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环境100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环境100文库

换一换
首页 环境100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广东省能源发展“十三五”规划(2016—2020年).doc

  • 资源ID:2921       资源大小:1.34MB        全文页数:35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权限:游客/注册会员/VIP会员    下载费用:2碳币 【人民币2元】
快捷注册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2碳币 【人民币2元】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支付成功后,系统会自动生成账号(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下次登录下载和查询订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既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广东省能源发展“十三五”规划(2016—2020年).doc

广州市能源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 ( 2016 2020 年) 目 录 序 言 “十三五”时期( 2016 2020 年)是广州市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把握稳中求进总基调,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以及“四个坚持、三个支撑、两个走在前列”要求,进一步加快建设国家重要中心城市的重要时期,也是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的战略阶段。 为进一步推动能源领域改革发展,加快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开放融合现代能源体系,保障城市能源安全,根据国家能 源发展“十三五”规划广东省能源发展“十三五”规划( 2016 2020 年)和广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 2016 2020 年),制定了广州市能源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 2016 2020 年)(以下简称本规划)。本规划在分析广州市能源发展现状、发展形势基础上,阐明“十三五”时期全市能源发展目标、规划布局、主要任务、重点项目、保障措施等,是广州市能源发展的行动纲领。 本规划由广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牵头组织,委托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能源研究所编制,过程中得到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广 州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广州市国际工程咨询公司等单位协助和广州市统计局等单位大力支持。 第一章 发展基础 第一节 发展现状 广州市能源资源总体匮乏,能源自给率低,属于典型的能源输入型地区。煤炭、石油、天然气等化石能源依靠外地调入和进口。本地可利用的能源资源主要为水能、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其中,水能资源主要蕴藏在北部的流溪河和东部的增江,开发程度基本饱和;太阳能资源属于三类地区,全年可利用小时数约为 1000,随着光伏发电技术日益成熟,可有较好开发利用价值;风能资源主要是陆上风电,分布在东北部 高山脊地区、南部珠江口沿江沿海地区。此外,生物质能利用领域主要是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和农林生物质。 “十二五”期间,广州市能源发展平稳有序推进,各部门各单位各企业认真对接国家、省能源发展政策和细分行业领域政策,多措并举、积极作为、攻坚克难,能源工作支持了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保障了人民生活水平提高。能源消费总量年均增长 3.56%,较同期 GDP(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速低 6.54 个百分点,万元 GDP 能耗累计下降 21.01%;煤炭消费量减少 425 万吨标准煤,天然气消费量增长超过八成;电力热力燃气生产供应业产值超过 1700 亿元。广州市“十二五”能源发展和经济社会基本情况见专栏 1。 专栏 1 广州市“十二五”能源发展和经济社会基本情况 能源生产和来源。广州地区原油用于炼油加工和石化工业, 2015 年生产汽油 249.02 万吨、柴油 372.77 万吨、液化石油气( LPG) 59.07 万吨;成品油既有本地供应也有外地调入和进口、也同时供往珠三角地区;煤炭主要用于本地发电(含供热),成功实现以电煤为主的集中化利用方式转变;外地电力调入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超过两成,主要包括西部地区水电、广东其他地区电力;天然气依赖外地调入,包括大 鹏气、西气东输二线和现货液化天然气( LNG),通过天然气热电联产和分布式能源项目生产电力热力等,也直接用于居民用户和工商业用户。水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主要通过发电形式进入生产生活。 一次能源(含外地电力调入)消费结构。广州市煤炭消费逐步降低,油品和天然气消费、外地电力调入占比均有所增加,本地成品油消费主要是汽柴油、航空煤油以及燃料油。 2010 2015 年广州市一次能源消费结构见图 1。 终端能源消费结构。广州市终端能源消费主要是油品、电力。具体到领域,交通占比最大,其次是工业、建筑。受制于本地发电机 组调度排序等因素以及西电东送布局,电力消费中来自外地电力调入比重持续增加, 2015 年广州电网购本地各类发电机组电量 247.3 亿千瓦时,本地所产电力占电力消费量仅约三成多。广州地区电源(含供热)装机结构和组成情况分别见图 2 和专栏 2。 图 1 广州市一次能源消费结构 图 2 广州地区电源(含供热)装机结构( 2015 年) 专栏 2 广州地区主要电源(含供热)装机情况( 2015 年) 空间流向。港口码头和油气电等能源通道,在广州地区能源空间流向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煤炭资源除少部分通过铁路由外地调入外,绝 大多数通过广州港以航运方式进口和外地调入;境内有从惠州到广石化“马 广线”原油输送管道、中石化珠三角成品油输送管道、白云机场航油管道等;天然气包括管道方式输入和现货 LNG 等,广东大鹏 LNG 项目从 2006 年开始通过管道方式经广源、金山、黄阁等城市门站后向广州供气,中石油西气东输二线 2012 年起经省天然气管网和北兴、石滩、鳌头等城市门站后向广州供气。外电调入主要是西电东送,广州电网位于广东 500 千伏主环网中心,是南方电网交直流混联运行、西电东送受端负荷中心和特高压输电工程主要落点之一,通过天广直流线路与广西电网 相连、通过云广(楚穗)、溪洛渡直流线路与云南电网相连。 能源全貌。能源生产、调度、供应、消费等全流程遵从能量守恒定律,这是能源基本属性。能流图根据能源平衡表整理绘制,广州市 2014 年能流示意图见图 3( 2015 年统计年鉴未公布有关明细数),可直观、形象展示“十二五”中后期广州地区能源调入、生产、供应、转换、利用、消费等过程。 图 3 广州市 2014 年能流示意图第二节工作成效 第二节 工作成效 一、能源利用效率持续提高 “十二五”期间,广州市年能源消费总量分别为 5013.4、 5163.45、 5333.57、5496.46、 5688.89 万吨标准煤,增速分别为 5.0%、 3.0%、 3.3%、 3.1%、 3.5%,年均增速为 3.56%,同期 GDP 年均增长 10.1%。“十一五”期间,能源消费总量年均增速为 8.4%,同期 GDP 年均增长 13.5%。 GDP 增速与能源消费总量增速之差扩大了 1.44 个百分点,表明“十二五”期间能源在支撑保障广州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同时,利用效率得到不断提高。“十二五”时期,广州市万元 GDP能耗累计下降 21.01%,完成了广东省下达广州市 19.5%的目标。 二、能源发展战略更加清晰 按照“能 源战略、能源规划、能源项目”相衔接的思路脉络,系统推进能源发展工作,积极开展能源发展战略研究,先后完成了广州市能源发展战略研究和广州市新能源发展战略研究两个报告,为广州市能源发展工作定好位、谋好局,也为制定“十三五”能源发展规划奠定了基础。 战略研究报告注重与国家能源发展战略接轨,深入剖析广州市经济社会发展、能源发展现状和形势,围绕煤、油、气、电、热等能源要素以及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展,以 2020、 2030、 2050 年为 3 个重要时间节点,确定了清洁、低碳、绿电三步走战略路径。 清洁。在 2020 年 前,根据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结合广州市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的要求,以及经济社会和产业发展对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价格承受能力,立足能源安全保障,重点启动、推进和完成燃煤电厂“超洁净排放”改造工作,实现煤炭清洁化利用,使燃煤电厂主要污染物排放明显降低,同时加大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开发力度。 低碳。在 2020 2030 年间,主要围绕深入推进能源消费结构调整,推进油品、煤炭等高碳化石能源的天然气替代、电能替代,同时开发新的能源品种、推广新的能源利用方式和储能技术,同步提高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海洋能、地 热能等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利用比例,能源消费朝低碳化方向发展。 绿电。 2030 年以后,随着储能技术、超导技术、制氢技术、碳捕捉技术等实现重大突破,利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生产的电力成为主流,电能替代、电能融合、智能电网、智慧能源开放网络等全面进入日常生产生活,“绿电”消费成为主要能源消费形态。 三、能源消费结构更加优化 “十二五”期间,围绕能源结构优化调整,广州市在煤炭集中利用、天然气推广利用、太阳能开发利用方面,出台了一系列的、具体的政策措施。 实现煤炭集中高效利用。出台了广州市工业园区和产业集聚区 集中供热实施方案、广州市人民政府关于整治高污染燃料锅炉的通告(穗府〔 2015〕13 号),推进工业园区和产业集聚区集中供热,支持企业建设区域性集中供热管网;关闭大批热效率不足 60%的、小型的、低效的锅炉,对 20 蒸吨 /小时以下高污染燃料锅炉实施拆除或改用清洁能源,累计完成 1298 台高污染燃料锅炉的整治;全面压减居民和工商业散烧煤,建设“无燃煤区”。“十二五”期间,煤炭消费总量下降 425 万吨标准煤,下降比例超过 27%。煤炭消费主要用于电力生产,建成中电荔新电厂 2 台 33 万千瓦机组,电煤比重从 40%提高到约 80%,煤炭消费实现从分散利用向集中利用转变。 多措并举推进天然气推广利用。在气源方面,积极加强与上游气源企业对接。广东大鹏气源“十二五”期间基本保持稳定,年供气量约 10.5 亿立方米;西气东输二线管道供气量逐步增加, 2015 年超过 5.8 亿立方米(含代输)。此外,燃气经营企业根据市场价格利用自身气化设施,通过国内国外渠道采取多种方式采购 LNG 现货气。 在推广利用方面,印发出台了广州市加快天然气推广利用工作方案广州市推进管道燃气三年发展计划工作方案和广州市天然气( LNG)加气站发展规划。建成了广州发 展从化鳌头天然气分布式能源站、协鑫永和开发区 2台 18 万千瓦天然气热电联产项目;累计投入 LNG 公交车 2716 台、插电式混合动力公交车 1700 台,建设 LNG 加气站 24 座(含加油加气);推动居民用户、工商业用户使用天然气,替代瓶装 LPG、燃煤燃重油锅炉等,累计覆盖用户超 220 万户。 奠定太阳能开发利用发展基础。研究制定支持太阳能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的政策体系,出台了广州市分布式光伏发电发展规划广州市分布式光伏发电推广应用工作方案广州市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管理办法等,进一步简化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备案、并 网和补贴流程,明确各区光伏发电项目建设任务,支持工业企业、公共机构、居民等利用屋顶资源开发利用太阳能,市级财政安排专项补贴资金超过 1200 万元。从化明珠工业园成功申报为全国首批 18 个国家级分布式光伏发电规模化应用示范区,全市建成光伏发电装机容量总规模达到 160兆瓦。 四、能源生产供应更加清洁 率先启动并成功实施燃煤电厂“超洁净排放”改造。在全国率先实施“ 50355”工程,出台广州市燃煤电厂“超洁净排放”改造工作方案,按照国家、省对重点地区“燃气轮机大气污染物特别排放限值”标准,对全市在役燃煤发电机组 进行“超洁净排放”环保改造,使氮氧化物、二氧化硫、粉尘排放浓度分别下降至每立方米 50、 35、 5 毫克以下。共计完成 21 台、总装机容量约 463万千瓦机组改造任务。 2015 年,广州市环境空气质量达标天数 312 天,同比增加 30 天;达标天数比例 85.5%,同比增加 8.0 个百分点; PM2.5(细颗粒物)的平均浓度为每立方米 39 微克,同比下降 20.4%。广州市燃煤电厂“超洁净排放”改造工作成效显著,为国家全面实施燃煤电厂“超低排放”改造决策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经验。 推进车用燃油质量升级。落实大气污染防治成品油质量 升级行动计划、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推广使用国 V 车用燃油的通知(粤府函〔 2014〕107 号), 2014 年 1 月起全面推广使用国Ⅳ标准车用柴油。提前供应销售国Ⅴ标准车用汽柴油, 2014 年 7 月起全面推广使用国Ⅴ标准车用汽油, 2015 年 4 月起全面推广使用国Ⅴ标准车用柴油。 五、能源基础设施更加完善 输电配电网络建设有序推进。溪洛渡右岸电站送电广东同塔双回直流输电工程建成投运,形成了西电东送重要通道。建成 500 千伏木棉变电站、柳园等220 千伏和 110 千伏变电站,截至 2015 年底,广州电网拥有 110 千伏及以上 变电站 309 座,线路长度超过 6700 千米,其中 500 千伏变电站 6 座,供电客户数513 万户,当年最高负荷 1499 万千瓦。广州市电网网架结构初具规模,形成以高压变电站为中心、地区骨干电源为支撑的分区分片供电模式, 220 千伏电网网络结构以双回链网和环网为主,通过 14 回线路与周边 220 千伏电网相连, 110千伏电网基本形成辐射型接线格局。 天然气管网系统初步建成。建成广州市天然气利用三期工程,新增北兴、石滩、鳌头三座城市门站,实现了城市燃气管网与西气东输二线全线贯通,全市主干管网年接收能力达 60亿立方米,建成城镇 燃气供气管网累计接近 8000千米。启动了广州市天然气利用四期工程,进一步完善全市天然气输配供应体系。 六、能源产业支撑作用显现 能源作为广州市经济社会发展动力来源,发挥着重要保障作用,为经济社会和民生保障保驾护航,能源产业在广州市产业发展中的支撑作用也逐步显现。2015 年广州市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工业总产值为 1395.5 亿元,燃气生产和供应业工业总产值为 317.2 亿元,两者合计达 1712.7 亿元,同比增长 5.4%,仅次于汽车制造、电子产品制造、石化之后,居第四位,成为重要的“梁柱”之一。在战略性新兴产业方 面,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作为广州市六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 2015 年增加值达到了 330.38 亿元。 第三节 存在不足 一、能源结构需要进一步优化 高碳化石能源比重较高,油品消费占广州市能源终端消费一半以上,清洁能源、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尚未全面形成规模化应用。“十三五”时期,需要在已出台政策文件和已搭建发展平台的基础上,进一步形成更好的、更便利的天然气推广利用、太阳能开发应用的环境。 二、能源设施需要进一步补短板 电源方面。本地支撑电源不足,电力自给率仅约 40%,一旦外地电力紧缺或输送通道出现故障,本 地电力供应安全保障将受到严重影响。同时,尽管煤电机组实施了“超洁净排放”改造,但在役机组供电煤耗均高于 310 克 /千瓦时,在发电上网调度排序上处于不利位置,需要争取实施节煤减排综合升级改造。 电网方面。广州地区 500 千伏变电站目前仅 6 座,多座向中心城区供电的 220千伏变电站来自同一上级,供电负荷过于集中,一旦故障将可能导致中心城区大面积停电。 天然气方面。尚未形成多路气源保障格局;推广利用价格依然较高;没有应急储备调峰设施,仅依靠分散的、小型的 LNG 储备气化站以及高压管网内储气作为应急;部分区域燃气管网处于“ 孤岛”状态,没有形成全域的互联互通的输配体系。 三、能源管理需要进一步精细化 能源管理职能分散,协调工作量大,衔接不够通畅;管理方式不够精细化,管理手段相对落后;管理工作对事中的监督和预警、事后的评估与考核工作重视不够,对能源运行的情况难以做到实时动态监测,信息获取存在滞后性,对能源安全运行管理的前瞻性不强,管理上难以形成闭环;各行业主管部门未建立完善的能源资源统计体系,全市能源数据分散在不同部门,各方数据存在不一致,难以支撑决策和监管;能源项目规划与城市总体规划及各专项规划融合、新能源推广应用、能源“双控 ”等着力点不明晰,部门间难以形成合力、履行相应职责。 第四节 面临形势 一、机遇方面 国际油气供给趋于宽松且价格将处于中低位区间。随着页岩气开发、化石能源探明储量不断增加、生产能力持续增强,国际石油、天然气供给将向“买方市场”转变。 2015 年开始,澳大利亚、美国、加拿大和莫桑比克等国一批 LNG项目陆续投产,新增液化能力约 4000 万吨 /年, 2016 年新增液化能力将达 1.2亿吨 /年, 2018 年新增液化能力将达 1.6 亿吨 /年,全球 LNG 市场将逐渐宽松。预计在国际政治经济格局不发生大变动的情况下,全球能 源供应将总体趋于宽松,油气价格总体将处于中低位区间运行,即便有所回升也不会像过去那样长期处于高位。 与此同时,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成本不断下降,使其开发利用规模大幅扩张增长,对传统油气等化石能源形成越来越强的竞争,一些生产国可能为抢占市场份额而增加油气产量(包括常规和非常规油气)。 全球能源科技变革将提供创新赶超原动力。能源是现代化的基础和动力。当前,全球能源领域科技发展正在孕育着革命性突破,各种新材料、新技术、新型利用方式等层出不穷且处于不断升级融合阶段,可再生能源开发、氢能源等新能源利用、新能 源汽车制造、“互联网+”智慧能源、煤炭高效清洁化利用、二氧化碳捕捉利用与封存、先进核能技术、现代电网关键技术、节能与能效技术、先进储能技术等均是重要创新领域,任何具体领域的突破都将影响能源供给、能源消费的全球格局,引发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 国内能源市场化改革将释放巨大红利。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就一系列重大改革问题进行了全面部署,先后出台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进一步深化电力体制改革等文件,价格体制改革、石油天然气体制改革也已部署启动,发展重点从规模扩张、保障供应转向系统优化、智慧集成、开放融合,一方面考虑 到能源设施作为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保障的基础设施属性,另一方面进一步还原电力、油气等具体能源品种的商品属性,国内能源领域市场化改革速度将进一步加快,将释放巨大的改革红利。广州处于区域电网、油气管网枢纽中心位置,且市场主体相对多元,有条件在这一进程中抢占改革红利的先机。 “一带一路”战略将助推能源领域国际合作。一方面,“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油气资源丰富,广州作为“一路一带”重要节点、处于东南亚到国内北方的海上油气通道的关键位置,可凭借其枢纽位置和交通运输便利,多渠道承接海外油气资源。另一方面,广州可利用自身比 较完整完善的产业、人才和技术优势,在特高压、油气、水电、风电、太阳能光伏等能源装备制造领域,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区展开合作,推动企业“走出去”,推动产业、投资、装备技术“出海”。 二、挑战方面 价格成本压力。尽管国际市场油气价格处于中低位区间,但由于体制政策等原因,对于包括广州在内的国内城市而言,总体上价格成本压力不容忽视。以广州市天然气利用成本为例,一方面西气东输二线即便末站落在广州境内,也需要经过省天然气管网才可进入广州市网,增加了中间环节及其带来的代输价格费用;另一方面,国内主要 LNG 码头暂未 实现大范围市场化开放,码头设施尚未能体现公共性,天然气经营企业无法根据市场升跌自主采购海外 LNG 现货气。 生态环保压力。近年来,国际国内对生态环境保护更加重视,应对气候变化、绿色发展等诉求明显提升,能源领域基础设施建设和清洁环保运行受到更多关注,在城市规划、用地、用水、水源保护、生态红线等方面,能源领域等各行业均需要积极回应和应对。 供应保障压力。一些重要的、跨区域的能源通道和能源项目建设推进难度将更大,即使在技术已相对成熟稳定的情况下,但受制于社会舆论、民众认知等因素,“邻避”工程的选址工作将受到 更加直接的制约,推进实施难度更大,一定程度影响了本地能源供应和安全保障。 总量控制压力。“十三五”期间,国家已明确实施能源消费总量、能源消费强度“双控制”。与江浙一带城市和珠三角其他城市相比,广州地区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工作在“十二五”末刚起步,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将在何种范围对广州市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保障产生何种程度的影响、约束和压力,需要进一步关注、跟踪、研判并提出系统性的应对措施。 第二章 总体要求 第一节 指导思想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能源安全是关系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性、战略性问题,对国家 繁荣发展、人民生活改善、社会长治久安至关重要,并就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提出了“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消费革命、能源供给革命、能源体制革命、能源科技革命、能源国际合作)。 李克强总理指出,能源是现代化的基础和动力,能源战略是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支柱,必须抓住机遇,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积极推动“四个革命、一个合作”,优化能源结构,努力补上能源发展短板。 广州市“十三五”能源发展的指导思想是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贯彻落 实“四个革命、一个合作”,围绕广州全面建设国家重要中心城市、枢纽型网络城市,以优化能源消费结构、提高能源发展质量为中心,坚持稳中求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存量、拓增量,努力建设清洁低碳、安全高效、开放融合的现代能源体系。 第二节 发展目标 根据广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十三五”时期广州市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 GDP 年均增长 7.5%以上,到 2020 年常住人口约1550 万人、第三产业增加值占 GDP 比重和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达到 70%左右。 在此基础上,结合广州市 能源发展“三步走”战略成果,综合考虑经济发展、社会民生、资源环境、安全保障、技术进步等因素,广州市“十三五”时期能源发展目标是 经过努力,到“十三五”末,广州市能源体系更加健全,能源管理更加科学,能源消费总量增长更加可控,能源结构更加优化,能源基础设施更加完善,能源安全保障基础更加巩固,能源产业更加丰富,着力打造清洁低碳、安全高效、开放融合的现代能源体系。具体来说,到 2020 年 在能源消费总量和强度方面,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在 6284 万吨标准煤以内、年均增速 2.1%(中国南方航空集团等中央或省驻穗企业单 位及其重点项目能源消费量单列),万元 GDP 能耗累计下降 19.3%,均要完成广东省下达的工作目标。 在能源消费结构方面,完成广东省下达的煤炭消费减量替代管理工作目标,控制在 1363 万吨以内;电煤占煤炭消费比重进一步提高到 90%;天然气年消费量力争达到 60 亿立方米,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力争提高到 10%。 在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展方面,天然气推广利用消费进一步扩大深入, 5 年累计安排新增天然气分布式能源装机规模约 150 万千瓦;太阳能开发利用积极拓展至大型企业、城市综合体和各类公共机构,根据广州市分布式光伏发电发展规划,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总装机容量力争达到 200 万千瓦。 在能源安全保障方面,建设天然气应急调峰气源设施,拓展西气东输三线气源,城市供气管网、供电设施更加完善,本地电源(含热电联产)装机容量努力达到 1000 万千瓦,电力自给率力争提高到 45%。 在能源产业经济发展方面,新能源产业积极发展,电力热力燃气生产供应业产值力争达到 2000 亿元,年均增长 3.2%。 广州市“十三五”能源发展主要规划目标见专栏 3。 从中长期预期看,预计在 2050 年前广州市能源消费总量将达到峰值,能源消费总量翻一番,支撑经 济增长翻两番以上。能源消费总量与 GDP 关系及预期见图 4。 专栏 3 广州市“十三五”能源发展主要规划目标 图 4 广州市能源消费总量与 GDP 关系及预期 第三章 规划布局 “十二五”期间,广州市完成了行政区划调整,成立新黄埔区,从化、增城两个县级市调整为从化区、增城区。目前,广州市共有越秀区、海珠区、荔湾区、天河区、白云区、黄埔区、花都区、番禺区、南沙区、从化区、增城区等 11 个行政区以及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广州空港经济区等功能区域。 “十三五”时期,广州市能源发展布局将紧紧围绕广州经济社会发展全局 、构建枢纽型网络城市格局等系列部署,结合广州能源资源禀赋、现有能源空间布局、经济产业发展特点和民生保障需要等,对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纲要、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以及市委、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加强安全生产保障安全发展等文件,因地制宜,实事求是,把能源生产、供给、消费布局等和城市发展功能布局结合起来,形成由核心负荷支撑保障区、电力体制改革示范区、油气供给储备保障区、绿色能源推广先导区、若干新能源产业发展基地等组成的能源发展布局。广州市“十三五”能源发展布局示意图见图 5。 图 5 广州市“十三五”能源发展布局示意图(略) 第一节 核心负荷支撑保障区 广州市本地大型火电机组目前主要分布在广州中东部、南部,包括广州开发区、黄埔区、增城区西南部、南沙区北部,利用珠江沿岸便利的资源交通运输条件,该区域电源供应保障关系整个广州市用电、用热安全,主要支撑有关工业园区和产业集聚区发展,这些区域也是重要制造业地区。“十三五”期间,落实国家和省关于积极发展气电、有序发展煤电、推进热电联产和电能替代等政策要求,推动建设黄埔电厂天然气热电联产、华电增城天然气冷热电三联供、旺隆热电“煤改气”热电联 产、华润南沙横沥燃气集中供热等天然气发电项目,推动珠江电厂、恒运电厂、黄埔电厂现有燃煤机组的综合升级改造,提升骨干电源支撑能力。 同时,围绕海珠琶洲互联网创新集聚区、天河国际金融城、番禺万博商务区、大学城二期和国际创新城、黄埔临港商务区、增城开发区等创新枢纽、产业枢纽以及现代服务业负荷中心,建设一批各具特色的天然气分布式能源站、建设相应的输变电设施和智慧能源设施,在鼓励清洁能源推广利用的同时增加电力保障能力和供热供冷能力,推进能源梯级、集中、高效利用,提升城市能源利用效率。 第二节 电力体制改革示范区 依托广州开发区、从化明珠工业园区等,深入开展我市电力体制改革。建设广州开发区(中新广州知识城)增量配电业务试点项目,打造国家级广州电力交易中心和省级广东电力交易中心,培育电力市场主体和第三方综合能源服务商,探索建立容纳高比例波动性可再生能源电力的发、配、储、用一体化智能电网系统,探索智能电网电能服务新型商业运营模式和新业态。推动多能互补集成优化示范工程。 第三节 油气供给储备保障区 结合油气周转、储备、供给对港口、码头、海岸线等高度依赖的特点,充分依托利用广州港南沙港区优势,在南沙小虎岛化工区建 设广州 LNG 应急调峰气源站、配套码头并接入现有城市燃气管网,保障广州天然气供应安全;研究推进构建区域性船舶保税燃油供应基地,完善通关监管等体制机制,提升南沙建设国际航运枢纽中心能源保障水平。 第四节 绿色能源推广先导区 从规模化开发利用角度,广州市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主要在北部生态走廊。“十三五”期间,要围绕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生物质能等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以及天然气等清洁能源,以科技创新为支撑,继续大力推进从化明珠工业园建设国家级分布式光伏规模化应用示范区,推进花都绿色产业创新园分布式光伏规模化应 用,保障天然气等清洁能源进入广州的通道,支持空港经济区等区域发展天然气、太阳能等分布式能源,推进风能、地热能开发利用以及基于生物质能等新能源的规模化利用。 第五节 新能源产业发展基地 按照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产品和服务指导目录,推进新能源产业发展。依托推进广州开发区新能源综合利用示范区、花都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园、增城太阳能光伏产业园、增城低碳总部园、番禺节能科技园、各新能源汽车基地等,建设若干个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基地,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抓住广州作为国家中外合作重点区域的契机,推动国外新能源先 进技术在广州进行孵化并实现产业化发展,促进国内先进企业有关能源装备制造项目在广州落地。以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展为主导,推动氢燃料电池电堆产业、燃料电池终端产品产业、海洋能发电装备、先进储能技术、生物柴油应用等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技术产业化,推动清洁能源、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应用主要装备国产化,发展生物质能项目、环保装备制造等,以应用带动产业发展,提升广州新能源产业支撑。 第四章 主要任务 第一节 调整优化能源结构 着力推进广州市能源结构优化调整,立足本地能源安全保障,进一步优存量、拓增量,大力发展天 然气,提高低碳清洁能源在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重,推进煤炭清洁高效集中利用和煤炭消费减量替代,大力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实施电能替代工程,推进电能融合,进一步提升电力在终端能源消费中的比重,为中长期“绿电”成为主要能源消费形态奠定基础。 一、进一步加快天然气推广利用 积极扩展气源。在大鹏气、西气两路管道气源基础上,根据全省统一部署推进珠海金湾 LNG 气源通过管道接入广州境内,在南沙全力建设广州 LNG 应急调峰气源站。同时,督促市内燃气经营企业完善管道和气化设施建设、打通各路气源、实现双向输送,以协议、合同等具 体形式落实年度购气量,形成长协气、现货气的互补融合格局;鼓励燃气经营企业与国内外上游企业对接合作,根据全球市场价格动态积极开展 LNG 现货采购、发展商业储备。 推进天然气热电联产建设。积极推进黄埔电厂、粤电花都、华电增城天然气热电联产等集中电源热源项目建设,争取“十三五”时期建成投运。推进华润南沙横沥燃气集中供热、开发区协鑫天然气热电联产二期项目、增城旺隆热电“煤改气”项目,保障南沙开发区、广州开发区、增城开发区工业和制造业发展的能源需求。 大力发展天然气分布式能源。结合大学城、国际金融城、万博商务区 、空港经济区等重点功能区域、学校、医院等公共机构、大型楼宇,结合本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特点,建设一批各具特色的、冷热电三联供的天然气分布式能源站,鼓励结合中低压城市燃气管网布局发展楼宇式天然气分布式能源。 拓展天然气利用领域。完成管道燃气三年发展计划,实施管道燃气三年提升计划,进一步增加天然气居民用户、一般工商业和服务业用户的管道燃气用户数量,进一步实施 LPG 气瓶组、分散燃煤燃重油锅炉的管道燃气替代,力争到2019 年再新增管道燃气居民覆盖用户 80 万户、非居民用户 1 万户,城镇居民管道燃气用户普及率达到 80%, 管道燃气覆盖范围内气瓶组的管道燃气改造率达到 80%。推进物流车辆、专用车辆、跨市客运车辆等交通领域清洁能源替代。 二、继续推进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和煤电有序发展 进一步推进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本地煤炭消费更加集中高效,电煤占煤炭消费量比重进一步提升。实施煤炭消费减量替代,切实压减替代各类散烧煤以及分散燃煤锅炉,推进餐饮服务业户及家庭用户使用清洁能源,继续建设和扩大“无燃煤区”。 严格落实国家、省关于煤电有序发展的系列部署和政策措施,在 2015 年实现在役燃煤机组污染物排放达到“超洁净排放”标准基础上,按照“超洁净排 放”、减量替代等原则,对现役煤电实施升级改造,推进现有珠江电厂、恒运电厂、黄埔电厂的节煤减排综合升级改造,使现有燃煤骨干支撑电源更加环保、更加高效。 三、大力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 推进太阳能、水能、风能、生物质能、地热能、海洋能、潮汐能等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应用前景研究,重点抓好太阳能的开发利用,结合实际建设风电示范项目,鼓励发展地热能、海洋能、潮汐能利用新技术。建立健全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目标引导机制。推进广州开发区建设新能源综合利用示范区。 全面实施广州市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规划,继续实施更加简易的、更加 便捷的项目管理方式,修订广州市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管理办法,出台广州市新兴产业发展补贴资金用于太阳能光伏发电项目管理实施细则,全面落实太阳能开发利用各项扶持政策,加大财政资金支持力度,加强政策宣传引导、提升全社会认知和重视,全力促进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建设快速发展。继续推进从化明珠工业园、花都绿色产业创新园分布式光伏发电规模化应用示范区建设,鼓励农光互补、渔光互补等太阳能利用新形式,鼓励大型公共建筑、商业楼宇、工厂厂房等利用屋顶资源等建设分布式光伏,在全市各区建设一批分布式光伏发电示范项目。到 2020 年 ,分布式光伏发电总装机容量力争达到 2000 兆瓦。推广目标分解见专栏 4。 专栏 4 广州市“十三五”太阳能光伏发电推广目标分解 启动广州地区风能开发利用工作,在有条件地区建设一批风电项目,确保与当地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协同发展,在从化、番禺等地建设风能发电示范项目,在符合国土、林业、环保等政策下,力争到 2020 年风能发电装机容量达到 15万千瓦。 推进生物质能利用,结合生活垃圾科学化集中化处理、发展循环经济等工作,建设垃圾焚烧发电机组,拓展生物质能其他利用形式、空气能和地热能利用,实现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综合 高效利用。 结合城市能源资源禀赋、自然环境条件、经济社会发展现状等,开展广州市能源新型利用方式专题研究。研究氢能源推广利用的可行性。 第二节 推进基础设施建设 一、加强输配电等基础设施建设 加强西电东送电力通道建设,支持滇西北至广东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广州段、乌东德送电广东广西输电工程广州段、 800 千伏穗东换流站扩建工程等大型输电工程建设;适度超前开展 500 千伏、 220 千伏、 110 千伏等输配电主干网架建设,推进城乡基础电网建设和配电网改造,完成中心村电网升级改造。建设500 千伏楚庭(穗西)输变电、东西 组团直流背靠背异步联网工程(中通道)、木棉至增城线路工程、顺德至楚庭线路工程等 13 项 500 千伏输变电项目,提高广州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及抵御重大自然灾害风险的能力;建设一批 220 千伏输变电项目,优化电网结构,降低电网安全风险,提升城市整体供电能力;建设一批110 千伏输变电项目,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电力的需求,确保用户供电可靠性。计划到 2020 年,新增变电容量 2495 万千伏安,新增输电线路 1850 千米。 二、加强天然气输配体系和储气调峰设施建设 围绕城市安全发展总体布局,在符合城乡规划和区域规划前提下,按照高压“一 张网”要求,推进天然气管道输配体系建设。全面建设广州市天然气利用四期工程,新建花都珊瑚(西边)门站,扩容改造增城石滩门站、番禺金山门站,建设城市燃气主干管网,建设若干座高中压调压站。完善市内天然气高压输送管网建设,接通南沙与中心区高压管网,使南沙管道燃气在使用大鹏气的同时也可使用西气,打通各路气源。建设广州市燃气抢险基地,涵盖数据采集、城镇燃气管网监控、调度等。 在大鹏气、西气东输二线等输送通道基础上,支持推进西气东输三线闽粤支干线广州段及有关站场阀室建设,支持“南沙 中山”省天然气管网二期工程建设连接珠海 金湾气源。积极拓展珠江口南海气田登陆等气源。 努力增强天然气储备能力,确保全市特殊情况下天然气应急供应,全力推进在南沙小虎岛化工区建设广州 LNG 应急调峰气源站及配套码头,建设 2 个 16 万立方米 LNG储罐。为确保广州 LNG应急调峰气源站建成投运前的天然气保障, 2017年启动全市天然气应急储备体系研究,梳理现有天然气储罐和气化设施能力,提出在区级范围建设一批小型的天然气储备设施计划。 三、加快供热供冷设施建设 继续实施工业园区和产业集聚区集中供热,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集中供热范围内的分散供热锅炉全部淘汰或者部分改造 为应急调峰备用热源,不再新建分散供热锅炉。鼓励在琶洲互联网集聚区、国际金融城等商业服务业区域和创新枢纽、广州南站等交通枢纽建设区域集中供冷。加快推进南沙、增城、黄埔、开发区等地天然气热电联产项目的配套供热管网建设,到 2017 年底具有一定规模用热需求的工业园区基本实现集中供热。支持根据区域实际开展长距离供热。 四、支持综合能源利用基础设施建设 在符合压力等级等安全要求和技术规范下,支持电力、热力、燃气等区域性地下管线纳入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工程。根据能源发展新成果、新科技,结合能源新型利用方式,积极支持储能设施发 展和建设。在相关试点范围内研究储能电价相关机制。 五、加快推进交通领域能源品质提升和设施建设 推进

注意事项

本文(广东省能源发展“十三五”规划(2016—2020年).doc)为本站会员(碳交易)主动上传,环境100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环境100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7 环境100文库版权所有
国家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16041442号-6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