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环境100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环境100文库

换一换
首页 环境100文库 > 资源分类 > PDF文档下载
 

中华人民共和国气候变化第一次两年更新报告(全文).pdf

  • 资源ID:11550       资源大小:5.09MB        全文页数:316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权限:游客/注册会员/VIP会员    下载费用:10碳币 【人民币10元】
快捷注册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碳币 【人民币10元】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支付成功后,系统会自动生成账号(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下次登录下载和查询订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既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中华人民共和国气候变化第一次两年更新报告(全文).pdf

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气 候 变 化 第 一 次 两 年 更 新 报 告 2016 年 12 月1 序 言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 (以下简称公约 )第 4 条及第 12 条规定,每一个 缔约方都有义 务提交本 国的国家信息 通报。 中 华人民共和国 (以下简 称“中国” ) 作为 公约 非附件一缔约 方, 高度重视自己所承 担的国际义务, 已分别 于 2004 年和 2012 年提交了 中华人民共和国气候变化初始国家信息通报 和 中华人民共和国气候变化 第二次国家信 息通报 ,全面阐述了 中国应对 气候变化的各 项政策与 行动,并报告 了中 国 1994 年和 2005 年国家温室气体清单。 根据 2010 年 公约 第十六次缔约方大会通过的第 1/CP.16 号以及 2011 年 公约 第十七次缔约方大会通过的第 2/CP.17 号决定 , 非附件一缔约方应根据其能力及为编写 报告所获得 的支持程度,从 2014 年开始提交两年更新报告,内容包括更新的国家温室 气体清单、 减缓行动、 需求和获得 的资助 等 , 并接受对两年更新报告的国际磋商与分析。 在 2015 年获得全球环境基金赠款后, 中国政 府 组织国内有关部门和科研机构, 根据 公 约 第十七次缔约方大会通过的有关非附件一 缔约方两年更新报告编制指南, 启动了第 一次两年更新报告的编写工作, 经过 1 年多的努力, 完成了 中华人民共和国气候变化 第一次两年更 新报告 。此 报告在广 泛征求意 见的 基础上, 经过多次 反复修改 后由 国务 院批准 提交 。 经中国政府批 准的中 华人民共和国 气候变化 第一次两年更 新报告 ,分为国家基 本情况 与应对气候变化机构安排 、 国家温室气体清单、 减缓行动及其效果、 资金、 技术 和能力建设需求及获得的资助、 国内测量 、 报 告和核查 相关信息 、 其他信息、 香港特别 行政区应对气候变化基本信息、 澳门特别行政区应对气候变化基本信息等篇章, 全面反 映了中国与气候变化相关的国情。本报告给出的国家温室气体清单为 2012 年数据,其 他章节有关现状的描述一般截止到 2014 年或 2015 年。本报告所涉及的全国性数据和 资料, 除行政区划、 国 土面积和其他特别注明的以 外, 均未包括香港特别行政区、 澳门 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 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 和 澳门特别行 政区基本法 的有关原则, 本报告中香港和澳门特别行政区 应对 气候变化基本信息分别 由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环境保护署、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地球物理暨气象局提供。 应对气候变化是人类共同的事业。 中国将从基本国情和发展阶段的特征出发, 大力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推动绿色循环低碳发展, 把应对气候变化融入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 长期规划,坚 持减缓和 适应气候变化 并重,通 过法律、行政 、技术、 市场等多种手 段, 全力推进各项工作。 中国政府也将 一如既往地履行自己在 公约 下 承诺的义务, 坚持 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 公平原则和各自能力原则, 积极承担与中国基本国情、 发展2 阶段和实际能力相符的国际义务, 落实国家 适当减缓行动及强化应对气候变化行动的 国 家自主贡献, 积极参与 应对全球气候变化谈判, 推动建立公平合理、 合作共赢的全球气 候治理体系, 深化气候变化多双边对话交流与务实合作, 充分发挥气候变化南南合作基 金作用,支持其他发展中国家加强应对气候变化能力 建设。 目 录 第一部 分 国家 基本 情况 与 应对气 候变 化机 构安 排 .................................................................................. 1 第一章 自 然条 件与 资源...................................................................................................................... 1 第二章 社 会与 经济 发展...................................................................................................................... 2 第三章 国 家发 展战 略与 目 标 .............................................................................................................. 5 第四章 国 家应 对气 候变 化 组织机 构 .................................................................................................. 6 第二部 分 国家 温室 气体 清 单...................................................................................................................... 9 第一章 清 单编 制机 构安 排 .................................................................................................................. 9 第二章 排 放源 范围 和计 算 方法 ........................................................................................................ 10 第三章 数 据来 源 ............................................................................................................................... 12 第四章 2012 年国 家温 室 气体清 单................................................................................................... 14 第五章 质 量保 证和 质量 控 制 ............................................................................................................ 20 第六章 已 提交 清单 信息.................................................................................................................... 21 第三部 分 减缓 行动 及其 效 果.................................................................................................................... 24 第一章 控 制温 室气 体排 放 目标与 行动 ............................................................................................ 24 第二章 节 能和 提高 能效.................................................................................................................... 26 第三章 优 化能 源结 构........................................................................................................................ 35 第四章 控 制非 能源 活动 温 室气体 排放 ............................................................................................ 38 第五章 努 力增 加碳 汇........................................................................................................................ 40 第六章 开 展低 碳发 展试 点 示范 ........................................................................................................ 42 第七章 国 际市 场机 制(CDM ) ........................................................................................................ 46 第四部 分 资金 、技 术和 能 力建设 需求 及获 得的 资助 ............................................................................ 53 第一章 应 对气 候变 化资 金 需求和 获得 的支 持 ................................................................................ 53 第二章 应 对气 候 变 化技 术 需求 ........................................................................................................ 57 第三章 应 对气 候变 化能 力 建设需 求 ................................................................................................ 65 第五部 分 国内 测量 、报 告 和核查 相关 信息 ............................................................................................ 67 第一章 综述 ....................................................................................................................................... 67 第二章 应 对气 候变 化统 计 指标与 基础 统计 体系 ............................................................................ 69 第三章 温 室气 体排 放核 算 与报告 体系 ............................................................................................ 72 第四章 控 制温 室气 体排 放 目标责 任考 核与 评估 体系 .................................................................... 73 第六部 分 其他 信息 ................................................................................................................................... 76 第一章 气 候系 统观 测........................................................................................................................ 76 第二章 气 候变 化研 究进 展 ................................................................................................................ 78 第三章 气 候变 化适 应........................................................................................................................ 79 第四章 教 育、 宣传 与公 众 意识 ........................................................................................................ 81 第五章 国 际交 流与 合作.................................................................................................................... 84 第六章 南 南合 作 ............................................................................................................................... 86 第七部 分 香港 特别 行政 区 应对气 候变 化基 本信 息 ................................................................................ 88 第一章 基 本区 情 ............................................................................................................................... 88 第二章 2012 年香 港温 室 气体清 单................................................................................................... 90 第三章 减 缓行 动及 其效 果 ................................................................................................................ 98 第 四章 资 金、 技术 和能 力 建设需 求及 资助 .................................................................................. 101 第五章 其 他相 关信 息...................................................................................................................... 102 第八部 分 澳门 特别 行政 区 应对气 候变 化基 本信 息 .............................................................................. 107 第一章 基 本区 情 ............................................................................................................................. 107 第二章 2012 年澳 门温 室 气体清 单................................................................................................. 110 第三章 减 缓行 动及 其效果 .............................................................................................................. 114 第四章 资 金、 技术 和能 力 建设需 求及 资助 .................................................................................. 120 第五章 其 他相 关信 息...................................................................................................................... 121 1 第一部分 国家基本情况与应对气候变化机构 安排 中国人口众多, 气候条件复杂, 生态环境脆弱, 是最容易受到气候变化不利影响的 国家之一。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 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全球气候变化问题, 把应 对气候变化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把低碳发展作为生态文明建设基本途径, 并 在中央和地方政府建立了应对气候变化领导小组或跨部门的协调机构, 扎实推进应对气 候变化各项工作。 第 一章 自然 条件与 资源 一、自 然条件 ( 一) 气候概 况 中国气候类型复杂多样 , 降水的时空变化显著 。 按照自然地理环境和气候特征可划 分为三大气候区 东部地区属季风气候区, 四季分明, 气候受季风影响很大, 一旦季 风 规律反常, 就会出现较大范围的旱涝灾害; 西北部地区属大陆型干旱气候区, 冬冷夏热; 青藏高原属高原气候区, 大部分地区年平均气 温低于 0℃。 总体而言 , 中国气温季节 变 化显著, 大部分地区气温的季节变化比 全球 同纬度地区剧烈; 全国地区间温差巨大, 按 照温度指标, 从南到北可划分为赤道带、 热带、 亚热带、 暖温带、 温带、 寒温带六个温 度带。 从时间分布看, 降水多集中在夏季, 降水在季节上的不均衡分布经常造成洪涝和 干旱灾害 ; 从空间分布看,降水量的区域差异巨大,年降水量从东南沿海的 1500 多毫 米向内陆逐渐减少,到西北极端干旱地区不足 50 毫米。 ( 二) 气候灾 害 中国是气候灾害严重的国家。 气候灾害频率高、 强度大、 影响面广, 造成的直接损 失严重。2014 年, 全国农作物受灾面积 2489 万公顷, 其中绝收 309 万公顷; 因洪涝和 地质灾害造成直接经济损失 1030 亿元,因旱灾造成直接经济损失 836 亿元,因低温冷 冻和雪灾造成直接经济损失 129 亿元,因海洋灾害造成直接经济损失 136 亿元 1 。 二、自 然资源 ( 一) 土地资 源 1 数据来源 2014 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 中国土地资源 的构成和 分布具有三大 特征。一 是土地类型复 杂多样, 耕地、林地、 草地、荒漠、滩涂等在中国都有大面积分布,但宜农土地仅占国土面积的 17.34 。二 是人均耕地占有量少,2014 年中国耕地面积 13500 万公顷,人均耕地面积为 0.099 公 顷,与 2010 年基本持平。三是土地 资源 分布不均,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 平原、珠江三 角洲和四 川盆地是耕地 分布最为 集中的地区, 草原多分 布在北部和西 部 , 而森林主要集中分布在东北、西南和华南地区 1 。 ( 二) 水资源 中国是一个水资源短缺且时空分布不均的国家。 2014 年, 中国平均年降水量为 622.3 毫米, 全国水资源总量为 2.73 万亿立方米, 比常年值偏少 1.6 。 全国 总供水量 6095 亿 立方米, 占当年水资源总量的 22.4 , 其中 地表水源供水量 4921 亿立方米, 占 80.8 ; 地下水源供水量 1117 亿立方米, 占 18.3 ; 其他水源供水量 57 亿立方米, 占 0.9。中 国水力资源理论蕴藏年发电量为 60829 亿千瓦时,技术可开发装机容量 66042 万千瓦, 年可发电量 29882 亿千瓦时。2014 年, 中国水 电装机达到 30486 万千瓦, 是 2010 年的 1.4 倍,水电在全国电力装机总量中的比重达到 22.2 2 。 ( 三) 森林资 源 中国森林资源 总量相对不足、 质量不高、 地区分布不均。 据第八次 (2009-2013 年) 全国森林资源清查结果,全国森林面积 2.08 亿公顷,森林覆盖率 21.63 ,活立木总蓄 积 164.33 亿立方米,人工林面积 0.69 亿公顷 ,人工林面积仍居世界首位 3 。 ( 四) 草原资 源 中国是一个草原资源大国,拥有各类天然草原面积近 4 亿公顷。2014 年,全国草 原鲜草总产量 10.2 亿吨 , 较近十年平均水平提高 4.04 ; 全国草原综合植被盖度为 53.6 , 较 2011 年增加 2.6 个百分点。2014 年底, 全国 保留种草面积 2200.7 万公顷, 同比增长 5.5 。 第 二章 社会 与经济 发展 一、社 会发展 ( 一) 人口 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2014 年末,中国总人口为 13.68 亿 人,比 2010 年 增加 2691 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 7.49 亿人,占总人口比重为 54.8 ;乡村人口 6.19 亿人,占总人口比重为 45.2 。2014 年人口出生率为 ,死亡率为 ,自然 1,2,3 数据来源 中国统计年鉴-2015 3 增长率为 (表 1-1)。 表 1-1 2014 年年末人口数 及其构成 1 指 标 年 末 数 (万 人 ) 比重( ) 全国总人 口 136782 100.0 其中城 镇 74916 54.8 乡村 61866 45.2 其中男 性 70079 51.2 女性 66703 48.8 其中0-14 岁 22558 16.5 15-64 岁 100469 73.4 65 岁及以上 13755 10.1 ( 二) 就业 中国新增就业持续增加。 2014 年末, 全国就业 人员 77253 万人。 按三次产业分, 第 一、 第二和第三产业就 业人数分别为 22790 万人、23099 万人和 31364 万人, 分别占 总 就业人数的 29.5 、 29.9 和 40.6 。 按照城乡属地关系划分, 城镇就业人员为 39310 万 人, 乡村就业人员为 37943 万人, 城乡从业人员比例为 50.949.1。与 2010 年相比, 2014 年就业人口增加了 1148 万人, 城镇就业人员超过了乡村就业人员 (2010 年城乡就业人 员比例为 45.654.4 ) 2 。 ( 三) 教育卫 生 中国教育卫生 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仍然不足。2014 年中国普通小学在校学生 9451.1 万人, 普通 初中在校 学生 4384.6 万人, 普通高中在校学生 2400.5 万人,普通高等学校 在校学生 2547.7 万人。 每十万人口平均拥有高等学校学生数 2488 人, 高中阶段学生数 3065 人,初中阶段学生数 3222 人,小学生 6946 人。2014 年中国有医疗卫生机构 98.2 万个, 卫生技术人员 759 万人, 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 660 万张, 每万人拥有的执业医师 21.2 人,每万人医疗床位 48.3 张,医疗基础设施水平不断提高 3 。 ( 四) 贫困人 口 中国农村贫困人口数量逐年下降。 按照年人均 收入 2300 元(2010 年 不变价) 的农 村扶贫标准计算,2014 年农村贫困人口为 7017 万人,比 2010 年的 1.66 亿人大幅减少 4 。贫困人口主要分布在资源匮乏、自然环境较差的地区,消除贫困的难度很大。 ( 五) 环境保 护 中国生态环 境恶化趋 势 尚未得到根 本扭转。2014 年,中国废 水中 化 学需氧量 和 氨 1 数据来源 中国统计年鉴-2016 2,3,4 数据来源 中国统计年鉴-2015 4 氮排放量分别为 2294.6 万吨和 238.5 万吨 , 废气中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 排放量分别为 1974.4 万吨和 2078.0 万吨, 与 2010 年相比, 化学需氧量和氨氮分别增加 85.3 和 98.3 , 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 1 分别减少 9.6 和 13.6 2 。 全国开展空气质量新标准监测的 161 个 城市中,有 16 个城市 空气质量年均值达标,145 个城市空气质量超标。全国 470 个城 市开展了降水监测, 酸雨城市比例为 29.8 。 春季、 夏季和秋季, 全海域劣于第四类海 水水质标准的 海域主要 分布在辽东湾 、渤海湾 、莱州湾、长 江口、杭 州湾、浙江沿 岸、 珠江口等近岸海域 3 。 二、经 济发展 ( 一) 经济发 展水 平 中国 是一个经济发展水平处于中等的发展中国家。 2014 年中国国民总收入 644791.1 亿元, 国内生产总值 643974.0 亿元, 人均国内 生产总值约为 47203 元,按 2014 年汇 率 折算, 约合人均 7684 美元 4 , 按照世界银行的划分标准, 中国经济发展水平相当于中 等 偏上收入国家 。2011-2014 年, 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均 增速为 8.1 。 当前中国 经济发展 进入新常态, 增长速度从高速转向中高速, 发展方式从规模速度型转向质量效率型, 经 济结构调整从增量扩能为主转向调整存量、 做优增量 并举, 发展动力从主要依靠资源和 低成本劳动力等要素投入转向创新驱动, 中国经济向形态更高级、 分工更优化、 结构更 合理阶段演化的趋势更加明显。 ( 二) 经济结 构与 产业发 展 中国经济结构 仍处于转型期。 2014 年, 中国国内生产总值中三次产业的占比为 9.1 43.147.8,与 2010 年 相比,第一、二产业所占比重分别下降了 0.4 和 3.3 个百分点, 第三产业比重增加了 3.7 个百分点。 随着现代服务业等第三产业快速发展, 第三产业占 比已经超过了第二产业, 中国第二产业占比高的情况正在发生变化。 2014 年, 中国农林 牧渔业总产值达到 102226.1 亿元, 农作物总播种面积 16544.6 万公顷, 粮食总产量达到 60703 万吨,比 2010 年增加 6055 万吨 5 。 ( 三) 收入与 消费 水平 中国城乡居 民收入增 长 与经济增速 基本同步 。2014 年,全国居 民人 均可支配收入 20167.1 元, 其中城镇居民人均 可支配收入 28843.9 元, 农村居民人均 可支配收入 10488.9 元。全国居民人均 消费支出 14491.4 元,其中,城镇居民人均 消费支出 19968.1 元,农 1 因缺乏 2010 年排放量统计数 据,氮氧化物为 2014 年与 2011 年比较的结果。 2 数据来源 中国统计年鉴-2015 中国统计年鉴-2011 中 国统计年鉴-2012 。 3 数据来源 2014 中国环境状况公报 4 数据来源 中国统计年鉴-2016 5 数据来源 中国统计年鉴-2016 5 村居民人均 消费支出 8382.6 元。居民收入与消费水平与 2010 年相比显著增长(表 1- 2)。 表 1-2 中国居民收入与支出 变化情况(元) 1 指 标 2010 2014 城镇居民 人均 可 支配收入 19109 28843.9 农村居民 人均 可 支配收入 5919 10488.9 城镇居民 人均消费 支出 13472 19968.1 农村居民 人均消费 支出 4382 8382.6 ( 四) 对外经 济贸 易 中国是一个进出口贸易大国。 2014 年, 中国货 物进出口总额、 实际使用外资额、 对 外承包工程合同金额和对外承包工程完成营业额分别达到 43015 亿美 元、 1197 亿美元、 1918 亿美元和 1424 亿美元, 与 2010 年相比, 分别提高了 44.6 、 10.0 、 42.7 和 54.4 , 对外经济贸易规模不断扩大 2 。 第 三章 国家 发展战 略与 目标 为 实现中华民族伟 大复兴的梦想,中国 提出了 两个百年 的奋斗目标 到 2020 年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到 2050 年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为实现上 述目标, 中共中央 、 国务院先后发布了 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 、 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 等 重要文件, 明确把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作为积极应对气候变化、 维护全球生态安全的 重大举措, 把绿色发展、 循环发展、 低碳发展 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途径, 加快建立 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 增 强生 态文明体制改革的系统性、 整体性、 协同性。 中 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 提出把 创 新、 协调、 绿色、 开放、 共享 作为中国发展的核心理念, 绿色发展在国家发展战略中的地位进一步提升。 在经济社会发展方面,中国政府提出了到 2020 年的主要目标 进一步提 升经济发 展的质量。 在提高发 展 平衡性、包 容性、可 持 续性基础上, 到 2020 年国内 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 2010 年翻一番, 十三五 时期国内生产 总值年均增长 6.5 ,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速高于 6.5 , 主要经济指标平衡协调, 发展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服务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达到 56 。 进一步增强发展协调性。 继续加大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 使投资效率和企业效 率明显上升。改善城镇化质量,提高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 60 。 1 数据来源 中国统计年鉴-2016 2 数据来源 中国统计年鉴-2015 6 形成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 优化发展空间布局。 提高对外开放的深度和广度, 增强全球 配置资源能力,优化进出口结构,国际收支基本平衡。 普遍提高人民 生活水平和质量。 健全就业、 教育、 文化体育、 社保、 医疗、 住 房等公共服务体系, 稳步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 增加劳动年龄人口受教育年限, 增加就业, 缩小收入差距, 增加中等收入人口比重, 对贫困人口实施精准扶贫, 到 2020 年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问题。 改善生态环境质量。 提升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绿色、 低碳水平, 大幅提高能源 资源开发利用效率, 有效控制能源和水资源消耗、 建设用地、 碳排放 总量, 大幅减少主 要污染物排放总量,主体功能区布局和生态安全屏障基本形成。 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中国政府提出了到 2020 年的主要目标与任务 减 缓方 面。 2020 年单位 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在 2015 年基础上降低 18%, 推 进工业、 能源、 建筑、 交通等重点领域低碳发展, 有效控制电力、 钢铁、 建材、 化工等 重点行业碳排放。 推进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 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 15 , 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在 50 亿吨标准煤以内。支持优化开发区域和低碳试点城市率先实现 碳排放达峰,为 2030 年全国碳排放达峰并尽可能提前达峰奠定坚实基础。深化各类低 碳试点, 实施近零碳排放区示范工程。 控制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排放。 推动建设全国统 一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 实行重点单位碳排放报告 、 核查、 核证和配 额管理制度。 健全 统计核算、 评价考核和责任追究制度, 完善碳排放标准体系。 加大低碳技术和产品推广 应用力度。 适 应方 面。 增强重点领 域和生态脆弱地区适应气候变化能力。 初步建立农业适应技 术标准体系,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 0.55 以上;沙化土 地治理面积占可治理 沙化土地治理面积的 50 以上; 森林生态系统稳定性增强, 林业有害生物成灾率控制在 以下;增强 城市适 应气候变化能 力和水平 ;提高城乡供 水保证率 ;改善沿海脆 弱地 区和低洼地带适应能力, 增强重点城市城区及其他重点地区防洪除涝抗旱能力; 科学防 范和应对极端 天气与气候灾害,逐步完善预测预警和防灾减灾体系。 2015 年气候变化 巴黎大会前夕, 中国政府进一步提出了 2020 年以后应对气候变化 国家自主贡献的行动目标二氧化碳排放 2030 年左右达到峰值并争取尽早达峰,2030 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 2005 年下降 60-65 , 非化石 能源占一次能源消 费比重达到 20 左右,森林蓄积量比 2005 年增加 45 亿立方米左右。 第 四章 国家 应对气 候变 化组 织机 构 为切实加强对应对气候变化和节能减排工作的领导,2007 年 6 月,中国政府决定7 成立国家应对 气候变化 及节能减排工 作领导小 组 (以下简称 领导小组 ) ,对外视工 作需 要可称国家应对气候变化领导小组或国务院节能减排工作领导小组 (一个机构, 两个牌 子) , 作为国家应对气候变化和节能减排工作的议事协调机构。2013 年根据国务院机构 设置及人员变动情况和工作需要, 领导小组组长由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担任, 成员单位由 成立之初的 20 个调整 至 26 个,除中国民用 航空局与交通运输部合并外,新增了教育 部、 民政部、 国务院国 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 国家税务总局、 国家 质量监督检验检疫 总局、 国家机关事务管理局、 国务院法制 办公室等 7 个成员单位, 办公室设在国家发展 和改革委员会 (以下简 称国家发展改革委) , 承担领导小组的具体工作 。2015 年领导 小 组研究提交 了国家自主贡献文件。 为加强应对气候变化的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 , 2012 年 在国家发展改 革委下成立了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 (以下简称国家 气候战略中心 ) ,其主 要职责为组织 开展中国 应对

注意事项

本文(中华人民共和国气候变化第一次两年更新报告(全文).pdf)为本站会员(钢铁侠)主动上传,环境100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环境100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7 环境100文库版权所有
国家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16041442号-6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