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环境100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环境100文库

换一换
首页 环境100文库 > 资源分类 > PDF文档下载
 

湾区互联海缆(BtoBE)项目中国段环境影响报告书.pdf

  • 资源ID:4955       资源大小:21.43MB        全文页数:322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权限:游客/注册会员/VIP会员    下载费用:10碳币 【人民币10元】
快捷注册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碳币 【人民币10元】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支付成功后,系统会自动生成账号(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下次登录下载和查询订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既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湾区互联海缆(BtoBE)项目中国段环境影响报告书.pdf

湾 区 互 联 海 缆 (BtoBE ) 项 目 中 国 段 环境影 响 报 告 书 浙江省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Zhejiang Environment Technology Co.,Ltd. 国环评证甲字第 2003号 二〇一八年十二月 湾 区 互 联 海 缆(BtoBE ) 项目 中 国 段 环 境 影 响 报 告 书编 制 人 员名 单 表 编制 主持 人 姓名 职(执)业资格 证书编号 登记(注册 证)编号 专业类别 本人签名 李晓斌 HP00016023 A200316609 海洋工程 主 要 编 制 人 员 情 况 序 号 姓名 职(执)业资格 证书编号 登记(注册 证)编号 编制内容 本人签名 1 李晓斌 HP00016023 A200316609 1、2、3、 14章 2 白媛媛 HP00018051 A200314007 4、5、10、 12、13章 3 张军伟 20170353703520 16370701001310 A200316409 6、7、8、 9、11章 报告审定 薛红梅 湾区互联海缆(BtoBE)项目中国段环境影响报告书 目 录 1 总论 1 1.1 评价任务由来与评价目的 1 1.2 编制依据 2 1.3 评价标准与评价等级 5 1.4 评价范围、评价内容与评价重点 9 1.5 环境影响要素识别和评价因子筛选. 11 1.6 环境保护目标与环境敏感目标 12 2 工程概况 14 2.1 项目基本信息 14 2.2 工程平面布置及路由比选 14 2.3 项目用海情况 19 2.4 施工方案 19 2.5 主要施工设备 26 2.6 工程主要原料 33 2.7 项目时间进度及人员安排 35 3 工程分析 36 3.2 运营阶段污染及非污染生态影响分析 . 44 3.3 工程废弃阶段的影响分析 44 4 区域环境概况 45 4.1 区域自然环境概况 45 4.2 社会环境概况 74 4.3 路由区海洋资源及开发活动 75 4.4 周边海域环境敏感目标现状与分布. 100 5 海洋环境影响现状调查与评价 105 5.1 水文动力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105 5.2 地形地貌与冲淤环境影响现状调查与评价 . 116 5.3 海水水质现状调查与评价 118 5.4 海洋沉积物环境质量现状调查与评价 . 135 5.5 海洋生态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138 5.6 渔业资源现状调查与评价 161 5.7 海洋生物质量现状调查与评价 194 6 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201 湾区互联海缆(BtoBE)项目中国段环境影响报告书 6.1 水文动力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201 6.2 水质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212 6.3 水文动力、地形冲淤影响分析 217 6.4 海洋沉积物环境响预测与评价 218 6.5 海洋生态环境影响分析与评价 219 6.6 主要环境敏感区环境影响分析 226 6.7 工程建设对海洋开发活动影响分析. 227 6.8 其它环境影响分析 230 7 环境风险分析与评价 231 7.1 风险识别及风险分析 231 7.2 风险分析 231 7.3 事故概率与源项分析 235 7.4 施工船舶溢油事故后果分析 237 7.5 风险防范措施 247 7.6 环境风险综合分析评价 255 8 清洁生产和总量控制 256 8.1 清洁生产 256 8.2 总量控制 258 9 环境保护对策措施 260 9.1 悬浮沙污染防治措施 260 9.2 水污染物治理措施 260 9.3 固废污染物治理措施 262 9.4 光缆等原材料防腐措施 264 9.5 生态影响防治措施 264 9.6 污染防治对策及监管措施一览表 266 10 环境保护的技术经济合理性 268 10.1 环保投资估算 . 268 10.2 环境损益分析 . 269 10.3 社会效益分析 . 271 10.4 小结 . 271 11 生态用海方案 272 11.1 与规划顶层设计相符合 272 11.2 从总量控制与红线管控的角度进行设计 272 湾区互联海缆(BtoBE)项目中国段环境影响报告书 11.3 污染物源头控制及溢油响应 273 11.4 海洋生态保护方案 273 12 海洋工程的环境可行性 283 12.1 海洋功能区划和海洋环境保护规划的符合性 283 12.2 建设项目的政策符合性 300 12.3 生态保护红线符合性分析 300 12.4 项目选址可行性分析 301 12.5 环境影响可接受性分析 302 13 环境管理与环境监测 304 13.1 环境管理 . 304 13.2 环境监测计划 . 305 14 环境影响评价结论及建议 308 14.1 工程分析结论 . 308 14.2 环境现状调查结论 308 14.3 环境影响预测分析与评价结论 312 14.4 环境风险分析与评价结论 314 14.5 清洁生产和总量控制结论 314 14.6 环保措施结论 . 315 14.7 建设项目环境可行性结论 315 湾区互联海缆(BtoBE)项目中国段环境影响报告书 1 1 总论 1.1 评价任务由来与评价目的 1.1.1 评 价任 务由 来 湾区互联海缆(BtoBE)项目是为了响应国家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由香港直 达美国旧金山大湾区的国际海缆工程,是首条两个湾区之间的直达海缆,工程建 成后可为湾区之间提供短时延的连接服务。 同时本项目设计路由将会避开由上海 出口而必须通过台湾及日本的地震常发区, 减低现时大量跨太平洋海洋均需通过 日本或台湾地震常发区因为发生地震而导致通信中断的影响。 本工程由中国移动 牵头,联合美国 Facebook 及亚马逊公司联合投资,主干由香港至美国加洲,并 设有分支延伸至新加坡及菲律宾等东南亚地区,全长约 16000公里,光缆路由全 程示意见图 1.1-1。 根据 BtoBE 光缆路由分布海域,主干线中 S1、S2 段位于中国南海水域内, 支线中 S3(往新加坡段) 、S5(往菲律宾段)的部分路由位于中国管辖水域内。 位于我国政府管辖范围内长度约为 2962 公里,本次评价的海域范围限于中国政 府管辖的南海海域,不包括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管辖水域。 图 1.1-1 BtoBE 光缆路由全程示意图 湾区互联海缆(BtoBE)项目中国段环境影响报告书 2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 、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 、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 等有关规定, 对新建、扩建和改建的项目必须进行环境影响评价,通过对项目周围环境现状的 调查和预测项目建成后对环境的影响范围和程度,提出控制污染的措施,以满足 国家和地区的环境保护要求,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协调统一。 建设单位委托浙江省环境科技有限公司承担本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工作。 我公司接 到委托后,通过对相关法律、法规、标准的研读以及对工程资料和海洋环境现状 的分析,编制完成湾区互联海缆(BtoBE)项目中国段环境影响报告书 ,现 提交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审查。 1.1.2 评 价目 的 本次评价在充分研究光缆线路工程方案的基础上,结合海洋环境现状调查, 评价工程所在的区域周围环境质量现状水平;根据项目的工程分析,预测与评价 工程各阶段对周围环境的影响程度,以及对附近海域生态影响进行分析。从环境 保护的角度,论证光缆建设的可行性,并对该工程所产生的环境影响及局部生态 破坏提出可行的减缓和补偿措施,为工程设计、海洋环境保护主管部门的管理提 供科学依据。 1.2 编制依据 1.2.1 国 家法 律、 法规、国际公 约 (1)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2014年 4月 24日修订, 2015年 1月 1 日施行;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2017 年 11 月 4 日修订; (3)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 2016 年 7 月 2 日修订, 2016 年 9 月 1 日施行; (4)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域使用管理法,2002 年 1 月 1 日施行; (5) 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2013 年 12 月 28 日修订; (6)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上安全交通法,2016 年 11 月 7 日修订; (7) 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2015 年 8 月 29 日修订,2016 年 1 月 1日实施; 湾区互联海缆(BtoBE)项目中国段环境影响报告书 3 (8)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2017 年 6 月 27 日修订; (9) 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2004 年 12 月 29 日修 订,2005 年 4 月 1 日施行; (10)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1997 年 3 月 1 日; (11) 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2012 年 2 月 29 日通过,2012 年 7 月 1日施行; (12) 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 2007 年 10 月 28 日修订, 2008 年 4 月 1 日施行; (13) 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2009 年 1 月 1 日施行; (14)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岛保护法, 2009 年 12 月 26 日通过, 2010 年 3 月 1 日施行。 (15) 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2017 年 10 月 7 日修订; (16) 国际船舶压载水和沉积物控制与管理公约,国际海事组织,2004 年 2 月; (17) 73/78 防污公约(MAPPOL 73/78) ,国际海事组织; (18) 全国海洋功能区划(2011-2020) ,2012年 4 月 25 日; (19) 全国海洋主体功能区规划,国发〔2015〕42 号,2015年 8月 1日; 1.2.2 全 国性 环境 保护条例、规 章 (1)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 682 号,2017 年 6 月 21 日通过,自 2017年 10月 1日起施行; (2) 防治船舶污染海洋环境管理条例, 国务院令第 561号, 2016 年 2月; (3) 防治海洋工程建设项目污染损害海洋环境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 475 号令,2006年 11月; (4)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环境保护部部令第 44 号, 2017年 9月 1日起施行; (5) 关于修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部分内容的决定 2018年 4月 28日修正; (6) 海底电缆管道保护规定,国土资源部令第 24 号,2004 年 1月; (7) 铺设海底电缆管道管理规定,国务院第 27 号令,1989年 3月; 湾区互联海缆(BtoBE)项目中国段环境影响报告书 4 (8) 铺设海底电缆管道管理规定实施办法,国家海洋局令第 3 号,1992 年 8月; (9) 中国水生生物资源护养行动纲要,国务院国发[2006]9 号, 2006年 2 月; (10) 船舶与海上设施法定检验规则 (2011)及 2014 年修改通报,中 华人民共和国海事局,2014 年; (11) 中国海洋渔业水域图(第一批) ,农业部第 189 号公告,2002 年 2 月; (12) 关于涉及自然保护区的开发建设项目环境管理工作有关问题的通 知,环发[1999]177号,1999年 8月 3日; (13) 关于进一步加强自然保护区建设和管理工作的通知,环发[2002]163 号,2002年 11月 19日; (14) 关于海洋工程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公众参与有关问题的通 知,国家海洋局,2017年 1月 3日。 1.2.3 地 方性 法规 和规划 (1) 广东省海洋功能区划 (2011-2020) ; (2) 广东省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 ,2012 年 7 月 26 日修订; (3) 海南省海洋功能区划 (2011-2020) ; (4) 海南省环境保护条例 ,2007 年 1 月修订; (5) 广东省铺设海底电缆管道管理办法 ,广东省人民政府, 1999 年 3 月 2日; (6) 海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划定海南省生态保护红线的通告 (琼府 〔2016〕90 号) ,海南省人民政府,2016年 9月 18日; (7) 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广东省海洋生态红线的批复 , 粤府函 〔2017〕 275号,广东省人民政府,2017 年 9月 29日。 1.2.4 技 术规 范 (1)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总纲 ,HJ2.1-2016; (2) 海洋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GB/T19485-2014; (3) 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 ,HJ169-2018; 湾区互联海缆(BtoBE)项目中国段环境影响报告书 5 (4) 海洋调查规范 ,GB12763-2007; (5) 海洋监测规范 ,GB17378-2007; (6) 海洋生物质量监测技术规程 ,国家海洋局,2002年 4月; (7) 建设项目对海洋生物资源影响评价技术规程 (SC/T 9110-2007) , 2008年 3月 1日施行; (8) 海洋生态损害评估技术指南 ,国家海洋局,2013 年 8 月; (9) 海洋生态资本评估技术导则 ,GB/T 28058-20110; (10) 国家海洋局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实施方案 (2015-2020年) ,国家海 洋局,2015年 7月; (11) 海底光缆数字传输系统工程设计规范 ,YD5018-2005; (12) 船舶污染海域环境风险评价技术规范 ,海船舶[2011]588号。 1.2.5 工 程及 相关 专题资料 (1) 湾区互联(BtoBE)国际海底光缆工程中国南海段预选路由选择依 据说明材料 (报批稿) ,中国海底电缆建设有限公司,2018年 9月; (2) BtoBE 海缆项目海洋环境现状调查报告书(春季) ,广州三海海 洋工程勘察设计中心,2018年 8月; (3) BtoBE 海缆项目海洋环境现状调查报告书(秋季) ,广州三海海 洋工程勘察设计中心,2018年 11月; (4) 建设单位提供的其他工程资料。 1.3 评价标准与评价等级 1.3.1 评 价标 准 根据全国海洋功能区划 、 广东省海洋功能区划以及海南省海洋功能 区划 , 综合海域各项环境功能与环境质量目标,考虑海域的开放性及为满足海 域主体海洋捕捞及自然保护区环境保护功能要求, 确定本次评价范围内海水水质 执行海水水质标准 (GB3097-1997)一类标准,沉积物执行海洋沉积物质 量标准 (GB18668-2002)第一类标准,海洋生物质量的贝类(双壳类)生物执 行海洋生物质量 (GB18421-2001)中一类标准,软体类(螺类和头足类) 、 甲壳类和鱼类的生物体内污染物质(除石油烃外)评价标准采用全国海岸带和湾区互联海缆(BtoBE)项目中国段环境影响报告书 6 海涂资源综合调查简明规程中规定的生物质量标准,石油烃含量的评价标准采 用第二次全国海洋污染基线调查技术规程 (第二分册) 中规定的生物质量标 准。 1.3.1.1 环境质量标准 (1)海水水质现状评价标准 本项目海水水质评价采用海水水质标准 (GB3097-1997)中的一类标准, 具体标准值见表 1.3-1。 表 1.3-1 海水水质标准 序号 项目 第一类 第二类 第三类 第四类 1 pH 7.88.5 同时不超出该海域正常 变动范围的 0.2pH单位 6.88.8 同时不超出该海域正常 变动范围的 0.5pH单位 2 溶解氧> 6 5 4 3 3 化学需氧量(COD Mn)≤ 2 3 4 5 4 无机氮(以 N 计)≤ 0.20 0.30 0.40 0.50 5 活性磷酸盐(以 P 计)≤ 0.015 0.030 0.045 6 总汞≤ 0.00005 0.0002 0.0005 7 镉≤ 0.001 0.005 0.010 8 铅≤ 0.001 0.005 0.010 0.050 9 砷≤ 0.020 0.030 0.050 10 铜≤ 0.005 0.010 0.050 11 锌≤ 0.020 0.050 0.10 0.50 12 石油类≤ 0.05 0.30 0.50 13 总铬 0.05 0.10 0.20 0.50 14 硫化物≤(以 S计) 0.02 0.05 0.10 0.25 注单位均为 mg/L(pH除外) ;活性氮为亚硝酸盐、硝酸盐和铵盐的和。 (2)海洋沉积物标准 沉积物评价采用海洋沉积物质量 (GB18668-2002)中一类标准,具体标 准值见表 1.3-2。 表 1.3-2 海洋沉积物质量标准 项目 一类 二类 三类 有机碳(10 -2 ) ≤2.0 ≤3.0 ≤4.0 石油类(10 -6 ) ≤500.0 ≤1000.0 ≤1500.0 硫化物(10 -6 ) ≤300.0 ≤500.0 ≤600.0 铜(10 -6 ) ≤35.0 ≤100.0 ≤200.0 铅(10 -6 ) ≤60.0 ≤130.0 ≤250.0 锌(10 -6 ) ≤150.0 ≤350.0 ≤600.0 镉(10 -6 ) ≤0.50 ≤1.50 ≤5.00 汞(10 -6 ) ≤0.20 ≤0.50 ≤1.00 湾区互联海缆(BtoBE)项目中国段环境影响报告书 7 砷(10 -6 ) ≤20.0 ≤65.0 ≤93.0 总铬(10 -6 ) ≤80.0 ≤150.0 ≤270.0 (3)生物质量标准 贝类(双壳类)生物体内污染物质含量评价标准采用海洋生物质量 (GB 18421-2001)中的第一类标准值;软体类(螺类和头足类) 、甲壳类和鱼类的生 物体内污染物质(除石油烃外)评价标准采用全国海岸带和海涂资源综合调查 简明规程中规定的生物质量标准,石油烃含量的评价标准采用第二次全国海 洋污染基线调查技术规程 (第二分册)中规定的生物质量标准。具体评价标准 见表 1.3-3。 表 1.3-3 海洋生物质量评价标准(单位mg/kg) 生物类别 Hg As Cu Pb Cd Zn TPHs 贝类(双壳类) 0.05 1.0 10 0.1 0.2 20 15 软体类(螺类和头 足类) 0.3 10 100 10 5.5 250 20 鱼类 0.3 5.0 20 2 0.6 40 20 甲壳类 0.2 8.0 100 2 2 150 20 1.3.1.2 污染物排放标准 光缆铺设过程产生的各种船舶污染物的处理及排放需满足 船舶水污染物排 放控制标准 (GB3552-2018) 、 关于 1973年国际防止船舶造成污染公约 的 1978 年议定书和船舶与海上设施法定检验规则 (2011)及 2014年修改通报及相关 管理要求,同时考虑本项目的工程及所处环境特点,确定本项目执行的污染物排 放标准见表 1.3-4。 表 1.3-4 本项目执行的船舶污染物排放标准 项目 适用海域 标准要求 标准来源 船舶 污水 含油污 水 距陆地 12 海里 以内海域 船舶正在航行途中,且未经稀释排放浓度 不大于 15ppm 船舶水污染 物排放标准 (GB3552-201 8) 、 关于 1973 年国际防止船 舶造成污染公 约 的 1978年 议定书 距陆地 12 海里 以外海域 船舶正在航行途中,且未经稀释排放浓度 不大于 100ppm 生活污 水 距陆地 4 海里 以内 仅允许排放消毒处理后的生活污水,且尽 量远离陆地排放。 生化需氧量不大于 50mg/L; 悬浮物 不大于 150 mg/L; 大肠菌群不大于 250 个/100ml; 湾区互联海缆(BtoBE)项目中国段环境影响报告书 8 距最近陆地 4-12 海里海域 仅允许排放消毒处理后的生活污水,且尽 量远离陆地排放。 悬浮物 无明显悬浮物固体; 大肠菌群 不 大于 1000 个/100ml; 排放速率不得将集污设备内的生活污水 顷刻排光, 船舶以不小于 4kn 的船速航行 时,以中等速率排放。 距最近陆地 12 海里以外海域 排放速率不得将集污设备内的生活污水 顷刻排光, 船舶以不小于 4kn 的船速航行 时,以中等速率排放。 船舶 垃圾 塑料制 品 任何海域 禁止投入水域 漂浮的 垫舱物 料、衬料 和包装 材料 距最近陆地 25 海里以内海域 禁止投入水域 距最近陆地 25 海里以外海域 尽可能收集,避免排放入海。 食品废 弃物及 其他垃 圾(易降 解、无毒 害) 距陆地 3 海里以 内 禁止排放 距陆地 3-12海里 经过粉碎处理后,颗粒直径小于 25mm 时可允许在距最近陆地 3 海里之外投弃 入海,要尽可能远离陆地入海。 12 海里以外 尽可能远离陆地入海 1.3.2 评 价等 级 根据海洋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GB/T19485-2014) ,本项目光缆中 国段长度为 2962km,路由位于南海北部,穿越了南海机动渔船底拖网禁渔区和 南海北部幼鱼繁育场保护区,属于海洋生态敏感区中的重要渔业水域,由此确定 本项目水质环境、沉积物环境及生态环境的评价等级为 1级,本项目海洋环境影 响评价等级确定为 1级。 根据海洋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GB/T19485-2014) 的要求,海底 电(光)缆项目的海洋水文动力环境、海洋地形地貌和冲淤环境为可选环境影响 评价内容,故本项目只做简要分析。 表 1.3-5 海洋环境评价工作等级确定 海洋工 程分类 工程类 型和工 程内容 工程规模 工程所在海域和生 态环境类型 单项海洋环境影响评价等级 水质环境 沉积物环 境 生态和生 物资源环 境 海底管 道、海 底电 海上和 海底电 (光)缆 长度大于 100km 生态环境敏感区 1 1 1 其它海域 2 2 1 长度(100~ 生态环境敏感区 1 2 1 湾区互联海缆(BtoBE)项目中国段环境影响报告书 9 (光) 缆类工 程 工程 20)km 其它海域 2 3 2 长度(20~ 5)km 生态环境敏感区 2 2 1 其它海域 3 3 2 本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等级 1 级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 (HJ/T169-2004)和危险化学品 重大危险源辨识 (GB18218-2009) ,施工建设及运营过程中不涉及重大危险源 的生产、加工、运输、使用和储存,确定本项目海域环境风险评价工作等级为二 级。 1.4 评价范围、评价内容与评价重点 1.4.1 评 价范 围 本次评价的海域范围为中国政府管辖的南海海域。 BtoBE 海缆中国南海段路 由涉及 4段路由,分别是 S1(HK-BU1)的全段(香港管辖海域除外) , S2(BU1- 美国) 、S3(BU1-新加坡)及 S5(BU2-菲律宾)的部分路由,中国管辖海域内 路各路由段长度约 2962km。 本次环境影响评价将对 BtoBE 海缆项目中国段工程施工、运营可能造成的 环境影响进行预测与评价,提出环境影响减缓措施,促进项目建设与环境保护协 调发展,保护海洋环境和资源,将工程建设带来的影响降低到最小。 根据同类项目经验, 悬浮沙对水质影响超一类水质海域距离光缆最大距离不 超过 4km,同时结合海洋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海洋生态的调查评价范 围,1 级项目扩展距离 8-30km,因此本次工程的评价范围为光缆路由路由两侧 各 8km 范围。评价范围面积约 4.7410 4 km 2 ,见图 1.4-1。 1.4.2 评 价内 容 本项目的评价内容主要包括 (1)海水水质、沉积物、海洋生态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2)详细的施工工艺过程及工程污染和非污染环境影响分析; (3)对工程可能造成的海洋环境及生态影响进行分析、预测与评价; (4)提出生态补偿及环境影响减缓措施。 湾区互联海缆(BtoBE)项目中国段环境影响报告书 10图 1.4-1 评价范围示意图 1.4.3 评 价重 点 (1)光缆施工对海水水质、沉积物、底栖生物以及海洋生态的影响评价; (2)光缆施工对南海机动渔船底拖网禁渔区和南海北部幼鱼繁育场保护区湾区互联海缆(BtoBE)项目中国段环境影响报告书 11 的影响评价; (3)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4)环境事故风险评价及防治措施; (5)工程路由选线及施工方案环境合理性分析; (6)埋设段工程分析。 1.5 环境影响要素识别和评价因子筛选 1.5.1 环 境影 响要 素识别 光缆建设过程可以分为施工阶段、运营阶段和废弃阶段三个阶段。本次环境 影响评价主要对施工阶段和运营阶段进行分析评价。 在施工阶段铺设光缆搅起的 海底泥沙导致悬浮沙浓度增高,施工船舶排放船舶污染物,均会对海水水质和海 洋生物造成影响。运营阶段对海洋环境基本无影响。具体环境影响要素识别见表 1.5-1。 表 1.5-1 环境影响要素识别表 作业 过程 污染物 主要污染因子 排放方式 影响对象 影响程度 扫海 作业 悬浮沙 悬浮沙 间断排放 海水、 生物 小 机舱含油污水 石油类 按标准要求排放 海水 小 船舶发动机尾气 SO 2、NOx 间断排放 大气环境 轻微 船舶压舱水 石油类 运回陆地处理 无 发动机噪声 噪声 间断排放 声环境 轻微 生活污水 COD、BOD5、 按标准要求排放 海洋环境 小 生活垃圾 食品废物、包装物 按标准要求排放 和运回陆地处理 海洋环境 小 海底垃圾 扫海垃圾 运回陆地处理 无 光缆 铺设 作业 光缆边角料 光缆边角料 运回陆地处理 无 悬浮沙 悬浮沙 连续排放 海水、 生物 中 机舱含油污水 石油类 按标准要求排放 海水 小 船舶压舱水 石油类 运回陆地处理 无 船舶发动机尾气 SO 2、NOx 间断排放 大气环境 轻微 发动机噪声 噪声 间断排放 声环境 轻微 生活污水 COD、BOD5、 按标准要求排放 海洋环境 小 生活垃圾 食品废物、包装物 按标准要求排放 和运回陆地处理 海洋环境 小 1.5.2 评 价因 子筛 选 根据环境影响要素识别结果确定本次环境影响评价因子如下 湾区互联海缆(BtoBE)项目中国段环境影响报告书 12 (1)环境质量现状评价因子 海水水质 pH、化学需氧量(COD) 、溶解氧、石油类、无机氮(以 N 计) 、 活性磷酸盐(以 P 计) 、铜、铅、锌、镉、总铬、砷、总汞、硫化物(以 S 计) 。 沉积物石油类、汞、铜、铅、镉、锌、总铬、砷。 海洋生态叶绿素 a、初级生产力、浮游植物、浮游动物、游泳生物、底栖 生物、鱼卵仔鱼、游泳生物。 生物质量铜、铅、锌、镉、汞、砷和石油烃。 (2)环境影响预测因子 施工阶段铺设光缆搅起的悬浮沙。 1.6 环境保护目标与环境敏感目标 1.6.1 环 境保 护目 标 (1)工程海域海水水质、沉积物和海洋生态环境满足所在海洋功能区划的 要求,光缆路由海域的水质达到海水水质标准 (GB3097-1997)中一类标准; (2)工程施工期及运营期产生的污染及非污染影响因素不影响所在海域海 洋生态及水生生物的栖息环境;不影响南海机动渔船底拖网禁渔区、南海北部幼 鱼繁育场保护区和鱼类产卵场; (3)不影响光缆路由邻近功能区的主导功能发挥。 1.6.2 环 境敏 感目 标 经识别, BtoBE 海缆中国南海段环境影响评价范围内环境敏感目标及评价范 围外的保护关注点见表 1.6-1。 表 1.6-1评价范围内海洋环境敏感目标及评价范围外保护关注点分布情况 序 号 名称 方位 距离 km 管理要求 保护对象 1 南海机动渔 船底拖网禁 渔区 穿越 0 该区是重要渔业品种保护区,实行凭证 捕鱼制度,严禁乱捕滥采,防止或减少 对渔业资源的损害,维持渔业生产秩 序。 所有机动底拖网渔船都不得进入 上述禁渔区线内作业。南海伏季休渔期 从 5月 1日 12时至 8月 16日 12时, 北纬 12度以北至“闽粤海域交界线”的南海海 域(含北部湾)为休渔海域。 重要渔业品种 保护区,实行凭 证捕鱼制度,严 禁乱捕滥采,防止 或减少对 渔 业 资 源 的 损 害, 维持渔业生产秩 序 2 南海北部幼 穿越 0 保护期内禁止拖网船、拖虾船以及捕捞 幼鱼 湾区互联海缆(BtoBE)项目中国段环境影响报告书 13 序 号 名称 方位 距离 km 管理要求 保护对象 鱼繁育场保 护区 幼鱼、幼虾为主的作业船只进入本区生 产。 3 幼鱼幼虾保 护区 北 31 保护期为每年 3月 1日至 5 月 31 日, 禁止底拖网渔船和拖虾渔船及以捕捞 幼鱼幼虾为主的其他作业渔船进入生 产 幼鱼幼虾和重要 的渔业种质资源 4 担杆列岛海 洋保护区 西南 19.4 为海洋功能区划保护区,按国家关于海 洋环境保护以及自然保护区管理的法 律法规和标准进行管理 担杆上升流海洋 生态系统 5 针头岩海洋 保护区 北 11.8 为海洋功能区划保护区,按国家关于海 洋环境保护以及自然保护区管理的法 律法规和标准进行管理,禁止炸岛等破 坏性活动 保护领海基点, 保 障国防安全用海 需求 6 大亚湾海洋 保护区 北 18.5 分 5 个核心区、2 个缓冲区和 2个实验 区。 核心区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在其范 围内进行一切可能对保护区造成危害 或不良影响的活动。因科学研究的需 要,必须进入核心区从事科学研究观 测、调查活动的,须事先向自然保护区 管理机构提交申请和活动计划,并报省 主管部门批准。 缓冲区在保护对象不遭 受人为破坏和污染前提下,经保护区管 理机构批准,可在限定时间和范围内适 当进行渔业生产、观光性旅游、科学研 究、教学实习等活动。实验区在保护区 管理机构统一规划和指导下,可有计划 地进行适度开发活动。 西北部核心区马 氏珠母贝和多种 名贵经济种类及 其栖 息的海洋 生态环境; 西南部核心区马 氏珠母贝、柴海 胆、华贵栉孔扇 贝、翡翠贻贝、栉 江姚、旗江姚、棕 环参、米氏参、糙 参、 海马及明科鱼 类等重要经济种 类资源; 南部核心区紫海 胆、龙虾、鲍鱼等 名贵经济种类的 自然资源及其海 洋生态环境。 7 东沙群岛珊 瑚礁和海鸟 自然保护区 西南 42 海域使用类型为特殊用海;按国家关于 海洋环境保护以及自然保护区管理的 法律、法规和标准进行管理。 环境保护要求为保护海洋生态环境;执 行海水水质第一类标准、海洋沉积物质 量第一类标准和海洋生物质量第一类 标准。 保护海洋生态环 境 8 南海中上层 鱼类产卵场 穿越 0 蓝圆鲹产卵场、鲐鱼产卵场 产卵场 9 南海底层、 近底层鱼类 产卵场 穿越 0 主要包括金线鱼、深水金线鱼、二长棘 鲷、红笛鲷、绯鲤类、短尾鳍大眼鲷、 长尾大眼鲷、脂眼鲷和黄鲷产卵场。 产卵场 湾区互联海缆(BtoBE)项目中国段环境影响报告书 14 2 工程概况 2.1 项目基本信息 项目名称湾区互联海缆(BtoBE)项目中国段 项目性质新建 项目规模湾区互联海缆(BtoBE)总长约为 16000km,其中中国管辖海域 内长约 2962km 建设单位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施工单位中国海底电缆建设有限公司 设计使用寿命25年; 总投资3.4亿美元,中国段投资约 1.73亿美元。 地理位置本项目中国段路由位于中国南海,主线路由从南海北部的香港逐 渐向东方向延伸至吕宋海峡西侧;支线路由为主线上通往新加坡和菲律宾的分 支,S3 支线从南海深海海盆北部通往南海西南巽他海峡陆架,纵贯南海海域, S5 支线在中沙群岛东侧延伸至菲律宾。 南海地理坐标大体位于 230’S2330’N, 9910’E12150’E 之间。 2.2 工程平面布置及路由比选 2.2.1 路 由比 选原 则 路由的预选尽量避开影响海底光缆安全、铺设施工和维护的不利因素。根据 国际众多光缆施工实践和海底光缆数字传输系统工程设计规范及海底光缆 工程设计规范 ,预选的海底光缆登陆点及登陆滩地应尽量满足以下条件 a 至海缆登陆站距离较近的岸滩地点; b 避免有岩石,选择登陆潮滩较短以及有盘留余缆区域的岸滩地区; c 全年风浪比较平稳,海潮流比较小的岸滩地区; d 沿岸流砂少,地震、海啸及洪水灾害等不易波及的地段; e 登陆滩地附近没有其他设施或海底障碍(如电力电缆、水管、油管及其 它海缆等) ; 湾区互联海缆(BtoBE)项目中国段环境影响报告书 15 f 便于今后海缆登陆作业和建成后维护的地点; g 将来不会在沿岸进行治水、护岸和修建港湾的地点。 海底光缆路由尽量避开有下列特征的地形 a 海底为岩石的地带; b 埋藏古河道; c 火山和地震多发带附近; d 陡坎和滑坡多发区; 另外要满足项目与利益相关者可以协调、项目的建设开发与环境的保护并 举、符合国际光缆保护委员会建议等原则。 海底光缆路由应尽量减少与其它海缆或者管线的交越,应避开捕捞作业区、 各类锚地和其它特殊作业区。 海底光缆路由应避开海底自然障碍物 (基岩、 砾石、 沙波、沙脊、浅层气区)和人工障碍物(沉船、废弃建筑物、抛弃贝壳堆等) 。 2.2.2 预 选路 由方 案 根据路由设计资料,及相关规范的要求,光缆设计方在海底光缆的总体布局 的基础上,提出了 2 个路由方案,如图 2.2-1。其中方案一 2962km,方案二 2944km。两条方案登陆点相同,均为香港舂坎角登陆点,其中方案一和方案二 在东沙群岛东南、中沙群岛东和即将进入巽他海峡处有较大不同。 设计单位对路由区的水深、海底环境、海洋开发活动等条件进行比较分析, 发现方案一最优,选定为预选路由方案,方案二为备选路由。 本报告介绍了备选路由与预选路由在路由区自然环境状况、海域开发活动、 施工难度及经济效益等方面的具体分析比较,选择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海 洋环境相对安全、与海洋功能区划相符、利益相关者可协调的海底光缆路由上报 主管部门,为国家海洋行政管理部门审批勘察路由提供重要依据。 湾区互联海缆(BtoBE)项目中国段环境影响报告书 16图 2.2-1 BtoBE 海缆中国南海段预选路由示意图 湾区互联海缆(BtoBE)项目中国段环境影响报告书 17 2.2.3 路 由比 选 BtoBE 海缆中国南海段路由研究主要从路由适宜性 (海底光缆制造及施工条 件、路由区自然条件) 、路由海域使用合理性(海洋开发状况、相关规划符合性、 对国防安全的影响及协调可能性)2 个方面对预选路由进行综合比选,详见表 2.2-1和表 2.2-2。 表 2.2-1 BtoBE 海缆中国南海段路由方案适宜性比选 类目 方案一 方案二 路由比较 长度 2962km 2944km 方案二优 海底腐蚀性 200m 以浅的沉积物中硫化物会对海底光缆有一定腐蚀, 其他路由 区腐蚀影响均较小,选择合适的海底光缆的防腐材料与方式应对 相同 施工季节 冬季风期间和夏季、秋季台风季节不适宜施工 相同 施工水文环 境 潮差多在 1m 左右,近岸海流流速较大。有台风带来大风、极端 降水和巨浪的风险,同时需注意冬季大风引起的灾害性海浪。 相同 地形地貌 穿越了南海北部大陆架、北部大 陆坡、中央海盆、西南海盆、西 部大陆坡、南部大陆坡、南部大 陆架等一级地貌单元,海盆内路 由长度较长,最大水深 4300m, 处于深水区路由段较长 穿越了南海北部大陆架、北部大 陆坡、中央海盆、西南海盆、西 部大陆坡、南部大陆坡、南部大 陆架等一级地貌单元,海盆内路 由长度较长,最大水深 4300m, 处于深水区路由段相对较短。 本方案 S1 东南段穿越了部分海 丘区;S3段距离中沙环礁较近, 海底稳定性不如预选路由一, S3 南段穿越了一陡坡海谷, 并且 S5 附近有较多的海山 方案一优 底质特征 跨越了生物源沉积、陆源碎屑沉积、陆源碎屑-生物源沉积、深海 沉积 4大类沉积区,北部陆架以粘土质粉砂、砂-粉砂-粘土、细砂 为主,北部陆坡以粉砂质砂、钙质生物粘土质粉砂、生物粉砂质 粘土、粘土质粉砂为主,深海盆以深海粘土、硅质软泥、

注意事项

本文(湾区互联海缆(BtoBE)项目中国段环境影响报告书.pdf)为本站会员(碳交易)主动上传,环境100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环境100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7 环境100文库版权所有
国家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16041442号-6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