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环境100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环境100文库

换一换
首页 环境100文库 > 资源分类 > PDF文档下载
 

中华人民共和国气候变化第二次国家信息通报.pdf

  • 资源ID:1294       资源大小:3.93MB        全文页数:250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权限:游客/注册会员/VIP会员    下载费用:2碳币 【人民币2元】
快捷注册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2碳币 【人民币2元】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支付成功后,系统会自动生成账号(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下次登录下载和查询订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既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中华人民共和国气候变化第二次国家信息通报.pdf

中华人民共和国 气候变化第二次国家信息通报 1 序言 全球气候变化深刻影响着人类生存和发展,是各国共同面临的重大挑战。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以下简称公约)明确规定,各缔约方应在公平的基础上,根据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和各自的能力,为人类当代和后代的利益保护气候系统,发达国家应率先采取行动 应对 气候变化及其不利影响。公约及其京都议定书已成为各方公认的应对气候变化 国际法律基础 ,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已成为 各方加强合作的 共识 ,走 绿色低碳 发展 道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已成为各方共同追求的目标。 根据公约的规定,每一个缔约方都有义务提交本国的信息通报, 内容 包括 国家 温室气体清单 、 为履行公约已经 和将要采取 的 措施,以及缔约方认为适合提供的其他信息。中国政府高度重视自己所承担的国际义务,早在 2004年就已经提交了初始国家信息通报 , 2008 年组织国内有关政府部门、科研机构、大专院校、 国有 企业和社会团体,根据公约第八次缔约方 大 会通过的有关非附件一国家信息通报编制指南, 启动 了第二次国家信息通报的 编写 工作。经过近 4年的努 力,完成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气候变化第二次国家信息通报。报告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经过多次反复修改, 经 国家应对气候变化领导小组 会议 审议 通过 并由国务院批准 。 2 经中国政府批准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气候变化第二次国家信息通报,分为国家基本情况 、 国家温室气体清单 、 气候变化的影响与适应 、 减缓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 、 实现公约目标的其他相关信息 、 资金、技术和能力建设方面的需求 、香港特别行政区应对气候变化基本信息 、 澳门特别行政区应对气候变化基本信息等篇章, 全面 反映了中国与气候变化相关的国情。根据 公约 的有关 决 定,考虑到中国 的实际情况,本报告给出的国家温室气体清单为 2005 年数据,其他章节有关现状的描述一般截止 2010 年。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和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的有关原则,本报告中香港和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信息分别由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环保署、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地球物理 暨气象 局提供。 气 候变化既是环境问题,也是发展问题,但归根结底是发展问题。应对气候变化只能在可持续发展进程中加以推进,只能靠各国共同发展来解决。中国将从基本国情和发展阶段的特征出发, 树立绿色、低碳发展理念, 加快构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生产 方式和消费模式,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提高生态文明水平 。 中国政府也将一如既往地履行自己在公约下承诺的义务,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采取 一系列有效的 政策措施 和专项行动 , 落实控制温室气体排放行动目标, 积极参与国际谈判,推动建立公平合理的应 3 对气候变化国际制度,加强气候变化领域国际交流和战略政策对话,在科学研究、技术研发和能力建设等方面开展务实合作,推动建立资金、技术转让国际合作平台和管理制度,为保护全球气候作出新的贡献。 1 目 录 摘要 ..................................................................................................................... 1 第一部分 国家基本情况 ................................................................................... 31 第一章 自然条件与资源 ....................................................................................... 31 第二章 社会与经济发展 ....................................................................................... 37 第三章 国家发展战略与目标 ............................................................................... 52 第四章 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机构 ........................................................................... 54 第二部分 国家温室气 体清单 ........................................................................... 57 第一章 2005 年国家温室气体清单 ...................................................................... 58 第二章 分领域温室气体排放清单 ....................................................................... 65 第三章 温室气体清单的不确定 性 ....................................................................... 81 第四章 温室气体排放变化趋势 ........................................................................... 86 第三部分 气候变化的影响与适应 .................................................................... 93 第一章 气候变化特征与趋势 ............................................................................... 93 第二章 气候变化影响与脆弱性评估 ................................................................... 97 第三章 适应气候变化政策与行动 ..................................................................... 114 第四部分 减缓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 ........................................................... 118 第一章 控制温室气体排放行动与目标 ............................................................. 118 第二章 调整经济结构与产业结构 ..................................................................... 120 第三章 节约能源与提高能源效率 ..................................................................... 123 第四章 发展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 ..................................................................... 131 第五章 稳定和增加森林碳汇 ............................................................................. 139 第六章 控制工业生产过程、农业等领域的温室气体 排放 ............................. 145 第七章 加强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体制与机制建设 ......................................... 148 第五部分 实现公约目标的其他相关信息 ....................................................... 151 第一章 气候系统观测 ......................................................................................... 151 第二章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 157 第三章 教育、宣传与公众意识 ......................................................................... 165 第四章 与其他发展中国家合作 交流 ................................................................. 176 2 第六部分 资金、技术和能力建设的需求 ....................................................... 178 第一章 应对气候变化资金需求 ......................................................................... 178 第二章 应对气候变化技术 需求 ......................................................................... 180 第三章 应对气候变化能力建设需求 ................................................................. 183 第七部分 香港特别行政区应对气候变化 基本信息 ........................................ 186 第一章 基本区情 ................................................................................................. 186 第二章 2005 年香港温室气体清单 .................................................................... 189 第三章 气候变化的影响与适应 ......................................................................... 199 第四章 减缓气候变化相关政策与行动 ............................................................. 206 第五章 其他相关信息 ......................................................................................... 211 第八部分 澳门特别行政区应对气候变化 基本信息 ........................................ 214 第一章 基本区情 ................................................................................................. 214 第二章 2005 年澳门温室气体清单 .................................................................... 218 第三章 气候变化的影响与适应 ......................................................................... 224 第四章 减缓气候变化相关的政策与行动 ......................................................... 232 第五章 其他相关信息 ......................................................................................... 235 3 图形目录 图 1.1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图 ................................................ 31 图 1.2 中国地貌形态图 .......................................................... 33 图 1.3 1980-2010 年中国人口总量与自然增长率变化图 ............................... 38 图 1.4 中国的三次产业结构 ...................................................... 43 图 2.1 2005 年中国温室气体排放部门构成 不包括土地利用变化和林业 ................ 60 图 2.2 能源活动分部门二氧化碳排放构成 .......................................... 69 图 2.3 工业生产过程二氧化碳排放构成 ............................................ 73 图 2.4 2005 年稻田甲烷排放构成 .................................................. 76 图 2.5 1994 年和 2005 年中国温室气体排放量比较 ................................... 88 图 2.6 2020 年中国不同情景下一次能源需求量及构成 ................................ 90 图 2.7 2020 年中国三种情景下二氧化碳排放 ........................................ 91 图 2.8 2020 年中国三种情景下二氧化碳排放强度 .................................... 91 图 3.1 近百年中国大陆地区年平均地面气温变化 ..................................... 94 图 3.2 近 50 年中国大陆地区平均年降水量变化 ...................................... 95 图 3.3 A1B 排放情景下 11 个全球气候模式集合预估的中国年平均地面气 温变化 .......... 96 图 3.4 极端干旱对中国农业的影响 ................................................ 99 图 3.5 中国过去 30 年粮食生产对气候变化的脆弱性 ................................. 101 图 3.6 气候变化情景下 2020 年代全国多年平均径流深变化(基准年 1961-1990) ...... 102 图 3.7 中国典型冰川累积物质平衡变化过程 ....................................... 104 图 3.8 2010 年中国沿海主要监测站海平面 变化 ..................................... 109 图 3.9 中国雷州半岛西岸沿海珊瑚白化现象 ....................................... 112 图 5.1 学校组织学生开展环保和气候变化社会实践活 动 .............................. 166 图 5.2 中国应对全球变暖系列专题片 ......................................... 168 图 5.3 应对气候变化技术开发与转让高级别研讨会 .................................. 170 图 5.4 “气候变化与科技创新”新闻发布会 ....................................... 170 图 5.5 “关注气候变化挑战、机遇与行动”论坛 ................................... 171 图 5.6 气候变化国际谈判天津会议 ............................................... 171 图 5.7 “中国气候变化行动日”宣传活动 ......................................... 173 图 5.8 北京故宫博物院“熄灯一小时”前后对比 .................................... 174 图 7.1 1980- 2010 年香港特别行政区 GDP 变化趋势 ................................. 188 4 图 7.2 2005 年香港温室气体排放构成 ............................................. 192 图 7.3 香港天文台总部记录的年平均气温( 1885-2009) ............................. 200 图 8.1 2005 年澳门温室气体排放构成 ............................................. 219 图 8.2 环境委员会和气象物理局出版的应对气候变化 宣传手册 ........................ 237 图 8.3 2007 年 12 月举办的京都议定书适澳嘉年华 .............................. 238 5 表格目录 表 1-1 2005 年中国与世界人口指标对比 ............................................ 38 表 1-2 2005 和 2010 年中国就业人员结构变化 ....................................... 39 表 1-3 2005 年中国与高收入国家医疗基础设施水平比较 .............................. 40 表 1-4 1994-2010 年中国第三产业增加值构成 ....................................... 45 表 1-5 中国交通线路里程( 1994-2010) ........................................... 46 表 1-6 中国城镇居民家庭平均每百户年耐用消费品拥 有量 ............................. 49 表 1-7 中国东中西地区发展差距变动情况 .......................................... 49 表 1-8 中国进出口产品结构变化 .................................................. 50 表 1-9 2005 年中国的基本情况 .................................................... 51 表 1-10 2005 年国家温室气体清单编制机构 ......................................... 56 表 2-1 2005 年中国温室气体排放总量(万吨二氧化碳当量 ) .......................... 58 表 2-2 2005 年中国温室气体排放构成 .............................................. 59 表 2-3 清单所涉及温室气体的 100 年全球增温潜势 ................................... 59 表 2-4 2005 年中国二氧化碳、甲烷和氧化亚氮清单 .................................. 61 表 2-5 2005 年中国氢氟碳 化物、全氟化碳和六氟化硫排放量 .......................... 63 表 2-6 2005 年中国甲烷排放情况 .................................................. 64 表 2-7 2005 年中国氧化亚氮排放情况 .............................................. 65 表 2-8 2005 年中国能源活动温室气体排放量 ........................................ 66 表 2-9 2005 年中国煤炭开采相关活动甲烷逃逸排放量 ................................ 70 表 2-10 2005 年中国工业生产过程温室气体排放量 百万吨二氧化碳当量 ............... 70 表 2-11 2005 年中国农业活动氧化亚氮排放 ......................................... 77 表 2-12 2005 年中国土地利用变化与林业排放清单 ................................... 78 表 2-13 2005 年中国废弃物处理温室气体排放 ....................................... 81 表 3-1 中国沿海各海区海平面上升预测(相对于 2010 年海平面) ..................... 109 表 3-2 中国沿海省(自治区、直辖市)海平面上升预 测(相对于 2010 年海平面) ....... 110 表 4-1 中国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现状 ............................................. 135 表 6-1 中国减缓技术需求清单 ................................................... 181 表 6-2 中国适应技术需求清单 ................................................... 183 表 7-1 2005 年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情況 ........................................... 189 表 7-2 2005 年香港温室气体清单 千吨二氧化碳当量 .............................. 190 6 表 7-3 2005 年香港含氟气体排放量 千吨二氧化碳当量 ............................. 191 表 8-1 2005 年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情况 ........................................... 218 表 8-2 2005 年澳门温室气体清单(千吨二氧化碳当量) ............................. 220 表 8-3 澳门气候变化 指数表(根据 1901-2007 年资料) .............................. 227 表 8-4 澳门未来气温和降水变化的多模式评估(相对 于 1971-2000 年) ................ 228 表 8-5 澳门未来不同季节气温和降水变化情况(相对 于 1971-2000 年) ................ 229 7 专栏目录 专栏 4-1 中国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 123 专栏 4-2 山西煤炭行业淘汰落后产能成效显著 ............................................................................ 126 专栏 4-3 中国“十二五”节能重点工程 ........................................................................................ 130 专栏 4-4 中国西部地区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 ................................................................................ 138 专栏 4-5 中国的退耕还林政策和成效 ............................................................................................ 144 1 摘要 本报告所涉及的内容和全国性数据,除行政区划、国土面积和其他特别注明的以外,均未包括香港 特别行政区 、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 一、国家基本情况 中国是一个气候条件 复杂 、生态环境脆弱,易受气候变化不利影响的国家。 中国陆地面积约为 960万平方公里, 全国共划分为 23个省、 5个自治区、 4个直辖市和 2个特别行政区。中国的地势分布西高东低,形成三个明显的阶梯,地貌类型多样,山地、高原和丘陵约占全国土地总面积 66%。大陆性季风气候显著和气候类型复杂多样是中国气候的两大特征。中国降水 的时空变化显著,降雨多集中在夏季,且区域差异很大。中国是一个水资源短缺的国家,人均水资源拥有量约为世界平均水平的 28%。中国人均能源资源占有量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 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2005 年底中国大陆总人口为 13.08亿 ,占世界人口总数的 20.3。 2010年底中国大陆总人口达到 13.41 亿。 2005 年中国人口自然增长率为5.89‰,显著低于同期全球 11.9‰的 平均 水平 , 2010 年进一步下降到 4.79‰ 。 2005年中国就业人口总数 75825万人,三次产业就业人员之比为 44.8∶ 23.8∶ 31.4。 2010 年中国 2 就业 人口总数 76105万人, 三次产业就业人员之比为 36.7∶28.7∶ 34.6。 2005 年中国的城镇化水平为 43.0, 2010 年提高到 49.95。 中国是一个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发展中国家,城乡与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和不协调比较突出。 2005 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 ( GDP) 为 184937亿元,人均 GDP为 14185元, 2010年 GDP401513 亿元,人均 GDP 约为 30015 元。 2005 年 三次产业的结构为 12.1∶ 47.4∶ 40.5, 2010年为 10.1∶ 46.7∶43.2。 2005 年中国城 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10493 元,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为 3255元 ; 2010年中国城镇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 19109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 5919元 。 2005年中国东部沿海地区人均 GDP为 23530元,而西部地区只有9465元,为东部沿海地区的 40.23; 2010年东部沿海地区人均 GDP为 45510元,西部地区为 22570元,为东部沿海地区的 49.59。 2005 年中国工业制成品在出口总量中的比例为 93.6, 2010年该比例已经增至 94.8。 2005年 中国 城镇居民家庭平均每百户家用汽车拥有量为 3.37 辆,人均生活电力消费为 221 千瓦 小 时 ; 2010 年城镇居民家庭平 均每百户家用汽车拥有量为 13.1 辆 , 人均生活电力消费为 383 千瓦 小 时 。 由于经济发展水平较低以及生态环境脆弱等原因,中国农村尚存在大量的贫困人口。 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国家, 高度重视 全球气候变化问 3 题。 国务院 成立了 由多个相关部门组成的 国家应对气候变化领导小组, 发布 了 中 国应对气候变化 国家 方案 , 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 关于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的决议 , 把积极应对气候变化作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之一。 由中国 全国人大审议通过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 五年规划纲要明确提出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 将 绿色低碳发展作为重要政策导向并首次将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降低 17%作为约束性指标, 明确了 2011-2015年中国政府应对气候变化工作的主要任务 。 二、国家温室气体清单 2005 年中国国家温室气体清单编制和报告的范围包括能源活动、工业生产过程、农业活动、土地利用变化和林业、废弃物处理等五大领域,涉及的温室气体包括二氧化碳、甲烷、氧化亚氮、氢氟碳化物、全氟化碳、六氟化硫等六种温室气体。清单编制主要采用了 IPCC 国家温室气体清单编制指南 1996 年修订版 和 IPCC 国家温室气体清单优良作法指南和不确定性管理提供的方法,并参考了 2006 IPCC国家温室气体清单编制指南。 清单编制机构 基于中国的实际情况,包括排放源的界定、关键排放源的确定、活动水平以及排放因子数据的可获得性等, 深入 分析了 IPCC 方法对中国的适用性,确定了编制 2005 年中国国家温室气体 4 清单的 具体 方法,确保 了 清单编制方法的连续性和结果的可比性。 2005 年中国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约为 74.67 亿吨二氧化碳当量,其中二氧化碳、甲烷、氧化亚氮和含氟气体所占的比重分别为 80.03、 12.49、 5.27和 2.21。 2005年中国土地利用变化和林业的 温室气体净 吸收汇约为 4.21 亿吨 二氧化碳当量 。扣除吸收汇后,中国 2005 年温室气体 排放总量约为 70.46亿吨二氧化碳当量,其中二氧化碳、甲烷、氧化亚氮和含氟气体所占的比重分别为 78.82、 13.25、5.59和 2.34(二氧化碳当量按 IPCC 第二次评估报告给出的各种温室气体 100 年时间尺度下的全球增温潜势计算)。 2005 年中国二氧化碳排放量为 59.76 亿吨,其中能源活动排放 54.04 亿吨, 占 90.4,工业生产过 程排放 5.69亿吨,占 9.5,土地利用 变化与林业活动吸收二氧化碳 4.21亿吨,二氧化碳净排放量为 55.55 亿吨。 2005 年中国甲烷排放量约为 4445.4万吨,其中农业活动排放 2516.9万吨,占 56.62,能源活动排放 1542.9万吨,占 34.71,废弃物处理排放 382.4万吨,占 8.60。 2005年中国氧化亚氮排放量约为 127.1 万吨,其中农业活动排放约 93.8 万吨,占73.79,能源活动排放 13.4万吨,工业生产过程排放 10.6万吨,废弃物处理排放 9.3 万吨。 2005 年中国工业生产过 5 程含氟气体 排放量约为 1.65亿吨二氧化碳当量。 为了降低 2005 年国家温室气体清单估算结果的不确定性,清单编制机构 在清单编制 方法、活动水平和排放因子数据方面开展了一系列工作 。 在数据可获得的情况下,尽可能选用更为详细的方法,在统计数据缺乏的情况下,开展了大量的调查与研究工作,并尽可能采用反映国情的排放因子。但限于认识水平和测试手段, 2005 年国家温室气体清单仍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主要表现为第一、中国目前的统计体系与清单编制所要求的数据体系并不完全一致,有些活动水平指标尚未纳入统计体系;第二、通过典型调研获取活动水平数 据的样本充分性受到限制;第三、采用抽样测试、实地测量等方式获取的与排放因子相关的部分参数代表性不够;第四、在一些领域由于缺少本国特定的排放因子,使用了 IPCC清单指南提供的缺省值。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国 2005 年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量 与 1994 年相比 呈现了较快增长的态势。从 1994年到 2005年,中国二氧化碳、甲烷、氧化亚氮三种气体的排放总量从 36.50 亿吨二氧化碳当量增加到 68.81 亿 吨二氧化碳当量,增长了 0.89倍;其中,二氧化碳排放增长最快, 增长了 1.09 倍,而甲烷与氧化亚氮排放 分别增长了 0.3倍和 0.5倍。 应该看到,中国目前的人均排放仍处于较低水平,且单位 GDP二氧化碳排放呈现快速下 6 降趋势。根据国际能源机构的统计, 2005 年,中国人均化石燃料燃烧二氧化碳排放量为 3.88 吨,约为附件一缔约方平均水平的 34.5,单位 GDP化石燃料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比1990年下降了 46%,远高于同期世界平均下降 15%的水平。 从影响温室气体排放的主要因素看,未来一段时间内中国的温室气体排放量还将 保持 一定的 增 长 。从世界范围看,能源消费与二氧化碳排放和经济发展水平有明显相关关系。从中国国情看,未来 10 年 , 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还将保持年均 7左右的增长速度 , 尽管 随着 经济发展方式的加快转变、节能降耗的大力推进以及可再生能源的快速发展,将有助于促进单位 GDP能源活动二氧化碳排放的不断下降, 但由于 工业化以及 城 镇化水平的 进一步 提高, 仍 将 带来 较 大规模的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 居民 汽车 与 住房的合理需求 。因此,总体而言,未来 10 年 , 中国的能源 需求 及其二氧化碳排放均将保持一定速度的增长。 三、气候变化的影响与适应 现有观测和研究表明,近百年来,中国的气候变暖趋势与全球的总趋势基本一致。大陆地区年平均地面气温呈现明显的上升趋势,上升 了 0.98℃,增暖速率接近 每 10 年0.10℃,略高于同期全球增温幅度,其中 20 世纪 20~ 40年代和 80 年代中期以后是两段气温明显偏高的时期 。 除四川盆地和云贵高原北部气温略有下降外,中国其他地区年平 7 均地面气温均呈上升趋势,其中西北和青藏高原北部、内蒙古大部等地区气温上升尤其显著。中国大陆地区的年降水量变化趋势不明显,但全国季节降水量存在较明显的变化趋势,其中夏季降水表现出增加的趋势,尤其在 20 世纪 90年代以

注意事项

本文(中华人民共和国气候变化第二次国家信息通报.pdf)为本站会员(钢铁侠)主动上传,环境100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环境100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7 环境100文库版权所有
国家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16041442号-6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