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环境100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环境100文库

换一换
首页 环境100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阿坝自治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doc

  • 资源ID:7992       资源大小:15.61MB        全文页数:100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权限:游客/注册会员/VIP会员    下载费用:5碳币 【人民币5元】
快捷注册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碳币 【人民币5元】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支付成功后,系统会自动生成账号(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下次登录下载和查询订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既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阿坝自治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doc

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 ( 2016年 1 月 18日 阿坝 州 第 十一届 人民代表大会 第 五次会议 通过 ) 2016 年 1 月 - 2 - 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 目 录 序 言 . 5 第一章 规划背景 5 第一节 “十二五”发展成效 . 5 第二节 “十三五”面临形势 11 第二章 指导思想 . 13 第三章 发展目标 . 15 第四章 创新发展 激发经济社会发展活力 . 19 第一节 创新资源开发机制 19 第二节 加强科技引进吸收和创新 19 第三节 凝聚财政金融合力 20 第四节 完善人才保障体系 23 第五节 营造良好创新环境 24 第五章 协调发展 促进区域布局不断优化 . 24 第一节 夯实县域经济底部基础 25 第二节 塑造区域发展新格局 25 第三节 加强协同发展机制建设 25 第六章 基础先行 提升区域发展承载能力 . 26 第一节 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26 第二节 加强物流基础设施建设 29 第三节 加强能源基础设施建设 30 第四节 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 32 第五节 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32 第六节 加强产业基础设施建设 33 第七章 提质增效 加快发展生态农业 33 第一节 加快农业结构调整 33 第二节 优化农业区域布局 34 第三节 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36 第四节 完善农村流通体系 37 第五节 创新农业发展机制 38 第八章 转型升级 加快绿色工业发展 39 - 3 - 第一节 做优生态产品加工业 39 第二节 促进传统工业上档升级 40 第三节 支持战略新兴产业发展 41 第四节 加强工业发展载体建设 42 第五节 加强配套政策措施建设 43 第九章 蓄势 增量 打造清洁能源基地 44 第一节 加快电源点建设 44 第二节 推进电力体制改革 46 第十章 互动融合 加快全域 旅游建设 46 第一节 构建“全域全时多元”旅游格局 . 46 第二节 完善旅游要素配置 50 第三节 优化旅游市场环境 52 第四节 加强体制机制创新 52 第十一章 传承弘扬 加快发展文化产业 53 第一节 优化发展布局 . 53 第二节 加强载体建设 . 55 第三节 强化政策支持 . 56 第十二章 营造环境 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 . 56 第一节 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 57 第二节 大力发展生活性服务业 58 第三节 引进培育新兴服务业 59 第四节 完善政策支撑体系 59 第十三章 统筹协调 构建城乡协同发展格局 . 60 第一节 建设特色新型城镇体系 60 第二节 建设宜居宜业美丽乡村 61 第三节 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 61 第十四章 共享发展 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 62 第一节 优先发展教育 . 62 第二节 大力发展医疗卫生事业 65 第三节 积极扩大就业创业 67 第四节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69 第五节 推进文化繁荣和精神文明建设 . 70 第六节 创新供给保障性住房 72 第七节 全面做好人口工作 73 第十五章 精准施策 打赢新时期脱贫攻坚战 . 74 第一节 精准实施 “ 五个一批”脱贫攻坚行动计划 . 74 第二节 实施脱贫攻坚十个专项方案 75 - 4 - 第三节 创新精准扶贫工作机制 76 第十六章 开放发展 拓展经济发展新空间 . 77 第一节 强化援建承接工作 77 第二节 加强对外展示宣传 78 第三节 提升产销衔接能力 79 第四节 强化引资项目落地 80 第五节 深化对外合作 . 81 第十七章 绿色发展 建设生态文明新家园 . 83 第一节 加强资源节约管理 83 第二节 加强环境保护 . 85 第三节 加强生态保护和修复 86 第四节 完善综合 防灾减灾体系 88 第五节 推动生态文明体制建设 89 第十八章 依法治州 加快建设法治阿坝 90 第一节 创新社会治理 体系 90 第二节 完善人民权益维护机制 91 第三节 加强公共安全建设 92 第四节 加强民族宗教事务管理 93 第五节 加强民主法制建设 94 第六节 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 95 第十九章 健全机制 确保美丽蓝图变为现实 . 96 第一节 强化组织保障 . 97 第二节 突出项目实施 . 97 第三节 扩大消费需求 . 97 第四节 优化发展环境 . 98 第五节 落实专项规划 . 98 第六节 加强规划衔接 . 99 第七节 强化目标考核 . 99 第八节 健全调整机制 100 - 5 - 序 言 阿坝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 2016 2020) 规划纲要(草案)(以下简称纲要)根据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 、中央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谈会, 省委十届七次全会 、 省委藏区工作会议 , 州委十届七次全会 精神和 中共阿坝州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编制,广泛征求了 各县(市) 、各部门、工商联、各人民团体和社会各界意见。纲要是政府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责的重要依据,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和行动纲领。 第一章 规划背景 第一节 “十二五”发展成效 “十二五”以来, 在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坚强领导下,全州上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抢抓西部全面开发开放、支持民族地区加快发展等重大机遇,紧紧围绕“发展为要、稳定为重、民生为本、团结为根、党建为基” 总体工作要求,坚持“增量提质、跨越发展” 经济工作 基调,开拓创新,攻坚克难, 公共财政收入、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和农牧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等主要指标执行“十二五”规划情况较好, 是科学发展势头好、城乡面貌变化大、人民群众实惠多的五年, 呈现 出 经济发展转型增效、民生福祉稳步提升、社会大局 稳定 向好 、生态环境持续改善 等 良好局面。 - 6 - 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 州委团结带领全州各族人民, 全面落实中央、省委 决策部署,紧密结合阿坝实际,不断深化对特殊州情、 发展阶段和发展规律的认识, 提出了“ 大力发展生态经济,打造四川生态经 济增长极,加快建设川西北生态经济示范区 ” 等系列事关阿坝当前和长远发展的重大决策部署 ,坚持并丰富了历届州委 “一体两翼”等 发展战略 ,为践行“四个全面”阿坝实践 提供 了有力指导和 坚强保障 。 经济发展跨上新台阶。 着力推动产业结构调整 、 经济 创新 发展, 初步 构建具有明显竞争优势特色产业体系, 经济实现持续较快发展 。 经济 发展保持较高增速 。 2012年地区生产总值迈过 200亿元大关, 2015 年 达 265 亿元,年均增长 10.5,高出全国 2.7 个 百分点 。 发展水平 有了 较大提升, 人均 地区 生产总值 在 全省排位 较“十一五”末上升 1 位 、提升 至 14 位 ; 经济总量 居 全国 30 个少数民族自治州 和 川甘青交界地区 前列。 基础承载力 显著 提升。 交通建设纵深推进, 都汶高速建成通车、成兰铁路全面开建、 红原机场建成通航,新增公路 1749 公里,通车里程达 13447公里。骨干电网加快建设, 500KV、 220KV、 110KV输变电线路分别建成 161.6公里、 809.2公里、 522.5 公里。水利建设实现突破,金川崇化、小金抚美达日等中小型水利工程开工建设,五小水利、堤防建设、小农水重点县 建设 加快实施, 农村饮水难 问题 得 到 基本解决 。 信息通信能力 明显增强, 成功创建全国首批“宽 带中国”示范城市,在全国少数民族自治州率先实现“全光网州”, 全面 消除邮政服务空白乡镇。城乡 承载能力大幅提升,马尔康、阿坝、金川等 县 ( 市 ) 新区建设和老城区改扩建有序推进,城镇化率提高 6.67个百分点 达 36.77。 - 7 - 产业结构逐渐优化。 第一产业年均增长 5,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提高 3个百分点、达 7.9。 工业主导地位凸显, 水电优势持续巩固,园区经济加快发展,州内规上企业突破百户,工业化率升至 40.2, 超过全省平均水平;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 16.7,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 40.5。旅游 经济增势强劲 ,接待游客 量 和 旅游收入年均增长 30.6和 31.0;生产生活性服务业良性发展,服务业 增加值 年均增长 9.2,对经济增长贡献率提高 16.1个百分点达 41.8。 县域 经济 不断壮大。 加大 对 欠发展地区投入力度,“十二五”西北片区固定资产投入占比 17.7, 较“十一五”上升 6.2个百分点 。县域经济 发展 呈现总量扩大、结构趋优、后劲增强等良好态势 , 经济总量超过 10 亿元的县较 “十一五”末 增加 7个达 11 个。 财税金融稳步 增长。 2015年 , 全州 实现 公共财政收入 31.6亿元,完成规划目标的 100.6, 年均增长 13.6。金融 服务 地方 经济发展 能力进一步增强, 各项存贷款余额年均增长 4.7和 10.1。 社会事业迈出新步伐 。 坚持以人为本,从解决人民群众最 关心、最直接、最现实 利益问题入手, 倾力解决 制约 群众 “出行难、用电难、饮水难、读书难、就医难、就业难、增收难”为代表的“七难”问题 ,公共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 ,群众收入大幅改善 ,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 社会治理取得良好成效。 全面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安全生产形势总体平稳。 强化食品药品监管力度,未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食品药品安全事故。 深化大下访、大化解、大治理,解决一批信访突出问题。 巩固提 升 寺庙基础设施, 强化 寺庙 依法 管理能力。补齐基层组织建设“短板”,全面提升基层工作水平。依法治州 开启新征程 ,行政执法- 8 - 行为进一步规范。加强机关制度建设,执政能力和先进性进一步增强。 科技教育 协调发展。 科技创新能力 加强 , 五年累计培育民营科技企业 78 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7 家,省 级 创新型企业 24 家, 省知识产权试点企业 9 家、试点园区 1 个, 申请专利 413 件 。 教育 均衡深入推进 , 教育资助体系不断完善,办学条件明显改善,师资队伍素质稳步提高。率先启动 15 年义务教育,国民平均受教育年限提高至 6.9 年。学前教育快速发展,义务教 育均衡发展, 义务教育巩固率达 80,普通高中教育质量稳步提高 ,阿坝师专成功升格为本科院校 。 卫生事业健康发展。 全州医疗卫生机构(含村卫生室) 1683个,较“十一五”末增加 126 个 , 每千人拥有执业 助理 医师 2.13人、注册护士 1.72 人。建成以州人民医院为中心,县人民医院为龙头,乡镇卫生院为枢纽,村卫生室为网底的 “ 1 小时医疗服务圈 ” 。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 99.4,较“十一五”末提高 2.3 个百分点 , 困难群众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 实现 全覆盖。地方病防治成效显著,大骨节病防治纳入全国扶贫开发和综合防治试点, 对症治疗大骨节病人 40327 人次,消除大骨节病病区考核 通过 验收。包虫病防治项目全面启动,碘缺乏病、黑热病、麻风病得到有效遏制。 就业形势保持稳定。 就业规模持续扩大, 五年累计 城镇新增就业 3.64 万余人,城镇登记失业率 控制在 4.0以下 ,总体呈逐年下降趋势,动态消除零就业家庭。 累计 转移输出农村劳动力 62.02 万人次,实现劳务收入 79.33 亿元。 统一规范灵活 的 人力资源市场初步建立 ,职业技能培训进一步加强, 最低工资保障和企业工资指导线制度全面实施。 社会保障更加有力。 社会保障制度进一步健全 , 待遇水平进一- 9 - 步提 高,经办服务能力进一步增强。五项保险参保人数 59.85 万人,发放待遇 55.56 亿元。 对 19.1 万 城乡居民实行最低生活保障 ,占总人口20.7,月人均补助标准分别达 215.34元 和 101 元。对符合条件鳏、寡、孤、独者集中供养率达 41。 建设各类保障性住房 5.1万套。 城乡收入快速增长。 城乡居民收入年均增速高于同期经济发展水平, 实现国家标准下 13.5 万 贫困人口脱贫, 2015 年 实现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25939 元,年均增长 10.2;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9711元,年均增长 21。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逐年缩小 ,收入比由 4.31 缩小为2.71。 生态建设取得新成效。 确立 生态保护优先理念,注重经济、社会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生态建设和保护力度进一步加强,生态文明制度改革开启新篇章,“美丽阿坝”日新月异。 生态建设有序推进。 启动实施川西 藏区 生态建设与保护规划,对 5580 万亩森林进行有效保护、森林抚育 115 万亩、营造林 31 万亩,巩固退耕还林成果 69.3 万亩、新增退耕还林 4.8 万亩,沙化治理 20.5万亩,湿地恢复 6.1 万亩,地震灾后重建恢复植被 139.8 万亩。 全面落实草原森林生态保护 等 补助奖励政策, 水土流失明显 改善, 林地面积、森林蓄积量明显增加,森林覆盖率提高 1.1 个百分点。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建设取得初步成效,入选国家 “生态保护与建设示范区”,新增国家级湿地公园 4个、自然保护区 2个、生态乡镇 16 个,省级生态县 1个、生态乡镇 48个。 环境保护成效显著。岷江等 主要河流出州断面水质、饮用水源地水质达国家Ⅲ类标准,城镇空气质量达国家 二 级标准 , 指标 监测 结果- 10 - 居全国前列,主要污染物排放约束性指标完成较好。 防灾减灾 能力加强 。地震监测能力有效 提升 ,新建地震监测台站 7 个,地震监测能力提升至 2.0 级以上。 震灾防御能力稳步提升, 抗震设防纳入基本建设管理程序,全民防灾减灾意识不断提高。 地震应急救援能力建设进一步加强,应急预案体系日趋完善。加强地质灾害群测群防 ,治理地灾 1990余处 、避险搬迁 7694户 。 文化繁荣赢得新局面 。 文体事业繁荣发展, 建 成 公共图书馆 14 个、文化馆 14 个、 博物馆(纪念馆) 8个、乡(镇)文化站 221个、 村文化活动室 1353 个、社区和农家书屋 1372 个、寺庙书屋 253 个。 在全国藏区自治州率先完成 州县(市) 有线电视数字化建设, 广播、电视人口综合覆盖率分别达 92%和 98.1%。基本建成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和体育健身 设施 ,体育人口达 36.8万人。民族文化演艺、民间工艺美术等特色文化产业加快发展,国家 、省、州级 非遗 项目分别达 19 个、 66个和 410个 , 国家、省、州文物保护单位分别达 16 处、 62 处和 54 处 ,国家级传统村落 9个, 拥有国家级羌族文化生态保护区。 改革开放呈现新面貌 。 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 拓展 对外开放 与合作层次 ,经济社会发展活力有效增强。 经济体制改革 纵深 推进。 重点明确 13 类 49 项改革任务,稳步推进政府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简政放权 、利益分享 等工作,城乡统筹、资源开发、激活民间投资、国资国企 改革 等重点领域改 革加快推进。 开放合作进一步深化。 以对口援建、经贸协作、区域合作为主的多层次开放合作格局基本形成 ,发展空间进一步拓展。 立足“输血”向“造血”功能转变,积极争取 援建方 衍生援建和扩展服务 ; 加强与甘- 11 - 肃、青海等周边省区 在政策争取、社会治理和生态保护等领域 横向 合作 ;加强与 成都 、德阳、绵阳和雅安 等省内市州 和 省级部门 在智力支持、市场 开拓 等领域 合作,五年累计引进项目 191 个 , 到位国内省外资金 326.36亿元, 12家企业 开展进出口业务,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长 19.5。 第二节 “十三五” 面临 形势 展望未来, 国家发展仍 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的重大判断没有改变,经济长期向好基本面没有改变。同时, 外部 宏观经济形势发生深刻变化,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经济从高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经济结构从增量扩能为主转向调存量、优增量并重,经济增长动力从要素、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新的经济增长点加快形成。 - 12 - 我州 未来 发展机遇 大于挑战 , 随着全面小康社会加快建设、扶贫开发攻坚战略全面实施, 中央 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中央民族工作会 ,省委藏区工作会 等会议精神相继落实,藏区特殊扶持政策加快实施,有望得到国家、省更多 政策 资金倾斜。“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川甘青 交界地区 等发展战略相继实施,将促进片区区位重构 、 区域经济融合发展。川西北生态经济 示范 区 的 目标定位,为对接国家“大健康”、“大环保”等战略机遇提供了基础和可能。 同时 , 经济总量小、 人均水平低 仍是最大 州情, 经济社会发展滞后,不平衡不协调的问题依然突出,贫困人口多区域广程度深, 规模集聚水平低、 城乡区域发展差距较大、经济总量不够大、经济结构不够优、支柱产业不够多、企业规模不够大、科技支撑和现代营销水平低,创新要素聚集不足、创新驱动能力较弱,资源环境约束趋紧, 宏观形势依然严峻, 政府与 市场 互动 不足 、 社 会治理创新需要加快,党员干部思想作风和能力水平有待提高。 新形势下, 我们应 倍加珍惜 过去五年取得的成绩, 总结提炼 好的做法和取得的 成功 经验,继续强化发展对破解所有问题的核心 作用 、发挥投资对经济发展的驱动作用、深化法治 建设 对社会 和谐 的保障作用, 顺应转型发展的大势, 适应 把握新常态, 对有利因素和条件,要因势利导、科学把握、善加利用; 对困难和问题, 要 高度重视、未雨绸缪、妥善应对 , 科学确定发展路径 ,不断拓展 发展新境界 。 - 13 - 第二章 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 神,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五大发展理念”,坚持中央治藏方略 、 省委治藏部署 和“三大发展战略” ,坚持调结构、转方式、促改革、惠民生、补短板,加快形成适应经济发展新常- 14 - 态的发展方式和体制机制,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加快 建设 川西北生态经济示范区 、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和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 全力打造川甘青交界地区经济中心 , 确保如期全面 建成小康社会,使各族群众早日过上“三好两富”幸福生活。 落实上述指导思想,最根本的是要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科学发展、坚持深化改革、坚持依法治 州 、坚持统筹两个大局 和 坚持党的领导,强化发展意识,夯实发展基础,培育发展动力,健全发展机制,提升经济社会发展全面、协调和可持续性, 并牢牢把握以下原则 。 改革驱动,创新发展 。 改革创新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要切实理顺政府、市场和社会的关系,把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相结合,切实推进要素驱动、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 积极搭建创新载体 、 营造创新环 境,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管理创新、文化创新,大力培育发展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 增强创新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引领作用。 生态优先,绿色发展 。 生态是阿坝的立州之本和发展生命线。要牢固树立生态文明理念, 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推进“美丽阿坝”建设, 促进人口分布、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动态均衡,把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环境资源转化为生产资源,以生态之美谋赶超之策、造百姓之福。 统筹联动,协调发展 。 统筹联动是确保全州上下“一盘棋”的重要手段,要正确处理速度与质量、经济与社 会、城镇与农村、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重点突破与分类指导等关系,立足区域实际,充分挖掘自身- 15 - 优势,错位竞争、抱团发展, 促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 增强发展的协调性。 深化合作, 开放发 展 。 开放合作是促进人文交流、经济 融合 的重要举措,是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 坚持以开放倒逼改革、以改革激活发展,以更加开放的姿态和视野融入更大格局发展,坚持开放合作与区域协调、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紧密结合,建机制、搭平台,开发新领域、拓展新空间, 努力打造民族地区开放型经济试验区。 民生为本,共享发展 。 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一 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经济社会发展最终目的, 让全体人民广泛参与发展过程,分享发展成果。 全面消除绝对贫困,织好民生保障网络,提升社会治理能力,促进社会事业和公共服务全面进步,使人民群众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第三章 发展目标 到 2020年,各族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全面改善, 贫困县、 村 全部脱贫摘帽, 人均地区生产总值、 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接近全省平均水平,基本公共服务主要指标达西部地区平均水平以上,全面实施 15 年 义务 教育,基本实现人人 享有社会保障,综合交通运输网络基本形成, 生态系统步入良性循环, 民族关系和谐,社会持续稳定,建成安居乐业、保障有力、家园秀美、民族团结和文明和谐的小康社会。 今后 5 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 经济发展和结构调整实现新跨越。 在提高发展平衡性、包容性和可- 16 - 持续性基础上,经济增速保持高于全国、快于全省平均水平,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 8.0%左右 , 2020 年突破 400 亿元,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消费和投资良性互动, 投资对增长的关键作用充分发挥,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 9.5,消费对增长 贡献稳步提高 ; 产业升级和消 费升级协同共进,创新驱动和经济转型有效对接, 工业结构调整取得积极进展, 有机农业 、 服务业 和 战略性新兴产业占比稳步提高。发展空间格局更加优化,城乡统筹深入推进,城镇化率提高 4 个百分点,城乡区域发展协调性增强。 脱贫攻坚和民生改善实现新跨越。 全州总人口规模 控制在 96万人 以内 。 到 2020年,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全脱贫,贫困县、贫困村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事业加快发展,建成更加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稳步提高。 社会保险实现制度构架完善、城乡统筹和全 民覆盖 ,城乡三项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达 98以上, 建设各类保障性安居工程 5.1万套。 五年累计城镇新增就业 3.5 万人、转移农村劳动力 65 万人次,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 4.2%以下,价格总水平 保持 基本稳定, 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分别增长 8%和 10以上,力争达到全省平均水平。 人民生活质量 、食品药品安全 和健康水平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显著增强。 社会建设和法治保障实现新跨越。 中国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加深入人心,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广泛弘扬,崇法尚德、诚信互助的社会风尚更加浓厚。 文化事业 加快发展,文化体育产业占国民经济比重明显提高, 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法治阿坝建设取得明显成效,社会公平正义得到有效维护,社会治理水平进一步提- 17 - 升,民族关系更加团结和睦,社会更加和谐稳定。 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实现新跨越。 全面深化改革步伐加快,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取得决定性成果,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政府职能进一步转变,行政效能进一步提高,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社会生产力进一步解放。 科技教育水平明显提升, 15 年义务教育质量显著提高,义务教育巩固率达 95%,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提高到 90%。研究 与试验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 0.24%,科研成果转化 60 项以上。 开放平台和合作机制更加完善,对内对外开放水平明显提升,发展动力和活力进一步增强。 生态建设和环境治理实现新跨越。 低碳州建设取得重大阶段性成果,与低碳州建设相适应的指标监测体系基本建立。 能源、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效率明显提高,建设用地有效控制,万元 GDP 用水量降低 10,农业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 0.46,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降低 5,耕地、基本草场保有 118.05万亩和 5745 万亩,森林覆盖率提高到 26.2,森林蓄积量增加 1700 万立方 米。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加快向绿色、低碳转变,农药化肥使用实现零增长,畜禽集中养殖小区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达 70以上,牧区卧圈粪便综合利用率达 60以上,秸秆综合利用率达 96以上,绿色有机肥推广使用增长 30左右,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 累计 增幅控制在5以内。开展县域跨界断面水质监测 ,岷江等主要河流出州断面水质、饮用水源地水质达国家Ⅲ类标准。推行使用与 欧洲同阶段标准基本接轨的车用汽、柴油,支持使用粪便等生物质燃料、降低化石燃料使用量,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取得突出成效,维护国家生态安全贡献更加凸显。 - 18 - - 19 - 第四 章 创新发展 激发经济社会发展活力 认真 贯彻落实上级完成顶层设计的改革成果 、 积极跟进中央和省正在推进的改革事项,加大政策争取力度,强化民族立法,加强制度建设和政策储备,积极破解体制机制障碍。 第一节 创新资源开发机制 发挥民族区域自治优势, 创新资源开发模式,按照“资源股权化、股权基金化、基金民生化”原则,积极探索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利益共享机制建立,促进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政府收益和群众利益、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更好结合。 深化 国资国企改革, 完善现代企业制度,以管资本为主健全国有资产管理体制, 增强国企活力、 带动力和抗风险能力,完成 州国有资产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组建。 推进森工企业现代治理结构改革,多业并举、保护并重,实现生态与产业协调发展。 第二节 加强科技引进吸收和创新 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整合配置科技资源,进一步增强科技基础创新和应用创新能力,促进科技与经济社会深度融合发展。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突出基础前沿创新、重大公益需求、市场 企业主体、重大项目政府导向,优化科技计划设置和经费管理。围绕 工业转型升级、生态环境 保护、战略新兴产业和有机农业发展等重点领域,加强 技术引进和应用推广。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和资本化,强化企 业创新主体地位,完善科技人才队伍创新激励机制,激发高校和科研单位活力,促进产学研联合- 20 - 创新,培育区域创新示范区。加强科普工作。 专栏 0 3 “ 十三五 ” 科技引进吸收和创新 重点01 生态保护技术运用①岷江上游干旱河谷生态治理与经济林木、林下中药材种植等产业融合发展模式研究与技术推广。②干旱 河谷生态治理和地震灾区生态恢复适宜树种选育与示范林建设。③珍稀动植物保护研究。④湿地生态保护与研究。⑤资源循环利用、环保产业技术研究。⑥特色中草药 资源产业等草 药 灌乔立体经济综合开发研究。⑦草原荒漠化治理技术研究与示范。02 科技成果转化重点①硅、铝、盐化工、电石、水泥、生物制剂等行业推广废弃物资源综合回收利用和节能技术改造。②现代农牧业和中药产业科技成果转化。03 创新牵引升级重点①高产奶牦牛新品系(品种)选育 、优质牦牛本品选育、人工半人工草场建设、 特色牦牛产业集群关键技 术创新与示范应用,川西高原特色水果丰产技术及综合防病技术研究和技术示范应用 ,川贝母等国家濒危名贵药材和高原道地药材规范化种植研发、示范推广。②高光效 图形蓝宝石衬底设备改良技术研究、彩色宝石新配方及工艺研发,电机制造等高性能永磁材料应用技术研发及产业化运用,特高压化成箔工艺研究。04 科技服务民生重点①州县(市)科技馆及信息化科普平台建设。②生态产业孵化园建设。③典型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示范。④跨区域资源整合及科技集成云服务体系建设。05 创新能力培育①锂离子动力电池用高容量镍基正极材料产业化关键技术研究。②高电压高倍率型磷酸盐锰基正极材料合成及改性技术研究。③低成本高温锰酸锂正极材料制备关键技术及电池技术研究。④等温低温变换 CO 制氢平衡甲醇生产技术研发及应用。⑤超快充放电速度闪光灯电容用阳极铝箔开发。⑥泡生法蓝宝石新工艺研发。⑦ Y A G 晶体新工艺与设备研究。⑧超高压化成箔生产线技术改造与研究。⑨葡萄酒产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和高原地区合作创新平台建设。⑩农畜产品精深加工和新产品开发。06 公益类应用创新①蔬菜、水果、中药材、野生食用菌、玉米、青稞和马铃 薯等农作物新品种研究与实验。②猪、牛、羊和鸡等畜禽品种改良选育繁殖,防疫新技术研究和关键技术突破。③林、草和经济林木新品种引进,新技术应用研究和推广。十三五 科技引进吸收和创新生态保护技术运用①岷江上游干旱河谷生态治理与经济林木、林下中药材种植等产业融合发展模式研究与珍稀动植物保护研究。④湿地生态保护与研究。⑤资源循环利用、环保产业技术研 药 灌乔立体经济综合开发研究。⑦草原荒漠化治理技术研究与示范。科技成果转化重点①硅、铝、盐化工、电石、水泥、生物制剂等行业推广废弃物资源综合回收利用和节能技术改造。②现代农牧业和中药产业科技成果转化。创新牵引升级重点①高产奶牦牛新品系(品种)选育 、优质牦牛本品选育、人工半人工草场建设、电机制造等高性能永磁材料应用技术研发及产业化运用,特高压化成箔工艺研究。科技服务民生重点①州县(市)科技馆及信息化科普平台建设。②生态产业孵化园建设。③典型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示范。④跨区域资源整合及科技集成云服务体系建设。创新能力培育①锂离子动力电池用高容量镍基正极材料产业化关键技术研究。②高电压高倍率型磷酸盐锰基正极材料合成及改性技术研究。③低成本高温锰酸锂正极材料制备关键技术及电池技术研究。④等温低温变换 制氢平衡甲醇生产技术研发及应用。⑤超快充放电速度闪光灯电容用阳极铝箔开发。⑥泡生法蓝宝石新工艺研发。⑦ 晶体新工艺与设备研究。⑧超高压化成箔生产线技术改造与研究。⑨葡萄酒产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和高原地区合作创新平台建设。⑩农畜产品精深加工和新产品开发。公益类应用创新验。②猪、牛、羊和鸡等畜禽品种改良选育繁殖,防疫新技术研究和关键技术突破。③林、草和经济林木新品种引进,新技术应用研究和推广。第三节 凝聚财政金融合力 加快财政体制机制改革。 推进财税体制改革,理顺政府间财政利益分配关系,完善科学合理、运行高效的 州县(市) 分税制财政体制。改进预算管理制度,完善政府预算体系,建立全面规范、公开透明的现代预算制度。 坚持财力下沉,合理划分州、县(市)事权范围,加强基础- 21 - 财政建设与发展。 落实税收制度改革各项部署,健全公平公正、规范统一的财税秩序。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推进绩效预算管理 ,强化政府采购监督,化解地方政府债务,确保财政稳健运行。盘活国有资产, 加强 非税收入征管 。 专栏 04 “ 十三五 ” 财政体制机制改革 重点01 建立透明预算制度推进财政预决算公开, “ 三公 ” 经费公开和财政专项资金、政策信息公开。02 改进年度预算控制实施中期财政规划管理,设立预算稳定调节基金,建立跨年度预算平衡机制。03 完善转移支付制度清理、整合、规范专项转移支付,增加一般性转移支付规模,逐步将占比提高至 6 0 以上。04 加强预算管理改革清理规范重点支出同财政收支增幅或生产总值挂钩事项。加强政府购买服务管理,建立权责发生制的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制度。05 规范政府债务管理规模控制和分类管理政府债务,规范举债程序和资金用途,防范化解财政风险。06 建立多元投入机制设立产业发展引导基金,整合相关领域项目资金,调整政策对象交叉、区域范围重叠的生态保护类专项资金,构建生态经济 “ 1 N ” 多元投入机制。07 深化税收制度改革① 创新纳税服务机制。实现国税、地税合作规范化管理,全面推行电子发票,基本实现网上办税。 ② 税收信息系统建设。完成金税三期上线运行,实现征管数据向税务总局集中,建成自然人征管系统,推动个人收入和财产信息系统互联互通。建立透明预算制度推进财政预决算公开, 经费公开和财政专项资金、政策信息公开。改进年度预算控制实施中期财政规划管理,设立预算稳定调节基金,建立跨年度预算平衡机制。完善转移支付制度清理、整合、规范专项转移支付,增加一般性转移支付规模,逐步将占比提高至 以加强预算管理改革清理规范重点支出同财政收支增幅或生产总值挂钩事项。加强政府购买服务管理,建立权责发生制的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制度。规范政府债务管理规模控制和分类管理政府债务,规范举债程序和资金用途,防范化解财政风险。建立多元投入机制设立产业发展引导基金,整合相关领域项目资金,调整政策对象交叉、区域范围重叠的生态保护类专项资金,构建生态经济 “ ” 多元投入机制。深化税收制度改革① 创新纳税服务机制。实现国税、地税合作规范化管理,全面推行电子发票,基本实现网上办税。 ② 税收信息系统建设。完成金税三期上线运行,实现征管数据向税务总局集中,建成自然人征管系统,推动个人收入和财产信息系统互联互通。增强金融助推发展能力。 推动银行、保险、证券和互联网金融 等 多层次 资本市场共同健康有序协调发展,扩大社会融资总规模,优化金融结构布局,丰富金融产品服务,规范金融服务行为,增强金融发展活力。完善金融服务地方发展激励机制,提高银政企对接实效,降低服务成本。改善创新金融供给,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加强差异化政策争取和落地,强化财政金融融合互动,完善融资担保体系,支持企业挂牌上市,探索开展银行间直接债务融资,推动 间接融资和直接融- 22 - 资共同发展,拓展融资渠道和效率。加强金融监管,改革金融监管框架体系,健全金融风险防范化解机制,构建社会金融风险防范合力,确保地区金融稳定。 07 改善金融生态环境加强金融政策知识宣传普及,推进信用体系建设,提高征信管理能力和处置防范金融风险能力。专栏 05 “ 十三五 ” 财政金融创新重点01 建立金融服务地方发展引导激励机制根据金融机构支持辖区经济发展贡献度匹配政府性资源,鼓励金融资源投向中小微企业、 “ 三农 ” 等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确保民族地区存款主要用于当地发展相关政策得到落实。02 加强财政金融融合互动创新财政资金投入方式,变普惠投入为重点支持,变直接补贴为股权投资,成立产业投资引导、风险基金,采取财政贴息、以奖代补、资本金注入、融资担保等方式,撬动金融杠杆,激活社会民间投入。03 推进扶贫开发金融服务工程全面落实 四川银行业支持帮扶全省 88 个贫困县行动计划( 2 0 1 5 - 2 0 2 0 年) 和 四川银行业扶贫行动计划实施方案 ,切实发挥金融助力扶贫、富民功能。总结推广扶贫开发金融服务工作经验,以 “ 五个一批 ” 为结合点,加大生态农业、乡村旅游、文化产业等金融投入力度,建立扶贫开发金融服务精准管理系统,提升和建设一批试验示范基地。04 探索创新金融信贷政策和手段加强金融监管窗口指导,创新运用金融监管政策,灵活使用金融监管措施 。 运用差别准备金动态调整、支农再贷款等货币政策工具,推动金融机构增加信贷投放,创新开展个人创业、动产和订单仓单质押、知识产权质押等贷款业务,启动尝试农村产权抵押贷款业务。05 健全融资担保体系重组壮大融资担保机构,提高融资性担保公司运营水平,探索建立风险分担机制。06 加快发展直接融资培训提高企业直接融资意识和对接能力,开设银行间市场直接债务融资、融资租赁、公司债券等业务,支持鼓励企业进入多层次资本市场,实现本土企业挂牌上市新突破。08

注意事项

本文(阿坝自治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doc)为本站会员(江山易美)主动上传,环境100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环境100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7 环境100文库版权所有
国家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16041442号-6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