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环境100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环境100文库

换一换
首页 环境100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云南省应对气候变化方案的通知.doc

  • 资源ID:6206       资源大小:42.50KB        全文页数:15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权限:游客/注册会员/VIP会员    下载费用:5碳币 【人民币5元】
快捷注册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碳币 【人民币5元】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支付成功后,系统会自动生成账号(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下次登录下载和查询订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既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云南省应对气候变化方案的通知.doc

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云南省应对气候变化方案的通知 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云南省应对气候变化方案的通知 (云政发 [2008]191 号) 各州、市人民政府,省直各委、办、厅、局 省人民政府同意省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部门制定的云南省应对气候变化方案,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本地、本部门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应对气候变化,事关国家的根本利益,事关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和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各地、各部门要从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高度,充分认识应对气候变化 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采取积极措施,主动迎接挑战。要按照云南省应对气候变化方案确定的应对气候变化的指导思想、原则和目标,全面贯彻落实各项节能降耗措施,逐步改善能源结构,积极推进植树造林工作,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继续贯彻落实计划生育基本国策,促进我省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为改善全球气候作出新的贡献。 云南省人民政府 二 00 八年九月十四日 云南省应对气候变化方案 全球气候变暖已成为国际社会公认的事实。由此引发的一系列异常气候变化事件,对自然生态系统和人类的生产生活带来了严重的影响,引起了 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和高度重视。针对气候变化的严峻形势,为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的需要,根据国务院关于印发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的通知 国发 [2007]17 号 ,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云南省气候变化观测事实 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大背景下,我国近百年来的气候发生了明显变化,大部分地区都呈现变暖趋势。我省的气候变化同全国的趋势基本一致,全省年平均气温的变化特征非常明显 1920年以前云南偏冷; 1920年至 1960年云南偏暖; 1960 年至 1990 年云南又转入一个偏冷时期; 1990 年以后云南进 入另一个偏暖时期。 云南省近 10 年,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频繁发生,极端降水值有增强的趋势,极端降水事件趋多,自然灾害增多,强度增强。西双版纳年降水日由 20 世纪 50 年代的每年 270天锐减到目前的 150 天;年雾日由 180 天减少到 30 天,湿润的热带雨林气候已经发生明显变化。连续的干旱和植被破坏已使元江的干热河谷地区近年来出现了严重的沙尘天气。 近 40 年云南平均最高气温略有上升,最低气温显著上升。极端最低气温和平均最低气温都趋于升高,其中以冬季更为突出,尤其是在 20 世纪 80 年代和 90年代初,寒潮活动 减弱,低温日数也趋于减少,但冷害平均年受灾面积仍呈明显上升趋势。 二、云南省未来气候变化趋势 根据国家气象中心与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模型模拟的未来气温变化成果,云南地区的年平均温度在 21世纪末可能增加 3. 5℃ 左右,略低于全国平均值。 根据我省相关气象台站观测数据推测, 1990年以后云南进入一个新的偏暖时期,预计未来 20 年至 40年云南气温仍维持偏高趋势,降水量将处于一个偏多的阶段,降水可能以偏多为主,其中也可能会出现短暂偏少的时段。 如果考虑人为因素产生的气候变化影响,云南气 温上升幅度将加大,降水将更多。 三、气候变化对云南省的影响 研究表明,气候变化已经对我省产生了一定影响。我省地处低纬度高原,气候差异大,自然灾害频繁,加之能源结构以煤为主,经济发展水平又比较低,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不强。可以预见,随着城镇化、工业化进程的继续加快以及居民用能水平的提高,未来气候变化对云南的影响会随之增大。 一 对农业的影响 气候变化将增加农业生产的不稳定性。干旱是影响云南农业生产最为严重的气象灾害,由于气温上升,干旱面积的变化呈扩大趋势,干旱形势更趋严重。干 旱面积在春、夏、秋、冬季都呈上升发展趋势,冬、春季发展速度较快,夏、秋季发展速度较慢。气候变化导致降水量增加与极端降水事件增加都有可能会导致更加严重的洪涝灾害,并给农业造成影响。 气候变化还会带来更加频发的异常气候,而气候异常会增加风雹等给农业带来不利影响事件发生的机会。 1950年至 1995年云南风雹对农作物的危害面积为 56. 6万 h ㎡,占气象灾害损失的 19%,仅次于干旱和洪涝。 20 世纪 80年代风雹灾害性天气频率增大, 1990 至 1995年风雹危害面积为 168 万 h㎡,平均每年作物受灾面积为 28. 1万 h㎡,是 50 年代至 80年代的 3 倍左右。 二 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气候变化会对我省的自然生态系统带来影响。气温升高会带来湿地减少,水域萎缩,土地草地退化,荒漠化、石漠化速度加快。全省在 20世纪 50 年代有 50 个积水面积大于 110h ㎡的高原湖泊,至 80 年代仅剩 30个;境内各大江河的流量已经出现减小的变化趋势,一些河流因径流的减小或上游地区截流而干枯甚至永久性消失。 气候变化会恶化水土流失现象。目前,全省水土流失面积占国土面积的 1/ 3 以上,年土壤侵蚀总量达 5. 1亿吨,年平均侵蚀量达 1340 吨 /平方千米。横断山区年平均表土流失量为 615 吨/平方千米,接近黄土高原的流失水平;云南有 60%以上的乡、镇不同程度地受到泥石流等山地灾害的威胁。人口增长导致坡垦地增加,加之过度放牧、干旱和洪涝导致水土流失,使草地的退化和沙化严重,湿地锐减。 1999年的牧草调查表明,全省草地退化面积为 1277万 h㎡,占现有草地的 83%,其中,轻度退化比例为42%,中度退化比例为 40%,重度退化比例为 18%。 三 对水资源的影响 由于年内、年际分配极为不均,云南省水资源供需矛盾较为突出。全省湿季半年 5月 -10 月 径流量约占全年水量的 73% -85%,而干季半年 11月 -4 月 径流量仅占全年水量的 15% -27%,在农业生产用水量较大的 4月和 5 月,径流量仅占全年水量的 2% -3%。更为严重的是径流量愈少的地区,呈现出年际变化愈大,丰枯变化更为剧烈的现象。 云南省水资源地区分布与用水极不协调,地区分布总趋势是南多北少、西多东少,深谷多、平坝少。云南省绝大多数城镇、工业区和农业区聚集在面积只占国土面积6%左右的盆地区 坝区 ,而 70%以上的水资源却分布在边远山区。人口、工业集中的城市,如昆明、个旧、曲靖、楚 雄等都位于金沙江、南盘江的二、三级支流上,水资源贫乏,供需平衡矛盾突出,城市缺水和农业旱灾不断。此外,云南岩溶分布较广,降雨径流大部分或全部下渗至地下数百米或 1000米以上的深度,形成大小不一的地下暗河,远流他处,不能被当地截获使用,因而地面水十分缺乏,人畜饮水非常困难。 尽管气候变化使云南总体降水偏多,但是由于降水时间和地理位置的不均衡,局部地区水资源短缺的问题可能加重,并使得水资源开发利用的障碍更加明显。 四 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在气候变暖,特别是冬季变暖幅度更大的情况下,滇西 北地区的冰川后退加剧,冬季山区积雪线,向高海拔区域退缩,会对喜温植物的向上 更高海拔 扩展提供有利条件,植物生长范围的变化同时会影响整个生态系统的变化 如直接以植物为食的动物随植物生长范围变化而变化活动范围 。 云南是亚洲大陆重要的候鸟迁徙通道和候鸟越冬地,在气候变暖的情况下,对候鸟迁徙至云南 秋季 和候鸟返回繁殖地 春季 的到达和离开时间会有明显影响。 四、云南省应对气候变化面临的挑战 一 发展非烟工业面临的挑战 伴随着非烟工业的发展,云南省单位国民生产总值的能源消费 量由 2000 年的每万元1. 40 吨标煤增加到 2005 年的每万元 1. 73 吨标煤。 2010年,云南省非烟工业在工业增加值中的比重要提高到 65%。能源、冶金、化工、建材、造纸等非烟工业都是高能耗的产业。应对气候变化,高能耗的非烟工业面临十分严峻的挑战。 二 农业生产面临的挑战 气候变化将使气温升高、降水增多,降水的时空分布更不均匀,从而使特色农业面临明显的挑战。此外,冬暖趋势为许多种类病虫害的安全越冬提供了良好的便利条件。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云南相当部分病虫害的发生面积有明显增大趋势,部分地区出 现严重病虫害的频率在加大。这也将对于农业生产潜力和农业布局产生一定的挑战。云南作为全国烤烟生产大省,种植烟草的自然条件得天独厚。气候变化引起的气温变化和降水变化将对烤烟生产带来不利影响。 三 生物多样性面临的挑战 气候变化可能会对局部地区的生物多样性造成影响。云南物种丰富,但各物种的地域性强、分布面狭窄、单一种群数量少。由于冬季变暖幅度大,冷空气入侵的次数和强度将会减少、减弱, “ 喜温 ” 的植物分布范围将会继续扩大,向海拔更高的区域蔓延,从而会对生物的生存带来新的挑战。 四 旅游业发 展面临的挑战 旅游业是高度依赖自然环境和天气条件的产业。冰雪融化可能影响自然保护区和国家森林公园等以生态环境和物种多样性为特色的旅游景点,气候变化会改变旅游和户外休闲活动营业季节的长短,对旅游业造成明显的挑战。 一、指导思想 云南省应对气候变化的指导思想是以保障经济建设为中心,以调整经济结构、提高能源效率、改善能源供应结构、加强生态建设为突破口,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切实转入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深入开展七彩云南保护行动,提高云南省减缓与适应气候变化的能力,为实现第三步战略 目标奠定坚实的基础,为减缓全球气候变化作出贡献。 二、原则 坚持在可持续发展的框架内应对气候变化问题的原则。根据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 “ 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 ” ,充分意识到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是解决全球气候变化问题的最佳途径,推进云南省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有效实施,为减缓气候变化作出积极的贡献。 坚持减缓与适应并重的原则。充分认识到全球气候变化问题的长期性和艰巨性,倡导全省建立资源节约型社会,为减缓气候变化作出切实的努力,同时提高云南省适应气候变化的能力。 坚持依靠科技进步和科技创 新的原则。争取创造条件,促进发达国家或地区的先进技术向云南省的转移;同时,创造条件促进可再生能源和节能新技术的开发和应用。加强适应气候变化的科学技术研究与开发。 坚持讲求成本效益的原则。充分考虑云南省的省情,充分考虑到对应气候变化的政策和措施必须讲求成本效益,确保以最低的费用获得最大的环境效益。 三、目标与任务 云南省应对气候变化方案的总体目标是温室气体排放减缓取得显著成效,适应气候变化的可能不断增强,公众的气候变化意识明显提高,气候变化领域的科学研究水平取得进展。 云南 省应对气候变化的主要任务是 第一,通过调整经济结构,调整能源结构,促进节能与其他技术进步,实现云南省经济结构优化、能源结构合理化、能源利用高效化等可持续发展目标,同时逐步控制云南省未来温室气体排放量,力争使云南省 2020 年人均能源消费量控制在 2. 58 吨标煤左右,相应地化石能源燃烧导致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控制在 1. 23吨碳/人 4. 5 吨二氧化碳/人 左右,力争 2020 年云南省单位国民生产总值能源消费量控制在 1. 0 吨标煤/万元左右,相应地单位国民生产总值化石能源燃烧导致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控制在 0. 68吨碳/万元 2. 49吨二氧化碳/万元 左右。 第二,通过加大森林资源保护、管理、监督和执法力度,制止乱砍滥伐林木、毁林开垦等行为,提高全省保护森林资源的意识,扩大植树造林,加大生态环境建设力度,实施林业重点工程等政策和措施,使云南省森林碳吸收汇能力保持逐年增长的趋势,并力争做到在 2020年森林碳吸收汇能力比 1987年有明显增加。同时,提高森林适应气候变化的能力。 第三,通过调整农业生产布局,有计划地逐步改变农作物的种类和品种,增强农业适应气候变化的能力。加强防洪、抗旱、供水等方面的基础设施建设, 增强对洪水、干旱和水资源短缺的适应能力,使 2020年云南省在农业和水资源等领域适应气候变化的能力得到不断提高。 第四,加强应对气候变化研究。针对云南省应对气候变化的特殊性,加强监测,完善资料收集工作,启动应对气候变化对策研究。 第五,加强宣传工作、教育和培训,鼓励企业员工和公众参与,为应对气候变化进行人力资源准备,使云南省民众对于应对气候变化的认识得到逐步提升。 一、调整产业结构,促进节能减排 一 为适应应对气候变化的要求,必须加快调整三次产业结构。稳定第一产业规模,大力提 高第三产业比重。在工业内,加快传统产业改造升级,积极推进重化工业向深加工发展,开发精深加产品,提高产品附加值,不断延伸产业链;进一步提高重化工业的资源利用效率,培植和发展生物资源、光电子等低耗能产业;加大引进先进实用技术和高新技术力度,在钢铁、有色、化工、建材、煤炭、电力等重点行业推广一批潜力大、应用面广的重大节能减排技术,优化产业技术结构,并最终使云南省经济结构明显改善,综合经济实力明显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进一步增强。 二 千方百计发展第三产业,全面提高服务业的发展速度、层次和水平。以市场化、产 业化、社会化为导向,突出重点产业和关键环节,改造传统服务业,发展新兴服务业,全面推进服务业优化升级。服务业年均增长速度快于经济增长速度,到 2010 年,服务业增加值达到 2400亿元左右,年均增长 10%左右,占生产总值的比重提高到 43%左右;服务业从业人员占全社会从业人员的比重提高到 25%左右。到 2020年力争第三产业比重达到 50%左右。 三 利用云南多样的气候条件和旅游业稳步发展的优势,积极发展特色农业和农产品加工。大力促进农村中小企业发展,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 二、优化能源结构,减缓温 室气体排放 着力优化能源结构,能源开发向可再生能源为主方向转变,煤炭开发向高技术综合利用为主方向转变。大力发展大型水电,协调发展大容量高参数主力火电,积极开发中小水电,加快开发生物质能、风能和太阳能等新能源,把云南建成国家低碳的能源基地。 一 增加水电在电力生产中的比重,加快发展其他可再生能源。抓住国家实施西电东送、调整能源结构的历史机遇,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加快电力发展,特别是水电的建设。到 2010 年,水电装机容量达到 2200万千瓦,约占总装机容量的 60%。在 2010 年后,继续促进水电的 开发,特别是开工建设一批大型电站,提高水电在电源结构的比重,并力争在 2020 年水电总装机容量达 7000万千瓦左右。 二 发展太阳能热水器、太阳灶、太阳能电池等技术和产品,发展光伏发电。推进生物柴油研发和产业化,积极发展生物燃料、沼气,减少污染,保护生态环境。到 2010年,农村改灶 50 万户,太阳能推广 50 万平方米,建设秸秆气化集中供气站 10 个;营造薪炭林 200 万亩,改造薪炭林 500万亩。到 2020 年力争水电和新能源占总能源消费的比重达到 20%以上 按等价热值计算 。 三 增加电力在终端能 源消费中的比重。加快西电东送通道和全省统一骨干电网、供配电网和城乡电网建设,积极发展农村电网。结合西电东送和云电外送工程,大力开拓云电自用电力市场。按照加强主网、优化供配电网结构、提高覆盖面和自动化水平、节能降耗的要求,保证电力送得出、落得下、用得上。到 2010 年,建成全省统一电网及覆盖昆明、曲靖、红河、玉溪、楚雄的骨干网架,以及辐射滇西、滇西南、滇西北、滇东北各大型电源的 500 千伏骨干电网。在 2010 年后,继续建设全省骨干电网,特别是改善广大农村地区的电网输电能力,降低线损率,进一步增加电力在终端能源消费 中的比重。 三、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加快生态省建设 一 加快发展特色优势农业。在保证粮食稳定增产的基础上,发展优质、生态、营养、安全特色农产品。巩固提升烟、糖、茶、胶、畜牧、林等传统优势产业,大力发展花卉、中药材、蔬菜、马铃薯、水果、干果、食用菌等新兴优势产业。重点发展草食型、节粮型畜禽,培育猪禽业、肉牛业、肉羊业、奶业等 4 大主导产业,突出良种繁育、动物防疫、基地建设、产品加工 4个重点,发展规模养殖,实现品质良种化、生产标准化、经营规模化。继续实施退牧还草工程,实施范围由迪庆州扩大到滇东北 、滇西北等生态脆弱地区。转变农业增长方式,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以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生产为方向,以农业产地环境保护和投入源头控制为重点,积极稳妥地推行农业标准化。开展秸秆综合利用,推行农资节约和测土施肥,推广节肥、节药和生物防治病虫害技术,推广农膜回收利用,不断提高农业投入的利用效率。加强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强化科技支撑,加强农村流通服务体系建设,实施科技入户工程,通过科技知识的普及,提高农民减灾防灾和抵御气候变化的能力。 二 改善生态环境系统,增加抵御气候变化的能力。云南地处金沙 江、怒江、澜沧江等 6 大水系的源头或上中游,其生态地位十分重要。加强原生植被的保护,采取封育、人工促进天然林更新、退耕还林等多种治理措施,加快退化森林生态系统的恢复和荒漠化的治理,建立涵蓄和保护 6大江河水资源的绿色生态屏障。 9大高原湖泊及主要电站库区,要在加强现有森林植被保护的基础上,严禁陡坡垦殖, 25 度以上坡耕地全部退耕还林,封、育、造结合,营造水源涵养林和水土保持林,建设生态经济型防护林体系,加快荒山绿化和水土流失区的治理。在湖泊及水库面山及周围地带,重点实施退耕还林和封山育林,增加林草植被,控制水土流失 。全面提高云南省湿地保护、管理和合理利用能力,使云南省 60%以上天然湿地得到良好保护,天然湿地无净损失,湿地生态环境得到明显好转。建立一批湿地可持续利用示范区。制定云南湿地条例,依法建立湿地保护与管理的协调机制。 三 完成全省生态功能区划,为划定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禁止开发区域,科学布局生产力提供依据。开展重要生态功能区建设,加强自然遗产地、重要湿地保护工作。积极推进滇西北生物多样性保护,加大滇池等 9 大高原湖泊的保护与治理力度。力争珠江、金沙江、澜沧江、怒江等大江大河的上游地区, 9大 高原湖泊流域区,水土保持重点预防保护区和重点监测区的生态系统和生态功能得到保护与恢复。在生态脆弱区,严格控制开发,建立以保护生态功能为主的政绩考核标准;鼓励当地居民外出发展,并逐步扩大生态移民规模;抓住国家建立生态补偿机制的机遇,加快推进试点工作;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加快这些地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培养当地居民在保护前提下开发的能力。 四、强化水资源管理,确保城乡居民生活用水安全 一 统筹考虑城乡生活、工农业生产、生态环境对水资源的需求,着力解决流域、区域、城乡水利发展中的 突出问题,加快推进以 “ 润滇工程 ” 为重点的水源工程建设,确保麻栗坝等大型水库和 “ 十五 ” 期间已经开工的 20 座中型水库竣工。到 2010 年,新增蓄水库容 10 亿立方米以上,新增水土流失治理面积 1. 2 万平方公里,基本保障城镇和工业发展需水,保证城乡生活用水,提高防洪抗旱和抵御气候变化的能力。 二 开展滇中调水工程。认真做好滇中调水工程建设前期工作,在国家支持下,力争 “ 十一五 ” 期间开工建设。以城镇生活、工业供水为主,兼顾农业与生态环境用水,充分考虑各区域用水的重要性及迫切性、缺水性质和工程建设难度等因素,分步 推进项目建设。 三 继续实施水源地保护。完成全省水源保护区的划定工作。以确保饮用水源地安全和下游地区水环境安全为目标,在重要饮用水源地实施严格的水源地保护措施,限制经济开发活动并给予合理补偿,采取工程、生物和管理措施,保证水源地水功能区的水质要求。实施水资源调配工程,调节河湖水量分配,增加水环境容量和纳污能力。加强地下水资源保护,防止地下水过度开采。加强松华坝及各州、市重要水源地的保护,治理已经污染的城市水源地。 2010 年城市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 95%。 五、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强重点行业 节能 一 严格控制高排放、高污染、高能耗产业的发展,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按照 “ 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 ” 原则,积极促进工业领域的清洁生产,大力支持发展低碳经济、循环经济和节能环保产业。鼓励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优先发展对经济增长有重大带动作用的低耗能产业。 二 全力推进钢铁、有色、化工、煤炭、电力、建材 6 大重点耗能行业,年耗能 1万吨标准煤以上重点耗能企业,以及重点用能设备、重点耗能产品的节能降耗工作。组织实施 “ 百户企业节能行动 ” ,培育一批先进节能示范企业,对重点耗能企业依法开展能源审计,完善节能 措施,强化节能考核,建立严格的奖 “ 节 ” 罚 “ 超 ” 制度。 三 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全民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意识。广泛开展科普宣传和七彩云南保护行动,加快形成健康文明、节约能源资源的消费方式和生活方式,使每个公民、每个家庭、每个社区、每个单位都行动起来,从点滴做起,积极投身于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努力实现山更绿、水更清、天更蓝的目标。 应对气候变化,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和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全省上下一定要以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高度,充分认识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性 和紧迫性,把思想统一到党的十七大精神上来,认真贯彻落实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采取有力措施,加以实施。 一、强化应对气候变化的法规建设 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是我国的基本国策。近年来,国家已经制定并颁布了节约能源法、农业法、森林法、可再生能源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规及政策。要根据国家的法律、法规,加快制定地方性法规或实施细则,依法建立严格的监管制度,加大执法监督检查力度。要着手研究易受气候变化影响的行业或部门的气象灾害防御标准、监测预警标准和气候影响评估标准,逐步建立政府部门和 社会事业单位联动防御气候灾害机制。要从长远着眼,制定以经济手段为主的应对气候变化方面的法规、政策,综合利用行政与法律两种手段,限制碳排放,为实施本方案提供有效的法律保障体系。 二、将应对气候变化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在制定云南省中长期社会经济发展战略时,要充分体现应对气候变化的内容,将应对气候变化的相关内容纳入可持续发展战略,保证应对气候变化政策措施的实施和目标的实现。在能源开发利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与管理、农村发展、产业政策的制定、宏观经济管理手段的选择、能源环境标准的制定等方面, 都应充分考虑应对气候变化的因素。各州、市在制定地方中长期发展规划时,要充分考虑到应对气候变化的内容。在产业发展规划、科学技术发展规划方面,充分考虑气候变化的影响和制约,以及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的措施。 三、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引导社会投资研发相关技术 应对气候变化需要大量的投入,且大多具有社会公益性的特点,应纳入各级人民政府财政预算。对以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为主的应对项目,以公共财政投入为主,社会投资辅助;以经济效益为主的应对项目,以受益单位投入为主,公共财政投资辅助。要发挥政府投资的引导作用, 鼓励社会各界参与应对气候变化的共同事业。通过加强国际技术合作与转让、帮助企业参与 “ 清洁发展机制 ” 方面的国际互惠交易活动,争取国外机构投资。要严把土地、信贷 2 个闸门,提高企业节能环保市场准入门槛,促进企业自觉减缓温室气体排放。要整合科研院所、高校和企业的研发力量,开展与气候变化有关的重大科技项目研究,开发温室气体减排技术和气候变化适应技术。重点研究提高能效和清洁能源技术,可再生能源和资源综合利用技术。加强气候变化对我省水资源和土壤、病虫害的影响研究,为农业生产顺应气候变化提供决策支持。要加大对气候变化相关科技 工作的支持力度,充分发挥科学技术在应对和解决气候变化方面的基础和支撑力度。 四、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应对气候变化的管理体制 应对气候变化涉及经济社会各个领域,各级人民政府要加强对本地应对气候变化工作的组织领导,抓紧制定本地应对气候变化的方案,并认真组织实施。要组织有关专家对涉及气候变化的建设规划和重大项目进行评估和论证,减少和避免气象灾害、气候变化对重要设施和工程项目的影响;建立节能减排指标体系和监测体系,推行节能减排工作问责制和 “ 一票否决 ” 制,推动我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五、 积极参与应对气候变化的国际合作 积极参与应对气候变化国际交流与合作,充分利用各种渠道争取国际资金和技术支持,特别是清洁发展机制 CDM项目合作,增强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促进技术进步和可持续发展。开展节能、可再生能源的国际合作。充分利用云南与大湄公河次区域各国在交通运输、水力资源开发和管理、农业、旅游、环境保护、贸易与投资、人力资源和禁毒等领域的合作经验,开展应对气候变化方面的合作,并在现有的合作中考虑应对气候变化方面的内容。 六、提高公众应对气候变化的意识 加强应对气候变化方面的 宣传,进一步增强七彩云南保护行动、实施环境法制、环境治理、环境阳光、生态保护和绿色创建、绿色传播以及节能减排的意识,着力解决影响云南省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突出环境问题,使全社会的生态环境意识进一步优化,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经济社会与环境协调发展。 加强教育和在职培训,提高公众应对气候变化方面的意识。在大中小学的教学中,引入应对气候变化的科普内容;利用报刊、电视、广播和互联网,传播应对气候变化的专题节目,提高公众应对气候变化方面的意识。注意应对气候变化方面的在职培训,倡导有助于减少温室气体 排放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通过宣传和教育培训,使得云南省公众对于应对气候变化的认识得到逐步提升,为今后应对气候变化做好准备。

注意事项

本文(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云南省应对气候变化方案的通知.doc)为本站会员(江山易美)主动上传,环境100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环境100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7 环境100文库版权所有
国家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16041442号-6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