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环境100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环境100文库

换一换
首页 环境100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河南省财政厅关于印发《河南省工业领域应对气候变化工作方案》的通知.doc

  • 资源ID:5871       资源大小:33.50KB        全文页数:11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权限:游客/注册会员/VIP会员    下载费用:5碳币 【人民币5元】
快捷注册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碳币 【人民币5元】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支付成功后,系统会自动生成账号(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下次登录下载和查询订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既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河南省财政厅关于印发《河南省工业领域应对气候变化工作方案》的通知.doc

河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河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河南省科学技术厅、河南省财政厅关于印发河南省工业领域应对气候变化工作方案的通知 河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河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河南省科学技术厅、河南省财政厅关于印发河南省工业领域应对气候变化工作方案的通知 各省辖市、省直管试点县(市)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发展改革委、科学技术局、财政局 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科学技术部 财政部关于印发〈工业领域应对气候变化行动方案( 2012-2020 年)〉的通知(工信部联节〔 2012〕 621 号)精神,结合我省实际,制定了河南省工业领域应对气候变化工作方案,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2013 年 10月 17 日 河南省工业领域应对气候变化工作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 “ 十二五 ” 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工作方案、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四部委工业领域应对气候变化行动方案( 2012- 2020 年)和河南省 “ 十二五 ” 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工作实施方案,统筹安排工业领域应对气候变化工作,明确工业领域应对气候变化的思路、目标和任务,推动工业低碳发展,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努力 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特制订河南省工业领域应对气候变化工作实施方案。 一、现状和面临的问题 (一)现状 我省工业排放的温室气体主要有二氧化碳、氧化亚氮、甲烷、全氟化碳、六氟化硫等。钢铁、有色金属、建材、石化、化工和电力是工业能源消耗和温室气体排放的重点行业,而能源消耗又是温室气体排放的主要来源。除能源消耗排放温室气体外,工业生产过程也排放一定比例的温室气体。 “ 十一五 ” 期间,我省工业得到了快速发展,工业增加值由 4896 亿元增加到 10321亿元( 2005 年可比价),年均增长 16.1。工业是推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同时也是能源消耗及温室气体排放的主要领域。 2010 年全省工业增加值占全省生产总值 53.2,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能源消耗达到 1.47亿吨标准煤,占全省总能源消耗的 68.7。据初步测算, 2010 年全省工业温室气体排放量约为 5 亿吨二氧化碳当量,占全省排放量的76.8。能源消耗排放量占工业排放总量的 87.9,工业生产过程排放量占工业排放总量的 12.1。 “ 十一五 ” 期间全省工业温室气体排放量增长 42.2,年均增长 7.3。 我省工业领 域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大力推进节能减排和资源综合利用,采取多种措施应对气候变化,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 十一五 ” 期间,钢铁行业淘汰了 300 立方米及以下高炉和 20 吨及以下转炉电炉,同时淘汰了不符合准入条件的焦炭和铁合金产能。有色金属行业铝淘汰了 160kA以下的电解槽,全部采用预焙槽技术。全省累计拆除水泥机立窑 510 座,淘汰落后水泥产能 5500万吨。电力行业五年累计关停小火电 978 万千瓦。同时优化产业布局,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推动工业产品结构由初级为主向中、高端和高附加值为主转变,高耗能行业的工业增加 值占全省工业增加值的比重逐年下降。 “ 十一五 ” 期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万元工业增加值能源消耗下降38.5,粗钢、氧化铝、电解铝、水泥熟料、合成氨单位产品综合能源消耗分别下降了13.2、 51.3、 4.5、 17.1、 19.8,部分产品单位能耗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通过实施节水措施和推广综合利用技术,全省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下降 42.3,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由 66.4增加到 77.1。 “ 十二五 ” 以来,我省继续加大淘汰落后产能力度,同时继续推进工业领域的节能工作。 “ 十二五 ” 前两年,我省高耗能 行业共淘汰炼铁 190 万吨,炼钢 437万吨,焦炭370 万吨,铅冶炼 43.2 万吨,水泥 1135 万吨,玻璃 1095万重量箱,造纸 324万吨,酒精 24.6 万吨,制革 210万标张,印染 5.6亿米。 2012年,全省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14.75,工业综合能源消费量下降到 1.26亿吨标准煤,六大高耗能行业中,黑色、有色以及煤炭行业分别下降了 6.8、 3.2和 2.7,高耗能行业能耗降幅收窄。 (二)面临的问题 “ 十一五 ” 期间,虽然在工业领域应对气候变化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但仍存在一些突出问题 一是产业结构调整缓慢,工业二氧化碳排放增速过快。我省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由于城镇化快速发展,基础设施建设、住房建设等对原材料的需求增加,导致高耗能行业仍呈增长趋势,工业能源消耗和温室气体排放必然增加。 二是工业技术装备水平参差不齐,先进与落后并存,能效水平整体上与国内先进省市存在较大差距。 三是我省能源结构以煤炭和石油等化石能源为主,特别是煤炭消费占能源的比重达70以上。我省的能源资源结构决定了工业领域的能源消费只能以煤炭为主,单位工业产品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较高,这种状况短 期内难以改变。 四是工业应对气候变化管理体制和机制不够健全,政策不够完善。工业企业应对气候变化的意识、管理和能力薄弱,企业主体作用和市场机制作用没有充分发挥。 我省钢铁、有色金属和建材等行业在工业中占比例较大,产品资源能源消耗高、附加值低,经济增长过于依赖资源和能源的大量投入,污染物排放增长过快,资源和环境面临的压力巨大。我省工业要实现绿色和可持续发展,必须加快转变工业发展方式,积极探索符合我省实际的工业低碳发展道路,把应对气候变化、推动低碳发展落实到节能减排、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上,落实到改造 和提升传统产业上,落实到调整和升级产业结构上,落实到提高综合利用和清洁生产水平上,建设以低碳排放为特征的工业体系,积极应对气候变化。 二、指导思想和主要目标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绿色低碳的发展理念。以控制工业温室气体排放为目标,以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为支撑,以法规政策和体制创新为保障,推动工业转变发展方式,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推动低碳技术的推广应用,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积极发展低碳能源,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开展低碳试点示范,加强能力建设,形成政府引导、 市场驱动、企业为参与主体的工业低碳发展机制。以中原经济区、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建设为发展契机,积极应对气候变化,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二)主要目标 到 2015 年,全面落实国家温室气体排放控制目标,单位工业增加值二氧化碳排放量比 2010 年下降 25以上,主要工业品单位产品二氧化碳排放量稳步下降,工业过程二氧化碳和氧化亚氮、全氟化碳、六氟化硫等温室气体排放得到有效控制。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发展,建设一批低碳产业示范园区和低碳工业示范企业,推广一批具有重大减排潜力的低碳 技术和产品。重点用能企业温室气体排放计量监测体系基本建立,工业应对气候变化的体制机制与政策进一步完善。 三、主要工作任务 (一)加快构建低碳排放的工业体系 以发展低碳工业为目标。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做好从源头到生产过程和产品的全过程碳排放管理,建立低能耗、低排放的低碳工业结构体系,促进工业低碳发展。 严格控制新建项目。制定更为严格的行业准入标准,提高高耗能、高排放和产能过剩行业准入门槛,严格控制项目审批,抑制高耗能和高排放产业过快增长。 淘汰落后产能。 “ 十二五 ” 时期重 点淘汰落后炼铁 247 万吨、炼钢 407.1 万吨、焦炭 590 万吨、水泥 1565万吨、化纤 6万吨、铁合金 6.57 万吨、电石 3 万吨、电解铝 7.7万吨、铅冶炼 67.39万吨、平板玻璃 1374.7万重量箱、造纸 388.91万吨等。 发展低耗能、高附加值产业。大力发展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高端装备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2015 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 7以上。加快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实用技术改造钢铁、有色金属、电力、煤炭、建材、化工、纺织等传统产业,促进信息化和工业 化深度融合。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进工业清洁生产。以工业园区、产业集聚区为重点,开发应用源头减量、循环利用、再制造、零排放技术,通过上下游产业优化整合,实现资源集约利用、废物交换利用、废水循环利用、能量梯级利用,构筑链接循环的产业链条。以高能耗、高排放、污染重和资源消耗型行业为重点,集中力量开发一批重大关键共性清洁生产工艺技术和绿色环保原材料(产品),加快建立清洁生产方式,推动工业转型升级。 (二)加强工业节能管理 重点推进钢铁、有色金属、石化、化工、建材、电力等高耗能行业的节能减排 。加强对行业节能减碳的政策指导,加快工业节能管理办法、节能标准和技术规范制定,强化节能目标责任考核,深入开展能效水平对标达标活动,加强重点用能企业节能管理。在有色金属、钢铁、化工、建材等高耗能行业建设一批企业能源管理中心,提高能源管理水平。 实施工业能效提升计划。推动重点节能技术、设备和产品的推广和应用,提高工业能效利用水平。组织实施工业锅炉窑炉节能改造、内燃机系统节能、电机系统节能改造、余热余压回收利用、热电联产、工业副产煤气回收利用、推广先进节能型机电产品,淘汰落后高耗能机电产品,提高企业能源利 用效率。到 2015年,全部完成低效工业锅炉、窑炉、电机、变压器等更新改造。 完善节能评估审查制度。将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审查作为落实先进能耗标准和合理利用能源的重要措施。实施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审查办法,将节能评估文件及其审查意见作为项目审批、核准或开工建设的前置性条件,以及项目施工和竣工验收的重要依据。 健全节能市场化机制,完善能效标识、节能产品认证和节能产品政府强制采购制度。继续开展工业节能产品认定工作,公布工业节能产品目录。按照工信部发布的节能机电设备(产品)推荐目录,采取 多种形式组织推广应用节能产品。加快节能服务业发展,加快推行合同能源管理。 “ 十二五 ” 时期,规模以上工业万元增加值能耗降低24。 (三)控制工业过程温室气体排放 控制温室气体高排放工业产品的生产规模,推广低碳工艺技术。高排放产品的节约使用,应用高强度、高韧性建筑用钢材和高性能混凝土,减少材料的使用量。采用优化设计方法或先进生产工艺减少各种原材料的使用量。建立工业再制造试点工程,实现工业节材。高排放产品的替代,实施水泥、钢铁、石灰、电石等高耗能、高排放产品替代工程。引导使用新型低碳水泥替代传统水 泥、新型钢铁材料或可再生材料替代传统钢材、有机肥或缓释肥产品替代传统化肥等,减少高排放产品消费。采用低碳生产工艺和技术,继续推广利用电石渣、造纸污泥、脱硫石膏、粉煤灰、矿渣、冶金废渣等固体工业废渣生产水泥,加快发展新型低碳水泥,鼓励采用废钢炼钢 -热轧短流程生产工艺,推广有色金属冶炼短流程生产工艺技术,改进电石、石灰生产工艺,减少生产过程二氧化碳排放。通过改进生产工艺等手段,减少己二酸、硝酸等行业生产过程氧化亚氮的排放。研发应用六氟化硫替代技术,减少含氟气体的排放。 (四)积极发展低碳能源 推 广应用煤炭洗选、气化、清洁燃烧、醇醚替代燃料等技术,减少原煤直接使用比重。合理布局大型热电联产项目,因地制宜建设背压式热电机组,实现能源梯级利用,促进分布式能源系统的推广应用。积极发展生物质能,适度扩大非粮燃料乙醇生产能力,开发利用生物柴油等其他生物液体燃料。鼓励发展生物质压缩成型燃料和生物质沼气。鼓励发展工业有机废水排放重点企业建设大中型沼气工程。在豫北、豫西、豫南山区与平原过渡地带的山体和低山丘陵等风能资源丰富的区域,建设一批风电场。积极推进太阳能在工业领域的推广应用,建设光伏发电系统和工业太阳能热力应 用系统。 2015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提高到 5。 (五)大力推进资源综合利用 合理布局 “ 城市矿产 ” 综合开发利用,加快构建由城镇社区分类回收点、分拣中心和分类加工企业组成的再生资源循环利用体系。根据工信部公布的有色金属、废钢铁、废轮胎、铅再生、铜铝再生等一系列行业准入条件,加强行业准入管理,规范行业发展秩序,推进资源综合利用向集约化、规模化发展。提高综合利用技术水平。 以电机和发动机再制造为重点,制定机电产品再制造实施方案,推进优势机电产品再制造,力争培育新的专用机电再制造企 业。培育一批汽车发动机、变速箱、发电机、汽车轮毂等零部件再制造企业。逐步扩大机械再制造范围,开展工程机械、机床、矿山机械等再制造试点,带动全省再制造产业发展。加强再制造产品流通和监管体系建设,引导再制造产业规范发展。 以二氧化碳综合利用为重点,加快二氧化碳净化回收技术的推广应用。在煤化工、钢铁、水泥、火电等高排放行业建设碳回收的试点,提高二氧化碳的资源化利用水平,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 (六)加快低碳技术开发和推广应用 加强控制温室气体排放技术的开发研究。重点开发煤基近零排放技术、二氧 化碳非捕集直接矿化利用技术及碳捕集、利用和封存技术;开发高性价比太阳能光伏电池技术、太阳能建筑一体化技术、地热能、大功率风能发电、天然气分布式能源、智能及绿色电网、新能源汽车和储电技术等关键低碳技术和产品。加快传统生产设备的大型化、智能化、网络化改造,推进以低碳技术为核心的企业技术改造。推动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 制定重点低碳技术推广实施方案,完善低碳技术成果转化机制,促进先进适用低碳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和新材料的推广应用。鼓励高排放行业推广应用低碳技术,包括低氮氧化物燃 烧技术、氢氟烃和氟化物替代技术、煤的清洁利用技术、二氧化碳回收与利用技术、新能源开发利用技术、节能减排新工艺新设备、余热余能等回收利用技术、能量优化和梯级利用技术、烟气脱硫脱硝技术、 “ 城市矿产 ” 再利用技术、再制造和资源循环利用关键技术等。 (七)建设低碳重点示范工程 建设六大重点示范工程,充分发挥重点工程的示范作用,提高低碳管理水平,有效控制工业领域温室气体的排放。 节能和新能源示范工程。实施工业节能综合改造、重大节能技术装备产业化示范,建设节能重点示范工程。建设一批太阳能工业利用、 风能、生物质能等新能源示范工程,培育新能源产业发展。 工业重大低碳技术示范工程。以控制工业温室气体排放为目标,重点控制二氧化碳、氧化亚氮和全氟化碳的排放,以钢铁、建材、有色金属、石化和化工、火电等行业为重点,推广示范一批原料替代、生产工艺改善、设备改进等先进适用的重大低碳示范技术,建设低碳示范工程,带动工业行业碳排放强度大幅度下降。 工业碳捕集、利用与封存示范工程。在化工、建材、钢铁、火电等行业中实施碳捕集、利用与封存( CCUS)一体化示范工程,加快推进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碳捕集与封存技术的示 范应用,研发二氧化碳资源化利用的技术和方法,探索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路线图,不断加强工业碳捕集、利用与封存能力建设。 再制造示范工程。以电机、发动机、机械等制造业为重点,选择技术成熟、资源充分的地区,建设一批再制造示范工程,降低各种原材料消耗,减少工业温室气体排放。到 2015 年,建设洛阳 LYC 轴承、许昌长葛电机、南阳汽车发动机、平顶山煤矿机械、焦作矿山机械等 10 个工业再制造示范工程。 低碳工业园区试点示范工程。建设低碳、清洁、循环为特征低碳工业园区。采用合理用能技术、可再生能源技术和资源综 合利用技术,合理设计园区内产业结构和低碳管理模式,加快改造传统产业,发展低碳型战略性新兴产业,提高园区内资源利用水平,降低碳排放强度。试点园区碳排放强度达到国内行业先进水平,引导和带动工业低碳发展。到 2015 年,全省建成 20 个低碳试点园区。 低碳企业示范工程。在钢铁、有色金属、建材、石化和化工、火电、装备制造等重点行业,选择一批在本行业技术领先、温室气体减排潜力大、有较大影响的工业企业开展低碳示范企业试点工作。通过低碳工业企业试点示范,培育行业低碳标杆企业,建立低碳企业评价标准、指标体系和激励约束机 制,建立引导工业企业自愿减排的机制。“ 十二五 ” 期间全省培育 60 家低碳示范企业。 四、保障措施 (一)建立健全工业应对气候变化管理体制 各级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应加强应对气候变化的组织领导,加强应对气候变化工作机构建设,建立温室气体排放控制监管体制。各地要切实履行职责,制定本地工业应对气候变化工作方案,将有关任务、目标纳入本地总体工作布局。建立健全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统计制度和评价考核指标体系,将工业二氧化碳排放指标完成情况作为领导班子考核评价的重要内容。强化考核结果运用,对做出突出成绩 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奖励。 (二)完善工业应对气候变化政策法规 要围绕实现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目标,促进工业低碳发展制定和完善相关的政策法规。探索建立工业碳排放许可制度和温室气体排放评价制度,将碳排放控制关口前移。加强财税、金融等政策支持,加大财政资金支持力度。建立有利于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资金筹措机制,拓宽投融资渠道,支持应对气候变化相关技术研发和示范工程项目建设,引导企业进行设备引进、改造升级以及产业整合。对国家鼓励发展的节能减碳、清洁生产的装备和开展资源综合利用的企业,要切实落实国家有关税收 优惠政策。进一步调整进出口贸易政策,鼓励低碳工业产品出口。 (三)建立工业温室气体排放监测体系 完善现有工业企业能源统计报表制度,建立温室气体排放数据信息系统,加强工业企业温室气体排放管理。重点排放企业要建立和完善温室气体排放计量和排放数据台账,实行温室气体排放数据报告制度。建立省、市、县三级工业温室气体排放监测体系,建设温室气体监测机构。研究制定本省工业温室气体排放清单编制指南,完善温室气体清单编制方法和排放因子数据,定期编制工业领域温室气体排放清单。对重点企业开展碳盘查工作,确定排放指标 ,严格控制碳排放。 (四)建立工业碳排放评价标准体系 根据我省的工业发展水平,加快研究制定碳排放评价地方标准。对高消耗、高排放行业制定严格的节能低碳准入标准,制订和完善高能耗工业产品能耗限额先进的地方标准,研究制订钢铁、水泥、石灰、烧碱、铝等高耗能产品的碳排放强制性标准,加紧制订重点用能企业碳排放评价通则,指导和规范企业降低排放。研究制订低碳工业产品标准,推动实施低碳工业产品认证和碳标识。 (五)建立健全促进工业低碳发展的市场机制 推动实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管理暂行办法 ,鼓励工业企业参与自愿减排交易,完善工业应对气候变化的市场机制,降低控制温室气体排放成本。建立自愿减排交易的管理办法、管理框架、交易流程、注册交易系统和项目备案系统等,开展自愿减排交易活动。建立碳排放总量控制制度,研究提出温室气体排放权分配方案,开展碳排放权交易试点。支持钢铁、水泥、石化、化工等行业重点企业开展碳排放交易试点,制定减碳自愿协议管理办法和奖励措施,推动企业开展自愿减排行动。 (六)加强宣传培训和人才队伍建设 加强应对气候变化的教育培训。进行应对气候变化科学知识的普及和宣传,积极 开展工业领域应对气候变化专题培训,增强企业低碳发展的意识和能力。加强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基础研究和专业科技研发队伍、低碳发展市场服务人才队伍建设,全面提升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应对气候变化的科技人才支撑能力,增强工业应对气候变化能力。

注意事项

本文(河南省财政厅关于印发《河南省工业领域应对气候变化工作方案》的通知.doc)为本站会员(江山易美)主动上传,环境100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环境100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7 环境100文库版权所有
国家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16041442号-6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