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环境100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环境100文库

换一换
首页 环境100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南平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南平市“十三五”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工作方案的通知.doc

  • 资源ID:5811       资源大小:82.00KB        全文页数:19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权限:游客/注册会员/VIP会员    下载费用:5碳币 【人民币5元】
快捷注册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碳币 【人民币5元】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支付成功后,系统会自动生成账号(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下次登录下载和查询订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既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南平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南平市“十三五”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工作方案的通知.doc

南平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南平市 “ 十三五 ” 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工作方案的通知 南平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南平市 “ 十三五 ” 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工作方案的通知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武夷新区管委会,市直有关单位 经研究,现将南平市 “ 十三五 ” 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工作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南平市人民政府 2017 年 12月 28 日 南平市 “ 十三五 ” 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工作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 “ 十三五 ” 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工作方案(国发〔 2016〕61 号)和省政府福建省 “ 十三五 ” 控制 温室气体排放工作方案(闽政〔 2017〕 4号),促进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确保我市顺利完成 “ 十三五 ” 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工作目标及相关指标,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统筹推进 “ 五位一体 ” 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 “ 四个全面 ” 战略布局,把绿色低碳发展作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牢固树立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的新理念,采取积极措施,有效控制温室气体排放 。加快低碳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健全低碳配套激励机制,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强化低碳引领和意识引导,推动能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消费端转型,积极参与国内外应对气候变化领域交流与合作,以产业转型升级为主线,加快建设全国绿色发展示范区,努力把南平打造成全国绿色低碳发展的典范。 (二)主要目标 1、总体目标 到 2020 年,单位 GDP 二氧化碳排放(以下简称碳排放强度)比 2015 年下降 20.5,碳排放总量得到有效控制。加大甲烷、氧化亚氮等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的控排力度。通过深化集体林权制度 和重点区位商品林赎买机制改革,加快实施国家储备林质量精准提升工程,显著增强碳汇能力。研究出台南平市碳排放达峰规划,力争在全省率先提出碳排放峰值目标和达峰路线图。加强基础能力建设,完善应对气候变化的统计核算、评价考核体系,逐步实现市、县(市、区)二级温室气体清单常态化编制。全面建成武夷山低碳旅游示范区,并逐步将低碳旅游成果推广至全市范围,打造南平低碳旅游新品牌。开展低碳城镇、低碳旅游示范区、低碳工业园区、低碳社区的试点示范。在武夷山市每年举办低碳旅游主题论坛,不断提升低碳论坛规模和影响力,强化低碳宣传,提升公 众低碳意识。 2、具体指标 类别 指 标 单位 2015 年 2020 年 备注 低碳 水平 单位 GDP 二氧化碳强度下降率 [20] [20.5] 约束性 单位 GDP 能耗下降率 [19] [20] 约束性 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比重 21.7 预期性 天然气占比 0.48 1.5 预期性 低碳 产业 第三产业占比 35.2 45 预期性 战略新兴产业 -- 20 预期性 低碳 建筑 绿色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例 -- 50 预期性 森林碳汇指标 森林覆盖率 -- 76.5 预期性 森林蓄积量 亿立 方米 -- 1.7309 预期性 管理能力建设 市级温室气体常态编制 -- -- 基本完成 约束性 区(县)温室气体常态编制 -- -- 试点 预期性 低碳试点 低碳城镇 个 -- 3 预期性 低碳工业园区 个 -- 3 预期性 低碳旅游示范区 个 -- 3 预期性 低碳社区 个 -- 5 预期性 注 1单位地区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降低率和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源消耗降低两项指标需与国家下达目标对接。 注 2[ ]为五 年累计数,且为目标值,不为实际值。 二、强化指标约束 (一)强化碳排放强度指标约束 综合考虑各县(市、区)发展阶段、资源禀赋、主体功能区位、生态环保等因素,分类确定设各县(市、区)碳排放控制目标。 “ 十三五 ” 期间南平市碳排放强度下降20.5,其中延平区、建阳区、邵武市、顺昌县碳排放强度分别下降 21,建瓯市、浦城县分别下降 20.5,武夷山市、光泽县、松溪县、政和县分别下降 20。同时,编制南平市碳排放达峰规划,提出我市碳排放达峰目标和达峰时间,构建达峰路线图。 责任单位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发改委、统计局 (二)实现能源消费总量和强度 “ 双控 ” 目标。 到 2020 年,全市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比 2015 年下降 20,能源消费增量控制在130 万吨标准煤以内;能源结构进一步优化,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提高到 21.7。 责任单位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经信委、发改委、统计局 三、发展低碳产业 (一)加快产业结构调整 1、推进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根据我市产业结构和产业现状,依法有序淘汰落后产能和过剩产能,重点整治有色金属、建材、制革、 造纸、纺织行业中规模较小、工艺技术装备落后的企业。到 2020 年,关停和淘汰低效产能企业 40 家,化解过剩产能水泥 36万吨、钢铁 280 万吨、煤炭 30 万吨。 责任单位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经信委、发改委 2、发展先进制造业。以绿色发展为主题,以创新转型、提质增效为中心,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为主线,发展先进制造业。加快推动传统制造业转型推动食品加工、竹木加工、新型轻纺、新型建材、精细化工产业等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瞄准绿色、生态、健康的发展方向,以满足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延伸产业链、提 升附加值为路径,实现从发展初级产品向发展高附加值产品的转变。重点发展壮大三大先进装备制造业。积极引导装备产业转型升级,重点发展壮大汽车及汽配产业、电力装备产业、农业及食品加工装备产业等三大先进装备制造业。加快布局智能网联汽车、新能源汽车、智能电网装备、智能农机装备、食品加工装备及相关系统集成服务,推动装备制造业智能化、高端化、服务化和绿色化。积极培育若干新兴产业。重点培育先进复合材料、新型竹功能材料、高端铝合金材料、白炭黑、含氟材料等新材料产业。积极培育发展应用电子、云大物(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相关设备 等电子信息产业。加快培育新型磷酸铁锂电池材料、太阳能集热、生物质能等新能源产业。大力发展高效节能、先进环保技术与装备,壮大节能环保产业、清洁生产产业、清洁能源产业。 责任单位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经信委、发改委 3、发展生物产业。重点发展四大生物领域。集中力量推动生物制造、生物医药、生物农业和生物能源产业优先发展,实现重点突破。培育生物服务新业态,构建专业化服务平台,逐步建立南平现代生物技术产业体系。优化生物产业区域布局。统筹规划生物产业原料基地、加工基地和生物服务业的发展布局,建设以 武夷新区为核心的生物产业集聚区。支持和引导生物产业研发机构、企业、服务机构等在核心区实现集约、高效、绿色发展。建设现代中药、生物制药、发酵制品、保健食品、香料香精、新型炭质吸附材料、生物能源等七个功能区,促进区域优势互补、产业联动与集聚发展。加快构建生物产业集群。引导生物企业向优势地区、重点园区集聚发展,推动产业链向上下游延伸,推进关联产业发展,增强产业配套能力,构筑若干竞争优势突出又相互关联的生物产业集群,走特色生物产业精品发展之路,力争建成 “ 海西生物硅谷 ” 。 责任单位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 发改委、经信委 4、发展数字信息产业。依托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建设,促进 “ 两化 ” 融合进程,重点培育新型显示产业、物联网、电子商务产业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使信息产业成为带动我市经济增长的新动力。推动特色发展软件与信息服务业发展。积极引进浪潮集团、南威软件等龙头企业,大力发展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服务业务。围绕 “ 互联网 ” 发展需要,大力发展数字内容产业和面向南平经济社会重点领域的信息技术服务业务。加快智能移动终端产业多样化发展。针对手机游戏、视频应用、移动支付、位置服务、社交网络等新兴功能的市场需求,加速 智能终端产品创新和产业化发展。大力发展智能交通电子信息产品和产业。重点发展汽车智能仪表、智能交通工具等产品和设备,整合应用传感、数据通信传输、计算机处理和系统工程等技术,提升地面交通管理系统智能化水平。 责任单位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经信委 (二)大力发展现代绿色农业 1、优化农业生产力空间布局。加快实施主体功能区划,优化发展区推动绿色发展,适度发展区坚持友好发展,保护发展区强化循环发展。创新城乡产业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推动 “ 一县一业 ”“ 一乡一品 ” 。促进农业产业布局调整 ,坚守 “ 福建粮仓 ” 底线,加强粮食生产功能区和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建设,大力发展高效生态循环农业,调优绿色种植业,提升健康养殖业,做优特色水产业。加快推进国家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建设,引领推动农业科技园、农民创业园、创业示范基地等农业园区建设。 责任单位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农业局 2、推动农业产业转型升级。坚持用产业化理念发展农业,积极培育促进龙头企业集群发展,加快推动传统农业向绿色化、品牌化、信息化现代绿色农业转型。积极推行绿色、优质、高效生产方式,提升设施化种养、智能化管理、物联网 控制水平,促进种养业集约化、规模化、优质化发展,持续强化土壤治理和土壤修复。优化茶叶、果蔬、食用菌、中药材、畜牧、水产等特色优势产业,支持特色农产品企业高站位谋划、高标准运营、高质量生产。 责任单位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农业局、经信委 3、加快推进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大力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着重发展休闲农业、观光农业、养生农业。推进农林渔业与旅游、教育、文化、康养等产业深度融合。推广 “ 龙头企业 合作社 基地 农户 ” 组织模式,建设家庭农场、休闲农庄、农家乐、水乡渔村等 休闲观光农业示范项目,打造田园综合体,积极创建国家级现代农业庄园,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发展、农村繁荣。 责任单位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农业局、经信委、旅发委 (三)重点突破现代服务业 1、发展现代物流业。建立完善的现代物流产业体系,着力构建 “ 一带三核三极四节点 ” 的现代物流空间格局,将南平打造为重要的福建对接沿海内陆腹地战略通道的物流枢纽。到 2020年,力争实现物流业增加值达到 150亿元,占 GDP的比重提高到 7.5左右。 责任单位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发改委、经信委 2、发展电子商务。围绕茶叶、竹木、农产品等闽北特色产品,加快培育一批面向境内外、覆盖产业链上下游的行业垂直电商平台,一批独立运行的第三方电商和一批省级电子商务示范企业(平台);推进电子商务进农村工作,加快建瓯市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和邵武市、武夷山市、政和县、光泽县、松溪县省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县(市)建设,进一步扩大全市 “ 互联网+农村 ” 的示范引导效应。到 2020 年,力争全市电子商务交易额达到 1000亿元,培育和引进年交易额超 1 亿元的电子商务龙头企业100 家,全市规模以上企业电子商务应用率达 90以上。 责任单位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商务局、经信委 3、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培育壮大特色文化产业。重点发展文化旅游、娱乐演艺、工艺美术、文化会展、影视传媒等特色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重点开发地方特色文化旅游产品。推动重点会展项目做大做强。着力构建传媒数字化生产平台。保护发掘传统演艺资源,培育现代演艺市场体系。优化文化产业布局。以武夷新区和延平新城为中心,打造中国东南丝路文创名城,努力建成全国文化产业示范区。组建南平文化产业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推动文化产业与其他六 大产业融合发展,延伸产业链,提高附加值,建立多元化投融资机制,构建文化产业主体功能区广域化、协同性格局。积极构建多渠道、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文化开放交流格局,增强南平文化影响力和传播力。着力打造文化精品。以武夷山双 “ 世遗 ” 品牌为依托,深入挖掘南平历史文化、红色文化、民俗文化资源,结合生态优势资源,推动朱子文化与武夷山生态文化深度融合、丝绸之路文化与茶道文化深度融合,形成历史文化、红色文化、生态文化、民俗文化紧密结合的南平文化大格局。推进南平特色文化元素与创意设计、现代科技、时尚元素相结合,着力推动南平特色文 化产品研发创新。 责任单位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委宣传部、市文广新局 4、发展健康养生产业。优化健康养生产业布局。以武夷山为核心,以武夷新区为基点,以邵武市、建阳区、浦城县为依托,构建 “ 一山、两区、三组团 ” 健康养生产业。积极引进和培育健康养生品牌企业,扶持一大批中小微企业有序配套发展,大力拓展延伸产业链,推动产业融合发展,打造健康服务产业集群。培育健康养生特色产品。围绕“ 医、食、住、行、康、乐、养 ” 七大要素,全面培育壮大健康养生新产业。加快特色农产品、中药材技术研发,开发药食同源特色养 生餐饮产品。研究开发茶、竹等提取物或派生物为特点的药品、保健品、化妆品等,开展中医特色理疗、针灸推拿、情志养生等服务项目。推进养生服务与美容、抗衰老等新市场需求的产品开发。创新健康养生服务模式。加强中医药养生新技术研发推广和应用,推行中医 “ 治未病 ” 服务模式,鼓励各级各类中医医院开展融医疗、康复、预防于一体的全链条服务模式。进一步完善中医养生医疗服务网络,积极探索建设南平健康养生大数据管理新模式。 责任单位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卫计委、旅发委 (四)推进低碳旅游业发展 1、培育低 碳旅游产业。以武夷山低碳旅游示范区为核心,打造 4 条武夷山低碳旅游精品路线,扩大低碳旅游精品路线宣传力度,塑造 “ 低碳旅游 ” 的新品牌。深度挖掘低碳旅游配套文化体验、生态休闲、康体养生产品,逐步形成低碳旅游产品新业态,助推全市低碳旅游的产品创新。促进低碳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推进低碳旅游与农业、工业、康养等领域全面融合。依托武夷山、建瓯、光泽等地传统特色农业区,大力发展多样化、个性化休闲农业低碳旅游产品。培育工业 低碳旅游示范点,利用我市 “ 绿色工业 ”的独特优势,培育一批具有南平特色的低碳旅游观光工厂。 责任单 位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旅发委、经信委、卫计委 2、推进低碳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武夷新区旅游观光轨道交通建设,以武夷山东站为中心,无缝衔接周边景点;推动 “ 旅游景区最后一公里 ” 景观道路建设,打通各主要交通至旅游景区之间的旅游通道,完善沿线低碳旅游箭筒引导标识系统,完善生态停车场等相应的配套低碳基础设施。鼓励景区建设绿色低碳酒店、生态宿营地等。鼓励有条件的景区建设骑行、步行绿道,共建绿道网络。推动低碳智慧旅游体系建设,推进“ 智慧城市 ” 、 “ 智慧景区 ” 、 “ 智慧酒店 ” 试点,重点建设景区门户网站、景区 WIFI全覆盖、二维码平台、景区安全监控系统、景区电子售检票系统、景区旅游资讯发布系统、景区公共广播系统、景区客流引导系统等。 责任单位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旅发委、交通局、住建局、数字办 四、引领低碳能源转型 (一)提高可再生能源比重 1、规范水能资源利用。充分发挥生态、水利、旅游、养生等综合效益,在以防洪、供水、灌溉为主的前提下,科学有序开发水电资源。同时,进一步完善不规范小水电站退出机制,加快实施 57座农村小水电增效扩容工程。 责任单位各县(市、区)人民政 府,市水利局、发改委 2、合理开发太阳能。充分利用农业大棚、鱼塘、粮库等设施,发展农光互补、渔光互补等形式的光伏电站项目, “ 十三五 ” 期间力争光伏电站建设规模达 810MW;充分利用我市工业园区、科教文卫系统、个人住宅等屋顶,开发分布式发电项目,规划建设分布式发电规模 140.2MW。 责任单位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发改委、经信委、国土局、农业局 3、积极发展生物质能。加强先进生物质能技术攻关和示范,重点发展新一代非粮燃料乙醇和生物柴油,超前部署微藻制油技术研发和示范。规划邵武、建瓯 、浦城、顺昌 4个生物质发电项目, “ 十三五 ” 期间新增生物质发电规模 25MW。着力加强农村沼气开发利用,规划邵武、建瓯、松溪等沼气发电项目。 责任单位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发改委、经信委、国土局 (二)提高天然气利用比例 加快建设中海油海西天然气管网二期工程南平段,积极推进中海油海西天然气管网三期工程南平至武夷山段、中石油西气东输三线龙岩至南平支线、中石化新疆煤制天然气外输管道赣闽浙支线南平段前期工作,力争早日动工。 “ 十三五 ” 期间,确保管道天然气进入闽北,力争实现天然气 “ 县县通 ” 。 责任单位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发改委、经信委、住建局 (三)优化煤炭能源高效利用。稳步推进清洁火电发展,工业园区积极推广热电联产项目,利用余热集中供热,提高能源利用综合效益,推进邵武火电厂三期扩建、邵武金塘工业园热电联产等项目建设。在煤基行业开展碳捕集、利用和封存的规模化产业示范,控制煤化工等行业碳排放。 责任单位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发改委、经信委、环保局 (四)推进能源科技创新。加强智慧能源体系建设,加快互联网在能源消费中的应用,在具备条件的工业园区、规划城 镇新区、商贸园区,统筹规划电力、燃气、热力、供冷等基础设施,推进供能设施一体化建设,全面建成电网一体化智能调度体系,实现电网对新能源的全消纳。 责任单位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经信委、科技局、国网南平供电公司 五、低碳基础设施建设 (一)着力打造低碳建筑 1、实施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对大型公共建筑和公共机构开展空调、采暖、通风、照明、热水等用能系统的节能改造,提高用能效率和管理水平。结合社区和沿街立面改造工程,稳步提升既有建筑节能水平。 责任单位各县(市、区)人民 政府,市住建局、经信委 2、大力发展绿色建筑。以武夷新区核心区 9.9平方公里为核心向全市范围推广绿色建筑,民用建筑按一星级绿色建筑设计要求,政府投资或以政府投资为主的公共建筑按二星级绿色建筑设计要求,实现武夷新区新建建筑全部执行绿色建筑标准。力争到 2020年武夷新区绿色建筑群初具规模,全市城镇新建建筑中绿色建筑面积比重超过 50。 责任单位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住建局、武夷新区管委会 (二)建设低碳交通体系 1、低碳公共交通体系。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建立以武夷新区、延平区 为双核心,其他县(市、区)为主要节点的内外交通体系,建立高效能的快速客运走廊、组团和片区集散服务系统。结合机场、高铁站点建设形成集多种交通运输方式为一体的,具备客运“ 零换乘 ” 功能的城市交通综合体。 责任单位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交通运输局、铁办、机场办、武夷新区管委会 2、清洁能源交通设施。 “ 十三五 ” 期间,以公交领域为重点,加快节能环保型车辆推广应用,开展城市公共交通清洁能源推广工程,鼓励企业加大新能源汽车、清洁能源汽车和模拟驾驶装置的推广应用。 责任单位各县(市、区)人民政 府,市交通运输局、经信委、财政局 3、低碳交通基础设施。加快完善充电桩、城市充换电站、城际快充站、加气站等设施建设,着力推进公交、出租、环卫、机场、物流等公共服务领域充电基础设施建设。鼓励建设公共自行车系统和慢行系统。 责任单位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发改委、交通运输局、住建局 4、推进交通系统智能管理。利用 “ 互联网 交通 ” 提升交通运行效率,推进公众出行一站式服务、交通一卡通互联互通等措施,以智能化、信息化为助力,加快整合运输通道和运输枢纽中的信息资源。建立完善城市交通信息指挥中 心、智能公交调度系统、城市公共交通综合信息服务体系。 责任单位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交通运输局、住建局、公安局 (三)强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 1、加大城乡生活垃圾治理力度。新建延平、邵武、浦城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项目;加快推进延平、建阳、邵武、武夷山建设餐厨垃圾处理厂;建瓯、顺昌、浦城、光泽、松溪、政和建设餐厨垃圾预处理站;完成 48个乡镇垃圾转运系统建设。到 2020 年,各县(市、区)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 98,垃圾焚烧处理能力达 70。 责任单位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住 建局、环保局 2、开展生活垃圾分类试点。推进垃圾分类和综合循环利用,完善垃圾分类收集、运输、回收体系,加快垃圾清运体系与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对接。到 2020 年,市本级开展生活垃圾强制分类处理,有条件的县(市、区)开展生活垃圾分类试点。 责任单位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住建局、环保局 3、加快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鼓励建设建筑垃圾消纳场所,完善综合利用设施。加快培育资源化利用企业,鼓励企业延伸产业链,参与建筑物拆除、建筑垃圾分类和集运,扶持形成一批综合性示范企业。到 2020年,市本级建成 至少 1 个大型建筑垃圾消纳与资源化利用一体化基地,各县(市、区)至少建设 1个大型建筑垃圾消纳场。 责任单位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住建局 (四)增加生态系统碳汇 1、全面推进森林碳汇建设。严守生态保护红线,严守林地和森林、自然保护区、湿地、森林公园、生态公益林 5 条林业生态红线,强化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水源保护地重点林地及森林生态用地的管理,防止森林碳汇减少。深化林权制度改革,完善重点区位商品林赎买机制,通过赎买、置换、收储、改造提升、租赁和入股等多种形式提升重点区位 商品林的林分质量,增强森林生态服务功能;积极对接国家天然林保护政策,完善天然林保护制度,探索建立天然商品林停伐补助制度。争取到 2020年,全市森林覆盖率保持在 76.5以上;实现森林抚育 335万亩,封山育林 202万亩,森林蓄积量达 1.73亿立方米。积极开展林业碳汇交易试点,加快顺昌、邵武、建阳、政和、洋口国有林场等 5 个林业碳汇项目开发,到 2020 年力争实施林业碳汇林面积 50 万亩,新增碳汇量 160万吨以上。 责任单位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林业局、发改委 2、全面推进湿地碳汇建设。依据福 建省湿地保护条例,建立健全重要湿地保护管理机构与体系,建立多部门参与的湿地保护联席协调工作机制,多部门共同参与制定全市湿地保护规划,批准并公布各县(市、区)上报确定的全市重要湿地保护名录。探索研究湿地生态保护补偿对象的条件和标准, 2018年在全市选取若干湿地斑块开展湿地保护标准化示范工作,同时在全市重要湿地保护名录中选取若干重要湿地开展补偿试点。在试点基础上,研究制定南平市一般湿地生态保护补偿管理办法,形成覆盖全市湿地的生态保护补偿机制。 责任单位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林业局、水利局、农业局 、住建局、财政局 3、全面推进城市绿地碳汇建设。优化城镇绿地空间布局。针对全市城区重点绿色景观区域,开展绿地保护工作,构建城市生态绿地体系,严禁随意占用城市生态绿地。强化对绿地斑块、绿色廊道、绿色网络等景观要素的数量、空间分布格局及景观外貌的优化设计,充分发挥城市景观美化环境、提供休闲场所的功能。全面推进城乡绿地建设。以主要道路沿线区域、中心城镇一重山、高速公路、铁路等重要通道两侧一重山为重点,采用人工绿地与自然绿地相结合的方式开展绿化带建设。以武夷新区、延平新城为重点区域,开展居住小区的公共绿地建 设,实施居住小区绿化改造和提升工程,建设河岸绿色休闲步行道路网络。继续推进城市河道两岸绿化建设工作,改善城市河道周围生态环境。推行城市建筑立体绿化。结合城市碳汇建设及绿色低碳建筑发展的双重需要,积极开展城市立体绿化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实践,利用花草、树木及藤本植物绿化城市建筑物的屋顶、墙面、阳台、窗台及棚架、栏杆等,充分发挥立体绿化的碳汇功能。 责任单位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住建局、规划局、林业局 六、强化基础能力支撑 (一)建立健全低碳发展配套机制 通过总结国家低碳城市试 点工作的经验,结合对国内外其它低碳城市和低碳经济的研究成果,研究制定出台符合我市 “ 十三五 ” 期间低碳发展的配套机制政策,有力支撑我市低碳生态发展;研究建立低碳评估考核机制,将低碳发展纳入考核,保证低碳工作的长效有序进行。 责任单位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发改委、经信委、统计局、质监局 (二)完善温室气体数据统计核算 开展 “ 十三五 ” 南平市级温室气体清单编制,掌握全市动态温室气体总量和构成,了解区域和行业温室气体排放的分布情况、重点排放源和排放水平,为落实温室气体排放控制目标提供依据; 在 “ 十三五 ” 期间建立温室气体清单常态化编制机制,实现南平市级温室气体常态化编制;选取部分县(市、区)为试点,探索建立县(市、区)年度碳排放核算办法和数据统计口径,开展县(市、区)温室气体清单常态化编制。推动落实重点企(事)业单位温室气体排放报告管理办法,加快建立完善温室气体排放统计监测制度。 责任单位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发改委、统计局、经信委、科技局 (三)支持绿色低碳金融创新 结合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生态文明建设,健全绿色金融支撑体系。推动金融机构落实绿色信贷政策。积极拓展碳 金融业务,开展碳排放权配额、中国核证减排量( CCER)质押贷款业务,探索碳基金、碳远期、碳期权等碳金融产品及衍生工具。支持绿色企业通过资本市场融资,指导和推动符合条件的企业发行绿色债券、上市融资,优先将符合条件的绿色低碳企业列入重点上市后备企业。鼓励社会资本参与低碳建设,利用 PPP 模式,积极引进各类产业基金和股权投资基金基金,加大对我市绿色产业发展的投资力度。 责任单位各县(市、区)人民政府,人行南平中心支行,市发改委、经信委、财政局、金融办 (四)加强低碳机构和人才队伍建设 以提 高低碳技术创新能力和专业水平为核心,以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和领军人才为重点,加强低碳技术人才队伍的建设,加大相关领域人才引进,培育和扶持一批低碳创新领域科研团队。加快建立应对气候变化的专家库和专家咨询队伍。加强应对气候变化干部队伍建设,提高各级干部队伍应对气候变化的意识和科学管理水平。积极参与我市与 “ 一带一路 ” 沿线国家和地区在应对气候变化领域的科研合作与对话交流。 责任单位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科技局、发改委、教育局 (五)深化低碳技术产品研发与推广 加强政产学研用协同与合作,重 视并激发高等学校和科研机构低碳产品和低碳技术研究能力;鼓励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由政府部门、社会服务机构及大专院校、科研单位共同组建行业低碳技术领域服务平台,形成具有低碳长效创新能力的机制平台。重点发展减碳技术和无碳技术,督促高耗能高排放企业通过技术突破达到减排的目的。 责任单位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发改委、经信委、教育局、科技局 七、低碳试点示范建设 (一)低碳旅游示范试点 1、扩大武夷山低碳旅游示范区试点成果。进一步完善武夷山低碳旅游配套基础设施,全面推行国内首 创低碳旅游护照,完善智慧低碳旅游综合服务平台、低碳旅游服务网点,加快碳积分流通和运营;创建蕴含武夷特色的低碳文化,开发独具特色的低碳旅游产品。 责任单位武夷山市人民政府,市旅发委、发改委 2、开展低碳旅游示范区试点示范。选取武夷新区、邵武市、顺昌县等作为试点,推广武夷山低碳旅游示范区的建设成果,并建立碳积分通用制度,完善低碳旅游基础设施。 责任单位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发改委、旅发委 3、完善低碳旅游示范区配套管理体系。研究制定以酒店、饭店、景区、商超为主的低碳商户评 价导则、低碳商户建设指标体系,加快低碳商户标准化与规范化建设;将低碳商户积极融入 “ 互联网+ ” ,全面提升以信息和互联网技术为核心的智慧低碳旅游建设,形成开放的智慧旅游标准化数据接口,配套方便适用的移动客户端和虚拟旅游平台。 责任单位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旅发委、发改委 (二)低碳城(镇)试点 开展低碳城(镇)试点,坚持 “ 集约、智能、绿色、低碳 ” 的发展路径,选取 10个独具特色的城镇打造成为低碳特色小镇。 责任单位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发改委、住建局、旅发委、农业局 (三)低碳工业园区试点 选取产业有一定集聚度、低碳基础较好的工业园区,按照工业园区产业低碳化、能源低碳化、基础设施低碳化、管理低碳化的要求,开展低碳工业园区试点,并积极申报国家低碳工业园区试点,探索适合南平低碳园区发展路径。 责任单位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经信委、发改委 (四)低碳社区试点 结合新型城镇化建设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选取 2 个城市新建社区、 2 个城市既有社区、 1 个农村社区,开展低碳社区试点,制定低碳社区试点实施方案,在低碳建设指标、低碳规划、低碳建设、低 碳管理、低碳生活领域,逐步实现低碳化,加强社区生态文明建设,建立社区节电节水、出行、垃圾分类等低碳行为规范。 责任单位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发改委、住建局 八、推进社会共治 (一)践行低碳消费 全面开展 “ 光盘行动 ” ,以低碳试点饭店为重点,通过多种宣传途径,倡导游客在餐饮业消费的时候适度点菜、适度消费、剩菜打包、减少浪费。以低碳试点酒店为核心,向星级酒店、连锁酒店延伸,逐步减小 “ 酒店六小件 ” 等一次性用品的免费提供,禁止一次性筷子、一次性碗等餐具的提供使用。政府机关单位做好 率先垂范,践行勤俭节约和低碳消费理念。鼓励使用节能低碳产品,建立节能、低碳产品信息发布和查询平台。 责任单位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委宣传部,市经信委、旅发委 (二)倡导低碳生活 倡导消费者减少不必要的衣物消费,加快衣物再利用。制定合理的住房消费标准,引导消费者入住绿色建筑酒店。深入开展低碳家庭创建活动,提倡公众在日常生活中养成节水、节电、节气、垃圾分类等低碳生活方式。鼓励购买小排量汽车、节能与新能源汽车。 责任单位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委宣传部,市发改委、住建局、 财政局 (三)鼓励低碳出行 鼓励公众采用公共交通出行方式,积极倡导 “135” 低碳出行方式( 1 公里以内步行, 3 公里以内骑自行车, 5公里左右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倡导 “ 每周少开一天车 ” 、“ 低碳出行 ” 等活动,鼓励发展公共交通和低碳旅游。 责任单位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委宣传部,市交通运输局、教育局、经信委、工商局 (四)举办低碳论坛 在武夷山市每年举办一次低碳旅游论坛,结合低碳产业发展、低碳试点城市、低碳城(镇)、低碳工业园区、低碳旅游等主题,邀请国家、省低碳主管部门, 国内外低碳组织、低碳企业及专家学者参会。 责任单位武夷山市人民政府,市发改委 九、强化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发挥好我市低碳城市试点工作领导小组的统筹协调和监督落实职能。各县(市、区)要将降低二氧化碳强度纳入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年度计划和政府工作报告,制定具体工作方案,逐步健全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协调推动、监督管理和责任追究机制。市直各有关部门要根据职责分工,按照相关专项规划和工作方案,切实抓好落实。 责任单位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直各有关单位 (二)强化目标考核 加强对各县(市、区)人民政府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目标完成情况的评估、考核,加强跟踪督查。各有关部门要建立年度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工作完成情况的跟踪评估机制。考核评估结果向社会公开,接受舆论监督。 责任单位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发改委 (三)完善政策体系 加大财政资金支持力度,多渠道筹措资金,加大对低碳发展的扶持力度;鼓励金融机构加大绿色信贷投入,发展各类碳金融产品;积极引导产业投资基金、创业基金等,支持低碳产业发展;积极利用中国清洁发展机制基金并引导社会资 金投入低碳技术研发、低碳产业发展和控制温室气体排放重点工程,支持低碳产业发展;发挥政府引导作用,完善涵盖节能、环保、低碳等要求的政府绿色采购制度。 责任单位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财政局、金融办、发改委 (四)做好宣传引导 利用好 “ 全国低碳日 ” 、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等时间节点,依托学校和报纸、广播、电视、网络、 “ 两微一端 ” (微博、微信和新闻客户端)等媒体,开展 “ 低碳进课堂 ”“ 低碳消费倡议 ”“ 地球停电 1 小时 ” 等活动,加强应对气候变化的宣传和科普教育。建立应对气候变化公共政策的公众参与 机制,鼓励社会公众广泛参与。 责任单位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委宣传部,市教育局、发改委、环保局 附件 “ 十三五 ” 南平市各县(市、区)碳排放强度下降目标 “ 十三五 ” 碳排放强度下降目标( ) 建议 “ 十三五 ” 每年碳排放强度下降目标( ) 全省 19.5 4.25 全市 20.5 4.48 延平区 21 4.61 建阳区 21 4.61 邵武市 21 4.61 武夷山市 20 4.36 建瓯市 20.5 4.48 顺昌县 21 4.61 浦城县 20.5 4.48 光泽县 20 4.36 松溪县 20 4.36 政和县 20 4.36

注意事项

本文(南平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南平市“十三五”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工作方案的通知.doc)为本站会员(江山易美)主动上传,环境100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环境100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7 环境100文库版权所有
国家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16041442号-6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