形成规模,但是随着交易覆盖范围的增大,许多潜伏的问题也随之显现。二、碳交易市场存在的问题各地的碳交易所虽已成立,但实际进行的排放权交易却并不十分活跃,折射出很多问题。我国目前碳交易市场的建设还不是很完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碳排放权初始分配制度的不公平性规范有效的制度可以使交易成本最小并让交易顺利进行,因此碳排放权的初始分配制度是交易的前提和基础。通常来说,碳排放权交易企业在限定的使用总量前提下,可以对自己未用完的排放额度进行转让和出售。但是我国目前的碳权分配制度体系存在着一定的不公平性,集中表现为首先,由于政府失灵问题的存在,原始排放权由管理部门分配则会存在着不公平性。从某种程度上说,之所以出现利益驱动下的权利寻租行为,其主要原因是碳排放管辖权在政府管理部门的过度集中,使得相关的监督机制无法有效实施[3]。其次,在新成立的企业与已成立企业之间的排放权初始分配方面也可能会存在不公平性。如果对已成立的企业无偿地进行排污权分配,而新成立的企业则必须有偿取得,这对于新成立的企业就显失公平。同时,已成立的企业也会担心自己实施总量控制后,以后所分配到的碳排放权也会相应减少。(二)碳排放权交易的法律体系不健全,政府监管力度不够健全的法律保障可以规范和保证碳排放权交易的有序发展。为了有效发挥市场机制在碳交易中的调节作用,碳排放权产权属性的界定已经成为未来建立有效碳交易市场的必然基础。目前来看,我国并没有统一的关于碳排放权界定的法律法规出台,企业所持有的碳排放指标和产权也不甚明晰[4]。从全国各个地区在碳排放管理的实际运作来看,取得碳排放权的法律基础薄弱,碳排放的法律依据不甚充分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碳交易市场发展的瓶颈,而前者的制约作用尤为突出。当前,在法律体系建设方面走在前面的江苏、浙江两省,少数其他地区只是做了一些先行工作,尝试性地颁布了一些在碳排放交易方面的地方性法律文件,从取得的成果来看收效甚微[5]。其余的大部分试点地区由于缺少法律支撑,其碳排放权交易实践工作存在一定程度的盲目性,因而使得碳排放权交易不能合理进行。同时,为了确保碳交易市场有效运作,建立合理的交易机制,一套对企业温室气体排量进行检测、预警和核证的监控体系是其基本保证。当前,我国在对企业温室气体排放的计量检测方面相对落后,监管能力严重不足,检测设备和条件的缺失使得许多地方和行业都不具备建立碳排放权交易的基础条件[6]。在排放行为不受监管时,企业可能会产生超排的冲动,失去购碳的积极性,导致交易市场碳需求量下降,从而直接影响了碳交易市场的有效建立。(三)交易平台割据,缺乏统一交易平台近年来,各地的排放权交易平台相继出现,除了最早的北京、上海和天津三家排放权交易所外,在昆明、武汉和杭州等地区已经正式运营的交易所也有10多家,这些地方性交易所彼此独立,有很明显的割据趋势,而从长远看,这种趋势并不利于中国碳排放交易的可持续发展[7]。首先,碳交易市场应该有一定的规模和要求,规模太小运作成本就会很大,过多的交易平台分割了市场,影响碳交易市场的统一运作;其次,众多的碳交易所会由于职能的重复造成大量人力、物力、财力资源的浪费;再次,碳交易所过多造成的市场不统一容易引起市场管理混乱的局面,对监管和控制不利,存在较大的潜在风险。(四)企业缺乏交易积极性目前,很多企业认为积极参与政府主导的碳交易可能会使得公司在减排方面的成本相应增83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http//cqlg.jourserv.com加,从而降低产品利润。与此同时,国家减排目标在具体排放企业落实的缺失,使得企业在非强制性条件下,缺乏自主减排的积极性。目前,政府对排污权的收费标准远低于企业自净设施运营成本,一般情况下,只有自净设施运营成本的10%~50%左右[6]。如果企业超排每单位碳权所交纳的罚金小于企业在碳交易市场购买碳权的价格,那么企业会更倾向于缴纳罚金,而不会通过碳交易市场来购买碳排放权。企业交易积极性的减少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碳交易市场的有效运行。(五)碳金融发展滞后,欠缺市场定价机制现阶段,我国发展碳交易的主要方式是CDM项目,因此在国际碳金融市场中属于卖者,其交易价格由全球的大型碳交易所决定。由于缺乏对全球碳交易市场供需状况的了解,以及在包括定价、核证等方面在内相关制度体系的缺失,使得我国企业在国际碳交易中交易成本不断上升,交易透明度和信息对称失衡,只能接受买方价格[8]。由于CDM项目通常初期投资额较大、投资回报期较长,碳交易者在资金压力面前缺乏银行资金的扶持,并且在我国的碳交易市场上碳期权交易、碳证券、碳期货、碳基金等各种碳金融衍生品还不活跃,因而降低了我国碳交易市场的发展速度。三、我国碳交易市场发展建议(一)政府适当干预,制定有效的碳配额分配制度不同的碳配额分配方式会导致政府对碳交易控制力度的差异,过于强调自愿减排会降低企业减排的主动积极性;而过分的强制,也会引起市场公平缺失、腐败滋生和约束失调等问题的出现。因此在分配时应该考虑对政府进行有效的监督。在碳配额的分配数量方面,我国已经在“十二五”计划中,确定了将指标分配到各省的方式。在细节方面,我们可以采纳欧盟的经验,将初始分配分为两个阶段在第一阶段,将95%的初始碳配额免费分配给企业,也就是按照企业现在的排放量进行分配,剩下的5%则经过交易后进入企业;到了第二阶段初始碳配额比例降至90%,按照预先规定的绩效指标进行分配,与此同时,通过拍卖分配给其他企业的额度则上升到10%[9]。我国在进行碳排污权交易时同样也可以采用免费分配为主,拍卖为辅的政策,逐渐完善碳的分配制度。(二)完善法律体系,加强政府监管法律旨在创设一种正义的社会秩序。碳排放权交易健康有序进行离不开法律制度的保障,只有加强碳排放权交易机制的法制能力建设,才能为政策的推行提供强有力的法律供给,保证碳排放权交易的规范化。我国可以根据当前全球碳交易市场的发展情况,引进发达国家相关经验和成熟的国际规则,对清洁发展机制项目运行管理办法进行逐步完善。从法律上讲,完整的碳交易法律制度至少应该包括排放权配额分配、碳排放信息统计监测、配额登记结算、减排量核证监管、减排责任机制等方面的内容。其中,排放权额度的核算、分配、控制和监管是整套制度的核心基础。因此,在法律制度的建设方面,中国政府可以从监管方面的制度着手,后期逐步改进加以完善[4]。在排放交易体系的建设方面,我们可以借鉴欧盟现行的做法,即由经过授权的第三方机构对企业报送的碳排放数据进行认证,从而保证交易基础数据的有效性。我国在进行碳交易的过程中亦可采取这种方式来加强政府的监管。(三)建立国家级交易平台,打破地方各自为政的局面目前各地正在筹建或已建立的碳交易所数量过多,这带来了许多不利因素。相对集中的交易平台实行较为一致的政策对于政府而言更容易掌管企业和市场[10]。因此,建立统一的全国性交易平台对于中国碳交易市场的发展至关重要。无论是建立由政府主导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即企业以政府分配的排放额度为根据进入碳交易市场进行交易),还是建立由企业主导的民间碳排放交易市场(即企业自行设定减排额度和减排期限,然后进入碳交易市场进行交易),两类交易市场在交易机制、政策制度和具体的交易程序方面都应该力求在全国范围内一致[11]。为了避免过度竞争,建议控制地方碳交易市场的数量。随着强制性碳交易市场的建立和统一,通过整合现有资源,成立一到两家国家级碳交易所,建立全国统一的碳交易市场。只有在统一的市场中,才能实现交易机制的不断完善,产品不断创新、资源不断整合并最大限度地借鉴国外发达市场的发展经验,从而发挥交易市场的最大功能。93邓红梅,等对我国碳交易市场的一些思考(四)重视碳的减排技术,促进市场交易在我国现存的碳交易市场中,大多数企业由于利益短视行为的驱使,很少自觉通过技术改革和创新来获取长远效益。而与世界银行对我国减排潜力的估计相比,我国当前CDM项目的开发形势依旧不容乐观。一些碳减排项目并没有认识到CDM所带来的发展机会。相关部门的不作为和唯GDP是从的行为,使得地方政府在引进外资时,忽视对国际上先进减排技术的引进,对长期利益的漠视,造成我国CDM项目一直只能处于全球CDM产业链的底端,缺乏足够的国家话语权[12]。同时,由于对减排技术改革和创新的投入不足,近几年由中国企业向联合国提交的CDM项目申报屡屡被拒,国际碳金融市场买家也并不看好中国碳交易市场[13]。因此,我国企业及政府应加大对减排技术的投资,这样在促进碳市场交易的同时,也大大减少企业对环境的污染。(五)大力发展碳金融,完善碳交易定价机制在碳交易领域,相关碳金融产品的缺失,会使我国不仅在国际碳交易市场失去定价权,而且会错过大力发展我国碳金融事业的机遇期。通过对现有金融体制进行革新,一方面,要加强对我国碳交易市场的风险管控;另一方面,也要对现有交易规则和制度进一步完善,使得我国碳交易市场在全球的地位得到进一步提升。因此,在完善碳交易机制的同时,我们应该着力开发结合基金、信贷和抵押债券等相关金融产品特性的金融衍生品,使得中国碳交易市场的发展更加健康和科学。目前我国作为碳交易市场的最大输出国,难以掌握碳的定价权,导致碳交易价格持续走低,交易利润大幅压缩,交易风险增大。为了破解我国碳交易的定价困境,企业须大力发展碳交易的风险评估技术,制定出合理的碳权价格[14-15]。此外,应解除政府对价格的管制,实现市场价格的灵活与公平,充分发挥市场“看不见的手”的调节作用,真正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达到缓解温室效应的根本目标。参考文献[1] 殷夏.对我国碳交易市场构建的一些建议[J].九江学院学报,2012(2)112.[2] 江淑敏,徐天祥.我国碳市场构建的设想[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09(10)101.[3] 程会强,李新.四个方面完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J].中国科技投资,2009(7)43.[4] 王志华.碳交易市场中国构建的几点法律思考[J].政法论丛,2012,8(12)97.[5] 曹付强.试论我国的碳排放权交易[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024.[6] 高山.我国碳交易市场发展对策研究[J].绿色经济,2013(1)78-81.[7] 荆哲峰.中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路径研究[D].呼和浩特内蒙古大学,201138.[8] 童磊,赵雪霜.我国碳交易市场的现状、问题及发展对策[J].生产资料,2011(19)166-168.[9] 钱锟.对我国碳交易市场的思考[J].知识经济,2011(23)58-59.[10]邹正方,李兆洁.低碳经济视角下的京津冀晋蒙区域经济合作挑战与选择[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5)37-40.[11]张焕波.我国碳交易市场发展应注意的几个问题及建议[J].中国物价,2011(7)67.[12]李布.欧盟碳排放交易体系的特征、绩效与启示[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0(3).[13]周忠明.我国碳交易市场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和解决思路[J].中国证券期货,2011(3)13.[14]杨明东.我国私营企业低碳经济转型研究[J].重庆与世界,2012(2)20-23.[15]王修华,赵越.我国碳交易的定价困境及破解思路[J].理论探索,2010(3)69.(责任编辑 彭志强)04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http//cqlg.jourserv.comSomeConsiderationstowardstheCarbonTradingMarketinChinaDENGHongmei,YANLiang(CollegeofManagement,ShenzhenUniversity,Shenzhen518060,China)AbstractInrecentyears,thedeteriorationofecologicalenvironmentcausedbyclimatechange,notonlyaffectseveryone’squalityoflife,butalsodeeplyaffectstheworldeconomyandthesustainabledevelopmentofhumansociety.Inordertosolvetheenvironmentalproblemsduetoclimatechange,countriesaroundtheworldactivelydiscussmeasurestocopewiththeglobalenvironmentalproblemsatmanyUNclimatemeetings.IntheKyotoprotocolof2005,threereductionmechanismsareagreed,theyareCleanDevelopmentMechanism,JointImplementationandEmissionsTrade.GreenhousegasemissionsaretradedthroughmarketmechanismasacommodityinEmissionsTrade.Thispapermainlyanalyzesthecurrentsituation,themainexistingproblemsanddevelopmentsuggestionsincarbontradingmarket,hopingtoplayapositiveroletotheconstructionandperfectionofcarbontradingmarketinChina.Keywordscleandevelopment;CarbonEmissionPermits;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carbontradingmarket(上接第36页)[4] 徐充,姜威.日本汽车产业发展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现代日本经济,2007(3)50-55.[5] 熊琼.日韩汽车国产化政策比较[J].现代日本经济,2007(3).[6] 关洪涛.21世纪日本汽车产业政策新变化及其影响[J].现代日本经济,2008(3).[7] 齐藤健.日本产业的大转换[M].东京东洋经济新报社,1996.[8] 朱蕊,杨磊.基于SNS平台的汽车品牌网络营销策略研究[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53-58.[9] 刘建民,李桂英,吴金光.汽车制造业税负及其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基于上市公司财务数据[J].财经理论与实践,2013(1)86-90.(责任编辑 彭志强)AutomobileIndustryAgglomerationandRippleEffectsZOUBin(DeparmentofEconomics,MinnanNormalUniersity,Zhangzhou363000,China)AbstractThispapertakesTOYOTAcarmanufactureanditspartssupplierslocatedinAichiPrefectureasanexample,toinvestigatetheeliminationofautopartscausedbytheevolutionfromfuelenginetowardselectricmotorandestimateitsnegativeeconomicalimpacttotheregionaleconomics.Keywordsagglomeration;autopartsmanufacturing;rippleeffects14邓红梅,等对我国碳交易市场的一些思考

注意事项

本文(对我国碳交易市场的一些思考.pdf)为本站会员(碳啦!)主动上传,环境100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环境100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7 环境100文库版权所有
国家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16041442号-6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