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环境100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环境100文库

换一换
首页 环境100文库 > 资源分类 > PDF文档下载
 

中国低碳城市发展模式与行动策略

  • 资源ID:1993       资源大小:691.81KB        全文页数:8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权限:游客/注册会员/VIP会员    下载费用:2碳币 【人民币2元】
快捷注册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2碳币 【人民币2元】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支付成功后,系统会自动生成账号(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下次登录下载和查询订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既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中国低碳城市发展模式与行动策略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1年 第2l卷 第9期 CHINA POPULATION。RESOURCESANDENVIRONMENT V01.21 No.9 201l中国低碳城市发展模式与行动策略谭志雄1 陈德敏21.重庆大学贸易与行政学院,重庆400044;2.重庆大学可持续发展研究院,重庆400044摘要建设低碳城市是促进节能减排和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举措,成为未来城市发展的重要导向和路径选择。从低碳城市发展重要性和紧迫性入手。在立足基本国情的基础上设计了低碳城市发展愿景。结合城市化快速推进预期和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分阶段提出了低碳城市发展目标。从总体模式、指导理念、基本思路、主要领域等对我国低碳城市发展模式进行了构想。在此基础上。提出我国低碳城市发展的实施步骤和行动策略。研究认为.我国低碳城市发展模式应选择“C”模式。以低碳发展为主导方向,以节能减排为发展方式。以低碳生产和低碳生活为主要方法。按照控源、减碳、增汇的基本思路,依靠理念创新、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在低碳产业、低碳能源、低碳技术以及低碳生活等领域。通过构建低碳城市规划理论框架、建立低碳城市评价标准和体系、加快相关政策规章与制度建设、开展城市碳交易试点以及加强监督指导等措施,立足国情、统筹兼顾,分步骤、分阶段有序推进低碳城市发展。关键词低碳城市发展模式;行动策略中图分类号F29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042011∞-0069一07 doi10.3969/j.is轴.1002-2104.2011.09.012城市化既是人类科技进步、改造自然能力提高的重要标志,也是体现一国经济发展程度的标志,更是衡量工业化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准1“。经历了三百年的高速工业文明发展阶段后,全球正面临气候变化和资源环境的巨大压力。外延式增长的城市发展模式已难以适应新形势下的发展需求,城市发展模式面临转型抉择旧。。低碳城市已成为世界各国的共同追求,许多国家的大都市将建设低碳城市作为城市发展目标,关注和重视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代价最小化以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发展低碳城市已成为协调经济社会发展、保障资源能源安全与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基本途径,逐步演变为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主流模式,成为促进节能减排和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选择。城市作为地区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的核心单元,不可避免地成为我国低碳发展的关注重点1。当前我国正在经历着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没有经历过的快速城市化阶段,预计到2050年城市化水平可能突破70%。如何在保持经济持续增长的同时,又能解决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各种问题,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成为学界和政府关注的焦点。而低碳城市是我国城市化必须经历的一个过程,是决定中长期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成效的重要因素。近年来,低碳城市的实践和概念拓展成为低碳发展的新兴领域。低碳城市不仅解决了制约我国城市发展的瓶颈问题,而且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H1。国内许多城市如天津、保定、日照、深圳、杭州等都提出了建设低碳生态城市的目标,在发展可再生能源产业、绿色建筑、可持续交通等方面进行了许多有益尝试。但迄今为止,我国还没有出现象阿布扎比“零排放”生态城那样有影响力和号召力的城市,亦未能深刻改变传统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低碳城市发展之路,任重而道远。无论在世界还是我国,未来一段时期内,低碳城市建设将成为城市发展的重要导向和路径选择。1 我围低碳城市发展愿景与目标设计1.1 我国低碳城市发展愿景设计的前提城市是能源的主要消耗者和温室气体的主要排放者。从碳排放来讲,城市是碳排放的主要来源,城市中的工业、交通和建筑每天排放大量二氧化碳。我国有600多个城市,2万多个集镇,其中287个地级以上市的能耗占我国总能耗的55.48%,二氧化碳排放量占我国总排放鼍的58.84%。如果考虑其余城市和集镇,能耗和碳排放量至少占社会总能耗的80%以上1。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城收稿日期2011一0520作者简介谭志雄,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低碳经济、可持续发展规划与政策。基金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科研专项编号CDJXSl0022214;重庆市科委软科学重点项目编号CSTC2010BC30C。69万方数据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1年第9期市化水平不断提高,无论是能源消耗还是碳排放量,在未来一段时期内都将明显上升,总体形势不容乐观。发达国家城市化的经验教训以及全球面临的资源能源挑战为我国指明了一条新的发展路径尝试在城市化进程中解决经济、环境和能源协调发展问题,把节能减排看作城市发展的机遇、重点和核心,走低碳城市之路。发展低碳城市已成为我国推进可持续城市化的关键和必然选择。因此,我国的低碳城市发展不能遵循国外的路子,不是发达国家后工业化时代的低碳发展,必须同经济发展、生态环境保护相结合,实现协调发展。这是设计和构想我国低碳城市发展愿景的重要前提。1.2我国低碳城市发展愿景设计低碳城市是可持续发展思想在城市发展中的具体实践,是生态文明意识和低碳发展理念在城市发展中的重要体现。结合我国城市化快速推进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明确城市发展的资源能源消耗和环境影响等目标要求,通过在城市发展低碳经济,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在努力降低城市经济社会活动的“碳足迹”、实现可持续城市化的同时,尽量满足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需求,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生态文明及实现和谐社会目标相一致。基于此,本文概括出我国低碳城市发展愿景城市以低碳经济为发展模式及方向,市民以低碳生活为理念和行为特征,政府管理层以低碳社会为建设目标和蓝图。倡导利用低碳技术改变生产生活,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增加可再生能源比重,加速从“碳基能源”向“低碳能源”和“氢基能源”转变,构建可持续能源生态体系。最大限度减少城市温室气体排放,彻底摆脱以往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和大量废弃的社会经济运行模式,形成结构优化、循环利用、节能高效的经济体系以及健康、节约、低碳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建立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三低和高效能、高效率、高效益三高为特征的低碳城市,最终实现城市清洁发展、低碳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三发展。具体说来,通过实施低碳城市发展战略,经济发展质量明显提高,实现统筹城乡发展和资源、经济、环境与社会协调发展;能源消费结构逐步合理化,能源使用效率不断提高;产业结构不断优化提升,服务业与高技术产业比重逐步增加,新能源及其低碳装备制造产业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形成较为完善的低碳发展技术创新体系、政策支撑体系、激励约束机制和法规保障体系;建成若干以低碳发展方式和低碳消费方式为特征的低碳经济示范区;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人居环境质量和城市形象得到进一步提升;城市竞争力不断提高,形成以低碳为特征的新型城市发展模式。701.3我国低碳城市发展目标实践证明,以节能和低碳为导向是城市实施低碳发展的有效路径。现实国情决定了我国低碳城市发展道路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遵循现阶段我国城市化发展趋势,参照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组2003和李迅2010提出的未来我国城镇化发展目标,确定我国低碳城市发展目标为2035年,实现温室排放“零增长”;2040年实现能源消耗“零增长”,提早实现联合国提出的“四倍跃进”目标旧1;争取到2050年,城市化水平达到75%左右,城市经济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超过90%。短期20102020年注重挖掘节能潜力,提高城市能源使用效率;在城市区域内采用新兴的碳交易手段开展碳冲抵,促进减排意愿;大力发展和推广建筑节能等低碳发展技术以及清洁能源技术,不断提高综合能效;选择有代表性的城市,开展低碳城市试点。中长期20212050年从源头着手,减少化石能源使用,代之以清洁能源使用,调整优化城市能源结构、产业结构和经济结构。碳捕获和封存技术取得重大进展,将化石燃料燃烧后排放的二氧化碳捕获到贮存设施中或者固化,争取实现零排放。总结低碳城市试点示范经验,并将成功模式推广应用,分层次、有重点、分阶段实现我国低碳城市发展构想。2我国低碳城市发展模式构想2.1我国低碳城市发展的总体模式2.1.1城市化和经济发展的三种模式纵观国内外城市化和经济发展模式,主要有三种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自由放任式的城市化发展“A模式”众多国际组织和权威专家推崇的城市化进程的“B模式”;“C模式”是对A、B模式改进、创新和超越的新模式,涉及经济、社会、政治等方面的深刻变革,是一种新型发展模式。“A模式”American model。以美国为代表,主要特征是城市低密度蔓延、私人轿车为主导、化石燃料为基础、一次性产品泛滥等,导致资源能源大量消耗,二氧化碳排放量不断增加。在该种模式下,以美国为首的主要发达国家消耗了世界大部分能源,并且产生了严重的环境污染”3。显然,“A”模式已经走到了尽头,是不可持续的发展模式。“B模式”Brown model。又称“反增长计划”,由美国学者布朗提出。其核心是为了补偿“A模式”造成的资源枯竭和大气污染,把世界领出通向衰落和崩溃的老路,转而踏上使生态安全得以重建、人类文明得以长久维系的新途。主要措施是采取消极城市化、机动化、工业化,让发万方数据谭志雄等中国低碳城市发展模式与行动策略铲‰璎展中国家减缓发展速度补偿“A模式”造成的损失。“B”模式从追求更多的增长到追求更好的发展,属于绿色发展道路。但是,该模式要求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同时适用,并且过多的考虑发达国家的利益,从道义上是不公平的,在实践和行动上亦非常困难。“C模式”Chinese model。摒弃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是对环境与发展问题进行整合性思考后找到的适合中国的可持续发展模式,有利于实现从现代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转变。在坚持科学发展观的前提下,不但充分利用高效的市场机制,而且可以低成本地补偿其负面影响,这是一种新型的城市化模式,是从传统的粗放型扩张模式转向低碳能源技术、低碳经济发展和低碳社会消费的新型模式。2.1.2我国低碳城市发展的总体模式低碳城市发展模式是在科学实践中以城市空间为发展载体,运用低碳经济理论组织经济活动,把传统的城市发展模式改造成低碳型的新型城市发展模式。具体说来,我国低碳城市发展模式应该选择“C”模式,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和高效能、高效率、高效益为基础,以低碳发展为主导方向,以节能减排为发展方式,以低碳生产和低碳生活为主要方法,以国家出台的低碳发展政策为引导,以低碳技术为支撑,以与低碳相关的法律法规条例和制度规章为保障,是一种科学的绿色经济发展模式见图1。低碳城市发展模式/,/。一。。‘‘。一‘‘。。。‘’。~‘‘...-‘./F匦匦冲域回。。‘_。、纠匦亘离匾圈、萎\、b匦罐//‘p‘‘’’-‘‘....-。~‘一。‘,‘.‘..。..‘‘,’‘图1 我国低碳城市发展模式Fig.1 The development pattern of low-carbon city2.2我国低碳城市发展的指导理念与基本原则2.2.1我国低碳城市发展的指导理念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转变,按照“立足长远,创新模式,示范先行”的思路,以可持续发展理念为指导,以科技创新、体制创新和管理创新为动力,以实现低碳发展、增强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为目标,以优化能源结构、提高能源效率为核心,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降低单位GDP碳排放强度、构建低碳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为工作主线,坚持政府推动、规划先行,示范带动、公众参与,重点推进、循序渐进的原则.构建多中心、紧凑型、网络化的城市空间布局,加快城市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结构升级,着力培育低碳产业,发展低碳经济,建设低碳社会,努力完善管理体制、政策机制等支撑体系建设,探索一条符合我国国情的低碳城市发展之路。2.2.2我国低碳城市发展的基本原则1政府推动与公众参与相结合。政府充分运用规划指导功能和政策扶持手段,引领和推动低碳城市发展。强化企业在低碳城市发展中的重要地位,通过发挥企业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大力推进节能减排、清洁生产和资源综合高效利用,建立符合低碳城市发展要求的生产体系和开发模式;通过开展广泛、深入、持久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低碳意识,营造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文化氛围;引导全社会广泛参与,建立公众参与机制和舆论监督机制,夯实低碳城市发展的群众基础。2理念引导与制度创新相结合。理念思维的改变是低碳城市发展的源泉,制度创新是低碳城市发展的持久动力。通过舆论宣传,培训教育和典型引路,摒弃传统的发展思维,树立以节能减排为主导的低碳经济理念。推动建立与低碳城市发展相适应的法律法规保障体系、政策支持体系、技术创新体系利激励约束机制,以及碳排放监测、管理及交易体系。通过制度、法律和政策创新,规范和激发微观经济主体的活力,引导、激励、规范各类经济活动,促进低碳城市发展。3自主创新与技术引进相结合。技术创新是低碳城市发展的关键领域之一。紧跟世界低碳技术发展潮流,通过积极引进低碳发展相关技术,加快我国低碳技术与世界先进水平接轨。在技术引进的基础上,通过消化、吸收、再创新,不断提高我国低碳技术竞争能力。同时,加紧自身创新能力修炼,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加强和高校及科研机构合作,提高关键领域技术开发和创新能力,占领未来全球低碳技术制高点。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充分发挥科技在低碳城市发展中的基础和先导作用,促进关键领域自主创新与科技进步,依靠自主创新推进节能减排,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增强适应全球气候变化的能力,加快低碳城市发展步伐。4示范带动与科学推进相结合。立足中国国情,确立低碳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目标,科学规划,统筹布局,循序推进低碳城市发展。结合我国经济发展实践,重点在电力、交通、建筑、冶金、化工、石化等高能耗、高污染行业先行试点,同时开展低碳城市发展试点区的组织工作。本着“有限目标,重点突破”的原则,大胆创新,总结经验。充71万方数据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1年第9期分发挥典型城市和项目的示范引导作用,并及时向相关领域利相似区域推广应用。2.3我国低碳城市发展的基本思路建设低碳城市,一方面,注意控源、减碳,重点在于“碳源”上的替代、减少和提高能源效率,最有效的方法是减少输入端的高碳能耗,大力推广实施低碳型、循环型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来减少碳排放。另一方面,关注碳增汇,重点在于碳吸收和碳冲抵,通过不断提高森林覆盖率和绿化率吸收高碳能源消耗所产生的二氧化碳。控源调整资源能源利用结构,减少对能源结构中仍占主导地位的化石燃料的依赖,鼓励开发新能源,使用清洁能源,建设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切实加强控源截污,确保空气和环境持续改善。在保障经济发展的同时,通过技术进步以及科学合理的方式减少对资源能源的需求。减碳降低经济发展过程中主要使用的能源的碳含量和开发利用产生的碳排放。通过加强资源能源开发利用管理,采取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以及环境和社会可以承受的政策措施,从能源生产到消费各个环节,降低消耗、减少损失和污染物排放、制止浪费,有效、合理地利用能源。在城市与经济发展过程中通过科学规划、设计和管理,减少碳排放。增汇通过增加自然碳汇抵消短期内无法避免的化石燃料燃烧所排放的温室气体。即在城市与经济发展过程中,一方面,通过科学规划、设计、管理,增加城市碳汇,充分发挥城市的碳汇功能;另一方面,通过植树造林、节能、改善农业管理和征收碳税等措施增加碳汇,冲抵碳排放。2.4我国低碳城市发展的主要领域低碳城市发展的主要领域包括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构建节能降耗型产业体系;以低排放、高能效、高效率为特征的低碳能源体系;推动政府、企业通过政策激励和融资支持,驱动技术创新和资本流动,推广低碳技术,倡导低碳生活。2.4.1低碳产业低碳产业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为基础的产业。英国商业企业和改革部2009年在低碳产业战略远景LowCarbon Industrial StrategyA vision中提到包含提高能源效率、重视在产业发展中使用可再生能源、开发和生产低碳汽车以及建设低碳研发中心等方面的内容j。重视对传统产业进行节能减排等低碳化改造,实施关、停、并、转等措施,进一步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大力发展低碳农业、积极调整城市工业结构、加快推动城市服务业发展,构建节能降耗型产业体系。1低碳农业。农业低碳化主要强调植树造林、节水农业、有机农业等方面。抓住有利时机,充分利用政策优72势,在培育和发展低碳农业上做文章。降低对化石能源的依赖,大力发展低碳有机农业、牧业、林果业,走有机、生态、高效农业的新路子。2低碳工业。工业低碳化主要发展节能工业,重视绿色制造,鼓励循环经济,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积极采用低碳技术、节能技术和减排技术,优化能源结构,努力提高现有能源体系的整体效率,限制和淘汰高碳行业和产品。3低碳服务业。低碳服务业体现为着力发展绿色服务、低碳物流等方面。绿色服务要求从服务流程设计、服务耗材、服务产品、服务营销等环节着手节约资源和能源,防污、降排和减污。低碳物流注重物流业与低碳经济互动支持,通过整合资源、优化流程、施行标准化等措施促进节能减排,运用先进的物流方式支持低碳经济下的生产方式的顺利推行。2.4.2低碳能源低碳能源主要有两大类一类是清洁能源,如天然气、核电等;一类是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等。大力发展新能源,优化能源结构,推进能源低碳化。首先,在立足各城市实际的基础上,紧跟未来世界能源发展方向,把可再生能源和替代能源作为城市能源发展的重点领域。发展替代能源要按照以新能源替代传统能源、以优势能源替代稀缺能源、以可再生能源替代化石能源的思路,逐步提高替代能源在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重。其次,加强低碳能源技术研发,近期应把节能和煤炭清洁利用作为重点,加快新能源、可再生能源、低碳和固碳技术研发。最后,加强低碳能源推广和使用,从实践上有重点分层次推进国家可再生能源产业园区、新型社区、大型公共建筑示范项目建设等。2.4.3低碳技术低碳技术几乎包括所有涉及温室气体排放的行业和部门,主要有交通、电力、化工、冶金、建筑等。在煤清洁高效利用、可再生能源及新能源、二氧化碳捕获与封存、油气资源和煤层气勘探开发等领域,开发低碳新技术可以有效地控制温室气体排放。一是按照技术可行、经济合理、适当储备的原则,以自主创新为核心,以提升产业低碳化水平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为目标,逐步建立节能减排、清洁能源、自然碳汇等低碳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体系。二是注重低碳发展技术引进与自主创新相结合。在加大对低碳技术投入和扶持的同时,积极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大力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与品牌,尤其是在我国起步较早、有一定基础的低碳技术,以期介入新的全球低碳产业链的上游技术开发、下游产品销售服务等附加值高的产业环节,提高低碳技术国际竞争力。三是集成政府、社会和企业力量,加强低碳技术平台建设与创新能力建设,万方数据谭志雄等中国低碳城市发展模式与行动策略轳譬耘 ’锣建立低碳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形成低碳技术开发利用的激励与约束机制,为城市低碳转型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2.4.4低碳生活低碳生活要求树立低碳理念,建设低碳社会;开发低碳生活空间,倡导居住低碳;加快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系统和快速轨道交通系统等低碳交通方式;倡导可持续消费方式,实施绿色消费。1绿色建筑和低碳居住。绿色建筑是低碳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绿色建筑需要减轻建筑对环境的负荷,节约资源能源,提供安全、健康、舒适性良好的生活空间,实现人及建筑与环境和谐共处、永续发展。充分利用节能建筑,减少采暖和空调使用。在建筑设计、建造和建筑材料选择过程中,应考虑资源的合理使用和处置,力求使资源可再生利用。加强建筑节能设计与评价技术、供热计量控制技术等研究。大力推广建筑节能,促进政府部门、生产企业、房地产企业、设计单位等就低碳城市发展进行有效沟通。另外,绿色建筑外部要与周边环境相融合,和谐一致、动静互补,做到保护自然生态环境。2低碳交通。在交通规划方面,加快轨道交通建设,推行以城际轨道交通为主、高速公路为辅的交通模式。优化公交出行方式,保留和扩展城市自行车道和步行道,减少交通碳排放和城市空气污染。倡导发展电动汽车、混合燃料汽车、太阳能汽车等低碳排放的交通工具,以实现城市运行的低碳化目标1。在交通方式上,改变单纯依靠城市道路、节能型汽车推广等技术措施来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的观念,注重从思想观念转变、技术改进、政策执行等方面加强城市低碳交通体系建设,实现传统性对策向系统性战略转变,通过系统化的战略手段,构建以公共交通和快速轨道交通为主的低碳城市交通发展模式。3低碳消费。城市生活低碳化首先体现在消费观念和生活方式上要积极向低碳化方向转变,形成政府引领、企业主导、社会组织推进、公众参与的低碳消费方式与模式。政府向社会公众广泛传达和倡导低碳消费理念和采购模式,引领低碳消费方式。鼓励企业开发低碳产品,提倡采购低碳产品并影响产品的上游生产链。社会组织积极宣传、实践和推广低碳消费方式。提倡和实施可持续消费模式,在维持一定生活标准的同时尽量减少使用消耗资源能源多的产品。培育全民低碳意识,营造低碳消费文化氛围,让全社会逐步告别“一次性消费”、“过度性消费”和“便利性消费”等消费陋习。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通过推行低碳标志计划影响消费者的购买选择,以此鼓励低碳产品的生产和消费。政府部门、工业企业、消费者通过积极参与低碳标志计划,有利于全方位构建一道低碳生产、低碳营销、低碳消费和低碳贸易的立体防线。3我困低碳城市发展的行动策略部署3.1 我国低碳城市发展的实施步骤我国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和工业化、城市化快速发展的重要阶段,资源能源持续增长。在发展经济、改善民生的同时,有效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妥善应对气候变化,是一项全新的课题。我国低碳城市发展之路应该是既与快速城市化趋势要求相适应又能最大限度体现可持续发展要求的现实路径,是一条产业支撑力强、资源集约度高、全体居民共享生态文明成果的可持续城市化道路’6’。根据低碳城市发展愿景和模式构想,在保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前提下,坚持从实际出发,立足国情、统筹兼顾,加大改革力度、完善体制机制,依靠科技进步、加强示范推广,分步骤、分阶段推进低碳城市发展战略见图2。第一阶段,政策引导低碳城市发展。制定低碳城市发展规划与目标,为低碳城市推进提供依据;开展低碳城市试点示范,探索可行的推进路径与方式;出台政策措施促进高能耗行业节能减排和技术改造,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快转变传统的经济发展方式,推动城市科学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第二阶段,制度规范低碳城市发展。出台支持替代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优化提升能源结构的政策制度;建立碳交易市场制度和规则,为碳冲抵目标的实现提供合理的途径和渠道;不断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为低碳城市发展提供保障。通过制度完善和规范,促使全社会范围内低碳城市转型目标的初步实现。第三阶段,意识、理念创新推动低碳城市发展。在有效实现碳排放量减少的目标下,低碳城市发展的成功模式我国低碳城市发展的实施步骤第阶段第二阶段低碳城市发展规划与目标制定蕊书琵薛磊声亚诛系卜H政策导向开展低碳城市试点示范发展替代能源和可再牛能源堡壁鲨堡堕塑型室塑整壅H一制度完善和规范低碳城市转型初步实现低碳城市发展模式广泛推广意识和理念形成低碳城市可持续发展图2我国低碳城市发展的实施步骤Fig.2 The implementation steps of lowcarboncity development73万方数据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1年第9期在全社会推广应用;低碳社会文化蓬勃发展,低碳发展意识和理念在社会扎根并广泛传播,低碳城市可持续发展目标实现。3.2我国低碳城市发展的行动策略1立足国情,分步实施,有序推进。大力倡导“低碳化”和“生态化”理念,把低碳城市发展作为国家推行节能减排任务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突破口,作为长期优先坚持的战略。低碳城市发展的相关政策和制度安排逐步纳入到国家发展规划中。在产业布局和政策支持上,对低碳城市及其产业发展予以倾斜。作为一种崭新的城市发展模式,低碳城市建设需要先试先行,待试验成功、条件成熟后逐步进行全面推广。在低碳城市建设探索阶段,开展低碳城市试点示范工程,坚持因地制宜,循序推进。国家发改委已确定在广东、辽宁、湖北、陕西、云南五省和天津、重庆、深圳、厦门、杭州、南昌、贵阳、保定八市开展低碳省区和低碳城市试点工作,这是低碳城市建设的良好开端。2构建适合国情的低碳城市规划理论框架,推动城市规划发展创新。城市规划作为建设城市和管理城市的基本依据,应该承担起低碳城市发展的重要角色一1。目前国内许多城市虽然提出了低碳城市建设构想,但大多停留在宏观目标上,缺乏可操作性的城市规划与推行措施。加强对低碳城市规划研究,构建符合我国国情的低碳城市规划理论框架,明确低碳城市内涵、发展定位、目标等,建立一套可操作、可考量、可推广的低碳城市规划实施指标体系,揭示我国低碳城市规划建设、低碳城市生活方式、低碳城市运行系统之间的藕合机理,解析低碳城市低碳社会全球气候变化的科学问题联接,为国家建立应对和减缓快速城市化过程对全球化影响的政策体系和实施机制提供科学依据引。将低碳城市规划融人法定城市规划编制规范要求,真正将低碳理念贯彻到城市规划建设实际中,推动城市规划发展创新。3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标准和体系,引导低碳城市发展。构建一套符合客观实际的低碳城市评价标准和体系,将各项指标与城市规划相结合落实到空间层面,充分体现低碳、生态的原则和目标。建议评价标准和体系包括碳产出指标、低碳消费指标、低碳资源指标、低碳政策指标等方面。运用低碳城市综合评价指标标准和体系进行政绩考核和城市综合竞争力排名,并把低碳指标作为城市综合竞争力评价的重要方面。定期对区域内低碳城市建设情况进行调查与评价,必要时对指标体系进行调整和修正,逐步探索出一套科学合理、简便易操作的评价标准和指标体系。4加快政策规章与制度建设,完善低碳城市发展制度。在国家应对气候变化行动方案的基础上,把握全球应74对气候变化的最新动向,与国家节能减排、循环经济、战略新兴产业等发展规划和政策相衔接,对低碳城市发展作出制度性安排和法律性规范,推动形成低碳城市发展路线。尽快出台低碳城市发展战略,明确低碳城市发展权责。在现有城市管理体系与政策框架的基础上,结合相关法律法规要求,把有助于促进低碳城市发展的思想理念、产业政策、技术规范、决策方式等纳入到低碳城市发展规划和管理政策框架之中,形成低碳城市发展的长效机制和体制保障。此外,充分发挥民间环保组织参与低碳城市发展的宣传教育工作,让低碳城市、低碳产业、低碳技术、低碳消费等观念成为社会价值取向的“风向标”。5开展城市碳交易试点工作,运用经济手段降低碳排放。充分发挥碳汇潜力,尽快完善碳汇、碳源测算方法与评价标准,积极推动碳排放信息统计和测算,建立以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的企业碳排放数据库。实施碳排放限额制度,设立碳排放交易所,构建城市碳汇交易平台。保护与增加森林和绿地资源,促进碳汇交易。加快实施森林工程建设,提升森林覆盖率,增加碳汇,弥补城市生产和生活对自然界造成的损失。探索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碳减排经济政策,根据碳交易的规律和特点,采用碳税及其它经济手段降低碳排放,优先考虑对高耗能行业及其产品征收碳税,促使企业减少碳排放。6加强监督指导,创新低碳城市发展治理机制。充分发挥政府、企业、社会公众三类主体的作用,通过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推动低碳城市发展目标实现。以政府为主导,企业、公益性组织、社会公众等构成的社会多元主体共同参与,形成政府、市场、社会三种机制在低碳城市建设上的有机整合。政府在低碳城市建设中起领导作用,通过建立良好的治理结构,理顺政府、企业和社会公众的关系。加强社会公众和公益性组织的监督力度,由政府主导或借助“中间力量”,促进政府、企业、行业协会、科研机构等多方面力量参与和合作,促进企业决策者和公众转变观念,发动全民参与低碳城市建设。4结语在“十二五”时期乃至未来更长时期内,低碳城市发展是我国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加快生态文明建设和实践科学发展观的现实需要,是加强国际交流合作、提高我国城市综合竞争力、形成未来新的经济增长点的重要战略举措。低碳城市发展表面上看是为了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实质上是一场涉及能源消耗、经济发展、人类生活等方面的全新变革。低碳城市建设将催生新的能源革命、新的产业革命和新的生活方式革命。我国各城市在结合本地资源禀赋和社会经济发展现状的基础上,以低碳发展为发展方万方数据谭志雄等中国低碳城市发展模式与行动策略向,以节能减排为发展方式,以低碳生产和低碳生活为主要方法,通过理念创新、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等,构建相应的低碳产业、低碳能源、低碳技术以及低碳生活等体系,将建立在化石能源基础上的现代工业文明转向以低能耗、低污染为基础的生态文明,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编辑于 杰参考文献l References[1]文宗川,郝晓燕,巩芳,等.生态城市的发展路径[J].城市问题,2008,22425.[Wen Zongchuan,Hao Xiaoyan。Gong Fang,eta1.A Study on the Development Path of Ecocity[J].UrbanProblems,2008,22425.][2]仇保兴.我国城市发展模式转型趋势低碳生态城市[J].城市发展研究,2009,813.[Qiu Baoxing.The TransationTrends of Urban Development Model in ChinaLOwcarbon Ecocity[J].Urban Development Studies,2009,8】-3.][3]夏萄堡.发展低碳经济,实现城市叮持续发展[J].环境保护,2008,2A3335.[Xia Kanban.Developing Low-carbonEconomy and Achieving Sustainable Urban Development[J].Environmental Protection,2008,2A3335.][4]戴亦欣.中国低碳城市发展的必要性和治理模式分析[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9,31213.[Dai Yixin.The Necessityand Govemance Model of Developing Low Carbon City in China[J].China Population,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2009,312一13.][5]仇保兴.我国低碳生态城市发展的总体思路[J].建设科技,2009,1512一14.[Qiu Baoxing.The General Idea of Low--carbonEcocity Development[J].Construc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09,1512一14.][6]李迅,曹广忠,徐文珍,等.中国低碳生态城市发展战略[J].城市发展研究,2010,13235.【Li Xun,Cao Guangzhong,XuWenzhen,et a1.China’s Lowcarbon Ecocity Development Strategy[J].Urban Development Studies,2010,13235.][7]Department for Business,Enterprise and Regulatory Re。Department of Energy and Climate Change,HM Government.LowCarbon Industrial StrategyA Vision[R].UK.2009.[8]陈飞,诸大建.低碳城市研究的理论方法与上海实证分析[J].城市发展研究,2009,107677.[Chen Fei,Zhu Dajian.Theoryof Research 0111 Lowcarbon City and Shanghai Empirical Analysis[J].Urban Development Studies。2009,1076-77.][9]张泉,叶兴平,陈国伟.低碳城市规划个新的视野[J].城市规划,2010,213一18.[Zhang Quan,Ye Xingping.ChenGuowei.Lowcarbon Urban PlanningA New Vision[J].CityPlanning Review,2010,21318.][10]顾朝林.低碳城市规划发展模式[J].城乡建设,2009,117l一72.Gu Chaolin.The Model of Low-carbon UrbanDevelopment Planning[J].Urban and Rural Development。2009,117172.]Research on Development Patterns and Action Strategies of Low-carbon City in ChinaTAN Zhi-xion91 CHEN Demin21.School of Trade and Administration,Chongqing University,Chongqing 400044,China;2.Sustainable Development Research Center,Chongqing University,Chongqing 400044,ChinaAbstract Building low-carbon cities is the important strategic initiative to promote energy saving and emission reduction and advanceeconomic and social sustainable development,which is also the significant policy orientation and path selection for urban development.Starting with the importance and urgency of urban development,this paper designs the vision for lowcarbon city development on thefoundation of China’s basic national conditions.Then,combined with the expectations of rapid pm伊ess of urbanization and demands of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the development goal of low-carbon city is proposed in phases.Meanwhile,this paper conceives thedevelopment patterns of lowcarbon city in the aspects of general model,guiding philosophy,basic ideas,major aleas,etc.On thisbasis.the implementation steps and the action strategies of low-carbon city development are proposed.The study suggestsC’modelfits the

注意事项

本文(中国低碳城市发展模式与行动策略)为本站会员(张博)主动上传,环境100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环境100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7 环境100文库版权所有
国家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16041442号-6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