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环境100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环境100文库

换一换
首页 环境100文库 > 资源分类 > PDF文档下载
 

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2020年度报告(全文电子版).pdf

  • 资源ID:16908       资源大小:624.67KB        全文页数:74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权限:游客/注册会员/VIP会员    下载费用:5碳币 【人民币5元】
快捷注册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碳币 【人民币5元】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支付成功后,系统会自动生成账号(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下次登录下载和查询订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既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2020年度报告(全文电子版).pdf

中 国 应 对 气 候 变 化 的 政 策 与 行 动2020 年 度 报 告 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部二二一年六月 目 录前 言 ......................................................................................... 1一 、 强 化 顶 层 设 计 .....................................................................3(一)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3(二)加强碳达峰碳中和相关研究9(三)推进应对气候变化规划编制10(四)启动国家适应气候变化战略2035编制工作11二 、 减 缓 气 候 变 化 ...................................................................11(一)调整产业结构12(二)节能提高能效14 (三)优化能源结构21(四)控制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排放25(五)增加生态系统碳汇28(六)加强温室气体与大气污染物协同控制30(七)低碳试点与地方行动31三 、 适 应 气 候 变 化 ...................................................................32(一)农业领域32(二)水资源领域33(三)森林和其他陆地生态系统35(四)海岸带和沿海生态系统37 (五)城市领域37(六)人体健康领域39(七)综合防灾减灾40(八)适应气候变化国际合作42四 、 完 善 体 制 机 制 ...................................................................43(一)推动立法和标准制定43(二)推进绿色制度建设44(三)加快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47五 、 加 强 基 础 能 力 ...................................................................49(一)加强温室气体统计核算体系建设49(二)强化科技支撑51 (三)拓展学科建设58六 、 开 展 全 民 行 动 ...................................................................59(一)政府加强引导59(二)媒体广泛宣传62(三)全社会积极行动63七 、 积 极 开 展 应 对 气 候 变 化 国 际 交 流 与 合 作 ...................... 64(一)推动联合国框架下气候多边进程64(二)参与其他多边气候谈判及合作66(三)加强应对气候变化双边对话68(四)深化应对气候变化南南合作69 12020年度报告前 言我国始终高度重视应对气候变化问题,实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战略,采取了调整产业结构、优化能源结构、节能提高能效、推进碳市场建设、增加森林碳汇等一系列措施,在控制温室 气体排放、战略规划制定、体制机制建设、社会意识提升和能力建设等重点领域取得积极成效。截至2019年底,中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GDP)二氧化碳排放(以下简称碳排放强度)较2005年降低约47.9,非化石能源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达15.3,提前完成我国对外承诺的到2020年目标,扭转了二氧化碳排放快速增长的局面。2020年是应对气候变化工作极不平凡的一年。习近平主席9月22日宣布,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力争2030年前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习近平主席在12月气候雄心峰会上进一 步宣布了我国国家自主贡献的四项新举措。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九次会议对相关工作作出 2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了重要部署。新的达峰目标和碳中和愿景,彰显了中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走绿色低碳发展道路的坚定决心,体现了中国主动承担应对气候变化国际责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责任担当,为全球气候治理进程注入了强大的政治推动力,受到国际社会高度赞誉,是中国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作出的新的重大贡献。我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面临着发展经济、改善民生、消除贫困、治理污染等一系列艰巨任务。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 项巨大的挑战,不是轻而易举就能实现的,需要付出艰苦卓绝的努力。下一步,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九次会议的部署,以更大的决心和力度,坚定实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战略,全面加强应对气候变化工作,加快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推动构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大力推进经济结构、能源结构、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加强应对气候变化与生态环境保护相关工作统筹融合、协同增效,进一步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为帮助各方全面了解2019年以来中国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 的政策与行动及取得的成效,特编写本报告。 32020年度报告一 、 强 化 顶 层 设 计( 一 ) 把 碳 达 峰 碳 中 和 纳 入 生 态 文 明 建 设 整 体 布 局2020年9月22日,习近平主席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 般性辩论上发表重要讲话,承诺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12月12日,习近平主席在气候雄心峰会上进一步宣布到2030年,中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将比2005年下降65以上,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将达到25左右,森林蓄积量将比2005年增加60亿立方米,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将达到12亿千瓦以上。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2020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碳达峰碳中和作出了重要部署。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九次会议上,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要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 4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拿出抓铁有痕的劲头,如期实现2030年前碳达峰、2060年前碳中和的目标。在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多边进程受到挑战之际,习近平主席多次在重大国际场合作出并重申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重大承诺,在国内对碳达峰碳中和工作作出重要部署,彰显了中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走绿色低碳发展道路的坚定决心, 体现了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责任担当,是中国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作出的新的重要贡献。专 栏 一 习 近 平 总 书 记 谈 实 现 碳 达 峰 碳 中 和应对气候变化巴黎协定代表了全球绿色低碳转型的大方向,是保护地球家园需要采取的最低限度行动,各国必须迈出决定性步伐。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 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2020年9月22日,习近平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的讲话 52020年度报告中国切实履行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等环境相关条约义务,已提前完成2020年应对气候变化和设立自然保护区相关目标。作为世界上最大发展中国家,我们也愿承担与中国发展水平相称的国际责任,为全球环境治理贡献力量。中国将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继续作出艰苦卓绝努力,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 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为实现应对气候变化巴黎协定确定的目标作出更大努力和贡献。2020年9月30日,习近平在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峰会上的讲话绿色经济是人类发展的潮流,也是促进复苏的关键。中欧都坚持绿色发展理念,致力于落实应对气候变化巴黎协定。不久前,我提出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力争2030年前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中方将为此制定实施规划。我们愿同欧方、法方以明年分别举办生物多样性、气候变化、自然保护国际会议为契机,深化相关合 作。2020年11月12日,习近平在第三届巴黎和平论坛的致辞全球变暖不会因疫情停下脚步,应对气候变化一刻也不能松懈。我们要落实好应对气候变化巴黎协定,恪守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为 6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发展中国家特别是小岛屿国家提供更多帮助。中国愿承担与自身发展水平相称的国际责任,继续为应对气候变化付出艰苦努力。我不久前在联合国宣布,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有力的政策和举措,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我们将说到做到 2020年11月17日,习近平在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十二次会晤上的讲话二十国集团要继续发挥引领作用,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指导下,推动应对气候变化巴黎协定全面有效实施。不久前,我宣布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力争二氧化碳排放2030年前达到峰值,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中国言出必行,将坚定不移加以落实。2020年11月22日,习近平在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利雅得峰会“守护地球”主题边会上的致辞 中国为达成应对气候变化巴黎协定作出重要贡献,也是落实巴黎协定的积极践行者。今年9月,我宣布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力争2030年前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努力 72020年度报告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在此,我愿进一步宣布到2030年,中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将比2005年下降65以上,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将达到25左右,森林蓄积量将比2005年增加60亿立方米,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将达到12亿千瓦以上。 中国历来重信守诺,将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脚踏实地落实上述目标,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作出更大贡献。2020年12月12日,习近平在气候雄心峰会上的讲话我已经宣布,中国力争于2030年前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实现这个目标,中国需要付出极其艰巨的努力。我们认为,只要是对全人类有益的事情,中国就应该义不容辞地做,并且做好。中国正在制定行动方案并已开始采取具体措施,确保实现既定目标。中国这么 做,是在用实际行动践行多边主义,为保护我们的共同家园、实现人类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2021年1月25日,习近平在世界经济论坛“达沃斯议程”对话会上的特别致辞 8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要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拿出抓铁有痕的劲头,如期实现2030年前碳达峰、2060年前碳中和的目标。2021年3月15日,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九次会议强调 要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省建设布局,科学制定时间表、路线图,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2021年3月22日至25日,习近平在福建考察时强调新发展阶段对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必须下大气力推动绿色发展,努力引领世界发展潮流。我们要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增加森林面积、提高森林质量,提升生态系统碳汇增量,为实现我国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维护全球生态安全作出更大贡献。 2021年4月2日,习近平在参加首都义务植树活动时强调去年,我正式宣布中国将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这是中国基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责任担当和实现可持续 92020年度报告发展的内在要求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中国承诺实现从碳达峰到碳中和的时间,远远短于发达国家所用时间,需要中方付出艰苦努力。中国将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正在制定碳达峰行动计划,广泛深入开展碳达峰行动,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和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率先达峰。中国将严控煤电项目,“十四五”时期严控煤炭消费增长、“十五五”时期逐 步减少。此外,中国已决定接受蒙特利尔议定书基加利修正案,加强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管控,还将启动全国碳市场上线交易。作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参与者、贡献者、引领者,中国坚定践行多边主义,努力推动构建公平合理、合作共赢的全球环境治理体系。2021年4月22日,习近平在“领导人气候峰会”上的讲话( 二 ) 加 强 碳 达 峰 碳 中 和 相 关 研 究落实党中央关于碳达峰碳中和重大决策部署,加快推进碳达峰碳中和顶层设计,研究制定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开展 努力争取2060年前碳中和战略研究,开展实现碳中和的重大领域、关键技术、关键产业、重要制度安排和政策研究。 10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 三 ) 推 进 应 对 气 候 变 化 规 划 编 制生态环境部开展“十四五”应对气候变化规划专题研究,研究制定应对气候变化专项规划思路,起草“十四五”应对气候变化专项规划编制大纲。自然资源部研究编制全国国土空间规划纲要(2021-2035年),开展应对气候变化专题研究。制定印发市 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指南(试行),要求在市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中研究气候变化等因素对空间开发保护的影响和对策,推进建设低碳城市,并将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利用比例纳入规划指标体系。国家林草局制定印发2019年林业和草原应对气候变化重点工作安排与分工方案,启动“十四五”时期林业和草原应对气候变化行动要点研究。民航局推进“十四五”民航绿色发展规划前期研究和编制工作。铁路局积极将铁路应对气候变化工作纳入铁路相关发展规划中,编制铁路强国建设行动纲要和“十四五”铁路发展规划,完善铁路行业技术规范标准,强化环境保 护与能源节约。制定铁路工程环境保护设计规范、铁路工程节能设计规范、绿色铁路客站评价标准等专项标准,建立健全铁路环 112020年度报告保技术标准、考核评价体系。工业和信息化部组织编制船舶工业中长期发展规划(2021-2035年),提出以绿色低碳为准则,大力推进绿色船舶和绿色制造,深度参与国际船舶温室气体减排规则和标准制定。( 四 ) 启 动 国 家 适 应 气 候 变 化 战 略 2035 编 制 工 作 生态环境部成立了编制工作领导小组和领导小组办公室,牵头开展国家适应气候变化战略2035编制各项相关工作;组建了专家咨询委员会,为编制过程中涉及的重要问题提供咨询意见。针对受气候变化影响较大领域,分别研究提出提升自然领域适应气候变化能力、强化经济领域适应气候变化韧性、增强社会领域气候变化适应水平的任务要求。二 、 减 缓 气 候 变 化 2019年以来,中国政府在调整产业结构、节能提高能效、 12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优化能源结构、控制非能源活动温室气体排放、增加碳汇、加强温室气体与大气污染物协同控制、推动低碳试点和地方行动等方面采取一系列措施,取得显著成效。2019年中国碳排放强度同比降低3.9,相比2015年降低了17.9。( 一 ) 调 整 产 业 结 构 持续化解过剩产能,加快产业绿色低碳转型。石油化工、电力、煤炭、钢铁等行业加快转型升级,大力淘汰高能耗、环保不达标的落后产能。钢铁、煤炭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和脱困发展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印发关于做好2020年重点领域化解过剩产能工作的通知,明确了化解钢铁过剩产能的工作任务。2016年以来,中国持续严格控制高耗能产业扩张,依法依规淘汰落后产能,加快化解过剩产能,到2018年底化解钢铁过剩产能1.5亿吨以上,提前两年超额完成“十三五”目标。发展改革委等有关部门印发关于营造更好发展环境支持民营节能环保企业健康发展的实 施意见,推动落实绿色产业指导目录(2019年版),将政策 132020年度报告和有限的资金引导到对推动绿色发展最关键的产业上,促进节能环保产业发展,支持符合条件的绿色产业企业通过发行绿色债券进行融资。建筑、电网、通信、交通运输、建材、装备制造等行业积极推进绿色低碳发展,完善行业绿色标准体系,努力提升绿色产品供应能力,打造绿色品牌。大力发展服务业,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2019年,中 国服务业发展总体向好。第三产业增加值535371亿元,增长7.2,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54.3。全年最终消费支出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58.6,全年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比上年增长9.4,营业利润增长5.4。新动能保持较快发展。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中,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8.4。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8.8,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14.4。全年规模以上服务业中,战略性新兴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比上年增长16.1。全年高技术产业投资比上年增长17.3。2019年,中国经济结构持续优化,三次产业增加值占GDP 的比重分别为7.1、38.6、54.3。 14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 二 ) 节 能 提 高 能 效推进工业和信息化领域节能。工业和信息化部组织实施国家重大工业专项节能监察,2019年至2020年节能监察钢铁、有色、石化、化工、建材等高耗能企业和重点用能数据中心等8067家,推动企业依法依规合理用能。开展工业节能诊断服务行动, 组织400余家机构为1.4万家工业企业提供节能诊断服务。加快推广应用高效节能装备产品,组织实施电机、变压器等通用设备能效提升行动,发布两批国家工业节能技术装备推荐目录和“能效之星”产品目录,向社会推荐700余种先进节能装备、产品。组织开展“节能服务进企业”系列活动,加大先进节能技术产品推广应用力度。开展工业节能与绿色标准化行动,2019年以来支持制修订钢铁行业节能技术导则等140项工业节能标准。实施能效“领跑者”行动,在钢铁、电解铝、水泥等重点行业遴选发布能效“领跑者”企业91家,引导行业企业对标达标。开展工业 领域电力需求侧管理专项行动。2019年7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工业领域电力需求侧管理工作指南,指导工业企业(园 152020年度报告区)优化用电结构,调整用电方式,优化资源配置,持续提高单位工业增加值能效。2020年3月,发布第三批工业领域电力需求侧管理参考产品(技术)目录,推广典型应用。初步核算,2019年单位工业增加值二氧化碳排放量比2015年下降约17.9。推进建筑领域节能。住房城乡建设部修订民用建筑节能管理规定,推动实施严寒和寒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标准近零 能耗建筑技术标准。开展农村地区危房改造,2019-2020年,中央累计安排452亿元补助资金,支持全国163万户建档立卡贫困户等重点对象危房改造,并指导有关省份结合农村危房改造开展建筑节能示范,“三北地区”和西藏地区的农房建筑节能示范户每年供暖能耗最少可减少0.5吨煤。工业和信息化部、住房城乡建设部等6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开展智能光伏试点示范的通知,截至2019年底,全国累计建成节能建筑面积超过198亿平方米,占城镇既有建筑面积比例超56。住房城乡建设部会同发展改革委、人民银行等7部门印发绿色建筑创建行动方案。 推进交通领域节能。飞机辅助动力装置(以下简称APU)替代设备2019年以来累计减少二氧化碳排放近130万吨。截至 16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2019年底,全国新能源公交车数量为41万辆,占公交车比例达59。2019年,我国铁路货运量43.9亿吨,与2017年相比增加7.0亿吨,增长19.0。交通运输部认真贯彻大气污染防治法等法律要求,积极推进船舶靠港使用岸电。制修订出台了港口和船舶岸电管理办法港口工程建设管理规定等部门规章和码头岸电设施建设、检测等强制性行业标准,与发展改革委、财 政部、能源局、国家电网公司等建立多部门协同推进机制,出台了资金支持政策和港口岸电执行大工业电价免收容量(需量)电费的扶持性电价政策。专 栏 二 交 通 领 域 应 对 气 候 变 化 的 政 策 与 行 动2019年9月,发展改革委、交通运输部等部门印发关于加快推进铁路专用线建设的指导意见,重点推进127条铁路专用线建设。 交通运输部会同发展改革委等9部门印发交通运输部等九部门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的通知,推动运输结构调整工作取得积极成效。截至2019年底,京津冀及 172020年度报告周边地区纳入三年行动计划的铁路专用线项目(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辽宁、河南、山东)已建成25条;环渤海地区、山东省、长三角地区沿海主要港口和唐山港、黄骅港等17个港口,煤炭集港已全部改由铁路和水路运输,沿海港口大宗货物公路运输量累计减少约2.4亿吨。推进江海直达运输和多式联运发展,已开展三批共70个多式联运示范 工程。民航加快提升机场运行电动化水平,2019年底我国机场新能源车辆占比约7.5,机场汽柴油消费增速得到有效控制。飞机APU替代设备基本实现“应用尽用”,2019年以来累计节约航油40余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近130万吨,2019年约有37.3万架次航班使用临时航线,缩短飞行距离1570万公里,节省燃油消耗8.5万吨,减少碳排放约26.7万吨。交通运输部发布港口和船舶岸电管理办法港口岸电布局方案,联合财政部、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印发关于进一步共同推进船舶靠港使用 岸电工作的通知。截至2019年底,全国港口岸电设施已建设5400余套,覆盖7000多个泊位。持续开展水运行业应用液化天然气(以下简称LNG)试点示范,目前已建设内河船舶LNG加注站20座,建成LNG动力船舶290余艘。 18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财政部、交通运输部等部门印发关于支持新能源公交车推广应用的通知。积极落实车辆购置税法,对城市公交企业购置公共汽电车辆免征车辆购置税。截至2019年底,全国新能源公交车数量为41万辆,占公交车比例达59。工业和信息化部作为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部际联席会议工作机 制牵头部门,会同相关部门印发了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2020年重点工作计划和部门任务分工,加大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会同中央财办等12个部门编制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会同财政部、商务部、海关总署、市场监管总局修订乘用车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与新能源汽车积分并行管理办法,更好促进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交通运输部等部门印发绿色出行行动计划(2019-2022年)绿色出行创建行动方案,交通运输部联合公安部、国管局、中华全国总工会组织开展2020年绿色出行宣传月和公交出行宣传周活动。深入实施城市公 共交通优先发展战略,在全国87个城市开展国家公交都市建设示范工程。截至2019年底,全国41个城市开通运营城市轨道交通线路190条,城市轨道交通运营里程突破6100公里。联合公安部、商务部开展城市绿色货运 192020年度报告配送示范工程创建活动,截至2019年底,全国46个示范工程创建城市累计新增新能源物流配送车辆3.8万辆,保有量超过12.2万辆,平均日单车行驶里程提高10,有力推动货运行业节能减排。全面推广车辆安装使用电子不停车收费系统(ETC)不停车快捷通行高速公路,据初步测算,2019年1-12月,累计节约车辆燃油约18.22万吨,减少氮氧化物排放约433.05 吨,碳氢化合物排放约1443.49吨,一氧化碳排放约5.42万吨。推进公共机构领域节能。国管局印发公共机构能源资源消费统计调查制度公共机构能源资源节约示范案例编制推广实施细则公共机构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评价参考标准节约型机关创建行动方案等,开展2019-2020年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创建和能效领跑者遴选工作。推进实施节能环保产品强制采购制度。印发公共机构数据中心绿色测评工作指南公共机构绿色数据中心先进适用解决方案,联合工业和信息化部等组 织开展国家绿色数据中心(2020年)推荐工作。组织开展2020年全国公共机构节能宣传周“5朵云”节能宣传活动,约700万名干部职工通过线上平台参与活动。2019年,全国公共机构人均 20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综合能耗333.81千克标准煤,单位建筑面积能耗18.89千克标准煤,人均用水量22.29吨,与2015年相比分别下降9.96、8.08、12.07。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财政部等14个部门印发实施推动公共领域车辆电动化行动计划,明确要求“党政机关及公共机构优先选用新能源汽车”,对全部或部分使用财政性资金的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团体组织车辆更新、使用等提出新能源汽车应 用有关要求。推广节能技术与产品。财政部、发展改革委、生态环境部、市场监管总局发布关于调整优化节能产品、环境标志产品政府采购执行机制的通知。发展改革委联合市场监管总局发布第15批实行能源效率标识的产品目录及相关实施细则。发展改革委、科技部推动实施关于构建市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的指导意见,遴选发布第二批最佳节能技术和最佳节能实践清单。市场监管总局、发展改革委联合组织开展能源资源计量服务示范活动。2019年以来,工业和信息化部会同税务总局,累计发布享 受车船税减免优惠的节约能源使用新能源汽车车型目录18批 212020年度报告次、5318个车型,发布免征车辆购置税的新能源汽车车型目录18批次、5077个车型,发布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车型目录29批次、5318个车型。目前全国已有近百所高校建成数字化能源监管系统,为新能源汽车配套安装充电桩,在运营校车中增加新能源车辆比例。( 三 ) 优 化 能 源 结 构 实施能源消费总量和强度双控。“十三五”前四年,单位GDP能耗累计下降13.1,2019年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在48.7亿吨标准煤。完成煤层气资源调查评价,超额完成“十三五”煤炭去产能、淘汰煤电落后产能目标任务,煤电装机控制在11亿千瓦以内。“十三五”前四年累计新增替代电量约6000亿千瓦时,提前超额完成规划目标。推动化石能源清洁化利用。煤电清洁有序发展,截至2019年底,煤电总装机规模为10.4亿千瓦,累计实施节能改造超过7.5亿千瓦,超低排放煤电机组累计达8.9亿千瓦,建成全球最 22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大的清洁煤电供应体系。2019年我国火力发电供电煤耗为306.4克标准煤/千瓦时;全国天然气消费量为3064亿立方米,同比增长8.6。有效推进北方地区清洁取暖。2017年,发展改革委、生态环境部等10部门联合印发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规划(2017-2020年),统筹部署清洁取暖工作。2017年起,财政部 会同生态环境部等部门深入实施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试点政策,推进试点城市以清洁方式取暖替代散煤燃烧取暖,引导农村地区居民形成绿色生活消费方式。2019年,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生态环境部、住房城乡建设部和能源局5部门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清洁取暖工作的通知,指导各地进一步积极稳妥做好清洁取暖工作。发展改革委、能源局牵头建立清洁取暖部际联席会议、采暖季煤电油气运协调和天然气保供日调度机制。能源局组织开展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专项监管。生态环境部每年以“自下而上”方式指导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汾渭平原城市因地制 宜合理制定散煤治理计划,并通过重点区域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 232020年度报告治理攻坚行动方案予以部署;每年采暖季前,组织开展清洁取暖保供专项检查,进入采暖季后,建立清洁取暖保障问题驻点核实督办机制,保障群众温暖过冬。住房城乡建设部指导北方农村地区开展清洁取暖的同时同步推进建筑节能改造,指导地方优化城镇供热管网规划建设,加大对供热老旧管网、换热站等供热设施的节能改造力度。截至2019年底,北方地区清洁取暖率为55, 替代散煤(含低效小锅炉用煤)约1.4亿吨,累计完成“煤改气(电)”2080万户左右;北方农村地区清洁取暖率为31,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汾渭平原累计完成散煤清洁化替代约1800万户。大力发展非化石能源。2019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超过15,能源清洁低碳转型加速。可再生能源每年新增装机占全部新增电力装机超过50。截至2019年底,全国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达到7.94亿千瓦,同比增长9;其中,水电装机3.56亿千瓦、风电装机2.1亿千瓦、光伏发电装机2.04亿千瓦、生物质发电装机2254万千瓦,分别同比增长1.1,14.0,17.3和 26.6。风电、光伏发电首次“双双”突破2亿千瓦。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约占全部电力装机的39.5,同比上升1.1个百分点, 24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可再生能源装机规模持续扩大。截至2019年底,在运核电机组规模4874万千瓦,居世界第三,核准及在建规模1717.3万千瓦,居世界第一。可再生能源电力利用率显著提升,2019年全国平均风电利用率达96、光伏发电利用率达98、主要流域水能利用率达96。大力发展生物质能源,有序发展生物质热电联产,合理发展以农林生物质、生物质成型燃料等为燃料的生物质 锅炉集中供暖,在大气污染防治非重点地区农村,因地制宜推广户用生物质炉具供暖,目前生物质能清洁供暖面积达到3亿平方米。建成大型沼气、生物天然气工程7700余处,年产气量13.7亿立方米,供气47.8余万户;已建成农业成型燃料厂及加工点2300余处,年产量近1100万吨,推广节能炉具累计达到2863万台。工业和信息化部组织实施光伏制造行业规范条件,引导产业有序发展,提供优质高效光伏产品,“十三五”期间共为全球提供超过453吉瓦太阳能电池。“十三五”期间建成约2600万千瓦光伏扶贫电站,惠及约6万个贫困村、415万贫困户,被评 为国家“精准扶贫十大工程”。2019年6月,全球首个波浪能养 252020年度报告殖平台“澎湖号”交付使用,总装机规模120千瓦。浙江模块化大型海洋潮流能发电机组持续保持稳定运行,累计并网发电超过180万度。在青海共和盆地及其周缘圈定了18处干热岩勘查开发目标靶区,总面积达3092平方千米,初步探索形成高温硬岩高效钻进和压裂工艺。( 四 ) 控 制 非 二 氧 化 碳 温 室 气 体 排 放 农业领域。农业农村部持续推进化肥减量增效、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等工作,减少农业领域甲烷和氧化亚氮排放。在300个县开展化肥减量增效示范,推广机械深施、水肥一体化等先进节肥技术。大力开展测土配方施肥,配方肥已占三大粮食作物施用总量的60以上。截至2019年,我国水稻、小麦、玉米三大粮食作物化肥利用率达到39.2,比2015年提高4个百分点,化肥施用量连续三年负增长。推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在603个县实施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行动,全国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75。 26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废弃物领域。经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五次会议审议通过,住房城乡建设部等12个部委联合印发了关于进一步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若干意见。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稳步有序推进,46个重点城市基本建成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的生活垃圾分类系统,其他地级以上城市已启动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截至2019年底,46个重点城市生活垃圾 分类覆盖10.4万个小区、5700多万户居民,覆盖率达67.8;配备8900余辆厨余垃圾运输车,1500多辆有害垃圾运输车,厨余垃圾日处理能力达5.92万吨。积极落实城镇生活垃圾分类和处理设施补短板强弱项实施方案,加快推进生活垃圾焚烧处理设施建设,补齐厨余垃圾和有害垃圾处理设施短板。截至2019年底,全国城市生活垃圾年清运量2.42亿吨,无害化处理能力86.77万吨/日,无害化处理率99.2,焚烧处理能力已超过45.76万吨/日,占总处理能力的52.5以上。商务部修订并发布再生资源绿色分拣中心建设管理规范行业标准,增加 对生活垃圾分类后再生资源的处置功能,对分拣中心的废气排 272020年度报告放、防尘、一般工业固废等的管理进行了分别规范,进一步严格建设和加工过程中的环保、质量管理,提升分拣中心对城市综合环境治理的服务能力。工业领域。积极推动绿色制造体系建设,工业和信息化部于2019年9月公布第四批绿色制造名单,鼓励绿色制造企业发布企业绿色低碳发展报告。会同住房城乡建设部、交通运输部、农 业农村部、能源局、国务院扶贫办联合印发智能光伏产业发展行动计划,开展智能光伏应用试点示范工作,推动光伏产业创新升级和行业特色应用。持续开展高全球增温潜势含氟气体管控工作,2019年6月,发展改革委会同生态环境部等6部委联合印发绿色高效制冷行动方案,积极推动制冷剂再利用和无害化处理,严格控制制冷产品生产企业生产过程中制冷剂的泄漏和排放。生态环境部于2019年启动消耗臭氧层物质管理条例修订工作,并于2020年5月发布消耗臭氧层物质和氢氟碳化物管理条例(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公开征集社会意见,并积 极推动蒙特利尔议定书基加利修正案的批约。2020年3月,生态环境部印发关于开展2019年度氢氟碳化物处置相关工作 28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的通知,组织开展2019年度氢氟碳化物处置核查工作,于2020年5月对11家企业三氟甲烷销毁处置情况核查结果予以公示,并根据核查结果给予企业定额补贴;生态环境部与国内主要油气集团、山西省等合作推进甲烷排放控制工作,研究起草甲烷排放控制行动方案,推进氧化亚氮、六氟化硫等温室气体排放控制研究。国家电网2019年累计回收六氟化硫162.2吨,相当于减排 388万吨二氧化碳当量。( 五 ) 增 加 生 态 系 统 碳 汇增加森林与草原碳汇。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的指导意见,国家林草局成立了自然保护地体系工作领导小组。开展“绿卫2019”专项执法行动,实施中央财政补助森林抚育项目和一批森林质量精准提升示范项目,不断拓展“互联网全民义务植树”试点。2019年全国共完成造林1.06亿亩、森林抚育1.14亿亩;审 (认)定林木良种34个,生产种子2700万公斤,生产苗木377 292020年度报告亿株,首次认定国家森林乡村7586个,授予北京市延庆区等28个城市“国家森林城市”称号;种草改良草原4720万亩;治理沙化土地3390万亩,完成石漠化综合治理371万亩,新增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区8个,新增封禁面积120万亩,封禁总面积达2610万亩,国家沙漠(石漠)公园累计达到120个;新入选世界自然遗产地1处,新增世界地质公园2处、国家地质公园8处。 增加湿地等其他碳汇。自然资源部与国家林草局合作开展泥炭沼泽碳库调查,完成东北三省、青海、云南、四川、内蒙古等地调查斑块568处,继续推动内蒙古、甘肃泥炭补充调查工作。深化二氧化碳地质储存与资源化利用调查研究,实施多井组规模化二氧化碳驱水、驱油与地质储存全流程工程。增加农田土壤碳汇。农业农村部开展有机肥替代化肥行动,在233个重点县开展有机肥替代化肥试点,2019年有机肥施用面积超过5.5亿亩次,比2015年增加约50。实施东北黑土地保护性耕作行动计划,推广应用以农作物秸秆覆盖还田、免少耕 播种为主要内容的保护性耕作技术。推进秸秆综合利用,在351个县实施秸秆综合利用行动,全国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86.7。 30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 六 ) 加 强 温 室 气 体 与 大 气 污 染 物 协 同 控 制2019年,生态环境部发布2018年中国生态环境状况公报,纳入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相关数据信息。2019年6-7月,生态环境部印发重点行业挥发性有机物综合治理方案工业炉窑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方案,在推进大气污染治理的同时,协同控制 温室气体排放。另外,生态环境部印发统筹和加强应对气候变化与生态环境保护相关工作的指导意见,推动实现应对气候变化与生态环境治理的协同增效。能源局积极落实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12条重点输电通道建设,2019年11月大气污染防治12条输电通道全部竣工投产。自环境保护税开征以来,税收治理能力和环境治理能力“双提升”,有效助力积极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积极应对气候变化。2019年全国环境保护税收入221.17亿元,其中大气污染物征税197.11亿元、占比89.1。同时,环境保护税通过对低标排放给予两档减税优惠,引导企业更新环 保设备、改进工艺技术,减少污染物排放,推动大气主要污染物排放量下降。纳税人申报的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两项重点大气污 312020年度报告染物排放量,在2018年已有较大幅度下降的基础上,2019年同比又分别下降14.3和3.3。( 七 ) 低 碳 试 点 与 地 方 行 动持续推进低碳试点示范工作。截至2020年6月,有34个低碳省市试点编制

注意事项

本文(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2020年度报告(全文电子版).pdf)为本站会员(齐刘海)主动上传,环境100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环境100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7 环境100文库版权所有
国家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16041442号-6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