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环境100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环境100文库

换一换
首页 环境100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天水市绿色生态产业发展实施方案.docx

  • 资源ID:7534       资源大小:154.19KB        全文页数:11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权限:游客/注册会员/VIP会员    下载费用:5碳币 【人民币5元】
快捷注册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碳币 【人民币5元】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支付成功后,系统会自动生成账号(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下次登录下载和查询订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既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天水市绿色生态产业发展实施方案.docx

天水市绿色生态产业发展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构建生态产业体系推动绿色发展崛起的决策部署,根据甘肃省推进绿色生态产业发展规划和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构建生态产业体系推动十大类生态产业发展总体方案的通知要求,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深入落实习近 平总书记视察甘肃重要讲话和“八个着力”重要指示精神,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为前提,着力构建生态产业体系,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大力发展循环农业、节能环保、中医中药、文化旅游、通道物流、军民融合等绿色生态产业,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实现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新天水。 (二)主要目标。到 2020 年,产业结构调整取得较大进展,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取得重大突破,生态 产业体系初步形成;到 2025 年,生态产业体系进一步完善,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清洁生产、绿色生产、低碳生产占主导地位,清洁生产产业初具规模,传统产业绿色发展水平和质量效益显著提高;节能环保、清洁能源、中医中药、文化旅游、通道物流、数据信息、军民融合、先进制造等新兴产业发展壮大,成为全市经济的重要增长极;循环农业优势彰显,建成绿色生态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构建市场潜能大、布局合理、功能完备的生态产业体系,绿色发展能力显著增强,形成绿色生态产业发达、生态环境质量优良、社会经济和资源环境统筹协调的发展格局。 绿色生态产业发展规模进一步壮大。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节能环保产业产值2020 年达到 100 亿元, 2025 年达到 150 亿元。清洁生产、绿色生产、低碳生产的产业发展特征更加明显,基本建成协调发展的生态产业体系,绿色生态产业增加值占GDP 的比重明显提高,生态经济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率显著提高。 资源能源利用更加高效。全面完成省上下达的节约能源、主要污染物减排和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等约束性指标,能源、水资源、土地总量和强度“双控”成效明显。到 2020 年,非化石能源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达到 18,一般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 达到 75以上,资源能源节约和循环利用水平显著提高。 生态安全屏障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到 2020 年,重点区域综合治理取得明显成效,整体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到 84以上,境内渭河考核断面水质优良比例达到 92.1以上,森林覆盖率达到 37以上,水土流失治理率达到80以上。到 2025 年,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 96以上,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 100,城市建成区绿地率达到 38,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 二、重点任务分工 围绕发展十大类生态产 业,进一步细化责任分工,明确牵头领导、 牵头责任部门和配合部门,推动工作落实。 (一)节能环保产业。围绕低碳节能、污染防治、资源综合利用等重点领域,加强科技创新和产业化,通过引进消化和再创新,努力提高我市节能环保装备水平和产品整体质量,推广应用先进节能环保技术和装备,创新管理模式,提高集成配套和综合服务能力,逐步形成涵盖技术研发、装备制造、产品应用和节能环保服务一体化的节能环保产业体系。加快推进资源综合利用,大力发展以废旧产品再利用为主的再制造产业,构建集约化、高值化的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产业链。加强煤矸 石、粉煤灰、工业副产石膏、化工废渣等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加强对低碳、绿色、环保的新型装配式建筑材料支持力度,扶持加气混凝土、复合保温砌块和轻质复合保温板材、光伏一体化建筑用玻璃幕墙等新型墙体材料、节能建筑门窗、隔热和安全性能高的节能膜和屋面防水保温系统、预拌混凝土和预拌砂浆的生产和推广,支持新型建材企业做大做强。积极开发利用“城市矿产”,推动餐厨废弃物、建筑垃圾、园林废弃物、城市污泥和废旧纺织品等城市典型废弃物集中处理和资源化利用,建设再生资源综合利用基地和区域性集散交易中心。(牵头领导赵四辈;牵头部门市发展改革委、市工信委、市环保局;配合部门市建设局、市科技局、市财政局、市商务局、市质监局等) (二)清洁生产产业。牢固树立源头预防、过程控制的清洁生产理念,打造绿色生态生产体系,开展产品生态设计,逐步完善产品生态设计标准体系。积极推进建立绿色工业园区、 绿色示范工厂,推广普及绿色产品。按照企业循环式生产、园区循环式发展、产业循环式组合的要求,依托现有经济技术开发区、天水高新农业科技园区、工业园等各类园区,推进工业企业向园区聚集发展,集中有效处理园区内污废,降低工业生产过程中的资源能源消耗和污染 物产生量,建设绿色园区。按照厂房集约化、生产洁净化、废物资源化、能源低碳化原则,结合行业特点,分类创建绿色工厂。推广应用余热余压回收、水循环利用、有毒有害原料替代、废渣资源化等先进、成熟、适用的清洁生产工艺和装备,加快推进建材、化工等传统行业清洁生产技术改造。引导工业污染防治从“末端治理”转向“全生命周期控制”,探索建立绿色制造产品生态设计的激励机制和推行模式,建设一批清洁生产技术产业化服务中心,不断研发节能环保新材料和清洁生产技术工艺。全面推进 “绿色矿山”建设,加强尾矿库综合治理和信息化监测,预防和减少 尾矿库生产安全事故和环境污染。继续实施高风险污染物削减行动计划,鼓励企业使用节能降耗的先进设备,实施设备运行绿色化管理,加大企业废物利用,延伸循环经济产业链,加强资源分类利用和循环使用、能源梯级利用,实现资源利用最大化和废物排放最小化。(牵头领导郝文杰;牵头部门市工信委; 配合部门市发展改革委、市国土资源局、市科技局、市财政局、市环保局、市农业局、市畜牧兽医局、市安监局等) (三)清洁能源产业。以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为目标,提高清洁能源的生产和利用比例。坚持集中与分散开发并重、消纳和 外送并举,优先存量、优化增量,合理控制风、光电开发节奏,促进风光电、生物质能等多种可再生能源互补融合发展,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探索制造业、农业与光伏发电互补发展新模式,用好国家关于北方地区清洁供暖价格政策。加强对太阳能、生物质能、浅层地热能等可再生能源发展的扶持,发展清洁能源供暖替代燃煤锅炉,着力推进清洁能源替代。加快推进山地风电场建设,积极推进山地低风速智慧风电场开发,因地制宜开发中小规模分布式和用户侧风力发电项目。发挥太阳能光伏发电分散建设和就地消纳的优势,在张家川、清水、甘谷等县规划建设一 批分散式光伏发电项目。鼓励在城市建筑物、大型体育场馆和停车场等公共设施系统推广光伏发电,在工业园区、学校、医院等具备条件的场地建成一批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继续深入开展光伏扶贫工程,鼓励贫困户因地制宜利用房前屋后空地、废弃土地、荒山荒坡、农业大棚等建筑就地建设户用分布式光伏电站和村级集中式光伏电站。提高新能源外送能力。推进智能电网建设,应用成熟储能技术,发展分布式能源,加快充电桩建设,推广使用电动汽车,在全市旅游景区和有条件地区示范推广纯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和甲醇汽车。(牵头领导赵四辈;牵头部门市 发展改革委;配合部门市科技局、市工信委、市财政局、市环保局、市政府国资委等) (四)循环农业。加大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力度,大力推动农业循环经济发展,加快促进农业农村发展由过度依赖资源消耗、主要满足量的需求,向追求绿色生态可持续、更加注重满足质的需求转变。优化农业种植、养殖结构,大力推行高效生态循环种养结合模式,促进养殖业与种植业有效对接,培育和引进优良品种,选择适宜的县(区)加快发展草产业,促进农牧互补发展。合理使用化肥农药,减少化肥使用量。积极鼓励社会力量投身农业废弃物再利用事业,加快废旧农膜回 收加工利用、畜禽粪便集中处理和资源化利用、蔬菜尾菜综合处理利用,推进农产品、林产品加工废弃物综合利用,延伸产业链,提高附加值。进一步优化农业生产布局,发挥特色优势,突出品牌质量,打造 “花牛苹果”“秦安蜜桃”“秦州大樱桃”等更多特色农产品品牌。大力发展生态农业、节水农业,集成有机营养枕、水肥一体化、保护地栽培及光伏新能源等系列先进技术,以天水国家高新农业技术示范园区为技术示范核心,推广适应我市发展的“秸秆 -畜禽养殖 -粪便 -沼气 -有机肥 -果园(菜园) -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秸秆 -基质 -食用菌基地 -菌糠 -生物饲 料有机肥 -生态养殖和有机农业”等循环农业模式,建设一批农业产业园,形成设施装备先进、科技支撑水平高、综合生产能力强、生态环境友好、产品特色鲜明的农业产业集群,推动循环农业良性发展。发展壮大草食畜牧业、高原夏菜、优质林果等优势产业,强化农产品品种、品质、品牌建设,大力推行无公害、绿色、有机和国家地理保护标志农产品开发认证,建设一批地域特色鲜明的绿色生态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全面提升绿色农产品加工水平。加快建设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鼓励中央厨房、共同配送等冷链物流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创新应用,大力培育发展第三方冷链物 流企业,全面提升冷链物流水平。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统筹基础设施、产业支撑、公共服务、环境风貌,建设一批国家级和市级的集循环农业、创意农业、农事体验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牵头领导程伟东;牵头部门市农业局、市畜牧兽医局、市林业局;配合部门市发展改革委、市科技局、市财政局、市国土资源局、市水务局、市商务局、市工商局、市质监局等) (五)中医中药产业。发挥我市生态多样性和中药材种植资源丰富的优势,坚持生态保护和资源开发并重,进一步挖掘中医药发展潜力,抓好实施“十个一批”工程 。建立中药种植资源保护体系,加强中药材人工驯养、人工繁育,推进优势产区道地药材标准化种植,建设中药材规范化生产基地。加快甘肃省岐黄药业公司中医药产业园区建设,完善中药材流通体系。做大做强一批中医药骨干企业,促进资源向优势企业集中。以资源为依托,以资产为纽带,积极引进国内大型中医药企业来我市投资,扩大中医药生产加工规模,加大对天水中药材产品宣传推介力度,提高全市中医药产业知名度和影响力。全面落实陇东南国家中医药养生保健创新区天水片区规划,推进中医药与养生旅游产业深度融合,积极建设麦积山中医药休闲度假养生基地、 武山 清水 街子温泉养生基地,重点开发康复疗养、养生文化体验、膳食养生、温泉养生、生态养生、情志养生、武术养生、中医药科考养生等 8 大养生保健系列旅游产品,大力培育中药材种植、养生保健旅游、中医药保健产品研发、中医药养生教育培训、膳食产业推广、中医养生馆建设以及伏羲中医药文化宣传等10 大养生产业。深入挖掘道地中药材资源,盘活有市场潜力的药品批准文号,加大新药研发和中药材品种二次开发,发展现代中医药品种、中药配方颗粒、保健品和提取物,开发药膳和药食同源中药材相关产品,提高中药材资源的产品附加值。推进优质中医医疗 资源纵向整合,支持举办中医药健康服务展览和会议,引进知名中医,发挥名中医带动效应。构建新型中医药服务体系,建立医养结合、满足多元化需求的健康服务体系,大力发展绿色健康养生产业,整合医养护资源,支持养老机构规范开展疾病预防、中医调理养生等非诊疗行为的健康服务,允许中医医疗资源丰富的中医医疗机构转型为中医养生保健机构,推动养生保健、医疗康复、健康管理、健康保险、心理咨询等服务发展。促进医疗卫生和养老服务融合发展,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成立具有中医药特色的医养结合机构以及护理、疗养、康复机构,加快麦积全国综合养老示范 基地等重点项目建设。支持有条件的养老机构设置以老年病、慢性病防治为主的中医诊室和康复室。发挥我市中医药资源和文化优势,加强与西安、兰州、重庆、四川以及定西等地的联系交流,扩大向西开放,重点推进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城市在医药卫生领域,特别是中医药领域的合作。加强与高等院校、研究机构、医疗机构和生产企业的合作,建设一批中医保健、推拿、按摩等实用技能培训基地,开展技能培训,通过“以医带药”和“以药促医”推动中医药产业走出去。(牵头领导逯克宗;牵头部门市卫生计生委、市发展改革委;配合部门市科技局、市 工信委、市财政局、市农业局、市畜牧兽医局、市商务局、市食品药品监管局、市政府国资委、市文化旅游局等) (六)文化旅游产业。发挥我市历史文化厚重、旅游资源富集优势,围绕伏羲文化、大地湾文化、秦早期文化、三国文化、石窟文化等历史文化形态和别具特色的自然景观、独特的民俗风情,主打羲皇故里全球华人寻根祭祖圣地、陇上江南中国休闲旅游生态家园和人文天水 丝绸之路历史文化名城三大品牌,推动文化产业传承创新。引进国内外文化旅游企业集团,吸引各类战略投资和社会资本,组建文化旅游投资集团,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和景区开 发,丰富旅游内容,打造高端品牌旅游产品。推动景区管理体制改革,挖掘始祖文化、民俗文化,发挥陇东南文化旅游联盟、关天经济区文化旅游联盟、陕甘川宁毗邻地区文化旅游联盟三大平台作用,打造寻根访祖、乡村生态文化两条精品旅游路线和旅游目的地,全力建设陇东南始祖文化旅游圈。发展壮大旅游市场主体,加快旅游景区综合开发,优先规划建设大景区。以线拓面,积极发展全域旅游,推广休闲游、乡村游、健身游,开发休闲度假、研学旅游、民俗体验等生态旅游产品。促进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开发更多的文化旅游产品,努力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和产业 优势,逐步实现从文化旅游大市向文化旅游强市的转变。(牵头领导逯克宗;牵头部门市文化旅游局;配合部门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市交通运输局、市林业局、市政府国资委等) (七)通道物流产业。推动全市高铁经济带、空港临空经济发展,重塑通道枢纽和物流优势。以天水国际陆港、藉口、东柯河、三阳川、天水空港物流园区等物流项目建设为主,吸引一批较高水准的物流企业进驻,发挥带动作用。通过全国甩挂项目试点、货运企业分类整合、物流装备标准化改造,继续引导元通、信合等本地较大规模货运企业向现代物流业转型。开发物流潜力,完 善货运网络。规范物流企业的市场行为,推动较大规模工商企业的产品运输向第三方物流转变,建设农村日用消费品、农资产品、农副产品流通服务网络,构建连接城乡、双向流通的农村现代流通服务体系。引导绿色生产,促进绿色消费,打造绿色商品供应链,建设绿色流通服务体系。落实渝桂黔陇四地政府合作共建中新互联互通项目南向通道框架协议,深化中新南向通道建设,联通南向通道,畅通西向通道,实现“一带”与“一路”、西南与西北互联互通。加快实施“快递下乡”工程,延伸快递服务网络。加快构建快递园区,引导快递企业主动入驻,享受相应园区优惠 措施。积极推广现代科技持续应用,推进物流信息化建设。以天水道路运输综合信息服务平台为基础,以东联宝鸡、西安,西联定西、兰州,北联平凉、庆阳,南联陇南、广元货运信息为重点,引导和支持企业运用现代物流理念优化业务流程,推广条形码、智能标签、电子数据交换等新技术,实现重点物流企业信息化经营管理。(牵头领导宫辉;牵头部门市商务局;配合部门市发展改革委、市工信委、市财政局、市交通运输局、市政府国资委等) (八)数据信息产业。紧抓我省建设“ 丝绸之路经济带信息港”机遇,充分发挥我市陇东南区域信息通信枢纽的优 势,加快信息通信基础设施建设,建设云计算大数据中心,实施“互联网 ”行动计划,培育壮大资源消耗少、科技含量高的数据信息产业。围绕实施“宽带中国”战略,加快建设“宽带乡村”工程,继续推进电信普遍服务试点建设,提升城市及乡村光纤宽带网络接入能力,不断完善宽带光纤、新一代移动通信网、下一代互联网、数字电视网等信息基础设施。积极与浪潮集团公司合作建设云计算大数据中心,整合信息资源,集约化搭建大数据平台,统筹推进跨层级、跨部门、跨行业信息资源共享,不断提升服务水平。实施“互联网 ”行动,加快推进“互联网 教育” “互 联网 旅游” “互联网 医疗” “互联网 交通” “互联网 安防”等,推进电子政务、智慧城市等建设,进一步创新我市政府管理和社会治理模式,提高政府决策科学化、社会治理精准化、公共服务高效化水平。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拓展网络信息技术在制造业领域应用的深度和广度。提升流通消费领域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大力发展电子商务,积极培育本地电子商务交易平台和服务平台。深入推进“电商扶贫”,继续实施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和市级电子商务示范项目。(牵头领导郝文杰;牵头部门市工信委、市 建设局;配合部门市委网信办、市发展改革委、市建设局、市科技局、市公安局、市文化旅游局、市财政局、市商务局等) (九)军民融合产业。深入挖掘我市军工产业基础优势,进一步完善经济与国防建设需求对接机制,加强军地人才融合,积极推进军民资源互通共享和相互支撑、有效转化。依托我市企业的科研技术优势,加快推进天水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建设,打造军民融合创新平台,重点推进电子信息、含能材料、人工智能、高端材料等重大军民融合前沿技术协同创新。加快推进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信息技术、生物医药、应急与公共安全、军工服务等新 兴产业融合,带动传统产业高新化发展 ,实施一批军民融合重大工程、重大项目,培育一批具有品牌示范效应的产品, 形成军民协同创新的集聚效应。(牵头领导赵四辈;牵头部门市发展改革委、市工信委;配合部门市科技局、市民政局、市财政局、市交通运输局、市政府国资委等) (十)先进制造产业。认真落实中国制造 2025 甘肃行动纲要和“互联网 协同制造”,推动智能制造在制造业领域的应用,大力发展新材料、智能制造、集成电路等先进制造产业。依托工业产业基础和技术优势,加大技术创新力度,大力发展化工新材料、新型功能材料、高端 结构材料和电池材料等中高端产品。着力提升高效节能变频电机、高效节能变压器、节能型中低压大容量变频器、高效节水设备、新能源装备、电工电器、数控机床的智能化水平,提高电气系统集成和配套能力。加快发展半导体芯片设计制造、集成电路封装测试及电子元器件研发制造,打造西北电子信息产业基地。通过“ 借船出海”、强强联合等多种方式,促进创新链与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政策链深度融合,逐步形成以绿色、智能、协同制造为特征的先进制造模式。(牵头领导郝文杰;牵头部门市工信委;配合部门市发展改革委、市科技局、市财政局、市质监 局、市政府国资委等) 三、政策保障 要紧紧围绕推进生态产业体系,建立健全符合实际的政策支撑体系,为生态产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一)产业政策。各县(区)、市直相关部门严格落实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和西部地区鼓励类产业目录,严格执行甘肃省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产业准入负面清单(试行)。市发展改革委牵头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健全褒奖和激励诚信行为机制,建立对失信行为的行政性、市场性、行为性、社会性约束和惩戒机制。 (二)科技创新政策。市科技局牵头制定支持科技创新的指导意见,鼓励关键技术、共性技术、原创技术研究,组织实施一批重大科技项目和重大工程,开发一批有利于促进绿色生态产业发展的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市科技局、市人社局、市教育局牵头加快科研机构改制改革,积极推进科研机构去行政化,进一步激发科研机构创新活力。市科技局、市发展改革委牵头支持骨干企业建立国家级科技创新基地(平台),加强对中小企业科技创新的支持,组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市科技局、市文化旅游局牵头组建知识产权服务交易平台。 (三)绿色金融政策。市政府金融办牵头制定支持生态产业发展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意见。充分发挥金融 在生态产业发展中的引导及支撑保障作用,鼓励金融机构探索开展绿色资产证券化、绿色信托、绿色租赁、绿色保险、环境权益交易等新业务。鼓励银行等金融机构建立符合绿色企业和项目特点的信贷管理制度,推动银行业金融机构开展绿色信贷业务,创新贷款抵质押方式,对绿色生态产业实行差别化授信政策,加大对绿色生态产业项目融资支持。引进社会资本,支持绿色生态企业面向符合条件的投资者发行债券。支持绿色企业上市挂牌,支持符合条件的非金融绿色生态企业通过在证券市场和银行间市场发行绿色债券、绿色债务融资工具。 (四)财税政策。市财政局 牵头制定政府投资和产业投资基金支持绿色生态产业发展的政策及奖补意见;充分发挥政府各类投资和产业投资基金的引导作用,加大对绿色生态产业发展的支持。制定引导风险投资、私募资金投资我市绿色生态产业的支持鼓励政策。鼓励企业加快绿色化改造,对认定的绿色供应链、绿色园区、绿色工厂、绿色产品和绿色设计企业给予奖励补助。市国税局、市地税局牵头制定落实国家支持生态产业发展税收优惠政策的意见,重点落实小微企业、西部大开发、企业兼并重组、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等国家税收优惠政策,落实支持符合国家产业政策鼓励类、节能减排的企业所得税、 增值税等优惠政策,继续落实资源综合利用等税收优惠政策。 (五)要素供给政策。市国土资源局牵头制定支持生态产业发展的用地政策,优先安排绿色生态产业发展用地,鼓励绿色生态产业合理使用国有未利用地。市教育局牵头制定完善生态产业学科专业建设和紧缺人才培养计划的指导意见,鼓励校企共建绿色产业紧缺学科专业。市委组织部、市人社局牵头制定生态产业发展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落实引进人才项目扶持、资金支持、配偶子女安置、住房保障等政策措施。聘请国内外高层次专家,借助外脑,借用外力,指导推动我市生态产业体系建设。市发展改革委 、市工信委牵头落实电力体制改革,落实国家天然气等能源价格政策。 四、工作要求 (一)认真贯彻落实省上十大生态产业专项行动计划。十大类生态产业和相关政策措施的牵头责任部门要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全面梳理发展现状,明确发展方向和发展重点,提出务实可行的十大专项行动计划贯彻落实意见。各落实意见要明确发展目标、重点任务、工作路径和保障措施,明确重点打造的园区和培育引进的骨于企业,谋划至少 1 个以上的标志性项目,以重大标志性项目工程为引领,确保十大类生态产业实现新突破、大发展,取得新进展、大成效。 (二 )明确目标责任。各专项行动计划牵头部门要按照 2020 年和 2025 年两个阶段目标,细化工作方案,提出年度工作重点,明确发展目标,确定各项工作任务的时限要求和责任单位,切实把各项目标任务落到实处,层层靠实工作责任,形成上下联动、部门协同、齐抓共管的工作合力。 (三)建立推进机制。各县(区)、各部门把构建绿色生态产业体系摆在突出位置,加强组织领导,形成市政府负总责,市直部门分工负责,各县(区)政府具体推进实施的部门协调、上下联动的责任体系。牵头领导和部门主要负责同志对绿色生态产业体系建设中的重大事项亲自部署 ,重大方案亲自把关,关键环节亲自协调,落实情况亲自跟踪。 (四)加强考核评估。建立和完善生态产业发展的考核机制,积极探索与绿色发展相适应的统计方法,健全统计考核体系。各专项行动牵头部门加强与统计部门的衔接配合,做好统计监测工作。建立科学规范的绩效评估机制,对重点产业培育、重点企业发展、重要政策落实等情况,进行阶段性评估,强化监督问责,确保生态产业体系建设取得实效。

注意事项

本文(天水市绿色生态产业发展实施方案.docx)为本站会员(江山易美)主动上传,环境100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环境100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7 环境100文库版权所有
国家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16041442号-6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