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环境100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环境100文库

换一换
首页 环境100文库 > 资源分类 > PDF文档下载
 

碳排放权市场的发展与思考.pdf

  • 资源ID:8487       资源大小:1.50MB        全文页数:6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权限:游客/注册会员/VIP会员    下载费用:8碳币 【人民币8元】
快捷注册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8碳币 【人民币8元】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支付成功后,系统会自动生成账号(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下次登录下载和查询订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既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碳排放权市场的发展与思考.pdf

35品种研究PRODUCTS RESEARCH碳排放权市场的发展与思考The Development of Carbon Market1979年,在瑞士日内瓦召开的第一次世界气候大会上,气候变化首次作为一个受到国际社会关注的问题提上议事日程。当时科学家们警告说,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增加将导致地球升温。此后,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先后于1990年、1995年、2001年和2007年发布了四份评估报告,向世人更全面地展示了气候变化的状况及影响。不断认识与重视气候变化问题的同时,人类也在寻找解决气候变化问题的对策。排放权交易,作为一种创新的环境管理政策工具,在理论上被认为是一种能以相对较低的成本实现减排目标的有效工具。目前,排放权交易机制已被用于帮助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并且由此形成了一个千亿美元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本文将主要从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发展的基础出发,研究此类交易的现状及分析未来的趋势。一、碳排放权市场发展的基础(一)理论基础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气候变化问题是环境外部性问题。环境资源具有公共财产的特性。生产者在生产产品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使用环境资源,向环境中释放大量的污染物,由此造成的环境污染由社会承担,进而导致了所谓“公有地悲剧”发生。温室气体排放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属于一种环境负外部性的表现形式。经济学家认为,这个问题产生的原因可以概括为成本和收益、稀缺和价格、权利和义务、行为和结果的脱节或背离。这种脱节或背离是由于市场失灵或政府失灵或两者结合造成的。要矫正环境负外部性,就是要使外部成本内部化。1968年,美国经济学家戴尔斯(Dales)首先提出了“排放权交易”,即建立合法的污染物排放的权利,这种权利通常以排放许可证的形式表现出来,并允许这种权利像商品一样被买卖。蒙哥马利(Montgomery)通过数理经济学的方法,建立了不同的许可市场均衡,并证明了排放权交易体系具有污染控制的效率祁国中1周秋玲2(1,2上海期货交易所发展研究中心,上海 200122)36FUTURES AND FINANCIAL DERIVATIVES期货与金融衍生品成本。泰坦伯格通过不同情境下行政指令控制机制与排放权交易机制的对比研究发现,后者明显优于前者,能够实现总成本最小化。此后,很多研究者都从不同的角度研究了排放权交易制度的构成要素、分配原则、市场监管等问题,为排放权交易实践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二)政策基础气候变化问题是人类社会发展中面临的巨大挑战之一,需要共同合作解决。全球气候问题是一个涉及人类整体利益、地球生态系统完好、人类世代传承的不可分割的整体性问题,必须通过各个主体协同行为才能得以维护和治理,所以它是各国“共同的责任”。但是,由于全球气候问题的形成过程中,各国工业化长期碳排放累积形成了不同的生态历史责任,各国消费水平差距形成了不同的生态现实责任,发达程度不同的基本发展需求以及生态环境治理能力的差别形成了不同的生态维护意愿,因而各国责任是“有差别”的。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世界范围内开始讨论如何开展合作行动。1992年5月,在巴西里约热内卢的联合国环境发展大会上通过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规定各国承担“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1997年12月,在日本京都召开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第三次会议上,通过了旨在限制发达国家温室气体排放量的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国际公约京都议定书,规定了在2008年至2012年期间,主要发达国家温室气体排放量削减目标。这些行动为解决气候问题提供了政策基础,为各国的行动指明了方向。京都议定书根据温室气体排放的特点,建立了三种灵活减排机制指导全球的减排行动一是国际排放贸易(IET,International Emission Trade);二是联合履行机制(JI,Jointly Implemented);三是清洁发展机制CDM,Clean Development Mechanism。京都三机制为国家之间开展碳排放权贸易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框架,且逐渐孕育了一个崭新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二、碳排放权市场发展的现状2005年2月16日,伴随着京都议定书正式生效,碳排放权成为国际市场的商品。根据世界银行的报告,近年来全球碳排放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在市场建立之初,2005年全球碳排放权市场规模约为110亿美元,2009年扩大至1,437亿美元,约为2005年成交金额的13倍。由于受到国际谈判及各国政策的不确定性影响,2010年全球碳排放权市场未出现前几年大幅增长的情况,市场成交金额为1,419亿美元,同比微幅下降2。随着国际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逐渐兴起,交易平台也纷纷建立,以布局争夺新兴市场份额。发展至今,全球已建立了二十多个碳交易平台,遍布欧洲、北美、南美和亚洲市场。从碳交易产品来看,随着金融创新的不断深化,基于碳交易的金融产品层出不穷,远期、掉期、期货及期权产品不断涌现。从碳交易标的物来看,基于各类机制的不同,主要有欧盟排放配额EUA、清洁发展机制产生的核证减排量CER等。目前,碳排放权市场按交易类型可以分37品种研究PRODUCTS RESEARCH为强制型市场和自愿型市场;按交易形式,可以分为配额型市场和项目型市场。从目前的碳排放权市场发展格局看,欧盟排放贸易体系始终担任着全球引领者的角色,是强制型碳排放权市场的领跑者;美国是自愿型市场的典型代表,同时其区域温室气体计划的强制型市场发展也十分迅猛;中国则成为了项目型市场中最大的卖家。(一)欧盟碳排放权市场欧盟碳排放权交易体系明确的减排目标和清晰的政策框架,为市场的运行提供了保障。2003年10月13日,欧洲议会和欧盟理事会通过的指令Directive 2003/87/EC,为欧盟设立的温室气体排放许可交易制度提供了基础。欧盟排放权交易体系(EU ETS)的建立,将使得欧盟能够以低于GDP 0.1的成本,履行京都议定书的减排承诺,也将帮助欧盟实现2020年甚至更长期的减排目标。2005年,欧盟排放权交易体系正式开始运行。2008年,欧盟实现了EU ETS机制和CDM、JI机制的结合。自市场运行以来,欧盟的碳交易量和交易额始终占据全球总量的四分之三以上。2009年,EU ETS成交总额达到1,180亿美元。2010年,EU ETS成交总额再创新高,达到1,198亿美元,占全球碳排放权市场成交总额的84。早期,欧盟排放权交易有相当一部分在场外(OTC)市场中进行(伦敦经纪人协会LEBA,占据交易量的一半以上)。但从2005年中期开始,场内交易所平台逐渐建立起来,场外交易在场内清算的趋势也越来越明显。目前,欧洲开展排放权类产品的交易所主要有欧洲气候交易所(ECX)、欧洲期货交易所(Eurex)、Bluenext碳交易市场、荷兰Climex交易所, 奥地利能源交易所(EXAA)、欧洲能源交易所(EEX)、意大利电力交易所(IPEX)、北欧电力交易所(Nordpool)等,美国Green Exchange交易所也同样提供欧盟排放配额EUA和核证减排量CER的期货与期权交易。(二)美国碳排放权市场2001年,美国总统布什在第一任期内便宣布美国退出京都议定书,不限制美国国内二氧化碳及其他温室气体的排放。因而,美国联邦范围内至今并不受到减排温室气体的约束,也没有形成联邦性市场。但是,美国是最早建立自愿型减排交易市场的国家。2000年,Joyce Foundation就批准美国西北大学进行自愿型碳排放权市场的研究。2003年,芝加哥气候交易所(CCX)成立,是全球第一个自愿型温室气体减排量交易的先驱组织和市场交易平台。2004年,芝加哥气候交易所成立了芝加哥气候期货交易所(CCFE),交易环境类衍生品。在芝加哥气候交易平台上主要交易碳金融工具CFI现货合约。在芝加哥气候期货交易所平台上交易的碳排放权类衍生品主要有碳金融工具CFI期货和期权以及区域温室气体排放配额RGGI期货和期权等品种。该交易所也提供核证减排量CER期货及期权交易,但是交易量很小。2008年是CFI交易成交最为活跃的一年,现货合约成交量达到6,923.68万吨碳,CFI期货及期权的总成交量为4,115.8万吨。但是,自2009年开始,CFI市场出现全面萎缩。2009年RGGI38FUTURES AND FINANCIAL DERIVATIVES期货与金融衍生品期货及期权交易创历史新高,总成交量曾高达7.68亿吨,但2010年RGGI市场规模极度萎缩。美国自愿型碳排放权市场正在逐步缩小,强制型碳排放权市场的成长有待美国国内政策的推动。(三)中国碳排放权市场根据世界银行的统计数据,全球清洁发展机制一级项目市场2005年成交金额约为26亿美元,2006年和2007年分别上升至58亿美元和74亿美元。2008年开始,市场成交金额逐年萎缩,2010年下降至15亿美元。这其中既有金融危机带来的短期冲击,也存在2012年后国际规则不明确的不利影响。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目前主要遵循京都议定书中的清洁发展机制参与碳排放权市场交易。截至2010年底,中国政府已批准2,847个项目,其中1,145个已在联合国清洁发展机制执行理事会成功注册,中国已获得的核证减排量CER合计为2.65亿吨。从全球清洁发展机制项目注册总数来看,中国以42.32的占比位居第一。从全球累计核发的核证减排量CER总量来看,中国以53.5的占比位居第一。因而,无论从注册总数还是从已核发的核证减排量CER总量来看,中国都是全球清洁发展机制项目开发的第一国。中国既是项目开发大国,也是全球碳排放权市场中核证减排量的最大供应国。三、碳排放权市场发展的趋势(一)碳排放权市场格局仍存在不确定性目前,在气候谈判过程中,基本形成了欧盟、“七十七国集团加中国”和包括美国、日本、加拿大等发达国家在内的伞形集团三大集团,各方利益分歧巨大,僵局始终存在。欧盟一直作为气候谈判的发起者和推动者,维持着其在国际事务中的主导地位,以维护其战略利益。美国在对待发展中国家减排问题的立场上与欧盟一致,但是希望抛开京都机制,建立以美国为核心的新机制,争夺未来气候事务上的主导权。中国一直以“七十七国集团加中国”的模式参与谈判,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积极协调阵营中各方利益,促进阵营的团结。不仅三大集团之间有分歧,集团内的国家间矛盾也十分尖锐。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在国际资金有限的情况下,经济利益矛盾加剧,国家之间的分化趋势明显。小岛国因受到海平面上升威胁而支持欧盟;石油输出国组织从本国利益出发,担心石油市场受影响,希望在经济结构改善上获得帮助;非洲最不发达国家减排压力小,更希望得到国际资金;中国、印度和巴西国情也各不相同。随着2012年京都议定书到期日的临近,各国都在为确定新一轮的全球减排计划进行博弈。2007年12月,“巴厘岛路线图”试图确保在哥本哈根会议上达成新协议。而2009年底,哥本哈根会议只是达成了一个并不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哥本哈根协议。2010年坎昆会议的谈判结果依旧使人失望。未来,各国在国际社会中承担的责任尚不明确,国际减排市场的构建机制是否延续京都议定书中的机制仍存在很大的疑团。因此,国际碳排放权市39品种研究PRODUCTS RESEARCH场的格局仍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二)碳排放权市场仍将持续发展欧盟一直希望保持自身在气候变化行动中领导者的角色。2007年3月,欧洲理事会就提出了一项能源和气候一体化建议,对欧盟中期的行动进行了规划,在欧盟气候和能源政策方面具有里程碑意义。该决议的核心内容是“20-20-20”行动,即承诺到2020年欧盟温室气体排放量在1990年的基础上减少20%,若能达成新的国际气候协议,则欧盟将承诺减少30%;设定可再生能源在总能源消费中的比例提高到20%的约束性目标,包括生物质燃料占总燃料消费的比例不低于10%;将能源效率提高20%。为达成上述决议而提出了“气候行动和可再生能源一揽子计划”的立法建议也已通过。“一揽子计划”中,提出了欧盟排放权交易体系第三阶段(2013年至2020年)的实施内容。由于欧盟政策出台时间比较早,对稳定和扩大欧盟碳排放权市场具有积极作用。从计划中可以看出,相比前两个阶段,第三阶段的覆盖范围将扩大、减排目标将提高,因此未来市场规模还将逐步扩大。除了欧盟外,很多国家政府都在试图通过立法建立国内碳排放权交易体系,但从2010年的情况来看,进展十分缓慢。美国奥巴马政府上台后积极推行新政,企图建立美国国内统一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2009年10月,美国清洁能源与安全法案(ACES)已在众议院通过,但是在2010年却迟迟未能突破。同样,日本关于全球变暖的基础法案在众议院通过后,也止步于参议院。澳大利亚也因为无法通过相关计划而暂时搁置了国内碳排放权交易体系的建立。虽然受到诸多不利因素影响,但是全球碳排放权市场仍将持续发展。如果计入欧盟在一级清洁发展机制项目市场所占份额,欧盟排放权交易体系的总交易规模占2010年全球市场的97。欧盟排放权交易第三阶段的实施内容已经清晰,并且欧盟还提出了2050年低碳发展路线图,规划了减低80至95排放量的远期目标。因而,虽然很多国家的政策存在不确定性,但基于欧盟体系的长期发展,未来全球碳排放权市场还将保持持续的发展势头。(三)中国必将在碳排放权市场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中国是全球经济增长较快的经济体,也是全球温室气体排放大国之一。在经济增长、社会发展和温室气体减排相矛盾的困境中,中国一直展示着负责任大国的形象,不断挖掘自身的减排潜力,实践现行的国际减排机制,建立国内的节能减排工作机制,研究以市场方式推动减排的政策和手段。目前,在我国已经形成了由国家应对气候变化领导小组统一领导、发展改革委归口管理、各有关部门分工负责、各地方各行业广泛参与的国家应对气候变化工作机制。2009年6月5日,中国政府首次公开提出温室气体强度减排的概念。2009年8月26日,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解振华表示,从我国国情和实际出发,开展低碳经济试点示范,试行碳排放强度考核制度,探索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体制机制,在特定区域或行业探索性地开展碳排放交40FUTURES AND FINANCIAL DERIVATIVES期货与金融衍生品易。2009年11月25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到2020年我国单位GDP二氧化碳强度比2005年下降4045,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并制定相应的国内统计、监测、考核办法。2011年出台的“十二五”规划中,提出五年内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降低17,并提出逐步建立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近期,国家发改委表示,“十二五”期间北京、重庆、上海、天津、湖北和广东等六省市将开展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工作,计划于2013年前开展区域碳排放权交易试点,2015年起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碳排放权交易。在实践中,中国也一直在探索开展碳排放权交易的可行性。碳排放权不同于一般商品,具有特殊的属性。例如,核证减排量CER属于国家财产,贱卖排放权资源将有可能损害国家的利益。建立碳排放权现货和期货市场,将能够更好地为碳排放权定价,帮助中国争夺碳资源定价权,促进市场手段在减排中发挥作用。从2008年年中开始,国内就已纷纷探索建立交易平台。先是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和北京环境交易所同一天挂牌,随后,天津、湖南、湖北、昆明、大连等地也都建立了交易所。虽然市场的发展还处在起步阶段,也存在一些不规范之处,但是,随着研究的深入、政策的明朗,市场体系建设会日趋完善,并逐步形成符合国内需求、对接国际规则的碳市场体系。因此,从中国国内的政策机制、负责任的减排目标以及市场平台的逐步完善等方面分析,中国实践市场化方式减排的范围将不断扩大、手段将日益丰富。中国期货市场监管到位、机制健全、风控措施完善,必将在碳排放权市场建设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未来,中国也必将在国际碳排放权市场中发挥更大的作用。(责任编辑 张 敏)

注意事项

本文(碳排放权市场的发展与思考.pdf)为本站会员(钢铁侠)主动上传,环境100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环境100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7 环境100文库版权所有
国家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16041442号-6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