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环境100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环境100文库

换一换
首页 环境100文库 > 资源分类 > PDF文档下载
 

SZDB Z 69 组织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化和报告规范及指南《征求意见稿》.pdf

  • 资源ID:4231       资源大小:870.28KB        全文页数:36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权限:游客/注册会员/VIP会员    下载费用:4碳币 【人民币4元】
快捷注册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4碳币 【人民币4元】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支付成功后,系统会自动生成账号(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下次登录下载和查询订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既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SZDB Z 69 组织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化和报告规范及指南《征求意见稿》.pdf

ICS 13.020.10 Z 04 SZDB/Z 深圳市标准化指导性技术文件 SZDB/Z 69-XXXX 组织的温室气体 排放 量化和报告规范及指南 Specification with guidance for quantification and reporting of the organization’s greenhouse gas emissions ( 征求 意见 稿) XXXX-XX-XX发布 XXXX-XX-XX实施 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 SZDB/Z 69 XXXX I 目 次 前言 ................................................................................ II 引言 ................................................................................ II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术语和定义 ......................................................................... 1 4 组织的温室气体量化和报告总体思路 ................................................... 4 5 建立温室气体信息管理体系 ........................................................... 6 6 确定边界及基准年 ................................................................... 6 7 识别排放源 ......................................................................... 7 8 计算排放量 ......................................................................... 7 9 管理与改进数据质量 ................................................................. 9 10 编制温室气体清单和报告 ........................................................... 11 附 录 A (资料性附录) 温室气体清单 ............................................... 13 附 录 B (资料性附录) 温室气体报告框架 ........................................... 18 附 录 C (资料性附录) 全球增温潜势( GWP) ....................................... 22 附 录 D (资料性附录) 常见排放源 ................................................. 23 附 录 E (资料性附录) 常见排放源的活动数据来源 ................................... 24 附 录 F (资料性附录) 排放因子表 ................................................. 25 附 录 G (资料 性附录) 不确定性分析 ............................................... 28 参考文献 ............................................................................ 30 SZDB/Z 69 XXXX II 前 言 本文件依据 GB/T 1.1 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 1部分标准的 结构 和编写起草。 本文件代替 SZDB/Z 69 2012组织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化和报告规范及指南 , 与 之 相比,除编辑性修改外 , 主要技术性变化如下 修订了术语和定义; 强化了运行控 制权法在判断组织边界时的重要地位; 强调 识别源自生物质或生物质燃料燃烧的排放 ; 调整 了 直接温室气体 排放源的归类; 明确了 数据质量管理相关 材料 的保存年限; 明确 了 组织 温室气体 量化 的 排除 门槛 ; 更新 了部分 温室气体 的全球增温潜势( GWP) 值 ; 剔除了深圳 市 行政区域内不 具备 的特殊行业 的 常见排放源识别 示例 ; 增加了 香港 中华电力公司电力排放因子 ; 增加了 水煤浆、蒸汽及生物质燃料 燃烧 排放因子的相关数值及计算方法 。 本文件由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第一版 起草单位深圳市市场监 督管理局、深圳市标准技术研究院、深圳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中国质量认证中心深圳分中心、深圳赛西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深圳市计量质量检测研究院、深圳华测鹏程国际认证有限公司。 本文件第一版 主要起草人郭晓渝、卢越、郭力军、林余、谭瑞琥、宋燕、晏溶、罗方、蒋婷、陈欢、李莲、吴尚光、孟凯、周璐、易凡、徐毅敏、赵晋宇、叶斌、黄颖。 本文件修订版起草单位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深圳市标准技术研究院、深圳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深圳市计量质量检测研究院、中国质量认证中心深圳分中心、深圳赛西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深圳华测国际认证有限公 司、中国检验认证集团深圳有限公司、深圳万泰认证有限公司。 本文件修订版主要起草人郭力军、许立杰、林余、蒋婷、李莲、聂小兵、谭瑞琥、崔书海、刘鹏、唐云鹭、陈欢、朱冉、刘娥清、王媚、赵晋宇、 张 艺玮、 吴薇群、陈秉楠、朱威达。 SZDB/Z 69 XXXX III 引 言 0.1 碳排放权 交易市场 作为 基于市场机制的温室气体减排措施,是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 破解能源环境约束的重要举措。 为了 有效控制重点行业碳排放,推进重点领域低碳发展 , 我国 于 2017 年 12 月 19日 正式启动 了 全国碳 排放 权交易市场 。 作为全国 碳交易 试点城市, 为了 更好地 完善 深圳市碳排放量化 标 准 并对接国家 碳排放报告 方法 学 ,因而 对 SZDB/Z 69 2012组织的温室气体排放 量化和报告 规范及指南 进行修订 ,提升 量化方法学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 为 深圳 市 顺利 过渡至国家 统一 碳市场 奠定 良好 基础。 0.2 本文件以 SZDB/Z 69 2012组织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化和报告规范及指南 、 ISO 14064-12006组织层次上对温室气体排放和清除的量化与报告的规范及指南、温室气体议定书企业核算与报告准则、 GB/T 32150 2015 工业 企业温室 气体 排放核算和报告通则 以及 国家发改委气候司发布 的 行业指南 为基础, ,结合深圳实际情况,规定了组织温室气体量化和报告的原则与要求,确保量化和报告的科学性、一致性和准确性,为碳排放权交易及减排行动提供足够的信息支持。 本文件为深圳 市 行政 区域内被纳入碳排放权交易 体系 管控范围的 单位 进行 温室气体量化和报告 的依据。 0.3 为了 指导 第三方核查机构对组织温室气体排放进行公正、客观地评价,同步 修订 了 SZDB/Z 702012组织的温室气体排放核查规范及指南。 SZDB/Z 69 XXXX 1 组织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化和报告规范及指南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组织温室气体排放量化和报告的原则和要求,并提供 了 具体 的 温室气体量化和报告 方法 。 本文件适用对象为深圳 市 行政区域内 碳排放权交易 体系 管控单位 ,也适用于其他自愿量化和报告温室气体排放的组织。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ISO 14064-1 2006 温室气体 第 1 部分 组织层次上对温室气体排放和清除的量化与报告的规范及指南( Greenhouse gases Part1 Specification with guidance at the organization level for quantification and reporting of greenhouse gas emissions and removals) 温室气体议定书企业核算和报告准则( GHG Protocol A Corporate Accounting and Reporting Standard) GB/T 32150 2015 工业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和报告通则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组织 organization 具有自身职能和行政管理的 公司、集团公司、商行 、 企事业 单位 、政府机构、社团或其结合体,或上述单位中具有自身职能和行政管理的一部分,无论其是否具有法人资格、公营或私营。 [ISO 14064-1 2006, 定义 2.22] 3.2 设施 facility 属于某一地理边界、组织单元或生产过程中的,移动的或固定的一个装置、一组装置或 一系列 生产过程 。 [GB/T 32150 2015, 术语 和定义 3.3] 3.3 温室气体 greenhouse gas 大气层中自然存在的和由于人类活动产生的 , 能 够吸收和散发由地球表面、大气层和云层所产生的、波长在红外光谱内的辐射的气态 成分 。 注 1一般包括二氧化碳( CO2)、甲烷( CH4)、氧化亚氮( N2O)、氢氟碳化物( HFCs)、全氟碳化物( PFCs) 、和六氟化硫( SF6) 等 。 SZDB/Z 69 XXXX 2 注 2 本标准仅量化二氧化碳 ( CO2) 。 [ISO 14064-1 2006, 定义 2.1] 3.4 温室气体源 greenhouse gas source 向大气中排放 温室气体 的物理单元或过程。 [ISO 14064-1 2006, 定义 2.2] 3.5 温室气体排放 greenhouse gas emission 在特定时段内释放到大气中的 温室气体 总量(以质量单位计算)。 [ISO 14064-1 2006, 定义 2.5] 3.6 温室气体排放因子 greenhouse gas emission factor 表征 单位生产或消费活动量的温室气体排放的系数。 [GB/T 32150-2015, 术语 和定义 3.13] 3.7 直接温室气体排放 direct greenhouse gas emission 组织拥有或控制的 温室气体 源所产生的 温室气体 排放。 [ISO 14064-1 2006, 定义 2.8] 3.8 能源间接温室气体排放 energy indirect greenhouse gas emission 组织 所 消耗的外购电力、热、冷或蒸汽 的生产 造成 的 温室气体 排放。 [改写 ISO 14064-1 2006, 定义 2.9] 3.9 其他间接温室气体排放 other indirect greenhouse gas emission 因组织的活动引起的,而被其他组织拥有或控制的 温室气体 源所产生的 温室气体 排放,但不包括能源间接 温室气体 排放。 [ISO 14064-1 2006, 定义 2.10] 3.10 燃料燃烧排放 fuel combustion emission 燃料在氧化燃烧过程中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 [GB/T 32150 2015,术语和定义 3.7] 3.11 制 程 排放 process emission 在 生产 、废弃物处理处置等过程中除燃料燃烧之外的物理或化学变化造成的温室气体 排放 。 [改写 GB/T 32150-2015, 术语 和定义 3.8] 3.12 活动数据 greenhouse gas activity data 导致 温室气体排放的生产或消费活动量的 表征 值。 注 如 各种化石 燃料的 消耗量 、 原材料的使用量、购入的电量、购入的热量等 。 [GB/T 32150 2015, 术语 和定义 3.12] 3.13 温室气体信息管理体系 greenhouse gas ination management system 用来建立、管理和保持 温室气体 信息的方针、过程和程序。 SZDB/Z 69 XXXX 3 [改写 ISO 14064-1 2006, 定义 2.13] 3.14 温室气体清单 greenhouse gas inventory 组织 拥有或控制的温室气体源 以及 温室气体 排放数据汇总的文件。 [改写 GB/T 32150 2015, 术语 和定义 3.11] 3.15 温室气体报告 greenhouse gas report 用来向目标用户提供的有关组织 温室气体 信息的文件。 [改写 ISO 14064-1 2006, 定义 2.17] 3.16 全球增温潜势 global warming potential( GWP) 将单位质量的某种 温室气体 在给定时间段内 的 辐射 强度 影响与等量二氧化碳辐射 强度 影响相关联的系数。 注 附录 C 给出 了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提供的全球增温 潜势 。 [ISO 14064-1 2006, 定义 2.18] 3.17 二 氧化碳当量 carbon dioxide equivalent( CO2e) 在辐射强度上 与 某种温室 气体 质量相当的二氧化碳的量。 注 温室气体 二氧化碳当量等于给定 温室 气体的质量乘以它的全球增温潜势 值 。 [改写 GB/T 32150 2015, 术语 和 定义 3.16] 3.18 碳氧化率 carbon oxidation rate 燃料中 的碳在燃烧过程 中 被完全氧化的百分比。 [GB/T 32150 2015, 术语 和定义 3.14] 3.19 基准年 base year 用来将不同时期的 温室气体 排放,或其他 温室气体 相关信息进行参照比较的特定历史时段。 注 基准年排放的量化可以基于一个特定时期(例如一年)内的值,也可以基于若干个时期(例如若干个年份)的平均值。 [改写 ISO 14064-1 2006, 定义 2.20] 3.20 重要限度 significance threshold 用于界定 重要结构变化 的定性或定量标准。 注 多数情况下, “重要限度 ”取决于采用的信息、组织的特点及结构变化的特征。 [温室气体议定书企业核算和报告准则 , 附录术语表 ] 3.21 核查 verification 根据约定的核查准则对 组织 的 温室气体 量化清单和报告 进行系统的、独立的评价,并形成文件的过程。 [改写 ISO 14064-1 2006, 定义 2.35] 3.22 不确定性 uncertainty 与量化结果相关的、表征数值偏差的参数。 SZDB/Z 69 XXXX 4 注 不确定性信息一般要给出对可能发生的数值偏离的定量估算,并对可能引起差异的原因进行定性的描述。 [ISO 14064-1 2006, 定义 2.37] 3.23 排除门槛 exclusion threshold 用于界定不予量化的 温室气体 排放是否构成实质性的定性或定量的 要求 。 [温室气体议定书企业核 算和报告准则 , 附录术语表 ] 4 组织的温室气体量化和报告总体思路 4.1 原则 4.1.1 概述 为了 确保 组织 对 其 温室气体 排放 的 量化和报告 基于相同的思路和方法,组织应遵循以下原则 4.1.2 相关性 选择适应目标用户需求的 温室气体 源、数据和方法学。 4.1.3 完整性 包括所有相关的 温室气体 排放信息。 4.1.4 一致性 能够对有关的 温室气体 排放信息进行有意义的比较。 4.1.5 准确性 尽可能减少偏差和不确定性。 4.1.6 透明性 发布充分适用的 温室气体 信息,使目标用户能够在合理的置信度内做出决策。 注 如果此条款与政府相关政策相违背,应遵循相关法律法规,例如政府如果为 温室气体 排放 信息设定保密级别,应按规定进行保密。对于组织来说,一些资料涉及机密或知识产权,这些信息和数据也是应该受到保护不予公开的。 4.2 流程 组织的 温室气体 量化和报告 工作 流程如图 1 所示。 SZDB/Z 69 XXXX 5 图 1 组织的温室气体量化和报告工作流程 数据质量管理 [9.1] [9.1] 数据质量分析 [9.2] [9.2] 数据质量改进 [9.3] [9.3] 建立体系及设定边界 组织边界 [6.2] [6.2] 基准年 [6.4] [6.4] 运行边界 [6.3] [6.3] 确定职责权限 [5.1] [5.1] 人员培训 [5.2] 建立 管理程序 [5.3] 建立温室气体信息 管理 体系 [5] 确定 边界及基准年 [6] 量化温室气体排放 识别排放源 [7] [7] 选择量化方法 [8.1] [8.1] 收集活动数据 [8.2] [8.2] 确定排放因子 [8.3] [8.3] 计算排放量 [8.4] [8.4] 汇总排放量 [8.5] [8.5] 管理与改进数据质量 [9] [9] 数据管理 编制 温室气体 清单和报告 [10] [10] SZDB/Z 69 XXXX 6 5 建立温室气体信息管理体系 5.1 确定职责和权限 应确定 温室气体 量化和报告的内部机构、岗位和人员,以及相应的职责和权限,并体现在 温室气体信息管理程序文件中。职责和权限的描述应清晰明确,避免 权责 不清。 5.2 人员培训 应对参与 温室气体 量化和报告工作的相关 人员进行培训,包括首次工作时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和在后续年份开展的持续性培训。 5.3 建立温室气体信息管理程序 应建立 温室气体 信息管理程序文件, 文件 至少包括下列内容 a 文件和记录管理程序 应建立和保持用于文件和记录的保管程序。 应保存和维护用于 温室气体 清单设计、编制和保持的文档,以便核查。该文档无论是纸质的、电子的还是其他格式的,均应按照文件和记录管理程序的要求进行管理。 b 温室气体 量化和报告程序 应包括组织边界、运行边界、基准年的设定、排放源的识别和排放量的计算等。 c 数据质量管理程序 应对数据准确性与完整性进行常规 检查,定期进行评价,寻求改进数据质量的机会。 6 确定 边界及基准年 6.1 概述 应设定基准年,并确定组织边界和运行边界。 6.2 组织边界 应以独立法人为原则, 采用运行控制权法 确定量化和报告组织 拥有 或控制的业务边界 , 即对组织能从运行方面予以控制的设施的所有定量温室气体排放进行计算 。 6.3 运行边界 应确定 组织 拥有或控制的业务的直接与间接 温室气体 排放的边界,并形成文件。在选择确定组织边界的方法时应充分考虑运行边界的划分。如果运行边界发生变化,应做出解释。 组织的运行边界可分为下列 3个类别 a 范围 1直接 温室气体 排放。组织拥有或控制的 排放源所产生的 温室气体 排放,这部分 温室气体 排放应予以量化。 注 组织 应 对 源自 生物质或 生物质燃料 燃烧 产生的直接 温室气体 排放予以单独量化和报告,结果不应计入范围 1。 b 范围 2能源间接 温室气体 排放。组织 消耗的外部 输入的电力、热、冷或蒸汽 生产所 产生的间接 温室气体 排放。这部分 温室气体 排放并非发生在组织边界内部,但应予以量化。 注 组织 应 对 源自 生物质或 生物质燃料 燃烧产生的能源间接 温室气体 排放予以单独量化和报告,结果不应计入范围 2。 SZDB/Z 69 XXXX 7 c 范围 3其他间接 温室气体 排放。除了范围 2之外的间接 温室气体 排放。组织 应 自行决定是否对其予 以量化。 6.4 设定 基准年 6.4.1 基准年的选择与 设 定 应规定 温室气体 排放的历史基准年,以便提供参照或满足目标用户的预定用途。 选择和 设 定基准年时,组织应 a 使用有代表性的 温室气体 活动数据(一般可以是典型年的数据、多年平均值或移动平均值),对基准年的 温室气体 排放进行量化; b 选择具有可核查的 温室气体 排放数据的基准年; c 对基准年的选择做出解释; d 如果出现对基准年 改变 的情形,应对其中的任何改变做出解释。 注 1 “典型年 ”是指组织 温室气体 活动数据收集完整、量化数据质量高、生产及设备稳定的年份 。 注 2 “移动平均值 ”指每次 温室气体 量化和报告时,总以距离最近的多个连续年份的平均排放量作为基准,以消除温室气体 排放量的异常波动,使 温室气体 排放量能进行有意义的比较。 6.4.2 基准年的重新计算 当出现下列情况、并达到预先设定的重要限度时,应重新编制基准年 温室气体 清单,并形成文件 a 运行边界发生变化; b 温室气体 源的所有权或控制权发生转移(进入或移出组织边界); c 温室气体 量化方法学变更。 注 当设施层次上(例如设施的启动和关闭)发生变化时,不应对基准年的 温室气体 清单进行重新计算。 7 识别 排放源 应识别范围 1、范围 2 的 温室气体 源,并形成文件。 应 对范围 3 的 温 室气体 源进行识别,并形成文件。 按下列方案对范围 1 进行分类 a 燃料燃烧 排放 组织 拥有或控制的 固定 和移动燃烧设备使用 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 ; b 制程排放生产过程中由于生物、物理或化学过程产生的 温室气体 排放; c 逸散排放有意或无意的排放, 如 设备接合处的泄露 产生的 排放。 范围 2 包括外购电力、热、冷和蒸汽等。 附录 D 给出了常见行业的排放源识别,组织应识别范围 1 和范围 2 内所有的排放源。 应对排放源识别工作的过程与结果形成文件, 应 填写表 A.1排放源识别表。 8 计算 排放量 8.1 选择量化方法 应选择和使用能合理地将不 确定性降到最低,并能得出准确、一致、可再现的结果的量化方法。 常见的量化方法 a 计算 SZDB/Z 69 XXXX 8 排放因子法, 公式如下 温室气体 排放量 温室气体 活动数据 排放因子 GWP1; 物料平衡法 , 一些化学反应等过程中涉及物质质量与能量的产生、消耗及转化,可以利用物料平衡的方法来计算某些排放源的 温室气体 排放量 ; 使用模型; 设备特定的关联 。 b 测量 通过 仪器设备连续 工作 进行监测或测量 ; 通过 仪器设备间歇 工作 进行监测或测量 。 注 应优先选取仪器直接测量 的 温室气体 排放数据 ,并 按照计量相关法律或标准规定 对测量设备进行校准。 c 测量和计算相结合 应对量化方法的选择加以说明 , 并对先前使用的量化方法学中的任何变化做出解释。 8.2 收集活动数据 如果 温室气体 活动数据被 用于 对 温室气体 排放进行量化,应选择和收集与选定的量化方法要求相一致的 温室气体 活动数据。 温室气体 活动数据分为下列 3 类,数据质量依次递减,应 优先 选择质量较高的活动数据 a 连续测量数据仪器不间断测量的活动数据; b 间歇测量数据仪器间歇工作测量的活动数据; c 自行推估数据未经仪器测量的 、 根据一定方法自行推估的活动数 据。 附录 E 给出了一些常见的排放源的活动数据来源。 应将包含上述各文件在内的证据材料予以保存,填写表 A.2活动数据收集表。 8.3 确定排放因子 选择的排放因子应 a 满足相关性、一致性、准确性的原则; b 在计算期内具有时效性; c 考虑量化的不确定性。 应对 温室气体 排放因子的确定或变化做出解释,并形成文件。必要时,应对基准年的 温室气体 清单进行重新计算。 排放因子按照数据质量依次递减的顺序分为下列 6 类,应 优先 选择数据质量较高的排放因子 a 测量 /质量平衡 法 获得的排放因子包括两类,一是根据经过计量检定、校准的仪器测量获得的数据 ; 二是依据物料平衡 法 获得的因子,例如通过化学反应方程式与质量守恒推估的因子 ; b 相同工艺 /设备的经验系数获得的排放因子由相同的制程工艺或者设备根据相关经验和证据获得的因子 ; c 设备制造商提供的 排放 因子由设备的制造厂商提供的与 温室气体 排放输出相关的 系数计算所得的排放因子 ; d 区域排放因子特定的地区或区域的排放因子 ; e 国家排放因子对于某一特定国家或国家区域内的排放因子 ; f 国际排放因子国际通用的排放因子。 应将相关的工作形成文件,填写表 A.3排放因子选择表。常见的排放因子参见附录 F。 注 排放因子可 以来源于公认的可靠资料,如来自于中国区域电网基准线排放因子、 2006 年 IPCC 国家温室气体清单指南、省级温室气体清单编制指南等公布的排放因子 。 SZDB/Z 69 XXXX 9 8.4 计算排放量 应根据所选定的量化方法学对 温室气体 排放进行计算, 相关结果应以吨二氧化碳当量( tCO2e)表示, 应 填写表 A.4排放量计算表。 量化过程中可排除 的 直接或间接的温室气体源情况 a) 量化在技术上不可行; b) 量化 成本高 而收效不明显; c) 量化结果低于排除门槛 。 对于 在量化 中 所 排除 的温室气体 源 , 应 说明排除的理由。 8.5 汇总排放量 应将源层次 的 温室气体 排放量汇总到 组织层次并形成文件,填写表 A.5 温室气体排放汇总表 。 9 管理与改进 数据质量 9.1 数据质量管理 组织 应 规划温室气体排放数据质量管理活动并撰写监测计划,用于指导排放数据产生、记录、传递、汇报和报告工作的执行。 图 2 数据质量管理 典型 的 数据质量管理流程如图 2 所示。为了保证效率和完整性,组织 应 将相关方案整合 到其 已有的管理体系 , 并 按照表 1 中的措施开展数据质量管理工作。 表 1 数据质量管理方案 数据收集、输入与处理检查 核对输入数据样本的错误; 对于数据完整性的确定 ; 确保对电子文档实施适当的版本控制规程。 活动数据检查 确保活动数据统计的完整性; 核对活动数据计算的正确性; 不同统计方法对活动数据的交叉检验。 排放量计算过程检查 排放因子检查 数据收集、输入与处理检查 活动数据检查 方法 数据 记录 表格数据处理步骤检查 制定数据质量管理方案 SZDB/Z 69 XXXX 10 表 1 数据质量管理方案 (续) 排放因子检查 核对排放因子的单位及转换; 确认排放因子的合理性; 核对转换系数; 确认系数转换过程的正确性; 确保排放因子的时效性。 排放量计算过程检查 量化方法是否正确; 与历年数据的比较。 表格数据处理步骤检查 核对是否对工作表的输入数据和计算获得的数据做了明确的区分; 手工或电子的方式核对具有代表性的计算样本; 核对 所有排放源类别、业务单元等的数据汇总; 核对输入和计算在时间序列上的一致性; 同类排放源不同部门的交叉比较。 组织 应 开展数据质量 内部 核查工作,对系统和数据进行核查,保证数据准确性和质量管理执行的有效性。 9.2 数据质量分析 9.2.1 数据质量定性分析 应对 温室气体 量化和报告过程中的数据质量进行分析评价。 应 根据表 2 分别对活动数据、排放因子数据的数据质量等级进行评分。 表 2 数据质量评分表 数据种类 数据质量等级评分 活动数据 评分 6 3 1 类别 连续测量数据 间歇测量数据 自行推估数据 排放因子 评分 6 5 4 3 2 1 类别 测量 /质量平衡 法 所得的排放因子 相同工艺 /设备的经验 系数 所得的 排放因子 设备制造商提供的排放 因子 区域排放因子 国家排放因子 国际排放因子 对各排放源的数据按表 2 的内容进行评分后,用如下公式计算 温室气体 数据质量总评分 温室气体 数据质量总评分 ∑( 源 i 活动数据评分值 源 i 排放因子评分值 源 i 排放量 组织总排放量 ) ( 2) 其中,源 i 为组织第 i 个排放源。 数据 质量 等级分为 L1L6 六个等级(见表 3),数据质量依次 递减。 按照 表 3 获得 温室气体 清单的质量 等级,定性描述组织编制的 温室气体 清单的质量。组织应将此过程形成文件。 SZDB/Z 69 XXXX 11 表 3 温室气体清单质量等级表 数据 质量 等级 ( L) 数据质量总评分 ( S) 数值范围 L1 31-36 L2 25-30 L3 19-24 L4 13-18 L5 7-12 L6 1-6 9.2.2 不确定性分析 应 完成温室气体排放的不确定性分析,并形成文件。不确定性信息并非用于判断 清单计算 的正确与否,而是为帮助确定未来改进清单准确性的优先努力方向,并指导有关方法学选择的决策。 应 采用本指南附录 G 所提供的原则 和方法,完成不确定性分析 。 9.3 数据质量改进 应在可能的情况下选择数据质量等级(参见 8.2 和 8.3) 较 高的活动数据和排放因子,并不断提升数据质量,提高定性评分等级并降低不确定性。对于数据质量的改进 应 形成相关文件。 应 开展内部审核 , 公正客观地评审所报告的 温室气体 排放信息。 10 编制温室气体清单和报告 10.1 编制温室气体清单 温室气体清单应分别按照组织层次 形成下列文件 a 排放源识别表 ; b 活动数据收集表 ; c 排放因子选择表 ; d 排放量计算表; e 温室气体排放汇总表。 以上文件 的 编制 参见 附录 A 温室气体清单 。 10.2 编制温室气体报告 温室 气体 报告应 包括 a 责任人; b 报告 所覆盖的时间段 ; c 对组织边界的描述; d 温室气体排放以吨二氧化碳当量为单位 进行 量化; e 对 源自生物质或生物质燃料燃烧的排放进行 识别 ; f 对任何温室气体源 的排除 做出解释; g 所选择的基准年的温室气体清单; h 对基准年或其他温室气体数据的任何变更或重新计算做出解释; i 阐明量化方法学的选择,或指明有关的参考资料; SZDB/Z 69 XXXX 12 j 对先前使用的量化方法学中的任何变化做出解释; k 所采用的温室气体排放因子的文件或参考资料 。 温室气体报告的编写参见附录 B 温室气体报告框架 。 SZDB/Z 69 XXXX 13 A A 附 录 A (资料性附录) 温室气体清单 表 A.1 排放源识别表 类别 序号 排放源 设施 /活动 可能产生的温室气体种类 备注 CO2 CH4 N2O HFCs (列明物质名称) PFCs (列明物质名称) SF6 范围 1 直接温室气体 排放 燃料 燃烧排放 制程排放 逸散排放 范围 2 能源间接温室 气体排放 外购电力 外购热 外购冷 外购蒸汽 范围 3 其他间接温室气体排放 SZDB/Z 69 XXXX 14 表 A.2 活动数据收集表 基本信息 活动数据 备注 序号 排放源 设施 /活动 排放源 类别 温室气体 种类 活动数据值 活动数据 单位 *1 活动数据 类别 *2 活动数据 评分 *2 证据类型 *3 证据保存部门 说明 *1 活动数据单位 活动数据单位 的 填写 与 附录 F 排放因子的单位 相关联 ,例如外购电力排放因子单位为 tCO2/MWh,则外购电力单位 采用 MWh; *2 活动数据类别指活动数据的来源;活动数据 评分 活动数据类别对应不同的活动数据 评分 。活动数据类别及相应的 评分 请参见下表 活动数据类别 活动数据评分 1.连续测量 6 2.间歇测量 3 3.自行推估 1 *3 证据类型指活动数据佐证资料种类及留存形式,例如 购油发票 -纸质 /电子 档、 电费 发票 -纸质 /电子 档、 抄表 记录 -纸质 /电子 档、 采购 记录 -纸质 /电子 档 等 。 SZDB/Z 69 XXXX 15 表 A.3 排放因子选择表 基本信息 排放因子 备注 序号 排放源 设施 /活动 排放源 类别 温室气体 种类 单位热值 含碳量 *1 单位热值含碳量 单 位 热值 *1 热值 单位 碳氧化率 *1 排放因子值 *1 排放因子 单位 排放因子 类别 *2 排放因子 评分 *2 说明 *1 单位热值含碳量、热值、碳氧化率和排放因子值可参考附录 F, 如果数据为其他 来源,请在备注 中 写明出处。 *2排放因子类别指排放因子的来源;排放因子 评分 排放因子类别对应不同的排放因子 评分 。排放因子类别及相应的排放因子 评分 请参见下表 排放因子类别 排放因子评分 1.测量 /质量平衡 法 所得排放因子 6 2.相同工艺 /设备的经验 系数 所得 排放因子 5 3.设备制造商提供的排放因子 4 4.区域排放因子 3 5.国家排放因子 2 6.国际排放因子 1 SZDB/Z 69 XXXX 16 表 A.4 排放量计算表 基本信息 活动数据 排放因子 GWP 值 排放量( tCO2e) 占总排量百分比 排放量数据评分 * 备注 序号 排放源 设施 /活动 排放源 类别 温室气体种类 活动数据值 活动数据 单位

注意事项

本文(SZDB Z 69 组织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化和报告规范及指南《征求意见稿》.pdf)为本站会员(石头哥)主动上传,环境100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环境100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7 环境100文库版权所有
国家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16041442号-6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