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环境100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环境100文库

换一换
首页 环境100文库 > 资源分类 > PDF文档下载
 

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2012年度报告(中文版全文).pdf

  • 资源ID:2121       资源大小:460.11KB        全文页数:37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权限:游客/注册会员/VIP会员    下载费用:2碳币 【人民币2元】
快捷注册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2碳币 【人民币2元】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支付成功后,系统会自动生成账号(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下次登录下载和查询订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既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2012年度报告(中文版全文).pdf

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2012 年度报告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二〇一二年十一月 1目 录 前言 .................................................................................................................................................. 2一、减缓气候变化 ........................................................................................................................... 4(一)调整产业结构 ............................................................................................................... 4(二)节能提高能效 ............................................................................................................... 6(三)优化能源结构 ............................................................................................................. 10(四)增加碳汇 ..................................................................................................................... 12二、适应气候变化 ......................................................................................................................... 13(一)农业领域 ..................................................................................................................... 14(二)林业及生态系统 ......................................................................................................... 14(三)水资源领域 ................................................................................................................. 15(四)海洋领域 ..................................................................................................................... 16(五)卫生健康领域 ............................................................................................................. 17(六)气象领域 ..................................................................................................................... 18(七)防灾减灾体系建设 ..................................................................................................... 18三、开展低碳发展试验试点 ......................................................................................................... 19(一)继续推进低碳省区和城市试点 ................................................................................. 19(二)启动碳排放交易试点 ................................................................................................. 20(三)开展相关领域低碳试点工作 ..................................................................................... 21四、加强能力建设 ......................................................................................................................... 22(一)加强低碳发展顶层设计 ............................................................................................. 22(二)逐步建立温室气体统计核算体系 ............................................................................. 23(三)增强科技支撑 ............................................................................................................. 24五、全社会广泛参与 ..................................................................................................................... 26(一)政府加强引导 ............................................................................................................. 26(二)媒体广泛宣传 ............................................................................................................. 28(三)非政府组织积极行动 ................................................................................................. 28(四)公众踊跃参与 ............................................................................................................. 29六、积极参加国际谈判 ................................................................................................................. 30(一)积极参加联合国进程下的国际谈判 ......................................................................... 30(二)广泛参与相关国际对话与交流 ................................................................................. 31(三)中国参加联合国气候变化多哈会议基本立场主张 ................................................. 32七、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 ............................................................................................................. 33(一)推动与国际组织合作 ................................................................................................. 33(二)加强与发达国家合作 ................................................................................................. 34(三)深化与发展中国家合作 ............................................................................................. 35(四)开展清洁发展机制项目合作 ..................................................................................... 36 2前言 中国是受气候变化不利影响最为脆弱的国家之一。 2011年以来,中国相继发生了南方低温雨雪冰冻灾害、长江中下游地区春夏连旱、南方暴雨洪涝灾害、沿海地区台风灾害、华西秋雨灾害和北京严重内涝等诸多极端天气气候事件, 给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带来较大影响。2011年全年共有4.3亿人次不同程度地受灾,直接经济损失高达3096亿元。 中国政府高度重视气候变化问题。 2011年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审议通过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 ),明确了“十二五”时期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任务和总体部署, 应对气候变化作为重要内容正式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纲要将单位GDP能源消耗降低16、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降低17、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1.4作为约束性指标,明确了未来五年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目标任务和政策导向, 提出了控制温室气体排放、 适应气候变化影响、 加强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等重点任务。 为落实“十二五”时期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目标任务,推动绿色低碳发展,中国国务院印发了“十二五”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工作方案、“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等一系列重要政策文件,加强对应对气候变化工作的规划指导。有关部门和地方政府积极采取行动,应对气候变化各项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在气候变化国际谈判中,中国继续发挥积极建设性作用,推 3动德班会议取得积极成果,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作出了重要贡献。 为使各方面了解中国2011年以来应对气候变化采取的政策与行动及取得的成效,特编写本年度报告。 4一、减缓气候变化 控制温室气体排放是中国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重要任务,也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 推进产业转型升级的必然要求。2011 年中国 政府发布了“十二五”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工作方案,将“十二五” 碳强度下降目标分解落实到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优化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大力开展节能降耗,努力增加碳汇,低碳发展取得积极成效。 (一)调整产业结构推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 国家发展改革委修订并发布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 2011 年本),强化通 过结构优化升级实现节能减排的战略导向。加强节能评估审查、环境影响评价和建设用地预审,进一步提高行业准入门槛,严格控制高耗能、高排放和产能过剩行业新上项目。 严格控制高耗能、 高排放产品出口。国务院印发了工业和信息化部牵头 编制的工业转型升级规划(2011-2015 年) ,着力推动工业绿色低碳发展。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了钢铁、有色、建材、石化和化工、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工业节能、大宗固废、清洁生产等“十二五”规划,推动工业转型升级。同时狠抓技术改造,完善管理办法,加大支持力度,突出支持重点,2011 年共安排工业专项技改资金 135 亿元,带动投资 2791 亿元,使技改工作的针对性、有效性和影响力得到明显提升。 5扶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国务院印发了 “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 ,明确我国节能环保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生物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业、新能源产业、新材料产业、新能源汽车产业等七大类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路线图。国家发展改革委牵头制定了重点工作分工方案, 细化明确国务院各部门的具体任务;加快建立战略性新兴产业统计体系,组织战略性新兴产业试测算工作,研究起草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产品和服务分类目录;进一步加大对重大项目建设的支持力度,组织实施了一批重大产业工程和重点专项, 设立了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积极推动新兴产业创投计划,新兴产业创投计划支持创投基金已达 102 只,总规模近 290 亿元,其中主要投资于节能环保和新能源领域的基金有 24 只,规模超过 70 亿元。 大力发展服务业。 继续做好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若干政策措施的实施意见等有关文件的贯彻落实, 2011 年又印发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高技术服务业的指导意见,进一步改善服务业环境、提高服务业发展水平。在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 年本) 中重新划分了服务业类别,大幅增加鼓励类服务业条目,初步形成了鼓励发展服务业的门类体系。加强和改进市场准入、人才服务、品牌培育、服务业标准、服务认证示范和服务业统计等方面工作。 在全国范围积极开展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并在一些领域建立了跨部门的工作协调机制。全国多数省市制定印发了加快发展服务业的政策文件, 积极推进生产性服务业 6集聚区建设,加快促进重大服务业项目建设。 加快淘汰落后产能。 继续贯彻落实关于抑制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引导产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和关于进一步加强淘汰落后产能工作的通知,完善落后产能退出机制,2011年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有关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印发淘汰落后产能工作考核实施方案的通知、关于做好淘汰落后产能和兼并重组企业职工安置工作的意见、高耗能落后机电设备(产品)淘汰目录(第二批)等,加强对淘汰落后产能工作的检查考核,督促指导各 地切实做好企业职工安置工作。2011 年,全国共关停小火电机组 800 万千瓦左右,淘汰落后炼铁产能 3192 万吨、 炼钢产能 2846 万吨、 水泥 (熟料及磨机)产能 1.55 亿吨、焦炭产能 2006 万吨、平板玻璃 3041 万重量箱、造纸产能 830 万吨、电解铝产能 63.9 万吨、铜冶炼产能 42.5 万吨、铅冶炼产能 66.1 万吨、煤产能 4870 万吨。 (二)节能提高能效加强节能考核和管理。 国务院印发了“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分解下达“十二五”节能目标,实施地区目标考核与行业目标评价相结合、 落实五年目标与完成年度目标相结合、年度目标考核与进度跟踪相结合,并按季度发布各地区节能目标完成情况晴雨表。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了工业节能“十二五”规划;住房城乡建设部发布了关于落实的实施方案、 7 “十二五”建筑节能专项规划和关于加快推动我国绿色建筑发展的实施意见 ;交通运输部发布了关于公路水路交通运输行业落实国务院“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的实施意见及部门分工方案,印发了交通运输行业“十二五”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工作方案;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发布了公共机构节能“十二五”规划。 进一步完善节能标准。截止 2011 年底,国家质检总局、国家发展改革委累计出台的高耗能产 品能耗限额强制性国家标准达到 28 项。工业和信息化部、交通运输部等有关部门组织开展若干重点行业、 重点产品强制性能耗限额标准以及内燃机等工业通用设备能效标准制定和修订工作;组织 22 项行业标准立项,复审 209 项节能标准; 抽查重点用能行业单位产品能耗限额标准执行情况和高耗能落后机电设备(产品)淘汰情况;废止道路运输车辆燃料消耗量过渡期车型表,截至 201 2 年 6 月底,累计发布 19 批达标车型表,发布达标车型近 2 万多个,新购营运车辆开始全面执行燃料消耗量限值标准,批准发布汽车驾驶节能操作规范等 5 项行业标准。 推广节能技术与产品。 积极推进采用节能技术,国家发展改革委牵头发布第四批 国家重点节能技术推广目录 , 公布煤炭、电力、钢铁等 13 个行业的 22 项节能技术;工业和信息化部下发了关于开展重点用能行业能效水平对标达标活动的通知,指导各地深入开展能效水平对标达标 ,实施重点企业节能技术改造,积极推广先进节能生产工艺;编制完成钢铁、石化、有色、 8建材等 11 个重点行业节能减排先进适用技术目录、应用案例和技术指南,涉及 600 多项节能技术;继续推进工业企业能源管理中心建设,开展工业能耗在线监测试点,组织制订工业能效提升计划和电机能效提升计划, 提出工业能效提升路线图和低能效电机淘汰路线图,2011 年全年共推广节能电机 200 多万千瓦。继续实施节能产品惠民工程,推广使用节能产品 ,2011 年全国共推广高效节能空调 1826 多万台、 节能灯 1.5 亿只、 节能汽车 400多万辆。 实施重点节能改造工程。 国家发展改革委继续组织实施锅炉(窑炉)改造、电机系统节能、节约和替代石油、能量系统优化、余热余压利用、建筑节能、绿色照明等重点节能改造工程。发布了中国逐步淘汰白炽灯路线图,决定从 2012 年 1 0月1日起逐步禁止进口和销售普通照明白炽灯。 2011 年新增节能建筑面积 13.9 亿平方米,完成北方 15 个省(区、市)既有居住建筑供热计量及建筑节能改造面积 1.4 亿平方米;天津等 10 个低碳交通运输体系建设第一批城市试点继续推进,启动了北京等 16 个低碳交通运输体系建设第二批城市试。 2011 年,通过重点节能改造工程建设,可形成 1700 多万吨标准煤的节能能力。 发展循环经济。 国家发展改革委编制了循环经济发展“十二五”规划,颁布实施了废弃电气电子产品回收利用管理办法;总结凝练了 60 个国家循环经济发展典型模式案例;选择了 22 个园区继续实施园区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工程,选择 7 个园区开展第三批国家“城市矿产”示范基地建设,选择 16 个城 9市继续开展第二批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试点, 在12 个地区开展了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基地建设;加大循环经济关键共性技术推广力度;确定了两批 18 个国家循环经济教育示范基地。 推广合同能源管理。 国家发展改革委公布了第二、三批共1273 家通过备案 的节能服务公司名单。全国多个地方省、市、自治区相继出台合同能源管理项目专项扶持政策。 合同能源管理涉及领域从以工业为主,发展到覆盖工业、建筑、交通和公共机构等多个领域。 2011 年, 全国节能服务产业产值达到 1250 亿元,同比增长 49.5%,节能服务公司共实施合同能源管理项目 4000多个,投资额 412 亿元,同比增长 43.5%,实现节能量 1600 多万吨标准煤。 实行财税激励政策。 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有关部门发布了两批关于节约能源使用新能源车辆减免车船税的车型目录,对节能车船和新能源车船实行车船税减免。财政部、交通运输部设立了交通运输节能减排专项资金,2011 年和 2012 年对 402 个申报项目给予了补助,形成二氧化碳减排量 183.7 万吨。海洋局设立海岛保护专项资金,共支持地方开展海岛保护项目 15 个,经费约 2 亿元。农业部投入 43 亿元引导地方政府加大对沼气利用的补助力度, 2011年沼气用户达4100万户, 形成CO2减排量6000万吨;在内蒙古、西藏、新疆、甘肃等 9 个省和自治区实施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政策,安排财政资金共 136 亿元。林业局扩大造林补贴和森林抚育补贴规模, 其中森林抚育补贴财政试点 10资金超过 50 亿元。 2011 年全国万元 GDP 能耗为 0.793 吨标准煤(按 2010 年价格),比 2010 年降低 2.1。主要工业单位产品综合能耗有不同程度降低,2011 年与 2010 年相比,重点大中型钢铁企业吨钢综合能耗、氧化铝综合能耗、铅冶炼综合能耗分别同比下降 0.8、3.3、4。 2011 年,全国城镇新建建筑设计阶段执行节能 50强制性标准基本达到 100,施工阶段的执行比例为 95.5%,新增节能建筑面积 13.9 亿平方米;公共机构人均综合能耗比 2010年下降 2.93,单位建筑面积能耗下降 2.24。 (三)优化能源结构加快发展非化石能源。 国家能源局组织制定了可再生能源发展“十二五”规划和水电、风电、太阳能、生物质能四个专题规划,提出了到 2015 年中国可再生能源发展的总体目标、主要措施等。组织实施了 108 个绿色能源示范县、35 个可再生能源建筑规模化应用示范城市及 97 个示范县建设试点,组织开展风电、太阳能、生物质能、页岩气等专项规划和上海等五个城市电动汽车充电设施发展规划等专项规划的制定; 2011 年发布 372项能源行业标准,下达 633 项制(修)订计划,涵盖了包括核电、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在内的主要能源领域; 筹建生物燃料行业标准化管理体系,加快生物燃料产能建设。 2011 年,全部非化石能源利用量约为 2.83 亿吨,在能源消费总量中占 8.1;全国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占全部发电装机的比例达到 27.7,非化石能 11源比例较2005年提高3.4个百分点。 2011年, 水电装机新增1400万千瓦,累计达到 2.3 亿千瓦,在建规模 5500 万千瓦,新开工装机规模 1260 万千瓦,发电量 6626 亿千瓦时;核电装机新增173 万千瓦,发电量 869 亿千瓦时;风电并网容量新增 1600 万千瓦,居全球第一,并网风电发电量 800 亿千瓦时;太阳能光伏新增装机 210 万千瓦,累计装机达到 300 万千瓦;各类生物质发电装机 600 万千瓦, 发电量 300 亿千瓦时; 地热能发电装机 2.42万千瓦,海洋能发电装机 0.6 万千瓦,地热、海洋能发电量 1.46亿千瓦时。 全国城镇太阳能光热建筑应用面积达 21.5 亿平方米,浅层地能建筑应用面积 2.4 亿平方米, 已建成及正在建设的光电建筑应用装机容量达 127 万千瓦。 推进化石能源清洁利用。 继续推动常规化石能源生产和利用方式变革和清洁高效发展,发布了天然气发展“十二五”规划和 关于发展天然气分布式能源的指导意见 ,提出 了“十二五”期间的发展目标和重点任务。 在发布实施的煤炭工业发展 “十二五 ”规划中将大力发展洁净煤技术,促进煤炭高效清洁利用作为 “十二五 ”煤炭工业发展的重点任务之一,加快高参数、大容量清洁燃煤机组、燃气电站建设,全国在运百万千瓦超超临界燃煤机组达到40台,数量居世界第一,30万千瓦及以上火电机组占全部火电机组容量的74.4;进一步加大非常规能源开发力度,组织制定了页岩气发展规划(2011- 2015年),提出到2015年基本完成全国页岩气资源潜力调查与评价, 初步掌握页岩气资源潜力与分布, 到2015年页岩气产量达65亿立方米的发 12展目标。组织制定了煤层气(煤矿瓦斯)开发利用“十二五”规划,提出2015年煤层气(煤矿瓦斯)产量达到300亿立方米,瓦斯发电装机容量超过285万千瓦,民用超过320万户,新增煤层气探明地质储量1万亿立方米的发展目标。 (四)增加碳汇增加森林碳汇。 国家林业局制定了林业应对气候变化“十二五”行动要点 ,提出加快推进造林绿化、全面开展森林抚育经营、加强森林资源管理、强化森林灾害防控、培育新兴林业产业等 5 项林业减缓气候变化主要行动;发布了全国造林绿化规划纲要(2011-2020 年)和林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明确了今后一个时期林业生态建设的 目标任务。继续实施退耕还林、“三北”和长江重点防护林工程,推进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和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开展珠江、太行山等防护林体系和平原绿化建设,启动天保二期工程。扩大森林抚育补贴规模,组织开展各类森林经营试点示范建设。印 发了森林抚育作业设计规定、中央财政森林抚育补贴政策成效监测办法和森林经营方案编制与实施规范等相关技术 方案。2011 年,全国共完成造林面积 599.66 万公顷,中幼龄林抚育面积 733.45 万公顷,完成低产低效林改造面积 78.88 万公顷,义务植树 25.14 亿株;城市绿地面积达 224.29 万公顷,城市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建成区绿地率和绿化覆盖率三项绿化指标分别达到 11.80 平方米、35.27和 39.22。 13增加草原碳汇。 2011年,国务院安排136亿元财政资金在内蒙古、西藏、新疆、甘肃等9个省和自治区实施了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政策,享受到补奖政策的农牧民达到1056.7万户。2012年,补助奖励机制政策范围扩大到河北、山西等5个省的牧区和半牧区。2011年,共完成草原围栏建设450.4万公顷,严重退化草原补播145.9万公顷,人工饲草地建植4.7万公顷,京津风沙源草地治理9.1万公顷。2012年目前已完成内蒙古、西藏、四川、甘肃等9个省、自治区退牧还草工程,草原围栏建设440.4万公顷,严重退化草原补播140.1万公顷,人工饲草地建植5.5万公顷,京津风沙源草地治理3.4万公顷。 增加其它碳汇。 农业碳汇方面,中央财政安排保护性耕作推广资金 3000 万元、工程建设投资 3 亿元,2011 年新增保护性耕作 1900 多万亩,全国保护性耕作面积累计达到 8500 万亩。保护性耕作与传统耕作相比,农田土壤含碳量可增加 20%,每年减少农田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量达 0.61-1.27 吨/公顷,按全国保护性耕作实施面积计算, 相当于减少CO2排放300万吨以上。湿地碳汇方面,2011 年全国新增湿地保护面积 33 万公顷,恢复湿地 2.3 万公顷,湿地储碳功能进一步增强。 二、适应气候变化 2011 年以来,中国政府积极采取措施,提高了重点领域适应气候变化的能力, 减轻了气候变化对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产生活的不利影响。 14(一)农业领域农业部大力推动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推动大规模旱涝保收标准农田建设。开展了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大型灌溉排水泵站更新改造,扩大农业灌溉面积、提高灌溉效率。培育并推广产量高、品质优良的抗旱、抗涝、抗高温、抗病虫害等抗逆品种,进一步加大农作物良种补贴力度,加快推进良种培育、繁殖、推广一体化进程,目前全国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到 95以上,良种对粮食增产贡献率达到 40左右。 积极组织节水农业技术模式创新,突出工程、设备、生物、农艺和管理等措施在田间的组装集成, 总结提出了区域性骨干技术模式。示范推广了全膜双垄集雨沟播、膜下滴灌、测墒节灌等九大节水技术模式,建设节水农业示范基地,水分生产力比“十一五”之前提高 10%-30%,促进了旱区粮食稳定增产、农民持续增收。 (二)林业及生态系统林业局发布了林业应对气候变化“十二五”行动要点,提出了 4 项林业适应气候变化主要行动, 着力加强森林抚育经营和森林火灾、林业微生物防控,优化森林结构,改善森林健康状况。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做好自然保护区管理有关工作的通知,严格限制自然保护区内的开发建设活动,强化监督管理,进一步加强国家重要生态区域和生物多样性关键地区保护。加强野生动植物保护和自然保护区建设,截至 2011 年底,新增 15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23 处,林业系统自然保护区已达 2126 处,总面积达 1.23 亿公顷,占全国国土面积的 12.78。完成了 80以上国土面积的湿地资源调查任务, 实施全国湿地保护工程项目39 个,建设湿地保护管理站点 100 多处,新增湿地保护面积 33万公顷,恢复湿地 2.3 万公顷,新增 4 处国际重要湿地和 68 处国家湿地公园试点。 发布了 中国国际重要湿地生态状况公报 ,初步构建了湿地生态系统健康价值功能评价指标体系, 进一步加强了湿地恢复与保护。 (三)水资源领域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意见,提出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要求,确立水资源开发利用、用水效率控制、水功能区限制纳污控制的“红线”,严格执行取水许可、水资源有偿使用、水自愿论证制度,全面推行节水型社会建设, 成为指导我国今后一个时期水资源管理工作的纲领性文件。国务院批复了全国江河湖泊水功能区划、全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 “十二五” 规划 和 水利发展规划 (2011-2015 年) 。水利部完成了全国地下水利用与保护等多项水利规划。工业和信息化部大力推进节水型工业体系建设,会同水利部、全国节约用水办公室印发了关于深入推 进节水型企业建设工作的通知。 加快推进枢纽水源和大江大河治理等一批骨干工程建设,继续推进大中型病险水库和大中型病险水闸的除险加固,继续对重 16点中小河流重要河段进行治理,继续进行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和排水泵站更新改造,启动小 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实施水土流失综合治理以及坡改梯工程,加快生态脆弱河流综合治理,启动实施水资源合理利用与生态保护工程;开展了水电新农村电气化项目和小水电代燃料项目建设。 通过上述政策与行动的实施,中国有效地应对了北方冬麦区、长江中下游和西南地区接连发生的大范围严重干旱;通过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解决了 7000 万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战胜了“两江一河”严重秋汛,成功防范了 7 个登陆台风和热带风暴,主要灾害损失指标比多年均值明显降低,其中洪涝灾害死亡人数为新中国成立以来最低。 (四)海洋领域国家海洋局组织开展了 海洋领域应对气候变化中长期发展规划(2011-2020 年)、“十二五”国家应对气候变化科技发展专项规划海洋领域、国家“十二五”海洋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全国海洋观测网总体规划( 2011-2020)等专题规划的编制工作,定期开展厄尔尼诺/拉尼娜等海洋与气候变化研究与形势预测工作,编发海洋与重大气候事件快报和海洋领域应对气候变化工作通讯,编制了气候变化对海洋生物的影响监测与评价研究报告和海平面上升影响评估专题报告。加强典型海洋生态系统与气候变化响应监测的保护性修复工作,构建中国管辖海域海- 气二氧化碳交换通量监测网 17络,开展海洋碳循环监测与评估。进一步完善沿海海洋气候观测网立体布局, 加强海岛、 海岸带地区防灾减灾应急救助体系建设,初步开展了海洋灾害风险评估与区划工作, 大力支持沿海地方开展重点海岛整治修复项目,全面完 成海洋功能区划修编工作。2012 年设立海岛保护专项资金,中央财政投入 2 亿元,支持地方开展海岛保护项目 15 个。 (五)卫生健康领域卫生部印发了 关于加强饮用水卫生监督监测工作的指导意见、全国城市饮用水卫生安全保障规划(2011-2020 年)、关于进一步加强饮用水卫生监测工 作的通知和2012 年国家饮用水卫生监督监测工作方案,全面加强饮用水卫生监督监测工作,推进饮用水卫生监督监测能力建设,保障城乡饮用水卫生安全。 加大饮用水卫生监督监测工作力度,自 2012 年 7 月 1 日起全面实施新的国家饮用水卫生标准 ,规范供水单位卫生许可工作。 目前, 国家饮用水卫生监测网已在省级辖区实现全覆盖, 2012年国家财政投入 2.2 亿元支持地方开展饮用水卫生监测工作。 不断完善传染病网络直报系统, 加强传染病监测、 报告与防控工作,重点加强与气候变化密切相关的登革热、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等虫媒传染病和手足口病等肠道传染病防控工作。截至 2011年底,全国 100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98的县级及以上医疗机构和 94的乡镇卫生院实现了网络直报,直报单位总数达 6.8 万 18余家。 (六)气象领域中国气象局启动了“十二五”应对气候变化专项规划编制工作,提出了“十二五”期间气象部门气候变化工作重点领域和任务。 发布了 气候变化绿皮书 应对气候变化报告 (2011) 、中国气候变化监测公报 2010、气象部门应对气候变化技术指导手册 3.0 版,并启动了气象灾害风险评估技术指南的编制工作。联合科技部、中科院共同发布了第二次气候变化国家评估报告。完成对长江三峡、鄱阳湖等 8 个流域的气候变化综合评估报告,以及对东北、华中粮食生产和新疆、陕西特色产业影响的专项评估。 稳步开展观测系统现代化建设, 气候系统观测能力得到不断提升;加强气候资源的开发利用,初步建立了风能、太阳能预报服务平台;精细化农业气候资源区划工作不断深入,省级应对气候变化工作全面铺开。 (七)防灾减灾体系建设民政部牵头修订并报请国务院出台了 国家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完善了预警响应、旱灾救助、过渡性救助、部门应急联动等内容。组织开展国家综合防灾减灾战略研究,颁布实施了国家综合防灾减灾规划(2011-2015 年) 。出台或修订了自然灾害生活救助资金管理暂行办法、中央救灾物资储备管理办法 、 关于加强自然灾害救助评估功工作的指导意见 和 全 19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创建管理暂行办法 , 联合财政部出台了 自然灾害生活救助资金管理暂行办法,以国家减灾委员会名义下发了 关于加强自然灾害社会心理援助工作的指导意见 等文件。水利部印发了 关于进一步加强台风灾害防御工作的意见 、 巡堤查险工作规定等规章制度。国土资源部组织起草了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决定,推进各地加强今后一个时期地质灾害防治体系建设; 启动了 全国地质灾害防治 “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明确了“十二五”期间地质灾害防治的总体目标和重点任务。住房城乡建设部印发了关于加强城市内涝防治及开展 2012 年城市防汛工作的通知,做好城市内涝防治工作。 国家减灾委相关成员单位进一步完善各类自然灾害的监测预警机制,着力提升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监测预警能力,加强气象灾害监测早期预警系统建设。 继续加强国家防汛抗旱指挥系统二期建设。建立暴雨洪涝和干旱风险评估系统,注重提升城市应对暴雨灾害等极端天气能力。 三、开展低碳发展试验试点 继续推进低碳省区和城市试点,启动碳排放交易试点,开展低碳产品、低碳交通运输体系、绿色重点小城镇试点,探索不同地区、不同行业绿色低碳发展的经验和

注意事项

本文(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2012年度报告(中文版全文).pdf)为本站会员(碳排放权交易~冯)主动上传,环境100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环境100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7 环境100文库版权所有
国家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16041442号-6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