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环境100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环境100文库

换一换
首页 环境100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贵州省服务业创新发展实施方案(2018-2025年).docx

  • 资源ID:7511       资源大小:40.20KB        全文页数:23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权限:游客/注册会员/VIP会员    下载费用:5碳币 【人民币5元】
快捷注册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碳币 【人民币5元】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支付成功后,系统会自动生成账号(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下次登录下载和查询订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既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贵州省服务业创新发展实施方案(2018-2025年).docx

贵州省服务业创新发展实施方案( 2018- 2025 年) 推动服务业创新发展是迎接经济发展迈入新时代,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发展动能转换的主要引擎,是增进民生福祉,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路径。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落实国家服务业创新发展大纲( 2017 2025 年)(发改规划〔 2017〕1116 号)的有关要求和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抢抓当前服务消费需求快速扩张、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改革开放持续深化的战略机遇,推动全省服务业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和动力变革,破解服务业发展层次不高、创新能力不强、有效供给不足、开放程度不 够、体制机制不活等制约因素,促进服务业创新发展,加快构建现代服务经济体系,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发展思路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按照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顺应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转变的要求,推动服务业创新发展,提高服务业供给质量,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强化市场主体培育,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全面构建特色鲜明、优质高效、开放包容、富有竞争力的现代服务经济体系,为我省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同步小康、开创百姓富生态美的多彩贵 州新未来提供强劲支撑。 (二)基本原则 市场主导,创新发展。坚持企业主体地位,聚焦新工艺、新装备、新技术的创新性应用,催生更多服务业新产品、新业态和新模式。 聚焦特色,跨越发展。突出生态底色和文化特色,培育服务业核心竞争力,实现服务业规模化、集聚化、特色化和跨越发展。 优化布局,融合发展。发挥区域比较优势,优化功能布局,培育产业集群,推动一、二、三产深度融合。 以人为本,共享发展。坚持以人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扩大服务业就业规模,提升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推动服务业提质扩规与富民脱贫互动双赢。 深化改革,开放发展。 优化服务业发展环境,释放服务业创新发展动力。积极参与国际国内服务业分工合作,在开放竞争中拓展服务业发展新空间。 (三)总体目标 到 2020 年,服务业机制创新取得新突破,新业态新模式发展取得新进展,市场主体活力激发取得新提高,大数据、大旅游、大健康等特色优势产业持续快速增长,标准化、品牌化、智能化建设成效显著。服务业发展规模持续壮大,增加值达到 8700 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 46。 到 2025 年,服务业体制机制改革取得重大突破,发展环境全面优化,开放水平全面提升,发展质量全面提高,市场主体竞争力全面增 强,现代服务经济体系初步形成,服务业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超过 50。 二、创新驱动,激发多元化发展新动能 深入实施大数据战略行动,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促进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蓬勃发展,着力提升服务业文化软实力和品牌影响力,培育壮大多元化服务业发展新动能,打造以大数据为引领的区域性服务经济创新发展新高地。 (一)增强大数据发展引领力 发展数字型服务经济。以数据流引领技术流、物质流、资金流、人才流,推进数据开放、应用引领、业态融合、众创共享,形成协调发展的大数据产业生态。基于“云上贵州”系统平台,完善政务数据资源融合共享机制,打造全省统一的政府数据共享交换体系。引进培育云平台运营企业,鼓励企业应用数据进行运营和商业模式创新。实施数据资源流通交易工程,建设全国重要的数据资源流通交易中心。(责任单位省大数据发展管理局) 促进服务业智能化。实施“万企融合”大行动,推动大数据与工业、农业、服务业深度融合。开展以智慧交通、智慧旅游、智慧民生等为主 要内容的智慧城市试点,促进信息化、智能化技术和设备在服务领域的广泛应用。支持物联网、人工智能核心技术研发,围绕车辆、商品和人员流动建设物联网应用平台。在医疗、教育、食品安全等领域推进民生服务信息化平台建设。(责任单位省大数据发展管理局、省发展改革委。排第一位的为牵头单位,下同) 加强大数据应用服务。面向重点行业和重点民生领域,开展大数据重大应用示范,提升大数据应用服务能力。推进“互联网+”金融、现代物流、商贸流通、益民服务等专项行动计划,研发面向服务行业的大数据解决方案,鼓励创新商业模式、服务内容和服务形 式。推动大数据与服务贸易融合,加快建设贵安新区国家级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鼓励企业面向国家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等需求,拓展大数据应用服务领域。探索大数据应用服务与完善宏观调控有效结合的路径。(责任单位省大数据发展管理局) 到 2020 年,大数据服务业产值年均增长 20,形成一批数字经济试点示范技术、产品、企业和基地(园区),建成贵阳 遵义 贵安数字经济核心引领带,基本建成中国南方重要的数据加工及分析产业基地、国家重要的数据交换交易中心。到 2025 年,大数据及相关产业产值突破万亿,打造成为全国 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大数据创新中心。 (二)提升科技服务推动力 提升技术创新能力。加快构建覆盖科技创新全链条、产品生产全周期的科技服务体系,重点培育发展研发设计、技术转移、知识产权、检验检测、安全生产等一批专业技术服务机构。提升大数据产业发展应用研究院、金融研究院、大健康产业发展联盟等重点产业创新平台基础研究、技术开发和应用推广能力。支持企业通过收购、并购、合作等方式,建设各类重点(工程)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鼓励重点工程实验室、企业检验检测平台、高等学校和科研院所拓展面向社会的研发和检验检测服务,开拓 科技创新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新空间。加快推进贵阳高新区国家质检园建设,建成西部地区重要的检验检测服务中心。(责任单位省科技厅、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加强技能工艺创新。推进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新需求的研发设计和文化内涵开发,促进工业设计向高端综合设计服务转变。将生物工程、基因工程等新兴技术应用于贵州 “六张名片”产品研发制造,支持组建企业集团,搭建产业联盟和技术创新服务平台,推动“贵州制造”迈向“贵州智造”。深入实施“贵州工匠”等工程,保护一批传统工艺工匠,培养一批具有精湛技术技能的高技能人才。(责 任单位省科技厅、省经济和信息化委、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 到 2020 年,高新技术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长 20,在重点领域掌握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和标准,创建国家级科技服务机构 5 家,建设国家科技服务业区域试点 1 个、省级科技服务示范区 4 个,省级以上检验检测中心(重点实验室、实验室) 50 家以上。到 2025 年,创建国家级科技服务机构 10 家,建设国家级科技服务业区域试点 2 个、省级科技服务示范区 10 个,省级以上检验检测中心(重点实验室、实验室) 100 家以上,科技服务业引领全面创新的能力明显增强。 (三)提升创 新创业服务能力 完善孵化生态系统。继续实施“贵漂鸟巢”计划,加快高新技术园区、产业化基地、大学科技园等创业孵化载体建设,构建“创业苗圃+孵化器+加速器”的创业孵化链条,推广“孵化+创投”的科技企业孵化模式。借助创投“ A+联盟”资源,吸引企业、团队入驻大学城双创园、高端智造众创空间、数字经济园区等孵化平台,建立创新与创业、线上与线下、孵化与投资相结合的开放式综合服务平台。支持众创、众包、众扶、众筹的“四众”平台建设。建成贵安新区等一批国家级双创示范基地。(责任单位省科技厅、省教育厅、省发展改革委) 支持创新创业活动。鼓励数字创业,举办大数据商业模式大赛、贵州大数据沙龙等活动,精准扶持一批与大数据关联的中小微企业。健全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就业公共服务体系,继续实施“雁归兴贵”和“春潮行动”,鼓励多种形式创业就业。充分调动科技人员创新创业积极性,鼓励专业技术人员参与脱贫攻坚创新创业。(责任单位省科技厅、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省大数据发展管理局) 到 2020 年,创设“四众”等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200 个,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协同创新中心 80 家,初步建成全国创新示范基地。到 2025 年,创设“四众”等创新创业服 务平台 300 个,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协同创新中心 120家,创新示范能力显著增强。 (四)厚植服务文化软实力 丰富服务业文化内涵。推动建设“多彩贵州”民族特色文化强省,将传统文化、民俗风情和区域特色注入旅游休闲、文化娱乐、体育健身、健康养老等服务,重点培育形成“十大文化品牌”。推动山地旅游与地方特色文化深度融合,打造以民族文化和山地生态为核心价值的贵州山地文化旅游品牌。提升研发设计、商务会展等服务文化创意含量,推动文化创意与贵州“六张名片”融合发展。(责任单位省文化厅、省旅游发展委、省体育局) 提升贵州服 务文化影响力。打造历史文化、民族文化、红色文化、山地文化、“三线”文化等为重点的优势文化产业集群,提升文化资源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能力。积极支持有条件的文化企业“走出去”,扩大贵州文化产品和服务出口。促进文化资源与新兴数字技术融合发展,形成以数字化内容、数字化生产和数字化传输为特征的文化艺术新业态。(责任单位省文改文产办) 到 2020 年,“多彩贵州”等文化品牌建设成效明显,文化软实力有效提升,以文化创意产业为核心、以文化产业与其他关联产业融合发展为补充的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初步形成,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 产总值的比重提高到 5。到 2025年,文化产业增加值占比提高到 8,打造成为别具一格的民族特色文化强省。 (五)塑造“贵州服务”影响力 提升特色产业知名度。引导企业增强品牌意识,加强新产品开发和品牌创建,健全品牌管理体系。实施重点服务产业品牌建设工程,做专做精“ 7+ N”朵云、数据铁笼等大数据系列应用品牌,一批温泉养生、生态养生、医养结合等大健康品牌;做大做强一批民族歌舞、工艺美术、节庆会展、动漫创意等文化品牌,一批山地、红色、民族、乡村等旅游品牌。加强贵州服务细分市场开发,提升服务优质化、体验化水平。(责任 单位省文化厅、省旅游发展委) 扩大品牌区域影响力。加大贵州服务业品牌培育力度,持续开展“省长质量奖”“贵州省服务业名牌”等评选活动,加强对中华老字号、地理标志产品等品牌培育和保护。以服务业试点示范区、集聚区、 4A 级以上旅游景区、大型休闲度假产业基地等为抓手,加快实施贵州服务业品牌创新发展战略,创建一批国内外知名服务品牌示范区,唱响“贵州服务”品牌。(责任单位省质量技术监督局、省发展改革委、省商务厅、省旅游发展委) 到 2020 年,以大旅游、大数据、大物流、大健康为重点,培育 200 家省级以上服务企业,创建 40 个省级以上服务品牌,“贵州服务”品牌影响力逐步增强。到 2025 年,多彩贵州、数据贵州、通达贵州、健康贵州等服务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显著提升,让“贵州服务”名扬四海。 三、融合联动,培育协同化发展新模式 发挥服务业对新型城镇化的促进作用,强化服务业对现代农业和先进制造业全产业链的支撑能力,推动城乡、区域、产业融合交互发展,构建特色鲜明、优势互补的服务业网络化新格局,形成交叉渗透、交互作用、跨界融合的产业生态系统。 (一)促进服务业与城镇化良性互动 加快老城区转型升级。结合城市更新和棚户区改造,推动大城市调整优 化产业布局,形成以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支持利用存量房产和工业用地转型发展服务业,焕发老旧城区发展活力。(责任单位各市〔州〕人民政府) 提升新城新区的服务能级。加快新城新区和开发区商务服务、金融保险、创意设计、人力资源等生产性服务业,以及健康医疗、商贸物流、文体休闲、教育培训等生活性服务业升级发展,增强新城新区发展活力。(责任单位各市〔州〕人民政府) 培育服务业特色小城镇。依托生态、文化、区位等比较优势,以大旅游、大健康、大商贸为切入点,打造一批特色产业引领、人居功能聚合、文旅元素鲜明的“产、城、人、 文”四位一体融合发展的特色小城镇,推行“一镇一风貌、一镇一主业”的建设发展模式,形成“百业齐放、百镇争鸣”的蓬勃态势。(责任单位省住房城乡建设厅) 到 2025 年,基本形成城镇服务功能完善、产城深度融合、就业吸纳能力显著的发展格局。 (二)推动服务网络化建设 建设多层次网络化服务经济格局。发挥中心城市资源要素密集、规模经济显著、专业分工细化和市场需求集中的优势,构建以贵阳 贵安为核心,八个市(州)中心城区为区域服务经济中心,重点小城市和小城镇为发展支撑的“一核、八心、多点”的多层次服务经济空间网络架构,发挥规模效应、带动效应和网络化效应。加强城市间交通网络建设,建立跨市(州)信息交流与合作协调机制,促进全省服务业分工协作和网络协同发展。(责任单位省发展改革委,各市〔州〕人民政府、贵安新区管委会) 优化服务业功能布局。推动贵阳市服务业向价值链高端攀升,支持跨国公 司和企业集团设立区域性、功能型总部,搭建大数据等服务全国的特色化、专业化平台。支持贵安新区重点打造绿色金融、高端商务服务、国际商贸物流、国际会展、创意研发服务等现代服务体系,加快打造成为主业突出、竞争优势明显、辐射带动有力的服务产业集聚区。加强遵义市制造服务、红色旅游等现代服务业发展,提升生产性服务业对区域产业升级的支撑能力。加强六盘水市、毕节市和黔西南州面向能矿产业的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突出旅游、健康等生活性服务业发展特色。完善安顺市、铜仁市、黔东南州、黔南州生活性服务业体系,加强旅游、健康养生、现代物流、 文化创意等特色产业发展。(责任单位省发展改革委,各市〔州〕人民政府、贵安新区管委会) 到 2025 年,贵阳、贵安新区中心城市的综合服务功能显著增强,建成全国性综合物流枢纽、区域性大数据产业中心和全省金融、贸易、教育、科研和旅游集散服务中心。省内各城市功能分工和空间布局进一步优化,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建设成效显著。 (三)推动服务业与农业融合发展 延伸农业产业的服务链。围绕茶叶、中药材、菌类、特色林果、林下特色种植、养殖等优势特色农业,大力发展农资供应配送、农业生产技术服务、农机作业及维修服务、农产品营销、农业废 弃物资源化利用、农业市场信息咨询等专业化服务,不断完善农业产业服务体系。推动农业与旅游、传统手工艺、文化创意、健康养生等产业深度融合。推动科技、人文等元素融入农业,积极探索农产品个性化定制服务,发展会展农业、农业众筹、社会生态农业等新型业态。(责任单位省农委、省林业厅) 推进“大数据+农业”深度融合。以大数据为引领,建设一批农业物联网示范基地,实现农业生产标准化与智能化管理。打造农科资讯、农资供需、技术培训等公共服务平台。逐步实现信息服务农村全覆盖。(责任单位省农委、省大数据发展管理局) 拓宽农产品流通 渠道。支持发展各类农产品流通模式和渠道,加强全省优势农产品供应链建设。大力发展农村电商,进一步发挥贵州电商云、贵农网、黔邮乡情等电商平台作用。大力推动“黔货出山”,开展贵州绿色优质农产品“泉涌”行动,借助阿里巴巴、腾讯等国际知名网络平台,推动农产品生产规模化、质量标准化、营销网络化。(责任单位省商务厅) 激发乡村振兴服务动力。推动形成合理的产业分工和利益分配机制,让农民分享农村服务业增值收益。深化“农村三变”改革,提升产权、要素、资源的市场化流转服务功能。培育多元服务主体,推动服务主体联合融合发展,改造传 统生产经营模式,提高乡村经济效益。增强农村公共服务供给能力,提升服务水平。(责任单位省农委) 到 2025 年,服务业与农业深度融合互促,“大数据+农业”加快发展,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对于农民增收的作用更加突出。 (四)推动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发展 加强融合平台建设。加快推进互联网、大数据与工业融合发展,完善“贵州工业云”,建立中小企业云服务中心。建设一批制造业创新中心,开展制造业重点领域关键共性技术研究和产业化应用示范。聚焦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和重点产业园区共性需求,加快建设生产服务支撑平台。鼓励地方科研单 位和军工科研院所合作,促进军用、民用技术双向转化和科研机构资源共享。(责任单位 省经济和信息化委) 推进制造业服务化转型。引导制造业企业的产业价值链由产品驱动升级为“产品+服务”双轮驱动。优先选择电子设备、汽车、医药、新材料等领域,实施服务型制造示范项目,培育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创建服务型制造示范平台,挖掘“贵州制造+贵州服务”组合效应,推动全省服务型制造加速发展。(责任单位省经济和信息化委、省发展改革委、省商务厅) 鼓励领军企业“裂变”发展。支持有条件的企业“主辅分离”,设立专业化服务企业;重点支持大 型企业集团设立物流公司、财务公司等专业服务机构,或外包相关业务。推广大型制造设备、生产线等融资租赁服务。(责任单位省经济和信息化委、省国资委、省商务厅) 到 2025 年,力争实施服务型制造示范项目 20 个以上,培育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 10 户以上,并形成 1- 2 个具有较强示范作用的服务型制造示范城市。 (五)推动服务业内部融合发展 支持多业态融合发展。支持服务企业拓展经营领域,加快业态和模式创新,构建产业生态圈。顺应消费升级和产业升级趋势,促进文化创意、设计、物流、旅游、养老等服务业跨界融合发展。加强省级现代服务业 集聚区建设打造,以现代服务业集聚区为载体,促进研发设计、检验检测、信息、人力资源等各类业态在集聚区内融合聚集、共生互促。(责任单位省发展改革委) 培育融合发展新载体。发挥平台型、枢纽型服务企业的引领作用,带动创新创业和小微企业发展,打造“平台+模块”产业发展模式。发展一批具有综合服务功能的大型企业集团或产业联盟,推动优势企业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整合经营。(责任单位省发展改革委) 四、绿色推动,开辟生态化发展新路径 坚持“生态+”理念,以生态利用型、循环高效型、低碳清洁型、环境治理型“四型”产业为重点 ,将绿色发展、生态发展嵌入产业发展全链条,大力培育绿色服务经济新业态新热点,重点以旅游、健康养生、金融、节能环保等为主攻方向,促进服务业助推贵州全域生态化、全域景观化绿色发展。 (一)推动旅游全域化发展 打造“旅游+”创新发展架构。促进旅游业与大数据、大健康、文化、新兴体育、新型城镇化的融合发展。实施“旅游+大数据”工程,建设全省智慧旅游公共服务平台。积极推进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等国家级示范的创建工作,形成综合型、多样化的全域旅游引爆式发展。加快建设乡村旅游带、农业公园、特色农业休闲游等乡村旅游产品,积极开展 国家现代农业庄园创建,全面提升乡村旅游发展质量。实施旅游扶贫和旅游富民专项行动,积极建设一批乡村旅游示范基地。(责任单位省旅游发展委、省农委) 实施旅游精品带动战略。积极承办世界级、国家级大型体育赛事,建设国内有重要影响力的山地运动休闲旅游目的地。深度挖掘民族文化、历史文化,做强文化体验、商务会展旅游产品。推动避暑清凉游,引导相关旅游商品开发和营销服务。扶持“三线”“三老”工业文化遗产区创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扶持研学旅游基地和经典红色旅游示范区建设。打造“黔系列”特色旅游商品品牌,建立贵州“旅游首选商品” 名录,整合提升特色银饰、刺绣、工艺品、纺织等民族文化资源,推动贵州优质的烟、酒、茶、食、药等特色优势产品向旅游商品转化。(责任单位省旅游发展委、省体育局、省经济和信息化委) 到 2020 年,全省旅游接待总人数达到 8 亿人次以上;旅游总收入达到 10000亿元,旅游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提高到 12以上。到 2025 年,全省旅游接待总人数达到 10 亿人次以上,其中入境游客人数达到 450 万人次左右;旅游总收入达到 17000 亿元。 (二)打造健康养生养老目的地 打造以温泉疗养为龙头的国家健康养生胜地。以黔中综合健康养生圈、贵州侗乡大健康产业示范区为引领,积极挖掘中医药和民族医药温泉健康养生文化内涵,开发药浴、香薰等特色体验产品,创新温泉养生旅游新业态。建设一批具有贵州特色的温泉康体度假疗养中心、温泉养生小镇和温泉养生度假城,形成一批全国一流的温泉保健疗养品牌,打造一批温泉养生养老示范基地。积极壮大以山地户外运动为重点的亚高原康体养生业态。推动搭建集健康养生信息、特色医疗、健康管理与促进、健康保险等于一体的健康数据服务平台。(责任单位省旅游发展委、省卫生计生委、省 国土资源厅) 打造国际化生态型健康养老产业基地。吸引国内外知名健康养老服务机构落户贵州,建设一批集休闲旅游、度假养生、康体养生于一体的健康养老基地。开发老年保健服务项目,提供全方位、专业化、品质化、定制化的养老服务,形成一批省内外知名养老服务品牌。全面实施医养结合,推动医疗与养老机构相互融合渗透。探索建立老年人长期护理保险制度、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制度,发展商业长期护理保险等金融产品。推进“人才第二春”行动,吸引高端退休人才来黔安居养老,开发好老年人才智力资源,搭建行业专家咨询委员会等一批供老年人发挥才能的平台,鼓励退休 养老人员为贵州省发展服务。(责任单位省民政厅、省发展改革委) 到 2020 年,基本形成覆盖生命全周期、内涵丰富、结构合理、特色鲜明的健康服务产业体系,大健康产业增加值达到 1500 亿元。到 2025 年,全面建成产品和服务质量优良、创新能力显著的健康服务产业体系,努力把贵州打造成为全国最具山地特色的健康养生养老目的地、智慧健康示范省和国际知名的宜居颐养胜地,大健康产业增加值达到 2300 亿元。 (三)促进金融业健康绿色发展 优化绿色金融发展环境。发挥贵安新区国家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的带动作用,加大对“四型”产业的 金融服务支持。引导金融机构设立绿色金融事业部或绿色支行。扩大政府绿色采购比例,鼓励居民绿色消费信贷,以绿色消费拉动绿色金融服务需求。(责任单位省政府金融办、人行贵阳中心支行、贵州银监局) 创新绿色金融产品服务体系。创新绿色信贷抵质押担保模式、绿色信贷产品、绿色信贷评级办法。推动一批绿色、低碳产业企业挂牌上市。鼓励设立绿色发展基金,鼓励各类产业基金、产业引导基金绿色化转型发展。大力发展绿色负债产品,积极探索发行绿色企业债、绿色集合债、绿色项目收益票据等产品。丰富保险产品体系,扩大绿色保险覆盖面。(责任单位 省政府金融办、人行贵阳中心支行、省财政厅、省发展改革委、贵州证监局、贵州保监局) 到 2020 年,全省金融业增加值 1000 亿元以上;全省绿色信贷贷款余额突破3000 亿元以上,绿色债券规模累计达到 200 亿元以上,绿色基金规模突破 300亿元以上。到 2025 年,全省金融业增加值 1600 亿元以上,绿色金融融资规模大幅增长。 (四)做大节能环保服务产业 丰富节能环保服务业内涵。加快发展节能环保技术、咨询、评估、计量、检测和运营管理等服务,扩大环境综合整治工程、污染治理设施的工程总包和第三方运营服务,发展以系统解决环境问 题、改善环境质量为目标的综合环境服务。鼓励创新服务模式,推广节能咨询、诊断、设计、融资、改造、托管等“一站式”综合服务。推广产业园区、小城镇环境综合治理托管模式。(责任单位省环境保护厅、省发展改革委、省经济信息化委、省住房城乡建设厅) 推进生态环境服务快速发展。积极发展碳资产管理、碳咨询、碳排放权交易等服务,培育一批碳资产管理、低碳产品认证、低碳转型解决方案等服务机构或企业。加快开展生态产品开发、价值评估等咨询服务,探索构建生态产品市场交易体系和基于市场化、自愿性、合同制的生态服务购买机制。(责任单位省 发展改革委、省环境保护厅、省林业厅、省农委) 推进再生资源综合利用。加强再生资源利用开发和管理,完善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合理布局建设一批再生资源回收集散中心。利用“互联网+”技术,探索建立再生资源交易平台。鼓励合法合规再生资源利用企业联合、重组,做大做强。(责任单位省商务厅) 到 2020 年,培育一批区域性节能环保专业服务机构,建成 3 5 个资源循环利用、清洁生产、碳交易等节能环保专业化服务集聚区。到 2025 年,生态环保服务业总产值占节能环保产业总产值比重达到 50以上,基本建立统一规范、竞争有序、监管有力的节 能环保服务市场体系;形成一批年经营收入超亿元、在省内外有一定竞争力的骨干企业。 五、转型促动,跃升智慧化发展新阶段 努力把握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现代科学技术及其应用对传统行业变革带来的深刻影响,积极在物流、商贸、人力资源、家政、教育培训等行业推进数字化应用、平台化改造,逐步实现功能重构、模式重组、资源重配和智慧化转型。 (一)推动物流服务智慧升级 深入实施“互联网+物流”行动计划,以平台、模式、技术、标准为手段,推动物流业智慧化转型。提升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技术在物流领域的运用深度和广度,进 一步强化物流数据“聚通用”能力。提升物流网络化水平,利用信息平台重构道路运输业、仓储业,充分整合物流各环节和节点资源,不断完善城乡物流配送体系。深化无车承运试点改革,鼓励物流企业开展共同配送,结成战略联盟。强化物流标准的制定和宣贯,开展物流标准推广试点,增强多式联运等物流节点设施设备的协调性、信息的连通性。到 2020 年,物流产业空间布局进一步优化、物流网络更加完善,物流企业的技术装备和信息化水平明显提高。到2025 年,培育形成一批管理先进、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现代物流企业集团,推动全省社会物流总费用与地区生 产总值的比率降到全国平均水平。(责任单位省发展改革委、省交通运输厅、省商务厅) (二)加快商贸流通全渠道进程 以互联网为依托,以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为手段,促进线上服务和线下体验深度融合,推动商贸服务体系重构、空间重塑、功能重配。深入挖掘商贸大数据,建立开放、透明的公共信息平台,做好产销衔接。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发挥电子商务示范基地的带动作用,依托省内名特优新农产品、地理标识产品、民族工艺品,建设一批业态集聚的电商小镇。推动传统商业综合体拓展经营范围,将商业综合体打造成为线上线下融合的体验中心,加快向现代商 贸产业体系过渡。推动商品交易市场的信息化建设,加强大数据应用和数字化管理,健全金融、结算、会展、设计、检测等配套服务。积极引导商贸企业规模化、连锁化、联盟化发展,鼓励仓储、运输、配送资源的共建共享。到 2020 年,城乡商贸流通网络更加完善,城镇社区商业更加繁荣,农村商业服务网点覆盖面进一步扩大,全省网络零售额年均增速高于 30。到 2025 年,商贸流通全渠道进程成效显著,形成线上、线下、移动端有效协同的商贸流通体系,全省网络零售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进一步扩大。(责任单位省商务厅) (三)推动人力资源精 准服务 推动人力资源服务产业集聚化、专业化、精细化、信息化发展,构建线上线下结合的多层次、多元化的发展新格局。重点发展人力资源外包、人才测评、人力资源管理咨询等新兴业态。努力创建国家级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加快引进和培育一批实力雄厚、辐射力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行业龙头企业,引导、扶持本地中小企业做大做强。依托大数据平台,打造覆盖全省虚拟人才园区,推动“实体园区”和“虚拟园区” 融合发展,实现双园多市(州)信息联网,共享人才信息库和服务项目信息库,建立Ο 2Ο人力资源服务产品实时交互平台。加快虚拟人才园区与长三角 、京津冀、粤港澳等地交流合作。到 2020 年,力争引进国内知名人力资源服务企业 5 家以上,孵化本土企业 50家以上,贵阳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初具规模,基本建成覆盖全省的人力资源市场服务体系和信息化网络平台。到 2025 年,建成 1 家以上国家级人力资源示范园区,引进 2 家世界知名人力资源服务企业,基本形成专业化、信息化、产业化、国际化的人力资源服务体系。(责任单位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四)促进家政服务品质发展 以增加服务供给,提高服务质量为导向,以职业化、规范化、诚信化建设为目的,建立家政服务信用档案,强化标准化建 设和法制化管理,提升从业人员的职业素养和专业化水平。加强区域性中心城市公益性家政服务信息平台、呼叫中心建设,并逐步向全省覆盖,实现智能化供需对接。支持企业大力发展直营连锁、加盟连锁和自愿连锁,提升连锁化水平。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参加全国“千户百强”、省级服务业名牌创建等活动,支持企业通过参股、控股、联合、兼并、合资、合作等方式整合资源、做大做强。引导家政企业由提供基本服务向早教、管家、膳食搭配、室内美化、家庭理财等专业化方向拓展,做博做精,提升品质。到 2020年,基本形成门类齐全、信誉良好、连锁化水平较高的多层 次家政服务产业体系。到 2025 年,力争一批企业入围全国“千户百强名录”,强化大型连锁企业带动作用,行业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大幅提升,打响“贵州家政”品牌。(责任单位省商务厅、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 (五)构建教育培训产业链条 以高等教育、职业教育、专业技能培训为重点,完善教育培训体系,提升教育培训服务品质,着力构建以人力资源培养、服务和开发为特色的教育服务大产业链条。打造若干教育培训服务集聚区,完善贵安大学城、清镇职教城等教育园区功能。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推广“产业园区+标准厂房+职业教育”办学模式,大力推行 “厂校合一、人员同训、设备共享”等校企深度合作,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延伸教育培训产业链条,加快教育培训与人力资源服务、知识密集型产业融合发展。加强“智慧教室”“智慧校园”建设,搭建汇集各方资源的教育云平台。到 2020 年,引进和培育 10 个教育培训龙头企业,重点建成 10 个产学融合基地,职业教育与产业融合程度不断深化。到 2025 年,形成 3 5 个职业教育品牌,高技能人才的自主培养能力显著增强,教育培训总体水平大幅提升,“教育+产业”模式对经济发展形成长效有力支撑。(责任单位省教育厅、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 六、开 放带动,拓展外向化发展新空间 推进制造领域开放与服务领域开放更好结合,积极参与“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和泛珠三角经济区等区域建设与合作,加快推进服务业重点领域开放,深化服务业国际交流合作,扩大服务贸易规模,充分借力多层次区域合作叠加优势,打造内陆开放型服务经济高地。 (一)优化服务开放平台 依托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建设,全面提升“ 1+ 8”国家级开放创新平台综合服务能力,增强投资的承载力和吸引力。完善口岸大通关体系,提高通关便利化水平,强化与上海等自由贸易试验区的通关协作。推进数字丝路跨境数据枢纽港建设,打造 为“一路一带”沿线国家服务的数据存储与处理基地。依托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中国 东盟教育交流周、中国(贵州)国际酒类博览会、国际山地旅游大会和贵阳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等对外开放“窗口”,推动贵州服务业不断扩大国际影响力。到 2025 年,对外经贸合作和人文交流更加广泛,内陆开放型经济体系基本形成。(责任单位省发展改革委、省商务厅) (二)大力发展服务贸易 大力发展离岸服务外包,鼓励大数据、中医药、民族文化、旅游、建筑、运输等特色服务出口,持续扩大服务贸易规模。规划建设一批服务外包、大数据、中医药、民族文化等特色服务出口基地和园区,申报国际医疗旅游试点省,支持贵阳市申建国家级服务外包示范城市,支持有条件的市(州)申建跨境电商试点城市,推动服务贸易集聚发展。引进一批主业突出、竞争力强的大型服务贸易企业,培育一批地方骨干服务贸易企业,壮大市场主体规模。复制推广上海等自贸区可行性经验,深入推进贵安新区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到 2025 年,全省服务贸易年均增速高于全国, 技术、知识密集型和高附加值的服务出口占比持续提升,服务贸易创新发展、后发优势逐步显现。(责任单位省商务厅) (三)加强服务业区域合作 对接欧亚,联动港澳台、沿海省区及周边省区,强化服务业合作与产业承接,促进服务要素顺畅流动。深化与瑞士、韩国在旅游、文化等领域的合作交流,加强与东盟自由贸易区、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积极推进与港澳台服务贸易协作,加强与台湾地区在文化旅游、检测认证、研发设计等领域合作,探索建立香港 贵州、广东 贵州等现代服务业合作示范区。创新旅游、物流等服务业跨省市区一体化合作模式,加强西部旅游 圈合作,强化旅游资源共享、客源互送、营销互动,联合打造推广“一程多站”精品旅游线路;加强黔渝桂陇四省市区合作,推进中新互联互通南向通道建设。到 2025 年,跨省合作园区建设成效显著,区域分工合作更趋合理,区域一体化发展格局基本形成。(责任单位省商务厅、省旅游发展委) (四)加快推进重点领域开放 支持社会资本以出资新建、参与改制、托管、公办民营等多种形式进入服务业。鼓励外商投资参与商业性旅游景区景点开发建设,投资旅游商品和设施,打造国际化旅游品牌。引导社会资本及外资投向康复护理、老年护理、家庭护理等服务以及母 婴照料、心理健康等医疗卫生服务领域。积极开展国际性高等教育对接合作,加强与国内著名职业培训学校或职业教育园区合作。着力拓宽文化创意产业资本运营渠道,创新民族文化海外商业开发推广新模式。推进与跨境第三方支付平台合作建立区域结算中心。到 2020 年,山地旅游、健康养生养老等重点领域吸引社会资本及外资、设立合资企业和分支机构取得重大突破。到 2025 年,服务业对外开放水平处于中西部前列。(责任单位省商务厅) 七、共享拉动,开创普惠化发展新局面 进一步发挥制度优势,推动美好贵州共建共享,让各个群体更多的分享发展成果, 增强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进一步发挥技术力量,搭建分享经济平台,推进海量、分散、闲置的各类资源汇聚、整合、流动和利用。 (一)发展“互联网+”分享经济 营造分享经济发展环境。建立健全适应分享经济发展的登记管理、新型就业形态、质量安全、税收征管、社会保障、信用体系、风险控制等政策法规,支持和引导各类市场主体积极探索分享经济新业态新模式。探索建立政府、平台企业、行业协会以及资源提供者和消费者共同参与的分享经济、平台经济多方协同治理机制,研究建立平台企业履职尽责与依法获得责任豁免的联动协调机制,引导平台企业建 立健全消费者投诉和纠纷解决机制,鼓励行业组织依法合规探索设立分享经济用户投诉和维权的第三方平台。(责任单位省发展改革委、省大数据发展管理局) 推动分享经济业态模式创新。重点在生产服务、城市管理、旅游业、人力资源管理、教育培训等领域推动分享经济新业态新模式发展。建立生产性服务配套分享试点,在贵阳市、贵安新区等产业集聚区开展检测试验、维修维护、工业设计等服务配套资源的分享利用。结合智慧城市建设,以商务、商贸流通、公共管理等领域为重点稳步推进生活性服务分享经济发展。鼓励建设乡村民宿、产权酒店、分时度假酒店等住宿 接待设施,发展城市日租、短租旅游,创新分享式、体验式旅游新业态。建设人才分享平台,打造跨区域、跨部门的人才分享体系。搭建高等教育分享平台,整合高等院校、企业专家、知名教育机构等教育资源,实现高等教育资源的在线共享。(责任单位省大数据发展管理局、省发展改革委、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省教育厅) 到 2025 年,分享经济产业生态体系基本完善,整体发展成效显著,形成 5 10 个行业特色鲜明、配套完善、影响力大的分享经济平台,培育 10 个以上国内知名度高的分享经济龙头企业。 (二)扩大公共服务有效供给 培育多元供给主体。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推动基本公共服务领域民办非营利性机构享受与同行业公办机构同等待遇。大力发展公共服务社会组织,降低准入门槛,加强分类指导和业务指导,支持社会组织承接基层基本公共服务和政府委托事项。(责任单位省民政厅) 推动多元资金供给。扩大政府购买公共服务范围。稳妥推进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在允许政社合作的领域广泛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建立和引进公益性基金,通过独资、合资、合作等方式,投资公共教育、公共文化体育、医疗卫生、养老、慈善等社会事业。(责任单位省财政厅、省教育厅、省民政厅、省卫生计 生委、省发展改革委) 到 2025 年,总体实现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全省基本公共服务主要领域指标超过全国平均水平。 (三)推进服务经济精准脱贫 提升就业吸纳能力。引导边远贫困村与县域内的乡村旅游扶贫示范点、旅游景区结对子,积极开展餐饮、客房服务等游客服务培训和刺绣、蜡染、银饰等旅游商品经营制作培训,推动景区、企业吸纳建档立卡贫困群众就业。推进电子商务扶贫试点县、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县

注意事项

本文(贵州省服务业创新发展实施方案(2018-2025年).docx)为本站会员(江山易美)主动上传,环境100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环境100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7 环境100文库版权所有
国家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16041442号-6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