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环境100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环境100文库

换一换
首页 环境100文库 > 资源分类 > PDF文档下载
 

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2018年度报告(PDF电子版文件).pdf

  • 资源ID:4774       资源大小:741.75KB        全文页数:57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权限:游客/注册会员/VIP会员    下载费用:8碳币 【人民币8元】
快捷注册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8碳币 【人民币8元】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支付成功后,系统会自动生成账号(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下次登录下载和查询订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既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2018年度报告(PDF电子版文件).pdf

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 2018 年度报告 生态环境部 二○一八年十一月 目录 前 言 1 一、减缓气候变化 3 (一)调整产业结构 \ 3 (二)优化能源结构 \ 5 (三)节能提高能效 \ 9 (四)控制非能源活动温室气体排放 \ 14 (五)增加碳汇 \ 16 二、适应气候变化 19 (一)提高重点领域适应能力 \ 19 (二)加强适应基础能力建设 \ 24 三、地方行动 26 (一)各级试点示范 \ 26 (二)地方自主低碳发展创新行动 \ 27 (三)多地区积极推动碳排放达峰 \ 28 (四)其他领域试点示范 \ 29 四、全社会广泛参与 . 31 (一)政府主动引导 \ 31 (二)公众广泛参与 \ 33 (三)企业积极探索 \ 34 (四)媒体广泛宣传 \ 34 五、体制和制度建设 . 35 (一)完善体制机制 \ 36 (二)强化法规标准 \ 37 (三)推动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 \ 38 六、加强基础能力 40 (一)加强温室气体统计核算体系建设 \ 41 (二)强化科技队伍支撑 \ 43 七、积极参加国际谈判 . 45 (一)积极参加 联合国框架 下的多边进程 \ 45 (二)广泛参与其他多边进程 \ 46 (三) 关于卡托维兹气候变化大会的基本立场和主张 \ 48 八、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 49 (一)推动与国际组织合作 \ 50 (二)加强与发达国家的交流合作 \ 50 (三)深化应对气候变化南南合作 \ 51 1 2018年度报告 前 言 气候变化是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中国政府一贯高度重视应对气候变化,以积极建设性的态度推动构建公平合理、合作共赢的全球气候治理体系,并采取了切实有力的政策措施强化应对气候变化国内行动,展现了推进可持续发展和绿色低碳转型的坚定决心。 2017 年以来,中国继续推进应对气候变化工作,采取了一系列举措,取得积极进展,已经成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参与者、贡献者、引领者。 2017 年中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 GDP)二氧化碳排放(以下简称碳强度)比 2005 年下降约 46,已超过2020 年碳强度下降 40-45的目标,碳排放快速增长的局面得到初步扭转。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 13.8,造林护林任务持续推进,适应气候变化能力不断增强。应对气候变化体制机制不断完善,应对气候变化机构和队伍建设持续加强,全社会应对气候变化意识不断提高。为帮助各方全面了解 2017 年2 中国应对气候变 化的政策与行动 以来中国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的政策行动和成效,特编写本报告。 中国共产党的十九大报告和 2018 年召开的全国生态环境保护 大会对应对气候变化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018 年,按照中国政府机构改革的安排部署,应对气候变化和减排职能划转到生态环境部,将增强应对气候变化与环境污染防治的协同性,增强生态环境保护的整体性。下一步我们将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生态环境保护大会的部署和要求,实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战略,统筹推进国内国际工作,充分发挥应对气候变化工作对生态文明建设的促进作用、对高质量发展的引领作用和对环境污染治理的协同作用。 3 2018年度报告 一、减缓气候变化 2017 年以来,中国政府在调整产业结构、优化能源结构、节能提高能效、控制非能源活动温室气体排放、增加碳汇等方面采取一系列行动,取得积极成效。 2017 年中国碳强度比 2005 年下降约 46,已超过 2020 年碳强度下降 40-45的目标。 (一)调整产业结构 大力发展服务业。 2017 年,中国服务业的发展速度持续加快,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到 58.8;服务业增加值占 GDP 比重达到 51.6,与上年持平。 2018 年上半年,服务业平稳增长,比第二产业增加值增速高出 1.5 个百分点;服务业增加值占全国GDP 比重为 54.3,比上年同期提高 0.3 个百分点,比第二产业高 13.9 个百分点。服务业作为国民经济第一大产业,有效支撑和推动了国民经济稳中向好, 2018 年上半年服务业对国民经济4 中国应对气候变 化的政策与行动 增长的贡献率达到 60.5,比第二产业高 23.8 个百分点;拉动全国 GDP 增长 4.1 个百分点,比第二产业高 1.6 个百分点。 积极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2017 年 1 月,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部门组织编制了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产品和服务指导目录( 2016 版),涉及战略性新兴产业 5 大领域 8 个产业;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发布信息产业发展指南,引导“十三五”时期信息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在相关政策指导下和重点行业、企业持续快速增长的带动下,战略性新兴产业稳步增长。 2017 年全年规模以上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 11.0,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 13.4,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 值的比重为 12.7。 2017 年,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分别为 79.4万辆和 77.7 万辆,同比增长 53.8和 53.3。 2018 年上半年,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分别为 41.3 万辆和 41.2 万辆,同比分别增长94.9和 111.5。 加快化解过剩产能。 国家发展改革委在 2017 年和 2018 年先后印发关于做好 2017 年钢铁煤炭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实现脱困发展工作的意见关于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防范化解煤电5 2018年度报告 产能过剩风险的意见关于做好 2018 年重点领域化解过剩产能工作的通知等文件,不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显著成效 。 2017 年,煤炭、钢铁行业圆满完成全年化解过剩产能目标任务,其中化解钢铁过剩产能超过 5500 万吨,化解煤炭过剩产能 2.5 亿吨,淘汰停建缓建煤电项目共计超过 6500 万千瓦。此外,中央企业中,中国化工关停合成氨、尿素等过剩产能 250万吨,实现对过剩产能项目建设“零投资”;中国远洋海运报废处理老旧运营船舶近 300 万载重吨,有效降低了船队能耗。 2017 年,中国在经济结构持续优化的同时,实现了 2011 年以来经济总量增速首次回升, GDP 比上年增长 6.9,增速比上年加快 0.2 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分别增长 3.9、 6.1和 8.0,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占 GDP的比重分别为 7.9、 40.5和 51.6。 (二)优化能源结构 继续严格控制煤炭消费。 2017 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规划( 2017-2021 年),提出到 2019 年和6 中国应对气候变 化的政策与行动 2021 年北方地区清洁取暖率分别达到 50和 70,在京津冀及大气污染传输通道“ 226”城市形成天然气与电供暖等替代散烧煤的清洁取暖基本格局。国家发展改革委积极推动京津冀及周边、长三角、珠三角等重点地区实施 燃煤锅炉节能环保改造、余热暖民、浅层地能利用等重点工程,印发关于加快浅层地热能开发利用促进北方采暖地区燃煤减量替代的通知,会同有关部门对重点地区煤炭消费减量替代目标任务完成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2017 年各重点地区都完成了国务院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 2013-2017 年煤炭消费减量目标。 2018 年, 印发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要求重点区域继续实施煤炭总量控制,到 2020 年,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河南五省(直辖市)及珠三角区域煤炭消费总量比 2015 年下降 10左右,上海、江苏、浙江、安徽和汾渭平原下降 5左右。 2017 年,全国煤炭消费总量呈总体稳定态势,京津冀等地区的煤炭消费量呈持续下降趋势。 推进化石能源清洁化利用。 2017 年以来,国家发展改革委建立完善优先发电制度,有序缩减火电电量,为清洁能源预留空7 2018年度报告 间,在吉林、甘肃、内蒙古等地开展就近消纳试点,在青海探索全清洁能源连续供电,鼓励实施电能替代,促进清洁能源消纳。继续推进煤炭绿色高效开发利用,推广成熟先进节能减排技术应用,加快煤电机组超低排放改造。 2018 年 3 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提升电力系 统调节能力的指导意见,实施火电灵活性提升工程。截至 2017 年底,全国累计完成煤电超低排放改造 7 亿千瓦,节能改造 6.04 亿千瓦,淘汰关停落后煤电产能 2000 万千瓦以上。持续推进油品质量升级,组织扩大生物燃料乙醇生产和推广使用车用乙醇汽油, 2017 年 1 月 1 日起全国全面供应国五标准车用汽柴油, 7 月 1 日起全国供应与国四标准车用柴油相同硫含量( 50ppm)的普通柴油, 10 月 1 日起在“ 226”城市提前供应国六标准车用汽柴油, 11 月 1 日起在全国范围提前供应硫含量不大于 10ppm 的普通柴油。加快推进天然气利用, 2017 年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多部门发布加快推进天然气利用的意见,提出实施城镇燃气工程、天然气发电工程、工业燃料升级工程和交通燃料升级工程。 2017 年,全国天然气消费量达到 2386 亿立方米,比 2016 年增长 14.8。 8 中国应对气候变 化的政策与行动 大力发展非化石能源。 2017 年以来,国家能源局发布可再生能源发展“十三五”规划实施的指导意见等文件,推动可再生能源规模化发展。 2017 年 10 月和 11 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发布关于促进西南地区水电消纳的通知解决弃水弃风弃光问题实施方案,加大可再生能源并网力度。 2017年 2 月, 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关于试行可再生能源绿色电力证书核发及自愿认购交易制度的通知,探索用市场机制推动可再生能源发展。水利部启动绿色小水电站创建工作,印发关于推进绿色小水电发展的指导意见,颁布绿色小水电评价标准。 2017 年 11 月,原国家林业局发布了第一批林业生物质能源主要树种目录。截至 2017 年底,全国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达到 6.5 亿千瓦,同比增长 14,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约占全部电力装机的 36.6,同比上升 2.1。 2017年,全国水电、风电、太阳能发电量共 1.6 万亿千瓦 时,同比增长 989 亿千瓦时。 通过采取系列措施, 2017 年中国能源结构进一步优化,煤炭、石油、天然气和非化石能源在能源消费中占比分别为 60.4、9 2018年度报告 18.8、 7.0和 13.8,比 2016 年分别下降 1.6、提高 0.5、提高 0.6、提高 0.5。 (三)节能提高能效 强化目标责任。 “十三五”时期,国家实行能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行动,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要求“十三五”全国单位 GDP 能耗下降 15,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在 50 亿吨标准煤以内。 2017 年以来,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部门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能源消费总量和强度“双控”的工作部署,积极采取各项措施,推动“双控”工作。根据国务院要求,每年组织开展省级人民政府能耗“双控”考核;制修订了节能监察办法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审查办法重点用能单位节能管理办法等节能法规,加强节能法律法规执行情况监督检查;强化重点用能单位节能管理,组织开展重点用能单位“百千万”行动,各地区将能耗总量控制和节能目标分解到重点用能单位。在一系列措施的大力推动下, 2016‒2017年全国能耗“双控”达到10 中国应对气候变 化的政策与行动 了“十三五” 时间进度要求。 完善统计制度和标准体系。 2017 年,国家统计局修订完善能源统计报表制度,扩大能源生产和经销统计调查范围,完善节能减排基础数据统计制度。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高效节能家电产品销售统计调查制度(试行),积极推动绿色消费。原质检总局和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能源计量工作的指导意见,完善能源计量体系。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标准委印发节能标准体系建设方案,全面部署 2020 年前国家、行业、地方节能标准体系建设工作。国家发展改革委、原质检总局和国家标准委等继续推进实施“百项能效标准推进工程”。国家能源局推动“互联网 ”智慧能源、电动汽车充电设施、太阳能发电、天然气发电、储能以及能源安全生产等领域有关标准制(修)订工作。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原质检总局印发重点用能单位能耗在线监测系统推广建设工作方案,推进重点用能单位能耗在线监测系统建设。原质检总局组织开展节能产品惠民工程相关产品能效标识专项执法检查行动。 推广节能技术和产品。 2018 年 2 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11 2018年度报告 国家重点节能低碳技 术推广目录( 2017 年本,节能部分),公布煤炭、电力、钢铁、有色、石油石化、化工、建材等 13 个行业共 260 项重点节能技术。财政部、国家发展改委定期调整发布节能产品政府采购清单和环境标志产品政府采购清单,对清单产品实行强制采购和优先采购支持政策。 2017 年节能环保产品政府采购规模达到 3444 亿元,占同类产品的比重超过 90。财政部、税务总局、工业和信息化部、交通运输部联合发布关于节能新能源车船享受车船税优惠政策的通知,对节能汽车减半征收车船税。 加快发展循环经济。 2017 年 1 月,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 原环境保护部、国家统计局联合印发循环经济发展评价指标体系( 2017 年版),对各地开展循环经济实践予以指导。 2017年 5 月,国家发展改革委等 14 个部委联合印发循环发展引领行动,对“十三五”期间循环经济发展工作做出统一安排和整体部署。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关于推进资源循环利用基地建设的指导意见,提升城市废弃物精细管理水平。工业和信息化部等 7 部门印发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管理暂行办法,12 中国应对气候变 化的政策与行动 推动建立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体系。国家标准委、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准 26 家单位开展循环经济标准化试点示范工作 。 推进建筑领域节能和绿色发展。 2017 年,住房城乡建设部印发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发展“十三五”规划住房城乡建设科技创新“十三五”专项规划,推进建筑领域绿色发展。全国省会以上城市保障性住房、政府投资公益性建筑以及大型公共建筑开始全面执行绿色建筑标准,北京、天津、上海、重庆、江苏、浙江、山东等地已在城镇新建建筑中全面执行绿色建筑标准。住房城乡建设部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国家能源局制订了关于推进北方采暖地区城镇清洁供暖的指导意见,会同财政部、原环境保护部、国家能源局确定了第一批 12 个北方地区冬季 清洁取暖试点城市,会同银监会确定了第一批 29 个公共建筑能效提升重点城市,促进装配式建筑发展,加大绿色建材推广力度。截至 2017 年底,全国城镇新建建筑执行节能强制性标准比例基本达到 100,累计建成节能建筑面积 170 亿平方米,节能建筑占城镇民用建筑面积比重超过 51;全国城镇累计建设绿色建筑面积 23.1 亿平方米,绿色建筑占城镇新建民用建筑比13 2018年度报告 例超过 40;北方采暖地区累计完成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面积 13 亿平方米,夏热冬冷地区累计完成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面积 1 亿平方米;全国城镇太阳能光热应用集热面积 4.95 亿平方 米,浅层地热能应用面积 5.2 亿立方米;全国已有 456 个建材产品获得绿色建材评价标识。 推进交通领域节能和绿色发展。 2017 年,交通运输部先后印发推进交通运输生态文明建设实施方案关于全面深入推进绿色交通发展的意见,明确了 2020 年绿色交通发展目标和重点任务。发布关于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全面推进绿色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推广清洁高效的交通装备和运输方式创新。交通运输部分三批确定 87 个城市开展国家公交都市示范工程建设,并会同财政部等部门出台完善城市公交车成品油价格补助政策。 2017 年原环境保护部会同有关部门和地方政府印发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方案,推进运输结构调整,加强机动车等移动源污染防控。国家铁路局印发贯彻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和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精神打赢蓝天保卫战的目标和措施,确定了增加铁路货14 中国应对气候变 化的政策与行动 运量的目标和具体措施。民航局印发民航节能减排“十三五”规划,明确“十三五”期间民航业绿色发展的目标要求和重要任务。截至 2017 年底,交通运输行业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总量超过 35万辆,已提前实现原定于 2020年的推广应用目标,其中,新能源公交车超过 25 万辆,占 全国公共汽电车总量的近 40。 经过努力, 2016 和 2017 年全国单位 GDP 能耗分别降低 5和 3.7,两年累计下降 8.5。 (四)控制非能源活动温室气体排放 控制工业领域温室气体排放。 2018 年 3 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关于开展 2017 年度氢氟碳化物处置核查相关工作的通知,组织开展 2017 年度氢氟碳化物处置核查工作,对 11 家企业核查情况予以公示,确保 HFC-23 销毁装置的正常运行,对销毁处置企业给予定额补贴。 2017 年 9 月,原环境保护部发布工业企业污染治理设施污染物去除协同控制温室气体核算技术指南( 试行),积极推动污染物和温室气体协同控制,组织开展污15 2018年度报告 染物与温室气体协同控制及含氟气体统计调查能力建设培训。继续推进煤矿瓦斯抽采规模化矿区建设,实施煤矿瓦斯抽采和利用示范工程,加强对油气系统挥发性有机物和甲烷逃逸的监测和控制。 控制农业领域温室气体排放。 继续实施“到 2020 年化肥使用量零增长行动”和“到 2020 年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和化肥农药减量增效技术, 2017 年,全国水稻、玉米、小麦三大粮食作物化肥利用率 37.8,比 2015 年提高 2.6 个百分点;化肥农药使用量提前实现零增长。积 极控制畜禽温室气体排放, 2017 年 6 月印发关于加快推进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意见, 2017 年 8 月印发全国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整县推进项目工作方案( 2018-2020 年),启动实施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整县推进项目, 2017 年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 70,全国秸秆综合利用率超过 82。支持农村沼气建设,推动农村沼气转型升级,截至 2017 年底,全国户用沼气约 4100万户,全国沼气年产量达到 140.83 亿立方米。 控制废弃物处理领域温室气体排放。 积极推进垃圾资源化16 中国应对气候变 化的政策与行动 和无害化处理,规范垃圾分类回收。 2017 年 3 月,发布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提出“到 2020 年底,基本建立垃圾分类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生活垃圾分类模式,在实施生活垃圾强制分类的城市,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到 35以上”等目标。 (五)增加碳汇 增加森林碳汇。 加快实施全国造林绿化规划纲要( 2016-2020 年)和相关工程规划,积极推进天然林资源保护、退耕还林还草、防沙治沙、石漠化综合治理、三北及长江流域的防护林体系建设等林业重点工程建设,创新推动全民义务植树和部门绿化,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深入实施全国森林经营规划( 2016-2050 年),印发省级、县级森林经营规划编制指南,全面开展森林抚育和退化林分修复,深入推进森林可持续经营试点示范。 2017 年 11 月,印发“十三五”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工程规划,启动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工程 18 个示范项目,稳步提升17 2018年度报告 森林质量。全面保护天然林,加快制定天然林保护条例和天然林保护修复制度方案,继续实施全面取消天然林商业性采伐限额指标。 2017 年,全国共完成造林面积 768.07 万公顷( 1.15亿亩),造林面积超过 1 亿亩,完成森林抚育面积 885.64 万公顷( 1.33 亿亩),成为同期全球森 林资源增长最多的国家;新增天然林管护面积 2 亿亩,每年减少森林资源消耗 3400 万立方米。原国家林业局印发关于开展 2017 年全国林业碳汇计量监测体系建设工作的通知第二次全国土地利用、土地利用变化与林业( LULUCF)碳汇计量监测方案,强化林业碳汇统计工作。 增加草原碳汇。 加强草原生态保护建设,实施退牧(退耕)还草、西南岩溶地区草地治理等重大草原生态修复工程。改善草原生态环境, 2017 年全国草原综合植被盖度达 55.3,比上年提高 0.7 个百分点;天然草原鲜草总产量 10.65 亿吨,较上年增加 2.53。加强 荒漠化防治, 2017 年京津风沙源治理和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完成营造林面积 46.06 万公顷,完成工程固沙 0.67万公顷,治理石漠化土地 3300 平方公里;新增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区试点县 19 个,批复国家沙漠(石漠)公园 33 个。据最新监18 中国应对气候变 化的政策与行动 测结果显示,全国荒漠化和沙化面积“双缩减”,荒漠化和沙化程度“双减轻”,沙区植被覆盖度和固碳能力“双提高”。 增加其他碳汇。 深入推进湿地全面保护,建立完善相关工作制度。 2017 年,原国家林业局牵头成立了由 8 个部门参加的湿地保护修复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原国家林业局、国家发展改革委和财政部联合印发全国湿地保护“十三五”实施规划,原国家林业局会同有关部门联合印发贯彻落实 的实施意见,完成湿地保护管理规定等 7 项国家层面拟建立的配套制度和重点任务,实施一批湿地保护修复重点工程。国家海洋局开展海洋生态系统碳汇前期研究。 2017 年,安排退耕还湿 30 万亩;启动国际湿地城市认证,向湿地公约提名6 个候选城市;新指定国际重要湿地 8 处,总数达到 57 处;新增国家湿地公园试点 65 处,全国湿地公园总数达到 898 处;全国湿地保护率提高到 49.03,湿地生态状况明显改善;全国已建成海洋牧场 233 个。 19 2018年度报告 二、适应气候变化 2017 年以来,中国政府在农业、水资源、林业、海洋、气象、防灾减灾救灾以及加强适应能力建设等领域开展多项工作,取得积极进展。 (一)提高重点领域适应能力 农业领域。 2017 年 4 月,财政部、原质检总局修订农业资源及生态保护补助资金管理办法,支持农业资源养护、生态保护及利益补偿。 2017 年,原质检总局会同财政部选择 100 个重点县(市、区)开展有机肥替代化肥试点,集成推广有机肥替代化肥的生产技术模式 ,构建果菜茶有机肥替代化肥长效机制。各省(区、市)完成县级精细化农业气候区划 3297 项、主要农业气象灾害风险区划 4563 项,为农业气象灾害风险管理提供支撑。继续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把农田水利作为农田建设的主攻方向,集中力量建设高标准农田,统筹实施高效节水灌溉,大20 中国应对气候变 化的政策与行动 力推进农田水利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和农业水价综合改革。 水资源领域。 推动落实水资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行动,深入开展节水型社会建设。 2017 年,水利部印发关于开展县域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工作的通知节水型社会评价标准,以县域为单元,全面启动节水型社会 达标建设,年内有 65 个县(区)完成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全方位推动节水载体建设,部署开展节水型居民小区创建活动,大力推进节水型企业、灌区、单位建设,全国累计创建各类节水载体 7.97 万余家。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水利部、原质检总局发布水效标识管理办法 , 建立水效标识制度。出台合同节水管理通则项目节水量计算导则项目节水评估导则等 3 项国家技术标准,完成纯碱等 8项取水定额国家标准修订。加快推进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建设,全国高效节水灌溉面积达到 3.1 亿亩。扎实推进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落实,持续强化长江等重点 流域水生态环境保护。修订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规范,不断深化饮用水水源环境保护。原环境保护部联合住房城乡建设部印发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攻坚战实施方案,开展城市黑臭水体整治环境保护专项行动,全面21 2018年度报告 推进城市黑臭水体整治。 林业和生态系统。 加强林地保护管理,严格实施国家、省、县级林地保护利用规划,严格审核审批建设项目使用林地,强化林地定额管理,首次对东北内蒙古国有林区 87 个林业局实施全覆盖执法检查,对全国 200 个县林地、林木采伐和保护发展森林资源实施目标责任制检查。继续实施全国森林防火规划( 2016-2025) , 2017 年中央预算内安排投资 14.8 亿元,财政补助约 6 亿元,加强森林防火基础设施建设。加强草原生态保护,推行禁牧休牧和草畜平衡,加强草原执法监督。 2017 年,国家投入草原生态保护补奖资金 187.6亿元,落实草原禁牧面积 12.06亿亩,草畜平衡面积 26.05 亿亩。加强自然保护区建设, 2017年原国家林业局共安排 6.4亿元支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基础设施建设和能力建设,截至 2017 年底,林业部门已建立各级各类自然保护区 2249 处,总面积 12613 万公顷,约占陆地国土面积13.14。 海洋领域。 2017 年,国家海洋局编制发布全国海洋经济发展“十三五”规划,沿海有关省(区、市)先后出台省级海22 中国应对气候变 化的政策与行动 洋主体功能规划。发布 2017 年中国海平面公报,全面评估了海平面上升及其影响状况,为沿海地区科学应对气候变化提供了依据。进一步强化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措施,启动“湾长制”试点。2017 年,国家海洋局与相关部门联合制订关于改进和加强海洋经济发展金融服务的指导意见,引导开发性、政策性金融向海洋领域累计投放贷款近 1700 亿元,沿海各省(区、市)共设立各类海洋产业基金 3200 亿元。 气象领域。 完成全国所有区县气象灾害风险普 查,累计完成35.6 万条中小河流、 59 万条山洪沟、 6.5 万个泥石流点、 28 万个滑坡隐患点的风险普查和数据整理入库,组织完成全国三分之二以上中小河流洪水、山洪风险区划图谱的编制和应用。印发基层中小河流洪水、山洪和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业务标准化建设指南,开展基层中小河流洪水、山洪和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业务标准化建设试点 897 个,实现基层气象灾害风险预警“五有三覆盖”。加强城市防涝,为 83 个城市排水防涝设计开展了暴雨强度公式编制或者暴雨雨型设计。加强气象保障能力建设,编制完成 2016 年度全国生态气象公报, 出版农业应对气候变化23 2018年度报告 蓝皮书 -中国农业气象灾害及其灾损评估报告 , 积极开展生态和环境气象服务。 防灾减灾救灾领域。 2017 年 7 月,财政部、农业部、水利部和原国土资源部联合发布中央财政农业生产救灾及特大防汛抗旱补助资金管理办法,用于支持应对农业灾害的农业生产救灾、应对水旱灾害的特大防汛抗旱和应对突发地质灾害发生后的地质灾害救灾。水利部汛期科学调度水利工程,有效防御江河洪水,加强预测预报预警,及时向社会公众发布洪水预警 755 次,启动应急响应 27 次,派出 420 多个工作组赴水旱灾害一线,支持地方做好抗洪抢险和抗 旱减灾工作。 2017 年,国家减灾委、民政部共启动国家救灾应急响应 17 次,紧急调拨近 3 万顶救灾帐篷、 11.6 万床(件)衣被、 3.1 万条睡袋、 6.9 万张折叠床等中央救灾物资,帮助地方做好受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工作。 2017年,国家海洋局印发贯彻落实 工作方案,对做好新时期海洋防灾减灾工作作出全面部署。 2018 年 1 月,中国气象局发布关于加强气象防灾减灾救灾工作的意见,提出建设新时代气象防灾24 中国应对气候变 化的政策与行动 减灾救灾体系,明确实施气象防灾减灾救灾“七大行动”。 (二)加强适应基础能力建设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加强江河治理骨干工程建设,推进重大水资源配置工程和重点水源工程建设,提升流域区域水旱灾害防御能力和供水保障程度。全力抓好水利薄弱环节建设,治理中小河流 2 万多公里,开展 5400 余座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实施 13 个重点涝区 37 个易涝片排涝能力建设。在水土流失严重区域加快推进小流域综合治理、坡耕地综合整治和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等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工程。 2017 年以来,累计完成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面积 2.4 万平方公里,建成生态清洁小流域 600 条。加强防火能力,全国县级以上草原防 火机构达 1148 个,应急队伍 7000 余支,专兼职扑火人员 19 万余人,年均出动火灾隐患排查人员近 2 万人次,火灾 24 小时扑灭率保持在 95以上。 提高科技能力。 持续开展全球和区域气候模式研发,继续开展气候变化预估研究,开展综合影响评估模型研发,中国区域平25 2018年度报告 均温度、极端温度变化的监测归因工作取得重要进展。建立异常大风、降水对中国近海生态环境影响的准业务化试运行的预评估系统和示范海湾的决策支持系统,完善了北极海冰业务预报系统,继续 推进海岸过程研究与海滩防护技术的推广工作。建立基于卫星遥感的陆源入海碳通量与扩散的动态监测示范系统。加强卫星雷达立体监测产品分析与应用,提高环境气象预报精细化水平。 建立灾害监测预警机制。 印发关于做好建立全国水资源承载能力监测预警机制工作的通知,健全以地方行政首长负责制为核心的各级防汛抗旱工作责任制,完善大江大河防御洪水方案、洪水调度方案和水量应急调度预案,初步建立了全国旱情监测系统,建设自动和人工监测站点 1021 个。组织开展区域人群气象敏感性疾病科学调查,在试点城市开展儿童高温热浪健康风险预测预警服务 。 26 中国应对气候变 化的政策与行动 三、地方行动 2017 年以来,国家低碳省市试点继续稳步推进,低碳社区建设力度不断增强,同时各地区也积极探索创新低碳发展模式和碳排放达峰路径,近零碳排放、气候适应型城市试点建设、低碳产品认证示范、碳捕集利用及封存( CCUS)等试点示范工作不断深入。 (一)各级试点示范 低碳省市试点稳步推进。 2017 年 1 月,国家发展改革委确定在 45 个城市(区、县)开展第三批低碳城市试点,要求各试点明确目标和原则、编制低碳发展规划、建立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目标考核制度、积极探索创新经验和做法、提高低碳发展管理能力,低碳省市试点总 数达到 87 个。 低碳社区建设力度不断加强。 据不完全统计, 2017 年以来共有 22 个省(区、市)开展 400 多个低碳社区试点,其中,多

注意事项

本文(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2018年度报告(PDF电子版文件).pdf)为本站会员(石头哥)主动上传,环境100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环境100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7 环境100文库版权所有
国家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16041442号-6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