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环境100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环境100文库

换一换
首页 环境100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西藏自治区“十三五”时期产业发展总体规划.docx

  • 资源ID:7527       资源大小:70.65KB        全文页数:53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权限:游客/注册会员/VIP会员    下载费用:5碳币 【人民币5元】
快捷注册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碳币 【人民币5元】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支付成功后,系统会自动生成账号(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下次登录下载和查询订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既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西藏自治区“十三五”时期产业发展总体规划.docx

西藏自治区“十三五”时期产业发展总体规划 西藏自治区“十三五”时期产业发展总体规划根据党的十九大精神和自治区第九次党代会、区党委九届三次全会和西藏自治区“十三五”时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纲要编制 ,主要明确全区产业发展的总体思路、主要目标和重点任务 ,引导市场主体行为 ,推动全区产业加快发展。规划期限为 2018-2020 年 ,长期展望到 2025 年。 第一章 发展形势 立足“十二五”时期我区产业发展取得的显著成就 ,分析区内外新形势和新变化 ,准确把握发展有利条件和风险挑战 ,把握好“十三五”时期产业发展新形势。 第一节 发展基础 “十二五”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 ,自治区党委、政府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精神 ,认真践行习近平总书记治国必治边、治边先稳藏重要战略思想和加强民族团结、建设美丽西藏重要指示精神 ,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 ,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 ,正确处理“十三对关系” ,明确“ 663”工作思路 ,带领全区各族干部群众团结奋斗、开拓进取 ,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产业发展取得令人瞩目的新成就。 产业规模不断扩大。 2017 年 ,全区生产总值达到 1310.63 亿元 ,连续 25 年保持两位数增长。三次产业结构从 2010 年的 13.532.354.2 调整为 2017 年的9.439.351.4,结构进一步优化。 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升。农牧业生产基础不断夯实 ,全力推动青稞增产、牦牛育肥工作 ,青稞良种推广面积达到 185 万亩 ,粮食产量突破 100 万吨 ,建设牦牛短期育肥示范县 7 个 ,农产品自给率明显提高。农畜产品加工企业总产值达到 36 亿元。 特色工业体系初具规模。 2017 年 ,全区工业固定资产投资超过 300 亿元 ,同比增长 40以上 ,其中技改投资同比增长两倍多。设立 110 亿元 政府投资基金 ,加快推进旅游文化、清洁能源、净土健康、天然饮用水、绿色建材、高原生态等特色产业发展。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 14.2,比上年加快 1.5 个百分点。各产业集团组建工作加快推进。 服务业呈多元化发展态势。 2017 年 ,全区累计接待国内外游客 2561.43 万人次 ,实现旅游总收入 379.37 亿元 ,分别同比增长 10.6和 14.7。全区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 4043.64 亿元 ,比年初增长 32.6。第二、三产业从业人员占全区从业人员的比重超过 62。 产业发展载体不断完善。全区初步形成了具有特色的 农畜产品生产基地和农牧业特色产业示范区。拉萨经开区、达孜工业园、昌都经开区、藏青工业园等成为全区工业发展的主要力量。拉萨综合保税区和吉隆国家级边境合作区建设稳步推进。 对外对内开放合作水平稳步改善。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国家战略 ,推进建设孟中印缅经济走廊、环喜马拉雅经济合作带 ,全面构建面向南亚开放重要通道。通过对口扶持与其他省份建立了长期密切合作关系 ,通过中央投资、央企援建等方式引入一批适合西藏发展的项目。 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升。 2017 年底各类专业技术人员达 8.3 万人、技能型人才达 9.3 万人 ,分别比 2012 年增加 2.1 万人、 3.4 万人。实施八大重大科技专项 ,青稞和牦牛种质资源与遗传改良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农口院士专家工作站正式成立。建成拉萨、日喀则、那曲 3 个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农田机械化综合作业率达到 60.2。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孵化科技型企业等较快成长 ,在青稞种质资源创制、生物技术育种、盐湖提锂等技术攻关和产业化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十二五”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 40。 第二节 发展形势 经过多年积累和“十二五 ”时期不懈努力 ,我区经济社会发展迈上了一个大台阶 ,具备后继发力的坚实物质基础和良好社会环境。当前 ,我区产业发展已进入关键阶段 ,面临难得机遇 ,具备良好条件。中央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谈会 ,制定了一系列特殊优惠政策 ,为我区产业发展提供了强大后援保障。国家加快西部大开发和促进边境地区加快发展为我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战略支撑。“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为我区加速对内对外开放提供了广阔空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入推进 ,为我区加速产业结构调整 ,实现经济平稳健康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国家实施能源绿色低碳战略、国内居民对绿色安全产品的日 益重视为我区清洁能源、绿色食饮品等产业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市场机遇。 但同时也应该看到 ,我区经济发展的初级性、依赖性、粗放性特征仍然明显。产业总体层次低、规模小、初级特征明显。青稞、饲草、肉奶等农畜产品总量不足 ,工业企业普遍规模小、效益低、管理粗放、创新能力差 ,优质文化旅游业资源开发利用不足 ,金融业主要依靠国家特殊金融政策 ,投资外溢现象明显。社会投资严重不足 ,投资边际效应逐步递减。对内对外开放程度偏低 ,出口市场单一 ,出口商品竞争力弱 ,对全区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有限。服务于农村建设的实用型人才严重短缺 ,高素质和专业 技术人才匮乏 ,专业化的企业经营管理人才欠缺 ,难以满足区内产业发展需求。 要认清发展大势 ,牢牢把握战略机遇 ,积极应对风险挑战 ,促进我区产业发展迈上新台阶。 第二章 总体要求 “十三五”时期是我区与全国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 ,也是我区发挥资源和区位相对优势 ,加快提升产业发展质量和效益的关键时期 ,必须把握好发展的总体环境 ,正确处理好“十三对关系” ,进一步理清产业发展总体思路 ,全力推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第一节 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中央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精神 ,深 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治边稳藏重要战略思想和加强民族团结、建设美丽西藏的重要指示以及给隆子县玉麦乡群众的回信精神 ,按照自治区第九次党代会和区党委九届三次全会的部署 ,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 ,以处理好“十三对关系”为根本方法 ,坚持市场作用和政府作用协同发力 ,坚持产业发展和生态保护和谐共生 ,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 ,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 ,以创新驱动为引领 ,以改革开放为抓手 ,着力聚焦四条发展路径 ,大力推动高原生物产业快速发展、特色旅游文化产业全域发展 、绿色工业规模发展、清洁能源产业壮大发展、现代服务业整体发展、高新数字产业创新发展、边贸物流产业跨越发展 ,形成绿色环保、特色鲜明、优势突出、可持续发展的高原现代产业体系 ,加快实现从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化 ,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坚实支撑。 推动我区产业加快发展 ,要坚持两条原则。 坚持市场作用和政府作用协同发力。正确处理好市场和政府的关系 ,处理好国家投资和社会投资的关系。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通过完善市场服务体系 ,优化生产要素配置 ,促进人力、商品、资金和服务合理流动。充分发挥政府在科学制定经济发展规划、引导市场预期、规范市场行为、加快经济结构转变等方面的推动作用。 坚持以产业发展与生态保护和谐共生为前提。正确处理好保护生态和富民利民的关系 ,坚持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的方针 ,执行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 ,坚持任何产业发展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 ,推动形成绿色发展 方式。 第二节 发展路径 聚焦“特色、集聚、整合、开放”的发展路径。 走特色发展之路。正确处理好发挥优势和补齐短板的关系 ,突出绿色健康和藏民族文化特色。围绕特色旅游资源 ,打响“世界第三极”、“天上西藏”品牌。围绕绿色净土的独特优势 ,打造净土健康品牌。围绕民族手工业技术改造和新产品开发 ,藏族音乐、出版、影视、演艺的开发 ,打造藏民族文化品牌 ,确立西藏产品在全国乃至世界独特的形象。 走集聚发展之路。以各类产业园区等平台建设为重点 ,打造产业发展空间载体。以培育区域经济增长极为目标 ,实现产业向重点地市、重点园 区集聚。推动国有资本重点向战略性、基础性等产业集聚 ,带动上下游产业发展 ,带动民间资本投入 ,打造特色优势产业集群。 走整合发展之路。以促进要素有序流动、资源高效配置为重点 ,培育一批具有地方特色、地区优势、支柱作用的企业集团 ,重点推动西藏国有企业改革重组 ,积极稳妥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 ,推进国有资本投资运营试点。通过引进、培育和壮大龙头企业 ,整合区内资源 ,实施兼并重组 ,打造以优势龙头企业为领军、中小企业为配套支撑的市场格局。 走开放发展之路。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 ,加速产业发展必需的人才、资金、技术 等要素流通和商品、服务流通 ,不断提高对内对外开放水平。积极打造面向南亚开放重要通道 ,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建设和孟中印缅经济走廊 ,扩大对外开放领域和范围。密切与周边省区和对口援藏省市、中央骨干企业的经济联系 ,逐步找准西藏在西部地区产业分工中的战略地位。 第三节 主要目标 力争到 2020 年 ,特色优势产业实力显著增强 ,三次产业协调发展 ,产业发展基础条件明显改善 ,自我发展能力明显增强。 产业规模不断壮大 ,供给能力不断提升。农牧业产业化发展步伐明显加快 ,主要农畜产品实现基本自给 ,高原特色农畜产品加工基地基本建成。 二产、三产继续保持较快增长 ,清洁能源体系初步建成 ,外送水电在建规模超过 1000 万千瓦 ,太阳能光伏电站并网装机规模达到 100 万千瓦。天然饮用水产量设计产能达到 500 万吨。藏药业标准化、集约化、规模化水平不断提升。民族手工业实现精品化、特色化发展。金融业服务和带动能力大幅提升 ,全区年接待游客达到 3000万人次、年均增长 10以上 ,旅游总收入突破 550 亿元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快速增长。 产业集聚度明显提高 ,产业布局更加合理。各类产业园区、基地基础设施建设日益完善 ,基本建成布局合理、功能齐全、经济繁荣的藏中南经 济带 ,藏东、藏北、藏西特色优势产业加快发展 ,高原特色农产品基地、藏民族特色文化产业发展基地、开发开放实验区、经济合作区、综合保税区等产业集聚区等建设成效显著。 技术创新水平显著提升 ,科技对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支撑作用不断增强。企业创新能力明显提升 ,创新成为产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初步建成西藏高原科技创新中心 ,特色优势产业核心关键技术取得重大突破 ,部分优势领域研究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贡献率显著提高。 优势品牌不断增加 ,市场影响力不断扩大。实施品牌发展战略 ,强化“世界第三极”、“人间圣地”、“西藏好水”、“绿色西藏”、“净土健康”等名片效应 ,加强产品品牌培育 ,开展品牌价值评价 ,引导企业完善品牌管理 ,打造一批国内具有影响力的“藏”字头品牌。重点在天然饮用水、高原生物、旅游文化等领域分别培育 1-2 个全国知名品牌。 开放程度不断提高 ,对外经贸取得重大进展。面向南亚的基础设施不断完善 ,体制机制创新取得重大突破 ,口岸作业区、跨境经济合作区及扩展区、综合保税区等开发开放平台初步建立 ,口岸经济快速发展。 专栏 1 “十三五”时期产业发展主要目标 类别 指标 2015 年 2020年目标 年均增长 产 地区生产总值 亿元 1026 ≥ 10 业发展 农牧业产业化经营率 40 50 [10] 工业增加值增速 13.5 15 旅游总收入 亿元 280 550 ≥ 14 社会消费品零售额亿元 408.5 720 15 创新驱动 研究与试验发展R藏东及藏东南地区 ,大力发展含锶天然饮用水 ,加快开发生产青稞、核桃等特色饮品、保健型饮品 ;藏北及藏西地区 ,大力发展那曲含气天然饮用水 ,适度发展医疗矿泉水等特定用途水。 2、绿色建材业 水泥业集中于拉萨、山南、日喀则、昌都。拉萨主要以拉萨经济技术开发区为核心 ,以达孜、堆龙、曲水产业园区为依托 ;山南依托雅砻工业园桑日集中区为重点。 3、民族手工业 主要分布在拉萨、日喀则、山南等地市的民族手工业园区。 4、绿色优势矿产业 矿产采选业集中在“一江两河”地区 ,包括日喀则、山南、昌都和拉萨。依托藏青工业园进行矿产冶炼和深加工。 5、节能环保产业 主要分布在拉萨、日喀则、山南的产业园区。 现代服务业 1、金融业 主要布局在拉萨 ,建立拉萨市顿珠金融产业园区、天府商品交易所、川藏股权交易所拉萨分所等机构。 2、新兴服务业 以拉萨市区、日喀则市桑珠孜区、山南市乃东区、昌都市卡若区、林芝市巴宜区、那曲地区那曲镇、阿里地区狮泉河镇为重点。 高新数字产业 主要分布在拉萨 ,集中于拉萨经开区、拉萨高新区。 边贸物流产业 主要分布于拉萨、日喀则、山南、昌都、阿里、那曲的口岸、边境贸易互市点、物流中心。 第四章 重点产业 着力加快建设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 ,提高经济社会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 ,大力培育具有地方比较优势和市场竞争力的产业集群 ,重点发展七大产业。 第一节 推动高原生物产业快速发展 积极发展绿色农牧业、健康农牧业、品牌农牧业 ,进一步优化特色农牧业产品结构 ,加大高原作物深加工 ,做大做优藏药产业 ,做精做优林下资源开发 ,打造高原生物产业品牌 ,力争 2022 年实现产值 300 亿元以上 ,生产更多高原健康生物制品。 一、积极发展绿色农牧业 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市场竞争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为重点 ,依托优势区域、优势资源 ,加快调整供给结构 ,促进优势农牧业优先发展 ,着力推进现代农牧业进程 ,打造高原绿色农林畜产品基地和产业带。到 2020 年 ,粮食产量稳定在 100万吨以上 ,其中青稞产量达到 80万吨以上 ,蔬菜产 量实现 100万吨 ;肉奶产量达到 100 万吨 ;新增 100 万亩人工草地。 1、发展重点 固基础、扩产能、调结构、打造休闲农业 加强绿色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 ,重点实施中低产田改造、耕地地力提升工程。加快蔬菜生产基地、牧区水利、优质饲草基地建设、农牧业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 提高绿色农畜产品的供给能力和产品品质。稳步提升青稞、牦牛、蔬菜等大宗农畜产品的供给能力。大力实施青稞增产工程 ,着力提高青稞单产 ,增加附加值、延伸产业链 ,加强产品营销、加工等 ,力争到 2020 年青稞种植面积稳定在 360 万亩以上 ,良种覆 盖率达到 95以上。大力实施牦牛育肥工程 ,大幅提高牦牛肉产量 ,逐步满足区内市场需求 ,力争到 2020年 ,牦牛数量稳定在 450万头左右 ,形成牦牛繁育、养殖、示范与培训的标准化、规范化的生产体系 ,牦牛个体生产性能与生产效率总体上得到显著提升。稳步推进黄牛改良 ,加快奶业基地建设 ,全面推进藏猪产业发展。通过培育和应用优质新品种 ,有效提升青稞、牦牛、蔬菜等大宗农畜产品的品质和附加值。 调结构 ,抓特色 ,增品种。优化种植业结构 ,提高油菜、藏药材、特色林果等经济作物比例。研制生产具有保健功能的青稞、有机肉奶、绿色蔬菜、优质果 品、珍稀菌类等特色农畜产品。大力开发野生蔬菜、特色花卉、药食同源动植物、珍稀鱼类等方面的特色产品。 打造休闲农业。将农牧业和乡村旅游资源结合 ,打造以藏中农耕文化、藏东南森林生态景观、藏西北游牧文化与草原生态为特色的休闲体验式农业。重点发展一批集农业生产、农耕文化深度体验、自然风光欣赏、产品加工销售于一体的多元化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聚集区和精品线路。 2、发展路径 促改革、强科技、抓融合 ,做强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推进农村土地改革 ,扩大农牧民增收渠道。推进农村土地“三权分置”改革、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和农村集体产权 制度改革工作。创新土地等资源型资产流转方式 ,扩大“两权”抵押贷款试点 ,改革和完善征地补偿机制 ,让农牧民的土地及草场承包经营权、林地承包经营权、林木所有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等财产权利得到充分保障 ,增加财产性收入。 增强科技支撑能力。将促进牦牛育肥、青稞增产作为农牧业科技攻关的重点 ,建立全区农牧业科技协同创新联动机制 ,加强农牧业技术攻关 ,大力推进优势特色农畜产品的品种改良 ,推广绿色高效种养技术。建立健全集种植业、畜牧业、动物防疫、农机技术服务与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等于一体的基层农牧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和森林病虫害监测防御体系。 推进农牧区三次产业融合发展。积极推动特色农牧业“接二连三” ,打通一二三产业发展链条 ,推进“互联网 ”现代农牧业。重点培育一批农畜产品加工领军企业 ,搭建“线上线下”电商营销平台和农畜产品对内对外市 场流通体系。鼓励发展田园式休闲农业和特色旅游村镇。 依托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打通产业链各环节。大力支持龙头企业联合种养、加工、物流、销售等产业链各环节经营主体 ,开展合同、合作、股份联结 ,引导龙头企业向农畜产品加工区集聚 ,促进小生产与大市场的有效衔接。鼓励龙头企业延伸产业链条 ,形成企业集群 ,支持采用“龙头企业 合作社 协会 基地 农户”的模式 ,发展订单农业。 二、发展高原特色农畜产品加工 大力发展具有鲜明西藏特色、生产工艺先进、资源开发优势的农畜产品加工业。延伸产业链条 ,促进农畜产品加工从初级加工向精深加工转 变 ,提升产品附加值 ,壮大品牌效应 ,打造高原特色农林畜产品加工基地。 发展重点 粮油、肉、奶、林果蔬菜加工等。 粮油加工。整合现有青稞加工企业资源 ,提升传统工艺水平 ,拓展青稞系列功能食品与饮品产品种类 ,扩大加工规模 ,进一步挖掘青稞的深层次加工增值潜力。通过引进新技术、提高工艺水平 ,重点加工菜籽油、芥花籽油等高端油料产品。 肉类加工。按照规模化、标准化、现代化的要求 ,新建、改造屠宰厂 ,引导龙头企业开展肉制品深加工 ,开发具有民族和高原特色以及传统风味的腌腊类、风干类等方便休闲肉食品以及各种保健生物制品。 奶类 加工。在奶牛养殖优势区 ,重点发展酥油、鲜奶、酸奶、奶酪等奶制品 ,鼓励乳品加工企业严格生产标准、提升质量安全水平、打造高端绿色品牌 ,建立健全奶类收购、保鲜、营销体系。 林果蔬菜加工。鼓励企业开发特色林果产品 ,加大反季节蔬菜生产和净菜加工力度 ,重点做好果蔬的清洁、分级、包装等初加工 ,突出抓好果蔬贮运保鲜技术推广 ,提高果蔬冷链仓储、物流配送能力。 发展路径 提升加工能力、提品质、树品牌、培育龙头企业、全面提高产业化经营水平。 提升特色农畜产品加工技术的研发和转化能力。重点支持提高农畜产品附加值的关键技术研发。推广适用的技术和设施装备 ,支持精深加工装备改造升级。鼓励和支持科研院所和院校与企业共建农畜产品加工研发平台 ,对副产物进行梯次加工和全值高值利用。 树立品牌化、标准化、净土健康发展理念 ,打造高原特色、绿色品牌。实施品牌、标准化战略 ,严控质量安全、加强推介宣传。建立全程质量监控体系 ,形成一批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适销对路、知名度高、质量安全过硬的西藏高原特色农畜产品品牌。 培育农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培养一批加工能力强、产品附加值 高、辐射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 ,支持西藏农牧产业投资集团发展壮大。支持龙头企业立足种养加、产供销、农工商一体化 ,提高核心竞争力。引导龙头企业向农畜产品加工区集聚 ,形成产业集群。 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 ,完善龙头企业与农牧民的利益联结机制。培育农牧民合作社、家庭农牧场、龙头企业、农垦企业集团和社会化服务组织。推动龙头企业与农牧民合作社、家庭农牧场、种养大户开展多种形式的紧密联结与合作 ,创新农畜产品流通方式。立足区外市场 ,积极组织、引导我区农畜产品加工企业对接区外企业和市场 ,加强区外市场开拓。搭建“线上线下”电商营 销平台和农畜产品对内对外市场流通体系。建设集“供应物流、生产物流、销售物流”三级物流网络。 三、发展藏药和生物医药产业 充分利用我区独特的中藏药材和生物资源、无污染的自然环境以及丰富的文化资源 ,传承、保护藏医药文化 ,围绕藏医药、生物医药、保健品、医疗服务、健康管理、养生保健等领域 ,以打造藏成药知名品牌为核心 ,加快生物制药和大健康产业创新发展 ,拓展藏药和生物医药产业市场空间 ,将我区建成全国藏医药研发、生产和出口中心和高原生物医药产业创新中心。 发展重点 藏药材保护与种植、藏药、生物医药和保健品、医疗健康服务。 加快藏药材的保护与规范化种植。对国家和自治区级重点保护的野生药用植物实行禁采、限采、采集多少补种多少和收取资源补偿费制度。加快道地藏药材种植技术研究和种植基地建设 ,开展藏药原产地认证。建设大宗药材、紧缺药材和濒危藏药材繁育生产基地。 加强藏药、生物医药及保健品的生产。促进藏药生产技术和产品升级 ,重点二次开发“三效”、“三小”、“五便”的优良藏药。研究、开发生物制品加工技术、生物成分提取技术 ,从具有西藏地域特色的植物资源中提取相关成分深加工。 推进医疗健康服务。以自治区藏医院为依托 ,以预防保健、诊断治疗 、康复及健康管理等为重点 ,结合休闲旅游、民族文化 ,以藏医药理论为基础 ,开展一批特色康体保健服务项目 ,建设医疗保健服务基地。 建设藏医药产业园区 ,积极引入社会资本 ,整合西藏中藏药材资源 ,打造品牌认证平台、研发创新平台以及营销展示平台 ,推进产业链延伸 ,提升产品深加工水平。 发展路径 生产标准化、规模化、加强品牌和营销。 大力提升藏药研发创新能力 ,推动藏药生产标准化。积极开展藏药筛选、药效评价、安全评价、临床评价、不良反应监测及藏药材、藏成药的生产技术、工艺和质量控制研究。推动行业主管部门和行业协会 学会 开 展藏药标准化研究和标准制定。推动企业开展藏药标准化生产体系建设。 整合藏医药资源 ,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和知名品牌。整合全区藏药生产企业、流通渠道 ,以资产、品牌、技术、人才为纽带 ,推动企业兼并重组 ,加快西藏藏医药产业发展有限公司组建运营 ,培育藏药生产和流通领域的龙头企业和著名品牌 ,逐步实现规模化、集团化经营。 加强藏药的营销 ,提升藏药知名度。积极与国家有关主管部门沟通协调 ,推进国药准字的藏药在各大医院落地 ,增加藏药列入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和国家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的品种和数量。大力宣传藏医药理论体系及特色、特长。充分 利用现代化营销手段 ,加大对外宣传力度 ,扩大藏药影响力。 第二节 推动特色旅游文化产业全域发展 着眼打造重要的世界旅游目的地和中华民族特色文化保护地 ,打好特色牌、走好高端路、建好精品区 ,结合藏民族优秀文化底蕴与核心要素 ,全面提升我区旅游文化产品的档次和品位 ,延伸旅游文化产业链 ,提高旅游文化综合效益 ,扩大对外开放 ,全力塑造“游神圣第三极享幸福新西藏”旅游品牌形象。 发展重点 构建“特色、全域、可持续、惠民”的旅游文化产业体系。 开发特色、精品旅游产品和线路。优化旅游产品结构 ,重点打造一心 以拉萨为中心 ,两区 林芝国际生态旅游区、冈底斯国际旅游合作区 、三廊 茶马古道、唐蕃古道、西昆仑廊道 ,四环 东、西、南、北四条精品环线 ,三道 茶马古道、唐蕃古道、新藏旅游文化廊道 ,三区 拉萨国际文化旅游城市、林芝国际生态旅游区、冈底斯国际旅游合作区 ,五圈 珠峰生态文化旅游圈、雅砻文化旅游圈、康巴文化旅游圈、羌塘草原文化旅游圈、象雄文化旅游圈 旅游发展格局。重视对淡季旅游产品开发 ,重点围绕特色民俗节庆、乡村旅游 ,开发冬季旅游产品。大力发展 以农家乐、藏家乐、休闲度假为代表的乡村旅游产品。针对游客旅游目的性差异 ,打造一批定制化、个性化的高端旅游产品 ,开发更多适合大众消费的旅游产品。 积极发展全域旅游。重点推进拉萨市、林芝市、日喀则市和阿里地区普兰县四个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建设 ,加快拉萨市城关区、堆龙德庆区和林芝市工布江达县、波密县四个自治区级全域旅游示范区的建设进程。 推动文化创意产业升级。充分发挥西藏歌舞、戏剧表演的鲜明民族特色 ,打造具有地域和民族特色的表演艺术精品。积极发展会展节庆业 ,打造一系列具有广泛知名度的会展节庆品牌。利用现代高新技术 手段改造提升出版影视业。丰富创意设计产品和相关服务类型 ,大力发展以数字化生产和网络化传播为特征的文化数字内容产业与相关服务业。 构建生态旅游体系。大力推进符合生态文明要求的旅游体系建设 ,加强与国内生态旅游机构的交流合作 ,建设全国生态经济建设示范区。将我区建设成为中国独具特色、个性鲜明的生态旅游胜地。 优化旅游服务、加强宣传和营销力度。提升航空、铁路运载能力 ,加强全区主要旅游景区连接交通主干线的旅游公路建设 ,提升景区可进入性。完善旅游咨询、旅游集散、停车场、旅游厕所、旅游安全救援体系、自驾车旅游服务 ,提升配套 设施条件及服务质量。加快发展区内智慧旅游 ,全面改善游客旅游体验。将政府宣传和企业宣传相结合 ,着重面向内地发达省市 ,大力开展新媒体营销、精准旅游营销、重大节事营销 ,加强“冬游西藏“的品牌和产品宣传。 发展路径 整合、融合、开放 ,提升旅游文化产业规模效益。 整合区内旅游文化资源。加强全区旅游品牌和营销整合 ,鼓励各地市旅行社强强联合 ,支持西藏国际旅游文化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加快发展。由龙头企业整合旅游、商贸、餐饮、交通、公共设施等资源 ,提高关联产业综合服务能力 ,带动与旅游相关产业同步发展。支持中小旅游企业及业外相 关企业参与旅游业“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适度扩大非公经济在旅游产业结构中的比例。 推动旅游文化产业与其他产业融合发展。积极推动旅游与文化、农牧业、林业、工业、互联网、文化创意、体育、会展等产业以及新型城镇化、美丽乡村建设、精准扶贫融合发展。推进旅游风景道和度假区、旅游产业集聚区、自驾车旅居车营地、研学旅游基地、森林康养旅游基地等新兴旅游业态的建设。深挖藏民族文化的内涵与品牌价值 ,推动“藏文化 农牧业”、“藏文化 旅游业”、“藏文化 民族手工业 金银铜器生产、木器生产、纺织品生产 ”等发展 ,将文化与艺术、创意 设计、动漫影视、新媒体等文化创意产业融合 ,提升我区文化特色产品的附加值 ,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促进旅游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发展。以旅游文化资源富集地和集聚区作为旅游文化产业发展的重点依托区域和空间支点 ,形成“政府政策 市场机制 园区机构 企业主体”的旅游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发展模式 ,推动设立文化创意产业园、影视基地、数字产品基地、高原极限运动体验基地等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 扩大区域旅游合作。加强区内各地市旅游业合作 ,推动旅游资源、产品、市场和信息共享 ,实现旅游业发展的资金流、技术流、客流、消费流、信息流、人才流的 畅通。积极融入“一带一路”的战略布局 ,优化与青藏铁路沿线及周边省份的旅游合作 ,开展多层次国际旅游合作。 第三节 推动绿色工业规模发展 发挥我区作为重要的战略资源储备基地的资源优势 ,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 ,支持比较优势明显、市场前景广阔、符合政策导向的产业做大做强 ,重点推动天然饮用水产业发展 ;布局好绿色优势矿产业 ,突出抓好铜、锂等优势矿产品的规模开发 ;积极发展绿色建材业 ,推进装配式绿色建材应用 ,满足建设需要 ,降低建设成本 ;支持民族手工业创新发展 ,促进民族手工业上档次、上水平 ;发展节能环保产业。 一、大力发展天然饮用水产业 健全天然饮用水资源和环境的保护机制 ,利用区内水资源丰富优势 ,以要素整合、品牌培育、完善产业链为重点 ,突出生态优先、合理定位目标市场 ,坚持天然饮用水产业差异化发展 ,把西藏建设成为国家天然饮用水重要供应地。 发展重点 产品结构多元化、水资源勘查和保护。 按照高端和普通产品层级 ,建立合理的天然饮用水产业体系。重点开发生产富含矿物质元素的天然饮用矿泉水 ,引导和支持企业开发生产面向特定用户群体的水产品。横向拓展天然饮用水产业 ,开发生产具有高原生态资源优势的特色饮品。 水资源勘查。开展天 然饮用水水源地周边生态、地质环境等基础信息调查 ,定期开展水资源质量、数量和利用情况调研 ,科学评估开采的经济价值与环境影响 ,明确开发优先次序。 水资源保护。健全天然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机制 ,申请国家对西藏天然饮用水实施地理标志保护。 发展路径 实施市场定位、品牌形象、包装设计差异化 ,拓展市场销售渠道。 市场定位、品牌形象、包装设计差异化。高端产品重点瞄准消费水平高、市场规模大的一、二线城市、重要商务场所、成功人士、其它特殊群体以及海外市场。一般产品通过上规模 ,与内地销售企业合作等模式 ,尽可能降低成本 ,提高 产品竞争力。设计全新、有创造性的包装 ,与竞争对手品牌形成鲜明的差别 ,树立西藏天然饮用水水源地独一无二的形象。 拓宽销售渠道。加强与援藏省市的协调对接 ,利用援藏优势进一步加大宣传推介力度 ,打开青海、四川周边省份销售市场。加强同内地有实力的具有物流、渠道及技术优势的企业对接。依托天然饮用水电子商务平台 ,寻求与大型电商合作构建营销体系 ,抓好整体宣传推介。 完善产业链 ,提升产业配套水平。着力改善拉萨、昌都、林芝、山南等天然饮用水重点产区的基础设施条件。加快构建包括现代仓储物流、产品质量检验检测、研究开发设计、知识产 权在内的天然饮用水产业现代服务体系 ,形成产业集群。 加强资源整合 ,促进大中小企业协调发展。重点支持优势和强势企业率先发展。通过联合、兼并、重组或引入国内外战略投资者方式 ,促进资源和要素向优势企业集中。遴选一批具有一定基础、特色明显、成长快、市场前景好的中小天然饮用水企业 ,从资金、技术、政策等方面予以支持。 二、大力发展绿色建材业 立足区内市场需求 ,围绕基础设施建设、城镇发展和农牧区易地搬迁等建设 ,合理布局建材业新增产能 ,绿色建材 ,有效解决建材市场供需矛盾 ,推动建材业绿色科学规范发展。 发展重点 新型节能建材、装饰装修材料、新型水泥。 绿色新型建材。重点发展新型墙体材料及轻质、高性能、低能耗的新型建材产品。强化高原用管材领域的技术突破 ,生产给水、排水聚乙烯管和其他高性能管材。扩大陶瓷材料生产线产能 ,生产高档陶瓷产品。 装饰装修材料。着力对石材加工、装饰功能的建筑砌块制品等进行技术突破 ,结合高原气候特点 ,开发轻质、节能、具有保温耐磨功能的装配产品。 新型水泥。对已规划的水泥建设项目 ,督促项目落地。淘汰落后生产工艺 ,在拉萨、山南、昌都、日喀则适度发展新型水泥 ,保障周边供给。 发展路径 科学规划 ,走绿色可持续发展道路。 引进和培育绿色新型建材企业。积极引入具有较强实力新型建材生产企业 ,鼓励企业加大技术研发力度 ,开发生产绿色新型建材产品。积极引导传统建材生产企业向生产新型建材转型。推进国有建材企业整合重组 ,加快组建西藏高争建材集团有限公司。 推进企业清洁生产和资源循环利用。严格执行国家和地区环保标准 ,推广应用高效除尘技术、烟气脱硫脱硝技术和降低噪声污染等技术。积极引入余热余压回收设备 ,提升资源综合利用水平。 三、大力发展民族手工业 突出“名、优、特、精、新”等特点 ,巩固传统产业优势 ,以唐卡、 藏香、藏毯、金属制品加工等为重点 ,围绕提质升级、塑造品牌、改进工艺、规范标准、人才传承等 ,着力打造一批民族手工业示范园区 ,加强传统工艺的传承与弘扬 ,推动民族手工业创新发展 ,推动民族手工业上档次、上水平。 发展重点 唐卡及藏式饰品、藏香、藏式纺织品、藏式家具。 唐卡及藏式饰品。走精品唐卡和以版印唐卡为旅游商品并重发展的道路 ,打造中国唐卡艺术之都的品牌。发展多方面、多层次、方便易携带的金银首饰、银器酒具、玉石产品等西藏特色旅游产品。 藏香。推动建立藏香生产工艺标准及产品标准体系。围绕民族特需及旅游消费需求 ,开发香包、香水、香囊、香枕等系列藏香产品。 藏式纺织品。引导藏毯企业提高现代化技术装备水平 ,实现洗毛、纺纱、地毯纱染色等工序的集中化和专业化生产。开发藏族服饰、围巾、披巾、帽子、桌布、手包、钱包等藏式纺织品 ,推动藏式纺织品从制造环节向体验环节延伸。 藏式家具。规范藏式家具取材、切割、雕刻、彩绘、组装、上色等制作工艺。申请注册“藏式手工工具”地理标志 ,加强设计创新 ,开发符合现代消费需求的新型藏式家居 ,大力开拓区内外高端家居市场。 发展路径 强化质量和品牌、创新商业模式、加强传承和人才培养。 推动民族手工业精品化、品牌化。大力提高民族手工业生产工艺和产品设计水平 ,适当引入现代化工业生产的管理模式 ,稳步提高产品质量 ,打造精品。不断挖掘民族手工艺品的文化内涵 ,打造民族特色品牌。鼓励发展手工业地理标志产品。完善传统工艺、技艺认定保护制度。 创新传统民族手工业商业模式。积极推广定制化生产模式 ,采取电子商务营销模式 ,拓宽市场营销渠道 ,促进与旅游、文化产业相融合 ,突出民族特色与地域特色。 加强对特色手工艺和传承艺人保护以及人才培养。充分发挥民族手工业行业协会的作用 ,加强对我区特色手工艺和传承艺人的保护。提高 对手工艺传承艺人的奖励标准 ,制定手工艺传承艺人培养计划。 四、培育壮大节能环保产业 围绕建设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 ,加强对重点领域节能环保技术改造与加快产业培育相结合的指导 ,推动再生资源综合利用产业化 ,加大培育节能环保服务市场的力度 ,促进节能环保产业加快发展 ,打造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区 ,建设美丽西藏。 发展重点 节能环保关键技术装备、服务 ,循环经济。 提升节能环保技术、装备水平。筛选经济高效适合西藏自然地理环境的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技术。大力开发适应高寒特点节水和污水处理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推广应用建筑节能新 技术新工艺。推广新能源运输装备、节能农业生产设备。 建立节能环保服务体系。积极推行合同能源管理、工业第三方治理、环境治理特许经营、合同环境服务等经营模式。支持区内企业加强与区外节能服务机构的合作与交流 ,培养区内节能技术服务企业 ,逐步完善节能技术社会化服务体系。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深化废弃物综合利用。推动规模化畜养殖废物资源化利用 ,加大生物质燃料等综合利用技术研发与示范力度 ,支持发展利用采矿选矿废渣发展新型建材的资源综合利用产品 ,推动生态工业园和循环经济产业园建设。 发展路径 与重点产业培育相结合 ,依靠工程和项目拉动 ,释放节能环保产品、设备、服务的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 大力发展与节能环保相关的重点产业。大力推进以水能、太阳能、风能及地热能为重点的非化石能源发电。大力发展新型墙体材料、防水密封材料、保温材料等绿色建材产业。 以节能环保项目为牵引抓手 ,引入环境治理龙头企业。以本地项目为抓手 ,在草原、土壤、矿山的修复和污水治理等领域 ,引进国内外行业领先的环境治理企业 ,支持西藏国土生态绿色化集团有限公司发展壮大 ,建设产业基地 ,快速壮大本地节能环保产业规模 ,不断提升产业技术水 平。 多渠道争取项目、资金支持。加大环保项目的策划包装 ,结合中央和西藏的产业政策 ,增加向有关部委推荐环保项目的数量 ,加强与援藏省市的合作 ,争取资金支持 ,释放节能环保产品、设备、服务消费和投资需求 ,有力拉动节能环保产业发展。 五、有序发展绿色优势矿产业 严格把控生态底线 ,明确区内矿产种类和储备量 ,引进和发展绿色开采技术 ,对锂为主的盐湖矿产 ,铜、铅、锌等优势资源有计划利用 ,加强对采矿区环境保护 ,促进绿色优势矿产业保护性开发。 发展重点 矿产勘查与采选、矿产资源深加工。 矿产勘查与采选。开展对区内现有矿产存量 和质量勘查 ,加大对铜、锂、铬、锌等优势资源勘查评估力度。在保障区内生态环境前提下有序开采 ,强化对总量配额指标执行情况监督 ,促进矿山企业采用先进技术提高矿产资源开发利用。 矿产资源深加工。依托藏青工业园布局有色金属加工和资源综合利用产业基地 ,对优势矿产资源进行深加工 ,积极延伸产业链 ,提升矿产品附加值。推进铜、钼、锌的深加工和以锂为主的盐湖资源开发。 发展路径 依托龙头企业 ,实现资源高效利用和绿色发展。 加大优势矿产资源

注意事项

本文(西藏自治区“十三五”时期产业发展总体规划.docx)为本站会员(江山易美)主动上传,环境100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环境100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7 环境100文库版权所有
国家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16041442号-6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