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环境100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环境100文库

换一换
首页 环境100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镇江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低碳城市建设的意见.doc

  • 资源ID:6715       资源大小:28.50KB        全文页数:9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权限:游客/注册会员/VIP会员    下载费用:5碳币 【人民币5元】
快捷注册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碳币 【人民币5元】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支付成功后,系统会自动生成账号(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下次登录下载和查询订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既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镇江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低碳城市建设的意见.doc

镇江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低碳城市建设的意见 镇江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低碳城市建设的意见 (镇政发〔 2012〕 80 号) 各辖市、区人民政府,镇江新区管委会, “ 三山 ” 景区管委会,市各委办局,各直属单位、企事业单位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市委六届四次全会精神,扎实推进镇江低碳城市建设工作,加快建设和谐幸福城市,特制定本意见。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指导思想深入贯彻党的 “ 十八大 ” 精神,以低碳城市建设为抓手,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施低碳重点行 动,构建低碳生产模式和生活方式,全面提升现代化水平,提升城市业态和品质,着力建设低碳镇江、美丽镇江。 基本原则政府主导、规划先行。强化行政推动,充分发挥规划的导向作用,科学推进低碳城市建设;企业主体、市场运作。企业是低碳城市建设的主体,充分发挥市场机制,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改革创新、循序渐进。以改革创新为动力,提升低碳能力,有针对性地选择重点,逐步推进;广泛发动、全民参与。广泛开展宣传示范活动,发动全民参与低碳行动。 二、主要目标 总体目标到 2015年,基本构建现代服务业、先进制 造业与现代高效农业为主体的低碳产业体系,城市功能布局合理,建筑和交通等重点领域的低碳化成效显著,市民生产和生活中自觉践行低碳理念,低碳城市建设与管理模式初步形成。 2019-2022年,在全国率先实现二氧化碳排放总量达到峰值,建立低碳产业体系,确立有镇江特色的低碳生产模式和生活方式,努力把镇江建设成 “ 特色鲜明、品质高雅、业态领先、令人向往 ”的现代化低碳山水花园城市。 --碳排放强度下降率。 2015 年,单位地区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 2010 年确保下降19,力争下降 20; 2020 年比 2010 年下降 22 。 --非化石能源占比。 2015 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 8左右,力争达到12; 2020年占比 12,力争达到 16。 --节能降耗。 2015 年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比 2010 年下降 18,下降至 0.6 吨标煤/万元,力争下降至 0.5吨标煤 /万元。 2020 年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比 2015 年下降16。 三、重点工作 1.实施优化空间布局行动 细化落实主体功能区规划。加快推进镇江生态科技超低碳新城、国家高新区和国家综合保税区的规划编制建设工作。出台主体功能区 实施规划,以乡镇为划分单元、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为依据,明确重点、优化、限制、禁止开发区域。 构建低碳紧凑型城市格局。结合城市总体规划修编,进一步合理确定城市功能定位,编制低碳交通、低碳建筑等专项规划。在未来城市建设中,要充分体现生态文明、低碳理念,注重创新开发方式,提升开发效率,提高开发密度,优化城市布局。 推进产业集中集聚集约发展。出台促进产业集中集聚集约发展的意见,建立财税分成、利益共享的机制。到 2015年,全市建成市级新兴产业特色基地 20 家以上,建成市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 30家以上,建成 市级以上现代农业产业园区 30个,培育 20 家以上百亿级重点骨干企业,为建设低碳城市奠定坚实基础。 2.实施发展低碳产业行动 大力发展低碳型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航空航天、新能源、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与新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培育和支持这些领域中的低碳产业,逐步将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航空航天打造成优势主导产业。 2015年战略性新兴产业销售占工业销售 46以上。 促进传统产业低碳化改造。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实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促进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 。加速传统造纸、化工、建材、电力热力行业的设备和技术更新,淘汰落后的小规模燃煤锅炉和小发电机组等。 2015年小规模的燃煤锅炉基本淘汰,2020 年落后的小发电机组全部淘汰。 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大力发展现代旅游、现代物流、文化产业、高端商贸、商务金融、软件信息和科技服务等产业,逐步将现代旅游、现代物流、文化产业打造成服务业主导产业。 2015 年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 48, 2020 年达到 55。 加快发展低碳农业。积极推广节肥、节药、节水等技术,不断提高化肥、农药的利用效率;大力推广农业 机械现代化,提高农业生产的规模化、集约化水平,加强农产品品牌建设。 2015 年农业基本现代化综合得分达到 90 分。 3.实施构建低碳生产模式行动 加大清洁生产力度。坚持 “ 点线面 ” 结合,加快生产模式由高排放向低排放的转变。 “ 点 ” 就是单个企业抓好内部清洁生产, “ 线 ” 是行业内共同开展清洁生产,“ 面 ” 是园区、基地等载体全面开展清洁生产审核及能源计量审计工作。最大限度地实现 “ 三废 ” 资源化、利用梯度化和效益最大化。 加快园区循环化改造。全面推进园区循环化改造工作,以镇江经济技术开发区国家级园区循环化 改造为示范,着力推进丹徒开发区、丹阳后巷循环经济产业园区等申报创建省及国家级循环经济园区、 “ 城市矿产 ” 示范试点。加快构建企业间和产业间横向共生、纵向耦合、资源共享的循环产业链。 严格项目准入门槛。加强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审查和竣工验收工作,在节能审查中增加低碳内容,项目没通过节能评估审查不得开工建设,项目竣工节能专项验收不合格不得投入运行。严格控制化工、建材、冶金等高碳行业产能过快增长。探索建立能源消耗总量和碳排放总量控制、预警机制,从源头上控制碳排放。 4.实施碳汇建设行动 加 强碳汇林建设。加强植树造林。实施丘陵植被恢复工程,强化句容、丹徒等低山丘陵地带的森林覆盖,有计划有步骤地扩大森林公园的森林面积,推进农村村庄绿化工程,积极推进生态公益林和速生林基地建设。 2015年林木覆盖率 27。 加大城镇绿化力度。实施城镇绿化工程。城镇开发建设中要留足绿化空间,加强城镇街道、广场、公园及沿江沿河沿铁路公路绿化,大力推广小区、厂区、校区等立体绿化,选育适宜绿化的植物品种,形成具有镇江特色的植物景观。 2015年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 43。 加强湿地及生态功能区保护。重点建设镇 江长江湿地保护区、北湖滨水区湿地公园、句容赤山湖湿地公园、润扬大桥湿地公园、扬中环岛湿地公园和丹阳练湖湿地恢复等项目。进一步提高句容宝华省级自然保护区建设水平。加强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饮用水源地等生态功能区的保护,开展生态修复。 5.实施低碳建筑行动 高标准规划建设。新开工建筑按规划要求建设,避免建筑物大拆大建,减少建筑物建设及拆除过程中的碳排放,鼓励发展通透型、开敞式的绿色低碳建筑。落实江苏省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省政府关于加快推进成品住房开发建设的实施意见等,严格执行 建筑物节能强制性标准,新建建筑节能标准执行率达到 100。提高成品房在新建商品房中的比例, 2015 年达 60。 实施建筑节能改造。既有建筑特别是大型公共建筑要实施节能改造,推动建立既有建筑节能改造的市场化机制,积极推广外墙屋顶保温、节能门窗、绿色照明及水源、地源和空气源热泵等低碳技术和产品。 加强低碳社区创新示范。鼓励引进、消化吸收国内外先进建筑节能技术,进行再创新,推进建筑中可再生能源规模化、集成化,加快推进一批低碳示范社区建设,创建一批国家和省级低碳建筑示范工程。 6.实施低碳能 源行动 加快推进天然气、水能等利用。积极推进以天然气为主的分布式能源,合理布局。加快页岩气资源的勘探开发利用。加快推进总装机容量 135 万千瓦的句容抽水蓄能电站前期工作,早日开工建设。 扩大应用太阳能。扩大太阳能的利用范围,将太阳能利用纳入建筑设计标准规范。在城市推广太阳能建筑一体化、太阳能集中供热水工程,在农村和小城镇推广户用太阳能热水器、太阳房等。支持开发太阳能新技术和新产品,建设太阳能采暖和制冷示范工程。 积极发展生物质能。创新机制,加强示范,推动生物质直燃发电、生物质沼气发电、 秸杆能源化利用、生物柴油基地建设等多种形式的生物质综合利用,加快生物质资源收集储运体系建设,形成适应不同条件和需要的生物质能利用体系。 7.实施低碳交通行动 坚持 “ 公交优先 ” 发展战略。继续实行乘坐公交 15 公里内 0.5 元惠民政策。加强公交线路网络建设,优化公交运行组织。加快智能公交项目建设,全面建成智能公交系统。加快大运量公交建设,到 2015年末增加 10条大运量公交线路。加快推进镇江城市轨道交通建设。 2015年城市居民公共交通出行分担率达 26、镇村公共交通开通率100, 2020 年分别达到 36、 100。 推进交通工具低碳化。实现 CNG(压缩天然气)出租车 100全覆盖,推动公交车、长途客车、船舶使用 LNG(液化天然气),鼓励混合动力、纯电动等新能源汽车的使用,配套建设加气站等。推广自重轻、载重量大的运输工具,推行公路甩挂运输,加快淘汰落后交通工具。推进城市公共自行车租赁服务。 严格控制车辆尾气排放。加强制度建设,建立完善机动车辆尾气排放的监管体系,加大执法力度,尾气排放检测不合格车辆不得上路,推广采用国 Ⅳ 排放标准,有效减少车辆尾气排放。 实施低碳水运工程。充分利用长 江和运河在我市交汇的优良条件,加快发展低碳水运,提高水运能力。加快长江港口设施建设,充分发挥集装箱、大件运输等效能;加快推进苏南运河镇江段 “ 四改三 ” 工程,鼓励建设内河公共货运码头及水运枢纽。 8.实施低碳能力建设行动 加快构建镇江城市碳排放核算与管理平台。形成完整的碳排放数据智能化收集 -智能化核算分析 -智能化发布 -智能化监管体系,平台的建设将为政府的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为低碳发展工作提供第一手数据资料。按照国家和省级温室气体清单编制指南,梳理碳源和碳汇,编制镇江市碳排放清单。 加强低 碳重点项目建设。以项目建设为抓手,加速低碳技术创新能力建设。在城市低碳建设的众多领域,着力推进碳捕捉、碳减排等一批低碳重点项目,综合运用各种措施,保证其资金、人才、土地等要素供给。 加强低碳科技平台建设。结合镇江智慧城市建设,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和再创新,加快培育一批低碳技术中心和工程中心等基础性平台,提高城市低碳自主创新能力。同时,培育和发展一批低碳认证、咨询等中介机构,为低碳产业提供服务。 9.实施构建低碳生活方式行动 培育低碳生活习惯。树立低碳理念,广泛宣传低碳的重要意义,多形式 、多渠道推广低碳技术和经验。开展 “ 低碳 ” 进社区、进村镇、进校园、进企业、进机关等活动。通过低碳宣传教育,提高全民低碳生活意识,促进全民低碳生活习惯的形成。 践行低碳生活理念。在日常生活的诸多方面,主动摒弃高碳生活习惯,注重低碳的践行,从我做起、从点滴做起。积极实施低碳单位认证、低碳产品标识等,营造低碳氛围,使低碳消费、低碳出行等低碳生活方式成为全民的自觉行动。 加强鼓励引导。落实财政补贴政策,鼓励使用低碳节能产品,实施差别电价水价气价及 “ 以旧换新 ” 等政策,引导社会大众树立低碳观念、崇尚低碳生 活方式。 10.实施镇江生态科技新城超低碳示范行动 科学编制规划。汲取国际最先进低碳理念,高起点编制镇江生态科技新城规划和建设方案,广泛征求国内外专家意见,多方位、多角度评估论证,为建设超低碳镇江生态科技新城奠定基础。 高效推进建设。充分利用镇江独特的山水生态资源条件,按照统一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全面启动、高效推进超低碳镇江生态科技新城建设, 2015 年初步形成框架,2030 年基本建成科技创新引领、生态文明先行的具有鲜明低碳特色的现代化新城。 四、保障措施 1.加强 组织领导 成立镇江低碳城市建设领导小组。市政府主要领导担任组长,市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市低碳城市建设领导小组将协调各领域低碳工作的开展,统筹解决在低碳城市建设工作中遇到的重大问题,对低碳城市建设工作开展情况进行监督和评估。各辖市(区)要明确或成立相应机构负责协调推进低碳城市建设工作。 2.强化规划引导 进一步完善镇江低碳城市建设相关规划。在产业规划和城市总体规划中要突出低碳理念,通过多种渠道广泛征求市民对于低碳城市建设的意见和建议,使低碳城市建设规划更具前瞻性和可操作性,使低碳 城市建设工作更加科学高效。 3.加快体制创新 充分利用 “ 先行先试 ” 政策。发挥行政调节的引导作用和市场调节的基础性作用,争取国家、省支持,开展碳排放交易试点,加快推进有利于低碳城市建设的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 4.加大政策扶持 积极争取国家、省相关支持低碳发展的政策。整合财政资源,从 2013 年开始,市财政在预算内安排专项资金,以后逐年递增,重点支持低碳能力建设、建筑节能、低碳产品推广使用、控制尾气排放等。各级政府要制定出台支持低碳城市建设和发展的政策,加大资金扶持力度。 5.强化人才支撑 推进低碳人才引进和培养计划。加快引进低碳创新创业领军人才,深化与各类高校和科研院所合作,加强低碳领域专业培训机构和人才服务机构建设,培养低碳产业实用人才。 6.加强目标考核 将低碳城市建设工作任务纳入年度市级机关和辖市区目标管理考核。将低碳城市建设工作任务层层分解,下达到各地区和部门以及重点排放企业,明确责任和措施,强化监管考核,严格奖罚,确保低碳城市建设顺利推进。 镇江市人民政府 2012 年 12月 26 日

注意事项

本文(镇江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低碳城市建设的意见.doc)为本站会员(气候使者)主动上传,环境100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环境100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7 环境100文库版权所有
国家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16041442号-6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