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环境100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环境100文库

换一换
首页 环境100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南昌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南昌市国家低碳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doc

  • 资源ID:6768       资源大小:74.00KB        全文页数:19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权限:游客/注册会员/VIP会员    下载费用:5碳币 【人民币5元】
快捷注册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碳币 【人民币5元】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支付成功后,系统会自动生成账号(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下次登录下载和查询订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既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南昌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南昌市国家低碳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doc

南昌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南昌市国家低碳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 南昌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南昌市国家低碳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 (洪府发〔 2011〕 40 号) 各县(区)人民政府,各开发区(新区)管委会,市政府各部门,市属各单位 南昌市国家低碳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二〇一一年十一月二日 南昌市国家低碳试点工作实施方案 当前,气候变暖是全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发展低碳经济,是我国应对气候变化、转变增长方式的必然选择,是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 社会、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是我国实现 2020年二氧化碳减排目标的唯一途径。新世纪以来,从 “ 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 ” 的提出,到 “ 生态立市 ” 、 “ 科学崛起、绿色发展 ” 理念深入实施,再到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战略的实施,南昌市始终致力于闯出一条绿色的发展道路。为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南昌市提出了“ 建设低碳城市、实现绿色崛起 ” 的发展目标。经国家发改委批准,南昌市被列为国家首批低碳经济试点城市。现根据试点工作要求,结合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开展低碳试点工作的背景和意 义 (一)发展背景 1、发展水平 南昌市紧邻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海峡西岸经济区三大经济圈,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核心增长极城市。进入新世纪以来,南昌坚持以大开放为主战略,加快工业化进程, GDP 年均增长率保持在 14%以上, 2010 年 GDP 总量达到 2207亿元,约占全省的四分之一,人均 GDP达到 6450美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 650.92 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765 亿元;财政总收入超 322亿元,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 1.8 万元。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以太阳能光伏、绿色照明、航空制造、服 务外包、文化旅游等为代表的战略新兴产业也具有一定的发展水平,这将对南昌市向低碳发展方式转型发挥重要的作用。 2、生态环境 南昌市依西山、临鄱湖,风光旖旎,自然生态环境得天独厚。全市水资源丰富,水域面积约占全市总面积的三分之一,被誉为中国南方的一颗 “ 绿色明珠 ” 。城市绿化覆盖率 42,活立木蓄积量 220 万立方米。全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 347天,连续多年在全国省会城市中名列前位。近年来,南昌市深入推进 “ 森林城乡、花园南昌 ” 建设,荣获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人居环境奖等称 号。 3、能源消费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南昌市能源消费总量持续上升, 2005年一次能源消费量1160 万吨标煤,在此基础上平均每年增长 10-11。一次能源消费主要以煤炭为主,约占76,二次能源消费电力占 90以上,包括天然气在内的其它能源占 6。从重点行业能源消费来看,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占工业能源总需求的 47.9,其次为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占 16.8。从电力消费来看, 2009 年全市电力消费总量首次超过 100 亿kWh,电力自给率 45左右。随着 2010年南昌新昌电厂 26 60MW发电机组正式投入运营,极大缓解了全市电力的供给压力。 4、二氧化碳排放 2005 年,南昌市二氧化碳排放总量为 3300 万吨,单位 GDP 二氧化碳排放 3.25吨 /万元。二氧化碳排放大部分来自于工业,约占 53,其次是火电和交通运输,分别占 26.8和 7.9,居民生活占 6.4,农业和建筑业占 2.5,商业和服务业占 0.5,其它占2.8。在工业行业中,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是二氧化碳排放最大的行业,约占47.5,其次是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占 21.6,造纸及纸制品业占 5.6, 非金属矿制品业占 7.3。从重点耗能企业排放来看,南昌市十大重点耗能企业二氧化碳排放量占工业总排放量的 81。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南昌市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平均每年增长 8-9,但单位 GDP二氧化碳排放每年下降 6-7。 5、工作基础 南昌市一直高度重视节能减排、绿色发展。 “ 十一五 ” 期间,通过制定节能法律法规和节能规划,分解节能目标任务,至 2009年底,已淘汰改造 300 台 “ 三高 ” 用能设备,建设 1300万平方米建筑节能项目,推广 300 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绿色照明和开展 30家重点耗能企 业节能目标和节能监察,单位 GDP能耗从 2005 年的 1.050吨标煤 /万元下降到 0.855吨标煤 /万元,累计下降 18.57,预计 2010年可以完成国家 “ 十一五 ” 计划20节能减排约束性指标。 2009年初,南昌市在全国较早地提出建设低碳城市构想, 9月中英低碳试点项目在南昌启动, 11月国家发改委等七部委在南昌联合举办首届世界低碳与生态经济大会暨技术博览会, 2010 年 3月,南昌市正式成立高规格低碳城市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发改委。 (二)开展低碳试点工作的意义 1、有利于实现南昌可持续发展 与沿海经济发达城市相比,南昌市经济欠发达,但发展速度较快,生态环境优势明显。在工业化、城市化快速发展进程中,要保持又好又快发展态势,必须进一步转变发展方式,拓宽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建设国家低碳试点城市,有利于锁定绿色发展模式,构建支撑南昌持续崛起的战略产业,促进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同时优化能源结构,提高资源、能源利用效率,实现经济与生态更大的双赢。 2、有利于开辟南昌未来发展空间 南昌市正大力推进山江湖综合开发战略,着力打造具有战略意义的新的发展空间,筑造现代化大都 市发展新格局。建设国家低碳试点城市,有利于引导城市与自然生态系统的融合,建设更加符合国际潮流的城市形态,并为城市下一轮的发展提供足够的优配空间;有利于做大做强太阳能光伏、绿色照明、服务外包、文化旅游等符合绿色发展潮流的优势产业群,开辟南昌未来经济发展空间。 3、有利于推进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 南昌市作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核心城市,承载着引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发展的重任。而南昌市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带动,不仅取决于自身发展规模的大小,更取决于能否切实采取新的发展模式,带头保护好鄱阳湖、科学用好鄱 阳湖 “ 一湖清水 ” 品牌。建设国家低碳试点城市,将使南昌在实现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按照国家要求在中部地区率先建立生态产业体系,走出一条生态文明和经济文明高度融合的科学发展之路、绿色崛起之路,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起到重要的典型示范作用。 4、有利于全面提升南昌开放水平 在国际竞争的大背景下,南昌市实施大开放战略,主动融入国际潮流和参与国际竞争,实现快速发展。建设国家低碳试点城市,是南昌市实现一个内陆城市融入全球化的现实路径,是南昌城市精神 “ 大气开放、诚信图强 ” 的鲜明体现,是南昌市坚定不移地推进大 开放主战略的具体行动,有利于展示城市发展形象、扩大交流合作、加快对外开放步伐、全面提升开放水平。 5、有利于创新型试点城市建设 南昌市已经被确定为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这就要求要紧贴实际,发挥优势,突出特色,重点突破,积极探索创新型城市建设新途径,深度开发创新型发展新模式。建设国家低碳试点城市,要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在转变发展方式、经济结构转型和产业技术升级中的支撑作用,通过进行低碳试点工作,为南昌建设创新型城市指明具体方向。 总之,建设国家低碳试点城市,既要解决好南昌迈向大都市过程中面临 的各种问题和矛盾,作为中部唯一的试点省会城市,更要在三个方面提供 “ 中国经验 ” 一是通过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如何实现一个人口大市质的提升;二是通过加快结构调整,如何实现一个发展中城市的追赶之梦;三是通过加快融入世界潮流,如何实现一个内陆城市更大的开放。 二、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为契机,紧紧围绕南昌 “ 科学发展、绿色崛起 ” 总目标,以发展低碳产业、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为重点,并努力 在低碳能源、低碳交通、低碳建筑、低碳生活、低碳示范等方面寻求突破,努力在促进低碳发展政策上先行先试,探索一条符合南昌实际的低碳城市建设发展之路,促进全市发展方式加速转变,低碳生态发展走在全国前列。 (二)基本原则 坚持 “ 两个促进 ” 低碳发展与经济发展相互促进,与现行节能减排、循环经济、生态环境政策相互促进;坚持 “ 三个并重 ” 传统产业低碳化与低碳产业支柱化并重,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并重,扩大低碳产品对外市场占有率与低碳产品对内示范应用率并重;坚持 “ 两个导向 ” 部门推动、企业主动、社会行动一体的政 策导向,重大项目低碳化、城乡开发生态化、目标考核差异化联动的调控导向。 (三)主要目标 通过开展国家低碳城市试点工作,全市二氧化碳排放强度得到有效控制,经济发展质量明显提高,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进一步优化,低碳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低碳发展法规保障体系、政策支撑体系、技术创新体系和激励约束机制建立完善,形成具有南昌特色的低碳城市发展模式,创建全国低碳发展示范城市。 到 2015 年,单位 GDP 二氧化碳排放较 2005年降低 38,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 7,森林覆盖率达到 25%,活 立木蓄积量达到 380 万立方米。 到 2020 年,单位 GDP 二氧化碳排放较 2005年降低 45-48,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 15,森林覆盖率达到 28%,活立木蓄积量达到 420 万立方米,建立二氧化碳排放监测统计和监管机制,公众低碳意识较高。 南昌市国家低碳试点城市目标 序号 目标项 单位 2010年 2015年 2020年 一、总体目标 1 单位 GDP 二氧化 碳排放比 2005 年下降率 25 38 45-48 二、产业结构 调整目标 2 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 重 24 30 45 3 服务业占生产总值的比重 38 43 48-50 三、能源结构调整目标 4 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 3 7 15 四、其他 5 森林覆盖率 21 25 28 6 活立木蓄积量 万立方米 240 380 420 三、主要任务 (一)调整产业结构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1、调整产业结构 提高国民经济中服务业比重,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提高金融业、现代物流业、商务服务业、文化旅游业等在服务业中的比重,提升服务业层次与水平;促进第二产业优化升级,积极引导第二产业向集约型、技术密集型、环境友好型转变,加快传统工业改造提升,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装备制造业,发展绿色建筑业;打造以现代农业为主体的第一产业。争取到 2020年,服务业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 48-50,高新技术产业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 45以上。 2、构建低碳排放 为特征的产业体系 优先发展太阳能光伏、绿色照明、服务外包、文化旅游四大产业,重点发展新能源汽车、现代物流业、航空制造、新能源设备、生物与新医药、新材料等六大产业,构建以低碳排放为特征的新兴产业体系。 太阳能光伏产业。发挥骨干企业、重大项目带动作用,围绕薄膜太阳能电池等产品,不断向中、下游延伸光伏产业链,形成具备太阳能光伏电池及组件和光伏产业系统集成为一体的光伏产业集群。到 2020年,全市太阳能光伏产业总产值达到 1500 亿元,使南昌成为全球最大的光伏产业基地。 LED(半导体照明)产业 。以南昌国家高新区为产业布局中心,加快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硅衬底技术路线延伸为产业链条,建立从 LED 硅衬底材料生产,到外延片、芯片制造、芯片封装、显示屏等方面应用的相对齐全的 LED产业链,形成产业集聚。到 2015年,全市 LED 及相关产业实现产值 300亿元以上, 2020 年达到 1000亿元,把南昌打造成技术水平高、创新能力强、产业规模大、集聚效应明显的世界一流 LED 产业研发与生产基地。 服务外包产业。以不断吸引全国软件百强企业为依托,充分利用 “ 中国服务外包示范区 ” 平台,加快建设金庐软件园、瑶湖科技创新 城、南昌软件基地、江西慧谷创意产业园四个高端服务外包基地,将南昌建设成为对口服务外包基地城市、中部外包中心和大连、上海、深圳服务外包承接中心。到 2015 年,共培养 5 万名服务外包技术人才,服务外包总收入实现 300 亿元, 2020年达到 1000 亿元。 文化旅游产业。创造性用好文化资源,大力发展文化生产力,创造特色文化市场品牌,提高文化产业竞争力。加快推进以红色旅游、休闲旅游、生态旅游、文化旅游为核心的多元化产品体系,构建满足旅游目的地城市需要的旅游产业新的空间格局。到 2015年,全市旅游接待人数达到 3100 万人次,旅游收入达到 360 亿元。到 2020年,力争文化旅游业成为南昌市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 新能源汽车产业。以国家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试点城市为契机,以示范应用工程为引导,以混合动力、纯电动汽车及其关键零部件为突破口,形成较为完善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到 2015年,形成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年产 3万辆,销售收入达 100亿元。 现代物流业。以服务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为重点,建设以空港经济圈、向塘物流新区为重点的省会现代物流基地和城乡物流网络,到 2015 年,基本建成覆盖全市大型物流企业和主要客户 的物流信息平台,物流业增加值在现代服务业中的比重达到 10%。 航空制造产业。通过引进国家大飞机项目以及航空相关产业,将南昌航空工业城打造成为大飞机研制生产基地和国际航空转包生产基地。重点发展大飞机大型零部件研制项目、转包生产项目、配套机载及地方军工项目、通用航空制造及经营项目和航空城服务体系。到 2015年,航空产业力争实现年销售收入 250 亿元以上。 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积极推动开发核能、风能、太阳能发电储电设备,做大超高压传输、智能电网相关设施设备,形成产业群。以超高压变压器、核级海绵锆和大 型高效异步电机等新能源设备为核心,延伸发展新型储能材料、电力电子与电力自动化设备、输变电设备和高效节能设备等产业。 生物与新医药产业。以国家生物高技术产业基地为载体,推进生物和新医药产业发展。逐步形成以药材种植、药品生产、药品仓储、药品批发为龙头兼顾医药设备、医用包装、医用印刷、药品配送各环节完整的生物医药产业链。 新材料产业。以新产品开发为主导,铜基合金加工为基础,着力打造铜精深加工基地,将南昌建成铜精深加工及新材料基地。发展以钨、稀土及深加工为代表的稀有金属新材料及其应用产品。开发以有机 硅、 L-乳酸等优势产品为代表的精细化工及高分子新材料。发展以资源综合利用为取向的节能、环保、功能性新型建筑材料。 (二)优化能源结构,提高低碳能源比重 1、推广可再生能源 太阳能。大力推广太阳能光热利用,在城区推广普及太阳能一体化建筑、太阳能集中供热水工程,在农村和小城镇推广户用太阳能热水器。到 2015年,太阳能热水器总集热面积达到 60 万平方米, 2020年达到 120 万平方米。发展太阳能光伏发电,在城市建筑物和公共设施尽可能多地建设与建筑物一体化的屋顶太阳能并网光伏发电设施,支持鼓励有 实力的企业建设小型光伏电站,作为企业办公用电的补充电源。在道路、公园、车站等公共设施照明中推广使用光伏电源和风光互补路灯照明,建设一批新能源照明示范项目,扩大城市光伏发电的利用规模。建设厚田 10MW 薄膜太阳能并网示范电站。到 2020年,建成 100 个屋顶光伏发电项目,太阳能光伏发电规模达到 100MW。 地热能。积极推进浅层地热能的开发利用,推广满足环境保护和水资源保护要求的地源热泵技术,充分利用地表水、地下水、土壤等地热能。到 2015 年,浅层地热能应用面积达到 200 万平方米,到 2020 年达到 550万平 方米。 生物质能。积极推广固化成型、沼气利用、垃圾焚烧发电、秸秆气化、生物柴油等方式的生物质能利用,逐步改变农村燃料结构,改善农村生活环境。到 2015 年规模化养殖场大中型沼气工程总数达到 140处, 2020 年达到 180处;全市农村户用沼气总数达到6 万户, 2020达到 8万户。加快推进泉岭垃圾焚烧发电厂、麦园沼气发电厂二期的建设,到 2015 年实现生物质能发电量达 6 亿 kWh。 2、积极引入核电 积极引入核电替代煤电, 2016 年江西彭泽核电 4125MW 项目建成后,到 2020 年实现核电占全市 电力消费比重达到 29,实现电力结构优化。 3、提高天然气使用比重 不断拓宽天然气应用领域,从传统的城市燃气逐步拓展到天然气厂、化工、燃气空调以及分布式功能系统等领域,到 2020 年天然气供应量达到 8 亿立方米。 (三)推进节能降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1、推行工业节能减排 加快淘汰冶金、造纸、化工等行业的落后生产能力,推行节能技术改造,实施合同能源管理等节能新机制,鼓励新技术、新材料、新产品的研究和应用。加强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冶金行业。积极支 持和引导南昌钢铁有限责任公司等企业加快建立以钢铁企业为中心、集钢铁生产与化工、能源转化等行业为一体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加快钢铁企业全流程系统优化和提升煤气、余热、余压资源回收利用,推进干熄焦、 TRT(高炉煤气余压透平发电)、高效连铸连轧、煤调湿等先进技术在钢铁企业的应用。 电力行业。选择采用超超临界机组、增压流化床联合循环发电、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发电( IGCC)、垃圾发电及先进的输、变、配电技术和设备。大力推进智能电网建设,打造智能电网体系,推广城市智能化电表,逐步建设抽水蓄能水电站、特高压南昌落点 和智能化数字变电站。 造纸行业。加快应用非木浆碱回收、沼气发电、热电联产系统、余热回收利用、连续蒸馏系统等先进技术。 化工行业。支持和引导合成氨行业采用先进的煤化工技术,调整原料结构,实现节能减碳的目标。对固定层间歇煤气化系统进行清洁生产改造;采用低能耗的清洁生产工艺、能量回收综合利用和变频调速等技术,减少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 2、推进建筑节能 执行建筑节能标准和相关法规。发展节能型建筑,新建、改建、扩建的民用建筑严格执行节能 50的设计标准。到 2015 年,城镇新建建筑施 工阶段执行 50建筑节能强制性标准比例达到 100,建设一批民用建筑实施节能 65标准的示范工程。完善公共机构节能标准和管理办法,加大公共机构节能监督力度,积极推进机关办公区能耗动态监测平台建设。 开展建筑节能技术改造。以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电器照明设施进行改造为突破口,带动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技术改造,结合庭院、危旧房改善等城市更新工程,推动建筑节能一体化的发展,以建筑屋顶、门窗的节能改造为重点,实施建筑节能技术改造,提高建筑节能效果。 推进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的应用。鼓励城市新建居住建筑 和集中供应生活热水的公共建筑采用太阳能热水系统及成套技术;加大农村地区太阳能光热系统利用,太阳能热水器推广应用普及率年增长 25左右,年推广太阳能热水器集热面积达到 10 万平米以上;在城市公共设施配套安装太阳能光伏发电装置,促进太阳能与建筑一体化及太阳能发电技术的开发和应用;利用地热资源,推广地源热泵空调系统。 推广建筑节能材料、产品和技术。鼓励建筑生态设计和生态改造,实施 “ 绿色照明 ” 工程,在全市推广高效节电照明系统。推广新型节能环保建筑材料、建筑保温绝热板系统、外墙保温及饰面系统、隔热水泥模板外墙系 统及外墙、门窗和屋顶节能技术。 3、发展低碳交通 严格执行排放标准。机动车严格执行国 Ⅳ 标准,新增公交车辆执行欧 Ⅳ 排放标准。扩大市区高污染机动车辆限行范围,鼓励提前淘汰主城区高污染机动车辆。加强机动车管理,鼓励购买小排量、新能源等环保节能型汽车,发展低排放、低能耗交通工具,推广使用电动汽车。结合停车场和加油站,建设充电设施体系。 2012 年完成 1000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的投放,在公交车、出租车、公务车中推广使用节能与新能源汽车。 加快轨道交通建设。加快地铁建设, 2016 年完成地铁 1 号、 2 号线建设, 2020年完成 3 号线建设,形成由 1、 2、 3号线组成的轨道交通骨架网。 加速水运现代化建设。抓住国家黄金水道和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大好机遇,积极推进南昌港建设,到 2015年,建设 1000 至 2000吨级泊位 14 个, 500至 1000 吨级泊位 8 个,新增港口年吞吐能力 735万吨,集装箱年吞吐能力 16 万标箱。重点建设鸡山、昌东、樵舍三个港区。 建设智能交通网络。推进四县五区公交一体化,加快畅通工程建设,发展智能交通系统,全面推进城市交通信息化动态管理,推进多种交通方式无缝对接。推行公交优先, 按照 “ 总体规划、试点先行、稳步实施、逐渐成网 ” 的原则制定公交专用道规划并加紧推行,建立快速公交系统。采用特定区域限制非公共交通车辆等办法优化交通组织。 发展 “ 免费自行车 ” 服务系统。研究提高中心城区路边停车收费水平、重要道路征收拥堵行驶费、高峰期限行等措施,限制传统能源私家车出行。有计划、分步骤实施“ 免费自行车 ” 行动,方便市民换乘公共交通,实行积分奖励制度,鼓励市民低碳出行。 (四)发展生态农业,增加林业碳汇 1、发展生态农业 加快农村沼气的应用和推广,建设大中型沼气工程,发展 秸秆气化、固化,加快省柴灶、节能灶和节煤炉的升级换代,推进农业机械节能,替代化石燃料。开展测土配方施肥行动,引导农民转变施肥观念,提高科学施肥水平,减少农田氧化亚氮排放。提升农业种植效率,优化农业种植结构,增加农作物的固碳能力。推广秸秆还田、保护性耕作等措施,增加农田土壤和草地碳汇。 2、增加林业碳汇 加快发展碳汇产业,努力建成国家森林城市,提升碳汇能力。继续推进造林绿化“ 一大四小 ” 工程,建设 “ 森林城乡、花园南昌 ” 。加强碳汇林固碳能力的计量与监测研究,为碳汇林的营建提供科技支撑,建立健全各级 林业技术推广与服务体系,为林业发展提供人才保障;推广森林质量改造项目,探索混合林种植技术,扩大对碳吸收率高的阔叶树种的种植规模。到 2015 年,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 24, 2020 年达到 28; 2015年活立木蓄积量达到 380万立方米, 2020年达到 420 万立方米。初步建成比较完备的林业生态体系、林业产业体系和森林资源安全保障体系。 (五)构建低碳社会,倡导低碳生活 1、提高低碳意识 充分利用报纸、广播、电视、网络和其它社会渠道进行低碳宣传,使各级政府、企业和公众明确自己的责任和义务,在 全社会普及低碳理念,提高社会公众对开展低碳城市试点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建立低碳生产、低碳消费、低碳生活的社会公共道德准则,做到 “ 政府引导,加大投入,公众参与,联动发展 ” 。 2、优化城市规划 按照低碳理念优化和深化城市规划,坚持采取组团推进的方式扩大城市规模,坚持把就业和生活等集束多功能的城市综合体作为城市开发的主要载体。规划建设低碳绿道网络,建 “ 全互通 ” 的 “ 城市田园脉络 ” ,实现 “ 显山露水 ” 的自然低碳景观。通过强调太阳能屋顶、太阳能路灯、立体花园、电动汽车站、绿色建筑、垃圾分类等低碳设施布局 ,建设可视化低碳城市。结合 1 号线轨道建设及轨道交通规划,配套建设低碳交通设施,强化慢行系统与公共轨道交通无缝接驳,提高步行及公交出行比例。明确环鄱阳湖生态低碳示范带、低碳经济产业带、城乡统筹发展带发展战略,综合规划赣江低碳三角洲。 3、开展教育培训 在政府部门、企业、社区和农村中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低碳教育培训活动,如专题讲座、研讨会、经验交流会、成果展示会、典型案例报告会或低碳技术交流会以及活动周、活动日、知识竞赛等。加大对公众的低碳知识普及和教育,编写各种低碳的科普读物和指导守则,将低碳理 念和知识纳入全市基础教育内容,增强中小学生对气候变化知识的了解。 4、倡导低碳生活 政府率先垂范,引导全社会树立正确的低碳消费观,提倡节俭理性的低碳生活,使公众从自己的生活习惯做起,控制或者注意个人的碳足迹,反对和限制高碳消费,使低碳生活逐步成为市民的自觉行动。积极引导合理选购、适度消费、简单生活等绿色消费理念成为社会时尚。构建低碳生活指数,评估低碳生活水平,完善配套设施,引导居民生活向低碳方式转型。支持各类服务组织、行业协会、学会等非赢利组织向全社会提供有针对性的低碳指导和服务,转变传统观 念,推行低碳和绿色消费,在全社会形成健康文明的低碳生活方式。 (六)创新体制机制,建立低碳技术支撑体系 1、创新体制机制 以开展国家低碳城市试点工作为契机,探索建立以政府引导、市场为主体的低碳城市发展体制机制,推进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投融资体制改革,加强节能减排减碳、低碳技术研发、碳汇培育等方面的体制机制创新,建立有利于低碳发展的体制机制。 2、建设低碳技术创新平台 创建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技术创新中心、研发基地,建设国家 LED 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组建南昌市光伏技术研究 中心和光伏产业工程中心,设立博士后工作站,加强江西低碳经济技术研究中心的建设。 3、加快低碳技术人才引进和培养 加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科技人才的培养力度,制定低碳技术人才培养规划,重点培养和引进领军人才,设立人才专项资金。加强科研机构、高校与企业的交流,培养与开展低碳城市试点工作相关的专业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 4、加快低碳技术的研发和成果转化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发挥低碳技术平台的作用,研发一批核心低碳技术。开展清洁能源、节能新技术、温室气体减排技术研究。重点研究洁净煤技术、新 一代生物燃料技术、碳捕捉和储存、无碳和低碳能源技术以及提高能效的相关技术。加强地区间技术交流与合作,促进低碳技术转移,鼓励企业通过 CDM 项目获得更多的资金及技术支持。加强低碳技术成果转化,鼓励企业开发低碳技术和低碳产品,提高科技创新和推广应用水平。 (七)低碳示范建设 1、打造四大低碳示范区域 结合全市产业特点和资源条件,重点布局南昌国家高新区低碳产业示范区、湾里区生态园林示范区、红谷滩新区(含扬子洲区域)生态人居与现代服务业示范区、进贤县军山湖低碳农业和生态旅游示范区等四个低碳发展 示范区域。申报扬子洲为国家(江西)低碳经济特区,并展开低碳半岛概念规划及总体战略研究。 2、建设七个低碳示范基地 建设薄膜太阳能电池示范基地、 LED 绿色照明示范基地、新能源汽车示范基地、低碳建筑与设计示范基地、低碳创意产业示范基地、现代农业低碳示范基地和低碳生活设施(低碳住区、低碳校园、低碳医院、低碳街区、低碳停车场等)示范基地。 3、培育一批低碳示范企业 在冶金、电力、造纸、化工等高排放行业和重点用能企业中,选取一批低碳示范企业,开展碳排放监测、温室气体清单编制、能效评估、 资源综合利用和清洁生产审核工作。 4、建设八项低碳示范工程 建设并网光伏电站工程、可再生能源建筑示范工程、 “ 十城千辆 ” 工程、 “ 十城万盏 ” 工程、城市现代交通体系建设工程、城市生态环境建设工程、节能照明灯推广工程和天然气管网建设工程等八项低碳示范工程。 四、具体工作与组织实施 (一)组织协调 南昌市低碳城市试点工作领导小组由市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负责组织和推动全市低碳试点工作,统筹解决在推进低碳试点中遇到的重大问题。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发改委,以下简称市低碳试点办)应进 一步加强对低碳试点工作的具体指导,对试点实施情况进行跟踪、协调、监督和评估。要明确责任,将试点工作的各项任务分解落实到有关部门和相关单位。成立低碳试点城市专家咨询组,为试点工作提供技术指导和支持。 (二)工作责任 ( 1)编制低碳发展规划(市低碳试点办牵头,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市规划局、市科技局,有关县区人民政府、开发区(新区)管委会和市直部门) 按照国家低碳城市试点工作的要求,将低碳城市试点纳入我市 “ 十二五 ” 发展规划。编制南昌市低碳城市发展规划,明确低碳发展的指导思想,重点发展低 碳产业、优化能源结构、构建低碳城市支撑体系。提出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行动目标、重点任务和具体措施,确定重点项目。编制四个低碳示范区域和七个低碳示范基地的专项规划。 ( 2)加快低碳产业项目建设(市低碳试点办牵头,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市工信委、市外经贸委、市商贸委、市文化局、市农业局、市科技局、市旅游局,有关县区人民政府、开发区(新区)管委会) 围绕光伏、绿色照明、服务外包、文化旅游等低碳产业建立低碳产业项目库,规范项目申报、审查、评审制度,统筹组织低碳项目对外招商,凸显南昌新的产业发展形象。按照 “ 分工负责、快捷高效、协同推进 ” 的原则,各职能部门根据项目推进流程,落实工作责任,提高办事效率,为低碳产业项目提供优质、高效、科学、便捷的服务。 ( 3)建立温室气体排放数据统计体系(市低碳试点办牵头,责任单位市统计局、市工信委、市环保局、市气象局、市林业局、市农业局) 建立温室气体排放数据统计体系,开展碳排放统计、监测、评价和考核工作。将碳排放纳入监测范围,建立碳减排目标责任制,制定具体的考核方案和评价标准。 ( 4)建设项目能效评估体系(市低碳试点办牵头,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市工信委) 实施全球环境基金( GEF) “ 省级能源效率推广计划 ” 项目,建设市项目能效评估体系。建立能效评估机构和能效监测机构,开展建设项目能效评估和审查示范项目及推广活动。设立能效等级制度,对全市用能单位实行能效评估。展开公共建筑及居住建筑能效评估,结合数字南昌,构建全国第一个全市域碳排放 /能源消耗监测系统,为未来碳金融措施奠定基础。 ( 5)完善低碳发展配套政策(市低碳试点办牵头,责任单位市财政局、市工信委、市国土局、市科技局、市国税局、市地税局、市法制办、市金融办、市外经贸委) 制定开展 低碳城市试点工作配套的规范性文件,完善财政、税收、价格、金融等政策措施。设立市低碳发展专项资金,列入财政预算,加大对低碳产业的扶持力度。鼓励低碳示范企业招商引资、上市融资、发行债券,引导金融机构加大信贷供给,支持低碳重点工程、低碳新技术推广和低碳产品的生产应用。优先保证低碳产业项目建设用地。以南昌开元低碳与城市发展基金的设立为起点,逐步建立和完善促进低碳城市试点的投融资机制,探索多元化融资渠道。积极探索 BOT、金融租赁、特许经营、外包等方式,鼓励民营资金、社会力量积极参与低碳城市试点实践。 ( 6)加 强低碳国际交流与合作(市低碳试点办牵头,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市外经贸委、市工信委、市科技局、市会展办) 通过实施中美、中英、中奥等低碳合作项目,加强在资金、技术、人才等方面的低碳国际交流与合作,争取利用国际资源加快低碳城市试点的发展。办好两年一度的世界低碳与生态经济大会暨技术博览会,设立大会永久会址;筹办 “ 中奥低碳城市高峰论坛 ” 、 “ 国际低碳旅游峰会 ” 、 “ 国际低碳产品博览会 ” 等有国际影响力的会展活动,宣传南昌的低碳政策以及取得的成效,提高招商引资的层次和规模。 ( 7)争取国家和省的支持(市发改 委牵头,责任单位市工信委、市财政局、市科技局、市环保局、市交通局、市建委、市林业局、市农业局) 要通过积极争取国家和省相关政策支持,加快低碳城市试点工作步伐。争取国家优先支持南昌低碳城市试点基础设施、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和网络信息服务平台的建设,支持南昌在有关低碳城市发展方面政策上的先行先试。 (三)时间安排 南昌市国家低碳城市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经国家发改委批复后正式实施,分四个阶段 2010 年为准备阶段,主要开展相关基础性研究、制定完善工作制度、明确总体计划和工作部署。 2011 年为启动阶段,在前期研究工作的基础上,启动实施国家低碳城市试点各项工作。 2012-2014 年为深化阶段,根据启动阶段所取得的成效和经验,继续深化低碳城市试点有关政策措施和实施手段,培育低碳特色,深化工作亮点,务求试点实效。 2015 年为巩固阶段,对低碳城市试点工作进行全面总结评估,总结经验,找出差距和不足,为下一步工作奠定基础。 (四)评价考核 各有关责任部门、示范单位及重点工程建设单位,要根据实施方案的分工和要求,每半年向市低碳试点办报送一次推进低碳城市试点有 关工作的进展情况,及时反映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关建议。市低碳试点办要汇总各有关单位的情况,形成专题报告按程序报送国家发改委、省发改委。要对有关试点工作的完成情况进行年度考核,并对考核结果予以公布。 五、重点项目 结合南昌市开展国家低碳城市试点工作的主要任务,着重抓好光伏、 LED、服务外包、文化旅游、低碳技术服务平台、低碳交通等项目,将相关工作要求落到实处。(见附件) 附件南昌市开展国家低碳城市试点近期重点项目 项目类别 项目主要内容 项目 数量 投资 规模(亿元 ) 一、光伏 光伏组件、光伏电站建设、光伏推广应用 8 62.85 二、 LED 大功率高亮度 LED 外延及芯片生产、 LED 产业园建设、 LED 路灯推广应用 4 108.68 三、服务外包 软件产业园建设 3 25.71 四、文化旅游 文化创意、生态旅游园区建设 9 160.95 五、低碳技术服务平台 建设薄膜太阳能电池研发中心、 TCO 导电玻璃研发中心、农作物种子繁育基地、林业系统数据库及培训网络 4 6.67 六、低 碳交通 建设地铁 1 号线、 2 号线一期工程、发展公共自行车 2 331 七、其他低碳项目 新能源汽车、天然气利用、沼气利用、造林等 22 121.53 合计 52 817.39

注意事项

本文(南昌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南昌市国家低碳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doc)为本站会员(气候使者)主动上传,环境100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环境100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7 环境100文库版权所有
国家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16041442号-6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