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环境100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环境100文库

换一换
首页 环境100文库 > 资源分类 > PDF文档下载
 

《WMO 2018年全球气候状况声明》(中文版).pdf

  • 资源ID:6685       资源大小:4.18MB        全文页数:44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权限:游客/注册会员/VIP会员    下载费用:10碳币 【人民币10元】
快捷注册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碳币 【人民币10元】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支付成功后,系统会自动生成账号(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下次登录下载和查询订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既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WMO 2018年全球气候状况声明》(中文版).pdf

世 界 气 象 组 织 2 0 1 8 年 全球气候 状况声明 WMO-No.1233天气 气候 水下列人员为本声明做出了贡献John Kennedy 英国气象局、Selvaraju Ramasamy 联合国粮食与农业组织FAO、Robbie Andrew 挪威国际气候与环境研究中心CICERO、Salvatore Arico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政府间海洋学委员会IOC-UNESCO 、Erin Bishop 联合国难民事务高级专员公署UNHCR、Geir Braathen WMO、Pep Canadell 澳大利亚联邦科学与工业研究 组织、Anny Cazanave 法国CNES地球物理和海洋空间研究实验室和南部-比利牛斯观象台、Jake Crouch 美国国家海洋和 大气管理局NOAA、Chrystelle Damar 国际民用航空组织 ICAO环境处, Neil Dickson ICAO环境处、Pierre Fridlingstein 埃克塞特大学、Madeline Garlick UNHCR、Marc Gordon 联合国减轻灾害风险办公室UNISDR、Jane Hupe ICAO环境 处、Tatiana Ilyina 马克斯普朗克研究所、Dina Ionesco 国际移民组织IOM、Kirsten Isensee IOC-UNESCO、Robert B. Jackson 斯坦福大学、Maarten Kappelle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Sari Kovats 伦敦卫生与热带医学学院、Corinne Le Qur 廷德尔气候变化研究中心、Sieun Lee IOM、Isabelle Michal UNHCR、Virginia Murray 英格兰公共卫生局、Sofia Palli UNISDR、Giorgia Pergolini 世界粮食计划署WFP、Glen Peters CICERO、Ileana Sinziana Puscas IOM、Eric Rignot 加利福尼亚大学欧文分校、Katherina Schoo IOC-UNESCO、Joy Shumake-Guillemot WMO/WHO气候与健康联合办公 室、Michael Sparrow WMO、Neil Swart 加拿大环境部、Oksana Tarasova WMO、Blair Trewin 澳大利亚气象局、Freja Vamborg 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ECMWF、Jing Zheng UNEP、Markus Ziese 德国气象局DWD。 下列机构也做出了贡献ICAO、IOC-UNESCO、IOM、FAO、UNEP、UNHCR、UNISDR、WFP和世界卫生组织 WHO。 得到下列国家的支持阿尔及利亚、阿根廷、亚美尼亚、澳大利亚、奥地利、比利时、巴西、加拿大、中非共和国、智利、 中国、哥斯达黎加、科特迪瓦、克罗地亚、塞浦路斯、捷克、丹麦、爱沙尼亚、斐济、芬兰、法国、格鲁吉亚、德国、希 腊、匈牙利、冰岛、印度、印度尼西亚、伊朗伊斯兰共和国、伊拉克、爱尔兰、以色列、意大利、日本、约旦、哈萨克斯 坦、肯尼亚、科威特、拉脱维亚、莱索托、利比亚、马来西亚、马里、墨西哥、摩洛哥、新西兰、荷兰、尼日利亚、挪威、 巴基斯坦、菲律宾、波兰、葡萄牙、卡塔尔、韩国、摩尔多瓦、俄罗斯、塞尔维亚、斯洛文尼亚、南非、西班牙、瑞典、瑞 士、突尼斯、土耳其、乌克兰、阿拉伯联合酋长国、英国、坦桑尼亚、美国。 资料提供方全球降水气候中心德国气象局、英国气象局哈德莱中心、NOAA国家环境信息中心NOAA NCEI、ECM- WF、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戈达德空间研究所NASA GISS、日本气象厅JMA、WMO全球大气监视网、美国国家冰雪数据 中心NSIDC、罗格斯积雪实验室、冒纳罗亚天文台、蓝碳倡议、全球海洋氧气网、全球海洋酸化观测网、尼日尔河流域管 理局、香港天文台、泛北极区域气候展望论坛、欧洲空间局气候变化倡议、哥白尼海洋环境监测局和A VISO卫星海洋资料存 档、验证和判读、世界冰川监测局WGMS以及科罗拉多州立大学。 WMO对印刷、电子和任何其他格式的出版物,以及用各种语言出版的出版物拥有版权。短幅选摘WMO出版物无须 授权,但须清晰完整地注明出处。涉及编辑及要求出版、重印或翻译本出版物条款全文或部分须联系 Chairperson, Publications Board World Meteorological Organization WMO 7 bis, avenue de la Paix Tel. 41 0 22 730 84 03 P.O. Box 2300 Fax41 0 22 730 81 17 CH-1211 Geneva 2, Switzerland Email publicationswmo.int ISBN 978-92-63-51233-8 注WMO出版物中所用的称号和本出版物中的材料表示方式并不代表WMO秘 书处 对各国、领 土、城 市 或 地区、或 其当局的 法 律 地位、或 对其边界划 分的观 点 立 场。 WMO出版物中的观点是作者的观点并不代表WMO。 提及的具体商号或产品与未予提及或未刊登广告的同类相比并不表示前者得到了WMO的赞同或推荐。 WMO 出版物中显示的带署名作者的结果、 解释和结论只是作者的观点, 并不一定反映 WMO 及其会员的观点。 封面插图中国香港太平山卢吉道;摄影师中国香港的Chi Kin Carlo YuenWMO-No. 1233 世界气象组织, 2019目录 前言 3 联合国秘 书长的声明 4 联合国 大 会主 席的声明 5 气候 状 况 指 标 6 温度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6 气 候 状况指 标 目 的和定义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7 全球温 度的 资 料来源和基线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8 温 室气体 和 臭 氧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9 沿 海蓝 碳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0 海洋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3 公 海和沿 海水 域 脱氧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4 南大 洋的变暖 趋 势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5 冰 冻圈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7 南 极冰 盖 质 量平 衡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9 年际变率的驱动因素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1 极 端 事件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3 气 候 风 险 和相关的总 体影响 30 农 业和 粮食安全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0 人口流 离失 所 和人口流 动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1 高温和健 康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3 环境 影响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3 高温 对健 康的影响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4 空气污染 和气 候 变 化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6 国际民用航 空和适应 气 候 变化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82018 年是 有记 录以来第四最暖年份 随着长期变暖 趋 势持 续, 2015年至2018 年是 有记 录以来 四个 最热 年份海 洋 热 含量创 历 史 新高 , 全 球 平 均 海 平 面 继续上升 北极和南极 海冰 范围远低于平 均水 平 极 端 天气 对所有大陆的生活和可持 续发展 都 有影响 全 球平均温 度比 工 业化 前 水平高出约1C 我们没 有 按计 划实现气候 变化目标并 控 制温 度 升高 全球每 升温0.1度都事关重 大3 前言 本出版物标志着WMO全球气候状况声 明发表二十五周年,本声明创刊于1994 年。2019年期是针对2018年的数据,本期 声明标志着致力于报告、分析和了解逐 年气候变化和长期趋势的持续国际努力。 在此期间,每年形成并提供了大量的知识, 用以向WMO会员国、联合国系统以及决策 者通报气候系统的状况。本出版物可对政府 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为联合国气 候变化框架公约及其它气候相关政策框架制 作最新信息的五至七年报告周期形成补充。 自从声明首次发布以来,气候科学得到 了前所未有的强化,提供了全球温度上升以 及相关特征的权威证据,例如海平面上升、 海冰萎缩、冰川质量损失,以及与热浪等温 度上升有关的极端事件。然而,仍有一些领 域需要更多的观测和研究,包括评估气候变 化对极端事件变化的影响以及对洋流和大气 急流的影响。洋流和大气急流会在某些地方 引起极端寒潮,而在其它地方引起温和气候 条件。 本声明的主要发现包括2015 - 2018年记 录的连续创纪录变暖、主要温室气体大气浓 度持续上升趋势、海平面上升速率增加以及 南北两极地区海冰损失。 由于联合国系统姊妹机构之间的出色合作, 从而进一步了解了实测气候变率和变化与 对社会的相关影响之间联系。本出版物涵盖 了近年来记录的一些联系,特别是2015年至 2018年,这一时期除了长期气候变化之外, 还经历了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的强烈影 响。 全球温度比工业化前时期上升了接近1C。 距离气候变化巴黎协定所要求的将全球 升温限制在比工业化前水平高1.5C以内的 时间所剩无几。 这份报告将为联合国秘书长2019年气候行动 峰会提供信息。因此,借此机会,我感谢所 有的贡献方 – 作者、国家气象和水文部门、 全球气候资料和分析中心、区域专业气象中 心、区域气候中心以及就本权威出版物开展 合作的联合国机构。 佩特里塔拉斯 秘书长 4 联合国秘 书长的声明 本报告中公布的数据令人非常担忧。过去四 年是有记录以来最温暖的年份,2018年全球 平均地表温度比工业化前基线高出约1C。 这些数据证实了气候行动的紧迫性。近期 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 发 布 的关于全球变暖1.5C影响的特别报告 也强调了这一点。IPCC发现,要将全球变 暖限制在1.5C将需要实现土地、能源、工 业、建筑、交通和城市等方面快速而深远的 转变,而到2030年全球人为净排放的二氧化 碳需要减少约2010年水平的45%,在2050年 左右达到“净零”。 为了促进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更大雄心,我 将于9月23日召开气候行动峰会。此次峰会 旨在调动必要的政治意愿,以便在努力实现 巴黎协定目标的同时提升大家的雄心。 具体而言,我呼吁所有领导人于9月来纽约 出席峰会,采取具体、切合实际的计划,在 2020年前加强其国家自主贡献,并在本世纪 中叶左右达到净零排放。峰会还将在所有需 要的领域展示变革行动。 已经没有时间再拖延了。我赞赏这份报告, 这是对避免发生不可逆转的气候破坏的全球 努力不可或缺的贡献。 安东尼奥古特雷斯 联合国秘书长 WMO秘书长佩特里塔拉斯左和联合国秘书长安东尼奥古特雷斯出席于2018年9月在纽约举行的会议。 联合国图片/Loey Felipe5 联合国大 会主 席的声明 世界气象组织这份范围广泛而重要的报告明确强调了需 要针对气候变化采取紧急行动,并显示了权威科学数据 在为政府决策过程提供信息的价值。作为联大主席,我 的优先重点之一是强调气候变化对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 的影响,以及需要全面了解极端天气给世界各国造成的 社会经济后果日益严重。WMO的这份报告将对我们的联 合国际行动做出重要贡献,让大家重视这个问题。 玛丽亚费尔南达埃斯皮诺萨加西斯 第73届联合国大会主席6 气候 状况指 标 温度 2018年的全球平均温度估计比工业化前基线 1850-1900年高0.990.13C。估算包括五 个独立维护的全球温度数据集,幅度范围代 表它们的离散度图1。 2018年是有记录以来第四最暖年份,而过去 四年2015年至2018年是全球温度记录中 前四个最热年份。2018年是这四年中最冷的 一年。与两个最暖年份2016年和2017年相 反,2018年伊始出现弱拉尼娜条件,通常伴 随着较低的全球温度。 IPCC关于全球升温1.5C的影响特别报告 全球升温1.5C指出,2006-2015年全球平 均温度比工业化前基线高0.86C。相比之 下,2009-2018年的最近十年,平均距平比 该基线高0.930.07C 21 ,而过去五年2014 - 2018年的平均值比该基线高1.040.09C。 这几个时期都包括2015 - 2016年强厄尔尼诺 现象的升温效应。 2018年普遍出现高于平均的温度图2。根 据NOAA提供的大陆数字,在非洲、亚洲、 欧洲、大洋洲和南美洲,2018年位列前10个 最暖年份。只有北美洲2018年不在其列,在 109年的记录中排名第18。 有许多显著的温暖地区。在北极地区,年 平均温度距平普遍超过2C,有些地方超过 3C。尽管北极温度普遍低于2016年的记 录,但相对于长期平均值而言,仍然异常 高。涵盖欧洲、北非部分地区、中东和亚洲 南部等的区域也异常温暖,有许多国家出现 其有记录以来最暖的年份捷克、法国、德 1IPCC评估报告使用NOAAGlobalTemp、GISTEMP和两个 版本的HadCRUT4。其中一个版本的HadCRUT4 是此处使 用的一个早期版本,另一个版本在制作中使用统计方法 弥补了资料不足Cowtan, K. and R.G. Way, 2014 Coverage bias in the HadCRUT4 temperature series and its impact on recent temperature trends. Quarterly Journal of the Royal Me- teorological Society, 1401935–1944, doi10.1002/qj.2297。 1.2 1.0 0.8 0.6 0.4 0.2 0.0 0.2 C 1850 1875 1900 1925 1950 1975 2000 2025 HadCRUT NOAAGlobalTemp GISTEMP ERA-Interim JRA-55 1850-1900 C 图1.相对于1850–1900年 基线,五个全球温度数 据集的全球平均温度距 平。来源英国气象局 哈德莱中心。 -10 -5 -3 -2 -1 -0.5 0 0.5 1 2 3 5 10 C 图2.相对于1981–2010年 平均值的2018年地面气 温距平。来源ECM- WF ERA-Interim资料。气候科学家制定的大量现有指标对许多具体的技术和科学目的以及科学人士都有用。因 此,它们并非都适合帮助非专业人士了解气候如何变化。确定一系列关键指标,以全面的 方式了解气候系统的组成部分及其必要的变化行为,可帮助非科学受众轻松了解气候系统 关键参数的变化。 世界气象组织采用根据55个全球气候观测系统GCOS基本气候变量制定的七个气候状况 指标清单,其中包括地表温度、海洋热含量、大气二氧化碳CO 2 、海洋酸化、海平面、 冰川质量平衡以及北极和南极海冰范围。通常会评估其他指标,以便更详细地了解各自领 域的变化。尤其包括如下这些指标- 但不限于 - 降水、除二氧化碳以外的温室气体、积雪、 冰盖、极端事件和气候影响等。 气候系统的关键组成部分 及 相 互 作 用 能 源 收 支、大 气成分、 天气、水文循环、 海洋和冰冻圈。 CO 2 , CH 4 , N 2 O, O 3 , H 2 O - - - 地表温度温度和能量 大气成分 海洋和水 冰冻圈大气CO 2海洋酸化 冰川北极和南极海冰范围海平面 海洋热量 WMO用于跟踪全球气候变率和变化的气候状况指标, 包括地表温度、 海洋热含量、 大气CO 2 、海 洋 酸 化、海 平 面、冰川 质量平衡以及北极和南极海冰范围。这些指标是根据55个GCOS基 本 气 候 变 量 制 定 的 。来 源 https//gcos.wmo.int/en/ global-climate-indicators。 7 气 候状况指标 目 的和定义声明基于五个数据集对全球温度进行 了评估。其中三个数据集是基于陆地气象 站以及海洋船舶和浮标进行的温度测量, 并结合使用了各种统计方法。每个资料中心 NOAA NCEI、 12 NASA GISS、 23 和英国气象 局哈德利中心以及英国东英吉利大学气候研 究中心 34 都是以不同的方式处理数据,以达 到全球平均水平。其中两个数据集是再分析 数据集 – 来自ECMWF及其哥白尼气候变化 服务局ERA-Interim以及JMAJRA-55。 再分析将数百万的气象和海洋观测资料包 括来自卫星与模拟值结合起来,对大气进 行完整的“再分析”。将观测资料与模型进行 结合,可以估算全球任何时间和任何地点的 温度,即使在极地等资料稀疏区域也可以做 到。这些不同数据集实现的全球平均值的高 度一致性证明了全球温度记录的稳健性。 全球温度通常表示为“距平”,即与特定基线 期平均水平的温度差异。虽然实际温度在 短距离内的变化很大 - 例如,山顶和山下之 间的温度差异 - 温度距平可代表更广泛的区 域。也就是说,如果山顶比常态温暖,那么 山脚下也可能比常态温暖。如果对一个月进 行平均,高于或低于平均温度距平的相干区 域可延伸数千公里。为了对全球温度距平进 行合理地测量,只需要这些较大相干区域内 的几个站点。另一方面,获得实际温度的精 确测量需要更多的站点并对许多不同气候进 行仔细、有代表性的采样。 通常根据应用领域来选择作为计算距平 的基线时期。常用的基线包括1961-1990 年、1981-2010年和1850-1900年。其中最后 1NOAA NCEI制作并维护名为NOAAGlobalTemp的全球温 度数据集。 2NASA GISS制作并维护名为GISTEMP的全球温度数据 集。 3英国气象局哈德利中心以及英国东英吉利大学气候研究中 心制作并维护名为HadCRUT4的全球温度数据集。 一个基线通常被称为工业化前基线。对于 某些应用领域,例如评估二十世纪的温度变 化,基线的选择几乎没有差别。 WMO目前推荐采用1961- 1990年进行气 候变化评估。过去的三份IPCC评估报告 AR3、AR4和AR5广泛使用了该基线期, 该基线期也因此可随着时间的推移提供一致 的比较点。为计算和传播这一时期的气候平 均值已开展了大量工作。 1961-1990年期间全球绝对平均温度的常 用值是14C。然而,这个数字并不是很精 确,并且可能高出或低半摄氏度。如前所 述,该实际温度值的误差范围远大于年平均 温度距平的典型误差,通常约为0.1C。 1981- 2010年基线期用于气候监测。像 1981- 2010年这样比较近的时期通常是首选 的,因为它最能代表当前或“常年”的条件。 实际上,这些30年平均值通常被称为“气候 平均值”。使用1981-2010年平均值意味着 可以使用卫星仪器和再分析的资料进行比 较,这些资料通常不会涵盖太早以前的情 况。1981- 2010年期间比1961-1990温度高约 0.3C。 在IPCC SR15报告中,1850年至1900年期用 于代表“工业化前”条件,这也是本声明采用 的时期。监测全球温度与前工业化前条件 的差异非常重要,因为巴黎协定旨在 将全球变暖限制在比工业化前条件高1.5C 或2C。使用该基线的不利方面是此时期的 观测数量相对较少,因此相关的不确定性较 大。1850-1900年期间比1961-1990年的温度 低约0.3C。 8 全球温度的资料来源和基线9 图3. 上排图 1984年至 2017年全球平均CO 2 摩尔 分数浓度量值ppm; 左, CH 4 摩尔分数ppb; 中和N 2 O摩尔分数ppb; 右。 红线是去除季节变 化 的月平 均 摩 尔分 数 ;蓝 点和蓝线表示月平均值。 下 排 图 表 示 CO 2 摩尔分 数连续年均值上升的增 长率ppm/年 ;左 、CH 4 的增长率ppb/年 ;中 和 N 2 O的增长率ppb/年; 右。来源 WMO全球大 气监视网。 国、匈牙利、塞尔维亚、瑞士或前五个最 暖年份之一比利时、爱沙尼亚、以色列、 拉脱维亚、巴基斯坦、摩尔多瓦共和国、斯 洛文尼亚、乌克兰。对于整个欧洲,2018 年是有记录以来三个最暖年份之一。其它显 著温暖的地区包括美国西南部、澳大利亚东 部总体上这是该国第三最暖年份和新西兰 这是该国有记录以来并列第二最暖年份。 相比之下,陆地温度低于平均水平的区域更 为有限。北美洲部分地区和格陵兰、亚洲中 部、北非西部、东非部分地区、澳大利亚西 部沿海地区以及热带南美洲西部地区,温度 低于平均值,但并非异常。 温 室气体和 臭氧 大气温室气体GHG水平上升是气候 变化的关键驱动因素。大气浓度反映出 源包括人类活动造成的排放与汇例如生 物圈和海洋的吸收之间的平衡。2017年, 温室气体浓度创下新高,二氧化碳CO 2 全球平均摩尔分数为百万分之405.50.1 ppm,甲烷CH 4 为十亿分之18592ppb 和氧化亚氮N 2 O为329.90.1ppb图3。这 些数值分别为工业化前1750年之前水平的 146%、257%和122%。2018年的全球平均 数值需待2019年末方可提供,但冒纳罗亚 夏威夷和格里姆角塔斯马尼亚等多个具 体地点的实时资料表明,二氧化碳、甲烷和 氧化亚氮水平在2018年继续上升。IPCC 全球升温1.5C报告发现,将升温限制在 比工业化前水平高1.5C意味着在2050年左 右全球达到净零二氧化碳排放,并同时大幅 减少非二氧化碳强迫因子的排放,特别是 CH 4 的排放。 碳收支 准确评估二氧化碳排放量及其在大气、海洋3403503603703803904004101985 1990 1995 2000 2005 2010 2015 CO 2 ppm CO 2 ppm/yr 0.0 1.0 2.0 3.0 4.01985 1990 1995 2000 2005 2010 201516001650170017501800185019001985 1990 1995 2000 2005 2010 2015 CH 4 ppb CH 4 ppb/yr -5051015201985 1990 1995 2000 2005 2010 20153003053103153203253303351985 1990 1995 2000 2005 2010 2015 N 2 O ppb N 2 O ppb/yr 0.0 0.5 1.0 1.5 2.01985 1990 1995 2000 2005 2010 201510 Kirsten Isensee, 1Jennifer Howard, 2Emily Pidgeon, 2Jorge Ramos, 2 1IOC-UNESCO, 法国 2保 护 国 际 基 金 会 ,美 国 从广义上讲,“蓝碳”是指通过沿海和海洋生态系统储存、封存和循环的碳。然而,在减缓 气候变化中,沿海蓝碳也称为“沿海湿地蓝碳” 1 被定义为储存在红树林、潮汐盐沼和土壤 海草草甸中的碳;地上的活生物质叶子、树枝、茎;地下的活生物质根和根茎;以及 无生命生物质枯枝落叶和死木 2 见表。在受保护或恢复时,沿海蓝碳生态系统可充当碳 汇见上图。沿海蓝碳存在于除南极洲以外的每个大陆,覆盖约49 Mha。 目前,要使蓝碳生态系统在国际和国家政策框架内的气候减缓价值得到认可,必须符合以 下标准 a 由该生态系统清除和储存的碳量或减少的碳排放量达到足以影响气候的水平; b 可以量化GHG的主要库存和流量; c 存在可影响碳储存或排放的人为驱动因素的证据; d 管理可导致封存增加或持续封存或减排的生态系统是可能和切实可行的; e 可以在不造成社会或环境损害的情况下管理该生态系统。 然而,红树林、潮汐沼泽和海草提供的生态系统服务不仅限于碳储存和封存。它们还可支 持改善沿海水质,为有重要经济利益的鱼类提供栖息地,并可保护海岸免受洪水和风暴的 侵袭。最近的估计显示,红树林每年至少在生态系统服务方面价值16亿美元。 红树林、潮汐沼泽和海草已被证明对于海洋健康和人类福祉具有重要意义,但其损失率每 年高达3见表。当退化或破坏时,这些生态系统会将它们储存了几个世纪的碳排放到海 洋和大气中,并成为温室气体的来源见下图。 根据IPCC的资料,估计退化的沿海蓝碳生态系统来自所有三个系统 - 红树林、潮汐沼泽和 海草每年释放的二氧化碳量高达10亿吨,相当于全球热带毁林排放量的19。 3 完整和退化的沿海生态系统中的碳封存和释放 - 上图 在完整的沿海湿地从左到右 红树林、 潮汐沼泽和海草中, 碳通过光合作 用紫色箭头被吸收, 并被长期封存在木质生物质和土壤中红色虚线箭头或通过呼吸释放黑色箭头。 下图 当土壤从退化的沿 海湿地外流时, 储存在土壤中的碳被微生物消耗, 而微生物呼吸并释放二氧化碳作为代谢废物。 当土壤外流并且氧气更容易获得 时, 这种情况会以更高的速度发生, 从而导致更多的二氧化碳排放。 人类活动造成的沿海蓝色碳生态系统的退化、 外流和转换即 砍伐森林和外流、 占用农业湿地、 清淤可导致由于植被损失紫色箭头而造成的二氧化碳吸收减少以及释放全球重要的温室气体 排放。 CO 2 CO 2 CO 2 a CO 2 CO 2 CO 2 b 沿 海的蓝 碳11 红树 林 潮 汐 沼泽 海草 地理范围 百万公顷 13.8–15.2 4,5 2.2–40 6,7 30–60 6 封存率 Mg C ha -1yr -1 2.26 0.39 6 2.18 0.24 6 1.38 0.38 6 年封存的碳总量范围x封存率 Million Mg C yr -1 31.2–34.4 4.8–87.2 41.4–82.8 碳存量的全球平均 估算值 总量土壤生物 质x范围 土壤顶层 Mg C ha -1 280 8 250 8 140 8 生物质池 Mg C ha -1 127 8 9 8 2 8 总量 百万 Mg C 5 617–6 186 570–10 360 4 260–8 520 碳存量稳定性 年 几个世纪到 千年 几个世纪到 千年 几个世纪到 千年 人为转换率 yr -1 0.7–3.0 9 1.0–2.0 10,11 0.4–2.6 12,13 假设所有碳转化为CO 2 , 人为转换造成的潜在 排放每年每公顷的碳转换总量x 3.67转化为 CO 2 的转化率 144.3–681.1 20.9–760.4 62.5–813.0 1Howard, J., A. Sutton-Grier, D. Herr, J. Kleypas, E. Landis, E. Mcleod, E. Pidgeon and S. Simpson, 2017 Clarifying the role of coastal and marine systems in climate mitigation. Frontiers in Ecology and the Environment, 15142–50, doi10.1002/ fee.1451. 2 Howard, J., S. Hoyt, K. Isensee, M. Telszewski and E. Pidgeon eds, 2014 Coastal Blue Carbon s for Assessing Carbon Stocks and Emissions Factors in Mangroves, Tidal Salt Marshes, and Seagrasses. Conservation International, IOC-UNESCO, International Union for Conservation of Nature. Arlington, Virginia, United States. 3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 2006 2006 Guidelines for National Greenhouse Gas Inventories. H.S. Eggleston, L. Buendia, K. Miwa, T. Ngara and K. Tanabe, eds. Prepared by the National Greenhouse Gas Inventories Programme. Kanagawa, Japan, IGES. 4Giri, C., et al., 2011 Status and distribution of mangrove forests of the world using Earth observation satellite data. Global Ecology and Biogeography, 20154–59. 5 Spalding, M., M. Kainuma and L. Collins, 2010 World Atlas of Mangroves. London and Washington, D.C., Earthscan. 6Mcleod, E., G.L. Chmura, S. Bouillon, R. Salm, M. Bjrk, C.M. Duarte, C.E. Lovelock, W.H. Schlesinger and B.R. Silliman, 2011 A blueprint for blue carbon toward an improved understanding of the role of vegetated coastal habitats in sequestering CO 2 . Frontiers in Ecology and the Environment, 910552–560, doi10.1890/110004. 7Duarte, C.M., et al., 2013 The role of coastal plant communities for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and adaptation. Nature Climate Change, 3961–68. 8 Pendleton, L., et al., 2012

注意事项

本文(《WMO 2018年全球气候状况声明》(中文版).pdf)为本站会员(风云天下)主动上传,环境100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环境100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7 环境100文库版权所有
国家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16041442号-6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