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环境100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环境100文库

换一换
首页 环境100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贯彻落实国家应对气候变化规划(2014―2020年)的意见.doc

  • 资源ID:6216       资源大小:20.00KB        全文页数:6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权限:游客/注册会员/VIP会员    下载费用:5碳币 【人民币5元】
快捷注册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碳币 【人民币5元】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支付成功后,系统会自动生成账号(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下次登录下载和查询订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既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贯彻落实国家应对气候变化规划(2014―2020年)的意见.doc

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贯彻落实国家应对气候变化规划 20142020 年 的意见 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贯彻落实国家应对气候变化规划( 20142020 年)的意见 (渝府办发〔 2015〕 20 号) 各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市政府有关部门,有关单位 气候变化事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要战略决策。为贯彻落实国家应对气候变化规划( 20142020 年)(发改气候〔 2014〕 2247号),经市政府同意,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 五位一体 ” 总体布局要求,深入实施 ***域发展战略,牢固树立生态文明理念,着力优化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着力发展低碳城市,建设低碳社会;着力应对气候变化,增强防灾减灾能力;着力创新体制机制,激发改革活力,努力走符合国家要求、体现重庆特色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二)工作原则。一是坚持市场主导、政府引导。强化企业适应气候变化新要求的主体地位,激发全社会参与应对气候变化的活力。更好地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履行公共服务职能,规范市场秩序,营造良好环境。二是 坚持分类指导、形成合力。明确各功能区应对气候变化的重点任务和工作方向,促进全市发展一体化、区域发展差异化、资源利用最优化和整体功能最大化。三是坚持统筹兼顾、综合平衡。统筹协调产业发展、能源节约、生态建设及环境保护,实现工作协同互补。 (三)主要目标。到 2020年,全市单位地区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 2005 年降低45以上,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的比重达到 15,工业、建筑、交通、市政和公共机构等领域节能减碳取得明显成效,森林蓄积量达到 12827 万立方米。应对气候变化预测预警和防灾减灾体系更加完善, 体制机制逐步健全,公众应对气候变化意识显著增强。努力建成西部地区绿色低碳发展示范城市和全国低碳发展先导示范区。 二、控制温室气体排放 (四)调整产业结构。实施各功能区产业禁投清单制,抑制高耗能行业过快增长。根据各区县(自治县)功能定位和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优化产业布局。完善开发区(园区)基础设施,鼓励企业入园发展。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提高服务业增加值比重。加快淘汰落后产能,运用节能低碳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引导产业集群化、链条化集聚,发展循环经济。推进大渡口区等老工业区搬迁改造和万盛经开区、 南川区等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 (五)优化能源结构。合理开发水电,稳步推进风电场建设,科学利用生物质(垃圾)能源、沼气,因地制宜利用太阳能和地热资源。推动页岩气规模化开发利用,鼓励发展天然气分布式能源系统。推进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分级分质梯级利用,推进煤电节能减排升级与改造行动计划,提升燃煤电厂技术装备水平,鼓励煤矸石和劣质煤就地清洁转化利用。降低煤炭消费比重,逐步实施煤炭消费减量替代,提升天然气应用效率。深化区域电力合作,增强跨区域电力配置能力。 (六)构建低碳产业体系。实施节能技术改造,控制 工业生产温室气体排放,支持利用非碳酸盐原料生产水泥,鼓励利用熔融炼铁技术促进铁 钢 轧一体化发展,推广铝、镁冶炼短流程工艺,开发和使用高性能、低消耗新型材料替代传统钢材。实施长江防护林、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三峡库区生态屏障、城乡绿道等林业重点修复工程,开展中幼林抚育、低质低效林改造。增加农田和草坡碳汇,结合三峡库区消落区治理,探索增强适生植物固碳能力。推广低排放高产水稻品种,鼓励使用缓释肥、有机肥替代传统化肥,加强动物粪便管理。推广节电节油农业机械、渔船和农产品加工设备。开展低碳交通区域性试点,推广高速公 路不停车收费系统,支持发展甩挂运输。推进船舶船型标准化,开展顶推船队研究。推进交通基础设施节电节气改造。 (七)建设低碳城市。全面实施绿色建筑行动实施方案( 20132020 年),城镇新建建筑严格执行节能强制性标准,逐步执行绿色建筑标准。推进既有公共建筑和居住建筑节能低碳改造。推广水源热泵等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技术,发展浅层地热能、太阳能等在建筑中的应用。大力推广应用绿色建材,建立绿色建材评价标识制度,积极推动建筑产业化示范。加快建筑节能监测体系和标准体系建设。推广应用节能和新能源汽车,发展船用、 车用液化天然气。鼓励有条件的城镇生活垃圾填埋场开展填埋气体资源化利用。推进餐厨垃圾资源化利用。加大市政绿色照明改造力度。 (八)建设低碳社会。强化公共机构能源统计和监督考核,创建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推广节能低碳技术、产品及合同能源管理。开展低碳饮食行动,推进餐饮点餐适量化。鼓励消费者购买节能低碳产品,引导大型超市设立低碳产品销售专区。开展低碳家庭创建活动,抵制过度包装,鼓励购买绿色住宅和低碳装饰材料,做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提倡绿色出行,支持购买节能环保汽车。倡导公众参与造林增汇活动。开展“ 低碳进 校园 ”“ 低碳进企业 ”“ 低碳进社区 ” 等活动。 (九)推进低碳试点。开展低碳城市试点,完成国家下达各项试点任务。支持双桥经开区、璧山工业园区建设国家级低碳工业园区,争取更多园区纳入国家试点。开展低碳社区、商业机构、小城镇试点,到 2020年创建 50 个以上低碳试点社区、开展 30 个以上低碳商业机构试点,推进巴南区木洞镇绿色低碳重点小城镇试点示范。争取国家资金支持,实施高排放产品节约替代、工业生产过程温室气体控排以及碳捕集、利用和封存等减碳示范工程。开展林业碳汇工程试点,建立碳汇监测和计量机制。 三、 适应气候变化影响 (十)提高城乡基础设施适应气候变化能力。在城乡规划建设中充分考虑气候变化的影响,合理布局建筑、公共设施、道路、绿地、水体等功能区,高海拔地区城镇管线设施充分考虑耐寒、耐冰冻需要,都市区要控制城市热岛效应。加强气象服务,完善灾害监测预警和应急响应系统。 (十一)提高经济发展适应气候变化能力。加快 ***缺水地区、大生态区山区水利设施建设,大力发展节水农业。引进和培育高光效、耐高温和耐旱作物。加强气候变化诱发的农作物病虫害、动物疫病防控。积极推行农业灾害保险。开展湿地保护与恢复。 提高旅游业适应气候变化能力,及时发布景区气候风险信息,制定应急预案,完善安全导引系统。加强对受气候变化威胁的风景名胜资源以及濒危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针对夏季高温热浪频发,强化职业劳动防护,完善相关疾病救治设施。 四、完善政策机制和能力建设 (十二)健全政策体系。按照国家统一部署,制定 “ 十三五 ” 节能降碳工作方案和适应气候变化实施方案。制定完善碳排放权交易、低碳产品认证以及低碳工业园区、低碳商业、绿色低碳小城镇、低碳社区试点等政策。加大投入,争取中央财政资金和安排市级财政资金支持应对气候变化重 大项目建设。落实节能环保、生态建设、可再生能源等相关政策。继续推进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培育壮大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有序发展碳金融,积极纳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体系。结合碳排放总量控制,探索重点企业碳排放许可证制度。鼓励市场主体开展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推动重庆联交所建设国家级区域性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中心。推动低碳产品认证,争取重庆市优势产品低碳评价标准上升为国家标准。 (十三)增强应对能力。建立年度温室气体清单编制和报告制度,健全应对气候变化统计指标体系,完善重点领域温室气体排放基础统计。结合碳排放权交易 试点,建立重点企(事)业单位碳排放核算报告和核查制度。依托低碳工业园区、低碳社区、低碳商业、低碳产品认证等试点,完善相关统计核算体系。建立市级、区县、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数据信息库。建立节能低碳产品信息发布和查询平台。依托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和相关企业,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支持开展气候变化基础研究,加快研发重点领域适应气候变化新技术,落实重庆市应对气候变化科技专项行动纲要。建立年度工作推进机制,将单位地区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降低目标纳入区县(自治县)经济社会发展实绩考核内容,市政府督查室加大督促检查力度。各区县 (自治县)政府、市政府有关部门和有关单位要明确和落实责任分工,采取有效措施,扎实推进工作。 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2015 年 2 月 6日

注意事项

本文(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贯彻落实国家应对气候变化规划(2014―2020年)的意见.doc)为本站会员(江山易美)主动上传,环境100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环境100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7 环境100文库版权所有
国家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16041442号-6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