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环境100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环境100文库

换一换
首页 环境100文库 > 资源分类 > PDF文档下载
 

二氧化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编制指南(正式版).pdf

  • 资源ID:15900       资源大小:456.44KB        全文页数:31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权限:游客/注册会员/VIP会员    下载费用:5碳币 【人民币5元】
快捷注册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碳币 【人民币5元】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支付成功后,系统会自动生成账号(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下次登录下载和查询订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既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二氧化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编制指南(正式版).pdf

3 省级二氧化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 编 制 指 南 4 目 录 一、总体思路 ................................................................................... 5 (一)主要目的 ........................................................................ 5 (二)基本原则 ........................................................................ 5 (三)总体要求 ........................................................................ 6 (四)主要步骤 ........................................................................ 6 二、达峰目标分析及目标确定 ........................................................ 7 (一)二氧化碳排放分析方法学 ............................................ 7 (二)分析碳排放历史趋势与现状特征 ................................ 9 (三)分析确定二氧化碳排放达峰目标 .............................. 11 三、实施路径 ................................................................................. 12 (一)重点领域识别 .............................................................. 13 (二)鼓励确定重点区域 ...................................................... 13 (三)政策和措施优选 .......................................................... 13 (四)重大工程项目衔接 ...................................................... 16 四、保障措施 ................................................................................. 17 (一)加强组织领导 .............................................................. 17 (二)强化目标责任考核 ...................................................... 17 (三)强化资金支持 .............................................................. 18 (四)加强能力建设 .............................................................. 18 五、时间进度 ................................................................................. 18 5 一、总体思路 (一)主要目的 在全面摸清本地区二氧化碳排放历史、认清排放现状、分析 排放趋势、研判峰值目标的基础上,分解落实主要目标和任务, 强化重大政策和行动,创新体制机制,为确保本地区按要求实现 达峰目标指明方向并提供保障。各省(区、市)要切实提高政治 站位和对二氧化碳排放达峰行动的认识,通过编制省级二氧化 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 (以下简称省级达峰方案 ) ,进一步明 确二氧化碳排放达峰目标、路线图 、实施路径,统筹考虑国家 2060 年前实现碳 中和愿景,对达峰后情景进行必要论证,为推 动本省(区、市)低碳发展提供综合方案、行动指导。 (二)基本原则 科学性。 坚持以绿色低碳发展为导向,科学分析碳排放历史 变化及发展趋势,结合战略定位,综合考虑经济社会发展态势, 科学确定二氧化碳排放达峰行动的目标、时间表、路线图。 规范性。 坚持以峰值目标为导向,做到指导思想明确、目标 积极清晰、重点任务突出、保障措施有力,确保二氧化碳排放分 析边界一致、数据透明、分析方法规范、峰值目标可比。 可行性。 充分反映二氧化碳排放达峰基本特征,确定的达峰 目标既满足国家要求又通过努力可达, 选择的达峰路径及重点任 务清晰精准,提出的政策行动和保障措施切实可行。 战略性。 将省级二氧化碳排放达峰工作与力争在 2060 年前 实现碳中和愿景相衔接, 制定符合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 水平保护要求的达峰目标。 6 (三)总体要求 加强组织领导提高政治站位,强化责任担当,加强统筹协 调,落实职责分工,将达峰目标及具体行动融入国民经济和社会 发展规划。 强化目标考核分解落实目标,建立年度报告、中期评估、 目标考核制度, 并将落实达峰目标及重点任务纳入生态环境保护 督察。 完善支撑体系加快低碳技术创新,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加 强地方能力建设,发挥研究机构支撑作用,开展国际合作。 推进全民参与加强宣传教育,开展培训活动,提升全民意 识,鼓励公众参与,形成全社会合力。 (四)主要步骤 1.分析排放变化与特征 识别重点排放源 基于历史年份的能源活动二氧化碳直接排 放以及电力调入蕴含的间接排放数据, 梳理碳排放总量及排放源 构成,分析碳排放总量历史变化趋势,识别重点排放领域及排放 源。 2.研判确定达峰目标 研判排放趋势基于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态势、重点领域排 放特征等驱动因素及减排潜力, 科学研判未来碳排放总量发展变 化新常态。 确定达峰目标基于对排放趋势的科学研判,结合煤炭、石 油、天然气等化石能源消费现状以及未来战略定位,综合考虑国 家关于开展二氧化碳排放达峰行动的有关要求,科学、合理地确 7 定二氧化碳排放达峰的总体目标及阶段性目标, 并对二氧化碳排 放达峰后的碳排放下降趋势和力争 2060 年前实现碳中和愿景进 行分析和说明。 3.实施路径 明确达峰路径识别二氧化碳排放达峰的重点领域及行业, 研究提出本地区达峰路径, 并将峰值目标分解落实到重点领域及 行业,有条件的省(区、市)可分解落实到重点区域。将开展二 氧化碳排放达峰行动与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加快生态文明建设、 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工作相衔接。 强化政策行动深入分析本地区实现二氧化碳排放达峰的基础 和条件,研究提出实现达峰目标的政策与行动路线图,主要包括加 快经济结构、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的低碳转型,推动建筑、交通运 输、农业等领域低碳发展,推动绿色低碳发展与转型等方面。 创新体制机制围绕峰值目标,统筹协调碳排放控制与大气 污染物减排,探索实施碳排放总量控制、行业碳排放标准、项目 碳排放评价等相关制度。在国家统筹部署下,积极利用全国碳排 放权交易市场等政策工具开展控制温室气体排放行动。 二、达峰目标分析及目标确定 (一)二氧化碳排放分析方法学 1.核算边界 本指南所指二氧化碳排放,包含本省(区、市)行政区域内 化石能源消费产生的二氧化碳直接排放 (即能源活动的二氧化碳 排放) ,以及电力调入蕴含的间接排放。 为推动各省(区、市)实现达峰目标的同时做好率先实现碳 8 中和的基础工作,鼓励按照省级温室气体清单编制指南,单独报 告非能源活动二氧化碳排放与吸收的现状及未来趋势 (参考附件) 。 化石能源消费活动按领域可分为能源生产与加工转换、农 业、工业和建筑业、交通运输、服务业及其他、居民生活。各领 域定义参考附件。 为便于统计,各省(区、市)按运营主体注册地原则,将航 空客货运输碳排放及国际远洋运输碳排放填入附件的表格中, 单 独报送生态环境部, 不计入本省(区、市)二氧化碳排放总量。 2.基本方法 本省 (区、 市) 二氧化碳排放总量 (以下简称名义排放总量) 由能源活动的直接二氧化碳排放量 与电力调入蕴含的间接二氧 化碳排放量加总得到,即 nullnull null nullnullnull null,直接 nullnullnull null,间接 其中, (1)能源活动的直接二氧化碳排放量可以根据不同种类能 源的消费量和二氧化碳排放因子计算得到,即 nullnull null,直接 nullnullnull null nullnullnull null 其中, A i 表示不同种类化石能源 (包括煤炭、 石油、 天然气) 的消费量(标准量) ,可由能源平衡表计算得到。各种能源折标 准煤参考系数以各年度中国能源统计年鉴附录为准。 EF i 表 示不同种类化石能源的二氧化碳排放因子, 采用最新国家温室气 体清单排放因子数据,其中煤炭为 2.66 吨 CO 2 /吨标准煤,油品 9 为 1.73 吨 CO 2 /吨标准煤,天然气为 1.56 吨 CO 2 /吨标准煤。 (2) 电力调入蕴含的间接二氧化碳排放量可利用本省 (区、 市)境内电力调入电量和国家推荐的煤电、气电二氧化碳排放因 子计算得到,即 nullnull null,间接 nullnullnull null nullnullnull null 其中, A e 表示由电网公司提供的煤电、气电和非化石能源电 力调入量, EF e 表示国家推荐的煤电、气电等电力二氧化碳排放 因子。其中,煤电排放因子为 0.853tCO 2 /MWh,气电排放因子为 0.405tCO 2 /MWh。调入非化石能源电力的,其相应的调入电力二 氧化碳排放计为 0。 (二)分析碳排放历史趋势与现状特征 根据实际情况,计算本省(区、市)2010-2019 年的年度碳 排放总量,并分别计算各领域和分能源品种的直接排放,以及电 力调入蕴含的间接排放,包括能源生产与加工转换、农业、工业 和建筑业、交通运输、服务业及其他、居民生活等领域。 1.碳排放总量及各领域排放增幅 计算本省(区、市)及各领域 2011-2019 年碳排放量相对 2010 年碳排放量增幅,分析碳排放总量历史变化趋势与规律。 第 y 年碳排放相对 2010 年的增幅 null ( nullnull null,null nullnullnull null,nullnullnullnull ) nullnull null,nullnullnullnull 。 第 y 年第 j 个领域碳排放相对 2010 年第 j 个领域的增幅 null ( nullnull null,null,null nullnullnull null, nullnullnullnull,null ) nullnull null,nullnullnullnull,null 。 10 其中,第 y 年指除 2010 年外的已有能源平衡表的年份,第 j 个领域指能源生产与加工转换、农业、工业和建筑业、交通运 输、服务业及其他、居民生活等。 2.各领域碳排放占比 计算本省(区、市)2010-2019 年各领域碳排放量占该年度 本省(区、市)碳排 放总量比重,分析碳排放变化趋势与规律。 第 y 年第 j 个领域碳排放占比 null nullnull null,null,null 本省(区、市)碳排放总量 null 。 其中,第 y 年指 2010-2019 年中已有能源平衡表的年份,第 j 个领域指能源生产与加工转换、农业、工业和建筑业、交通运 输、服务业及其他、居民生活等。 3.分品种化石能源、调入电力碳排放增幅及占比 计算本省(区、市) 2011-2019 年的 煤炭、石油、天然气、 调入电力碳排放相对 2010 年碳排放增幅,分析分品种能源碳排 放变化趋势和特征。 第 y 年第 i 种能源碳排放相对 2010 年第 i 种能源碳排放的 增幅 null ( nullnull null,null,null nullnullnull null, nullnullnullnull,null ) nullnull null,nullnullnullnull,null 。 其中,第 y 年指除 2010 年外的已有能源平衡表的年份,第 i 种能源指煤炭、石油、天然气、调入电力。 第 y 年第 i 种能源的碳排放占比 null nullnull null,null,null 本省(区、市)碳排放总量 null 。 其中,第 y 年指 2010-2019 年中已有能源平衡表的年份,第 i 种能源指煤炭、石油、天然气、调入电力。 11 (三)分析确定二氧化碳排放达峰目标 基于本省(区、市)经济发展阶段以及能源消费和碳排放现 状, 综合考虑经济社会发展目标、 碳排放强度控制目标、 能耗 “双 控”目标、大气污染防治目标以及 2035 年远景目标和力争 2060 年前实现碳中和等因素,科学研判排放趋势,综合考虑确定二氧 化碳排放达峰目标,明确达峰路径和重点任务。 1.一般步骤 (1)识别二氧化碳排放主要驱动因素 参考历史排放变化趋势,结合本地区发展定位与进程、产业 结构特征、 能源资源禀赋以及社会经济发展规划与产业发展规划 等,在不进行额外调整或开展强化行动的情况下,预测分析本省 (区、市)未来经济增长、产业结构、人口、能源需求及结构和 重点领域碳排放,识别出本省(区、市)及重点领域与行业二氧 化碳排放的主要驱动因素及高耗能、高排放项目,确保能够体现 二氧化碳排放达峰后呈稳中有降的趋势。 (2)分析政策和措施发展趋势及减排潜力 确定本省(区、市)重点领域碳排放控制政策与行动的实施 进展及主要问题,分析各类政策措施的减排效率、普及率或推广 率的提升路径, 研究提出实现达峰目标需要进一步强化或创新的 重点政策与行动清单, 在此基础上分析各类政策和措施减排潜力, 评估上述政策和措施对拉动投资、扩大就业、减少污染物排放可 能带来的协同效应。 12 (3)峰值目标确定 结合国家碳排放控制目标及分解落实机制相关要求,采用 “自下而上”与“自上而下”相结合的分析方法,综合研判峰值 目标。 (4)识别重点领域并确定达峰路径 识别推动本地区达峰的重点领域及行业, 筛选出能够实现重 点领域及行业减排潜力最大化、 推动重点领域及行业提前达峰的 关键政策措施,形成政策措施需求清单。结合需求清单,确定下 一阶段需要采取减排行动的重点领域,研究确定本省(区、市) “十四五” “十五五” “十六五”时期的达峰路径,明确重点领域 及行业碳排放控制主要目标与任务。 2.分领域计算方法 分领域的能源活动二氧化碳直接排放可以根据不同种类化 石能源的消费量和二氧化碳排放因子计算得到,即 nullnull null,直接 null nullnullnullnullnull null,null,null nullnullnull null,null,null null 其中, A 表示不同种类化石能源的消费量, EF 表示不同种类 能源的排放因子, i 为化石能源类型, j 为领域类型, k 为技术类型。 各省(区、市)在预测分析并确定二氧化碳排放达峰目标和 达峰路径后, 需根据历史实际情况和预测结果填写完成附件中的 表格 。 三、实施路径 明确二氧化碳排放达峰实施路径是落实省级达峰目标的关 13 键环节, 通过重点领域识别、 政策措施优选和重大工程项目衔接, 进一步以不同的时间和空间尺度把达峰目标分解到具体的领域、 行业和项目层面,鼓励有条件的省(区、市)进一步分解到区域 层面, 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实现达峰目标所需要的具体政策和措施。 (一)重点领域识别 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方式。从定性角度,主要考虑工业化 进程、城镇化进程、产业结构、能源结构、非化石能源利用潜力 等因素,初步判断达峰重点领域。从定量角度,采用排放源法、 排放趋势法、减排潜力和成本法、系统分析法等分析方法,识别 出排放存量大、排放增量大、减排潜力大、减排成本低和对达峰 目标贡献大的领域和行业,作为达峰重点领域。 (二)鼓励确定重点区域 鼓励有条件的省(区、市)将二氧化碳达峰目标进一步细化 并落实到各个区域。 重点区域的确定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方式。 从定性角度,主要考虑人口聚集趋势、经济发展前景、产业结构 状况、重大项目布局、技术水平条件、资源环境禀赋等因素,初 步判断达峰重点区域。 从定量角度, 采用排放源法、 排放趋势法、 减排潜力和成本法、 系统分析法等分析方法, 识别出排放存量大、 排放增量大、减排潜力大、减排成本低和对达峰目标贡献大的区 域,作为达峰重点区域。差异化确定不同区域的减排任务,指导 重点区域分阶段制定并实施达峰目标。 (三)政策和措施优选 14 各省(区、市)需制定达峰行动政策路线图,将二氧化碳排 放达峰目标与能耗“双控”目标、大气污染防治目标、2035 年 远景目标、力争 2060 年前实现碳中和、国家主体功能区规划、 国家重大工程项目相衔接, 将开展二氧化碳排放达峰行动与生态 文明建设和绿色低碳发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工作相衔接,将二 氧化碳排放达峰行动纳入本省(区、市) “十四五”国民经济和 社会发展五年规划、专项规划等政策文件。 结合情景分析结果和相关标准、准则及工具,根据自身需求 提出分领域政策和项目清单,并进行排序和优选,形成兼具普适 性和个性化的政策措施实施方案。 分领域政策措施和项目选项包 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类 1.城市空间格局方面的政策和措施 主要涵盖城乡发展、土地规划、产业布局等方面,充分体现 低碳发展理念,实现城乡基础设施低碳化。可供考虑的政策措施 包括但不限于 合理控制城市发展边界、 提高城镇土地利用效率; 将“紧凑型城市” “土地混合利用”等低碳发展理念融入城乡等 基础设施规划编制、实施和动态管理;以低碳发展为导向,合理 规划城市功能区,优化产业空间布局,打造紧凑型、集约型空间 格局。 2.经济和产业结构方面的政策和措施 主要涵盖产业结构升级、特色产业发展、产品结构调整等方 面,加快形成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可供考虑的政策措 15 施包括但不限于培育绿色低碳新产业,发展有特色的低碳服务 业;发展低碳型生产性服务业,如碳排放核算报告核查服务等。 根据本地经济水平和资源条件, 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端制造 业,包括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 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调整产品结构,提高行业生产技 术,延长产业链,提高产出的附加值,走向产业链高端。 3.能源加工转换领域的政策和措施 主要涵盖控制煤炭消费总量,推广使用天然气,发展非化石 能源,提高能源加工、转换和输送效率,加快构建清洁低碳安全 高效的能源体系。可供考虑的政策措施包括但不限于非化石能 源发展目标和可再生能源配额制度、煤炭消费总量控制、对可再 生能源的直接补贴、可再生能源直接购电、强制新建筑安装太阳 能、分布式可再生能源发电、社区集中购电、社区共享太阳能和 灵活负载项目等。 4.工业领域的政策和措施 主要涵盖落后产能淘汰、技术标准升级、循环经济发展等方 面,加快传统工业低碳化技术改造和转型升级。可供考虑的政策 措施包括但不限于 加大对高耗能、 高排放落后产能的淘汰力度, 将钢铁、 水泥等高耗能、 高排放行业作为工业领域达峰行动重点; 通过实施固定资产项目节能评估和碳排放评估,从用能总量、能 耗标准、碳排放标准等方面严把准入关,规避高耗能产业无序增 长; 通过积极发展循环经济, 推动对能源、 材料和废弃物的重复、 16 持续、资源化再利用。 5.建筑领域的政策和措施 主要涵盖减少建筑能耗和优化建筑用能结构两个方面, 推动 建筑物的绿色低碳和近零碳运行。 减少建筑能耗的主要途径包括 合理控制建筑规模、提高建筑能源利用效率、引导节约的建筑用 能方式等。 优化建筑用能结构的重点是推进低碳能源在建筑领域 应用,尤其是促进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的规模化应用。可供考虑 的政策措施包括但不限于限制不合理拆迁,降低不理性的建筑 材料需求;提高建筑材料质量和施工标准,延长建筑寿命;鼓励 小型住宅和建筑再利用;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实施强制性建筑节 能标准等。 6.交通领域的政策和措施 主要涵盖控制交通活动水平、 优化交通方式构成与运输体系 组织方式、提高燃料利用效率和促进清洁能源应用等方面,推动 构建绿色低碳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可供考虑的政策措施包括但 不限于提高车船燃料经济性;加快公共交通基础设施低碳化建 设,实施公交优先战略;发展非机动车交通方式;加强机动车出 行需求管理,推广现代运输组织方式;提高现代交通管理和运输 服务水平等。 (四)重大工程项目衔接 研究识别 2021-2035 年投产的高耗能、高排放重大项目(综 合能耗 1 万吨标煤以上)并列出清单, 综合分析重大项目对本地 17 区碳排放影响,并填写附件中的表格 。充分考虑本省(区、市) 在新发展格局中的位置,以绿色低碳发展为导向,对重大项目开 展绩效分析(涵盖目标、成本、效益、影响等)及工程项目与达 峰行动的关联性分析,明确项目布局、减排潜力及政策、资金、 技术需求,辅助政策和项目的决策。加强对高耗能、高排放项目 的控制,避免将“碳达峰”变成“攀高峰” ,确保平稳进入峰值 年。对于重大工程项目的基本考虑包括但不限于识别一些可立 即实施投产运行的项目,助力达峰进程;根据重点领域(重点区 域)的达峰目标设定不同项目组合;组织开展重点节能工程;深 入实施低碳交通示范工程等。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省级应对气候变化及节能减排工作领导小组负责二氧化碳 排放达峰行动总体工作,统筹部署省级达峰方案编制总体工 作,审议重要成果,协调和研究解决重大问题。各省(区、市) 生态环境厅 (局) 牵头成立 省级达峰方案 编制工作领导小组, 会同发展改革、统计、工信、住建、交通等有关部门开展具体工 作,跟踪本省(区、市) 、重点领域及行业碳排放达峰行动的总 体进展。 (二)强化目标责任考核 加强对达峰目标完成情况评估、考核,明确各领域、行业主 管机构的责任清单,鼓励有条件的省(区、市)明确重点区域责 18 任清单,健全责任体系。将提出和落实达峰目标纳入生态环境保 护督察,持续推动达峰相关政策落实。实行达峰行动目标责任评 价考核制度,并建立年度重点工作进展报告制度、中期跟踪评估 机制,将达峰行动年度报告、中期评估和考核结果作为对重点行 业主管单位领导班子综合考核评价的重要依据, 鼓励有条件的省 (区、市)将达峰行动年度报告、中期评估和考核结果作为对重 点区域主管单位领导班子综合考核评价的重要依据。 (三)强化资金支持 根据 省级达峰方案 提出的目标和主要任务、 重点行动等, 构建多元化财政资金投入机制。 积极支持国家自主贡献项目库建 设,保障达峰行动资金供给。建立以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 产学研相结合的低碳技术创新体系,加大对企业低碳技术研发、 推广和应用等的扶持力度。 (四)加强能力建设 根据实际情况,加大开展低碳发展能力建设培训工作力度, 对相关领域管理人员和技术支撑队伍定期开展培训工作, 鼓励重 点排放行业和区域协同开展达峰目标和路径研究,保障省级达 峰方案顺利实施;通过国内外合作研究、培训考察、交流研讨 等方式,积极学习吸收国内外先进理念、技术和管理经验。 五、时间进度 2021 年 2-3 月,组建省级达峰方案编制工作领导小组 和编制团队。与本省(区、市)重点排放领域及行业有关人员沟 19 通座谈,开展二氧化碳排放达峰相关研究及测算。 4 月,将包含达峰时间、峰值量等参数的核心指标测算表及 相关测算考虑报送生态环境部。 7 月,形成省级达峰方案讨论稿,征求省级应对气候变 化及节能减排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意见。 8-12 月,根据国家达峰行动方案相关要求,对省级达峰 方案进行修改完善,形成省级达峰方案 (初稿)提交生态 环境部。按照生态环境部要求修改完善后正式发布。 鼓励有条件和工作基础较好的省(区、市)尽早发布省级 达峰方案 。 附件1.省级二氧化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编制大纲 2.核心指标测算表 3.二氧化碳直接排放 4.电力调入蕴含的间接排放 5.非能源活动二氧化碳排放 6.化石能源消费活动领域分类与定义 7.重大项目能耗与碳排放 8.航空客货运输及国际远洋运输二氧化碳排放 20 附件 1 省级二氧化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编制大纲 XX 省(区、市)二氧化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 一、现状与形势分析 通过对本省(区、市)经济社会、能源消费、低碳发展的现状 分析,在研判当前形势及未来发展态 势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二氧化 碳排放基本特征、发展趋势、驱动因素、减排潜力等。 (一)经济社会发展 (二)能源消费及结构 (三)二氧化碳排放历史与现状 (四)二氧化碳排放发展趋势 二、总体要求 按照国家在 2030 年前二氧化碳排放达峰、力争在 2060 年前实 现碳中和愿景,结合本地实际及发展规划,研究确定本省(区、市) 二氧化碳排放峰值年份、总量目标及重点任务。 三、开展重点领域及行业的达峰行动 根据达峰目标任务,围绕重点领域及行业达峰要求,从协同推 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 保护出发,提出促进能源、工 业、建筑、交通运输等重点领域以及 电力、钢铁、建材、化工等重 点行业尽早达峰的政策与行动。 (一)能源领域政策与行动 21 (二)工业领域及主要行业政策与行动 (三)建筑领域(包括服务业和居民生活)政策与行动 (四)交通运输领域政策与行动 (五)农业等其他领域政策与行动 (六)重大项目分析研判及相关措施 四、重点区域的达峰行动 鼓励有条件的省(区、市)根据达峰目标任务,围绕重点区域 率先达峰要求,从协同推动经济高质 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 出发,提出重点区域经济结构调整、 能源结构优化、重点领域绿色 低碳发展、重大项目布局、深化低碳 发展试点、探索近零碳及碳中 和试点示范等政策行动和体制机制创新。 (一)达峰目标 (二)达峰行动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二)强化目标责任考核 (三)强化资金支持 (四)强化能力建设 22 附件 2 核心指标测算表 指标 单位 2005 年 2010-2019 各年度 2020-2035 各年度 实际值 实际值 预估值 经济社会 发展 GDP 增速 GDP 总量 万亿元2015年 不变价 人口 亿人 人均 GDP 万元/人 第一产业比重 第二产业比重 第三产业比重 能源消费 总量及结构 能源消费总量 亿吨标煤 煤炭消费占比 石油消费占比 天然气消费占比 非化石能源消费 占比 能源活动二氧化碳直接排放 亿吨 名义排放总量 亿吨 五年规划 关键目标 五年碳强度下降率 五年 GDP 能源强度 下降率 能源消费弹性系数 - 碳强度较 2005 年下降 电力调入 排放总量 亿吨 排放占比 调入电力量 亿 kWh 能源生产与 加工转换 排放总量 亿吨 排放占比 化石能源消费量 亿吨标煤 农业 排放总量 亿吨 排放占比 化石能源消费量 亿吨标煤 23 指标 单位 2005 年 2010-2019 各年度 2020-2035 各年度 实际值 实际值 预估值 工业和 建筑业 排放总量 亿吨 排放占比 化石能源消费量 亿吨标煤 交通运输 排放总量 亿吨 排放占比 化石能源消费量 亿吨标煤 服务业及 其他 排放总量 亿吨 排放占比 化石能源消费量 亿吨标煤 居民生活 排放总量 亿吨 排放占比 化石能源消费量 亿吨标煤 24 附件 3 XX 省(区、市)二氧化碳直接排放 年份 年度二氧化碳 排放总量 (万吨) 分领域 能源生产与 加工转换 农业 工业和 建筑业 交通运输 服务业及 其他 居民生活 2005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2017 2018 2019 2020 2021 2022 2023 2024 2025 2026 2027 2028 2029 2030 2031 2032 2033 2034 2035 25 附件 4 XX 省(区、市)电力调入蕴含的间接排放 年份 调入煤电电量 (万千瓦时) 调入气电电量 (万千瓦时) 调入非化石 能源电量 (万千瓦时) 外省调入 电量合计 (万千瓦时) 外省调入电力蕴含 的二氧化碳排放量 (万吨二氧化碳) 2005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2017 2018 2019 2020 2021 2022 2023 2024 2025 2026 2027 2028 2029 2030 2031 2032 2033 2034 2035 26 附件 5 XX 省(区、市)非能源活动二氧化碳排放 年份 排放源与吸收汇种类 2010 2015 2020 2025 2030 2035 总排放量(净排放) 工业生产过程总计 1.水泥生产过程 2.石灰生产过程 3.钢铁生产过程 4.电石生产过程 5.其他生产过程 土地利用变化与林业总计 1.森林和其他木质生物 质碳储量变化小计 乔木林 经济林 竹林 灌木林 疏林、散生木和四旁树 活立木消耗 2.森林转化碳排放小计 燃烧排放 分解排放 废弃物处理总计 固体废弃物 27 附件 6 化石能源消费活动领域分类与定义 一、能源生产与加工转换 包括电力、热力、石油和天 然气开采与加工业、固体燃料和其 他能源工业。能源生产与加工转换领 域的能源消费量由各省(区、 市)能源平衡表中的 “加工转换投入量 ”计算得到。对于电力,只考 虑 “一次能源生产量 ”,不考虑热力。具体能源平衡表拆分情况参照 下表。 表 1 能源生产与加工转换对应的能源平衡表拆分情况 能源生产与加工转换 能源平衡表拆分情况 电力 一1 热力 不考虑 其他能源类型 二1至二2中所有负项之和的绝对值 注表中数字对应能源平衡表中序号。 二、农业 指农、林、牧、渔业。农业领域的能源消费量与各省(区、市) 能源平衡表中“终端消费量”下的“ 农、林、牧、渔业”相对应, 按照如下拆分规则对能源消费量数据进行调整 “农、 林、 牧、 渔业” 中汽油的 80和柴油的 10划出至交通运输,不考虑电力和热力。具 体参照下表。 28 表 2 农业对应的能源平衡表拆分情况 农业 能源平衡表拆分情况 汽油 四1*20 柴油 四1*90 电力、热力 不考虑 其他能源类型 四1 注表中数字对应能源平衡表中序号。 三、工业和建筑业 包括钢铁、有色金属、化工、建材、其他工业以及建筑业。工 业和建筑业领域的能源消费量与各省 (区、市)能源平衡表中“终 端消费量”下的“工业”和“建筑业 ”相对应。按照如下拆分规则 对能源消费量数据进行调整 “工业”汽油的 79、柴油的 26划出 至交通运输,不考虑电力和热力。具体参照下表。 表 3 工业和建筑业对应的能源平衡表拆分情况 工业和建筑业 能源平衡表拆分情况 汽油 四2*21四3 柴油 四2*74四3 电力、热力 不考虑 其他能源类型 四2四3 注表中数字对应能源平衡表中序号。 四、交通运输 包括公路、铁路、水运(不含国际远洋运输) 。交通运输的能源 消费量与各省 (区、 市) 能源平衡表中 “终端消费量 ”下的 “交通运输、 仓储和邮政业 ”相对应。具体参照下表。 29 表 4 交通运输对应的能源平衡表拆分情况 交通运输 能源平衡表拆分情况 汽油 四1*80四2*79四4四5*98四6*98四7*99 柴油 四1*10四2*26四4四7*95 电力、热力 不考虑 其他能源类型 四4 注表中数字对应能源平衡表中序号。 五、服务业及其他 包括第三产业中扣除交通运输的部分。服务业及其他的能源消 费量与各省(区、市)能源平衡表中 “终端消费量”下的“批发、 零售业和住宿、餐饮业”和“其他” 相对应。按照如下拆分规则对 能源消费量数据进行调整 “批发、零售业和住宿、餐饮业”和“其 他”中汽油的 98划出至交通运输;不考虑电力和热力。具体参照下 表。 表 5 服务业及其他对应的能源平衡表拆分情况 服务业及其他 能源平衡表拆分情况 汽油 四5*2四6*2 电力、热力 不考虑 其他能源类型 四5四6 注表中数字对应能源平衡表中序号。 六、居民生活 包括城镇和农村居民生活消费部分。居民生活的能源消费量与 各省(区、市)能源平衡表中“终端 消费量”下的“生活消费”相 30 对应。各省(区、市)需按照如下拆 分规则对能源消费量数据进行 调整 “生活消费”中汽油的 99、柴油的 95划出至交通领域,不 考虑电力和热力。具体参照下表。 表 6 居民生活对应的能源平衡表拆分情况 居民生活 能源平衡表拆分情况 汽油 四7*1 柴油 四7*5 电力、热力 不考虑 其他能源类型 四7 注表中数字对应能源平衡表中序号。 31 附件 7 XX 省(区、市)重大项目能耗与碳排放 序号 项目名称 拟投产时间 一次能源消费量 (万吨标煤) 二氧化碳排放 (万吨) 32 附件 8 XX 省(区、市)航空客货运输及 国际远洋运输二氧化碳排放 (信 息 项) 年份 航空客货运输 水上运输 国内航空 (万吨二氧化碳) 国际航空 (万吨二氧化碳) 国际远洋运输 (万吨二氧化碳) 2005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2017 2018 2019 2020 2021 2022 2023 2024 2025 2026 33 年份 航空客货运输 水上运输 国内航空 (万吨二氧化碳) 国际航空 (万吨二氧化碳) 国际远洋运输 (万吨二氧化碳) 2027 2028 2029 2030

注意事项

本文(二氧化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编制指南(正式版).pdf)为本站会员(lancer)主动上传,环境100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环境100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7 环境100文库版权所有
国家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16041442号-6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