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环境100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环境100文库

换一换
首页 环境100文库 > 资源分类 > PDF文档下载
 

《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2019年度报告》电子版全文.pdf

  • 资源ID:10203       资源大小:1,011.10KB        全文页数:64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权限:游客/注册会员/VIP会员    下载费用:10碳币 【人民币10元】
快捷注册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碳币 【人民币10元】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支付成功后,系统会自动生成账号(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下次登录下载和查询订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既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2019年度报告》电子版全文.pdf

p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 2019 年度报告 生态环境部 二○一 九 年十一月 目录 前 言 nbsp;1 一、减缓气候变化 nbsp;3 (一)调整产业结构 \ 3 (二)节能提高能效 \ 5 (三)优化能源结构 \ 11 (四)控制非能源活动温室气体排放 \ 14 (五)增加碳汇 \ 16 (六)加强温室气体与大气污染物协同控制 \ 18 (七)低碳试点与地方行动 \ 19 二、适应气候变化 .21 (一)农业领域 \ 21 (二)水资源领域 \ 22 (三)森林和其他生态系统 \ 23 (四)海岸带和沿海生态系统 \ 25 (五)人体健康领域 \ 27 (六)综合防灾减灾 \ 27 (七)气候灾害的风险防控与预警 \ 28 (八)适应气候变化国际合作 \ 28 三、规划编制和制度建设 .29 (一)加强规划编制 \ 29 (二)推进制度建设 \ 30 (三)推动碳交易市场建设 \ 32 四、加强基础能力 .34 (一)加强温室气体统计核算体系建设 \ 34 (二)强化科技支撑 \ 36 (三)加强学科建设 \ 38 五、全社会广泛参与 39 (一)政府加强引导 \ 39 (二)媒体广泛宣传 \ 42 (三)企业积极行动 \ 43 (四)公众广泛参与 \ 44 六、积极参与全球气候治理 45 (一)联合国框架下气候多边进程 \ 46 (二)其他多边平台气候变化谈判及合作 \ 48 (三)为气候变化多边进程凝聚政治推动力 \ 49 七、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 .50 (一)应对气候变化成为高层交往重要内容 \ 51 (二)加强与各方交流合作 \ 52 (三)深化应对气候变化南南合作 \ 53 八、关于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 25 次缔约方大会的基本立场和主张 .54 1 2019年度报告 前 言 中国政府始终高度重视应对气候变化。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应对气候变化不是别人要我们做,而是我们自己要做,是中国可持续发展的内在需要,也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责任担当。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明确提出,要实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战略,推动和引导建立公平合理、合作共赢的全球气候治理体系。 各地方、各部门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的部署和要求,积极落实“十三五”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目标任务,应对气候变化工作取得新进展。 经初步核算, 2018 年中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 GDP)二氧化碳排放(以下简称碳强度)下降 4.0,比 2005 年累计下降45.8,相当于减排 52.6 亿吨二氧化碳,非化石能源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达到 14.3,基本扭转了二氧化碳排放快速增长的局面。大规模国土绿化和生态保护修复工程持续推进,适应气候变化能2 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 力不断增强,应对气候变化体制机制不断完善,全社会应对气候变化意识不断提高,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做出了重要贡献。 中国仍然是发展中国家,人均 GDP 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突出,面临着发展经济、改善民生、消除贫困、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等一系列非常艰巨的任 务。作为负责任大国,中国政府积极承担符合自身发展阶段和国情的国际责任,付出艰苦卓绝的努力,切实实施应对气候变化政策行动,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贡献力量。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外交思想,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定不移实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战略,推动在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公平、各自能力等原则基础上开展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落实国家应对气候变化及节能减排工作领导小组会议部署,继续付出艰苦卓绝的努力,确保完成“十三五”应对气候变化目标 任务。 为帮助各方全面了解 2018 年以来中国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的政策与行动及取得的成效,特编写本报告。 3 2019年度报告 一、减缓气候变化 2018 年以来,中国政府在调整产业结构、节能提高能效、优化能源结构、控制非能源活动温室气体排放、增加碳汇、加强温室气体与大气污染物协同控制、推动低碳试点和地方行动等方面采取一系列措施,取得积极成效。经初步核算, 2018 年中国碳强度下降 4.0,比 2005 年累计下降 45.8。 持续化解过剩产能。 发展改革委 2019年印发关于做好 2019年重点领域化解过剩产能工作的通知,提出了 2019 年钢铁、煤炭、煤电化解过剩产能工作要点。截至 2018 年底,各地区、各有关部门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决策部署,扎实推进重点领域化解过剩产能工作,累计压减粗钢产能 1.5 亿吨以上, 2018 年压减粗钢产能 3500 万吨以上。 2018 年至 20194 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 年 7月,中央企业化解煤炭过剩产能 1265万吨。截至 2018年底,我国累计淘汰关停落后煤电机组 2000 万千瓦以上,已经提前两年超额完成“十三五”目标任务。 大力发展服务业。 2018 年,中国服务业发展总体平稳,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新动能快速成长,结构持续优化,有力地推动了经济转型升级,市场预期稳中向好。第 三产业实现增加值 489701 亿元,占全国 GDP 比重 53.3,比第二产业高出13.6 个百分点,持续领跑国民经济增长。服务业对我国经济平稳运行持续发挥关键作用,对经济增长贡献率接近 60。 2018 年规模以上服务业营业收入比上年增长 11.4,营业利润增长 6.5。 扶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统计局发布战略性新兴产业分类( 2018),对结构和内容等方面进行调整,在对应的国民经济行业类别上增加符合现代战略性新兴产业特点的类别 126 个,共计达到 485 个行业类别,并细化了新材料产业。规模以上工业中,战略性新兴产业增 加值比上年增长 8.9。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 11.7,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 13.9。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 8.1,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 32.9。5 2019年度报告 全年规模以上服务业中,战略性新兴服务业营业收入比上年增长14.6。高技术产业投资比上年增长 14.9,工业技术改造投资增长 12.8。全年新能源汽车产量 115 万辆,比上年增长 66.2。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深入推进,日均新设企业超过 1.8 万户,市场主体总量超过 1 亿户。 2018 年,中国经济结构持续优化,三次产业增加值占 GDP的比重分别为 7.0、 39.7、 53.3。 推进建筑领域节能。 北京、天津、江苏、浙江等地已在城镇新建建筑中全面执行绿色建筑标准,全国城镇累计建设绿色建筑面积超过 32 亿平方米, 2018 年城镇新建建筑中执行绿色建筑标准的比例达到 56,提前完成“十三五”规划目标。全国绿色建筑评价标识项目累计超过 13000 个,建筑面积达到 13.9 亿平方米。现已培育了 30 个装配式建筑示范城市, 195 个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严寒寒冷地区城镇新建建筑全面执行 65节能6 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 设计标准,积极开展超低能耗建筑、近零能耗建筑建设示范。全国城镇累计 建成节能建筑面积达到 182 亿平方米。全国城镇累计完成既有居住建筑供热计量及节能改造面积超过 14 亿平方米,全国累计完成公共建筑节能改造面积超过 2.1 亿平方米,节能效益明显。 推进交通领域节能。 2018 年,推动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管理暂行办法关于做好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试点工作的通知,在北京、天津、河北、上海、广东、湖南等 17个省市开展试点工作。工业和信息化部大力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实施乘用车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与新能源汽车积分并行管理 办法。近年来,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的指导意见要求,在各有关方面的大力支持下,我国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加快发展,现已形成全球最大规模的充电设施网络。据初步统计,截至 2019 年 5 月底,全国各类充电桩保有量达 97.6 万个,其中公共充电桩更是达到全球最多的40.1 万个,在较好满足当前需求的同时,为电动汽车快速发展奠7 2019年度报告 定了良好基础。同时,充电设施管理体系不断完善,北京、上海、深圳等地已建立城市级充电基础设施运营管理平台,国家电网有限公司等重点充电运营企业也建立了监控平台。充电接口新国标得到有效实施,接口标准基本实现统一。组建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促进联盟,并在推进充电设施建设等领域发挥积极作用。民航局编写完成民航发展“十三五”中期评估报告,印发关于深入推进民航绿色发展的实施意见,编制印发民航贯彻落实〈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工作方案,对未来三年“油改电”和飞机辅助动力装置( APU)替代项目实施提出明确工作目标和要求。 2018 年,交通运输部印发了关于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实施意见并联合生态环境部等 8 部门发布了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推进运输结构调整三 年行动计划( 2018 2020 年)〉,增加铁路运量,减少运输生产环节污染物排放,大力发展铁水联运、推进公铁联运、提高铁路集装箱运输能力。铁路局相继发布关于印发贯彻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和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精神打赢蓝天保卫战的目标和措施的通知关于铁路行业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坚8 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 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印发关于全面推进绿色铁路发展的通知。 推进公共机构领域节能。 2018 年以来,国管局按照公共机构节约能源资源“十三五”规划要求,采取“差异化”方式分年下达各地区“十三 五”节能目标,印发公共机构能耗定额标准编制和应用指南(试行)公共机构节水管理规范公共机构绿色数据中心建设指南公共机构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建设指南等,加强指导力度,强化监督考核,不断完善公共机构能源管理、能源监测、能源考核、能源审计的管理体系。 加强实施重点节能改造工程。 持续推进淘汰关停落后煤电机组,实施煤电超低排放和节能改造。 2018 年,能源局、生态环境部联合发布关于印发 2018 年各省(区、市)煤电超低排放和节能改造目标任务的通知。截至 2018 年底,我国达到超低排放水平的煤电机组累计已达 8.1 亿千瓦以上,已提前超额完成5.8 亿千瓦的总量改造目标;节能改造累计已完成 6.89 亿千瓦,提前超额完成“十三五”改造目标。当前,我国 60 万千瓦级及以上火电机组比重已经提高到 46,在役煤电机组供电煤耗从9 2019年度报告 2012 年末的 325 克 /千瓦时下降至 308 克 /千瓦时,形成了世界上最高效清洁的煤电系统。生态环境部、发展改革委、市场监管总局印发关于加强锅炉节能环保工作的通知,促进锅炉节能减排工作。 加快发展循环经济。 2018 年,发展改革委、住房城乡建设部印发关于推进资源循环利用基地建设的通知,支持公共基础设施及平 台项目、各类再生资源循环利用项目等。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发布了 2018 年园区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和“城市矿产”示范基地的验收结果。财政部不断完善政府绿色采购政策,优化节能环保产品政府采购执行机制。自 2019 年 4 月 1 日起,财政部会同有关部门以品目清单的形式发布政府优先采购和强制采购的节能环保产品类别,属于品目清单范围的产品只要通过认证即可享受政策支持。 完善节能标准标识。 2018 年以来,市场监管总局批准发布单元式空气调节器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预拌混凝土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电解铝行业能源管理体系实施报告 等 32项能效能耗、能源管理、节能评估等方面的节能标准。市场监管10 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 总局发布首批 12 种绿色产品评价标准清单和认证目录,联合住房城乡建设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关于推动绿色建材产品标准、认证、标识工作的指导意见,在建材领域率先推广绿色产品认证。先后批准发布 2批低碳产品认证目录,共涉及 7种产品,截至 2019 年 7 月已颁发 327 张认证证书,涉及 168 家企业。 推广节能技术与产品。 2018 年,工业和信息化部深入推进工业领域电力需求侧管理专项行动( 2016 2020 年),编制工业企业电力需求侧管理工作指南,发布第三批工 业领域电力需求侧管理示范企业 40 个、示范园区 3 个。全国强制和优先采购节能、节水产品 1653.8 亿元,占同类产品采购规模的 90.1;全国优先采购环保产品 1647.4 亿元,占同类产品采购规模的90.2。工业和信息化部加强工业节能,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遴选发布 728 项先进适用工业节能技术装备,加快高效节能技术装备推广应用。推动 715 项工业节能与绿色标准研究制定,加强工业节能监察力度,督促企业执行强制性节能标准。 经初步核算, 2018 年中国单位 GDP 能耗同比降低 3.1,能源利用效率不断提升。 11 2019年度报告 控制煤炭消费总量。 推动煤炭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扎实做好煤炭化解过剩产能工作, 2016 2018 年间,累计退出煤炭落后产能 8.1 亿吨 /年,提前完成“十三五”目标任务。 2018 年 7月,国务院印发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提出在重点区域继续实施煤炭消费总量控制,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河南五省市煤炭消费总量比 2015 年下降 10,长三角地区下降 5,汾渭平原实现负增长,新建耗煤项目实行煤炭减量替代,并提出2020 年全国电力用煤占煤炭消费总量比重达到 55以上。经初步核算, 2018 年中国煤炭消费占能源消费总量 的比重为 59,比上年下降 1.4 个百分点。财政部会同有关部门通过大气污染防治资金支持地方开展清洁取暖、燃煤锅炉淘汰等工作,推进散煤治理,减少污染排放。 推动化石能源清洁化利用。 煤电主动顺应非化石能源替代化石能源的趋势,为非化石能源优先发展腾出空间,正由向系统提供电力电量的主力电源,逐步转变为提供安全、清洁、高效、12 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 可靠电量和灵活调节能力的基础性电源,为大规模消纳新能源和电力转型提供支持。认真落实国务院关于煤炭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实现脱困发展的意见有关规定,提高行业准入门槛,停止核准高硫高灰煤项目。持续推进油品质量升级, 2019 年 1 月 1 日起全国全面供应国六标准车用汽柴油。能源局会同交通运输部、国家标准委,研究修订船用燃料油车用柴油标准,增加内河大型船舶用燃料油指标,同时废止普通柴油标准,实现车用柴油、普通柴油和部分船舶用油并轨。 有效推进北方地区清洁取暖。 推进城镇清洁供暖,开展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试点,住房 和城乡建设部联合能源局等 4部门组织开展北方地区清洁取暖中期评估,指导各地因地制宜地推进清洁取暖有关工作。发展改革委、能源局、财政部等部委联合印发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规划( 2017 2021 年),提出到 2019 年北方地区清洁取暖率达到 50,替代散烧煤(含低效小锅炉用煤) 7400万吨,到 2021年北方地区清洁取暖率达到 70,替代散烧煤(含低效小锅炉用煤) 1.5 亿吨。坚持“宜电则电、宜气则气、宜煤则煤、宜热则热”,因地制宜及时采取有效措施,13 2019年度报告 确保群众温暖过冬,积极推广使用清洁煤供暖,使用清洁煤替代劣质散煤。 2017 2018 年、 2018 2019 年两个采暖季,北方地区累计新增清洁取暖面积约 36 亿平方米,清洁取暖率达到约50.7,替代散烧煤约 1 亿吨。 大力发展非化石能源。 发展改革委、能源局全力推进清洁能源消纳,在有序规划开发、输电通道能力建设、系统调节能力建设、完善扶持政策体系、市场化机制建立等方面开展了大量工作,印发了清洁能源消纳行动计划( 2018 2020 年)关于建立健全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保障机制的通知关于积极推进风电、光伏发电无补贴平价上网有关工作的通知关于公布2019 年第一批风电、光伏发 电平价上网项目的通知。截至 2018年底,全国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达到 7.3亿千瓦,同比增长 12,占全部装机的 38.3,同比增加 1.7 个百分点。全国可再生能源发电量达 1.9 万亿千瓦时,占全部发电量比重为 26.7。自然资源部初步建成京津冀地热资源梯级综合利用示范基地,实现首期280 千瓦地热发电和 3 万平方米建筑物供暖两级综合利用,形成了京津冀深部碳酸盐岩热储高效利用新模式。自然资源部、青海14 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 省人民政府共同推进青海共和干热岩开发利用示范工程建设。 通过采取系列措施,中国能源结构进一步优化。经初步核算,2018 年 煤炭、石油、天然气和非化石能源在能源消费中占比分别为 59.0、 18.9、 7.8、 14.3,分别比 2017 年下降 1.4 个百分点、提高 0.1 个百分点、提高 0.8 个百分点、提高 0.5 个百分点。 控制工业领域温室气体排放。 持续推进氢氟碳化物销毁工作,生态环境部于 2018 年 12 月印发关于开展 2018 年度氢氟碳化物处置相关工作的通知,安排部署氢氟碳化物处置核查,对 4 个省份共计 11 家企业的核查情况予以公示,对销毁处置企业给予定额补贴,补贴金额逾 2 亿元。促进再生资源循环利用,积 极培育废钢铁等再生资源综合利用行业骨干龙头企业, 2018年 9 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公示第六批符合废钢铁加工行业准入条件企业名单。严格控制水泥熟料产能, 2018 年底全国水泥熟料15 2019年度报告 总产能 17.16 亿吨,同比减少 5400 万吨。全面实施绿色制造工程,按照厂房集约化、原料无害化、生产洁净化、废物资源化、能源低碳化、产业绿色化的原则,实施一批绿色制造重大项目,打造一批绿色工厂、绿色园区。 控制农业领域温室气体排放。 继续实施化肥使用量零增长行动,在全国 300 个县开展化肥减量增效示范,水稻、玉米、小麦三大粮食作物化肥利用率达到 37.8,化肥使用量提前实现负增长。支持 585 个畜牧大县整县推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实现畜牧大县全覆盖,支持建设粪污收集、贮存、处理、利用设施,全国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 70,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达到 63。提升秸秆综合利用水平,实施十省百县秸秆利用试点,全国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 83。 控制废弃物处理领域温室气体排放。 2018 年,我国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由点到面、逐步启动。居民小区垃圾分类全面推开,生活垃圾处理结构不断优化,全国城市生活垃圾焚烧处理能力占生活垃圾总处理能力比例不断提高。启动城镇污 水处理提质增效三年行动,截至 2018 年底,全国城市和县城累计建成污水处理16 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 厂 4332 座,污水处理能力达到 1.95 亿立方米 /天。 增加森林碳汇。 加快实施全国造林绿化规划纲要( 2016 2020 年),制定印发 2018 年林业应对气候变化重点工作安排与分工方案,印发全国绿化委员会、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关于积极推进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的意见,创新推动全民义务植树活动,深入推进“互联网 全民义务植树”试点,试点区域已拓展到山西等 10 个省。持续推进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京津风沙源治理、石漠化综合治理、三 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长江珠江流域及沿海地区防护林体系建设等重点生态修复工程。林草局印发关于加快推进森林经营方案编制工作的通知县级森林经营规划编制规范,实施第一批 18 个森林质量精准提升示范项目,启动第二批 30 个森林质量精准提升示范项目。 2018 年,全国共完成造林 726.7 万公顷、森林抚育面积 866.7 万公顷。全国森林覆盖率达到 22.96,森林蓄积量达 175.6 亿立方米,成为17 2019年度报告 全球绿化面积贡献最多的国家。全面保护天然林和草原资源,完成公益林建设和后备森林资源培育 38.5 万公顷,完成天然林抚育 175.3 万公顷。 增加草原碳汇。 加强草原保护,继续实施退牧退耕还草、农牧交错带已垦草原治理等草原生态保护建设工程。全面落实禁牧休牧、草畜平衡制度和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全国草原禁牧和草畜平衡面积分别稳定在 0.8 亿公顷和 1.73 亿公顷。 2018年全国草原综合植被盖度达到 55.7,较 2017 年提高 0.4 个百分点。加强荒漠植被保护,制定在国家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区范围内进行修建铁路、公路等建设活动监督管理办法,加强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区建设。 2018 年落实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区建设资金 2 亿元,新增封禁保护区 6 个、封禁保护面 积 12 万公顷,全国沙化土地封禁保护面积累计达到 166.38 万公顷,评审通过国家沙漠公园 16 个。继续加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基础设施和能力建设,生态环境部、自然资源部等七部门联合开展了“绿盾2018”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监督检查专项行动,林草局在全国集中开展自然保护地大检查行动。 18 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 增加湿地等其他碳汇。 2018 年,安排湿地保护工程中央预算内投资 3 亿元,安排中央财政湿地补助资金 16 亿元,全国恢复退化湿地 7.13 万公顷,退耕还湿 2 万公顷, 112 处国家湿地公园试点通过验收, 6 个城市获得全球首批“国际湿地城市”称号,云南等 13 个省市已发布省级重要湿地 541 处。 2019 年,湿地保护法正式列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规划。全国各省(区、市)出台省级湿地保护修复制度方案。编制长江经济带退耕还湿工作方案,起草关于进一步加强湿地公园建设和管理的意见。自然资源部积极探索人工造林种草、土壤改良、外源水灌溉以及水生植物培育等 4 种增加岩溶碳汇的方法。组织开展海洋碳汇调查,农业农村部组织开展了渔业碳汇的研究工作。 2018 年,应对气候变化和减排职能划入新组建的生态环境部,强化了与生态环境保护工作 的统筹协调,这是党中央、国务院对于进一步增强应对气候变化与环境污染防治工作的协同性,19 2019年度报告 增强生态环境保护整体性的重大制度安排。 2018 年 6 月,国务院印发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提出协同控制温室气体和大气污染物的工作要求。 2019年 5月,生态环境部发布 2018年中国生态环境状况公报,纳入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相关数据信息。 2019 年 6 7 月 ,生态环境部印发重点行业挥发性有机物综合治理方案工业炉窑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方案,在推进大气污染治理的同时,协同控制温室气体排放。 积极开展生态环境系统应对气候变化能力建设,积极推进数据采集、统计、监测等相关工作领域协同及融合。 深化低碳省市试点示范。 各试点省市认真落实国家提出的各项任务要求,强化低碳发展的组织保障。部分试点探索建立碳排放总量控制制度、重大项目碳排放评价制度、低碳产品标准标识与认证制度,出台了一批配套政策。所有试点省市均开展了地区温室气体清单编制工作,加强温室气体排放清单和核算体系等20 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 基础能力建设,部分城市建设了碳排放数据管理平台。一些试点地区通过碳积分制、碳币、碳信用卡、碳普惠制等方式,倡导绿色 低碳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培育低碳生活的社会风尚,在推动低碳发展方面取得积极成效。试点地区总体碳强度下降快于全国平均水平。 加大对碳 捕集利用与封存 ( CCUS) 技术的支持力度。 在政策法规方面, 科技部 发布中国 碳 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发展路线图( 2019 版),对中国 CCUS 技术发展进行系统有序部署 。 在技术研发方面, 2019 年依托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支持了 10 余 项CCUS 研发项目和示范工程 。 在技术应用推广方面,截 至 2019年 8 月已建成了数十个 CCUS 示范项目,在验证技术可行性的同时加强了工程实践能力 。 在能力建设方面, 在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下成立 CCUS 专 委会,通过中国 CCUS 产业创新联盟积极开展多边双边合作,努力搭建 CCUS产学研一体化国际合作平台。 各地区积极推动低碳发展。 截至 2019 年 6 月, 9 个省(区、市)在其发布的省级“十三五”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相关实施方案或规划中提出了明确的整体碳排放达峰时间。部分省(区、市)21 2019年度报告 根据各自情况,针对重点地区、试点城市或重点行业提出了峰值目标,并开展了碳排放达峰相关研究,部分 地区 发布低碳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河北省印发了河北省碳普惠制试点工作实施方案,推进碳普惠制工作开展。深圳市和济南市 启动了城市碳排放和污染物排放达峰的“双达”研究,探索协同治理和发展共赢的路径。 二、适应气候变化 2018 年以来,适应气候变化工作不断推进,在农业、水资源、森林和其他生态系统、海岸带和沿海生态系统、人体健康、综合防灾减灾、气候灾害的风险防控与预警、适应气候变化国际合作等领域取得积极进展。 发布全国农业现代化规划( 2016 2020 年)等政策文件,积极应对由气候变化诱发的地区旱涝不均、病虫害突发、22 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 极端气候事件对农业生产的不利影响。各地积极发展节水农业,推广旱作农业、抗旱保墒等适应技术;努力 保护 和 提 升 耕地质量,大 力推进 秸秆还田等增加 土壤有机质的工作 ;大力提升农作物育种能力,培育耐高温、抗寒抗旱等适应力强的作物品种。我国农田有效灌溉面积由 2005年的 5500万公顷提高到 2018年的 6810 万公顷。 实施 防汛 抗 旱水利提升工程,进一步完善防洪 抗旱 减灾体系,成功应对长江、黄河、淮河、珠江、松辽、太湖六大流域多条河流发生的超警 以 上洪水和东北、华北、西南、江南、 江淮 等地部分地区 出 现的旱情。 出台水污染防 治 行动计划全国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划( 2011 2030 年)关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意见 京津冀工业节水行动计划 等政策文件,印发实施国家节水行动方案, 在全国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建立省、市、县、乡四级河长体系,统筹水资源保护、河湖23 2019年度报告 水域岸线管理、水污染防治、水环境治理、水生态修复和执法监督, 推进和完善水文水资源监测体系,加强地表水、地下水动态监测,强化水资源分析评价与预测预报 ;在全国加快建设节水型社会,完成 了第一批 65 个 县(区)节水 型 社会达标建设,实施农业节水增产、工业节水增效、城镇节水降耗 等 重大节水行动 ;在全国开展水资源综合治理与保护,推进 重 点水源工程建设,加强 饮用水卫生监督监测,提高城乡供水保障能力。我国水资源配置格局进一步优化。截至 2019 年 6 月,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已累计向北方供水 209亿立方米, 其中生态补水 19.6 亿 立方米 ;水安全保障进一步强化,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基本解决,城市污水处理率从 2010 年的 82.3提高到 95.49。 一是 强化森林生态保护。根据林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林业适应气候变化行动方案( 20162020 年)和林业领域应对气候变化的五年行动要点,增加耐火、耐旱(湿)、抗病虫、24 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 抗极温等树种的造林比例,推广适应气候变化的森林培育经营模式,加大森林及天然林资源保护力度。加强火灾、有害生物入侵等森林灾害的监测防控力度,增强森林生态系统对气候变化的适应性和韧性。 二是 促进草原生态良性循环。在全国草原保护建设利用“十三五”规划耕地草原河湖休养生息规划( 20162030 年)等草原领域的顶层设计中更加强化适应气候变化因素,努力转变草原畜牧业生产方式,扩大退耕还林还草。 20182019 年中央财政通过农业资源及生 态保护补助资金支持实施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主要用于草原禁牧补助、草畜平衡奖励等方面。 三是 加强湿地保护和荒漠化治理。实施湿地恢复与综合治理工程,进 一 步完善湿地保护制度,强化湿地保护。开展荒漠化地区植被恢复、沙区物种保护、荒漠化动态监测和退化土地植被恢复行动,推进荒漠化、石漠化、水土流失综合治理。 四是 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在 国土空间规划中 统筹 划定落实 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三 条 控制线, 加强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建设, 优化生态安全屏障体系。实施石25 2019年度报告 漠化综合治理示范,构建了岩溶生态修复技术体系,因地制宜形成可推广的生态产业模式。同时,启动编制全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总体规划。 确定第三批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试点工程 14 个,通 过加大生态系统保护修复力度, 健全耕地草原森林河流湖泊休养生息制度,建立市场化、多元化生态补偿机制,构建生态廊道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网络,实施陆 生 野生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建设等重大生态保护与修复工程,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 2018 年 , 农 业农村部继续完善海洋伏季 休渔制度, 实现内陆七大重点流域 禁渔 期制度 全 覆盖,推动长江流域重点 水域 常年禁捕;加强水生野生动物及其栖息地保护,发布并 实施 了海龟等 6 个 重点物种(拯救)行动计划; 2018 年全国共增殖放流水生生物苗种超过 370 亿 尾 ( 只)。 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国家海洋事业发展、海洋观测预报和防灾减灾等方面的规划和行政管理条例的 要26 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 求 ,加大对海洋环境污染的处罚力度,强化海洋适应气候变化的制度建设;加强沿海生态修复和植被保护,建设沿海防护林带、防潮工程,提升海岸带和沿海生态系统抵御气候灾害的能力;加强风暴潮、海浪、海冰 、海岸带侵蚀等海洋灾害的立体化监测和预报预警,海洋灾害预警发布频率显著提高;发布海平面上升影响脆弱区评估技术指南,开展沿海省市等重点区域的脆弱性评估、海平面变化影响调查和海岸侵蚀监测与评价;对中国近海海洋灾害与环境因子长期变化进行了趋势研究,预估未来气候变化对海洋灾害的可能影响; 开展我国管辖海域海 气二氧化碳交换通量监测工作,初步掌握我国管辖海域不同季节大气二氧化碳源汇状态 。开展海洋生态系统修复和应对气候变化研究,实施红树林修复和滨海湿 地 修复项目 , 在废弃虾塘再造林和可持续利用等方面开展了试点工作。加强海洋生 态保护修复,开展“蓝色海湾”整治行动和渤海综合治理攻坚战,促进沿海岸线和海岛海域生态功能恢复 。/p

注意事项

本文(《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2019年度报告》电子版全文.pdf)为本站会员(齐刘海)主动上传,环境100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环境100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7 环境100文库版权所有
国家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16041442号-6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