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环境100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环境100文库

换一换
首页 环境100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达州市“十三五”规划纲要.doc

  • 资源ID:8020       资源大小:8.66MB        全文页数:125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权限:游客/注册会员/VIP会员    下载费用:5碳币 【人民币5元】
快捷注册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碳币 【人民币5元】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支付成功后,系统会自动生成账号(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下次登录下载和查询订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既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达州市“十三五”规划纲要.doc

- 1 - 目 录 第一篇 总体要求 ( 1) 第一章 规划背景 ( 1) 第二章 指导思想 ( 7) 第三章 发展目标 ( 9) 第二篇 实施创新驱动战略 ( 14) 第四章 推进科技与经济融合发展 ( 14) 第五章 加强创新型人才队伍建设 ( 17) 第六章 优化创新创业环境 ( 19) 第三篇 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 23) 第七章 创新产业发展方式 ( 23) 第八章 实施工业强市战略 ( 27) 第九章 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 ( 32) 第十章 大力发展现代农业 ( 38) 第四篇 构建现代基础设施体系 ( 43) 第十一章 构建现代综合交通枢纽 ( 43) 第十二章 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 ( 49) - 2 - 第十三章 加强能源基础设施建设 ( 51) 第十四章 提升经济社会信息化水平 ( 52) 第五篇 深化改革扩大开放 ( 55) 第十五章 深化重点领域改革 ( 55) 第十六章 扩大全方位开放合作 ( 59) 第六篇 推进区域协调和城乡统筹发展 ( 63) 第十七章 推动区域协调发展 ( 63) 第十八章 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 ( 64) 第十九章 扎实推进美丽新村建设 ( 72) 第七篇 实施脱贫攻坚 ( 74) 第二十章 实施精准扶贫 ( 74) 第二十一章 实施区域扶贫 ( 75) 第二十二章 完善扶贫脱贫攻坚机制 ( 76) 第二十三章 建设川陕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示范区 ( 76) 第八篇 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 78) 第二十四章 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 78) 第二十五章 加快文化事业发展 ( 79) 第二十六章 加快文化产业发展 ( 81) - 3 - 第九篇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 83) 第二十七章 加强生态保护和建设 ( 83) 第二十八章 改善提升环境质量 ( 85) 第二十九章 推进节能减排降耗 ( 87) 第十篇 加快社会事业发展 ( 90) 第三十章 努力 促进就业 ( 90) 第三十一章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 91) 第三十二章 积极发展教育事业 ( 93) 第三十三章 推进健康达州建设 ( 97) 第三十四章 全面做好人口工作 ( 99) 第十一篇 深入推进依法治市 ( 103) 第三十五章 推进民主法治建设 ( 103) 第三十六章 加强社会依法治理 ( 105) 第三十七章 推动国防动员能力建设 ( 107) 第十二篇 加强规划实施保障 ( 109) 第三十八章 加强政策引导 ( 109) 第三十九章 强化重点项目支撑 ( 109) 第四十章 完善规划实施机制 ( 110) - 4 - - 1 - 第一篇 总体要求 “十三五 ”时期是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必须紧紧围绕 “四个全面 ”战略布局,全面分析面临的形势和任务,认真研究我市发展的一系列重大问题,深入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认识、适应、引领新常态,抢抓发展机遇,有效应对挑战,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第一章 规划背景 第一节 “十二五 ”发展成就 “十二五 ”时期是我市着眼长远夯实基础、负重转型加快发展的五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宏观经济形势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任务,市委、市政府团结带领全市人民,坚持追赶跨越、加快 发展,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实现了新的跨越,为我市与全国全省同步建成小康社会奠定了坚实基础。经济实力迈上新台阶, 2011 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突破千亿大关, 2015 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实现 1350.8 亿元,是 2010 年的 1.65 倍;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达 79.2 亿元,是 2010 年的 2.59 倍。现代产业体系初步建立,农业基础地位进一步巩固,新型工业化加快推进,以商贸物流、旅游、电子商务等为代表的现代服务业蓬- 2 - 勃发展,三次产业结构由 2010 年的 23.850.026.2 调整为 2015年的 21.548.729.8。基础设施明显改善,铁路建设里程达到665 公里,巴达铁路建成通车;公路总里程突破 2 万公里,高速公路实现 “由线到网 ”根本改变;达州机场迁建工程即将开工建设,渠江航道升级改造及航电枢纽工程建设推进顺利;“3101”骨干水利工程有序推进,渠江流域综合整治取得历史性成效;能源保障得到加强,天然气年生产能力达 180 亿立方米, “气化达州 ”加快推进,城乡输配电网络更加完善。新型城镇化加快推进, “四层架构 ”现代城镇体系加速构建, “一市三区 ”区域中心大城市发展格局加速拓展,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达到 76 平方公里,人口达到 90 万人,县城、小城镇建设取得新进展, 2015 年全市城镇化率达到 40.87。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市图书馆和新农村文化艺术演展基地建成投入使用,成功举办五届全国新农村文化艺术展演,公共服务和医疗卫生体系不断完善,体育设施基本实现县(市、区)全覆盖,妇女儿童、残疾人、地方志等社会事业健康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2015 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 23884 元和 10688 元,城乡居民收入增速持续超过经济增速;就业、养老、医疗、住房等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完善; 71.8万农村贫困人口脱贫,贫困发 生率由 2010 年的 21.9降到9.2。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大力推进简政放权,行政审批制度、农业农村、国有企业、投融资体制等重点领域改革取得新- 3 - 进展;招商引资成果丰硕,一批重大项目落户,五年累计实际到位市外资金 2586 亿元;区域合作不断深化,秦巴地区商品交易会成为区域性交流合作新平台。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持续推进,生态环保建设成效显著,生物多样性得到有效保护和恢复,森林覆盖率达到 42;节能减排有效推进,污染治理切实加强。民主法治稳步推进,基层民主制度进一步健全,法治建设扎实推进,群众合法权益得到保障,社会保持稳 定。 专栏 “十二五 ”规划目标完成情况 类别 指 标 规划目标 完成情况 指标属性 2015 年 年均 2015 年 年均 经济发展 地区生产总值(亿元) 1800 14.0 1350.8 10.0 预期性 人均生产总值(元) 32000 13.7 24342 9.7 预期性 服务业增加值比重( ) 33 〔 6.8〕 29.8 〔 3.6〕 预期性 城镇化率( ) 42.7 〔 10〕 40.87 〔 8.16〕 预期性 科技教育 九年制义务教育巩固率( ) 95 〔 1.99〕 96.98 〔 3.97〕 约束性 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 ) 87 〔 5.69〕 87.38 〔 6.07〕 预期性 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 地区生产总值比重( ) 1.4 〔 0.2〕 0.2 〔 0.1〕 预期性 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 0.1 〔 0.05〕 0.17 〔 0.12〕 预期性 资源环境 耕地保有量(万公顷) 达到省上要求 42.73 约束性 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 ) 达到省上要求 〔 23〕 约束性 农业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 0.5 〔 0.12〕 0.51 〔 0.13〕 预期性 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 ) 达到省上要求 约束性 单位生产总值能源消耗降低( ) 达到省上要求 待省上 核定 约束性 单位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降低( ) 达到省上要求 待省上 核定 约束性 - 4 - 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减少( ) 化学需氧量 达到省上要求 待省上 核定 约束性 二氧化硫 氨氮 氮氧化物 森林增长 覆盖率( ) 42 〔 2.1〕 42 〔 2.1〕 约束性 蓄积量(万 m3) 4000 〔 536〕 4000 〔 536〕 人民生活 全市总人口(万人) 700 5.5‰ 682.8 约束性 城镇登记失业率( ) 4.0 4.0 预期性 城镇新增就业人数(万人) 〔 12.5〕 〔 18.5〕 预期性 城镇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万人) 55.4 5.0 89.3 约束性 城乡三项医疗保险参保率( ) 97.0 〔 2.0〕 97.0 〔 2.0〕 约束性 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万套) 〔 4.6〕 〔 8.91〕 约束性 城镇居 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25390 15.0 23884 12.5 预期性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10670 16.0 10688 14.1 预期性 注 ① 地区生产总值绝对数为现价,增速按可比价计算; ② “〔〕 ”的内为五年累计数;③ RD 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因 2010 年统计数据实际公布达州为 0.1,故 2010 年的基数应修订为 0.1; ④ 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数以最终审计结果为准; ⑤ 按国家统计局要求, 2015 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改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第二节 “十三五 ”面临形势 从 国际形势看,世界经济复苏与发展仍是主基调,但国际产业分工格局调整和竞争进一步加剧。从全国形势看,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正处在 “速度变化、结构优化、动力转换 ”的关键阶段,增长速度正由高速向中高速转变,发展方式正由规模速度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结构调整正由增量扩能为主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举转变,发展动力正由主要依靠要素投入向创新驱动转变。从全省形势看,受全国经济增速放缓的影响,稳增长和调结构的压力不断加大,但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 5 - 建设和 “三大发展战略 ”的深入实施,将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持续动力。 从我市形势看, “十三五 ”时期是我市适应经济新常态,实现加快发展、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既面临许多重大机遇,也面临不少严峻挑战。 主要机遇 国家支持贫困地区、革命老区加快发展的机遇。 “十三五 ”时期,国家将大力推进集中连片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加快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秦巴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和川陕革命老区振兴发展规划将得到全面实施。我市作为秦巴山区重要组成部分和川陕革命老区核心区域,可望得到国家更多政策和项目支持,促进我市加快发展,进一步缩小与全国、全省的差距。 深入推进改革创新的机遇。 “十三五 ”时期是全面 深化改革的攻坚期,我市相应的改革措施也在稳步推进,改革红利和政策效应将在 “十三五 ”期间集中显现。四川全省纳入了国家创新改革试验区,有助于我市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转型升级,推动创新创业,进一步提升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 扩大内陆开放的机遇。 “十三五 ”时期,国家将大力实施 “一带一路 ”和长江经济带等重大战略,强化向西开放和扩大内陆开放。我市处于西安、武汉、重庆、成都等 “一带一路 ”重要中心城市的辐射交汇处,可进一步发挥独特的区位优势,实- 6 - 施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合作战略,创新开放合作机制,积极承接国际国内产业转移,不 断拓展发展新空间。 优势资源加快转化的机遇。 “十三五 ”时期,国家将加快实施 “绿色发展 ”战略,进一步优化能源消费结构,将有力促进我市丰富的天然气资源的勘探开发和利用。国家高度重视秦巴山区绿色、低碳、循环、可持续发展,有利于我市丰富的生态旅游资源、生态农产品资源优势加快转化为经济优势。 主要挑战 经济发展水平不高、创新能力不强的挑战。 我市经济发展整体水平较低,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收入远低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经济结构不合理,第一产业特别是传统农业占比过大,第二产业中传统工业占比过高且部分产业产能严重过剩,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滞后,新兴先导型服务业培育不足。创新平台培育滞后,创新人才缺乏,科技与经济联系不够紧密,有利于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制度环境尚未形成。 基础设施滞后、硬件支撑不力的挑战。 与外部快速连接的大通道还未完全形成,市域内县际快速通道建设刚刚起步,农村公路通畅率低,航空、水运发展较慢。缺乏大型骨干水利工程支撑,农业防灾抗灾能力弱, “靠天吃饭 ”的局面尚未根本扭转。天然气管网、电网等能源基础设施还不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城市道路和管廊、公共交通、污水处理、通信网络等基础设施建设跟不上城市快速 发展的需求。 - 7 - 资源环境制约加剧、要素保障较弱的挑战。 资金、技术、人才、土地、能源等要素对经济发展的保障较弱,要素市场培育滞后,要素供给比较优势不明显。 “十三五 ”时期,国家将实行更为严格的资源环境保护制度,作为嘉陵江上游重要的生态屏障,我市面临的资源环境约束将会进一步加剧,加快发展与资源环境保护的矛盾将更加突出。 发展不协调、民生保障压力大的挑战。 区域内发展不平衡、不协调问题突出,城镇化水平不高、城乡发展不协调、二元结构特征明显,社会民生事业发展滞后,教育、卫生、文化等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不足、欠账大,尤 其是全市贫困人口总量大、贫困程度深,如期实现整体脱贫的任务艰巨。 第二章 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和省委十届七次全会精神,坚持 “四个全面 ”战略布局,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坚持 “增量促转型、存量调结构、改革强动力、创新激活力、开放增实力 ”基本思路,持续推进 “三大总体战略工程 ”,做强 “对外开放高地、创新孵化基地、绿色生态屏障 ”三大功能性支撑,实施 “新兴产业培育、百强企业引领、优势品牌覆盖、现代服务业发展、智慧城市建设、改革先锋示范 ”六大崛起行动计划,确保与 全国全省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力走在四川改革发展前列。 - 8 - 落实上述指导思想,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坚持抢抓机遇,加快发展。 坚持把加快发展作为解决达州一切问题的关键,紧紧抓住新的重大发展机遇,保持快于全国、全省的发展态势,尽快缩小与全国、全省发展的差距,确保与全国、全省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我市迈向基本现代化新征程打下坚实的基础。 坚持调整结构,转型发展。 坚持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推进产业供给侧结构调整,提升产业层次和核心竞争力,推进经济结构优化升级,使经济运行更加高效、更富活力、更具竞争力。坚持立 足内需、内外并举,积极培育消费热点,扩大对外市场,增强消费和出口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 坚持改革开放,创新发展。 坚持把改革开放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高经济外向度和社会开放水平。坚持把创新作为加快发展的重要支撑,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发挥科技创新的引领作用,推进理论、制度和文化等各方面创新,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坚持统筹兼顾,协调发展。 统筹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大力推进新型城镇化,加快构建城乡一体化发展格 局;统筹区域协调发展,在全力培育中心城市核心增长极的同时,大力推进县域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 - 9 - 坚持绿色低碳,持续发展。 坚持把生态文明理念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加大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力度,加强主体功能区建设,促进我市绿色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大力发展绿色、生态、循环和低碳经济,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 坚持民生优先,共享发展。 坚持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根本目的,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加快社会事业发展,加强扶贫攻坚,深入推进依法治市,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努力实现发展成果共建共享,营 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第三章 发展目标 通过五年努力,基本建成川渝鄂陕结合部区域中心城市和川东北经济区核心增长极,实现由工业大市向工业强市、经济大市向经济强市、总体小康向全面小康的 “三个跨越 ”。 经济发展质量效益明显提升。 地区生产总值保持高于全省一个百分点以上的增长速度,到 2020 年地区生产总值和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 2010 年翻一番以上,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000亿元以上,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 8.0以上,财政收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 6.5以上。产业结构持续优化,三次产业结构比达到 155035 左右,新产业新业态不断成长,服务业比重明显上升,现代农业发展取得更大进展。创新驱动- 10 - 转型发展迈出实质性步伐,科技创新能力明显增强,科技进步贡献率达 58.0以上。城镇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常住人口、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分别达到 48.0、 38.0。 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 城乡居民收入保持较快增长,增幅高于经济增长速度,收入差距明显缩小,中等收入人口比重上升。就业、教育、文化、社保、医疗、住房等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健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稳步提高,城镇新增就业 17.0 万人,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达到 87。交 通、水利、能源、通讯网络等基础设施更加完善。 49.85 万农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稳定脱贫,贫困县、贫困村全部摘帽,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度明显增强。 公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普遍提升。 中国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加深入人心,全民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文明素质普遍提高,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公民品德水平显著提高。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成,文化产业快速发展,巴人文化、红色文化、民俗文化影响力持续扩大,文化强市建设深入推进。积极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和省级文明县城,城市整体文明 程度明显提升。 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嘉陵江上游生态屏障建设、美丽达州建设取得新成效,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加快向低碳、绿色转变。能源和水资源消耗、碳排放总量得到有效控- 11 - 制,国土开发空间高效利用,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进一步减少,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水、大气、土壤等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积极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和全国绿化模范县,到 2020 年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 43.5。 改革开放取得重大突破。 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取得重大突破,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开放合作的广 度和深度不断扩大,内陆开放口岸初步建成,开放型经济体制基本形成,利用外资规模和质量不断提升,进出口贸易总额实现新突破。 民主法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依法治市战略全面落实,司法公信力明显提高,法治政府基本建成,全社会法治意识不断增强。人民民主不断扩大,人权得到切实保障。各领域基础性制度体系基本形成,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取得重大进展。 专栏 “十三五 ”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 指 标 2015 年 2020 年规划 年均增长 ( ) 指标 属性 ( 1)地区生产总值( GDP)(亿元) 1350.8 2000 亿元以上 8.0 预期性 ( 2)全员劳动生产率(万元) 4.1 6.5 预期性 ( 3)城镇化率 常住人口城镇化率( ) 40.87 48.0 预期性 户籍人口城镇化率( ) 31.0 38.0 约束性 ( 4)服务业增加值比重( ) 29.8 35 预期性 ( 5)实际利用外资(亿美元) 0.805 〔 1.5〕 预期性 - 12 - 指 标 2015 年 2020 年规划 年均增长 ( ) 指标 属性 ( 6)研究与试验发展( RD)经费投入强度( ) 0.2 0.5 预期性 ( 7)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件) 0.17 0.3 预期性 ( 8)科技进步贡献率( ) 48 58 预期性 ( 9) 互联网普及率 固定宽带家庭普及率( ) 38.7 65 预期性 移动宽带用户普及率( ) 35 75 ( 10)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年) 10.5 11.5 约束性 ( 11)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15885 23340 8.0 预期性 ( 12)城镇新增就业人数(万人) 4.2 〔 17〕 预期性 ( 13)农村贫困人口脱贫(万人) 15.1 〔 49.85〕 约束性 ( 14)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 ) 80 87 预期性 ( 15)城镇棚户区改造住房套数(万套) 完成省上下达目标任务 约束性 ( 16)耕地保有量(万公顷) 42.73 完成省上下达目标任务 约束性 ( 17)新增建设用地(万公顷) 完成省上下达目标任务 约束性 ( 18)单位地区生产总值用水量降低( ) 完成省上下达目标任务 约束性 ( 19)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源消耗降低( ) 完成省上下达目标任务 约束性 ( 20)单位地区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降低( ) 完成省上下达目标任务 约束性 ( 21)森林增长 森林覆盖率( ) 42 43.5 约束性 森林蓄积量(万立方米) 4000 4220 ( 22)空气质量 细颗粒物( PM2.5)年均浓度下降( ) 完成省上下达目标任务 约束性 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 ) 74.2 完成省上下达 目标任务 ( 23)地表水质量 劣 V类水体比例( ) 完成省上下达 目标任务 约束性 达到或好于 Ⅲ 类水体比例( ) 完成省上下达 - 13 - 指 标 2015 年 2020 年规划 年均增长 ( ) 指标 属性 目标任务 ( 24)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减少( ) 化学需氧量 完成省上下达目标任务 约束性 二氧化硫 氨氮 氮氧化物 注 ① GDP、全员劳动生产率绝对数和增长速度,按 2015 年可比价。 ② 〔〕内为 5 年累计数。 - 14 - 第二篇 实施创新驱动战略 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充分发挥科技创新的核心驱动作用,推进科技与经济融合发展,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加快形成促进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第四章 推进科技与经济融合发展 着力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搭建科技创新平台,完善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体系,促进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应用, 推进军民深度融合发展。 第一节 提升科技创新能力 搭建科技创新平台。 构筑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政产学研用相结合的科技创新体系,积极创建国家、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形成以达州经开区为核心、其他产业园区为载体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集聚区。大力引进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布局建设一批科技企业孵化器、产业中试基地、企业技术中心、重点实验室等高水平技术创新研发机构,深化院士(专- 15 - 家)工作站、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创新团队建设。建立完善科技创新资源开放共享机制,促进科技服务专业化、社会化和市场化。加大科技创新投入,构建以财政 投入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金融市场为支撑的投入体系。 实施科技创新重点工程。 加强与国家和省级科技重大专项的对接,在精细化工、新材料、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生态农业等领域实施科技创新重点工程。围绕资源优势和主导产业,积极争取国家、省重大科技专项落户达州,大力引进国内外高新技术企业入驻产业园区。推进科技交流与合作,积极与国内外知名院校、科研院所、高科技企业开展地校、地院、地企交流合作,引进和吸收国内外先进技术。积极鼓励和引导国内外研发机构来达联合组建科技中心,参与承担市级科技计划项目。到 2020年每万人发明 专利拥有量达到 0.3 件。 培育企业创新主体。 实施企业创新主体培育工程,促进企业真正成为技术创新决策、研发投入、科研组织、成果转化的主体。支持企业参与制定重大技术创新计划和规划。引导企业加大创新投入,把企业研发投入和技术创新能力作为申请科技经费支持的前提,支持企业联合国内外高校和科研院所协同创新。鼓励企业参与和承担国家、省级重大科技项目,产业目标明确的市级科技计划项目全部由企业牵头组织实施。实施创新- 16 - 型企业培育计划,培育一批科技含量高、成长速度快、创新能力强、专业领域新、发展潜力大的创新企业。 第二节 促进科 技成果转化 建立全面放开的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加强科技成果与产业对接服务,促进科技成果向企业流动。建设达州市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平台,开展科技成果转化和应用服务,建立科技成果转化纽带。健全科技成果评估定价机制,逐步建立第三方评价机制,促进科技成果和知识产权价值评估、融资转化、资本化交易,发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和信托产品。推动科技成果权属改革,允许研发团队或个人以科技成果、知识产权等无形资产入股和转让,鼓励企业购买科技创新成果或吸纳科技创新成果入股。强化科技成果的实践检验,建立公开提名、科学评议、实践检验、公信度高 的科技奖励机制。 第三节 推进军民融合创新 抓住全省全面创新改革试验机遇,发挥我市民用产业优势,引进军工产业优质资源项目,联合开展科技攻关,推动军- 17 - 民科技创新资源共享,促进军民两用技术双向交流转化,大力培育军工电子、特种铝合金新材料等军民融合高新技术产业,推进重点产业 “民参军 ”、 “军转民 ”,构建军民融合产业创新发展新体系。 专栏科技创新重点工程 创新平台建设。 达州经开区创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创立中国(四川)微波纤产业技术应用研究院和四川文理学院智能制造学院;建设农业科技创新团队、产业技术服务中心 和农业科技示范园;建设达州市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平台。到 2020 年,建成 3 个以上国家创新平台、 20个以上省级创新平台。 创新主体培育工程。 重点培育一批高新技术企业,到 2020 年,孵化 80 家以上科技型创业企业,培育 30家以上科技小巨人企业,全市高新技术企业达 50家以上。 军民融合示范工程。 重点培育军工电子、特种铝合金新材料等军民融合高技术产业。 第五章 加强创新型人才队伍建设 加快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和政策创新,实施重大人才工程,促进人才集聚,提高人才质量,优化人才结构,构建川渝鄂陕结合部区域人才高地。 第一节 加强人才培养 - 18 -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突出培养科学精神、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建立学校教育和实践锻炼相结合、国内培养和国际交流合作相衔接的开放式培养体系。实施产业高地人才培养计划、硕博人才成长工程、创新型企业家培养计划、巴蜀文化名家培养计划、 “千村万名乡土人才培育工程 ”和高技能人才振兴计划等人才培养工程,加快培养造就一批创新型、技能型、实用型人才队伍。加强党政人才培养,提高领导干部人才务实创新能力。鼓励高校优化学科专业设置,注重培养复合型人才。 第二节 加大引才力度 开展常态化引才和柔性引才相结合, 大力引进高层次专业人才、高技能优秀人才和高素质管理人才。以 “高精尖缺 ”为需求导向,完善急需紧缺人才目录发布机制,建立更具有竞争力的人才吸引制度。深化 “千名硕博进达州 ”行动,持续引进高素质硕博人才。加强与名校名院名企合作,积极构建校地、校企、院企创新战略联盟,着力引进一批创新人才和创新创业团队。开展 “海外招才 ”活动,积极引进一批具有国际视野、专业水平高的海外精英人才。大力实施人才回引工程,积极回引一批投资型企业家和高技能优秀人才。 - 19 - 第三节 优化人才发展环境 加大人才开发经费投入,建立政府、社会、用人单位和 个人多元投入格局,形成人才开发优先保障的持续投入机制。健全人才流动配置政策,促进人才在城乡、地区、行业之间的合理流动。完善人才薪酬制度,建立产权激励制度。推行人才公寓建设,构建高层次人才安居环境。健全党委(党组)直接联系优秀人才制度,推进人才特殊支持计划。加大人才典型事迹宣传力度,在全社会形成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浓厚氛围。 专栏重大人才工程 重大人才工程。 创新型企业家培养计划、巴蜀文化名家培养计划、优秀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人才回引工程,产业高地人才培养计划、硕博人才成长工程、优 秀人才递进培养计划、 “达商 ”企业家培养计划、千村万名乡土人才培育工程。 第六章 优化创新创业环境 以完善创新创业服务体系为重点,夯实创新创业载体,完善创新创业投融资机制,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营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良好环境。 - 20 - 第一节 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培育创新创业载体。 依托达州经开区和各县(市、区)园区,建立多元化的创新创业平台,建设一批大学生创新创业俱乐部、大学生创业场、创业沙龙、创客空间等创业苗圃,积极打造孵化楼宇、社区、小镇,构建 “创业苗圃 孵化器 加速器 产业园 ”阶梯型孵化体系。积极引 进国内外知名孵化器到我市新建、参股、合作或受托运营管理孵化器,加快建设一批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众创空间。 扶持重点人群创新创业。 落实 “四川青年创业促进计划 ”,实施 “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 ”,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培育大学生创业先锋。实施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计划,鼓励各类科技领军人才、高端人才来达领办或合办科技型企业。加快培育 “四海达商回乡发展 ”新生力量团队。开展群众性创新创业活动,扶持民间能人创新创业。推进市青少年儿童科学院建设,持续开展青少年科技讲座、科技夏令营、科技创新大赛等创新实践活动。打造 “创新创业在达州 ”活动品牌,策划举办和承办跨区域的全国性、专业性创业大赛、技术论坛、产品展示等创新创业活动。 强化创新创业公共服务。 简化创业企业工商注册手续,采取一站式窗口、网上申报、多证联办等措施,为创业企业工商- 21 - 注册提供便利,降低创新创业门槛。落实税收优惠政策,鼓励创新型中小企业入驻科技企业孵化器,提供多方服务和财政支持。建设中小微企业创新创业公共服务通道,加快建立有利于创新创业的政策环境、制度环境和公共服务体系。 第二节 加强创新创业金融支持 衔接市域内外多层次资本市场,引入私募投资基金和股权众筹等投融资方式,为创 新创业企业提供多渠道投融资服务。积极利用中小企业私募债、资产证券化、银行间市场等融资渠道,为科技型中小微企业提供综合金融服务。完善银科对接系统建设,搭建银科对接平台,探索建立商业银行科技支行或服务窗口,推进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开展科技小额贷款试点。创新科技保险产品和服务模式,探索大型设备首台(套)保险,加大对科技型中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设立创新创业投资引导基金,探索运用国家、省、市科技贷款、科技担保、天使投资风险补偿政策,引导社会资金和金融资本支持创新创业。 第三节 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 加强创新成果知识 产权保护,促进在线创意、研发成果申请知识产权保护,研究制定 “众创、众包、众扶、众筹 ”领域的- 22 - 创新成果保护措施,切实维护创业创新者权益。加强分类指导,协助企业制定完善专利、商标、技术等管理制度,提高企业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加大知识产权维权援助,降低中小微企业知识产权申请、保护及维权成本。健全知识产权侵权查处机制,依法严厉打击知识产权侵权行为,营造重视创新、支持创新、保护创新的浓厚氛围。 - 23 - 第三篇 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以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为主线,以提高质量效益为中心,强化科技支撑和创新驱动,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改造提升 传统产业,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培育产业发展新优势,再造产业发展新动能。到 2020 年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155035 左右。 第七章 创新产业发展方式 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发展趋势,积极推动产业发展方式创新,拓展产业发展新空间,培育产业发展新增长点。 第一节 推动 “互联网 ”产业发展 大力实施 “互联网 ”行动,推动互联网由消费领域向生产领域拓展,加速提升产业发展水平。推动 “互联网 ”工业发展,加快建设工业互联网,鼓励企业建立智能生产体系,在装备制造、电子信息、能源化工、农产品 精深加工等协作性强的领域开展试点示范。推动 “互联网 ”农业发展,整合农业、畜牧、水- 24 - 产等领域信息资源,发展基于互联网的农业生产、农产品营销、信息服务、质量安全监管等农业服务平台,打通农业产供销一体化链条。推动 “互联网 ”服务业发展,规范发展电子商务,鼓励大数据、云计算应用,培育互联网物流、金融、旅游、健康、教育等新业态、新模式。 第二节 促进产业融合互动 推动高新技术产业与传统产业融合互动。 推动高新技术产业与传统产业耦合发展,把有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的产业及产品进一步做大做强。加快达州经开区高新技术产业园 区建设,构筑高新技术企业与传统企业之间的

注意事项

本文(达州市“十三五”规划纲要.doc)为本站会员(江山易美)主动上传,环境100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环境100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7 环境100文库版权所有
国家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16041442号-6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