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环境100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环境100文库

换一换
首页 环境100文库 > 资源分类 > PDF文档下载
 

全国农村经济发展“十三五”规划

  • 资源ID:3059       资源大小:598.89KB        全文页数:48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权限:游客/注册会员/VIP会员    下载费用:2碳币 【人民币2元】
快捷注册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2碳币 【人民币2元】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支付成功后,系统会自动生成账号(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下次登录下载和查询订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既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全国农村经济发展“十三五”规划

全国农村经济发展“十三五”规划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二〇一六年十月I目录序言...............................................................................................1第一章规划背景..............................................................................2一、发展基础..............................................................................2二、面临形势..............................................................................5第二章总体要求..............................................................................7一、指导思想..............................................................................7二、基本原则..............................................................................7三、发展目标..............................................................................8第三章持续夯实现代农业基础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11一、改善农田基础设施条件....................................................11二、强化农业科技创新和技术推广........................................12三、提升农业机械化和信息化水平........................................13四、提高防灾减灾能力............................................................14第四章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16一、优化农业生产结构和区域布局........................................16二、发展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型农业....................................17三、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体系........................................19四、统筹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20第五章深入推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促进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22一、推进农业与二三产业交叉融合........................................22二、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24三、促进农民就业创业............................................................25四、深入开展精准扶贫............................................................26第六章努力建设美丽宜居乡村推动城乡协调发展...................29一、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29二、提升农村公共服务水平....................................................30三、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30四、加强城乡一体化管理........................................................31II第七章有效保护自然生态系统构建生态安全屏障...................34一、落实生态空间用途管制....................................................34二、推进自然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35三、强化重点区域综合治理....................................................37第八章全面深化农村改革激发农村发展活力...........................39一、加快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39二、健全农业支持保护制度....................................................40三、建立现代农村金融制度....................................................42第九章切实加强组织协调强化规划实施保障.........................44一、加强组织领导....................................................................44二、加强规划衔接协调............................................................44三、加强考核评价....................................................................44四、充分调动全社会积极性....................................................451序言重农固本,是安民之基。“十二五”时期,我国农业农村发展成果丰硕,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亮点,为赢得全局工作主动发挥了重要作用。“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拉长农业这条“四化同步”的短腿,补齐农村这块全面小康的短板,努力让农业强起来、农民富起来、农村美起来,解决好“三农”问题,始终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要坚持强农富农惠农政策不减弱,推进农村全面小康建设不松劲,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加快促进农民增收,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不断巩固和发展农业农村好势头。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的有关部署,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部门编制了全国农村经济发展“十三五”规划。规划紧紧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个奋斗目标,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对夯实现代农业基础、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进农村产业融合、建设美丽宜居乡村、保护自然生态系统等方面做出了具体部署,明确了发展的总体思路、原则、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本规划是“十三五”时期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指导性文件。2第一章规划背景农业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现代化的基础。“十三五”时期,我国农业农村发展环境发生重大变化,既面临诸多有利条件,又必须加快破解各种难题。一、发展基础“十二五”期间,中央坚持把“三农”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不断完善强农惠农富农政策体系,“三农”工作取得显著成绩,是我国农业农村发展的又一个黄金期。(一)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实现新跨越。2015年,全国粮食产量达到6.21亿吨,实现历史性的十二连增,连续3年超过6亿吨,亩产达到366公斤,比“十一五”末提高34公斤。棉花、油料、糖料、肉类、禽蛋、水果、蔬菜、水产、天然橡胶等农产品稳定增长,市场供应充足,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不断提升。建成高标准农田4亿亩,农业物质技术装备水平明显提高,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分别达到56和63,农田有效灌溉面积占比超过52,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达到0.532。(二)农民增收实现新突破。2015年,全国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1422元,增速连续6年高于城镇居民,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缩小。“十二五”期间,农民收入来源结构日趋多元化,工资性收入对农民增收的贡献率达到48,成为增收的主渠道。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从2010年的1.66亿人减少到2015年的5575万人,贫困发生率下降到5.7。(三)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实现新提升。五年累计解决33.04亿农村居民和4133万农村学校师生的饮水安全问题,农村供水质量和水平显著提高。农村电力条件明显改善,实现农村人口全部用上电。全国农村公路总里程突破397万公里,西部地区81的建制村实现公路通畅。改造农村危房1794万户。农村实现村村通电话、乡乡能上网、广播电视基本全覆盖。农村教育基础设施继续改善,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进一步健全。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与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并轨,实现制度全覆盖。(四)生态保护与修复呈现新局面。五年累计造林3000万公顷,1.08亿公顷的天然林得到有效管护,全国森林覆盖率达到21.66,森林蓄积量达到151亿立方米。草原综合植被盖度达到54,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6.55万平方公里,全国沙化土地面积年均减少1980平方公里,石漠化面积年均减少16万公顷,近一半湿地得到保护。农业面源污染得到一定控制,农村人居环境进一步改善。(五)农村改革取得新进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制度改革进一步深化,全国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面积超过3亿亩。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加快构建,家庭农场、合作社、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达到250万家。农村土地征收、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宅基地、农村集体资产股份权能改革试点稳步开展,国有林区、国有林场、集体林权、农垦改革等有序推开,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改革进一步深化,农业支持保护、农村社会保障、农村社会治理制度和城乡一体化发展的体制机制逐步完善。4专栏1“十二五”农村经济发展主要指标完成情况指标规划目标值2015年实际值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耕地保有量(亿亩)18.18 18.65新增农田有效灌溉面积(万亩)[4000] [7800]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万吨)54000 55000棉花总产量(万吨)700 560油料总产量(万吨)3500 3537糖料总产量(万吨)14000 12500肉类总产量(万吨)8500 8625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55 56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60 63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0.53 0.532农村经济结构畜牧业产值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比重()36 28农产品加工业产值与农业总产值比2.2 2.2农民人均纯收入(元)8310 9387农村基础设施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人口(亿人)[2.98] [3.04]新建和改造农村公路(万公里)[100] [100]农村困难家庭危房改造(万户)[800] [1794]生态保护森林覆盖率()21.66 21.66森林蓄积量(亿立方米)143 151注1、该表规划指标来自全国农村经济发展“十二五”规划。2、农民人均纯收入按2010年价格计算。3、[ ]为五年累计数。5二、面临形势“十三五”时期,我国农业农村发展的外部条件和内在动因正在发生深刻变化,既存在不少有利条件,也面临很多困难和挑战。从有利条件看,一是中央高度重视“三农”工作,加快补齐农业农村短板已经成为全党全社会共识,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强农惠农富农政策体系将更加完善。二是粮食等主要农产品供给充足,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加快升级,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孕育兴起,为农业转方式、调结构、拓展发展空间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三是农村改革和城乡一体化深入推进,将进一步激发农村发展活力,为促进农民增收和农村繁荣提供持续动力。四是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以及“一带一路”等战略的实施,有利于更好地统筹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缓解国内资源环境压力,优化国内农业结构。从困难挑战看,一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任务艰巨,玉米等农产品库存积压和优质化、多样化、专用化农产品供给不足并存,农业生产成本持续上升,农业生产效益低而不稳,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增多,农业面临的国际竞争压力加大。二是农业资源环境问题日益突出,水土资源紧张,部分地区耕地基础地力下降明显,面源污染加重,拼资源、拼消耗的生产方式难以为继,农村劳动力老龄化加速,专业型、技术型、创新型人才和青壮年劳动力缺乏,谁来种地问题逐步显现,实现农业持续发展任重道远。三是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经济增速放缓,持续大幅增加财政“三农”投入空间有限,促进农民工外出就业和工资增长难度加大。四是城乡二元结构问题突出,城乡6资源要素平等交换和均衡配置仍存体制性障碍,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依然薄弱,缩小城乡差距任务繁重。“十三五”时期我国农业农村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希望与困难同在,实现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任务非常艰巨。必须牢固树立强烈的短板意识,坚持问题导向,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凝聚各方力量,落实新发展理念,破解发展难题,合力开拓农业农村工作新局面。7第二章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牢固树立并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紧紧围绕做强农业、富裕农民、繁荣农村,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持续夯实现代农业基础,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进农村产业融合,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推动城乡协调发展,建设美丽宜居乡村,加强山水林田湖保护和修复,提高生态安全保障能力,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与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同步推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二、基本原则(一)坚持农民主体地位。把增进农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三农”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充分调动亿万农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保障农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农民的根本利益。持续加大强农惠农富农力度,让农业农村成为可以大有作为的广阔天地。(二)坚持城乡统筹。以把国家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的重点放在农村和吸纳农业转移人口较多的城镇,补齐农业农村发展短板,实现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关系和城乡关系。8(三)坚持可持续发展。统筹处理好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水安全和生态安全的关系,更加重视土地、水、森林、草原、滩涂等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加强山水林田湖保护和修复,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农业现代化道路。(四)坚持改革创新。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性,破除束缚要素自由流动的体制性障碍。推动体制创新、科技创新、政策创新,使创新成为引领农业农村发展的第一动力。(五)坚持统筹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既要立足国内,不断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又要注重发挥比较优势,完善农业对外开放战略布局,推动互利共赢,共同发展。三、发展目标到2020年,现代农业建设取得明显进展,新农村建设水平显著提高,农民生活达到全面小康水平,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农村发展活力进一步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体系更加健全有效。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进一步巩固提升,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棉油糖、肉蛋奶、蔬菜和水产品自给率保持稳定,农产品质量安全得到更有效保障。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取得积极进展,可持续发展水平和竞争力明显提升,对国际市场和资源的掌控能力稳步增强。------农村经济发展更加繁荣协调。农村经济结构更加优化,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基本构建,农产品加工和流通业快速发展,农业多种功能充分拓展,基本形成粮经饲统筹、农林牧渔结合、种9养加一体、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格局。农村创业就业空间更加广阔,新型城镇化对农村经济的辐射带动能力进一步增强。-----农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普遍提高。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继续缩小,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面脱贫。农村供水、供电、道路、通信等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人居环境得到明显改观,农村更加美丽宜居。农村公共服务水平显著提升,逐步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制度并轨、标准统一。------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森林覆盖率和蓄积量继续提高,草原保护建设进一步强化,自然湿地萎缩和海洋生态功能下降趋势初步遏制。重点治理区域水土流失和土地沙化、石漠化得到有效防控。耕地草原河湖休养生息制度基本建立,农业环境突出问题治理取得阶段性成效。------农村经济体制更加成熟定型。农村集体资产所有权、农户土地承包经营权和农民财产权的保护制度更加健全,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基本形成,农业支持保护力度进一步加大、效能更加优化,现代农村金融保险服务规模扩大、水平全面提升,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基本建立。10专栏2 “十三五”时期农村经济发展主要指标指标2015年基期值2020年目标值年均增速属性农业生产粮食(谷物)综合生产能力(万吨)50000 55000 [5000]约束性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56 60 [4]预期性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63 70 [7]预期性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0.532>0.55 [>0.018]预期性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总体合格率()97>97-预期性农村经济发展畜牧业产值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比重()28>30 [>2]预期性渔业产值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比重()10>10-预期性农产品加工业与农林牧渔业总产值比2.2 2.4 [0.2]预期性多种形式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占比()30 40 [10]预期性农村民生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11422>15649>6.5预期性农村贫困人口脱贫(万人)-[5575]-约束性农村自来水普及率()76 80 [4]预期性光纤网络通达的行政村比例()75 98 [23]预期性生活垃圾得到处理的行政村比例()62 90 [28]预期性资源环境耕地保有量(亿亩)18.65 18.65-约束性森林覆盖率()21.66 23.04 [1.38]约束性森林蓄积量(亿立方米)151 165 [14]约束性草原综合植被盖度()54 56 [2]约束性新增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面积(万平方公里)-[27]-预期性注1、粮食(谷物)即谷物,不包括豆类、薯类。2、[ ]为五年累计数。11第三章持续夯实现代农业基础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加快构建现代农业生产体系,强化现代农业发展的物质装备和技术支撑,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农业劳动生产率,实现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巩固和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一、改善农田基础设施条件(一)大规模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按照集中连片、旱涝保收、稳产高产、生态友好的要求,加大投入力度,加快建设步伐,到2020年确保建成8亿亩、力争建成10亿亩高标准农田。优化建设布局,以粮食等大宗农产品主产区为重点,优先建设确保口粮安全的高标准农田。整合完善建设规划,统筹新增粮食产能、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整治、节水灌溉等农田建设资金,统一建设标准、统一监管考核、统一上图入库,确保建一片成一片。健全管护机制,明确管护主体,落实管护责任和管护经费,发挥长久效益。及时将高标准农田划为永久基本农田,实行特殊保护,确保建成后的高标准农田主要用于重要农产品特别是粮食生产。(二)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加快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开展大中型灌区现代化改造试点,完善灌排设施体系,提高输配水效率。完成列入规划大型灌排泵站更新改造任务,启动实施重点中型灌排泵站更新改造。在东北平原、长江流域及以南等水土资源条件较好的地区新建一批节水型、生态型灌区。加强中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打通农田水利“最后一公里”,因地制宜兴建“五小水利”工程。加快实施农村机井通电工程,到2017年底,实现平原地区机井用电全覆盖。创新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12设管理模式,鼓励农民、村组集体、农民用水合作组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等参与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管理、经营。深化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和产权制度改革,明确工程所有权和使用权,落实管护主体、责任和经费,促进工程良性运行。二、强化农业科技创新和技术推广(一)加强农业科技攻关。重点围绕生物育种、农机装备、智慧农业、生态环保等领域,组织实施农业科技创新重点专项和工程,全面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强农业转基因生物技术研发和监管。健全农业科技创新激励机制,推进科研成果使用、处置、收益管理和科技人员股权激励改革。积极培育农业高新技术企业,强化企业在技术创新和应用的主体地位,壮大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建立和完善农业科技协同创新联盟,推动产学研、农科教紧密结合,促进农业科研院所、高等学校和企业开展联合攻关。加快农业技术转移和成果转化,发展农业技术交易市场。加强农业知识产权保护,严厉打击侵权行为。(二)推动种业科技创新。加强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强化保护、评价和利用。全面推进良种重大科研联合攻关,加快主要粮食作物新一轮品种更新换代,培育和推广适应机械化生产、优质高产、多抗广适新品种。实施畜禽遗传改良计划和渔业种业提升行动,加快培育优异畜禽新品种,构建现代水产良种繁育体系。发展现代种业,建成一批国家级育制种基地及区域级良种繁育基地、品种测试站、种畜禽及水产良种场。深入推进种业领域科研成果权益分配改革。大力推进育繁推一体化,加快构建以企业为主体的商业化育种体系,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种业企业。(三)增强农业技术推广能力。深化县乡镇农技推广机构管13理体制改革,探索农业推广服务的多种实现形式。稳定和加强基层农技推广等公益性服务机构,进一步分离基层农技推广机构的经营性职能。鼓励农业科研院所和高等学校承担农技推广项目,集成、熟化、推广农业科技成果,引导科研教学人员深入基层开展农业技术培训和指导服务,解决农业生产一线的实际问题。推行科技特派员制度,鼓励创办领办农业科技型企业和技术合作组织。发挥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在农技推广中的作用。三、提升农业机械化和信息化水平(一)大力推进农业机械化。推进主要粮食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提高水稻栽植、玉米和马铃薯收获等环节机械化作业水平。突破主要经济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瓶颈,示范推广棉花机采、油菜和花生机播和机收、甘蔗机种和机收等关键环节的农机化技术。发展适合机械化作业的品种和种植模式,推广保护性耕作、秸杆还田、土地深松、精量播种、化肥深施、高效植保等技术,促进农机农艺融合。提高畜牧水产养殖业、林果蔬菜、病虫害防治、农产品初加工和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机械化水平。发展农用航空和农田精准作业。(二)加快农业信息化建设。深入实施“宽带中国”战略,加快信息进村入户,搭建农业信息技术服务平台,不断满足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信息需求。实施“互联网”现代农业行动,推进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农业生产、经营、管理和服务,发展网络化、智能化、精细化的现代种养加模式。采用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建立数据智能化采集、处理、应用、服务、共享体系。发展智慧气象和农业遥感技术应用,建立健全农业信息监测预警体系,提高农业信息化水平。14四、提高防灾减灾能力(一)完善防汛抗旱体系。加强江河治理骨干工程建设,加快规划内大江大河主要支流、独流入海和内陆河流治理,继续实施中小河流治理和山洪灾害防治,加强重点易涝区治理,加快实施病险水库水闸除险加固,提高抵御洪涝灾害的能力。加快抗旱水源工程建设,在中西部山丘区,以水窖、水池、塘坝等为重点,提高雨水集蓄能力。完善水文监测站网体系,加强防汛抗旱应急管理,编制完善主要江河防御洪水方案和洪水调度方案,完善防洪抗旱预案。(二)强化气象为农服务。加强气象卫星、天气雷达、气象站等基础设施和服务体系建设,增强农业气象灾害监测预警、预报服务、应对准备、应急处置能力,提高预报准确度,提升预警信息发布时效性。推进人工影响天气工程建设,开展常态化人工增雨(雪)和防雹作业,科学开发利用空中云水资源。推进气象、海洋和水文信息共建共享,建立联动响应和合作机制。加强农村气象信息服务站建设,扩展气象为农服务领域。(三)加强动植物疫病和灾害防控。加强植物病虫害防治和动物疫病防控能力建设,推进农作物病虫害联防联控、统防统治和绿色防控。加强动物疫病区域化管理,推进无规定动物疫病区和生物安全隔离区建设,完善重大动物疫病强制免疫和扑杀补偿政策,积极推进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加强和规范兽药使用管理,提高兽医工作服务水平。强化边境、口岸及主要物流通道检验检疫能力,严防外来有害物种和疫病入侵。加强草原灾害监测和防灾设施建设,完善饲草料储备制度,提高牧区防灾减灾能力。15专栏3农业现代化重大工程(一)高标准农田建设大规模改造中低产田,更新提质现有高产田,开展农田灌排设施、机耕道路、农田林网、输配电设施和土壤改良等田间工程建设。(二)农田水利建设完善灌区骨干工程体系,完成列入规划的434处大型灌区和重点中型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任务、251处大型灌排泵站的更新改造任务,启动重点中型灌排泵站更新改造。加强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因地制宜实施田间配套、“五小水利”、河塘清淤整治等工程。(三)现代种业建设国家种质资源收集保存和研究体系。重点加强杂种优势利用、分子设计育种、细胞工程与染色体工程、高效制繁种、种子精深加工等关键技术研发。加强种子质量检测等能力建设。建设海南、甘肃、四川等国家级育制种基地和100个区域性良种繁育基地。(四)农业机械化突破水稻机插、油菜机播机收、棉花及甘蔗机收等瓶颈,推广大马力、高性能农机和轻便、耐用、低耗中小型耕种收及植保机械,建设500个全程机械化示范县。推广烘干机械。(五)智慧农业实施“互联网”现代农业,对大田种植、畜禽养殖、渔业生产、林果生产等进行物联网改造,支持电商、物流、商贸、金融等企业参与涉农电子商务平台建设,建立农业信息监测分析预警体系。加强设施农业、设施渔业建设。(六)动植物疫病和灾害防控体系建设加强动植物疫病虫害监测防控体系建设,建设草原火灾、雪灾和生物灾害防护设施,改善渔船防灾避灾设施设备,提高灾害监测预警、应急处置和有效防治能力。16第四章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推动粮经饲统筹、农林牧渔结合、种养加一体化发展,促进农业资源永续利用,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农业现代化道路。一、优化农业生产结构和区域布局(一)促进粮经饲三元种植结构协调发展。巩固北方粳稻和南方双季稻生产,扩大优质稻种植面积。稳定冬小麦,恢复春小麦,扩大优质专用小麦生产。优化玉米结构,调减籽粒玉米,扩大青贮玉米,适当发展鲜食玉米,巩固提升玉米优势区,调减“镰刀弯”地区玉米种植面积5000万亩以上。恢复和增加大豆生产面积,发展高蛋白食用大豆,保持东北优势产区大豆生产能力,扩大粮豆轮作范围,力争大豆种植面积达到1.4亿亩。积极发展杂粮、薯类生产,推进马铃薯主食化开发。确保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16.5亿亩左右,其中谷物面积14亿亩,口粮品种面积稳定在8亿亩。支持棉花、油料、糖料优势产区建设规模化、标准化生产基地,有序消化棉花、食糖库存,合理确定自给水平。发展北方城市冬季设施蔬菜,巩固提升南菜北运、西菜东调淡季瓜菜生产能力。稳定橡胶种植,提高天然橡胶生产能力。发展苜蓿等优质牧草种植,建设现代饲草料产业体系。(二)提升畜牧业和渔业发展水平。提高畜牧业集约化、机械化、自动化水平,推动适宜地区发展标准化规模养殖,加快建设现代畜牧业。完善农牧结合的养殖模式,稳定生猪生产,加快发展草食畜牧业,扩大优质牛羊肉生产。加强奶源基地建设,推17进品种改良,进一步提升乳制品质量,提高市场占有率。稳定发展禽肉、禽蛋生产。优化渔业产业结构,发展水产健康生态养殖。大力发展远洋渔业,提高远洋渔业设施装备水平,推进海外渔业综合服务基地建设,加强渔港建设。(三)优化农产品生产区域布局。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为基础,充分发挥各地比较优势,因地制宜发展适宜性农业,提高农业发展与资源环境的匹配度,构建科学合理、专业化的区域生产格局。划定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保护区,落实到具体地块,建档立册,上图入库。加强粮食等大宗农产品主产区建设,形成布局合理、数量充足、设施完善、产能提升、管护到位、生产现代化的粮食等重要农产品核心产区和供给基地。继续实施全国新增1000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提升800个产粮大县粮食生产能力,扩大东北大豆种植,巩固新疆棉花、广西和云南甘蔗、长江流域油料等生产能力,支持中西部地区因地制宜发展特色经济作物、山地牧业、木本油料、林果业、食用菌、中医药、林下经济等。按照环境容量和粪污消纳能力,优化畜牧业养殖布局,合理控制南方水网密集地区生猪养殖,促进草原牧区草畜平衡,发展南方草山草坡特色养殖。科学规划渔业发展空间,调减内陆和近海,开拓外海,发展远洋。二、发展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型农业(一)切实保护耕地资源。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严守耕地红线,确保耕地保有量不低于18.65亿亩。完成永久基本农田划定,优先将城镇周边和交通沿线的优质耕地、已建成的高标准农田划为永久基本农田,确保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低于15.46亿亩,并实现全面落地到户、上图入库。坚持耕地占补平18衡数量与质量并重,全面推进建设占用耕地耕作层土壤剥离再利用。采取深耕深松、保护性耕作、秸秆还田、种植绿肥、增施有机肥等土壤改良方式,增加土壤有机质,提升土壤肥力,全国耕地质量平均提高0.5个等级(别)以上。加强农业环境突出问题治理。加大东北黑土地保护力度,减缓黑土层流失。防治耕地重金属污染和有机污染,实施农用地分类管理。推进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在重金属污染区、地下水漏斗区、生态严重退化地区,开展耕地轮作休耕制度试点。推进用地养地相结合,逐步建立合理的耕地轮作体系和休耕制度。(二)发展高效节水农业。加快实施田间高效节水灌溉工程,推进工程节水,推广品种节水、农艺节水、管理节水等技术,发展水肥一体化。发展雨养农业,在半干旱、半湿润偏旱区建设农田集雨等设施,推广地膜覆盖,扩大优质耐旱品种面积,严格限制高耗水农作物种植。稳步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建立健全合理反映供水成本、有利于节水和农田水利体制机制创新、与投融资体制相适应的农业水价形成机制。完善农业水权制度,构建交易平台,加快建立可持续的农业用水精准补贴和节水奖励机制,保障农民在水权转让中的合法权益。发展高效节水灌溉面积1亿亩,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达到0.55以上。(三)全面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控。改进施肥结构和施肥方式,普及测土配方施肥,大力推动使用缓释、水溶、有机、生物肥料,提高化肥利用效率,实现主要农作物化肥用量零增长。妥善解决镉、汞、砷、铬等重金属及抗生素、激素残留问题。推广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生物农药和先进施药机械,提高科学用药和绿色防控水平,实现农药使用总量零增长。综合治理地膜污染,19推进地膜和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利用。综合治理畜禽养殖污染,完善废弃物收集和处理设施,大力推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努力实现生态消纳或达标排放,推行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推动秸秆收储运输市场化运作和秸秆肥料化、饲料化、基料化、燃料化、原料化应用。三、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体系(一)全面推行农业标准化生产。加快完善农兽药残留限量、产地环境质量、投入品安全使用、种养殖规范、产品分等分级、包装标识等生产规范和标准体系,到2020年基本实现农兽药残留标准与国际食品法典同步。开展标准化生产创建活动,创建一批果菜茶标准园、畜禽标准化示范场、水产健康养殖场。落实生产者责任,努力实现农产品生产设施、过程和产品标准化,加强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建设。大力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农产品、有机农产品和地理标志农产品,打造一批知名公共品牌、产品品牌、企业品牌,以品牌化带动标准化、推进产业化。(二)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全面建成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构建全程覆盖、运转高效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格局,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以及产地准出、市场准入和风险评估制度。加强产地安全监测管理,严格管控农业投入品。在农产品收购、储存、运输环节,推进产地准出和市场准入管理,建立健全进货查验、质量追溯和召回等制度。建立全程可追溯、互联共享的农产品安全追溯管理信息平台,健全风险监测评估和检验检测体系。以优质农产品品牌为引领,强化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企业诚信意识和安全责任,建立更为严格的监管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度,严厉打击农产品质量安全违法行为。20四、统筹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一)完善农业对外合作格局。统筹考虑全球农业资源条件、农产品供求格局和投资环境等因素,优化农业对外合作区域布局,深化与周边及非洲、拉美、中东欧等区域的农业合作,加强与北美、西欧、大洋洲等区域的农业合作,着力抓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农业合作。支持边境地区建设绿色有机果蔬生产出口基地。加强与相关国际组织的合作与对话,积极参与国际规则和标准制定。加强农业科技和人才的国际合作与交流。(二)健全农产品贸易调控机制。加强对国际农产品市场信息收集、监测和分析,建立健全农业对外开放信息发布制度和预警机制。适度进口国内紧缺农产品,把握好农产品进口的规模、节奏和时机。优化重要农产品进口全球布局,推进重要农产品进口来源多元化,建立长期稳定的进口渠道。建立健全产业损害风险监测评估、产业安全保障、贸易救济和产业损害补偿机制。加强农产品进出口检验检疫和监管,打击农产品走私。(三)积极推动农业走出去。充分发挥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垦企业的优势,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品牌知名度的跨国粮商、流通商和农业企业集团。支持企业在境外建设农产品生产、加工、储运基地,打造全球农业全产业链。加强与国际农业企业的联合,促进农机装备、农兽药、化肥等领域的产能合作。择优扶持条件成熟、示范带动作用强的境外农业合作园区。发展跨境农业电子商务,打造优势农产品出口交易平台,巩固果蔬、茶叶、水产等传统出口优势,扩大特色和高附加值农产品出口。(四)提高农业利用外资质量。优化农业领域外商投资环境,引导外资重点投向畜禽和水产品加工、农机装备制造、农业生态21环境保护等领域。健全外资准入和安全管理制度,逐步推行“准入前国民待遇负面清单”管理模式。争取和用好国际金融组织优惠贷款赠款和政府间合作项目支持,围绕我国农业重大发展战略和重大工程项目,重点投向中西部、东北等老工业基地和革命老区。专栏4农业可持续发展重大工程(一)养殖场标准化改造推进畜禽规模养殖场(小区)和水产养殖场进行标准化改造,改善养殖条件,发展健康生态养殖。(二)耕地保护与质量提升因地制宜采取“养、退、休、轮、调”综合措施,推进工程、农艺、农机措施相结合,将水土流失严重的坡耕地、严重沙化耕地和重金属污染严重的耕地及时退出耕种,对土壤污染严重、生态环境脆弱、自然资源匮乏等不宜连续耕种的农田实行定期休耕。逐步建立科学合理的粮豆轮作、粮经轮作、粮饲轮作等耕地轮作制度。(三)区域规模化高效节水灌溉发展低压管道输水灌溉、喷灌和微灌,突出抓好粮食主产区、生态环境脆弱区、水资源开发过度区等重点地区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建设。(四)化肥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推广精准施肥施药技术和高效施肥施药机械,推广有机肥

注意事项

本文(全国农村经济发展“十三五”规划)为本站会员(气候使者)主动上传,环境100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环境100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7 环境100文库版权所有
国家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16041442号-6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