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环境100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环境100文库

换一换
首页 环境100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贯彻落实福建省“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部门分工的通知.doc

  • 资源ID:7239       资源大小:60.50KB        全文页数:25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权限:游客/注册会员/VIP会员    下载费用:5碳币 【人民币5元】
快捷注册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碳币 【人民币5元】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支付成功后,系统会自动生成账号(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下次登录下载和查询订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既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贯彻落实福建省“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部门分工的通知.doc

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贯彻落实福建省“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部门分工的通知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贯彻落实福建省“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部门分工的通知(闽政办〔2012〕28号)省直有关单位贯彻落实〈福建省“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部门分工(以下简称部门分工)已经省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落实。各有关单位要按照福建省“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闽政〔2011〕95 号)精神,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各司其职,狠抓落实。要根据部门分工要求,对涉及本部门的工作进一步分解和细化,抓紧制定具体措施。同一项工作涉及多个部门的,部门间要密切协作,牵头部门要加强组织协调,及时汇总进展情况。省节能减排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省经贸委)要认真做好综合协调工作,按年度将各项工作完成情况汇总报省政府,并适时组织对有关政策措施的落实情况进行督促检查。二○一二年三月三日贯彻落实福建省“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部门分工一、强化节能减排目标责任(一)合理分解节能减排指标。1.合理分解各地区节能目标。(省经贸委负责。只明确一个部门的,其他有关部门配合,不一一列出,下同)2.合理分解各地区减排指标。(省环保厅负责)3.合理分解各行业节能目标任务。(省经贸委会同有关部门负责)(二)健全节能减排统计、监测和考核体系。1.加强能源生产、流通、消费统计,建立和完善工业、建筑、交通运输、公共机构能耗统计制度以及分地市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指标季度统计制度,完善统计核算与监测方法。(省统计局会同有关部门负责)2.完善减排统计和核查核算办法,统一标准和分析方法,实现监测数据共享。(省环保厅负责)3.加强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统计监测,建立农业源和机动车排放统计监测指标体系。(省环保厅会同有关部门负责)4.完善节能减排考核办法。(省经贸委、省环保厅负责)5.继续做好全省和各设区市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通报工作。(省统计局、省经贸委、省发展改革委负责)6.继续做好全省和各设区市主要污染物排放指标通报工作。(省环保厅负责)(三)加强目标责任评价考核。1.强化考核结果运用,将节能减排目标完成情况和政策措施落实情况作为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的重要内容。(省委组织部、省监察厅、省国资委、省经贸委、省环保厅负责)2.将节能减排目标完成情况和政策措施落实情况纳入政府绩效和国有企业业绩管理,实行问责制和“一票否决”制。(省监察厅、省委组织部、省国资委、省经贸委、省环保厅负责)3.对成绩突出的地区、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奖励。(省经贸委、省环保厅、省委组织部、省财政厅、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公务员局等有关部门负责)二、控制增量,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一)抑制高耗能、高排放行业过快增长。1.严格控制高耗能、高排放和产能过剩行业新上项目,进一步提高行业准入门槛,强化节能、环保、土地、安全等指标约束,依法严格节能评估审查、环境影响评价、建设用地审查,严格贷款审批。(省发展改革委、省经贸委、省环保厅、省国土资源厅、人行福州中心支行、福建银监局负责)2.建立健全项目审批、核准、备案责任制,严肃查处越权审批、分拆审批、未批先建、边批边建等行为,依法追究有关人员责任。(省发展改革委、省经贸委等有关部门负责)3.严格控制高耗能、高排放产品出口。(省外经贸厅、省发展改革委、省财政厅、省环保厅、福建检验检疫局、厦门检验检疫局、福建海关、厦门海关等部门负责)(二)加快淘汰落后产能。1.分年度制订淘汰落后产能任务目标,将任务目标分解落实到各地区。(省经贸委负责)2.建立落后产能退出机制,积极安排资金支持淘汰落后产能,指导、督促淘汰落后产能企业做好职工安置工作。(省财政厅、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经贸委等有关部门负责)3.完善淘汰落后产能公告制度,对未按期完成淘汰任务的地区,严格控制新上投资项目,对该地区重点行业建设项目暂停办理审批、核准和备案手续;对未按期淘汰的企业,依法吊销排污许可证、生产许可证和安全生产许可证;对虚假淘汰行为,依法追究企业负责人和地方政府有关人员的责任。(省经贸委、省监察厅、省发展改革委、省环保厅、省质监局、省安监局负责)4.统筹支持各地区淘汰落后产能工作,对经济欠发达地区通过增加转移支付加大支持和奖励力度。(省财政厅、省经贸委负责)(三)推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1.严格落实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省发展改革委、省经贸委、省环保厅负责)2.加快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促进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加大企业技术改造支持力度,重点支持对产业升级带动作用大的重点项目和重污染企业搬迁改造。(省经贸委、省发展改革委、省科技厅、省外经贸厅、省信息化局、省财政厅负责)3.对重点排污行业实行全行业排污总量控制。(省环保厅牵头负责)4.合理引导企业兼并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省经贸委、省外经贸厅、省发展改革委、省国资委负责)(四)调整能源结构。合理控制煤炭开发规模和强度,优化煤电布局。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推进宁德核电站一期、二期和福清核电站建设。加快抽水蓄能电站建设。积极发展风电,推进陆上风电的规模化开发和管理,启动海上风电示范项目开发。因地制宜建设垃圾焚烧等规模化生物质发电项目。稳步发展太阳能光伏发电、潮汐电站等其他可再生能源。(省发展改革委、省经贸委、省财政厅、福建电监办、省国土资源厅、省海洋与渔业厅、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福建煤监局、省安监局负责)(五)提高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及高技术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到2015年,第三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分别提高到42和10以上。(省发展改革委、省经贸委、省科技厅、省外经贸厅、省财政厅负责)三、加大力度,实施重点工程(一)实施节能重点工程。加快实施锅炉(窑炉)改造、电机系统节能、能量系统优化、区域热电联产、余热余压利用、节约替代石油、建筑节能、绿色照明等节能工程,以及节能产品惠民工程、节能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合同能源管理推广工程和节能能力建设工程。(省经贸委、省发展改革委、省财政厅、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等有关部门负责)(二)实施污染物减排重点工程。1.大力推进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加大管网配套力度,完善雨污分流系统,加快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和再生水回用工作,规范污泥处理处置,确保2015年城市(含县城)污水处理率达到83以上。(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省财政厅、省环保厅负责)2.实施工业废水深度治理和工业园区污水集中治理工程,所有规模化养殖场和养殖小区全过程综合治理减排工程,以及燃煤电厂、钢铁、水泥、玻璃等行业脱硫脱硝工程。(省环保厅、省经贸委、省外经贸厅、省农业厅、福建电监办、省财政厅负责)(三)实施循环经济重点工程。实施大宗工业固体废弃物的综合利用、资源再生利用产业体系、城市资源化处理废弃物、再制造产业化、大中型沼气工程等循环经济重点工程。(省经贸委、省发展改革委、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省农业厅、省财政厅负责)四、控制能耗总量,推进重点领域节能减排(一)合理控制能源消费总量。1.根据国家拟出台的相关政策,制定合理控制能源消费总量工作方案,把总量控制目标分解落实到各设区市,建立合理控制能源消费总量工作协调机制,加强考核评价。(省发展改革委负责)2.建立地区能源消费总量和能耗监测预警制度,按照节能指标完成值与目标值的差距情况,实行预警调控,定期通报。(省发展改革委、省统计局、省经贸委负责)3.加强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省发展改革委、省经贸委负责)4.在工业、建筑、交通运输、公共机构、城乡建设和消费领域全面加强用能管理。(省经贸委、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省交通运输厅、南昌铁路局、省外经贸厅、省政府机关事务管理局等有关部门负责)(二)强化重点用能单位节能管理。1.依法加强年耗能万吨标准煤以上企业节能管理,制定福建省重点企业节能行动方案,分解下达“十二五”节能指标,落实目标责任。实行能源审计制度,开展能效水平对标活动,建立健全企业能源管理体系,扩大能源管理师试点;实行能源利用状况报告制度。(省经贸委、省国资委、省交通运输厅、省政府机关事务管理局、省质监局、省统计局、省发展改革委负责)2.中央、省属企业要接受所在地区节能主管部门的监管,争当行业节能减排的排头兵。(省经贸委、省国资委、省发展改革委等有关部门负责)(三)加强工业节能减排。1.重点推进电力、煤炭、钢铁、有色金属、石油石化、化工、建材、造纸、纺织印染、皮革、制药、食品、木材加工等行业节能减排。(省经贸委、省发展改革委、省环保厅、福建电监办等有关部门负责)2.发展热电联产,推广分布式能源,开展智能电网试点。(省发展改革委、省经贸委、福建电监办负责)3.实施工业和信息产业能效提升计划。推动信息数据中心、通信机房和基站节能改造。(省信息产业厅、省通信管理局、省经贸委负责)4.实行电力、钢铁、造纸、印染、皮革、合成革、建材等行业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新建燃煤机组全部安装脱硫脱硝设施,现役燃煤机组必须通过低氮燃烧改造或建成投运脱硝设施,实现氮氧化物达标排放,其中单机容量30万千瓦及以上燃煤机组全部加装脱硝设施。现役燃煤机组脱硫设施限期取消烟气旁路,不能稳定达标排放的要进行更新改造。钢铁行业全面实施烧结机、球团设备烟气脱硫,已建但不能稳定达标排放或者只有部分烟气脱硫的应限期改造,新建烧结机配套安装脱硫脱硝设施。石油石化、有色金属、建材等重点行业实施脱硫改造。新型干法水泥窑、玻璃炉窑实施低氮燃烧技术改造,配套建设脱硝设施。开展非电燃煤锅炉脱硫脱硝。(省环保厅、省经贸委、省国资委、福建电监办负责)5.实施造纸、印染、皮革(含毛皮)、化工、制药、石油加工、炼焦、农副食品、食品、饮料、有色等行业废水深度治理,提高工业企业水回用率,减少废水污染物排放量。加强重点区域、重点行业和重点企业重金属污染防治。(省环保厅、省经贸委、省发展改革委、省财政厅负责)(四)强化建筑节能。1.制定并实施绿色建筑行动方案,从规划、法规、技术、标准、设计等方面全面推进建筑节能。(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会同有关部门负责)2.新建居住和公共建筑的设计和施工中严格执行节能50的建筑节能标准。(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负责)3.推动既有公共建筑开展以节电为主的节能改造。鼓励采用蓄冷、蓄热空调及冷热电联供技术,中央空调系统风机水泵采用变频调速技术,推动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规模化应用,建设一批节能型建筑示范项目。(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省政府机关事务管理局、省财政厅负责)4.加强公共建筑节能监管体系建设,完善能源审计、能效公示,推动节能改造与运行管理。(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省财政厅、省政府机关事务管理局负责)5.实行建筑使用全寿命周期管理制度,严格建筑拆除管理。(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负责)6.加强城市照明管理,严格防止和纠正过度装饰和亮化。(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负责)7.推广使用新型节能建材和再生建材,支持节能新型建材产业化,全面淘汰粘土类墙体材料。继续推广散装水泥。(省经贸委、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负责)(五)推动交通运输节能减排。1.加快构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优化交通运输结构。科学合理配置城市各种交通资源,有序推进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优化物流组织模式,促进甩挂运输发展。实施公交优先发展战略,突出公交公益性定位,中心城市要优化公交和出租车运输组织和管理。开展机场、码头、车站节能改造。(省交通运输厅、南昌铁路局、民航福建监管局、民航厦门监管局、省发展改革委、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省国土资源厅、省财政厅、省国资委负责)2.加快淘汰老旧汽车、机车、船舶,基本淘汰2005年以前注册运营的“黄标车”,加快提升车用燃油品质。(省环保厅、省经贸委、省财政厅、省公安厅交警总队、南昌铁路局、省质监局、省发展改革委负责)3.实施第四阶段机动车排放标准,在有条件的重点城市和地区逐步实施第五阶段排放标准。(省环保厅、省公安厅交警总队负责)4.全面推行机动车环保标志管理。(省环保厅、省公安厅交警总队负责)5.实施营运车辆燃料消耗量准入制度。推广使用节能环保型车辆,在城市公交、出租车、中短途客运推广天然气等清洁能源车辆。(省交通运输厅、省财政厅、省科技厅、省经贸委负责)6.加强现代信息技术在交通运输的研发应用。(省交通运输厅、省财政厅、省科技厅、省发展改革委负责)(六)促进农业和农村节能减排。1.充分发挥农村可再生能源优势,发展户用沼气,推广畜禽养殖场沼气工程,到2015年实现农村户用沼气池建设数量80万户(折合)。(省农业厅、省发展改革委、省财政厅负责)2.在做好生态保护和移民安置的基础上,开展农村水电增效扩容改造。(省财政厅、省水利厅、省发展改革委、省环保厅、省经贸委等有关部门负责)3.推进节能型住宅建设,推动省柴节煤灶更新换代。扶持推广生物质秸秆气化炉、节能烤烟房、节能炒茶灶、节能砖瓦窑;推广太阳能热水器。加快淘汰老旧农用机具,推广节能型农业机械和渔船装备。(省农业厅、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省经贸委负责)4.治理农业面源污染,加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实施农村清洁工程,所有规模化养殖场和养殖小区完成全过程综合治理或实现生态种养,鼓励污染物统一收集、集中处理。因地制宜推进农村分布式、低成本、易维护的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推广测土配方施肥,鼓励使用高效、安全、低毒农药,推动有机农业发展。(省农业厅、省环保厅、省财政厅、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省国土资源厅负责)(七)推动商业和民用节能。1.在零售业等商贸服务和旅游业开展节能减排行动,加快设施节能改造,严格用能管理,引导消费行为。(省经贸委、省旅游局负责)2.宾馆、商厦、写字楼、机场、车站等要严格执行夏季、冬季空调温度设置标准。(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省经贸委负责)3.在居民中推广使用高效节能家电、照明产品,鼓励购买节能环保型汽车,支持乘用公共交通,提倡绿色出行。(省经贸委、省财政厅、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省交通运输厅负责)4.减少一次性用品使用,限制过度包装,抑制不合理消费。(省经贸委、省质监局、省工商局负责)(八)加强公共机构节能减排。1.公共机构新建建筑实行更加严格建筑节能标准。加快公共机构办公区节能改造,完成办公建筑节能改造200万平方米,实现办公区高效光源使用率100,其中LED灯等半导体光源使用率10,完成50个绿色数据中心节能改造,实施办公区用水器具改造,实现节水器具使用率80。开展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创建活动,创建100家示范单位。推进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实行用车油耗定额管理,逐步提高新购公务用车中节能型和新能源汽车的比例。推广节能型灶具,使用率90以上,推广太阳能生活热水项目100个,推广节能型插座40万个。建立全省公共机构节能能耗监督管理工作平台,实现公共机构能耗监测、能耗统计、能源审计、能效公示和能耗定额管理等信息化管理。(省政府机关事务管理局、省经贸委、省财政厅、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负责)2.支持军队重点用能设施设备节能改造。(驻闽部队、省财政厅、省经贸委负责)五、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促进节能减排(一)加强对发展循环经济的宏观指导。组织实施福建省“十二五”节能和循环经济发展专项规划。深化循环经济示范试点,推广循环经济典型模式。(省经贸委等有关部门负责)(二)全面推行清洁生产。1.编制清洁生产推行规划,鼓励企业自愿组织实施清洁生产审核,执行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实施重点行业、重点区域清洁生产推行方案。依法对污染物超标或超总量排放的企业以及使用有毒、有害原料进行生产或者在生产中排放有毒、有害物质的企业实施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促使企业制定和实施切实可行的清洁生产方案。(省经贸委、省环保厅负责)2.全面推进农业、工业、建筑、商贸服务等领域清洁生产示范,(省农业厅、省经贸委、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省外经贸厅、省环保厅负责)3.发布清洁生产审核方案,公布清洁生产强制审核企业名单。实施清洁生产示范工程,支持高、中费方案的实施,推广应用清洁生产技术。(省经贸委、省环保厅负责)(三)推进资源综合利用。加强共伴生矿产资源及尾矿综合利用,建设绿色矿山。推动煤矸石、粉煤灰、工业副产石膏、冶炼和化工废渣、建筑和道路废弃物以及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农林废物资源化利用,推动“禁实”向县区和重点乡镇发展,大力发展利废新型建筑材料。(省经贸委、省发展改革委、省国土资源厅、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省农业厅、省林业厅、省环保厅负责)(四)加快资源再生利用产业化。1.加快推进“城市矿产”示范基地建设,实现再生金属、橡胶、塑料等再生资源规模化利用。(省经贸委、省发展改革委、省财政厅负责)2.大力推进汽车零部件、工程机械、矿山机械、办公用品等再制造,完善再制造旧件回收体系,推动再制造规模化、产业化发展。(省经贸委负责)3.加快建设城市社区和乡村回收站点、分拣中心、集散市场“三位一体”的再生资源回收体系。(省经贸委、省国土资源厅、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省环保厅负责)(五)促进垃圾资源化利用。1.健全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回收制度,完善分类回收、密闭运输、集中处理体系。(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省环保厅负责)2.鼓励开展垃圾焚烧发电和供热、填埋气体发电、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省发展改革委、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省经贸委、省财政厅、省环保厅负责)3.鼓励在工业生产过程中协同处理城市生活垃圾和污泥。(省经贸委、省发展改革委、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省环保厅负责)(六)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1.制定科学的水资源综合规划和用水指标体系,实施用水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省水利厅、省经贸委、省质监局、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负责)2.推进农业节水增效,推广普及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省水利厅、省农业厅负责)3.促进重点用水行业节水技术改造,提高工业用水循环利用率,全面提升工业节水能力和水平。(省经贸委、省水利厅负责)4.加强城乡生活节水,推广应用节水器具。(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省水利厅负责)5.推进再生水、矿井水、海水等非传统水资源利用,建设海水淡化及综合利用工程。(省经贸委、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省海洋与渔业厅、省水利厅负责)6.抓好莆田市与泉州市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工作。(省水利厅负责)六、推进技术开发,构建推广平台(一)加快节能减排共性和关键技术研发。1.将节能减排技术研发纳入省级和地方科技计划,完善节能减排技术和循环经济创新体系。(省科技厅、省财政厅、省经贸委、省发展改革委负责)2.继续推进节能减排科技专项行动,组织高效节能、废物资源化以及小型分散污水处理、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等共性、关键和前沿技术攻关。(省科技厅、省经贸委、省发展改革委、省环保厅、省农业厅负责)3.支持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共建企业技术中心、海外研发中心、工程实验室等创新平台,鼓励组建节能减排和循环经济产学研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创新产学研合作研发机制,推动重大的节能减排和循环经济技术联合攻关,突破制约节能减排和循环经济发展的技术瓶颈。(省经贸委、省环保厅、省发展改革委、省科技厅负责)4.及时跟踪节能减排和循环经济技术发展动态,积极引进和消化吸收国内外先进技术。支持国家级和省级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建设。(省经贸委、省环保厅、省发展改革委、省科技厅负责)(二)加大节能减排技术产业化示范。实施重点行业节能减排共性、关键性及重大技术装备产业化示范。重点支持稀土永磁无铁芯电机、半导体照明、低品位余热利用、地热和浅层地温能应用、生物脱氮除磷、烧结机烟气脱硫脱硝一体化、水泥和玻璃炉窑脱硝、高浓度有机废水处理、污泥和垃圾渗滤液处理处置、废弃电器电子产品资源化、金属无害化处理等关键技术与设备产业化,加快产业化基地建设。(省经贸委、省环保厅、省财政厅、省发展改革委、省科技厅负责)通过618中国海峡项目成果交易会等平台,促进节能减排和循环经济技术成果的转化与推广。(省发展改革委、省经贸委、省环保厅、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省科技厅等有关部门负责)(三)加快节能减排技术推广应用。1.制定发布福建省重点节能技术推广目录、福建省鼓励发展的重大环保技术装备目录。建立节能减排技术遴选、评定及推广机制。(省经贸委、省环保厅负责)2.加快高效节能节水技术与装备的推广应用,积极推广余热余压利用、电机节能调速、无功补偿、能量系统优化等节能技术,鼓励推广应用高效节能电机、循环流化床锅炉等高效节能装备,加大高效节能照明产品的推广应用,依托国家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城市和示范县以及太阳能热水器列入“家电下乡”计划的有利时机,加快太阳能热利用技术、产品的推广应用。(省经贸委、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等有关部门负责)3.加强环保重点技术、装备的推广应用,积极推广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烟气脱硫、电袋复合除尘、高效节能电除尘、有机废气净化、废水污染防治和城镇生活垃圾焚烧炉等装备。(省环保厅、省经贸委、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等有关部门负责)4.加快资源循环利用技术、装备和产品推广应用,加快推广利用固体废弃物生产的节能环保型建材产品以及再生资源制品。(省经贸委、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等有关部门负责)5.加强与国际组织、政府间双边、多边以及民间渠道在节能环保领域的国际合作和交流,积极引进、消化、吸收国外先进节能环保技术,加大推广力度。(省经贸委、省环保厅、省发展改革委、省科技厅、省外经贸厅等有关部门负责)七、完善经济政策,发挥导向作用(一)推进价格和环保收费改革。1.深化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理顺煤、电、油、气、水、矿产等资源性产品价格关系。推行居民用电、用水阶梯价格。完善电力峰谷分时电价政策。(省物价局、省发展改革委、省经贸委、福建电监办等有关部门)2.开展重点用能单位能源消耗限额执行情况核查,对能源消耗超过国家和省级规定的强制性单位产品能耗(电耗)限额标准的企业和产品,实行惩罚性电价。(省物价局、省经贸委、福建电监办等有关部门)3.在国家规定基础上,按程序加大差别电价、惩罚性电价实施力度。(省物价局、省经贸委、福建电监办等有关部门)4.严格落实脱硫电价政策以及钢铁烧结机和玻璃炉窑差别电价政策,按照国家政策规定和工作部署适时落实脱硝电价政策。(省物价局、省经贸委、省环保厅、福建电监办等有关部门)5.进一步完善污水处理费政策,将污泥处理费用逐步纳入污水处理成本。积极利用水费、电费等收费平台,改进垃圾处理收费方式,加大征收力度,降低征收成本。(省物价局、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省环保厅、省财政厅等有关部门)(二)完善财政激励政策。1.积极组织符合中央预算内投资补助和节能减排财政奖励要求的示范项目,争取国家资金支持。(省经贸委、省发展改革委、省财政厅负责)2.省级财政建立节能减排和循环经济发展专项资金,重点支持示范工程建设、重点技术开发、重大项目实施、公共信息服务、节能减排能力建设、表彰奖励先进等。调整优化部门预算支出结构,加大对节能减排统计、监测、考核“三大体系”支持。继续实施节能技术改造财政奖励政策和合同能源管理财政奖励政策,采取奖励资金与节能量挂钩的办法,加大财政节能奖励幅度,奖励企业和节能服务公司。加强对发展循环经济重点项目的财政支持力度,优先支持循环经济试点园区平台建设、清洁生产中高费方案项目和大宗废弃物资源综合利用重点项目。(省经贸委、省环保厅、省财政厅负责)3.推行政府绿色采购,落实强制采购和优先采购制度,逐步提高节能环保产品比重,研究实行节能环保服务政府采购。(省财政厅、省经贸委、省环保厅、省政府机关事务管理局负责)(三)落实税收优惠政策。落实国家支持节能减排所得税、增值税等优惠政策。对企业从事符合条件的环境保护、节能节水项目的所得,按照国家规定减免企业所得税;购置并实际使用环境保护专用设备企业所得税优惠目录、节能节水专用设备企业所得税优惠目录中规定的环境保护、节能节水等专用设备的企业,依法抵免企业所得税;落实国家对节能服务产业的税收扶持政策。经认定的资源综合利用企业,按照国家规定享受相关税收优惠政策。(省国税局、省地税局、省财政厅、省经贸委负责)(四)强化金融支持力度。1.引导各类金融机构对节能减排和循环经济发展的重点项目给予优先贷款等信贷支持,鼓励金融机构加快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探索适合节能减排和循环经济项目特点的信贷管理模式,进一步提高金融服务水平。研究建立有利于节能减排和循环经济发展的融资机制和信用担保体系。提高高耗能、高排放行业贷款门槛,将企业环境违法信息纳入人民银行企业征信系统和银监会信息披露系统,与企业信用等级评定、贷款及证券融资联动。(人行福州中心支行、福建银监局、省环保厅负责)2.推行环境污染责任保险,重点区域涉重金属企业应当购买环境污染责任保险。(省环保厅、福建保监局负责)八、健全法制和标准建设,加大执法力度(一)健全节能环保法律法规。严格执行节约能源法、环保法、大气污染防治法、循环经济法、清洁生产促进法、环境影响评价法、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加快推动出台福建省节约能源条例、福建省流域水环境保护条例,修订福建省环境保护条例,组织制定福建省循环经济促进条例、福建省清洁生产促进条例、福建省节约用水条例、城市服务业污染防治办法、福建省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条例,抓紧研究制定废旧家电、废旧电子、废旧电池、建筑废物等资源回收利用的地方性规章制度。(省环保厅、省经贸委、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省政府法制办等有关部门负责)(二)加快节能环保标准体系建设。加快制(修)订重点行业单位产品能耗限额地方标准、以及建筑节能标准和设计规范,扩大标准覆盖面,提高准入门槛。制定地方车用柴油第四阶段标准,以及机动车工况法和遥感法检测排放标准。(省质监局、省经贸委、省环保厅、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等有关部门负责)(三)严格节能评估审查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1.把污染物排放总量指标作为环评审批的前置条件,对年度减排目标未完成、重点减排项目未按目标责任书落实的地区和企业,实行阶段性环评限批。(省环保厅负责)2.对未通过能评、环评审查的投资项目,有关部门不得审批、核准、批准开工建设,不得发放生产许可证、安全生产许可证、排污许可证,金融机构不得发放贷款,有关单位不得供水、供电。加强能评和环评审查的监督管理,严肃查处各种违规审批行为。(省发展改革委、省经贸委、省环保厅会同有关部门负责)3.能评费用由节能审查机关的同级财政安排。(省财政厅、省经贸委、省发展改革委负责)(四)加强重点污染源和治理设施运行监管。1.加强排污许可证管理。(省环保厅负责)2.强化重点流域、重点行业污染源监管,适时发布主要污染物超标严重的重点企业名单。(省环保厅负责)3.列入国、省控的电力、钢铁、造纸、印染等重点行业的企业,要安装运行管理监控平台和污染物排放自动监控系统,积极推进污染源自动监控委托第三方管理,推动数据联网共享。(省环保厅负责)4.加强城市污水处理厂监控平台建设,提高污水收集率,做好运行和污染物削减评估考核,考核结果作为核拨污水处理费的重要依据。(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省环保厅按职责分工负责)5.对城市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严重滞后、收费政策不落实、污水处理厂建成后一年内实际处理水量达不到设计能力60,以及已建成污水处理设施但无故不运行的地区,暂缓审批该城市项目环评,暂缓下达有关项目的国家及省建设资金。(省环保厅、省发展改革委、省财政厅、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负责)(五)加强节能减排执法监督。1.组织开展节能减排专项检查,督促各项工作落实,严肃查处各类违法违规行为。(省经贸委、省环保厅、省监察厅会同有关部门负责)2.加大对重点用能单位和重点污染源的执法检查力度,加大对高耗能特种设备节能标准和建筑施工阶段标准执行情况、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节能监管体系建设情况,以及节能环保产品质量和能效标识的监督检查力度。(省经贸委、省环保厅、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省质监局、省政府机关事务管理局)3.对严重违反节能环保法律法规,未按要求淘汰落后产能、违规使用明令淘汰用能设备、虚标产品能效标识、减排设施未按要求运行等行为,公开通报或挂牌督办,限期整改,对有关责任人进行严肃处理。(省经贸委、省环保厅、省质监局、省监察厅负责)4.实行节能减排执法责任制,对行政不作为、执法不严等行为,严肃追究有关主管部门和执法机构负责人的责任。(省监察厅会同有关部门负责)九、推进新机制,加强能力建设(一)加大能效标识和节能环保产品认证实施力度。加强能效标识和节能环保产品宣传,引导消费者购买高效节能产品。继续推进我省企业开展节能产品、环境标志产品、环保装备认证,加强标识、认证质量的监管。(省质监局、省经贸委、省环保厅负责)(二)推行“领跑者”标准制度。认真执行国家“领跑者”能效标准,将“领跑者”能效标准与新上项目能评审查、节能产品推广应用相结合,推动企业技术进步,加快标准的更新换代,促进能效水平快速提升。(省经贸委、省质监局负责)(三)加强节能发电调度和电力需求侧管理。1.按照国家节能发电调度的要求,优先调度风电、水电等其它可再生能源和清洁能源机组发电上网;继续开展发电量转让替代交易,安排节能、环保、高效火电机组多发电,试行以节能减排、机组效率优先为前提的燃煤发电企业内部优化调剂。(省经贸委、福建电监办负责)2.加强对节能发电调度的监督。(福建电监办负责)3.落实电力需求侧管理办法,制定配套政策措施,进一步推进电力需求侧管理工作;进一步完善有序用电方案的编制和组织实施,规范有序用电工作。(省经贸委、省财政厅、省物价局、福建电监办负责)(四)推行合同能源管理。1.贯彻落实国家、省级财政、税收和金融等各项扶持政策。(省财政厅、省经贸委、省国税局、省地税局、人行福州中心支行、福建银监局负责)2.做好专业合同能源管理公司的审核备案。研究建立合同能源管理项目节能量审核制度,积极培育第三方审核评估机构。鼓励大型重点用能单位利用自身技术优势和管理经验,组建专业化节能公司。(省经贸委、省财政厅负责)3.引导和支持各类融资担保机构提供风险分担服务。(省经贸委负责)(五)推进排污权和碳排放权交易试点。1.开展主要污染物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试点,逐步建立排污权交易市场。(省财政厅、省环保厅负责)2.探索开展碳排放交易试点,建立自愿减排机制,推进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省发展改革委负责)(六)推行污染治理设施建设运行特许经营。1.鼓励采用多种建设运营模式开展城镇污水垃圾处理、工业园区污染集中治理,确保处理设施稳定高效运行。(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省外经贸厅、省环保厅负责)2.实行环保设施运营资质许可制度,推进环保设施的专业化、社会化运营服务。完善市场准入机制,规范市场行为。(省环保厅负责)(七)强化节能减排监督管理能力建设。1.建立健全节能管理、监察、服务“三位一体”的节能管理体系,加强政府节能管理能力建设,完善机构,充实人员。加强节能监察机构能力建设,配备监测和检测设备,加强人员培训,提高执法能力,完善覆盖省、市、县三级节能监察体系。(省经贸委、省编办、省财政厅负责)2.继续推进能源统计能力建设。切实保证承担能源统计与监测的工作机构和人员。(省统计局、省编办、省财政厅负责)3.推动重点用能单位按要求配备计量器具,积极推进年耗能1万吨标准煤以上重点企业能源计量数据在线采集、实时监测。(省质监局、省经贸委负责)4.增强减排监管能力,加强减排统计、监测和考核体系建设,落实监测体系建设计划和经费保障,加强人员培训和队伍建设,推进环境监测监察标准化建设。提高机动车和农业源污染检测和减排监管能力。(省环保厅、省农业厅、省财政厅、省编办负责)5.加快节能减排急需社会公用计量标准建设,为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和行政监管需要提供技术支撑。(省质监局会同有关部门负责)十、加强宣传引导,动员全民参与(一)加强节能减排宣传教育。1.把节能减排纳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体系以及基础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体系。(省委宣传部、省教育厅负责)2.组织好每年一次的全国节能宣传周、世界环境日、地球日、水日等主题宣传活动,加强日常性节能减排宣传教育。(省经贸委、环保厅等有关部门负责)3.积极宣传节能减排的重要性、紧迫性以及国家采取的政策措施和取得的成效,宣传先进典型,普及节能减排知识和方法,加强舆论监督和对外宣传,积极为节能减排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省委宣传部、省广电局等有关部门负责)(二)深入开展节能减排全民行动。1.抓好家庭社区、青少年、企业、学校、军营、农村、政府机构、科技、科普和媒体等十个节能减排专项行动。(省经贸委会同有关部门负责)2.发挥职工节能减排义务监督员队伍作用。(省总工会负责)(三)政府机关带头节能减排。将节能减排作为机关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来抓,健全规章制度,落实岗位责任,细化管理措施,树立节约意识,践行节约行动,作节能减排的表率。(省政府机关事务管理局负责)

注意事项

本文(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贯彻落实福建省“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部门分工的通知.doc)为本站会员(气候使者)主动上传,环境100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环境100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7 环境100文库版权所有
国家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16041442号-6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