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环境100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环境100文库

换一换
首页 环境100文库 > 资源分类 > PDF文档下载
 

2019年中国数字经济发展指数白皮书.pdf

  • 资源ID:10029       资源大小:7.64MB        全文页数:51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权限:游客/注册会员/VIP会员    下载费用:10碳币 【人民币10元】
快捷注册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碳币 【人民币10元】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支付成功后,系统会自动生成账号(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下次登录下载和查询订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既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2019年中国数字经济发展指数白皮书.pdf

I 编写组成 员 安 晖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副总工程师 张洪国 赛迪智库信息化与软件产业研究所所长 吕 萍 赛迪顾问 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 王宇霞 赛迪智库信息化与软件产业研究所 顾文彬 赛迪顾问数字经济研究中心 苏庭栋 赛迪智库电子信息产业研究所 王琼洁 赛迪智库信息化与软件产业研究所 杨婉云 赛迪智库信息化与软件产业研究所 刘丽超 赛迪智库信息化与软件产业研究所 刘 旭 赛迪顾问数字经济研究中心 刘浩然 赛迪顾问数字经济研究中心 徐泽轩 赛迪顾问数字经济研究中心 张金颖 赛迪智库电子信息产业研究所 II 版权声明 本白皮 书 版权 属于 中 国电子 信息产 业发展 研究院 , 并 受 法律保 护。转 载、摘 编或利 用其它 方式使 用本白 皮书文 字 、 观点和 数据 的 , 应注 明 “来 源 中 国 电子 信息产 业发展 研究 院” 。 违 反上述 声明者 ,本院 有权依 法 追究 其法律 责任。 III 前言 全球正处于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之中, 以互联网、 大 数 据 、 人 工 智 能 等 为 代 表 的 数 字 技 术 向 经 济 社 会 各 领 域 全 面 渗 透,全球 已进入以万物互联、数据驱动、软件定义、平台支撑、 智 能 主 导 为 主 要 特 征 的 数 字 经 济 时 代 。 传 统 意 义 上 的 时 空 因 感 知、联接、数据 、计算技术的发展和应用被 不断压缩和虚拟化, 智能终端等新型工具大量涌现, 数字技术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 用 已 经 从 提 升 效 率 和 劳 动 生 产 率 的 辅 助 角 色 上 升 到 生 产 力 的 中 心位置,从而快速演变为基础创新和创造的赋能者。 我国高度重视发展数字经济,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 要 “构 建以数据 为关键要素的数字经济 ” , “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 主 线 , 加 快 发 展 数 字 经 济 ” , “ 推 动 实 体 经 济 和 数 字 经 济 融 合 发 展 ” , “ 做 大 做 强 数 字 经 济 ” 。 在 党 中 央 、 国 务 院 的 坚 强 领 导 下 , 我国数字经济蓬勃发展, 规模持续扩大、 应用不断深化 , 日益成 为拉动经济增长、 促进经济 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引擎 。 但由于数字 经济边界不清晰、 准确规模难以测算 等问题, 造成业界对我国数 字经济发展取得的成绩、 存在的问题、 所处的发展阶段 、 未来发 展潜力 等情况难有准确的判断。 在此背景下,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 采用 指数法对区 域数字经济发展水平进行评估, 即 聚焦基础设施建设、 数字产业 发展、 行业融合应用、 政府环境营造四个数字经济关键领域, 构 建由 4 项一级指标、10 项二级指标、38 项三级指标 组成的数字 经济评估指标体系,对我国各省市数字经济的发展水平、层次 、 潜力和特点进行评估分析。 希望借此为推动我国及各省市数字经 济发展提供参考。 IV 目 录 一、数字经济定义和内涵 1 1 2 二、 数字经济发展指数指标体系 4 4 5 1 、 . 5 2 、 . 5 三、数字经济发展指数总体情况 6 7 8 四、数字经济发展指数基础指数 10 10 1 . 11 2 12 . 13 1 . 13 2 5G . 14 五、数字经济发展指数产业指数 18 18 . 19 20 1 20 2 22 六、数字经济发展 指数融合指数 23 V 23 1 . 24 2 . 25 26 1 26 2 28 3 29 七、数字经济发展指数环境指数 31 31 1 . 32 2 33 34 1 34 2 . 36 3 . 38 八、展望与建议 40 40 1 5G 40 2 . 40 3 . 41 4 . 41 5 42 6 42 43 1 43 2 43 3 44 4 . 44 1 一 、数 字经济 定义 和内涵 随着云计算、 移动互联网、 大数据、 人工智能 等数字技术的 快速创新与应用 , 数字经济正在成为 全球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 引 擎。近 20 年来,在认识和理解数字经济的过程中,不同国家和 地区、 国际组织提供了诸多见解 (见表1-1) 。 总体来看, 我国认为, 数字经济是以数据资源为重要生产要 素, 以现代信息网络为主要载体, 以信息通信技术融合应用、 全 要素数字化转型为重要推动力, 促进公平与效率更加统一的新经 济形态。 1-1 研究机构 定义 G20 峰会 数字经济是指以使用数字化的知识和信息作为关键生产要素、 以现代信息 网络作为重要载体、 以信息通信技术的有效使用作 为效率提升和经济结构 优化的重要推动力的一系列经济活动。 中国信息化百 人会 数字经济是全社会信息活动的经济总和。 数字经济是以数字化信息为关键 资源, 以信息网络为依托, 通过信息通信技术与其他领域紧密融合, 形成 了基础型、融合型、效率型、新生型、福利型五个类型的数字经济。 美国商务部 数字经济是一种以信息技术生产行业为基础的经济, 该经济中充满了影响 着经济方方面面的、 数字化的技术性变革。 基于信息技术的数字经济相比 以往的经济有更高的长期生产率和总增长率。 百度百科 数字经济是一个信息和商务活动都数字化的全新的社会政 治和经济系统 2 对数字经济的内涵 , 可以从要素、 载体、 技术、 系统四个维 度进行认识和 理解。 1-1 从要素维度看, 数字化的数据资源成为驱动数字经济发展的 关键要素。 数字经济时代 , 衡量经济产出的 生产函数将数据化的 知识和信息纳入 其中, 成为继土地、 资本、 人力、 技术之外的 又 一核心生产要素 , 且其集聚和流通 减弱了传统要素有限供给对经 济增长的制约 。 同时, 数字经济推动 了技术、 劳动等其他生产要 素的数字化发展,为 现代化经济体系 注入新动力 。 从载体维度看, 现代信息网络、 数字化基础设施和数字平台 成为数字经济发展载体。 现代信息网络为数据的存储与传输提供 了必要条件, 而数字化的基础设施加强了 人、 机、 物的互联与融 合, 并提供了数据源和交互基础。 数字平台包括交易平台、 创新 平台等, 支持参与方进行信息交换, 并为开发者的创新提供生态 环境。 在此基础上, 数字化的数据资源通过存储和分析转化为 “数 字智能” , 进而通过数字平台实现 “数据货币化” , 并在此基础上 循环往复形成“数据价值链” ,由此推动数字经济发展壮大。 3 1-2 从技术维度看, 数字技术的创新与融合为数字经济提供重要 推动力。5G、人工智能、量子计算、物联网、区块链、大数据、 虚拟现实 、 超高清 视频等信息技术持续突破, 并从单点创新向交 叉创新转变, 促进形成多技术群相互支撑、 齐头并进的链式创新, 不断从实验室走向大规模应用, 为 数字产业的蓬勃发展 与应用提 供了支撑。 从系统维度看, 数字经济为整个经济环境和经济活动带来系 统性变化。 数字产业是以 数字技术为主要工具进行利润和价值创 造的经济 活动, 重点在于数字技术自身的价值实现 。 而数字经济 相比于数字产业的概念范畴和影响范围更加广阔, 是数字技术对 整个经济环 境和经济活动带来的系统性变化或结果 , 强调经济的 驱动方式,以及数字技术对经济各领域的赋能作用 。 4 二 、 数 字经济 发展指 数指 标体系 数 字 经 济 作 为 拉 动 经 济 增 长 的 新 动 能 和 促 进 经 济 高 质 量 发 展的新引擎, 其发展水平 测算既要兼顾当前发展 规模, 更要注重 测 定 其 未 来 发 展 潜 力 。 联 合 国 2019 年 数 字 经 济 报 告 指 出 , 当前数字经济在世界国内生产总值的4.5至15.5 之间, 但其准 确规模难以测算。 由此可见 , 相比测算数字经济规模, 以指数 评 价各区域发展水平更为合理。 中国数字经济发展指数 由基础指标、产业指标、融合指标、 环境指标 等4 个一 级指标 、10 个二级指标、38 个 三级指标组成, 用来对全国31 个 省、 直辖市和自治区 (不包括港、 澳、 台地区 , 以下简称“各省” )的数字经济发展水平进行评价 。 2-1 5 1 、 为消除各指标单位不同的问题, 首先对数据进行无量纲化处 理。 根据指标数据类型的不同选择不同的 无量纲 方式。 记各评估 指 标的 原始 值为 Xij ( i 为 指标 对象 、 j 为 指标 编号 ) , 无量 纲化 后 的值为 Zij ,指标 j 的计算基值为 j X 。 数值指标的处理 为避免原始值差异过大造成的指标区分度 不均衡,采用取对数的方法对指标进行无量纲化 1 。其中 50 * 1 ln                 j ij ij X X Z指数指标的处理 该类指标只需将数据归一化处理即可 50 * j ij ij X X Z 基值的计算指标体系基值 选取31 个省市的平均值 31 1 ij i j X X n   2 、 指标权重的确定采取专家打分法。 由专家组对评估指标体系 内三级指标的权重进行打分, 各 级指标体系权重总分为100。指 标的最终权重为专家打分的平均值 j  。 每个对象的各级 指标指数 的计算 均采用加权平均法,即    j ij j i Z Z  1 由于本报告所涉及的所有指标均为正指标,因此只列出正指标计算公式。 6 三、数 字经济 发展指 数总 体 情况 全国各省数字经济发展指数 平均值为 32.0, 其中 11 个省市 指数在平均值 之上。广东省以总指 数 69.3 居全国榜首,北京、 江苏位 列第二、三名, 分别 得分56.5、56.1。 3-1 7 全 国 数 字 经 济 发 展 呈 现 从 东 部 沿 海 向 西 部 内 陆 逐 渐 降 低 的 趋势, 基本符合胡焕庸线格局 (东起黑龙江黑河市, 西至云南省 腾 冲 市 ) 。 以 胡 焕 庸 线 为 界 、 根 据 省 会 城 市 进 行 划 分 , 东 南 各 省 的数字经济总指数为887.7 , 占全国31 个省市区总指数的89.5, 西北各省的数字经济总指数为104.4, 平均指数为17.4, 低于全 国 平 均 指 数 32.0 。 可 见 , 数 字 经 济 发 展 与 人 口 比 例 、 生 产 要 素 分布关系较为紧密。 数字经济正成为后发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 有望推动地 区发展差异缩小。各省数字经济指数与GDP 分 布趋势大体相同, 但并非简单的正相关关系, 部分 地区数字经济发展水平与经济规 模存在较明显差异。 如贵州省2018 年GDP 实现1.48 万亿元, 占 全国总量的1.6,而数字经济总指数27.4,位居全国第17 位, 高于GDP 排名25 位。 3-2 GDP 8 对接国家重大战略布局,聚焦京津冀、长三角、泛珠三角、 东北老工业基地 等重点区域,评估各区域数字经济发展水平。 3-3 9 38 个三 级指标的 前三甲中 ,京津冀 地区拥 有 17 席 ,占 比 13.5; 长三角区域 46 席 ,占比 36.5;泛珠三角区域 38 席, 占比30.2;东北地区占5 席,占比4.0。基础领域,京津冀、 长三角及泛珠三角领先省份发展相对均衡 。 产业领域, 泛珠三角 区域广东省获取6 项分指标中4 项第 一, 长三角区域包揽 多项亚 军、 季军。 融合领域, 长三角区域优势明显, 泛珠三角区域紧 随 其后。 环境领域,泛珠三角区域表现相对突出。 具体来看, 京津冀地区形成了以北京为中心的发展格局, 数 字经济基础设施建设成效突出, 数字产业发展与行业融合应用并 重, 但政策环境有待提升。 北京市数字经济指数达到 56.54,位 列全国第2 位, 其基础指数、 产业指数、 应用指数和环境指数分 别位列全国第2、2、4、12 位。 河北、 天津稍显落后, 但河北省 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显著,基础指数跻身全国前10 。 长三角地区形成了以江苏为龙头 、各省市齐头并进的格局, 整体发展水平高于其他地 区, 四项分指标全面领先。 江苏省数字 经济指数达到56.07,位列全国第3 位,上海、浙江紧随其后, 分别位列全国第4、第 5 位 , 安徽稍显落后, 位列全国第 11 位。 泛珠三角地区各项指数均衡发展 。 在基础指数、 产业指数和 融合指数方面各有三个省跻身前十, 在环境指数方面有 4 个省 跻 身前十。广东成为泛珠三角和全国的数字经济发展 “领头羊”, 除环境指数位列全国第2 外 ,其他三项指数均位列全国第 1 位。 东北地区, 辽宁省数字经济指数达到31.44, 位列全国第13 位, 成为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发展的中坚力量, 尤其是其环境指 数表现突出,跻身全国第5 位。 10 四、数 字经济 发展指 数基 础指数 广东、 北京、 江苏、 浙江、 山东 五个省份基础指数处于第一 梯队, 尤其是广东和北京两地遥遥领先 ; 福建、 上海 、 河南 等八 个省份的基础指数处于第二梯队, 得分高于平均值 31.5; 安徽、 江西、 陕西等八个省份基础指数处于第三梯队, 得分低于 平均值; 云南、 吉林、 贵州等十个省份基础指数处于第四梯队, 第四梯队 的省份基本位于较偏远地区, 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情况还需继续 加强。 4-1 4-2 11 1 近年来, 我国持续深入推进互联网普及工作, 取得了显著成 效。 自2015 年以来, “提速降费” 为我国互联网普及按下了 “ 加 速键” 。2019 年5 月, 工业和信息化部、 国资委联合发布 关于 开 展 深 入 推 进 宽 带 网 络 提 速 降 费 支 撑 经 济 高 质 量 发 展 2019 专 项 行 动 的 通 知 , 为 进 一 步 推 进 网 络 提 速 降 费 、 增 强 网 络 基 础 能 力给出了具体措施。根据 CNNIC 数据统计,截至 2019 年 6 月, 我国网民规模达 8.54 亿,互联网普及率达 61.2 ,已超全球平 均水平 。 尤其是在改善移动互联网普及情况方面, 国家大力推动 “提 速降费”工作的实施落实。2015 年 7 月国务院印发关于积极 推进 “互联网” 行动的指导意见 , 明确提出加快提升移动通信 网络服务能力, 促进网间互联互通, 大幅提高网络访问速率, 有 效 降 低 网 络 资 费 。2016 年 全 国 人 大 通 过 的 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国 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 将移动宽带用户普及 率作为 “十三五” 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之一, 制定了 到 2020 年末达到 85的目标。2017 年 1 月,国务院印发的关 于促进移动互联网健康有序发展的意见 强调要增强网络服务能 力, 简化电信资费结构, 实现网络资费合理下降, 提升服务性价 比和用户体验。2019 年 3 月,李克强总理在第十三届全国人大 会第二次会议上所做的 政府工作报告 中提出, 要持续推动网 络提速降费,移动网络流量平均资费再降低20 以上。 从各省份数字经济基础指数得分区域分布看, 我国 东南沿海 地区在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表现突出, 广东、 江苏、 浙江、 福 建、山东、北京、上海等7 个省市排在前列,且都高于平均分。 12 另外, 云南、 吉林、 贵州、 内蒙古等省 (自治区) 虽然排在第四 梯队, 但是其与第二、 三梯队差距并不明显, 尤其是在传统 数字 基础设施方面, 得益于我国在不断推进互联网普及工作, 各地区 的网络基础能力飞速度发展。 2 从全国数字经济基础指数标准差情况可以看出, 互联网普及 率指数、 固定宽带平均宽带下载速度指数、 移动宽带普及率指数 山东、4G 网络用户访问互联网时的平均下载速率指数、 城 (省 ) 域网出口带宽指数等4 个数 字经济基础指标各省 (直辖市、 自治 区) 的标准差比较小, 说明在 传统数字基础建设方面差异性较小; 但是在数据中心指数、5G 试点城市数量指数、IPV6 比例指数三 个指标的标准差较大, 说明各省份 (直辖市、 自治区) 在新 型 数 字基础 设施布局方面存在一定差距。 另外, 移动宽带用户数指数、 固定宽带用户数指数、 域名数指数、 网站数指数等几个指标由于 受经济体量及人口基数等因素存在较大标准差。 4-3 13 1 各 省 数 字 经 济 产 传 统 数 字 基 础 设 施 平 均 指 数 达 24.6 。广东、北 京、 江苏、 浙江、 福建、 山东、 河南、 四川、 上海、 河北、 湖南 、 湖北、辽宁等 13 个省的 传统数字基础设施高于平均分, 表明其 传统数字 基础设施略较 其他地区 更好。 安徽、 陕西、 陕西、 等省 份虽低于平均分 24.6,但基本都在 17-24 左右的范围内,说明 这些区域与高于平均分的区域差距并不大。 4-4 固定宽带方面,2013 年, 国务院印发 “宽带中国” 战略 及 实 施 方 案 , 全 面 推 进 “ 宽 带 中 国 ” 建 设 , 全 国 多 地 加 快 “ 全 光 网城市” 建设, 固定宽带平均下载速率、 城 ( 省) 域网出口带宽 和固定宽带普及率等指标连续多年持续增长。2017 年第三季度, 我国固定宽带家庭普及率达到72.5,提前三年超过“十三五” 规划2020 年末目标。 截至2019 年 6 月, 我国固定宽带网络平 均 下载速率为35.46Mbit/s , 同比提升达66.4。2019 年8 月, 国 14 务院办公厅发布 关于促进平台经济规范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 , 明确提出要持续深入实施“宽带中国”战略,加快 5G 等新一代 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优化提升网络性能和速率。 域名是互联网重要的基础资源, 其服务系统为互联网平稳运 行提供基础保障, 而网站建设则直接 反映着一地互联网资源的应 用程度。 加强对域名、 等互联网基础资源的管理、 加强网站建设, 提升互联网关键信息 基础设施服务能力、 技术创新能力和安全保 障 能 力 , 是 我 国 “ 十 三 五 ” 国 家 信 息 化 规 划 的 重 要 内 容 。 截 至 2018 年 12 月 底,我国、域名数量约 3793 万个,网站数量约 523 万个,互联网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我国“网络强国” 建设的历史进程稳步推进。 从各省域名数量、 网站数量的指数排 名看, 北京、 广东排名位居前茅, 浙江、 福建紧随其后, 四个 省 份互联网基础资源状况领先全国。 2 5G 各省数字经济新型数字基础设施 平均指数为6.9。 北京、 广 东、 浙江、 江苏、 上海、 山东等6 省市 新型数字基础设施指数排 在第一梯队,新 型数字基础设施 水平远远领先其他地区。辽宁、 福建、 江西、 河南、 四川、 湖南、 河北、 湖北等 8 个省 份紧随其 后, 指数 在6.9 以 上, 位列第二梯队。 安徽、 黑龙江、 天津、 海 南、 重庆、 陕西等6 个省 市位列全国第三梯队。 广西、 山西、 吉 林 、 云 南 、 内 蒙 古 、 新 疆 、 甘 肃 、 贵 州 、 宁 夏 、 青 海 、 西 藏 等 11 个省新 型数字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较弱,位列第四梯队。 15 4-5 2019 年 6 月6 日 , 工业和信息化部向中国电信、 中国移动、 中国联通、 中国广电发放5G 牌照, 之后各大运营商陆续给出5G 建设图景与规划,中国 5G 建设运营速度加快。根据目前已经公 布的信息, 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将分别在北京、 天津、 上海、 重 庆4 个直 辖市,合肥、福州、兰州、广州、南宁、贵阳、海口、 石家庄、 郑州、 哈尔滨、 武汉、 长沙、 长春、 南京、 南昌、 沈阳 、 呼和浩特、 银川、 西宁、 济南、 太原、 西安、 成都、 拉萨、 乌 鲁 木齐、昆明、杭州 27 个省会城市,大连、青岛、宁波、厦门、 深圳5 个 计划单列市, 以及雄安, 张家口, 苏州, 温州 4 个城市, 共40 个 城市覆盖网络, 并在部分城市推出 5G 服务。 此外, 中国 电信在北京、 上海、 重庆、 广州、 雄安、 深圳、 杭州、 苏州、 武 汉、成都、福州、兰州、琼海、南京、海口等 15 个城市进行了 5G 规模测试和应用示范。 目前,各个省份(直辖市、自治区)纷纷出台 5G 相 关政策 文件加速推进5G 基础建设。2018 年河北省印发 关于加快推进 第五代移动通信基站规划建设的通知 , 明确提出 2019 年率先在 雄安新区、冬奥会崇礼赛区建设 5G 试商用网络,并加快推进全 16 省城市 5G 基站建设;2020 年启动 5G 规 模化商用,完善城市及 热点地区5G 网络覆盖, 并逐步向农村地区延伸。 浙江省也于2018 年印发 关于推进5G 网络 规模试验和应用示范的指导意见 , 明 确于 2019 年开展部分重点区域试商用,2020 年进入全省 5G 网 络规模部署并实现快速商用。 4-1 5G 地区 文件名称 规划目标 规划亮点 北京 北京市5G 产 业发展行 动 方 案 到 2022 年, 北京市5G 产 业实现收 入 约 2000 亿 元,拉动 信 息服务业 及 新 业态产业 规 模超过 1 万亿 元。 实施“一五五一”工程 一个突破 、 五大场景 的 五类应用 、 五大场景 示 范应用、 一 批 5G 产业新 业态。 河南 河南省5G 产 业发展行 动 方 案 基本完成 5G 规模组网 部 署名实现 商 用,中 心城市 和重要功 能 区实现 5G 全 覆盖;5G 产业规模超 过 1000 亿元。 一网5G 基础网络 四基地 研 发创新基 地 、生产制 造 基地、应 用 示范基地 、 信息安全 基 地 三个区 5G 产业发展 先 行区、 创新 应用示范 区 、集聚发 展 热点地区 浙江 关于推进 5G 网络规模 试 验 和应用示 范 的 指导意见 2018 年启动 5G 试验建设 和应用测 试 ,2019 年开 展 部分重点 区 域试商用 , 2020 年全省 5G 网络规模 部署并实 现 快速商用 。 明确 5G 发展路径, 从 试 验网建设 到 打造应用 示 范区、 培育 5G 新业态新 模式以及 培 育 5G 产业发展等方面 进行了顶 层 设计。 山东 山东省 新 一 代信息技 术 产 业专项规 划 大力建设 5G 基础设施 , 加 快 5G 技术的研发, 依 托 青 岛和济南 启 动 5G 商用服 务。 立足“三 核 一廊两翼 ” 发展布局 , 打造“三 核 引一廊, 一廊 领两翼, 两 翼辐射全 省 ”的产业 发 展格局。 江西 江西省5G 发 展规划 到 2020 年, 江西省新 建 5G 基站数量超过 20000 个。 落实以 “6431 ” 为核心的 5G 发展总 体布局, 即 六大融合 应 用、实施 四 大产业跨 越 发展措施、 “三区一带 ” 发展布局及 2023 年成为我国 5G 产 业发展的 核 心区域之 一 。 河北 关于加快 5G 发展的意 见 到 2020 年底 ,雄安新 区 、 冬奥会张 家 口赛区、 石 家 庄市主城 区 实现 5G 网络 覆盖,5G 基站 1 万个。 以举办中 国 国际数字 经 济博览会 为 契机,以 建 设智能雄 安 、智慧冬 奥 为突破口 , 以安全高 效 便捷的 5G 网络建设 为 基础, 以 5G 产业创新 发 展为核心 , 以 5G 融合应用为切入 点,打造 5G “13N”发 展格局, 构建 5G 生态 17 数据中心不仅是支撑 产业信息化转型的关键基础设施, 也是 各地区数字经济快速发展的强有力支撑。 我国对数据中心的建设 发展非常 关注。2017 年 8 月,工信部办公厅印发关于组织申 报2017 年度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的通知 , 首次将数据 中心等新兴产业 纳入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创建的范畴, 并提出 2017 年度优先支持新兴产业示范基地的创建。2019 年 2 月, 工信部、 国家机关事务管理局、 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 关 于 加强绿色数据中心建设的指导意见工信部联节〔2019〕24 号 , 明 确 提 出 要 建 立 健 全 绿 色 数 据 中 心 标 准 评 价 体 系 和 能 源 资 源 监 管体系, 打造一批绿色数据中心先进典型, 形成一批具有创新性 的绿色技术产品、 解决方案, 培育一批专业第三方绿色服务机构。 从全国 31 个省的数据中心数量指数来看,数据中心数量平均指 数达25.16 ,16 个省级行政区指数高于平均值,占比达到 52 。 北京、 广东以绝对优势占据第一梯队, 其中北京数据中心数量指 数达到 102.83 ,位列全国第一。北京和广东在数据中心建设中 之所以能够占据领先地位, 主要是因为这两个地区的互联网应用 程度最为发达, 为了满足自身互联网高速发展的需求, 大量的数 据中心被集中建设在这两个地区。 18 五 、数 字经济 发展指 数产 业指数 广东省数字经济产业指数遥遥领先, 达95.4 。 北京、 江苏、 上 海 、 浙 江 四 个 省 市 在 数 字 经 济 产 业 指 标 方 面 普 遍 高 于 其 他 地 区,处于第二梯队,分数在50-80 分之间。山东、福建、四川、 湖北等四个省份处于第三 梯队,产业指数高于平均值 24 分;其 他省份都低于平均分, 尤其是青海和西藏等地, 在数字经济产业 方面还需要继续加强发展力度。 5-1 5-2 19 广东领跑全国, 得分达到95.4, 而部分省份得分还不到10, 可见相互之间的差距十分明显。 从数字经济产业发展指数的细分 指标来看, 电子信息制造业主营业务收入、 信息传输业规模、 软 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规模、ICT 领域主板上市企业数量、 互联 网 百强企业数量、 独角兽企业数量这6 个细分指标的标准差都达到 了16 以 上, 最高是独角兽企业分指标达到了 33.8 , 由此可见在 数字经济产业发展方面受各省产业规模和龙头企业影响, 产业指 数 呈 现 十 分 明 显 的 分 化 特 征 。 信 息 传 输 业 规 模 标 准 差 为 16.0 , 是因为各地电信、 广播电视传输服务等业务 发展水平相近 , 所以 该指标的偏差略小。 5-3 20 1 全国 31 个省数字经济产业规模平均指数达到 14.57。12 个 省市指数高于平均值, 占比38.7。 广东、 江苏数字经济规模指 数领跑全国,指数分别达到51.7 和45.0。山东、浙江、北京、 上海、四川、福建等 6 省市紧随其后,指数达到 20 以上,位列 第二梯队。 河南、 重庆、 湖北、 陕西、 辽宁、 安徽、 湖南、 江西、 天津、 河北、 广西等11 个 省市区位列全国第三梯队, 其中河南、 重庆、 湖北、 陕西4 个省 指数达到 14.57 以上, 成为第三梯队领 先者,具有跃升入第二梯队的潜力。贵州、云南、吉林、山西、 黑 龙 江 、 内 蒙 古 、 甘 肃 、 新 疆 、 海 南 、 宁 夏 、 青 海 、 西 藏 等 12 个省区数字经济产业规模指数相对较低,位列第四梯队。 5-4 电子信息制造业是数字经济的核心基础产业, 随着以平板电 视、 智能手机等为代表的市场热点产品的技术水平加速提升, 电 子信息产业对社会发展进程的影响力日益加大, 被全球各主要国 家 作 为 战 略 性 发 展 产 业 。2018 年 , 我 国 电 子 信 息 制 造 业 增 加 值 21 同比增长率保持在13.1 ,超全部规上工业增速6.9 个百分点, 并 实 现 出 口 交 货 值 同 比 增 长 9.8 , 行 业 运 行 呈 现 总 体 平 稳 、 稳 中有进态势, 生产和投资增 速在工业中保持领先, 出口平稳增长, 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支撑引领作用进一步增强。 同时, 我国电子 信息制造业正逐渐突破国际形势的制约,进入技术创新密集期, 多技术融合的系统化、 集成化创新成为主流模式, 以渗透辐射为 特征的跨领域创新日益凸显。在最为关键的芯片领域,寒武纪、 百度、华为等企

注意事项

本文(2019年中国数字经济发展指数白皮书.pdf)为本站会员(碳交易)主动上传,环境100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环境100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7 环境100文库版权所有
国家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16041442号-6

收起
展开