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环境100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环境100文库

换一换
首页 环境100文库 > 资源分类 > PDF文档下载
 

碳本位货币体系:国际货币体系演变的新趋势——兼论中国的应对策略

  • 资源ID:2676       资源大小:62.31KB        全文页数:5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权限:游客/注册会员/VIP会员    下载费用:2碳币 【人民币2元】
快捷注册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2碳币 【人民币2元】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支付成功后,系统会自动生成账号(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下次登录下载和查询订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既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碳本位货币体系:国际货币体系演变的新趋势——兼论中国的应对策略

科 技 进 步 与 对 策 S c i e n c e T e c h n o l o g y P r o g r e s s a n d P o l i c y V o l . 2 7 N o . 2 2 N o v . 2 0 1 0 第 2 7 卷 第 2 2 期 2 0 1 0 年 1 1 月 碳本位货币体系 国际货币体系演变的新趋势 兼论中国的应对 策略 肖奎喜 , 蓝 芳 , 徐世长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国际经济贸易研究中心 , 广东 广州 5 1 0 0 0 6 摘 要 当前 , 低碳经济成为了各国追逐的热点 , 由此引申出关于国际货币体系新一轮变更的话题 。 以碳信用为货币基准的 “ 碳货币 ” 的 “ 碳本位 ” 货币体系 , 将是未来货币体系发展的新趋势 。 通过分析碳本位货币体系的含义 、 碳货币的属性 , 考察碳本位货币体系所具有的优势 , 并探讨碳本位货币体系将遇到的潜在问题 , 同时提出了我国应对碳本位货币体系的策略 。 关键词 低碳经济 ; 碳信用 ; 碳本位 ; 国际货币体系 D O I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0 0 1 - 7 3 4 8 . 2 0 1 0 . 2 2 . 0 3 1 中图分类号 F 8 3 1 . 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 0 0 1 – 7 3 4 8 2 0 1 0 2 2 – 0 1 3 0 – 0 50 引言 从 2 0 0 7 年底美国次贷危机的爆发 , 到 近 两年席卷全球的金融海啸 , 全球经济受到了沉重打击 , 由美国的次级贷款引起的经济泡沫化问题受到 学者们 的广泛关注 。 事实上 ,以美元为基础的 “ 牙买加 ” 货币体系所产生的信用本位暴露的缺陷 , 才是引发经济泡沫化 、 导致金融危机的深层原因 。国际货币体系的变迁经历了金 本位时期 、 金汇兑本位时期 、布雷顿森林体系时期 。 现行的国际金融体系仍是以布雷顿森林体系为基础构建的 。 在这个体系下 , 各国货币跟美元挂钩 , 通过美元间接跟黄金挂钩 , 美联储实际上承担 了 世界中央银行的作用 。 在这种情况下 , 美元的涨跌都会给世界经济带来深远的影响 。 实际上 , 亚洲金融危机 、 次贷危机都和现存的美元支付体系密切相关 。 2 0 0 9 年末召开的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 , 将人们的视线 转 移到低碳经济上 。 低碳经济因为其具有的公益性以及可利用的经济筹码 , 将在很大程度上引发新一轮国际政治与经济秩序的变动 。 低碳经济的巨大前景同时也引申出了国际货币体系新一轮变更的话题 。 从演变趋势来看 , “ 碳本位 ” 货币体系完全有可能替代现有的以美元为中心的货币体系 , 而且与美元货币体系相比 , 以碳排放权碳信用为货币基准的 “ 碳货币 ” 具有更强的发展潜能与可操作性 , 是未来国际货币体系发展的新趋势 。 碳排放权是基于信用秩序而产生的 , 其稳定的延展空间 、 内在价值和分割转移的便利性[ 1 ], 使得碳货币体系兼具有商品货币体系与信用货币体系的优点 , 可以弥补商品货币体系和信用货币体系的缺陷 , 是值得深入探讨与发展的新货币体系 。 本文将通过分析催生国际碳本位货币体系的前提 、 碳本位货币体系的具体含义 、 碳货币的属性 , 考察碳本位货币体系与传统货币体系相比所具有的优势 , 并揭示出碳本位货币体系将遇到的潜在问题 , 同时 提出我国应对碳本位货币体系的对策 。 1 催生国际碳本位货币体系的前提 1 . 1 碳本位货币体系溯源 京都议定书 碳本位货币体系 的 实质 , 是以碳货币为基础货币的货币体系 。 碳货币即碳信用 , 不是一种实际存在的物质 , 而是一种权利 。 究其为何会被当作是一种货币本位 , 京都议定书 的签订使碳信用与交易联系在一起 。 京都议定书 是世界上第一部带有法律约束力的国际环保协议 , 于2 0 0 5 年正式生效 。 议定书规定在第一阶段2 0 0 8 2 0 1 2 年把温室气体的排放量在 1 9 9 0 年的基础上降低 5 . 2 。 京都议定书 还设了 3 种碳交易机制 , 即排放贸易E m i s s i o n s T r a d i n g , 简称 E T、 联合履约J o i n t I m p l e m e n t a t i o n , 简称J I和清洁发展机制C l e a n D e v e l o p m e n t M e c h a n i s m , 简称C D M, 分别涵盖了附件 1 国家间与附件 1 国家与附件 2 国家间进行碳交易的实际机制与规范 。 正因为这 3 种实际的交易机制的出现 , 促成了碳排放权交易的发展 。 这相当于在世界有形商品贸易体系之外确立了在全球范围内流动的一种 极为特殊的无形商品贸易体系 , 而这张纽结世界新型贸易版图的核心正是基于现代国收稿日期 2 0 1 0 – 0 8 – 1 5 基金项目 国家社 会 科 学 基金项目1 0 B J L 0 2 6;0 9 B J Y 0 4 3;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2 1 1 项目2 0 0 9 0 6作者简介 肖奎喜 1 9 6 8 – , 男 , 湖南隆回人 , 管理学博士 ,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国际经济贸易研究中心副研究员 , 研究方向为金融与投资 。 1 3 1 肖奎喜 , 蓝 芳 , 徐世长 碳本位货币体系 国际货币体系演变的新趋势 第 22 期 际规则而产生的一种前所未有的有价商品 碳信用 。 1 . 1 . 1 碳本位货币体系的基础 碳交易市场 目前 , 碳交易市场可以分为规范市场与非规范市场也有称其为一级市场与二级市场 , 非自发与自发市场。 规范市场指的是以 京都议定书 中规范的 3 种交易形式为基础 , 并接 受强制性减排任务的国家之间的碳排放额度的交易 ; 而非规范市场则是指由于自发的需求而产生的各种交易机制与机构 , 如 欧洲能源交易所E u ro p e a n E n e rg y E x c h a n g e , 简称 E E X、 北欧电 力池N o r d P o o r、 法国的 P o w e rn e x t Ca rb o n ,以及芝加哥气候交易所CC X。 这几大交易所构成了全球主要的碳市场交易平台 。 碳交易所能够保证交易价格的公开透明 , 还能同时进行现货和期货的交易 。 2 0 0 8 年 , 基于配额的市场交易额为 9 2 0 亿美元 , 全部碳金融交易总额的 7 4 左右 ;基于项目的交易成交金额为 7 2 亿美元 。 此外 , 以 CD M 为基础 , 从事 CE Rs 现货 、 远期和期货交易的二级交易市场发展迅速 。 2 0 0 8 年 , 该市场的交易金额为 2 6 0 亿美元 , 是 2 0 0 7年的 5 倍 , 占全部碳交易总额的 2 1 [ 2 ]。 目前的碳排 放额度交易 , 不 只是 停留在国际上国家间 ,国内各省 、 各市 、 各公司 , 呈阶梯状都存在碳排放额度的交易需求 。 多余的碳排放额度以商品的形式进行交易也就成为碳信用 。 据联合国和世界银行预测 , 2 0 1 2 年全球碳交易市场容量为 1 4 0 0 亿欧元 。 届时全球碳交易市场容量将超过石油市场 , 成为世界第一大交易市场 , 而碳信用也将取代石油成为世界第一大商品[ 3 ]。 从货币体系的发展史来看 ,一国货币要想成为国际货币甚至关键货币 , 与国际大宗商品 、 特别是能源贸易的计价和结算绑定权 , 往往是货币崛起的起点[ 4 ]。 由此可见 , 以碳信用作为基准的货币体系的确具 有非常乐观的前景 。 1 . 1 . 2 碳本位货币体系的工具 碳信用 所谓的碳信用就是碳排放额度 , 包含了在碳市场上进行交易的各类产品形式 , 例如 C E R s 、 E U A s 以及 V E R s 等都可以被称作碳信用 。 碳本位就是将碳信用与现有世界上的信用货币挂钩 , 以影响某种货币在国际市场上的价值 。碳信用源于最基本的碳排放权 , 也就是温室气体排放权 ,这是一种无形的商品 , 以一吨二氧化碳当量为标准化单位 。碳排放权主要有配额和减排量两类 。 配额和信用作为排放权的载体 , 可以如同证券和商品一样在市场上自由交易 ,因而被称为 “ 市场环境工具 ” 。 配额是在限量与交易制下 ,由政府当局确定和分配给各排放主体的碳排放量 ; 配额可自由交易 , 无论是否为排放实体 , 都可以自由地在市场上买进或卖出配额[ 5 ]。 减排量是指基于项目而产生的碳减排量 , 也称碳抵消额 , 一般 要 经过国际机构的认证后 , 才能真正实现交 易 。 2 碳货币的属性 一般来说 , 从商品中分离出来 的 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就是货币 ; 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 而货币的本质就是一般等价物 。 根据马克思对于货币起源的分析 , 充分认 识 货币是作为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 ,其含义有两点 一是 货币具有商品的属性 ; 二是货币与普通商品有本质的区别 使用价值 。 因此 , 考察碳信用能否充当一般等价物 , 自然也是基于其是否具有商品的属性 , 即交换价值的属性和是否具有区别于其 它 普通商品的先天特质这两点的考量 。 2 . 1 碳货币的商品属性 上到国际层面 京都议定书 等国际条约 、 协议签订的强制减排 , 下到各国对该国各产业限制排放各种法律条列 , 一系列的强制性规条造就了碳排放额度的稀缺性 , 同时产生了规范市场与非规范市场上对碳交易的需求 , 也就是交换价值 。 现在 , 无论是 3 种减排机制的巨大交易量 ,还是二级市场上自发交易的发展趋势 , 碳信用的交易情况都是成功的 。 在这些交易市场上碳信用被作为商品在买家与卖家间 一次次 易 手 , 买卖双方各取所需 。 碳排放权已经具备了商品的一些属性 , 因为碳排放权既能够在现货市场进行交易 , 也能够在期货市场进行交易 ; 而且 , 在供求关系上也可以由不同碳信用种类的价格涨落反映出来 。 在碳交易机制下 , 其价格信号功能引导经济主体把碳排放成本作为投资决策的一个重要因素 , 促使环境外部成本内部化 。随着碳市场交易规模 的 扩大 , 碳货币化程度 的 提高 , 碳排放权进一步衍生为具有流动性的金融资产[ 6 ]。 2 . 2 碳货币有别于普通商品的特殊属性 从 一般等价物的定义就能看出 , 如果想成为一般等价物必须是一种特殊的商品 。 首先 , 每单位的碳信用 具有同质性 , 这是碳信用可以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很重要 的 原因 。这个属性保证了交易双方的平等性 , 并且保证了碳信用具有无地域 、 形态等差别性而拥有广泛的适用性 , 是促成广泛交易的重要原因 。 其次 , 是可计量性 。 作为一般等价物必须可以进行计量 。 如今科学技术的发展 , 各科学站点可以对各国 、 各产业的碳排放量进行监控 , 因此碳信用具有数量特性 。 最后 , 碳信用被大众所接受 。 综合以上 3 点来考察碳货币的属性 , 有理由认为 , 碳货币可以充当合格的一般等价物 。 2 . 3 碳货币的信用属性 除此之外 , 碳货币在拥有商品属性的同时 , 还拥有信用属性 。 一般能拥有信用属性的 商品 都不会是实实在在的商品 , 碳信用正因为其不像黄金 、 不像石油等商品真实存在 仅 具有无形属性而具有信用属性 。 因此 , 这 意味着碳信用可以更为灵活 、 方便 地被使用与交易 。 3 碳本位货币体系的优势 3 . 1 碳本位货币体系与金属本位货币体系的比较 国际货币体系 的 确立 , 首先从金属本位货币体系开始 。然而 , 正如美国耶鲁大学的罗伯特 特里芬教授 1 9 5 9 年在他的著作 黄金与美元危机 中 指出 的 所谓特里芬困境 。 特里芬困境揭示了金属货币体系的缺陷是稀缺性 , 而且相对增长速度会逐渐递减 。 这与世界经济的发展不成正比 。 此外 , 黄金价格本身就是波动不定的 , 这也 使得金本位根本 1 3 2 科技进步与对策 2 0 1 0 年 不能 稳定物价 , 也 不能 防范金融危机 。 相比贵金属本位的稀缺性 , 碳信用具有如下特性 一是 碳信用会随着科技经济的发展而增加 , 科技越发达 , 节能技术越成熟 , 节省下来可供交易的碳排放额度也就会呈增长趋势 , 与经济发展成正比 ; 二是 碳信用相比于贵金属具有可创造性 。 在应对黄金无法满足流通只能充当储备货币的困境 , 碳信用显然可以正常流通 。 各国 、 各行业都能自主创造碳信用以进行交易 , 通过规范市场与非规范市场两条轨道进行交易与流通 。 因为其可在实际中流通 , 因此能有利减少泡沫化的概率 。 因为实际流通的量与储存量之间的误差不会很大 。 碳信用具有相当大的灵活性 , 碳货币不会受制于某国货币的发行与经济的发展 , 各产生碳信用的主体具有主动权 , 并且可以避免计价货币国对碳货币进行囤积 。 3 . 2 碳本位货币体系与信用本位货币体系的比较 信用本位货币的起始可以从布雷顿森 林 体系瓦解后人们认识到金属货币的缺陷 , 最 典型的是现有的货币体系以美元作为本位货币 。 而事实上 , 美元这一美国的货币不再与黄金等金属进行挂钩 , 也不兑换黄金 。 货币的流通更依赖于银行的信用活动 。 货币流通的调节构成了国家对宏观经济进行控制的一个重要手段 , 但流通领域究竟能够容纳多少货币量 , 则取决于货币流通规律 。 当国家通过信用程序所投放的货币超过了货币需求量 , 就会引起通货膨胀 ,这是不汇兑的信用货币流通所特有的经济现象[ 7 ]。 由 此不难看出 , 有学者认为近两年的金融海啸实质上是拜信用本位货币体系的缺陷所赐 , 而引发的源头正是美国次级贷款危机 。 国家货币当局对于信用程序 的 监控以及判断不 力 , 造成了严重的金融泡沫化 。 由于信用货币不与金属挂钩 、 不兑现 , 不同于银行的信用活动 , 这无疑增大了人为风险所引发经济困境的机会 。 同时 , 美元本位体系将美元放在了国际货币体系的最中心 , 一发而动全身 , 当美国经济遇到危机时 , 其 它 国家的经济也一同被放到了 牺牲台上 。 美国 近 1 0 年来一直坚持走弱势美元路线 , 迫使他国货币升值 , 无视牺牲他国经济以促进本国经济的发展 ,也体现了美元以其在国际货币体系的地位谋求霸权 , 实现自身利益的自私表现 。 与信用货币体系相比 , 碳货币本位兼具商品和信用特征 , 使其跳出了信用本位的局限 。 其可以独自创造与自由交易的特点 , 本身是一种商品 , 令信用属性有了商品属性的依托 , 大大减少了裙带风险 。 碳货币的出现 , 将给美元带来一定冲击 , 也将给非美国家在国家资产储备上提供一种新的选择 。 而新能源贸易 碳信用交易的计价结算货币绑定权以及由此衍生出来的货币职能 , 将对 打破单边美元霸权 、 促使国际货币格局多元化产生影响 。 4 碳本位货币体系面临的潜在问题及风险 4 . 1 碳本位货币体系建设面临的潜在问题 4 . 1 . 1 以何种货币作为碳本位货币体系的计价货币 碳本位货币体系的逐步确立 , 将促使国际货币格局多元化 , 但究竟会是哪种货币先拔头筹呢 这是短时间内无法观测到 的 。 各国为了争夺计价货币 , 必然会上演一场不仅在经济舞台上 , 同时在国际政治舞台上的争夺战 。 以目前的情况来看 , 欧洲排放交易市场是世界上最为活跃 、 交易规模最大的排放权交易市场[ 8 ]。 欧盟排放贸易体系E U E T S在全球碳交易市场中遥遥领先 , 2 0 0 7 年交易量达 1 6 . 5亿 t , 成交额达 2 8 0 亿欧元 , 分别占全球碳交易量的 6 2 % 和交易额的 7 0 %[ 4 ]。 欧元已是碳现货和碳衍生品场内交易的主要计价结算货币 , 而由于一直以来英国都是碳减排最坚定的执行国 , 尽管英国排放交易体系U K E T S已并入欧盟排放贸易体系E U E T S, 但伦敦作为全球碳交易中心的地位已经确立 , 英镑作为碳交易计价结算货币的空间能够继续保持 。 日本碳交易所将采用日元计价 。 由于日元本身已经在世界通货中占据一定地位 , 伴随碳交易体系的开展 ,加上日本绝对领先的碳减排技术出口空间 , 日元将成为碳交易计价结算的第 三货币 。 尽管澳大利亚尚未加入京都协定 , 但新南威尔士温室气体减排体系G G A S却是全球最早强制实施的减排体系之一 。 澳大利亚的温室气体排放交易制度将于 2 0 1 0 年正式实施以澳元计价 。 作为 G G A S 的延续 ,澳元仍将在全球碳交易计价结算货币中占一定比例 。 伴随各国在碳交易市场的参与度提高 , 将有越来越多的国家搭乘碳交易快车提升本币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地位 , 加速走向世界主导国际货币的行列 。 如不奋起追赶 ,中国等发展中国家很可能会因为标价权的丧失而错过这一历史机遇 。 在这样的格局下 , 拒绝签订 京都议定书 的美国 、 引发全球金融海啸 的美国的货币 美元 , 还能 居世界中心多久 各国 碳木位货币 的争夺 之 路 漫长 。 4 . 1 . 2 碳货币的发行权问题 在当前的货币体系下 , 由于 美元充当 了 世界货币的职能 , 而 美国控制了货币发行权 , 并向全球征收铸币税 。 那么 , 如果真正实施碳货币本位 , 哪个国家能够取得碳货币的发行权呢 发行的碳货币量又如何确定呢 假如一个国家实际的碳减排量超出其所承诺的减排量 , 那么这个国家就具有了发行碳货币的权力 , 超出的这一部分就构成了该国的碳货币发行量 ; 对中国等发展中国家来说 , 暂时没有承担减排义务 , 其通过清洁发展机制等方式取 得 削减的碳排放量 , 亦即该国的碳货 币发行量 。 这样 , 哪个国家在碳减排上 作 的贡献越大 , 其能够发行的碳货币量就越多 。 如此一来势必引起新一轮碳货币发行权和发行量的争夺 , 这种争夺事实上是各国经济和技术实力的较量 。 从目前来看 ,发展中国家减排潜力大 、 减排成本低 , 因而在碳货币上有一定的优势 。 然而 , 发展中国家迟早是要 被 纳入全球减排体系中来的 , 到时候会和发达国家站在同一 基准 线上 。 相比之下发达国家具有更高制造水平和先进的环保技术 , 它们可以通过减少碳排放量而产生更多的碳信用 , 把其出售给发展中国家 , 由此造成后者财富的流失 。 4 . 1 . 3 碳本位货币体系在流通领域存在的问题 目前 , 京都议定书 设定的 3 种碳交易机制 , 无论是 E T 、 J I , 还是 C D M , 在层面上都只是面向不同国家和企 1 3 3 肖奎喜 , 蓝 芳 , 徐世长 碳本位货币体系 国际货币体系演变的新趋势 第 22 期 业之间的碳排放买卖 , 而几乎没有面向个人的 。 这样 , 在政府和企业之间 , 碳货币易于成为流通的支付手段 、 交易媒介和储备资产 。 然而 , 从全球碳排放来看 , 有很大一部分是来自个人日常生活中 , 只有个人节约的碳排放量也能当作碳货币进行交换 , 这样碳信用才能成为一种完整的流通货币 碳货币 。 遗憾的是非京都市场碳排放个人自愿购买量基本没有 , 所以碳货币在个人领域的流通还有待时日 。 4 . 1 . 4 碳本位货币体系在汇率机制上的选择 由于各国发行的碳货币种类不 一样 , 必然面对不同的碳货币兑换问题 , 这样就引申出了国际碳货币的汇率选择这一话题 。 在固定汇率和浮动汇率之间 , 孰优孰劣呢 不同国家的碳货币的内涵是不一样的 , 如果采用固定汇率交换 , 就必须有一个参照物 , 比如黄金 , 就像金本位制下的铸币平价机制一样 , 各国的碳货币必须以其含金量之比为基准 , 与一个标准品质的碳货币挂钩 , 如黄金标准的碳信用 , 这样才能确定不同国家碳货币的汇率标准 。 反之 , 如果采用浮动汇率制的碳货币体系 , 不同碳货币的汇率是由市场供求关系确定的 , 这样货币当局会允许别国的碳货币对应本国的碳货币进行汇率浮动 。 然而 , 两种 汇率制度都有缺陷 。 固定汇率制度在于难以确认不同国家单位碳货币的含金量 , 而浮动汇率制度则要准确甄别不同国家碳货币单位的内在价值 。 面对这些缺陷 , 尚未成熟并且具有相当大不确定性的碳本位货币体系应该如何选择 , 如何规避汇率制度本身的缺陷 , 实在很难预测 。 4 . 2 碳本位货币体系的制度风险 碳交易的最主要的制度依托 京都议定书 将于 2 0 1 2年到期 , 在后京都议定书时期 , 各国是否能够统一意见 ,签订一份新的国际协约 , 并且囊括所有重要的大国呢 目前 , 局势仍然十分不明朗 。 单从 2 0 0 9 年 1 2 月底的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上 , 各国无法达成实质性具 有进步意义的协议即可见一斑了 。 到 2 0 1 2 年时 , 碳交易是否还能拥有完善的机制至今还是未知数 , 现有的交易制度将会面临怎样的改变与颠覆也仍然是未知数 。 另外 , 碳信用并不符合世界贸易组织 W T O 和关贸总协定 G A T T 对 “ 货物 ” 或者 “ 产品 ” 的定义 。 按照 W T O 判例法 , “ 货物 ” 是指有内在价值的物质实体 。 因此 , 碳信用并非 W T O 规则涵盖的有形商品 , 而是由 京都议定书 辖定其内在价值和全球范围内流动机制的无形商品 。 对于碳信用的交易的管理问题 , 比如如何克服碳关税贸易壁垒问题 ,目前的国际法无法 作 出裁决 。 面对发达国家如美国等对发展中国家征收碳关税问题 , 没有国家公约或条例为依托 ,实难捍卫 京都议定书 的公平原则 。 4 . 3 碳本位货币体系的经济风险 碳本位货币体系与全球宏观经济的走势息息相关 , 只有经济持续发展 , 碳排放的交易才能趋于活跃 。 然而 , 肇始于美国而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 , 使得许多经济实体蒙受了巨大的损失 , 也使全球的碳交易受到了重创 , 曾经积极参与碳交易的投资银行和商业银行由于资金链的断裂而纷纷退出市场[ 9 ]。 当各国努力进行产业技术革新 、 发展新能源经济时 , 都将为创造碳货币进行碳交易创收而努力 , 则走在前列的碳交易大国将走向卖方市场 , 而与此同时 , 那些科技落后的发展中国家将是他们进行碳交易的买方 , 这将使买方国家面对有可能存在的高价而无力支付 , 或赊账支付 。 如果买方无力支付 , 则使碳交易走向阴霾 ; 如果买方赊账支付 , 则有可能为经济泡沫化埋下不良因子 。 当然 ,碳交易将会受到供求关系的调整 , 无论卖方与买方都会受到消极情绪的影响 。 5 我国应对碳货币时代的 对策 中国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 , 作为附件 2 国家 , 我国目前没有强制减排的义务 , 而是通过 C D M 项目进行碳交易 ,而且 是 世界上最大的碳交易卖方国 。 尽管我国拥有巨大的排放市场 , 但在国际碳市场上没有定价权 。 因此 , 争取在全球碳金融领域的 主动权已刻不容缓[ 1 0 ]。 我国最终会和发达国家一样承担强制减排义务 , 并由 C D M 的净卖方转而成为最大的买方国 。 要想追赶先行履行减排义务的国家 , 势必付出更大的努力 。 在世界各国都积极向低碳经济迈进的同时 , 中国走低碳发展道路也具有重大的内外驱动力 。 未来 1 0 1 5 年 , 是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也是全球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关键时期 。 毫无疑问 , 我国应该善用碳交易 , 做好应对碳本位货币体系的准备 。 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 , 面对低碳经济和国际碳本位货币体系 ,中国既面临机遇 , 更需要迎接挑战 。 1 政治风险及其防范 。 2 0 1 2 年 京都议定书 就会到期 , 其后的 “ 温室气体减排问题 ” 会成为许多大国在国际政治舞台上谈判的重要砝码并逐渐形成一种特殊的 “ 气候政治 ” 。CD M 的供需市场是一个受国际政治影响很大的动态市场 ,将会随着 2 0 1 2 年国际气候变化制度谈判的进展情况 、 发达国家未来几年的 经济发展状况 、 C D M 供应市场及价格状况等发生变化 。 我国应该充分利用自己在国际政治舞台上的地位 , 努力在国际气候谈判中发挥重要作用 , 在国际谈判中为本国争取更大的发展空间与制度优势 。 我们要密切关注国际气候变化制度谈判的最新进展和相关国家的政策法规 , 以便及时地防范这种 风险 。 2 我国在 C D M 合作上应该更加主动 , 占得先机 。 充分与附件 1 国家进行 C D M 项目合作 , 将此作为契机加快我国经济结构改革的步伐 。 目前我国以高污染产业为经济主要成分的不合理结构 , 在未来施行减排后将面临巨大的冲击 , 同时这样的经济结构也不符合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 过度的消耗实际上是 一种 透支 。 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 , 重点发展清洁能源产业 势在必行 。 再次 , 碳信用的商品与信用的双重属性 , 势必会造就繁荣的金融衍生品市场 , 这是对我国金融体制 的 巨大挑战 。预计随着碳交易市场的发展和交易规模的不断扩大 , 为了能够做到套期保值 , 人们会不 断推出基于配额和减排量的远期 、 期货 、 期权及互换等碳衍生产品 。 而金融衍生产品是一把双刃剑 , 它 虽 能给企业解决融资难的问题 , 使那些 1 3 4 科技进步与对策 2 0 1 0 年 缺乏流动性的资产产生流动性 , 为金融企业和投资者带来丰厚的收益 ; 但如果把握不好的话 , 将会给企业和社会带来巨大的损失 。 目前 , 我国的金融体制本身就存在众多问题 , 如何进行改革 , 与世界接轨 , 将是一个重大 的 考验与难题 。 对于很多学者提倡的人民币国际化道路 , 还是要保持冷静 的头脑 , 不能过于盲目 。 相比欧元与英镑在碳交易上的优势 , 还有日渐衰退但霸主地位仍然较为坚固的美元 ,以我国现有的低碳经济发展水平 , 人民币 国际化道路是漫长而艰难的 。 目前 , 我们能做的是努力为人民币国际化创造必须的条件 , 无论是经济上的 , 还是政治上的 。 参考文献 [ 1 ] 王颖 , 管清友 . 碳货币本位设想 基于全新的体系建构 [ J ] . 世界经济与政治 , 2 0 0 9 1 2 6 9 – 7 8 . [ 2 ] 曾刚 , 万志宏 . 国际碳金融市场 现状 、 问题与前景 [ J ] . 国际金融研究 , 2 0 0 9 1 0 1 9 – 2 5 . [ 3 ] 蔡博峰 , 刘兰翠 . 碳货币 低碳经济时代的全新国际货币[ J ] . 中外能源 , 2 0 1 0 1 5 1 0 – 1 4 . [ 4 ] 管清友 . 碳货币猜想 [ J ] . 中国外汇 , 2 0 0 9 1 0 1 9 – 2 1 . [ 5 ] 曾冠 . 碳排放贸易 及其与 W TO 体制的关系 [ J ] . 世界贸易组织动态与研究 , 2 0 0 9 7 1 0 – 1 6 . [ 6 ] 陈游 . 碳金融 我国商业银行的机遇与挑战 [ J ] . 财经科学 ,2 0 0 91 1 8 – 1 5 . [ 7 ] 刘巍 , 郝雁 . 宏观经济运行中的货币 假设 、 推理 、 检验 [ M ] .广州 中山大学出版社 , 2 0 0 4 . [ 8 ] 周宏春 . 世界碳交易市场的发展与启示 [ J ] . 中国软科学 ,2 0 0 91 2 3 9 – 4 8 . [ 9 ] 王留之 , 宋阳 . 略论我国碳交易的金融创新及其风险防范 [ J ] .现代财经 , 2 0 0 9 2 9 3 0 – 3 4 . [ 1 0 ] 初 昌雄 . 我国碳金融发展现状与发展策略 [ J ] . 经济学家 ,2 0 1 06 8 0 – 8 6 . [ 1 1 ] 王颖 , 管清友 . 碳交易计价结算货币 理论 、 现实与选择 [ J ] .当代亚太 , 2 0 0 9 1 1 1 1 – 1 2 8 . 责任编辑 赵贤瑶 T h e C a r bo n M o ne ta ry Sy s t e m A N ew T re n d o f t h e I nt e r na ti o na l M o ne ta ry Sy s t e m X i a o K u i x i , L a n F a n g , X u S h i c h a n g Re s e a rc h Ce n t e r o f In t e rn a t i o n a l T ra d e a n d E c o n o m i c , G u a n g d o n g U n i v e rs i t y o f F o re i g n S t u d i e s , G u a n g z h o u 5 1 0 0 0 6 , Ch i n a A b s tr a c t N o w a d a y s , t h e l o w c a rb o n e c o n o m y h a s b e c o m e t h e h o t i s s u e , w h i c h l e a d s t o a n e w t o p i c a b o u t t h e c h a n g e o f t h e i n t e rn a t i o n a l c u rre n c y s y s t e m . T h e c a rb o n s t a n d a rd c u rre n c y s y s t e m w h i c h t a k e s c a rb o n c re d i t a s c a rb o n c u rre n c y w i l l b e t h e t re n d o f f u t u re i n t e rn a t i o n a l c u r re n c y s y s t e m , a n d v e ry o p t i m i s t i c . T h i s e s s a y f o c u s o n t h e m e a n i n g o f c a rb o n c u rre n c y s y s t e m a n d t h e n a t u re o f c a rb o n c u rre n c y , i t s t i l l d i s c u s s e s t h e a d v a n t a g e o f c a rb o n c u rre n c y s y s t e m , a n d t h e p o t e n t i a l d i f f i c u l t i e s i n t h e f u t u re . It f i n a l l y s t re s s t h a t o u r c o u n t ry s h o u l d m a k e g o o d u s e o f t h e c a rb o n t ra n s a c t i o n s , a n d p re p a ri n g f o r c a rb o n c u rre n c y s y s t e m . K e y W o r d s L o w Ca rb o n E c o n o m y ; C a rb o n Cre d i t ; Ca rb o n - s t a n d a rd i z e d ; I n t e rn a t i o n a l M o n e t a ry S y s t e m

注意事项

本文(碳本位货币体系:国际货币体系演变的新趋势——兼论中国的应对策略)为本站会员(华夏使者)主动上传,环境100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环境100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7 环境100文库版权所有
国家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16041442号-6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