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环境100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环境100文库

换一换
首页 环境100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德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docx

  • 资源ID:8019       资源大小:154.24KB        全文页数:87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权限:游客/注册会员/VIP会员    下载费用:5碳币 【人民币5元】
快捷注册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碳币 【人民币5元】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支付成功后,系统会自动生成账号(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下次登录下载和查询订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既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德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docx

德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 德阳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2015 年 12 月目 录 第一篇 总体要求 - 1 - 第一章 规划背景 - 1 - 第二章 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 5 - 第三章 发展目标 - 6 - 第二篇 努力建设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 - 9 - 第四章 探 索建立有效发挥市场与政府作用的新机制 - 9 - 第五章 探索以装备技术智能制造为主的产业创新新机制 - 10 - 第六章 探索创新人才培养引进使用激励新机制 - 11 - 第七 章 探索区域内外协同创新开放合作新机制 - 12 - 第三篇 大力实施成德同城化发展战略 - 14 - 第八章 加快成德同城化发展步伐 - 14 - 第九章 构建高效便捷同城化综合交通体系 - 15 - 第十章 打造成都现代化国际化大都市北部新城 - 17 - 第四篇 全力推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 20 - 第十一章 打造传统产业提档升级示范区 - 20 - 第十二章 打造现代高端产业聚集区 - 22 - 第十三章 打造现代工业园区 - 25 - 第十四章 打造先导型服务业集散区 - 27 - 第十五章 打造全省现代农业示范区 - 33 - 第十六章 创新产业发展方式 - 36 - 第五篇 配套完善现代基础设施体系 - 38 - 第十七章 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 - 38 - 第十八章 完善能源供输网络 - 40 - 第十九章 积极完善信息网络 - 42 - 第六篇 构建城乡协 调发展体系 - 43 - 第二十章 打造全省统筹城乡发展示范区 - 43 - 第二十一章 优化区域空间布局 - 44 - 第七篇 建设国 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 - 47 - 第二十二章 强化生态保护和建设 - 47 - 第二十三章 加强环境保护和综合治理 - 48 - 第二十四章 推进低碳循环发展 - 49 - 第二十五章 完善综合防灾减灾救灾体系 - 50 - 第二十六章 建立健全生态文明制度体系 - 51 - 第八篇 深化改革扩大开放 - 53 - 第二十七章 打造经济体制改革创新版 - 53 - 第二十八章 打造农村综合改革先行版 - 54 - 第二十九章 打造社会领域改革深化版 - 55 - 第三十章 建设西部内陆开放前沿区 - 56 - 第九篇 打赢脱贫扶困攻坚战 - 59 - 第三十一章 实施精 准扶贫攻坚行动计划 - 59 - 第三十二章 创新扶贫开发体制机制 - 61 - 第十篇 加快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 62 - 第三十三章 全 面提升就业水平 - 62 - 第三十四章 深入实施收入倍增计划 - 63 - 第三十五章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 63 - 第三十六章 完 善公共教育服务体系 - 65 - 第三十七章 提高人民健康水平 - 67 - 第三十八章 促进人口均衡发展 - 70 - 第三十九章 提 高公共文化服务水平 - 71 - 第十一篇 推进依法治市和提升社会治理能力 - 73 - 第四十章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 73 - 第四十一章 推 进法治德阳建设 - 73 - 第四十二章 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 - 74 - 第十二篇 实施保障 - 75 - 第四十三章 加强政策引导 - 75 - 第四十四章 推进重点项目实施 - 76 - 第四十五章 完善规划实施机制 - 76 - 名词解释 - 79 - - 1 - 德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 20162020 年)主要阐明未来五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重大战略部署,是政府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责的重要依据,是引导市场主体行为的重要指南,是全市 “十三五”时期 人民共同奋斗的行动纲领。 第一篇 总体要求 第一章 规划背景 第一节 “十二五”时期发展现状 “十二五”时期是全市发展极不平凡的五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宏观环境、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任务,市委市政府团结和带领全市人民顽强拼搏、开拓创新,奋力开创了经济和社会发展新局面。 1.国民经济再上新台阶 经济总体保持中高速发展,经济实力不断增强。 2011 年全市 地区生产总值 突破1000 亿元, 2015 年 地区生产总值 实现 1605.1 亿元 ,三次产业比重从 16.5 57.825.6 调整为 13.058.628.4;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实现 88.6 亿元。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 27049 元、 12787元左右。 2.项目投资稳步推进 “十二五”期间,全市 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 4064.6 亿元,其中 500 多个省市重点项目完成固定资产投资约 1000 亿元 ,建成成德大道等重大基础设施项目,东汽燃机、明日宇航、天成不锈钢等重大产业项目,东一环路、站前广场等重点市政工程。投资稳步增长有力拉动了全市经济发展。 3.基础设施和城乡建设加快推动 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综合交通网络初步形成,成绵乐城际铁路、成绵高速复线、成德南高速、旌江快速干线、中金快速通道等交通工程建成通车公路通车,总里程达到 8166 公里。八角水库、华强沟水库和石泉水库陆续开工,三渔水库前期工作加速推进,防汛减灾能力显著提升。大力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基本实现光网全覆盖。新扩建投运 35 千伏及以上变电站 41 座,供电能力和可靠性处于全省领先地位。 - 2 - 城乡建设水平不断提升。旌东、亭江新区建设积极推进,区域性中心城市规模不断扩大, 5 个卫星城市人口集聚能力不断增加,城市建成区面积增加 63.67 平 方公里,城镇化率达 48.5。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建成幸福美丽新村 518 个、新农村综合体 34 个,完成农村道路硬化 5215 公里,建设农田水利渠系 6551 公里。 4.特色产业发展更加扎实 装备制造业实力不断增强,发电设备产量持续稳居世界第一,石油钻机出口居全国第一,发电设备、大型铸锻件、石油钻机制造能力处于国际国内领先地位,形成年主营业务收入超千亿的产业集群。特色种植业连片规模发展,优质粮油、优势特色经济作物、种子、蚕桑等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建成面积不断扩大,发展适度规模养殖户达 2.9 万户。现代物流、电子商务等新兴 先导型服务业发展加快,新增国家4A 级旅游景区 3 家,旅游业逐步成长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5.各项社会事业和谐发展 圆满完成国家“两基”验收,免费义务教育全面实现,绵竹市、广汉市、旌阳区、罗江县顺利通过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国家评估认定。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学前三年入园率达 93.9,普通高中教学质量稳步提升,高考上线率稳居全省第三位。职业教育提档升级,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增强。“三通两平台”教育信息化建设初具规模。建立了从学前教育到高中教育全覆盖的教育资助体系。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健全,特色文化影响力日益彰显, 体育设施不断完善。医疗卫生事业取得进步,成功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城乡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新农合参合率达99.4。社会保险实现城乡全覆盖,保障水平居全省前列,基本实现充分就业。 6.“两型社会”建设取得新成效 节能减排目标顺利完成,单位 GDP 能耗累计下降 21.6,单位工业增加值综合能耗下降率、三种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提前完成“十二五”目标。成功争取国家资源综合利用“双百工程”示范基地,入选国家节能减排财政政策综合示范城市。生态建设不断改善,成功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林木覆盖率达到 40.76。罗江、旌阳和 广汉成功创建省级生态县。建成国家级生态镇 7 个,省级生态镇 38 个。 7.改革开放稳步推进 全面深化改革取得重大突破,德阳被国家列入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简政放权、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等关键环节重点领域改革积极推进。区域合作和对外开放水平提高,累计引进市外到位资金 2925 亿元,其中省外到位资金 2127 亿元,利用外资 10.5 亿元。成德同城化发展开始起步,积极融- 3 - 入“一带一路”发展格局初步形成。成德工业园、新广青边界试验区合作不断深化,综合保税区筹建进展顺利。 专栏 “十二五”规划主要目标完成情况 指标 2010 年实际 2015 年 “十二五”年均增长 1、地区生产总值(亿元) 921.3 1605.1 11.1 2、人均生产总值(元) 25335 45701 11.3 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亿元) 601.3 981.3 10.3 4、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亿元) 45.8 88.6 13.7 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 299.7 610 15.3 6、年末人口总数(万人) 389.2 390 2‰ 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16728 27049 12.5 8、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6486 12787 13.8 9、城镇登记失业率( ) 3.7 3.9 -- 10、城镇化率( ) 41.3 48.5 年均增加 1.42个百分点以上 11、林木覆盖率( ) 38.5 40.8 0.45 12、节能万元 GDP 能耗 1.09 0.86 -4.62 13、减排二氧化碳排放量及主要污染物排放 ① 化学需氧量( COD)(吨) 59601 51991 12.77 ② 氨氮量(吨) 6453 5809 9.98 ③ 二氧化硫( SO2) 24867 19577 21.27 ④ 氮氧化物( NOx)(吨) 21871 21404 2.13 第二节 “十三五”面临形势 “十三五”期间,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仍将面临较为复杂的国际国内环境形势,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 一、发展宏观环境 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没有变,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深入发展 ;全球经济 处于国际金融危机后的深度调整期, 深层次影响在相当长- 4 - 时期依然存在, 总体延续缓慢复苏态势。主要发达国家推行再工业化战略,力图改变产业空心化格局,逐步实现经济复苏;世界各国科技创新力度加大,推动 3D 打印、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生物工程、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取得新突破。 我国经济长期向好基本面没有变,正处在“速度变化、结构优化、动力转换”的关键阶段,增长速度从高速转向中高速,发展方式正从规模速度型转向质量效益型,结构调整正从增量扩能为主转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举,发展动力正从主要依靠资源和低成本劳动力等要素投入转向创新驱动。同时 存在资源环境约束与环境成本压力加大等制约,经济增长的不确定性和下行压力增大。 我省 “欠发达、不平衡 ”基本省情没有变, 正处于 “适应经济新常态、加快转型发展 ”关键期, 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面临国家推动 “一带一路 ”和长江经济带建设、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加快建设成渝城市群、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军民融合深度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实施精准扶贫等重大机遇,同时也存在区域发展不平衡、城乡一体化水平较低等问题。 二、存在的机遇 “十三五”时期是我市 发展重大战略机遇期, 面临 系列 重大发展机遇 。 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发展速度从高速增长向中高速增长,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给经济提质增效带来发展机遇。 国家推动“一带一路”战略 为我市石油装备、航空航天、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等诸多行业带 来战略机遇。国家实施将新一轮西部大开发、长江经济带和成渝经济区等重大战略,带来深化区域合作、改善发展环境的机遇。全省依托成德绵区域, 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 推动军民融合,探索创新改革驱动发展经验,为推动传统产业新型化、新兴产业规模化,实现由传统制造向先进制造转变,促进经济提质增效、结构调整提供了特殊机遇。成都德阳深入实施同城化发展战略,建设成都现代化国际化大都市北部新城,构建 “四位一体 ”城镇体系,拓展发展新空间提供了机遇。同时德阳高新区成功升级为国家级高新区,建设综合保税区,为德阳深入实施创新驱动,促进技 术进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和扩大开放合作带来新的机遇。 三、面临的挑战 在全国经济进入新常态背景下,在全省构建多点多极竞相发展格局中,德阳市面临 “总量靠前、速度靠后,前有标兵、后有追兵 ”紧迫形势,对后续发展构成严峻挑战。 受市场影响,传统工业优势削弱, 国企改革需要攻坚,发展动力不足、依靠投资拉动发展压力增大,给工业发展 带来了挑战。产业结构调整不明显,工业产品- 5 - 单一,农业现代化程度不高,第三产业发展滞后,传统产业仍占主导,新兴产业尚需发展壮大,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县域经济同质化严重,缺乏统一规划,这些都对经济结构优化 构成了挑战。同时,全市还存在丘区农村基础设施有待完善,部分地区存在贫困人口,城镇化水平需进一步提高,环境容量日趋饱和,土地、资金等要素保障更加困难等问题,也需要下一步着力解决。 第二章 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和省委十届历次全会精神,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统筹推动“五位一体”和党的建设。始 终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为发展理念,以“五个走在前列”为目标定位,以“五十条创新政策”为动力源泉,以“五个协同”为实施路径,以一批重大项目为重要支撑,努力做大经济总量、调优经济结构、推动供给侧改革 、 增强创新能力、提高质量效益,始终保持高于全省经济增长水平并走在前列,在全省率先实现次级突破,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二、基本原则 坚持人民主体。 始终坚持发展为人民思想,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发展人民民主,维护公平正义,保障人民平等参与、共享发展权利,充分激发和调动人民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坚持率先发展。 始终保持专注发展定力和韧劲,把发展经济作为兴市之要,准确把握发展阶段性特征,遵循科学发展规律,推进更高质量、更具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发展,不断实现新突破。 坚持改革开放。 始终坚持市场化导向,以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坚定不移深化各项改革,加快完善有利于发展的体制机制,持续释放改革红利和动能。紧紧抓住和用好新一 轮开放发展机遇,深化地域领域开放和合作,提高发展开放度。 坚持依法治市。 始终坚持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把经济社会发展纳入法治轨道,推动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做到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公正执法,加快建设法治经济和法治社会。 - 6 - 坚持党的领导。 始终坚持加强和改进党的领导,保障全市发展正确航向,改进工作作风、方式和方法,全面落实从严治党要求,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不断提高执政能力和水平,增强党的凝聚力、战斗力、创造力。 第三章 发展目标 充分考虑全市发展阶段性特征和未来发展支撑条件,在已经确定的“一高两率先”任务基础上,努力实现以下新的目标要求。 一、发展增速保持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并走在前列 在提高发展平衡性、包容性、可持续性基础上,到 2020 年,地区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继续走在全省前列,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和全国人均水平的差距进一步缩小。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 9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 12以上,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年均增长 10以上。创新驱动转型发展取得重大突破,产业发展迈向中高端,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程度进一步提高,高端制造业加快发 展,新产业新业态不断成长,服务业比重明显上升,现代农业迅速发展。投资拉动增长的关键作用有效发挥,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明显加大。发展空间格局优化,新的城镇体系形成,城镇化水平大幅提高,城乡差距缩小。 二、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显著提高 城乡居民收入与 2010 年相比实现翻番,收入差距缩小,中等收入人群比重上升,消除绝对贫困。基础设施保障能力进一步加强,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完善,率先实现教育、文化、卫生等公共服务均等化和城乡管理一体化、城乡差别最小化。 三、市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升 中国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加深 入人心,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广泛弘扬,向上向善、诚信互助的社会风尚更加浓厚,市民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健康素质进一步提高,全社会法治意识不断增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更加健全,文化产业成为经济重要组成部分,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到 2017年,成功创建全国文明城市。 四、生态环境质量显著改善 美丽德阳建设初见成效,生产和生活方式绿色低碳水平上升。能源和水资源消耗、建设用地规模、碳排放总量得到有效控制,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大幅减少,资源综合利用效率提高,主体功能区布局和生态屏障形成,资源节约型、 环境友好型- 7 - 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五、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实现重大突破 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进一步发挥,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基本形成。市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得到加强,依法治市全面落实,人民民主更加健全,法治政府基本建成,司法公信力明显增强,经济社会治理进入法制化轨道。党的建设制度化水平显著提高。 专栏 德阳市“十三五”时期主要指标 指标 2015 年 预计 2020 年 目标 年均增速或 累计数 属性 ( 1)地区生产总值( GDP)(亿元) 1600 - 9.0 预期性 ( 2)全员劳动生产率(万元) 7.7 11.5 8.4 预期性 ( 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亿元) 980 - 12.0 预期性 ( 4)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亿元) 87.1 - 10 预期性 ( 5)城镇化率 常住人口城镇化率( ) 48.4 55 1.3 预期性 户籍人口城镇化率( ) 31 36 1 约束性 ( 6)服务业增加值比重( ) 27.5 33 1.1 预期性 ( 7)实际利用外资(亿美元) 2.1 - [10] 预期性 ( 8)研究与试验发展( RD)经费投入强度( ) 2.76 2.8 预期性 ( 9)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件) 2.4 7.5 25.0 预期性 ( 10)科技进步贡献率( ) 51 62 1.05 预期性 ( 11)互联网普及率( ) 39.7 69.4 5.9 预期性 ( 12)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年) 9 11.2 4.5 约束性 ( 13)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19700 31000 9.4 预期性 ( 14)城镇新增就业人数(万人) 4 - [18] 预期性 ( 15)农村贫困人口脱贫(万人) 4.8 - [8.9] 约束性 ( 16)城镇参加基本社会保险覆盖率( ) 90 100 2.2 预期性 - 8 - ( 17)城镇棚户区住房改造数量(万套) 2.77 - [5] 约束性 ( 18)新增建设用地(万公顷) - - - 约束性 ( 19)万元 GDP 用水量(立方米) 110 87 -4.5 约束性 ( 20)单位 GDP 能源消耗降低( ) 4.58 [15] 约束性 ( 21)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 ) 21.5 - - 约束性 ( 22)单位 GDP 二氧化碳排放降低( ) - - - 约束性 ( 23)森林增长 森林覆盖率( ) 40.7 40 - 约束性 森林蓄积量(亿立方米) 0.14 0.15 1.4 约束性 ( 24)空气质量 地级及以上城市的 PM2.5浓度下降( ) 14.5 - [15] 约束性 地级及以上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 ) 74.5 完成省政府下达目标任务 约束性 ( 25)劣 V 类水体比例 37.5 完成省政府下达目标任务 约束性 ( 26)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 ) 化学需氧量 1.15 完成省政府下达目标任务 约束性 氨氮 1.3 约束性 二氧化硫 0.37 约束性 氮氧化物 1.63 约束性 注 1.GDP、全员劳动生产率、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绝对数和增长速度,按 2015 年可比价。 2.[]内为 5 年累计数。 3.部分需省下达数据暂无法预测,需日后补充。 - 9 - 第二篇 努力建设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 以建设国家创新驱动发展示范市为契机,通过探索四大创新机制,力争形成创新驱动发展的长效机制,建设国家高端装备产业创新发展示范基地。把重大装备智能制造核心技术打造成引领全国、影响世界的名片,把培育智能制造高技能人才为主的职业教育打造成引领西部、走向全国、走向世界的名片,建设国家创新驱动发展示范市和职业教育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综合示范市。 第四章 探索建立有效发挥市场与政府作用的新机制 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完善科技创新机制,健全政策支撑体系。充分发挥市场对创新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构建技术创新市场导向机制。探索大 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举措,探索金融支持科技创新的新路径。 第一节 探索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机制 健全企业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商业模式创新的政策体系,开展龙头骨干企业创新转型试点,构建以龙头骨干企业为主导的创新联盟。支持龙头骨干企业建立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引领产业发展的创新型企业。引导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开展产学研合作,建设产学研紧密结合长效机制。完善科技型中小企业认定扶持机制 ,探索将科技服务企业纳入科技型中小企业认定范围,完善企业研发费用认定范围和标准。健全优先使用创新 产品的采购政策,促进创新产品的研发和规模化应用。引进培育一批专业化、高水平科技服务机构,搭建信息服务、科技成果转化、技术交易的线上线下平台,探索建立科研设施与仪器网络管理平台,鼓励各类工程技术中心、科研基础设施、大型科研仪器和科技信息资源面向社会开放共享,为企业科技创新提供有力支持。 第二节 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机制 推进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建设,探索建立专利、商标、版权“三合一”综合执法机制。建立跨区域、跨部门的知识产权保护协作新模式。提高发明专利在专利申请和授权量中的占比。探索建立专利导航产业发展、 知识产权(专利)运营新模式,推进知识产权(专利)的质押融资、保险、投资入股。促进技术类无形资产交易,探索建立市场化的国有技术类无形资产可协议转让制度和专业化市场化国际化的知- 10 - 识产权交易机构,进行知识产权证券化交易试点。 第三节 推动科技成果转化 推进科技成果使用权、处置权、收益权改革,增加科技人员职务科技成果转化的收益,建立健全鼓励创新的工资管理制度。加强产业园区建设,搭建具有吸引力的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吸引、接纳、聚集试验区内外的创新成果集中转化。主动承接国内大中城市溢出成果的转移扩散,重点吸纳生物医药、重 大装备、新能源等领域的科技成果实现产业化。通过联合研发、定向研发、收购技术等多种形式,实现高校、科研院所创新成果长期稳定向企业扩散,抢占行业制高点。 第四节 探索科技与资本融合发展新路径 扩大政府天使投资引导基金规模,强化对创新成果在种子期、初创期的投入,引导社会资本加大投入力度。加大对创新型、成长型企业在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新三板、创业板等资本市场融资的支持力度。支持互联网产业金融发展,吸引股权投资企业、融资租赁、保理公司、互联网金融、信托等现代金融企业入驻,构建与产业发展相匹配的多元化金融体系。 第五节 建立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推进机制 构建“孵化器 加速器 产业化基地”的阶梯型、链条式科技企业孵化体系。探索开展众创、众包、众扶、众筹等试点,鼓励发展混合所有制孵化机构,支持优势民营科技企业搭建创新平台,打造各具特色的众创空间,开辟“想法 创投 孵化”模式的创业社区。充分释放全社会创新创业活力,推动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 第六节 健全支持创新的行政体制机制 探索建立跨部门的财政科技项目统筹决策和联动管理制度,统筹政府各部门科技投入专项资金。建立覆盖应用研究和产业化的项目投入管理和信息公开平台,调整优化现有各类科技计划(专项)。制定促进全国性学会与德阳产业紧密合作支持办法,推进全国性学会协会创新平台载体本土化、实体化,鼓励全国性、全省性科技团体注册登记。 第五章 探索以装备技术智能制造为主的产业创新新机制 对接“中国制造 2025”,探索有利于促进产业创新发展的政策机制,建立促进装备制造创新发展新模式,促进现代服务业与制造业的相互融合,提升智能制造创新能力。 - 11 - 第一节 探索传统产业发展新路径 加强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改造,提升制造业全流程信息化水平。强化智能制造基础平台建设,以智能生产线、数字化 车间、智慧工厂为重点,建设企业智能制造体系,打造装备行业智能制造标杆企业。实施以“互联网 制造”“装备制造大数据”为重点的传统制造业互联网改造提升工程,创建国家装备智能制造试点示范城市和国家级装备制造创新中心,支持东汽建设国家重型燃机自主研发及制造基地和试验电站。 第二节 推动装备制造产业链延伸 争取油气开采等垄断行业和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向民营企业开放,支持装备制造企业直接参与石油天然气及页岩气开采、海洋石油开采工程、国家重点发电与电力工程、城市地下综合管廊与轨道交通工程等投资和开发。支持装备制造业产品开发设计、技术研发、生产制造、销售展示与制造服务、文化创意、工业旅游、电子商务等融合发展,提升装备制造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水平。 第三节 协同开展军民融合 放开民口装备企业进入军品科研生产和维修采购领域,建立开放性的军民融合机制,促进“军转民”“民参军”双向互动。统筹协调军地科技创新资源,推动军民重大科技创新资源开放共享,围绕重大装备、航空燃机研发,开展“军民融合”技术合作攻关试点。探索军工和民企

注意事项

本文(德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docx)为本站会员(江山易美)主动上传,环境100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环境100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7 环境100文库版权所有
国家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16041442号-6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