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环境100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环境100文库

换一换
首页 环境100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宜宾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公开电子版)..docx

  • 资源ID:7976       资源大小:12.20MB        全文页数:147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权限:游客/注册会员/VIP会员    下载费用:5碳币 【人民币5元】
快捷注册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碳币 【人民币5元】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支付成功后,系统会自动生成账号(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下次登录下载和查询订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既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宜宾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公开电子版)..docx

宜宾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 2016 年 4 月 I 第一篇 规划背景 1 第一章 “十二五”发展成就 . 1 第二章 发展机遇与挑战 . 5 第二篇 总体要求 9 第三章 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 . 9 第一节 指导思想 .9 第二节 基本原则 .9 第四章 战略定位与发展目标 10 第一节 战略定位 .10 第二节 发展目标 . 11 第三篇 推进创新驱动与产业转型 15 第五章 实施创新驱动战略 15 第一节 培育企业创新主体 .15 第二节 搭建创新创业平台 .16 第三节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18 第四节 优化创新创业环境 .20 第六章 加快推进工业转型升级 21 第一节 做强做优白酒产业 .21 第二节 优化发展能源产业 .22 第三节 壮大重大装备机械制造产业 .26 第四节 做强新型化工轻纺建材产业 .27 II 第五节 大力发展绿 色食品精深加工产业 .29 第六节 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31 第七节 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 .32 第八节 加速推进信息化 与工业化深度融合 .33 第七章 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 34 第一节 积极发展现代商贸业 .34 第二节 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 .35 第三节 大力发展金融服务业 .36 第四节 大力发展信息服务业 .37 第五节 大力发展电子商务 .38 第六节 加快发展养老与健康服务业 .39 第七节 拓展服务业发展领域 .40 第八章 大力发展现代农业 40 第一节 加快构建特色优势农业产业体系 .40 第二节 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 .43 第三节 完善现代农 业支持保护体系 .44 第四节 加强农业生产设施建设 .45 第五节 加快推进农产品市场体系与品牌建设 .46 第九章 发 展壮大旅游业 47 第一节 加快旅游资源开发 .47 第二节 配套完善旅游设施 .49 第三节 提升旅游服务品质 .49 第四节 加强区域旅游合作 .50 第五节 促进旅游产业融合发展 .50 III 第四篇 建设绿色宜宾 52 第十章 推进绿色产业发展 52 第一节 推进绿色农业发展 .52 第二节 推进绿色工业发展 .53 第三节 推进绿色服务业发展 .53 第十一章 加快建设绿色城乡 54 第一节 建设绿色城市 .54 第二节 建设绿色城镇 .54 第三节 建设绿色乡村 .55 第十二章 加快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建设 55 第一节 加强生态建设 .56 第二节 加强环境保护 .57 第三节 提高防灾减灾救灾能力 .59 第四节 建立绿色管理长效机制 .59 第十三章 推进资源节约和低碳循环发展 60 第一节 全面推进资源节约和高效利用 .61 第二节 推进节能减排降碳 .62 第三节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63 第四节 加强和创新资源节约管理 .63 第十四章 加快发展绿色文化 64 第一节 倡导绿色生活方式 .64 第二节 推动绿色文化建设 .64 第五篇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66 IV 第十五章 推动沿江经济区引 领发展 66 第一节 增强核心增长极的辐射带动力 .66 第二节 全力打造临港经济开发区 .66 第三节 做强国家农业科 技园区 .69 第十六章 推动山区资源综合开发区加快发展 70 第一节 发展特色优势产业 .71 第二节 开发山区矿产资源 .71 第三节 加快开发山区旅游资源 .71 第四节 推动山区经济可 持续发展 .72 第十七章 发展壮大县域经济 72 第一节 加快建设产业园区 .72 第二节 着力提升县域经济综 合实力 .74 第三节 大力促进民营经济发展 .75 第四节 促进市县(区)联动发展 .75 第六篇 统筹城乡发展 76 第十八章 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 76 第一节 优化城镇体系 .76 第二节 加强中心城市建设 .78 第三节 加快县城和重点集镇发展 .81 第四节 提升城镇综合承 载力 .82 第十九章 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 83 第一节 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83 第二节 加快幸福美丽新 村建设 .84 V 第三节 构建新型城乡工农关系 .85 第四节 完善城乡一体化发展机制 .85 第七篇 强化基础设施建 设 87 第二十章 建设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87 第一节 加快国际运输大通道建设 .87 第二节 完善综合交通运 输网络结构 .88 第三节 加快重要交通枢纽建设 .91 第四节 提高运输服务保障能力 .92 第二十一章 加快信息网 络建设 93 第一节 提升 网络服务能力 .93 第二节 保障信息安全 .93 第二十二章 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 设 93 第一节 提升抗旱供水保障能力 .94 第二节 提升防洪减灾保障能力 .94 第二十三章 推进能源基础设施建设 95 第一节 完善电网建设 .95 第二节 推进煤炭运输及油气管网建设 .95 第八篇 深化改革与扩大开放 97 第二十四章 深化体制机制改革 97 第一节 转变政府职能 .97 第二节 加快资源要素配置市场化 .98 第三节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99 第四节 深化国有企业改 革 .100 VI 第五节 着力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 .100 第二十五章 推进全域开放 . 101 第一节 主动对接“一带一路 ”和长江经济带战略 .101 第二节 积极开展多层次区域合作 .102 第三节 创新开放合作机制 .103 第九篇 大力实施扶贫开发 . 105 第二十六章 实施精准扶贫 . 105 第一节 建立和完善精准扶贫体系 .105 第二节 深入推进扶 贫脱贫攻坚 .105 第三节 构建社会扶贫新常态 .108 第二十七章 加快推动特殊困难地区发展 . 108 第一节 大力推 动民族地区跨越发展 .108 第二节 大力推动革命老区振兴发展 .109 第三节 加快移民后扶发展 .109 第二十八章 创新扶贫开发机 制 . 109 第一节 创新实施“六大兜底”保障机制 . 110 第二节 强化脱贫开发工作领导责任制 . 110 第三节 建立健 全扶贫开发长效机制 . 110 第十篇 增进人民福祉 . 112 第二十九章 提高居民收入水平 . 112 第一节 扩大创业就业 . 112 第二节 积极调节收入分配 . 114 第三节 保持物价基本稳定 . 114 VII 第三十章 大力发展教育事业 . 115 第一节 推动基础教育均 衡发展 . 115 第二节 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 . 115 第三节 提高高等教育质量 . 116 第四节 建设学习型社会 . 116 第五节 改革教育体制 . 117 第三十一章 完善社会保障 . 117 第一节 完善社会保险制度 . 118 第二节 建立健全住房保障体系 . 118 第三节 推进民政事业发展 . 119 第三十二章 推进卫生和体育 事业的发展 . 120 第一节 大力发展医疗卫生事业 .120 第二节 发展全民体育事业 .122 第三十三章 促进人口均衡发展 . 122 第一节 提高人口生育质量 .123 第二节 积极应对老龄化 .123 第三节 发展妇女儿童事业 .123 第四节 发展残疾人事业 .124 第十一篇 推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 125 第三十四章 大力发展公共文化 . 125 第一节 构建现代公共文 化服务体系 .125 第二节 深化优秀传统文化传承 .126 第三节 加强精神文明建设 .127 VIII 第三十五章 大力发展文化产 业 . 128 第一节 构建现代文化产业体系 .128 第二节 健全现代文化市场体系 .128 第十二篇 加强社会治理 . 130 第三十六章 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 . 130 第一节 加强民主建设 .130 第二节 积极推进依法行政 .130 第三节 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131 第三十七章 创新社会治理 . 131 第一节 创新社会治理方式 .132 第二节 健全利益平衡和多元化矛盾纠纷调处体系 .132 第三节 筑牢公共安全体系 .133 第四节 推动诚信社会建设 .134 第十三篇 保障措施 . 136 第三十八章 加强政策保障 . 136 第一节 完善规划体系 .136 第二节 加强政策引导 .137 第三十九章 完善规划实施机制 . 137 第一节 推进重大项目实 施 .137 第二节 加强监督与评估 .138 第三节 加强目标考核 .138 1 “十三五”( 2016-2020)时期,是我市深入实施“ 2365”发展战略 ① 、加快推进产业转型、创新发展的关键期,是在全省次级突破战略布局中率先崛起、先于全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必须主动认识、适应、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准确把握我国 战略机遇期内涵的深刻变化 ,立足宜宾实际,抢抓发展机遇,更加有效地应对挑战,凝心聚力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发展,不断开拓我市发展 新境界。 第一篇 规划背景 认真总结“十二五”发展成就,找准发展短板,准确研判国内外形势,全面把握市情和宜宾发展的阶段性特征,为科学谋划“十三五”理清思路奠定基础。 第一章 “十二五”发展成就 “十二五 ”时期,是我市发展极不平凡的五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宏观经济形势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市委、市政府团结带领全市各族人民,积极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深入实施 “2365”发展战略,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完成了 “十二五 ”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任① “2365”发展战略中 “2”是指实现 “两大目标 ”--在全省次级突破战略布局中率先崛起,先于全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3”是构建 “三大中心 ”--全省通江达海交通枢纽中心、长江上游商贸物流中心、川南城市群金融中心; “6”是打造 “六大基地 ”--名优白酒产业发展基地、综合能源深度开发基地、重大装备机械制造基地、新型化工轻纺建材基地、绿色食品精深加工基地、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 “5”是实施 “五大战略 ”--项目推进战略、工业强市战略、两化互动统筹城乡战略、创新驱动战略、环境兴市战略。 2 务,全市呈现出经济较快增长、动力加速转变、民生 持续改善、社会和谐稳定的良好局面。 经济规模持续增大。 2015 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 1525.9亿元,“十二五”年均增长 10.8,居全省第四位和川滇黔结合部第一位。地方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 114.9 亿元,年均增长 15.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1295.5 亿元,年均增长19.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676 亿元,年均增长 15.5。 经济结构不断优化。 三次产业比重从 2010 的 15.459.625 调整为 2015 年的 14.558.327.5。工业总量居全省第三位,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 13,规上工业企业达622 户,“六大基地”规上工业增加值占全市规上工业的比重达 94。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城市通过验收。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总量达到 40 家。综合能源深度开发基地初具雏形, 800KV 特高压直流输电示范工程建成运营,页岩气实现规模化开发利用,产能达到 17 亿方 /年。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长 10.7。现代农业初步形成“ 741” ② 特色农业产业体系。成功创建国家农业科技园。 发展条件明显改善。 全省通江达海交通枢纽中心初见雏形。乐宜高速、宜泸渝高速、宜宾至屏山新县城快速通道建成通车,宜宾港志城作业区重大件泊位 、宜宾新机场试验段竣工,成贵铁路、宜叙高速、宜彝高速、绕城高速公路西段、② “741”产业体系形成包括粮油、茶叶、林竹、蔬菜、水果、蚕桑、烤烟在内的 7 大特色优势种植;牛羊、禽兔、生猪、水产 4 大特色优势养殖业和休闲观光农业与乡村 旅游业。 3 南溪长江大桥、普和金沙江特大桥等重大工程开工建设。长宁香炉滩码头建成使用,长江航道宜宾段提升至Ⅲ级。向家坝灌区一期工程前期工作顺利推进,王家沟水库、东山水库等水利工程加快建设。 城乡面貌焕然一新。 城市总体规划获省政府批准。中心城区旧城改造顺利推进,南北线提升工程、城市道路黑化、三江口滨江景观带基本完成,城镇提升改造工程取得阶段性成效。南部新区、岷江新区、临港新区、南溪新城等区域开发建设加快实施。新型城镇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常住人口城镇化率 年均提高 1.32 个百分点。开展全国重点镇建设、省百镇建设行动和市小城镇建设示范行动,小城镇建设成效显著。建成新村聚居点 2231 个、新农村综合体 50 个、幸福美丽新村 451 个。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取得明显成效,创建国家卫生城市进展顺利。 民生显著改善。 居民收入持续增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分别达 12.2和 14.1,城乡居民收入比缩小到 2.231。连续实施民生工程,教育“四大工程”、就业、社会保障、医疗卫生、保障性住房等领域投入持续增加,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不断完善。顺利完成向家坝水电站 6 万移民安置。深入实施乌蒙山片区扶贫攻坚行动,全市农村贫困人口累计脱贫 60.5 万人。 生态建设扎实推进。 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建设取得明显成效,森林覆盖率达 44.2,江安、南溪、长宁、珙县成功创建“四川省绿化模范县”,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工作稳步推进。4 成功创建四川省环境保护模范城市,累计创建省级生态县(区) 5 个、国家和省级生态镇(乡) 57 个。环境保护不断加强,治污减排工作扎实推进,三江流域宜宾段水质保持在Ⅲ类水质标准。 发展活力切实增强。 进一步简政放权,全面推行并联审批,行政审批项目从 216 项减少到 91 项。扩权强县、扩权强镇改革扎实推进,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全面完成。全方位扩大对外开放合作,累计利用外资 2.47 亿美元,年均增长1.2,累计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达 42.16 亿元,年均增长 6.2。深入推进与成渝、川滇黔、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区的区域合作,川南经济区一体化建设加快推进。 表 1-1 “十二五”规划主要指标完成情况表 类别 指标 规划目标 实现情况 2015 年 年均增速 [累计 ] 2015 年 年均增速 [累计 ] 经济发展 地区生产总值(亿元) 1550 10.5 1525.9 10.8 服务业增加值比重( ) 26 [1] 27.5 [2.5] 城镇化率( ) 45.5 [7] 45.1 [6.6] 科技教育 学前三年毛入学率( ) 80 [15] 80 [15] 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 ) 94 [5.4] 94 [5.4] 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 ) 85 [4.5] 88 [7.5] 主要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年) 10 [1] 10.5 [1.5] RD 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 ) 1.3 [0.3] 1.3 [0.3] 资源环境 耕地保有量(万公顷) 47.63 - 48.77 - 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吨 /万元) 110 [-20] 100 [-30] 单位生产总值能源消耗降低 ( ) - [16] - [20.14] 单位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降低( ) - [17.5] - [41.04] 5 主要污染物减少( ) 二氧化硫排放量 - [18] - [19.14] 化学需氧量 - [7.2] - [9.19] 氨氮排放控制量 - [7.5] - [9.3] 氮氧化合物 - [0.0] - [0.0] 森林覆盖率( ) 43 [2.3] 44.2 [3.5] 人民生活 全市总人口(万人) < 565 - 552 - 人口自然增长率(‰) < 4.5 - 4.1 - 城镇登记失业率( ) < 4.2 - 3.92 - 城镇新增就业人数(万人) > 4.5 [22.5] 6.5 [32.5] 城镇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万人) 60 [5.6] 75 [20.6] 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 ) 95 [4] 97 [6]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参保率( ) 98 [1] 98.5 [1.5]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26140 12 26207 12.2 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元) 10996 12 11745 14.1 注 1.生产总值总量为当年价格,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单位能耗、 水耗均 按 2010年价格计算。 2. []为 5 年累计数。 第二章 发展机遇与挑战 “十三五”时期,是我市适应经济新常态,推进创新发展、转型发展、绿色发展的关键时期,既面临许多重大机遇,又面临不少严峻挑战。 从国内外形势看,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没有变,全球治理体系和国际力量对比的调整变革,为我国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发展重大战略机遇期的内涵,正在由原来加快发展速度的机遇转变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机遇,正由原来规模快速扩张的机遇转变为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的机遇。我国经济发展处在 “速度变化、结构优化、动力转换 ”6 的关键阶段,增长速度从高速转向中高速,发展方式正从规模速度型转向质量效益型,结构调整正从增量扩能为主转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举,发展动力正从主要依靠资源和低成本劳动力等要素投入转向创新驱动。 从全市看,我 市经济发展已经进入规模质量同步提升期,工业化城镇化进入双加速期,产业转型升级进入关键期,发展动力进入转换期,县域经济发展进入整体跃升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决胜期。 从机遇上看,一是国家实施“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建设等重大战略,有利于我市高速铁路、高速公路、港口、机场、水利等基础设施的科学布局,为未来发展提供有力的基础支撑。二是我市处在成渝城市群的重要位置,新型城镇化发展潜力大,城市改造提升、小城镇建设、功能完善等都将创造巨大的有效需求,拉动经济增长。三是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突破,全面深化改革将进一 步破除制约我市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持续释放新的发展活力和动力。四是经济新常态下产业转型、创新发展取得良好开端,全市上下都在思转型、谋创新,为“十三五”发展打下了坚实的思想基础。五是我市一、二、三产业结构优化调整潜力大,矿产资源、农业资源富集配套,土地、资金、水电气等要素保障能力强,工业、农业发展的基础条件较好,现代服务业跨越发展的后劲足,会衍生许多新的发展需求。六是市级经济具有较强的引领带动能力,各县(区)你追我赶、竞相发展,县域经济发展态势良好,有利于形成市级与县域经济“两极”7 驱动、沿江与山区“两翼”齐飞 的发展格局。 从挑战上看,一是转型发展任务重,白酒、煤炭等传统产业市场疲软带来生产萎缩,新兴产业发展竞争乏力,创新驱动能力弱,资源、环境约束加大。二是城乡统筹发展任务重,城乡二元特征明显,城镇化进程与全国、全省有不小差距,新农村建设任务重,特别是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滞后。三是协调发展任务重,区域、城乡不平衡问题依然突出,三次产业结构与产业内部结构性矛盾突出,经济与社会发展不够协调。 图 2-1 宜宾市区位图 “十三五 ”时期,必须把握好我国发展重要战略机遇期内涵的深刻变化,立足我市 “欠发达、不平衡 ”的基 本市情和 “抓8 紧转、奋力赶 ”的重要任务,顺应国内外转型发展的基本趋势,增强机遇意识和忧患意识,主动适应、把握、引领新常态,抢抓发展机遇,有效应对挑战,统筹好中高速增长和中高端发展的关系、需求侧管理和供给侧改革的关系、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和培育发展新兴产业的关系、竞相跨越和协同发展的关系、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更加注重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更加注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更加注重引导市场行为和社会心理预期,更加注重加减乘除并举调整产业结构,更加注重以人为核心推进城镇化,更加注重人口经济和资源环境空间均衡,更加注重促进形成绿色生 产方式和消费方式,更加注重对特定人群特殊困难的精准帮扶,更加注重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加注重推进高水平双向开放,科学确定发展路径,不断开拓我市发展新境界。 9 第二篇 总体要求 第三章 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 第一节 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和省委十届七次全会以及市委四届十一次全会精神,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 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 “四个全面 ”战略布局,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进一步增强创新发展、转型发展、绿色发展的紧迫感、责任感,以构建 “绿色宜宾 ”为总体取向,以结构调整、产业转型、创新发展为主线,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深入实施 “2365”发展战略,推动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加快形成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体制机制和发展方式,统筹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确保在全省次级突破战略布局中率 先崛起、先于全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第二节 基本原则 坚持人民主体地位。 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10 展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发展人民民主,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保障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充分调动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坚持创新发展、转型发展、绿色发展。 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保持专注发展定力,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 坚持深化改革扩大开放。 以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坚定不移全面深化改革,加快完善各方面体制机制,为发展提供持续动力。抓住和用好开放发展新机遇,推进全方位开放合作,提升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 坚持依法治市。 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提高依法执政、依法行政水平,加快法治宜宾建设。 坚持党的领导 。贯彻全面从严治党要求,加强各级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持续改进作风和加强反腐倡廉建设。 第四章 战略定位与发展目标 第一节 战略定位 功能定位 长江上游辐射吸纳川滇黔的区域经济中心城市。 产业定位 全省通江达海交通枢纽中心、长江上游商贸11 物流中心、川南城市群金融中心,名优白酒产业发展基地、综合能源深度开发基地、重大装备机械制造基地、新型化工轻纺建材基地、绿色食品精深加工基地、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 形象定位 长江上游国际生态山水园林城市。 第二节 发展目标 到 “十三五 ”末,经济总量稳步提高,创新能力明显增强,经济结构更加优化,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显著提升,基本公共服务实现均衡配置,人民生活水平达到小康,绿色宜宾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基本建成长江上游辐射吸纳川滇黔的区域经济中心城市,如期实现在次级突破战略布局 中率先崛起、先于全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 经济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在提高发展平衡性、包容性、可持续性的基础上,经济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到 2018年地区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 2010 年翻一番,到2020 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 2300 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接近全省平均水平并与全国差距进一步缩小。产业转型、创新发展迈出实质性步伐,科技创新能力增强, “三个中心、六大基地 ”加快建设,新产业新业态不断成长,服务业比重明显提高,现代农业加快发展,绿色食品工业城市加快建设,基本形成现代产业体系。投资对增长的关键 作用充分发挥,消费对增长贡献稳步提高,金融利用率大幅提升。 12 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明显提高。 覆盖城乡的就业、教育、文化、社保、医疗、住房、公交等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健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稳步提高。城乡居民收入保持较快增长,收入差距缩小,中等收入人口比重上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贫困村全部摘帽,消除绝对贫困。 公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普遍提升。 中国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和宜宾城市精神广泛弘扬,向上向善、诚信互助的社会风尚更加浓厚,人民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 健康素质明显提高,全社会法治意识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成,文化产业更加壮大。 绿色宜宾建设成效明显。 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建设取得新的成效,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加快向低碳、绿色转变。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节能减排成效显著,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国土开发空间高效利用,生态、产业、城市、文化绿色化发展水平提高,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建设新格局。 新型城镇化步伐不断加快。 形成以中心城区为核心、以县城和重点城镇为主的城镇发展格局,城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进一步完善,综合承载能力不 断提升,城乡一体化进程明显加快。城镇人口数量超过农村人口,城乡差距和区域差距缩小,发展空间格局更加优化。 13 改革开放纵深推进。 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得到充分发挥,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取得实质性突破。开放合作广度和深度进一步拓展,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基本形成。 社会治理能力进一步提升 。依法治市全面落实,人民民主更加健全,法治政府基本建成,司法公信力明显提高。人权得到切实保障,产权得到有效保护。各领域基础性制度体系基本形成,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取得重大进展。 表 4-1 宜宾市“十三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 主要指标 类别 序号 指标 2015 年 2020 年 年均或 [累计 ]增长 属性 经 济 发 展 1 地区生产总值(亿元) 1525.9 2300 8 预期性 2 全员劳动生产率(元 /人) 49520 72700 8 预期性 3 城镇化率 常住人口城镇化率 45.1 55 [9.9] 预期性 户籍人口城镇化率 20 30 [10] 创 新 转 型 4 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 GDP 比重 1.3 2 [0.7] 预期性 5 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件) 0.9 1.7 [0.8] 预期性 6 科技进步贡献率( ) 45 55 [10] 预期性 7 互联网普及率 固定宽带家庭普及率( ) 36.9 70 [33.1] 预期性 移动宽带用户普及率( ) 41.8 85 [43.2] 8 服务业增加值占 GDP 比重( ) 27.5 32 [4.5] 预期性 9 战略性新兴产业总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 ) 13 18 [5] 预期性 民生福祉 10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18095 26800 8 预期性 11 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年) 10.5 11.2 [0.7] 约束性 12 城镇新增就业人数(万人) - - [27.5] 预期性 13 农村贫困人口脱贫(万人) - - [21.8] 约束性 14 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万人) 244 258 [14] 预期性 15 城镇棚户区住房改造数量(万套) - - [2.935] 约束性 16 人均预期寿命(岁) 73.1 76.1 [3] 预期性 资 17 耕地保有量(万公顷) - 47.15 - 约束性 18 新增建设用地(公顷) - - [4933] 约束性 14 源 环 境 19 万元 GDP 用水量降低( ) - - 达到省上要求 约束性 20 单位 GDP 能源消耗降低( ) - - 达到省上要求 约束性 21 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 ) - - 达到省上要求 约束性 22 单位 GDP 二氧化碳排放降低( ) - - 达到省上要求 约束性 23 森林增长 森林覆盖率(%) 44.2 47.08 [2.88] 约束性 森林蓄积量(万立方米) 2285 2400 [115] 24 城镇建成区绿地率(%) 32.8 35 [2.2] 约束性 25 空气质量 县城以上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 ) 77.2 - 达到省上要求 约束性 细颗粒物 PM2.5 未达标的县城及以上城市浓度下降( - 26 地表水质量 达到或好于 III类水体比例( ) 92.0 - 达到省上要求 约束性 劣 V 类水体比例( ) 3.9 27 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 ) 化学需氧量 - - 达到省上要求 约束性 氨氮 - 二氧化硫 - 氮氧化物 - 注 1.地区生产总值、全员劳动生产率总量按当年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总量和增速均按当年价格计算。 2. []为 5 年累计数。 3.单位 GDP 能耗、万元 GDP 用水量、单位 GDP 二氧化碳排放量按 2015 年价格计算。 4. PM2.5 未达标年均值超过 35 微克 /立方米。 15 第三篇 推进创新驱动与产业转型 坚持创新驱动,深入实施“ 2365”发展战略,以绿色宜宾为价值取向,着力产业转型、创新发展,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促进“四化 ”同步、融合发展,建设“三个中心、六大基地”,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第五章 实施创新驱动战略 积极营造创新创业发展环境,搭建创新创业平台,发挥科技创新的引领作用,全面提升创新能力,不断释放新需求、创造新供给,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相结合的区域创新体系,加快形成促进经济增长和创新创业的新引擎。 第一节 培育企业创新主体 发挥大企业创新骨干作用。 大力实施企业创新主体培育工程,形成一批具有创新引领能力 和较强竞争力的创新型领军企业。建设一批带动性强的企业技术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 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等研发机构,广泛联合相关高等院校、研发机构、各类企业共同构建创新网络, 增强五粮液、天原、丝丽雅集团等大企业的协同创新能力,支持企业开展关键共性技术研究,在自主核心技术、新型商业模式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突破。扎实推进“六16 个一科技工 程” ③ ,推动传统技术升级改造、新技术创新突破, 形成一批 具有引领示范作用的 创新型企业。 激发中小企业创新活力。 培育发展高成长型企业群体,大力推进科技企业孵化器、大学科技园、创业苗圃等中小微企业服务平台建设。培养一批科技含量高、创新能力强、发展潜力大的科技“小巨人”企业。加大对中小微企业创新能力建设的支持力度,鼓励其开展技术创新和企业运营模式创新,大力支持中小微企业自建或联建企业研发机构,加快先进技术的引进、吸收和再创造,引导中小微企业走上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的发展轨道。 激发和保护企业家精神。 培育尊重企业家的社会氛围,保护企业家精神。包容创新失败,完善风险补偿,宽容创新对传统利益格局的挑战。保护各种所有制企业产权和合 法利益,强化对企业家财产权益的法律保护。完善科技创新奖励机制,着力凝聚创新人才、筹措创新投入、推动创新发展。 第二节 搭建创新创业平台 搭建综合性创新创业平台。 推进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建设,支持有条件的县(区)开展创新型城市试点。鼓励发展众创、众包、众扶、众筹空间等综合创新创业服务平台,强化临港开发区和宜宾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的创新引领带动作用。扎实推进宜宾学院大学科技园和科技孵化器等一批创③ 六个一科技工程 “一个产业 ”即高新技术和战略性新兴产业; “一个基地 ”即宜宾国家精密模具与特种材料集成制造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 “一个园区 ”即宜宾现代农业科技园区; “一个联盟 ”即中国白酒产业技术创新联盟; “一座城市 ”即创新型城市; “一个高地 ”即中国白酒金三角川南科技人才高地。 17 新创业园(孵化基地)建设,构建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良性发展局面。依托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建设一批工程(技术)中心、重 点实验室、研发中心等重大科技创新平台,支持企业联合高校院所,共建产业(技术)创新联盟、产业技术研究院。设立创新创业基金,对小微企业、孵化机构等主体的创新创业活动给予支持。加快发展创业孵化服务、第三方专业服务等公共服务,推进大学创业园、科技孵化园等智慧园区服务创新创业。实施 “互联网 ”创业服务,以“互联网 ”推进创新创业。加快推进川滇黔结合部区域协同创新发展。 加强产学研对接平台建设。 创新科技管理模式,整合全市科技资源,搭建科学设备仪器共享服务、科研检测、科技文献信息服务、科技金融服务、网上技术交易等平台,创 建科技中心,加快构建科技综合服务体系。深化校地、校企合作,加强与国内著名高校的合作。实施科技成果转化工程,实现创新资源有效对接。 加快科技成果转化。 建立健全科技推广服务体系,打通科技成果转化通道,实现科技与经济深度融合。推进科技成果权属改革,实行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分配政策,提高科研人员成果转化收益分享比例。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探索知识产权资本化交易。 18 专栏 5-1 创新创业重点项目 科技创新新建天原集团氯钛锆钒产业链一体化利用技术开发、适用于牛仔面料的靛蓝染色纤维研发、生漆深加工技术集成研究与示范 项目。续建青蒿素高效提取技术及综合利用的研究与应用、秸秆深加工研发与应用项目。 创新平台新建市科技馆与市青少年活动中心综合大楼、美华生物环保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四川宜宾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科技企业孵化器、绿色食品工程研究院、临港开发区科技企业孵化产业园、宜宾学院大学科技园、县(区)双创小微企业科技孵化中心(孵化器)、惊雷科技国家级技术研发中心、电子商务孵化园、大学生和返乡人员创业园。 第三节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加大创新创业人才引进培养。 构建开放型的创新创业人才引进培养支持体系,促进各类人才创新创业。建立常 态化开放式引才平台,面向海内外引进一批 “高精尖缺 ”的创新创业人才和优秀团队。 实施“千名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创新完善人才引进机制,引进集聚一批 紧缺型 高层次人才。 实施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计划,完善人才培养锻炼机制,搭建人才作用发挥平台,培养一批在专业技能、生产管理和社会服务方面有特长的创业者。深入实施“人才 项目”引才工程,引进一批带项目、带技术的高端人才,推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引导鼓励支持企事业单位积极创建创新创业平台,发挥好平台吸引、聚集高层次人才的作用和功能。 实施重点人才工作专项工程。 实施大学生和科技人才创新创业扶持计划, 积极推进大学生创新创业园建设 。实施贫困地区人才支持计划,围绕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实行引才留才特殊支持政策,激励引导优秀人才向基层一线和贫困地区流动。实施优秀企业家培育计划,加快培养一批经营型、19 科技型和成长型企业家。实施市校战略合作拓展计划,加快推进产学研协同创 新。实施高技能人才素质提升计划, 大力开展技能人才培训,积极创建一批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和技能大师工作室。 推进人才体制机制改革和政策创新。 转变政府人才管理方式,加快政府人才管理职能向培育创新创业平台、发挥用人单位主体 作用、营造良好发展环境、提供优质高效服务转变,推动高校院所科技人才、青年大学生、海外高层次人才和各类民间能人进入创新创业主战场。加强人才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加强人才市场体系建设,大力发展人才服务产业。完善人才评价激励机制和服务保障政策,促进各类人才顺畅流动。 专栏 5-2 人才引进培养工程 千名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 力争每年贴近企业产业发展需要引进博、硕士 100 名左右。深化完善“人才 项目 资本”引才模式,扎实推进“人才 项目”引才工程,每年引进一批掌握核心技术、科技含量高、经济和社会效益好的高层次人才项目。 大学 生和科技人才创新创业扶持计划。 在宜宾学院、宜宾职业技术学院两所高校建立大学生创新创业俱乐部,在临港经济技术开发区、南溪罗龙工业集中区、江安阳春坝工业园区、五粮液产业园区等全省“ 51025”重点产业园区及其他有条件的产业园区建立大学生和科技人才创新创业园。 贫困地区人才支持计划。 每年选派一批教育卫生人才联系指导贫困地区学校、卫生院。每年选派一批农林、畜牧等领域专家人才到贫困地区开展实用技术培训和现场技术指导。实行引才留才特殊支持政策,根据贫困地区艰苦程度和引进人才学历层次,提高乡镇工作补贴标准。 市校战略合作 拓展计划。 深化拓展市校战略合作,构建人才引进、干部培训、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的全方位合作

注意事项

本文(宜宾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公开电子版)..docx)为本站会员(江山易美)主动上传,环境100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环境100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7 环境100文库版权所有
国家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16041442号-6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