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环境100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环境100文库

换一换
首页 环境100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森林河南生态建设规划(2018—2027年).docx

  • 资源ID:7864       资源大小:96.14KB        全文页数:76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权限:游客/注册会员/VIP会员    下载费用:5碳币 【人民币5元】
快捷注册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碳币 【人民币5元】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支付成功后,系统会自动生成账号(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下次登录下载和查询订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既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森林河南生态建设规划(2018—2027年).docx

森林河南生态建设规划 2018 2027 年 前 言 党的十八大以来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 ,提出了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的重要发展理念 ,创立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党的十九大确立了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基本要求、建设美丽中国的奋斗目标和以乡村振兴战略统揽三农工作全局的重大战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林业生态建设 ,明确提出实施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和修复 ,开展国土绿化行动 ,强化湿地保护和恢复 ,完善天然林保护制度 ,扩大退耕还林 ,加快森林、湿地、流域、农田、城市五大生态系统建设。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 ,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重大决策部署 ,加快林业现代化建设 ,编制了森林河南生态建设规划 2018 2027年 以下简称规划 。 规划对国土绿化、森林城市建设、森林质量提升、森林及湿地资源保护、林业产业融合发展以及林业支撑保障体系建设等作出总体部署和统筹安排 ,是推进森林河南生态建设的纲领性文件 ,是指导全省各地林业生态建设的重要依据。规划基准年为 2017年 ,规划期为 2018 2027年 ,前期为 2018 2022 年 ,后期为 2023 2027 年 ,展望到 2030 年。 第一章 森林河南生态建设的重大意义 第一节 林业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地位与作用 一、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 森林作为陆地生态的主体、自然生态系统的顶层、国家民族最大的生存资本 ,是人类生存的根基 ,关系生存安全、淡水安全、国土安全、物种安全、气候安全和国家外交大局。森林是人类发展不可缺少的自然资源 ,是水库、钱库、粮库 ,在为社会提供木材和竹材、木本粮油、林化产品等大量产品的同时 ,还具有调节气候、涵养水源、保持水土、改良土壤、减少污染、游憩保健以及保护生物多 样性等极其重要的生态服务功能 ,对维持陆地生态系统的平衡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林业生态建设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 ,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 ,是解决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中环境瓶颈制约的根本出路 ,是事关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性问题。目前 ,在我省大力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创新驱动发展、基础能力建设和新型城镇化的新形势下 ,林业拓展绿色发展空间的作用尤为突出。 二、生态建设的主体 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最大的碳储库 ,陆地生态系统 90的碳存储于森林之中 ,森林每生产 1 吨干物质 ,可吸收 固定 1.63 吨二氧化碳 ,释放1.19 吨氧气。森林是地球生命系统的基因库 ,我省是全国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地区之一 ,60以上的物种在森林中栖息繁衍。森林是地球生命系统的能量库 ,承担着将太阳能转换成化学能的主体任务。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调节中枢 ,在调节生物圈、大气圈、水圈、地圈动态平衡中具有重要作用 ,在生物世界与非生物世界之间的能量和物质交换中扮演着主要角色 ,对保持生态系统的整体功能起着中枢和杠杆作用。据评估 ,2017 年全省森林涵养水源 121.34 亿吨 约相当于小浪底水库的库容 ,固土 2.39亿吨 ,减少土壤肥力损失 1012.36 万吨 ,固定二氧化碳 2391 万吨 相当于燃烧 1494 万吨标准煤排放的二氧化碳量 ,释放氧气 1365 万吨 相当6200 万人 1 年的需氧量 ,增加土壤氮、磷、钾营养物质 40.95 万吨 ,吸收二氧化硫、氟化物、氮氧化物及滞尘 7809.64 万吨 ,森林生态服务价值达2337亿元 ,林业在我省生态建设中发挥着主体作用 ,保障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健康发展。随着中原城市群建设、工业化、新型城镇化等进程的加快 ,林业在生态建设中的作用将越来越重要。 三、富民惠民的重要途径 据统计 ,2017 年全省共生产各类经济林产 品 772.57 万吨 ,其中 水果654.38 万吨 ,木本粮油和其他干果 56.86 万吨 ,森林药材 20.81 万吨 ,茶叶2.08 万吨 ,食用菌 22.63 万吨 ,其他林副产品 15.81 万吨。向社会提供木材 568.2 万立方米 ,提供就业 4560 万个工日 ,林业旅游休闲康养 1.2 亿人次。全省林业产业总产值达到 1966 亿元 ,农民来自林业的纯收入人均达到 1021 元 ,农田防护林能使粮食平均增产 10左右 ,林业在促进农民增收和脱贫致富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城市森林能够调节城市生态平衡、拓宽休憩康养空间、提高生活质量 ,满足城市居民走进大森 林、回归大自然的需求 ,创造生态良好、有益健康的人居环境。目前 ,全省有 11 个省辖市成功创建了国家森林城市 ,在全国名列前茅 ,有全国绿化模范城市 11 个、全国绿化模范县 30 个。森林进城环城护城 ,城市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人民群众幸福指数明显提高。 第二节 建设的必要性 一、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的需要 党的十八大以来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 ,提出了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的重要发展理念 ,创立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强调 ,森林关系国家生态安全 ,要加强森林生态安全建设 ,着力推进国土绿化 ,着力提高森林质量 ,着力开展森林城市建设 ,着力建设国家公园。党中央、国务院先后出台了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 ,对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明确要求。 省委、省政府作出了建设林业生态省的重大战略决策 ,省政府批准实施了河南林业生态省建设规划 2008 2012 年 和河南林业生态省建设提升工程规划 2013 2017 年 ,取得了显著成效。当前 ,我省林业发展迎来前所未有的大好机遇 ,省委、省政府对林业生态建设提出了更高的目标和要求 ,明确提出 实施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和修复 ,开展国土绿化行动 ,强化湿地保护和恢 复 ,完善天然林保护制度 ,扩大退耕还林 ,实施新一轮生态省建设 ,加快森林、湿地、流域、农田、城市五大生态系统建设 ,构筑绿色生态屏障。 二、维护国土生态安全的需要 我省是中华民族和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 ,中原经济区和中原城市群的主体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源头所在地 ,全国重要的综合交通和通讯枢纽 ,全国粮食生产核心区 ,地处北亚热带向暖温带的过渡带 ,区位优势凸显 ,在国家生态安全战略上十分重要。但是 ,我省是缺林少绿的省份 ,迫切需要加快林业生态建设 ,加强太行山、伏牛山和桐柏 大别山造林绿化和森林质量提升 ,拓展生态空间 ,提高生态承载力 ;加强平原地区农田林网建设 ,促进提高平原地区粮食生产能力 ;加强长江、淮河、黄河、海河、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干渠等两侧生态保育带建设 ,保持水土、涵养水源 ,维护当地及其河流下游区域的国土生态安全。 三、绿色发展的需要 当前我国整体上绿色发展指数偏低 ,国家发展改革委等 4 部门联合印发的绿色发展指标体系明确将森林覆盖率、森林蓄积量、湿地保护率、可治理沙化土地治理率、陆域自然保护区面积等列为绿色发展指标。河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 ,把绿色作为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和人民对美好 生活追求的重要体现 ,为人民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 ,建设天蓝、地绿、水净的美丽河南。绿色发展迫切要求林业承担起筑牢生态安全屏障、夯实生态根基的重大使命 ,加大力度保护和修复自然生态系统 ,保障生态安全 ,增强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能力。绿色发展迫切要求林业承担起创造绿色财富、积累生态资本的重大使命 ,提供更多优质的生态产品 ,不断提高森林、湿地、荒漠、生物多样性等生态服务价值和公共服务能力。绿色发展迫切要求林业承担起引领绿色理念、繁荣生态文化的重大使命 ,大力提升保护森林、爱护动物、亲近自然的生态意识 ,培育公民生态价值观 ,推动 全社会形成绿色循环低碳的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 ,努力创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人文财富 ,为建设美丽河南做出新贡献。 四、推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需要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 ,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 ,是新时代“三农 ”工作的总抓手。绿色是乡村振兴的底色 ,乡村是林业的主战场。加强乡村绿色发展和改善乡村生态环境 ,推进乡村生态富民对乡村振兴至关重要 ,同时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也为林业改革发展提供了良好机遇。新时期林业生态建设必须按照党中央提出的 “产业兴旺、生 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 ”总要求 ,牢固树立和践行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的理念 ,加快乡村绿化美化建设 ,加强乡村自然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 ,发展绿色富民产业 ,弘扬乡村生态文化 ,推进生态扶贫 ,全面发挥林业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 ,为新时代乡村全面振兴贡献林业力量。 五、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脱贫攻坚的需要 良好生态是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改善人民生活质量、提升人民幸福感的基础和保障 ,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和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河南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现代化建设战略纲要提出打造富强 河南、平安河南、文明河南和美丽河南 ,要求加强生态环境系统建设。一方面 ,生态环境保护是利国利民利子孙后代的长远大计 ,广大人民群众由过去 “求生存 ”到现在 “求生态 ”,由过去 “要硬化 ”到现在“要绿化 ”。这就迫切要求林业建设把保护生态、提供优质生态产品、增加生态福祉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进一步增强全社会的危机意识和责任意识 ,着力树立生态观念 ,完善生态制度 ,维护生态安全 ,优化生态环境 ,努力建设美丽河南。另一方面 ,我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难点在山区、沙区和滩区 ,这些地区多数属于集中连片特困地区 ,也是重点生态功能区。实施生态保 护脱贫和林业产业扶贫对促进农民增收、拓宽就业渠道、实现精准扶贫具有重要意义 ,是提高贫困地区自我发展能力的重要举措。 六、稳定和提高粮食生产能力的需要 我省是全国粮食生产核心区 ,对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的作用尤为重要。平原农田防护林体系建设 ,能够起到防风固沙、涵养水源、调节气温等作用 ,有效改善农业生态环境 ,增强农业生产抵御干旱、风沙、干热风、冰雹和霜冻等自然灾害的能力 ,促进粮食高产稳产 ,为维护国家粮食安全提供重要的保障。 第二章 基础条件 第一节 林业资源概况 据国家林业局华东林业调查规划院调查 ,2017 年 ,全省林地面积8496.33 万亩 ,森林面积 6144.77 万亩 ,疏林地面积 219.9 万亩 ,灌木林地面积 705.86 万亩 ,无林地面积 1086.74 万亩 ,森林覆盖率 24.53。全省活立木蓄积量 23680.68 万立方米 ,其中森林蓄积量 17894.56 万立方米 ,疏林蓄积量 38.59 万立方米 ,散生木蓄积量 815.72 万立方米 ,四旁树蓄积量 4931.81 万立方米。 林业系统现有国家级和省级自然保护区 25 个 ,面积 763.11 万亩 ;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11 个 ,面积 520.1 万亩。省级以上森林公园 117 个 ,面积 448.01 万亩 ;其中国家级森林公园 34 个 ,面积 204.76 万亩。省级以上湿地公园 41 个 ,面积 125.61 万亩 ;其中国家级湿地公园 31 个 ,面积116.5 万亩。 全省湿地总面积 941.92 万亩。其中 ,河流湿地 553.51 万亩 ,湖泊湿地 10.35 万亩 ,沼泽湿地 7.3 万亩 ,人工湿地 370.76 万亩。全省沙化土地面积 895.19 万亩 ,荒漠化土地面积 15.21 万亩 ,石漠化土地面积 111.97万亩。 第二节 林业建设成就 一、森林资源持续增长 ,生态效益显著增加 一是森 林覆盖率大幅提高。 2017 年与 2007 年相比 ,全省森林面积净增 1295.8 万亩 ,森林覆盖率提高 5.17 个百分点。二是森林蓄积明显增长。森林蓄积量增加 4958.44 万立方米。三是生态服务功能价值巨大。2017 年全省森林生态服务功能价值为 2337 亿元。其中 ,涵养水源功能价值 676.27 亿元 ,保育土壤功能价值 407.53 亿元 ,固碳释氧功能价值157.01 亿元 ,营养物质积累功能价值 67.04 亿元 ,净化环境功能价值164.65 亿元 ,森林生物多样性功能价值 455.64 亿元 ,防护农田功能价值159.51 亿元 ,森林游憩功能 价值 249.35 亿元。 二、林业产业快速发展 ,经济效益明显提升 2017 年 ,全省林业年产值达到 1966 亿元。全省用材林和工业原料林达到 976 万亩 ,年均向社会提供木材 568.2 万立方米 ,年木材储备和木材生产价值达 56.81 亿元。全省经济林总面积达到 1621 万亩 ,林木种苗花卉面积 277 万亩 种苗 83 万亩、花卉 194 万亩 ,年产值 218.92 亿元 ,花卉种植面积居全国第 3 位。林下种植养殖面积 950.2 万亩 ,年产值259.67 亿元。全省共生产各类非木质林产品 772.57 万吨 ,总价值 506.54亿元。木材加工、 非木质林产品加工等第二产业价值 758.4 亿元。全省年销售收入 10 亿以上林业产业化集群发展到 23 个 ,省级林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达到 355 家。全省森林旅游蓬勃发展 ,年林业旅游休闲康养人数 1.2 亿人次 ,产值达到 198.55 亿元 ,直接带动的其他产业产值 135.14亿元。林业已成为调整农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的支柱产业。 三、有力支持社会发展 ,社会效益更加凸显 一是推动产业结构调整 ,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全省各地将生态建设与地方经济发展、群众增收相结合 ,推动了农村产业结构调整 ,带动了农村经济发展 ,培植了地方财源 ,增 加了农民收入。全省农民来自林业的纯收入人均提高到 1021 元 ,年均增长 13。二是增加农村就业 ,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扩大了林产品供给 ,促进了区域经济发展 ,拉长了林业产业链条 ,增加了就业容量 ,年均提供就业 4560 万个工日 ,维护了社会稳定。三是通过生态建设 ,城乡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明显改善 ,人民群众幸福指数明显提高 ,为招商引资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 四、生态保护能力不断增强 全省生态文化建设蓬勃发展 ,生态保护意识和生态文明意识明显增强 ,自觉 “爱绿、植绿、护绿 ”、崇尚生态、崇尚自然的良好社会氛围初步形成 ,有力地推 进了生态文明建设。新增国家森林城市 10 个、林业生态文明示范县 11 个、全国绿化模范城市 11 个、全国绿化模范县 30 个 ,全国绿化模范单位 20 个、各类森林公园 78 个 面积 186.14 万亩 、湿地公园 41 个 面积 125.61 万亩 、自然保护区面积 108.9 万亩。累计救护野生动物 33.9 万头 只 。 五、林业改革稳步推进 一是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深入推进 ,集体林地确权登记工作基本完成 ,全省已建立县级以上林权管理服务机构 80 个、省级林权管理示范中心12 个、林业合作社和家庭林场 4374 家 ,流转林地 766.95 万亩 ,林权 抵押贷款累计达 33.6 亿元。二是国有林场改革全力推进 ,出台了国有林场改革实施方案 ,全省 93 个国有林场统一定性为公益一类事业单位 ,国有林场改革全力推进。三是推进森林保险工作 ,全省重点公益林参加森林保险面积 2319.30 万亩 ,参保率达到 97.45。四是积极推进林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逐步调整经济林林种、树种结构和苗木、花卉产业结构 ,降低林业生产成本 ,应对市场需求补齐林产品短板。 六、支撑保障能力得到加强 出台了河南省森林防火条例河南省湿地保护条例。建成 1个院士工作站、 1 个省级重点实验室、 4 个 国家级生态定位观测站、 7个省级生态定位观测站及其他科技创新平台 11 个。制修订林业地方标准 188项 ,承担国家和省级林业重大科研项目 84 项 ,全省林业科技成果转化率达 68,科技进步贡献率提高到 52.3。全省森林火灾受害率控制在 0.08‰,林业有害生物成灾率控制在 0.53‰。全省建设县级林业技术推广站 159 个、乡镇林业服务机构 1974 个、木材检查站 100 个。建成了全省林业政务专网 ,建成全省森林资源数据库、营造林管理等林业信息化应用系统和全省林业网站群。森林公安正规化建设成效显著 ,国家下达我省森林公安政法编制 2303 人 ,打击涉林犯罪能力全面提高。 第三节 林业建设面临挑战 一、造林绿化任务艰巨 我省是个少林省份 ,森林资源总体不占优势。根据第八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结果 ,我省森林面积在全国列第 22 位 ,人均森林面积为全国平均水平的 1/5;森林覆盖率在全国排名第 20 位 ,人均森林蓄积为全国平均水平的 1/7。森林资源分布不均 ,50以上林业用地、森林面积、森林蓄积分布在伏牛山区。全省森林、湿地等生态系统整体功能脆弱 ,抵御自然灾害能力不强 ,难以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生态环境质量不断提高的需求。全省还有 1086.74 万亩无林地亟 待造林绿化 ,主要分布在太行山、伏牛山的石质低山丘陵区 ,南阳山区尚有 111.97 万亩石漠化土地需要综合治理。随着新型城镇化、高标准农田建设和农村道路、水系等改扩建 ,平原地区农田防护林体系需要完善 ,生态廊道需要提高建设标准。 二、森林质量不高 全省小树多、大树少 ,落叶树多、常绿树少的现象普遍。一是中幼龄林面积过大。中幼龄林面积 3800 多万亩 ,占乔木林面积的 83.01。二是纯林面积过大。在全省 4580.4 万亩的乔木林 其中天然林 1972.05 万亩 ,人工林 2608.35 万亩 中 ,纯林占 79,混交林仅占 21。在天然林中 ,纯林占 65.44,混交林占 34.56;在人工林中 ,纯林占 88.91,混交林占11.09。三是树种单一。特别是平原地区 ,杨树占绝对优势 ,杨树的面积和蓄积分别占平原区森林面积和蓄积的 79.46、 92.8。四是单位面积森林蓄积量低。乔木林蓄积平均每亩只有 4 立方米 ,为全国平均水平的62.3。目前全省尚有 3000 多万亩中幼林和退化林亟需抚育和改造。 三、资源保护压力加大 随着我省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深入发展 ,林地、森林、湿地和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的任务和难度越来 越大。森林火灾、森林病虫害等时有发生 ,松材线虫病、美国白蛾等疫点增多、疫区范围有扩大的趋势 ,严重威胁着生态安全 ,严守林业生态红线 ,维护国家生态安全底线的压力日益加大。近年来 ,各类建设项目向林地转移趋势明显 ,占用征收林地需求增加 ,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争地矛盾明显。平原地区人多地少 ,造林保存和管护难度大。国家级、省级公益林地森林生态效益管护补偿标准偏低 ,市、县级公益林地尚未建立补偿制度 ,全面保护天然林的任务十分繁重。 四、林业产品供给能力不强 森林、湿地等自然生态系统的生态产品供给和生态公共服务能力与人民群众期盼相比还有很大差距 ,人们对身边增绿、社区休憩、森林康养的需求越来越迫切。森林公园等森林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滞后 ,生态体验设施缺乏。经济林经营管理水平较低 ,绿色、有机生产体系不健全 ,优质经济林产品比例偏低。优质木材供应能力严重不足 ,林业产业总体规模偏小 ,二三产所占比重低 ,集约化程度不高 ;技术装备水平和产品科技含量低 ,自主创新能力不强 ,缺少全国知名的品牌产品 ,林业企业抵御市场风险能力不足 ,林业产业市场竞争力不强 ,生产潜力没有充分发挥。 五、 林业政策有待进一步完善 存在林业投入标准低、生态补偿制度不健全、集体林权制度经营权落实不到位等问题。随着剩余造林地立地条件越来越差 ,造林和管护难度加大 ,加上人工成本、苗木成本等逐年上升 ,营造林所需投入越来越高。由于缺乏造林后的管护经费 ,后期管护措施如补植、除草、扩穴、浇水等难以开展 ,后期管护跟不上成为一些地方造林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公益林、天然林保护和补偿制度需要调整完善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国有林场改革等政策措施需要进一步完善落实。此外 ,受地方财力所限 ,资金投入与生态工程建设需求还有一定差距。 六、 林业基础设施薄弱 森林防火、野生动植物保护、资源管理、林业执法、有害生物防治、森林资源监测等装备手段落后 ,高新实用技术成果推广应用不足 ,品种创新和技术研发能力不高 ,林业人才队伍薄弱。资源管制、营造林管理较为粗放 ,森林、湿地、野生动植物等资源没有落在 “一张图 ”上 ,保护修复任务没有落实到山头地块 ,难以做到精准保护、精准建设。信息化建设滞后 ,林业大数据融合度低 ,互联网、电子平台等现代先进技术应用不足。 第三章 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与总体目标 第一节 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 十九大精神 ,紧紧围绕统筹推进 “五位一体 ”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 “四个全面 ”战略布局 ,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 ,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 ,认真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 ,全力服务省委、省政府打赢 “三大攻坚战 ”中心工作 ,按照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总要求 ,以满足人民良好生态需求为总目标 ,以林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 ,以林业生态建设为主战场 ,以维护森林生态安全和扩面提质增效为主攻方向 ,以建设中原森林城市群和森林乡村为主要抓手 ,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推进农业结构调整 ,助力精准脱贫 ,加快国土绿化 ,提升森林质量 ,加强资源保护 ,增进绿色惠 民 ,强化基础保障 ,加快推进林业现代化建设 ,为决胜全面小康、建设生态文明、谱写中原更加出彩新篇章做出贡献。 第二节 总体要求 总体要求是 “三增四转五统筹 ”。 “三增 ”即增绿量、增容量、增效益。增绿量主要是指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 ,增加森林覆盖率、森林蓄积量和湿地面积 ;增容量主要是指增加区域经济发展的环境容量和生态承载能力 ;增效益主要是指增加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四转 ”即从生产建设向生态建设转型、从林木经营向森林经营转型、从林业经济向林区经济转型、从粗放增长向集约增长转型。从生产建设向生态建设转型是 要跳出林业看林业 ,坚决纠正片面注重林业生产、林业经济的错误观念。要更加注重林业生态建设 ,把林业生态作为重要资源 ,做到以生态效益实现经济效益 ,以经济效益彰显生态效益。要像珍惜生命一样珍惜宝贵的林木资源 ,对消耗林木资源的产业要从严审批、从严管理 ;从林木经营向森林经营转型是要把森林资源保护好、利用好、经营好 ,大力发展林下养殖、林下种植、林下繁殖 ,着力培育森林旅游、森林康养、林果加工等高附加值产业 ,充分利用森林附属的各类 “非木资源 ”,全面提升森林资源综合效益 ;从林业经济向林区经济转型是要统筹谋划、整体推进林区建设 ,大力发展特色经济 ,实现从产业链条短、产品结构单、资源消耗多的传统林业经济转向一二三产比例协调、产业体系完备、发展可持续的现代林区经济 ;从粗放增长向集约增长转型是要转变林业发展方式 ,彻底摒弃 “离开生态效益谈经济效益 ”“简单追求林业产业增加值 ”的错误观念 ,从数量扩张转向坚持数量质量并重和质量第一、效益优先 ,既注重扩大造林面积 ,又注重造林质量、林木结构和生态效益 ,全面提升森林的综合价值。“五统筹 ”是指统筹建设和治理森林、湿地、流域、农田、城市五大生态系统。 第三节 基本原则 一、坚持生态优先 ,统筹规划 保 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 ,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 ,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 ,坚持以生态保护修复为主 ,加快国土绿化进度 ,加强森林经营 ,建设结构合理、功能齐全、持续高效的林业生态防护体系。对国土绿化、森林城市建设、森林质量提升、森林及湿地资源保护、绿色富民产业等内容进行全面规划 ,构筑绿色生态安全屏障。 二、坚持稳中求进 ,提质增效 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 ,尊重规律、科学谋划 ,既要立足于加快发展 ,又要注重质量 ,速度服从于质量 ,做到从容建设 ,切实 可行。以推进林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 ,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 ,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总要求 ,把发展方式由高速增长转变到以高质量发展为主的道路上来 ,着力增加生态产品、优质林产品供给 ,提高产品质量 ,促进林业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充分发挥林业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 三、坚持合理布局 ,调整结构 充分考虑我省自然地理特征、资源环境条件、森林植被分布以及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等因素 ,围绕国家重大战略、国家主体功能区划等 ,科学布局 ,因地制宜 ,确定各区域重点建设内容。大力调整和优化树种结构、林分结构、林种结构、林业产业结构 ,构建功能稳定、树种丰富、结构复杂、生物多样、稳定高效的森林生态系统。 四、坚持改革创新 ,科技引领 深化林业改革 ,创新产权模式 ,广泛调动全社会发展林业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加大对最新林业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力度 ,发挥科技创新的引领作用 ,实现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 ,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不断释放改革红利、创新红利。 五、坚持政府主导 ,市场运作 林业生态建设属于公益性事业 ,实行政府主导 ,发挥政府组织推动和宏观调控作用 ,加强政策扶持 ,提高资金使用效益。调动企业、社会组织和公众的积极性 ,社会各方广泛参与 ,多方筹资 ,共建共享。林业产业发展遵循市场规律 ,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实行市场化运作。生态与产业兼顾的木本油料林等建设 ,注重吸引社会投资 ,实行政府主导下的政策性引导、扶持机制。 六、坚持着眼长远 ,分步实施 尊重自然规律和经济发展规律 ,把森林河南生态建设作为一项艰巨性、长期性、系统性工程。规划期限划分为前期、后期两个阶段 ,前期建设任务细化落实到每个年度 ,按照规划的年度任务组织实施 ,稳步推进 ,持续发展。 第 四节 总体目标 根据我省区域自然环境和经济发展的需要 ,充分发挥林业在生态建设中的基础作用 ,扩总量、提质量、调结构、增效益 ,大力推动林业生态建设 ,打造绿量适宜、布局均匀、网络完备、结构合理、功能完善、稳定高效的生态系统。 到 2027 年 ,全省所有宜林地造林绿化 ,所有可治理沙化土地得到治理 ,所有省辖市建成国家森林城市 ,所有县 市 建成省级森林城市 ,所有廊道得到绿化 ,所有县 市、区 实现森林公园、湿地公园或郊野公园全覆盖。森林覆盖率达到 30,森林蓄积量达到 2.59 亿立方米 ,湿地面积达到1200 万亩 ,林下经 济面积达到 2012.47 万亩 ,森林植被碳储量达到 1.4 亿吨 ,森林生态服务价值达到 3600 亿元 /年 ,森林质量明显提升 ,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实现山区森林化、平原林网化、城市园林化、乡村林果化、廊道林荫化、庭院花园化 ,建设天蓝地绿水净、宜居宜业宜游的森林河南。 一、前期目标 2018 2022年 “五年增绿山川平原 ”全省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生态系统稳定性显著增强 ,人居生态质量明显提升 ,初步打造 “绿满中原、四季常青、三季花开 ”的生态景象。其主要目标是 完成造林 1244.52万亩 ,森林抚育 1968.17万亩 ,退化林修复 107万亩 ;森林面积达到 6902.99 万亩 ;森林覆盖率达到 27.56,提高 3.03 个百分点 ;森林蓄积量达到 2.19 亿立方米 ; 湿地面积达到 1000 万亩 ,湿地保护率达到 50; 林下经济面积达到 1587.63 万亩 ; 林业自然保护地面积占国土面积的比例达到 5; 可治理沙化土地治理面积 125 万亩 ,治理率达到 99.6; 国家森林城市达到 28个 含县及县级市 ,省级森林城市达到 40个 ;国家级森林乡村达到 400 个 ,省、市、县级森林乡村达到 4000 个 ; 平原农田林网控制率达到 95,廊道绿化率达到 95; 森林生态服务价值达到 2840 亿元 /年 ; 森林植被碳储量达到 1.25 亿吨。 二、后期目标 2023 2027年 “十年建成森林河南 ”森林质量持续提高 ,生态功能显著提升 ,湿地功能恢复发展 ,生物多样性保护持续加强 ,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更加巩固。 完成造林 1007.48 万亩 ,全省所有宜林地造林绿化 ,森林抚育1920.44 万亩 ,退化林修复 267.51 万亩 ;森林面积达到 7515.11 万亩 ,森林覆盖率达到 30,提 高 2.44 个百分点 ;森林蓄积量达到 2.59 亿立方米 ; 湿地面积达到 1200 万亩 ,湿地保护率稳定在 50以上 ; 林下经济面积达到 2012.47 万亩 ; 可治理沙化土地治理面积 75 万亩 ,治理率达到并稳定在 100; 国家森林城市达到 48 个 ,所有县 市 建成省级森林城市 ;国家级森林乡村达到 1000 个 ,省、市、县级森林乡村达到 10000 个 ; 平原农田林网控制率稳定在 95以上 ,廊道绿化率稳定在 95以上 ; 森林生态服务价值达到 3600 亿元 /年 ; 森林植被碳储量达到 1.4 亿吨。 三、展望期目标 到 2030 年 ,森林覆盖率稳定在 31以上 ,森林蓄积量达到 2.83 亿立方米 ,建成健康稳定优质高效的森林和湿地生态系统 ,生态状况整体步入良性循环 ,基本满足区域生态保护、绿色经济发展的需求。 第四章 规划布局 在全省主体功能区和国土生态安全战略框架下 ,根据中原城市群发展规划、河南省 “十三五 ”规划、郑州国家中心城市生态建设规划等 ,综合考虑林业发展条件、发展需求等因素 ,按照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的要求 ,优化林业生产力布局 ,以森林为主体 ,系统配置森林、湿地 、野生动植物栖息地等生态空间 ,统筹推进森林、湿地、流域、农田、城市五大生态系统建设 ,着力构建 “一核一区三屏四带多廊道 ”的总体布局。 “一核 ”为郑州大都市生态区 ;“一区 ”为平原生态涵养区 ;“三屏 ”为太行山地生态屏障、伏牛山地生态屏障、桐柏 大别山地生态屏障 ;“四带 ”为沿黄生态保育带、沿淮生态保育带、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地及干渠沿线生态保育带和隋唐大运河及明清黄河故道生态保育带 ;多廊道为以铁路、公路、河流等组成的生态廊道网络。 第一节 郑州大都市生态区 范围与林业现状 包括郑州、开封、新乡、焦作、许昌 5 个省辖市的 31 个县 市、区 和巩义市 ,总面积 1.59 万平方千米 ,区域内林地面积533.12 万亩 ,森林面积 363.88 万亩 ,森林覆盖率 15.27。涉及省级以上自然保护区 2 个 ,面积 78 万亩 ;省级以上森林公园 22 个 ,面积 87.03 万亩 ;省级以上湿地公园 3 个 ,面积 6.2 万亩。 功能定位 拓展生态空间 ,提升生态服务功能 ,改善人居环境。 发展重点与举措 按照 “大生态、大环保、大格局、大统筹 ”的要求 ,统筹推进森林、湿地、流域、农田、城市五大生态系统建设 ,加强城郊森林、森林公园、湿地公园建设 ,打造绿树成林、河流湖泊互联互通的景观 ,加快形成与国家中心城市地位相匹配、与都市区空间结构相衔接、与现代产业结构相融合、与人民群众对高品质生活期盼相适应的生态保障体系 ,大幅度增加蓝绿空间 ,优化林种树种结构 ,提升森林质量 ,打造中原森林城市群的 “绿芯 ”,打造 “城在林中、林在城中 ”的美丽郑州 ,促进天蓝、地绿、水清、景美的大都市区建设。保障郑州作为 “一带一路 ”节点城市连通境内外、辐射东中西物流通道枢纽的生态安全。 把中华生物园和郑州黄河中央湿地公园作为重中之重进行规划建设。在郑州航空港区、开封市尉氏县、许昌市鄢陵 县和建安区的部分区域规划建设中华生物园 ,总面积 1275 平方千米。结合我省农耕文明发源地的历史传统优势 ,打造集传承生态文明、科学研究普及、旅游休憩观光、植物种质资源保护和新优植物开发功能于一体的综合园区。在黄河郑州段沿岸规划建设郑州黄河中央湿地公园 ,东西长 131.18 千米 ,南北宽20.15 千米 ,规划湿地公园总面积 243.3 平方千米。提升完善已经建成的龙湖、龙子湖、象湖、雁鸣湖湿地公园和连通水系工程 ,形成沿黄河流湿地和引黄湖泊湿地相结合的湿地公园群 ,打造生态湿地绿带。 第二节 平原生态涵养区 范围与林业现状 包括黄淮海平原、南阳盆地 ,涉及开封、洛阳、平顶山、安阳、鹤壁、新乡、焦作、濮阳、许昌、漯河、南阳、商丘、信阳、周口、驻马店 15 个省辖市的 60 个县 市、区 和兰考、滑县、长垣、永城、鹿邑、新蔡 6 个省直管县 市 ,总面积 6.74 万平方千米 ,该区是国家粮食生产核心区 ,也是我省风沙区 ,区域内林地面积 1410.2 万亩 ,森林面积 929.59 万亩 ,森林覆盖率 9.19。省级以上自然保护区 4 个 ,面积50.1 万亩 ;省级以上森林公园 20 个 ,面积 41.11 万亩 ;省级以上湿地公园21 个 ,面积 51.25 万亩。 功能定位 改善生 态环境 ,保障粮食生产安全 ,提高生态服务功能 ,增强林产品供给能力。 发展重点与举措 与我省高标准粮田工程建设相结合 ,加强水田林路综合治理 ,积极稳妥地推进农田防护林完善和提升 ,构建平原生态绿网。加强沙化土地治理和退化林修复。加强四旁绿化、村镇绿化、庭院绿化和森林城市、森林公园、湿地公园建设。发展优质林果、林下经济、花卉苗木基地等。 第三节 太行山地生态屏障 范围与林业现状 涉及安阳、鹤壁、新乡、焦作、济源 5 个省辖市的 13 个县 市、区 ,是我省生态脆弱地区 ,总面积 1.1 万平方千米 ,区域内林地 723.17 万 亩 ,森林 355.17 万亩 ,森林覆盖率 21.48。省级以上自然保护区 2 个 ,面积 97.9 万亩 ;省级以上森林公园 18 个 ,面积 56.43 万亩 ;省级以上湿地公园 4 个 ,面积 3.19 万亩。 功能定位 森林质量提升 ,生物多样性保护 ,保持水土。 发展重点与举措 加强森林、湿地保护 ,全面保护天然林。大力开展人工造林、封山育林和飞播造林 ,提升森林质量 ,营造水土保持林和水源涵养林。保护珍稀野生物种种群及其栖息地 ,加强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湿地公园建设 ,探索建设金钱豹、猕猴国家公园。建设特色经济林、森林旅游休闲康养基地。 第四节 伏牛山地生态屏障 范围与林业现状 涉及洛阳、平顶山、许昌、三门峡、南阳 5 个省辖市的 34 个县 市、区 和汝州市、邓州市 ,总面积 5.06 万平方千米 ,是我省森林资源主要分布区 ,区域内林地 4488.44 万亩 ,森林 3315.26 万亩 ,森林覆盖率 43.71。省级以上自然保护区 10 个 ,面积 385.62 万亩 ;省级以上森林公园 31 个 ,面积 176.83 万亩 ;省级以上湿地公园 7 个 ,面积 56.77万亩。 功能定位 森林质量提升 ,生物多样性保护 ,涵养水源。 发展重点与举措 全面保护森林、湿地资源 ,继续加强天然林 保护。大力营造水源涵养林和水土保持林 ,开展石漠化治理 ,实施新一轮退耕还林 ,强化森林经营 ,调整和优化森林结构 ,加强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湿地公园建设。建设伏牛山世界植物大观园 ,争取建设伏牛山国家公园 ,建立南北过渡带森林生态系统原真性保护展示区、国际生物多样性保育区、中国森林康养先导示范区等 ,打造中原 “绿核 ”、生态基石、生物绿色宝库和珍稀濒危植物天堂。积极发展林下经济、优质林果、森林旅游等产业。 第五节 桐柏 大别山地生态屏障 范围与林业现状 涉及南阳、信阳、驻马店 3 个省辖市的 10 个县 市、区 和固始县 ,是 我省商品林主要分布区 ,总面积 2.21 万平方千米 ,区域内林地 1341.4 万亩 ,森林 10

注意事项

本文(森林河南生态建设规划(2018—2027年).docx)为本站会员(江山易美)主动上传,环境100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环境100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7 环境100文库版权所有
国家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16041442号-6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