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环境100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环境100文库

换一换
首页 环境100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化工生产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doc

  • 资源ID:2595       资源大小:2.14MB        全文页数:31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权限:游客/注册会员/VIP会员    下载费用:2碳币 【人民币2元】
快捷注册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2碳币 【人民币2元】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支付成功后,系统会自动生成账号(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下次登录下载和查询订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既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化工生产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doc

ICS 点击此处添加中国标准文献分类号 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国 家 标 准 GB/T XXXXX XXXX 化工生产 企业 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 Guideline of the Greenhouse Gas Emissions Accounting and Reporting for the Chemical Production Enterprise 点击此处添加与国际标准一致性程度的标识 (征求意见 稿) 本稿完成日期 2014-8-4 XXXX - XX - XX 发布 XXXX - XX - 实施 GB/T XXXX I 目 次 前言 ................................................................................. II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术语和定义 .......................................................................... 1 4 核算边界 ............................................................................ 3 4.1 概述 ............................................................................ 3 4.2 核算和报告范围 .................................................................. 4 4.2.1 燃料燃烧排放 .............................................................. 4 4.2.2 过程排放 .................................................................. 4 4.2.3 CO2 回收利用量 ............................................................ 4 4.2.4 净购入的电力、热力 产生 的排放 .............................................. 4 4.2.5 其他温室气体排放 .......................................................... 4 5 核算步骤与核算方法 .................................................................. 5 5.1 核算步骤 ........................................................................ 5 5.2 核算方法 ........................................................................ 5 5.2.1 概述 ...................................................................... 5 5.2.2 燃料燃烧排放 .............................................................. 5 5.2.3 过程排放 .................................................................. 7 5.2.4 CO2 回收利用量 ............................................................ 11 5.2.5 净购入的电力、热力 产生 的排放 ............................................. 12 6 质量保证和文件存档 ................................................................. 13 7 报告内容和格式 ..................................................................... 13 7.1 报告主体基本信息 ............................................................... 13 7.2 温室气体排放量 ................................................................. 13 7.3 活动水平及来源 ................................................................. 14 7.4 排放因子及来源 ................................................................. 14 附 录 A (资料性附录) 报告格式模板 ................................................ 15 附 录 B (资料性附录) 相关参数缺省值 .............................................. 22 参 考 文 献 28 GB/T XXXX II 前 言 本标准的 附录 A、 B均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应对气候变化司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碳排放管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SAC/TC 548)归口。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 *******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 ******等。 GB/T XXXX 1 化工生产 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 1 范围 本指南规定了化工生产企业温室气体排放量的核算和报告相关的术语、核算边界、 核算步骤与 核算方法、质量保证和文件存档、报告内容和格式等内容。 本指南适用于化工生产企业温室气体排放量的核算和报告,以化工产品生产活动 为主营业务的企业可按照本指南 提供的方法核算温室气体排放量,并编制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报告。 如存在石油化工或含 氟 气体 的生产、或者本指南未涉及的其它温室气体排放行为或生产活动, 还应 相关行业的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和报告指南进行核算与报告。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17167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通则 GB/T 213 煤的发热量测定方法 GB/T 384 石油产品热值测定法 GB/T 22723 天然气能量的测定 GB/T 476 煤中碳和氢的测量方法 GB/T 13610天然气的组成分析(气相色谱法) GB/T 8984 气体中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和碳氢化合物的测定(气相色谱法) GB/T 3286.1 石灰石、白云石化学分析方法 氧化碳量和氧化镁量的测定 SH/T 0656 石油产品及润滑剂中碳、氢、氮测定法(元素分析仪法) ISO 14064-1 温室气体 第一部分组织层次上对温室气体排放和清除的量化和报告的规范及指南 3 术语和定义 3.1 温室气体 greenhouse gas 大气层中自然存在的和由于人类活动产生的能够吸收和散发由地球表面、大气层和云层所产生的、波长在红外光谱内的辐射的气态成份。 注 如无特别说明,本标准中的温室气体指二氧化碳( CO2)、甲烷( CH4)、氧化亚氮( N2O)、氢氟碳化物( HFCs)、全氟碳化物( PFCs)和六氟化硫( SF6)。 3.2 GB/T XXXX 2 报告主体 reporting entity 具有温室气体排放行为并应核算和报告的法人企业或视同法人的独立核算单位。 3.3 化工生产企业 chemical production enterprise 指生产过程中化学方法占主要地 位的,生产基础化学原料、化肥、农药、涂料、染料、合成树脂、合成橡胶、化学纤维、橡胶及其制品、专用或日用化学品的企业。本指南中化工企业不包括石油化工企业和氟化工企业。 3.4 燃料燃烧排放 fuel combustion emissions 燃料与氧气进行充分燃烧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 3.5 过程排放 process emissions 在生产及废弃物处理处置过程中除燃料燃烧之外的物理或化学变化造成的温室气体排放。 3.6 CO2 回收利用 CO2 recyle 由报告主体产生的、但又被回收作为 生产 原料 自用 或 作为 产 品 外供给其它单位 从而 免于排放到大气中的 CO2。 3.7 净购入的电力 、 热力 产生 的排放 carbon dioxide emission from net buying power and heat 企业消费的净购入电力和净购入热力所对应的电力或热力生产环节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 注 热力包括冷力、蒸汽、热水。 3.8 活动水平数据 activity data 导致温室气体排放的生产或消费活动量的表征。 注 如各种化石燃料的消耗量、原材料的使用量、购入的电量等。 3.9 排放因子 emission factor GB/T XXXX 3 表征单位活动水平的温 室气体排放量的系数 3.10 碳氧化率 carbon oxygenation efficiency 燃料中的碳在燃烧过程中被氧化的百分比。 3.11 碳源流 carbon source flow 流入或流出企业边界的化石燃料、含碳的原材料、含碳的产品或含碳的废物。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副产品或废气如果被现场回收利用而不流出企业边界则不属于碳源流。 4 核算边界 4.1 概述 报告主体应以企业法人或视同法人的独立核算单位为边界,核算和报告其生产系统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生产系统包括直接生产系统、辅助生产系统、以及直接为生产服务的附属生产 系统,其中辅助生产系统包括动力、供电、供水、化验、机修、库房、运输等,附属生产系统包括生产指挥系统(厂部)和厂区内为生产服务的部门和单位(如职工食堂、车间浴室、保健站等)。企业厂界内生活能耗导致的排放原则上不在核算范围内。 报告主体可参考图 1, 以列表的形式识别出所有流入流出该企业边界的碳源流,并分为以下类别 a 流入企业边界且明确送往各个燃烧设备作为燃料燃烧的化石燃料部分; b 流入企业边界作为原材料的化石燃料部分 ,包括洗煤、炼焦、炼油、制气、天然气液化、煤制品加工的能源加工转换投入量; c 流入企业边界作为 生产 原 料的其它碳氢化合物; d 流入企业边界作为 生产 原料的 CO2 气体(如果存在); e 流入企业边界作为 生产 原料、助熔剂或脱硫剂使用的碳酸盐(如果存在); f 流出企业边界的各类含碳产品,包括主产品、联产产品、副产品; g 流出企业边界且被回收外供从而避免排放到大气中的那部分 CO2(如果存在); h 流出企业边界的其他含碳输出物,如炉渣、粉尘、污泥等含碳物质。 注 在核算单元内产生又在核算单元内被直接用作燃料或生产原料的那部分副产品(包括 CO2 气体)不视为源流;生物质燃料由于 “ 碳中性(即 CO2 零排放) ” 的特点,不视为源流;进入企业作 为非能源产品使用的地沥青、固体石蜡、润滑剂、石油溶剂等如果不进行焚烧或能源回收,也不视为源流。 化工 生产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边界见图 1。 GB/T XXXX 4 图 1 流入流出企业边界的碳源流 4.2 核算和报告范围 4.2.1 燃料燃烧排放 化工生产 企业所涉及的燃料燃烧排放是指煤炭、燃气、柴油等燃料在各种类型的固定或移动燃烧设备(如锅炉、煅烧炉、窑炉、熔炉、内燃机等)中与氧气充分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 4.2.2 过程排放 主要指化石燃料和其它碳氢化合物用作原材料产生的 CO2 排放,包括放空的废气经 火炬处理后产生的 CO2 排放;以及碳酸盐使用过程(如石灰石、白云石等用作原材料、助熔剂或脱硫剂)产生的 CO2 排放;如果存在硝酸或己二酸生产过程,还应包括这些生产过程的 N2O排放 。 4.2.3 CO2 回收利用量 主要指报告主体回收燃料燃烧或工业生产过程产生的 CO2 并作为产品外供给其它单位从而应予扣减的那部分 CO2,不包括企业现场回收自用的部分 。 4.2.4 净购入的电力 、 热力 产生 的排放 企业消费的净购入电力和净购入热力(蒸汽、热水)所对应的二氧化碳排放。该部分排放实际发生在电力、热力生产企业。 4.2.5 其他温室气体排放 CO2 回收外供 CO2 排放至大气 原 料 燃料燃烧 各种 生产设施 其他含碳 输出物 副产品到 第三方 主产品、联产产品 9 CO2 现场回收自用 电力 输出 热力输出 其他 碳氢化合物 热力 输入 化石燃料 CO2 气体作原料 电力 输 入 企业边界 碳 流入 9 碳 流出 9 GB/T XXXX 5 报告主体 如果 存在 石油化 工或含 氟化物的生产、或者本指南未涉及的 其他温室气体排放行为或生产活动 , 且依照主管部门发布的其他 相关企业的温室气体排放核算和报告指南 的要求 , 应予 核算和报告的温室气体排放量。 具体 方法请参照 主管部门发布 的 相关行业、企业 温室气体排放核算和报告指南 ,本指南在此不再赘述。 5 核算步骤与核算方法 5.1 核算步骤 报告主体进行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和报告的完整工作流程包括以下步骤 a 识别排放源; b 收集活动水平数据; c 选择和获取排放因子数据; d 分别计算燃料燃烧排放量、能源作为原材料用途的排放量、过程排放量、企业净购入的电力、热 力消费的排放量; e 汇总计算企业温室气体排放量。 5.2 核算方法 5.2.1 概述 企业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应等于燃料燃烧 CO2 排放加上工业生产过程 CO2 当量排放,减去企业回收且外供的 CO2 量,再加上企业净购入的电力和热力消费引起的 CO2 排放量 2 COE E E E R燃 烧 过 程 电 和 热 回 收„„ „„„„„„ „ „„ 1 式中 E 报告主体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单位为吨 CO2 当量; E燃 烧 企业边界内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 CO2 排放; E过 程 企业边界内工业生产过程产生的各种温室气体 CO2 当量排放; 2COR 回 收 企业回收且外供的 CO2 量; E电 和 热 企业净购入净购入的电力、热力消费的排放量,单位为吨二氧化碳( tCO2)。 5.2.2 燃料燃烧排放 5.2.2.1 计算公式 燃料燃烧 CO2 排放量主要基于分品种的燃料燃烧量、单位燃料 的含碳量和碳氧化率计算 得 到, 见公式( 2) 2 i44 12i i iCOE A D C C O F  燃 烧 ( )„„„„„ „„„ ( 2) 式中 GB/T XXXX 6 2COE 燃 烧 企业边界内 化石燃料燃烧 CO2 排放量,单位为吨; i 化石燃料的种类; iAD 化石燃料品种 i 明确用作燃料燃烧的消费量,对固体或液体燃料以吨为单位,对气体燃料以 万 Nm3 为单位; iCC 化石燃料 i 的含碳量,对固体和液体燃料以吨碳 /吨燃料为单位,对气体燃料以吨碳 /万 Nm3 为单位; iOF 化石燃料 i 的碳氧化率, 取值范围为 0~ 1。 5.2.2.2 活动水平数据的获取 分品种的化石 燃料燃烧活动水平数据应根据企业能源消费台帐或统计报表来确定, 指 流入企业边界且明确送往各类燃烧设备作为燃料燃烧的化石燃料部分,不包括工业生产过程产生的副产品或可燃废气被回收并作为能源燃烧的部分。 5.2.2.3 排放因子数据的获 取 5.2.2.3.1 化石燃料含碳量 a 有条件的企业应自行或委托有资质的专业机构定期检测燃料的含碳量 。 燃料含碳量 的测定应遵循 GB/T 476 煤中碳和氢的测量方法、 SH/T 0656 石油产品及润滑剂中碳、氢、氮测定法(元素分析仪法)、 GB/T 13610 天然气的组成分析(气相色谱法)、或 GB/T 8984气体中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和碳氢化合物的测定(气相色谱法)等相关标准,其中对煤炭应在每批次燃料入厂时或每月至少进行一次检测,并根据燃料入厂量或月消费量加权平均作为该煤种的含碳量;对油品可在每批次燃料入厂时或每季度 进行一次检测,取算术平均值作为该油品的含碳量;对天然气等气体燃料可在每批次燃料入厂时或每半年至少检测一次气体组分,然后根据每种气体组分的体积浓度及该组分化学分子式中碳原子的数目计算含碳量 ,参见公式( 3) ng n 1 2 2 NC N VCC  ( 10 )„„„„„„„„„„ ( 3) 式中 gcc 待测气体 g 的含碳量,单位为吨碳 /万 Nm3; nV 待测气体每种气体组分 n 的体积浓度,取值 范围 0~ 1,例如 95的体积浓度取值为 0.95; 。 nCN 气体组分 n 化学分子式中碳原子的数目 ; 12 碳的摩尔质量,单位为 kg/kmol; 22.4 标准状况下理想气体摩尔体积,单位为 Nm3/kmol。 GB/T XXXX 7 b 没有条件 实测燃料含碳量的 ,可定期检测燃料的低位发热量再按公式( 4)估算燃料的含 碳量。 i i iCC NCV EF„„„„„„„„„„„„ ( 4) 式中 iCC 化石燃料品种 i 的含碳量, 对固体和液体燃料以吨碳 /吨燃料为单位,对气体燃料以吨碳 /万 Nm3 为单位; iNCV 化石燃料品种 i 的低位发热量,对固体和液体燃料以 百万千焦( GJ) /吨为单位,对气体燃料以 GJ /万 Nm3 为单位。 iEF 燃料品种 i 的单位热值含碳量,单位为吨碳 /GJ。常见商品能源的单位热值含碳量见附录 B 表 B.1。 燃料低位发热量的测定应遵循 GB/T 213 煤的发热量测定方法、 GB/T 384 石油产品热值测定法、 GB/T 22723 天然气能量的测定等相关标准,其中对煤炭应在每批次燃料入厂时或每月至少进行一次检测,以燃料入厂量或月消费量加权平均作为该燃料品种的低位发热量;对油品可在每批次燃料入厂时或每季度进行一次检测,取算术平均值作为该油品的低位发热量;对天然气等气体燃料可在每批次燃料入厂时或每半年进行一次检测,取算术平 均值作为低位发热量。 没有条件实测的企业 也 可以参考附录 B 表 B.1 对一些常见化石燃料的低位发热量直接取缺省值。 5.2.2.3.2 燃料碳氧化率 液体燃料的碳氧化率一律取缺省值 0.98;气体燃料的碳氧化率一律取缺省值 0.99;固体燃料可参考 附件 B 表 B.1 按品种取缺省值。 5.2.3 过程排放 5.2.3.1 概述 化工企业 过程排放量等于过程中不同种类的温室气体排放折算成 CO2当量后的和 ,参见公式( 5) 222 NOG H G C O N OE E E G W P过 程 过 程 过 程„„„„„ „ ( 5) 其中, 22 2C O C O COE E E过 程 原 料 碳 酸 盐„ „ „„„„„„„„ ( 6) 2 2 2N N NE E EO 过 程 O 硝 酸 O 己 二 酸„„„„„„„„ „ ( 7) 式中, GB/T XXXX 8 2COE 原 料 化石燃料和其它碳氢化合物用作原材料产生的 CO2 排放; 2COE 碳 酸 盐 碳酸盐使用过程产生的 CO2 排放; 2NEO硝 酸 硝酸生产过程的 N2O 排放; 2NE O己 二 酸 己二酸生产过程的 N2O 排放; 2NOGWP N2O 相比 CO2 的全球变暖潜势( GWP)值。根据 IPCC 第二次评估报告, 100年时间尺度内 1 吨 N2O 相当于 310 吨 CO2 的增温能力,因此2NOGWP等于 310。 5.2.3.2 原材料消耗产生的 CO2 排放 5.2.3.2.1 计算公式 化石燃 料和其它碳氢化合物用作原材料产生的 CO2 排放,根据原材料输入的碳量以及产品输出的碳量按碳质量平衡法计算 2 rrr44 { 12P P w wCO pwE A D C C A D C C A D C C     原 料 ( ) - [ ] } „„ ( 8) 式中 2COE 原 料 化石燃料和其它碳氢化合物用作原材料产生的 CO2 排放,单位为吨; r 入企业边界的原材 料种类,如具体品种的化石燃料、具体名称的碳氢化合物、碳电极以及 CO2 原料; rAD 材料 r 的投入量,对固体或液体原料以吨为单位,对气体原料以万 Nm3 为单位; rCC 材料 r 的含碳量,对固体或液体原料以吨碳 /吨原料为单位,对气体原料以吨碳 /万 Nm3 为单位; p 流出企 业边界的含碳产品种类,包括各种具体名称的主产品、联产产品、副产品等; PAD 碳产品 p 的产量,对固体或液体产品以吨为单位,对气体产品以万 Nm3 为单位; PCC 碳产品 p 的含碳量,对固体或液体产品以吨碳 /吨产品为单位,对气体产品以吨碳 /万 Nm3 为单位; w 流出企业边界且没有计入产品范畴的其它含碳输出物种类,如炉渣、粉尘、污泥等含碳的废物; GB/T XXXX 9 wAD 含碳废物 w 的输出量,单位为吨; wCC 含碳废物 w 的含碳量,单位为吨碳 /吨废物 w。 5.2.3.2.2 活动水平 数据 获取 企业 应 结合 碳源流 的 识别 和划分情况,以 企业台帐或统计报表 为据,分别 确定原材料投入量、含碳产品产量以及 其它含碳 输出 物 的活动水平数据。 5.2.3.2.3 排放因子数据 获取 用作原材料的化石燃料的含碳量获取方法 参 见 本指南 5.2.2.3.1。 对其它原材料、含碳产品或含碳输出物的含碳量可以根据物质成分或纯度以及每种物质的化学分子式 和 碳原子的数目来计算, 或参考附件 B 表 B.2 或其他文献取缺省值 。有条件的企业,还可以自行或委托有资质的专业机构定期检测各种原材料和产品的含碳量 ,其中 对固体或液体,企业可按每天每班取一次样,每月将所有样本混合缩分 后进行一次 含碳量 检测,并以分月的活动水平数据加权平均作为 含碳量;对气体可定期测量或记录气体组分,并根据每种气体组分的 体积 浓度及该组分化学分子式中碳原子的数目按公式( 4)计算得到。 5.2.3.3 碳酸盐使用过程产生的 CO2 排放 5.2.3.3.1 计算公式 碳酸盐使用过程产生的 CO2 排放根据每种碳酸盐的使用量及其 CO2 排放因子计算 2 i i iiCOE AD EF PU R碳 酸 盐 („„„ „„„„„„„ ( 9) 式中 2COE 碳 酸 盐 碳酸盐使用过程产生的 CO2 排放量,单位为吨; i 碳酸盐的种类; iAD 碳酸盐 i 用于原材料、助熔剂和脱硫剂的总消费量,单位为吨; iEF 碳酸盐 i 的 CO2 排放因子,单位为吨 CO2/吨碳酸盐 i; iPUR 碳酸盐 i 的纯度,单位为 0~ 1。 5.2.3.3.2 活动水平数据 获取 每种碳酸盐的总消费量等于用作原材料、助熔剂、脱硫剂的消费量之和,应分别根据企业台帐或统计 报表来确定。 5.2.3.3.3 排放因子数据 获取 碳酸盐的 CO2 排放因子数据可以根据碳酸盐的化学 组成、 分子式 及 CO32-离子的数目计算得到。有条件的企业,可自行或委托有资质的专业机构定期检测碳酸盐的 化学组成、纯度和GB/T XXXX 10 CO2 排放因子数据 , 或 采用 供应商提供的商品性状数据。 一些常见碳酸盐的 CO2 排放因子还可以直接参考 附件 B 表 B.3 取缺省值。 5.2.3.4 硝酸生产过程的 N2O 排放 5.2.3.4.1 计算公式 硝酸生产过程中氨气高温催化氧化会生成副产品 N2O, N2O 排放量根据硝酸产量、不同生产技术的 N2O 生成因子、所安装的 NOx/N2O 尾气处理设备的 N2O 去除效率 以及尾气处理设备使用率计算 2 -3j , k [ 1 1 0 j j k kNOE A D E F     硝 酸„ „„„„„„„ ( 10) 式中 2NOE 硝 酸 硝酸生产过程 N2O 排放量,单位为吨 N2O; j 硝酸生产技术类型; k NOx/N2O 尾气处理设备类型; jAD 生产技术类型 j 的硝酸产量,单位为吨; jEF 生产技术类型 j 的 N2O 生成因子,单位为 kg N2O/吨硝酸; k 尾气处理设备类型 k 的 N2O 去除效率,取值范围为 0~ 1,例如 95的去除效率取值为 0.95; k 为尾气处理设备类型 k 的使用率,等于尾气处理设备运行时间与硝酸生产装置运行时间的比率,取值范围为 0~ 1。 5.2.3.4.2 活动水平数据 获取 每种生产技术类型的硝酸产量应根据企业台帐或统计报表来确定 。 5.2.3.4.3 排放因子数据 获取 硝酸生产技术类型分类及每种技术类型的 N2O 生成因子可参考 附件 B 表 B.4; NOx/N2O 尾气处理设备类型分类及其 N2O 去除率可参考 附件 B 表 B.5。有条件的企业,可自行或委托有资质的专业机构定期检测 N2O 生成因子和 N2O 去除率。 尾气处理设备使用率等于尾气处理设备运行时间与硝酸生产装置运行时间的比率,应根据企业实际生产记录来确定。 5.2.3.5 己二酸生产过程的 N2O 排放 5.2.3.5.1 计算公式 环己酮 /环己醇混合物经硝酸氧化制取己二酸会生成副产品 N2O, N2O 排放量可根据己二酸产量、不同生产工艺的 N2O 生成因子、所 安装的 NOx/N2O 尾气处理设备的 N2O 去除效率以及GB/T XXXX 11 尾气处理设备使用率计算 2 -3j , k [ 1 1 0 j j k kNOE A D E F     己 二 酸„„„„„ „„ ( 11) 式中 2NOE 己 二 酸 己二酸生产过程 N2O 排放量,单位为吨 N2O; j 己二酸生产工艺,分为硝酸氧化工艺、其它工艺两类; k NOx/N2O 尾气处理设备类型; jAD 生产工艺 j 的己二酸产量,单位为吨; jEF 生产工艺 j 的 N2O 生成因子,单位为 kg N2O/吨己二酸; k 尾气处理设备类型 k 的 N2O 去除效率,取值范围为 0~ 1,例如 95的去除效率取值为 0.95; k 尾气处理设备类型 k 的使用率,等于尾气处理设备运行时间与己二酸生产装置运行时间的比率,取值范围为 0~ 1。 5.2.3.5.2 活 动 水平 数据 获取 每种生产技术类型的己二酸产量应根据企业台帐或统计报表来确定。 5.2.3.5.3 排放因子数据 获取 硝酸氧化制取己二酸的 N2O 排放因子可取默认值 300kgN2O/吨己二酸,其它生产工艺的N2O 排放因子可设为 0; NOx/N2O 尾气处理设备类型分类及其 N2O 去除率可参考 附件 B 表 B.6。有条件的企业,可自行或委托有资质的专业机构定期检测 N2O 生成因子和 N2O 去除率。 尾气处理设备使用率等于尾气处理设备运行时间与己二酸生产装置运行时间的比率,应根据企业实际生产记录来确定。 5.2.4 CO2 回收利用量 5.2.4.1 计算公式 报告主体 回收且外供 的 CO2 量按如下式计算 22 1 9 .7COCOR Q P U R回 收„„„„„„„„„„„„ ( 12) 式中 2COR 回 收 报告主体 的 CO2 回收利用量,单位为吨; Q 报告主体 回收且外供的 CO2 气体体积,单位为万 Nm3; 2COPUR CO2 外供气体的纯度 ( CO2 体积浓度) ,取值范围为 0~ 1; 19.7 标准状况下 CO2 气体的密度,单位为吨 CO2/万 Nm3。 GB/T XXXX 12 5.2.4.2 活动水平数据的获取 CO2 气体回收外供量应根据企业台帐或统计报表来确定。 5.2.4.3 排放因子数据的获取 CO2 外供气体的 CO2 纯度应根据企业台帐记录来确定。 5.2.5 净购入的电力 、 热力 产生 的排放 5.2.5.1 计算公式 企业净购入的电力、热力消费所对应的电力或热力生产环节二氧化碳排放量按公式( 13)计算。 热力热力电力电力电和热 EFADEFADE  13 式中 电和热E 净购入的电力、热力消费所对应的电力或热力生产环节二氧化碳排放量,单位为吨二氧化碳( tCO2); 电力AD 核算和报告年度内的净外购电量,单位为兆瓦时( MWh); 电力EF 核算和报告年度内的净外购热量,单位为百万千焦( GJ); 热力AD 电力消费的排放因子,单位为吨二氧化碳 /兆瓦时 ( tCO2/MWh); 热力EF 热力消费的排放因子,单位为吨二氧化碳 /百万千焦( tCO2/GJ)。 5.2.5.2 活动水平数据的获取 企业净购入的电力消费量, 以企业和电网公司结算的电表读数或 企业能源消费台帐或统计报表 为据, 等于购入电量与外供电量的净差。 企业净购入的热力消费量, 以热力 购售结算凭证 或 企业能源消费台帐或统计报表 为据,等于购入蒸汽、热水的总热量与外供蒸汽、热水的总热量之差。 以质量单位计量的热水可按公式( 14)转换为热量单位 wwaA D M T   -3热 水 ( -20 ) 4 . 1 8 6 8 1 0„„„„„„„„„ ( 14) 式中 AD热 水 热水的热量,单位为 GJ; waM 热水的质量,单位为吨热水; wT 热水温度,单位为 ℃ ; GB/T XXXX 13 4.1868 水在常温常压下的比热,单位为 kJ/kg℃ 。 以质量单位计量的蒸汽可分别按 公式( 15)转换为热量单位 sta stA D M E n -3蒸 汽 ( -83.74 ) 10„ „„„ „„„„„ ( 15) 式中 AD蒸 汽 蒸汽的热量,单位为 GJ; staM 蒸汽的质量,单位为吨蒸汽; stEn 蒸汽所对应的温度、压力下每千克蒸汽的热焓,单位为 kJ/kg,饱和蒸汽和过热蒸汽的热焓 可 分别查阅附录 B 表 B.7 和表 B.8。 5.2.5.3 排放因子数据的获取 电力供应的 CO2 排放因子等于企业生产场地所属电网的平均供电 CO2 排放因子,应根据主管部门的最新发布数据进行取值。 热力供应的 CO2 排放因子应优先采用供热单位提供的 CO2 排放因子,不能提供则按 0.11吨 CO2/GJ 计。 6 数据 质量 管理 报告主体 应加强温室气体数据质量管理工作,包括但不限于 a 建立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和报告的规章制度,包括负责机构和人员、工作流程和内容、工作周期和时间节点等;指定专职人员负责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和报告工作。 b 根据各种类型的温室 气体排放源的重要程度对其进行等级划分,并建立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源一览表,对于不同等级的排放源的活动水平数据和排放因子数据的获取提出相应的要求。 c 对现有监测条件进行评估,不断提高自身监测能力, 并制定相应的监测计划,包括对活动水平数据的监测和对燃料低位发热量等参数的监测; 定期对 计量器具、检测设备和在线监测仪表 进行维护 管理 ,并记录存档。 d 建立健全温室气体数据记录管理体系,包括数据来源,数据获取时间以及相关责任人等信息的记录管理。 e 建立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报告内部审核制度。定期对温室气体排放数据进行交叉校验,对可能产生的 数据误差风险进行识别,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7 报告内容 和格式 7.1 报告主体基本信息 报告主体基本信息应包括报告主体名称、单位性质、报告年度、所属行业、组织机构代GB/T XXXX 14 码、法定代表人、填报负责人和联系人信息等。 7.2 温室气体排放量 告主体应报告年度温室气体排放总量,并分别报告燃料燃烧排放量、能源作为原材料用途的排放量、过程排放量、净购入电力、热力消费所对应的排放量。 7.3 活动水平及来源 说明 报告主体应结合碳源流的识别和划分情况,分别报告所核算的各个排放源的活动水平数据,并说明它们的数据来源或资料凭据、监测方法、记录频率等。 7.4 排放因子 及 来源 说明 报告主体应分别报告各项活动水平数据所对应的含碳量或其他排放因子计算参数,并说明它们的数据来源、参考出处、相关假设及其理由等。 GB/T XXXX 15 A 附 录 A (资料 性附录) 报告格式模板 化工生产企业 温室气体排放报告 报告主体(盖章) 报告年度 编制日期 年 月 日 GB/T XXXX 16 本 报告主体 核算了 年度温室气体排放量,并填写了相关数据表格。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企业基本情况 二、温室气体排放 三、活动水平数据及来源说明 四、排放因 子数据及来源说明 五、其它希望说明的情况 本报告真实、可靠,如报告中的信息与

注意事项

本文(《化工生产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doc)为本站会员(碳交易)主动上传,环境100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环境100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7 环境100文库版权所有
国家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16041442号-6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